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春风》预习案(无答案) 沪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1.2春风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1.2 春风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1.2 春风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1.2 春风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的全部内容。
春风【教学目的】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感受自然美、语言美,领会作者感情.2、体会拟声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快速阅读,初通文意,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法设想】1、对比阅读教学法:联系朱自清的《春》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国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练习强化法:结合教学重点设计练习,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体会与运用能力。
6、读写结合法:结合写作指导,通过课外练笔等形式,体现课文的“例子"作用。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宜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1、“温故知新”法:要求学生在比较阅读时,能够从横向纵向联系旧知识,感悟新知。
2、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在自学,快速阅读后能初通文意,自主、自觉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3、研究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发问,积极讨论,学会分析、整理、归纳,养成研究性学习,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心理策略】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音频、视频有利手段,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沪教版六年级下《春风》作业
春风(语文校本作业1)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褒.贬()群莺.()老窖.()冰砚.()着.()重迥.()然不同刮折.()乍.()暖还寒冰碴.()飘fú()sài()外背lǒu()戛.()然而止嘎.()地一声沉甸.()甸冉.()冉课外精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春风老舍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bìshǔ)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bān lán)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tītòu),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
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
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
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
六年级语文下册《风》预习案(无答案) 沪教版
春风一、结构层次1、概括每一自然节的段意。
2、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段意。
二、主要内容1、如果说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那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是一位______(文中句)。
作者对这样的北国春风的感情怎样?找出直接体现的句子。
2、从第几节开始,北国春风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登场的?3、开始的文字中谈到的北国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人们对其感情怎样?找出直接体现的句子。
4、文章在哪一段由讨厌转到喜欢北国春风的?其作用是什么?5、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思考概括。
6、“景象”是指什么说的?7、第四节中哪句暗示了作者现在不太喜欢江南的春天?8、6——8节⑴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北国春风?分别描写了其什么特点?⑵从中,可以感受到北国春风的什么特点?⑶从哪些角度侧面描写北国春风的特点?⑷北国春风之下的自然景物有什么变化?⑸作者为什么说“好不痛快人也”?找出表现的句子及其词语。
⑹依次写了春风的____,春风的____,春风的____,是按照从_到_的顺序写的。
9、第⑩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哪儿?10、作者怀念北国的春风,主要是因为什么?11、“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12、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忘记北国的春风”?13、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14、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描摹了春风的特点。
找出相关句子。
⑴听觉:⑵视觉:⑶触觉:⑷味觉:15、文中写了静景,也写了动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风情。
请摘录相关的句子。
16、在作者心目中,春风也是有性格的,江南春风的性格是________,北京春风的性格是________17、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而且有“别样的体会“,在七八段分别表现为什么?18、作者写江南的春风是为了与北国的春风作比较,那么作者是在贬低江南的春风吗?19、如何理解江南的春天“有死耗子味”?20、文中有多处感应,试举出一例。
语文沪教版六年级下册 《春》教案
《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教授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让学生学到写景状物和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春”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春天总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人们总是在这处季节播种希望,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与力量的文章,它是朱自清的——《春》。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lìxīshū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春风》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春风》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春风》是林斤澜的一篇散文,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
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用“粗犷豪放、贮满哲思”的语言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
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分析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学习文中欲仰先抑、对比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国春风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欲仰先抑,对比手法的运用。
2、感受北国的春风,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背诵课文《春》第五节“春风图”。
)江南的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也就是说江南的春风柔和、温暖,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江南的春风是这样的,那么中国北方的春风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2、了解作者:林斤澜,_23年出生,_年去世。
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_49年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专门从事剧本创作。
_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一生有许多作品,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
语文沪教版六年级下册 《春》教案
《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教授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让学生学到写景状物和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春”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春天总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人们总是在这处季节播种希望,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与力量的文章,它是朱自清的——《春》。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lìxīshū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春风》导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
《春风》
课时
2课时
笔记栏
【导学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的特点。(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难点)
【学法指导】
1.边朗读边用双色笔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句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段。
2.认真研读、思考导学目标,充分预习,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发挥团队合作探究优势,积极思考,力争全面、准确地回答合作探究的问题。
3.反复诵读文中精彩的语段,领会其表达的精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在文中圈点生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冰砚()冰溜()冰碴()
乍暖还寒()粗犷()
大靸鞋()刮折()呜呜吹号()
(2)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的词语:
():评论好坏。
():将养,休息和调养。
():消除心中的气愤。
2.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句子,感受作者对春风的感情。
【合作探究】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作者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北国的春风,请分别勾画出来,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并概括在下面。
3.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试概括在下面。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拓展延伸】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雨的句子(要求用修辞手法)。相信你一定能够写的很棒!
【作业布置】
词句品味积累
1.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2.
3.
2“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春沪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春教学目标:知识:1、学习本文精确生动的言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认识作者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领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能力:1、品味重点句子的神韵。
2、浏览朱自清先生《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
选择一篇,写一段点评析。
情感: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誉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领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习本文精确生动的言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领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预备:1.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材料。
2.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教学过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古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先生交流齐读课题激发兴味;帮助先生积累名家名篇范读课文自在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读了课文,你的心中涌起怎样的感受?1.先生自在读文,边读边圈划边考虑。
2.先生交流细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
品读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重点语句交流。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模样,欣怅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桃树、杏树、梨树,……(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看,像牛毛,……。
4.仿照课文中“春天像……”的句式,你也来说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说出喜欢的理由。
4.积累词句句培养语感训练先生的运用能力1.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选择一篇,写一段话点评赏析。
教后感: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春风》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
《春风》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词语。
1.(bāo biǎn)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2021年三月
——摘自《老舍散文选》,有改动。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一、根据拼音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二、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
(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
三、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
四、品读以下第③段对济南与青岛的春风的描写,说说哪些词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答:
(选段中“太粗猛”“吹毁”“埋在黄暗中”“狡猾”“不敢”“翻着愁浪”这些词语都流露出了作者对两地春风的感情:害怕、难堪,因之愁苦却又无奈。
)。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春风 全省一等奖
《春风》教材分析《春风》我是放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春》后面讲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以大自然为主题。
大自然在诗人、作家的笔下是那样的绚丽多姿,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
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有美的景物,更有美的语言。
该单元在设置单元教学时提醒教者要注重诵读,感受作者融会在景物之中的深沉的情感,要从品味优美的语言入手“披文以入情”,同时要能感受景物特点。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春风》是林斤澜的一篇散文,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
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用“粗犷豪放、贮满哲思”的语言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
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设定为: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认识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3.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为:1.重视对课文的诵读,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2.分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为: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春风》教材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春风》教材教案学校六班级语文《春风》教材教案一一、文学常识林斤澜: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是不行多得的(美丽散文)。
二、课文分析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把前后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江南春天对比,北方的春风让人有(看法)。
这一部分先摆出了人们对北方春风的三种看法短、风大、刮土。
与之对比,江南的春天优美令人沉醉。
其次部分:着重描述北方春风的特点。
这是文章的重点。
1、北方的春风有哪些特点?与南方春风有什么不同?"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风来时的雄浑宽阔写北方春风的非凡气概。
以"扑、漫、插、灌、咆哮'等精确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北方春风强劲的力度。
"呜呜、哄哄、撒拉撒拉、轰、嘎'等拟声词从听觉写北方春风的雄壮的声威。
江南的春风更具柔性,北方的春风更多一份豪壮,更具阳刚之美,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
2、反复阅读课文,对北方春风是怎样的态度? 酣畅淋漓的描绘,赞美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3、找出文中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4、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赞美北国的春风是具有阳刚之美的雄风。
三、重点语句理解1、"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出名无实'中的"出名无实'是指什么? 从下文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的语义可以得知,"出名无实'是指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春天的美景。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写的是什么景象? 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气勃勃。
3、"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四、写作特点1、对比。
江南春风与北国春风相对比。
2、运用抑扬的手法。
写江南的春天先扬后抑;写北国的春风先抑后扬。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春沪教版
1.春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知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认识作者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能力:1、品味重点句子的神韵。
2、阅读朱自清先生《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
选择一篇,写一段点评析。
情感: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
一、结构层次
1、概括每一自然节的段意。
2、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段意。
二、主要内容
1、如果说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那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是一位______(文中句)。
作者对这样的北国春风的感情怎样?找出直接体现的句子。
2、从第几节开始,北国春风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登场的?
3、开始的文字中谈到的北国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人们对其感情怎样?找出直接体现的句子。
4、文章在哪一段由讨厌转到喜欢北国春风的?其作用是什么?
5、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思考概括。
6、“景象”是指什么说的?
7、第四节中哪句暗示了作者现在不太喜欢江南的春天?
8、6——8节
⑴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北国春风?分别描写了其什么特点?
⑵从中,可以感受到北国春风的什么特点?
⑶从哪些角度侧面描写北国春风的特点?
⑷北国春风之下的自然景物有什么变化?
⑸作者为什么说“好不痛快人也”?找出表现的句子及其词语。
⑹依次写了春风的____,春风的____,春风的____,是按照从_到_的顺序写的。
9、第⑩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哪儿?
10、作者怀念北国的春风,主要是因为什么?
11、“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12、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忘记北国的春风”?
13、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14、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描摹了春风的特点。
找出相关句子。
⑴听觉:⑵视觉:
⑶触觉:⑷味觉:
15、文中写了静景,也写了动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风情。
请摘录相关的句子。
16、在作者心目中,春风也是有性格的,江南春风的性格是________,北京春风的性格是________
17、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而且有“别样的体会“,在七八段分别表现为什么?
18、作者写江南的春风是为了与北国的春风作比较,那么作者是在贬低江南的春风吗?
19、如何理解江南的春天“有死耗子味”?
20、文中有多处感应,试举出一例。
三、主题思想
本文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__________的特点,歌颂了它的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________之情。
四、写作方法
1、欲扬先抑:对描写对象的一个侧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而后着重描写要赞扬的方面。
比如本文,本是赞扬北方的春风,却先写北方春风的不好——起风刮土,而后突然一转,写
北方春风横扫大地的壮阔景色。
作用:开头增加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抑”“扬”的内容分别集中在哪些自然段中?“抑”对“扬”起什么作用?
2、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例: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对比的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如本文,通过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的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体会本文中的对比及其作用。
3、找出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朗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妙词佳句
1、“春脖子”“脖子”“褒贬”在文中的意思。
2、品味句子。
⑴一夜之间,……如无数的针扎。
⑵要不,……霜雪?
⑶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⑷“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⑸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
3、体会三个“扑”;“漫”“插”“灌”“吹号”“呼啸”;“坚持”;“轰”“嘎”等拟声词;“河水开裂”“碗口的病枝刮折”“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的表达效果。
4、换一换,比效果。
⑴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⑵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六、课外积累
1、写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
2、《春》除描绘春风外,还描绘了南方的春草、春花等。
《春风》描写了北方的春风。
根据你对这两篇文章的感受,试着描写北方的春景,如春草、春花、春雨等。
春风答案
二、1力大无穷的好汉/喜欢、怀念/到喜欢……解气。
11节2第六节3刮土/讨厌/3节最后一句4第五节/过渡(承上启下)5”怀念江南的春风→别样的体会→喜欢的不行→怎不怀念北国的春风”不喜欢——喜欢——怀念 6“只见起风……一百遍……”7起初……春天8⑴6节正面描写北国春风的气势;7、8节侧面描写其巨大威力⑵气势宏大,粗犷豪迈,雄健苍劲,猛烈迅疾,强劲有力⑶风中自然景物的变化,风中人物的劳作⑷冰河开裂;病枝刮折;房子……响起来;麦苗返青;山桃鼓苞⑸“清晨……人也”着,穿,使,背,绕,上,爬,呼哧呼哧,抛撒匀净⑹形象作用影响景人 9“怎能不”前面10北国的春风及时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作者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11“潭、溪、井、台”是北方水的几种形态;省略号交代了冰的形状不止这些,暗写冰在北国冬天很普遍。
12北国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
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
13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突出文章主旨。
14⑴轰的一声,……刮折了。
⑵只见起风……擦一百遍。
⑶撒拉撤拉……针扎。
⑷牛尾……有死耗子味儿。
15(1).静景:背阴的岩下……冰碴(2).动景:一夜之间,……如无数的针扎。
16轻柔、
温暖/粗犷、豪迈、雄健,17粗犷豪爽和给予人们希望。
18不是,仅仅向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春风,并作比较,让我们感受北国春风的有力、粗犷。
19这句话揶揄江南春天,衬托了北方的春天。
20有天夜间,……格拉拉地松动。
三、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四、1作用:造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的“有力”,使文字波澜起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
2突出北国春风的特点及其感情五、1春天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贬2⑴这句用铺排的手法,辅之以拟人的写法,象声词的烘托,突出了北国春风的猛烈。
⑵运用反问,将北国山民喜欢春风这种感情表达得充分透彻、淋漓尽致。
⑶引用名句,描写了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字短句,充满韵律美。
⑷写出了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⑸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3第一个:用得很形象,把风的气势、阵势写活了,春风势不可当。
后两个字,一个扑在窗户上,一个扑在人的脸上。
同样写出春风的威力;前一个具有视觉效果,后两个具有视觉、听觉、触觉效果。
/“漫”非常形象地写出春风刮过山梁的情景,犹如潮水一般。
“插” 风进入山谷,呈现长长的阵势,同时还表现出风力大,异常迅猛。
“灌” 动作感很强,也与“山口”搭配。
“吹号” 用吹号写春风,着眼于听觉,非常有气势。
“呼啸” 也是着眼于听觉,写出了春风的气势。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冰天冰地的景象。
/“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这些春风的声音渲染了春风的有力,让我们淋漓尽致感受到了北国春风粗暴的解气。
/从低到高,从小到大,气势越来越彰显出来,衬托出春风给北国带来的壮美。
4⑴不好。
“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
“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⑵不好。
“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六、1春风送暖春风满面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风夏雨如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