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间隔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eff2c159eef8c75ebfb36f.png)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
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好。
对于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研究设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方法的规范化以及治疗机理的研究等方面。
标签: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颈椎综合征即我们所说的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导致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的出现,病情逐步发展,退行病变的颈椎会压迫神经根乃至脊髓,会引起颈肩部的疼痛,麻木的临床综合征[1]。
颈椎病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低头类工作的人群,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以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使得人们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2]。
对于颈椎病的治療,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尤其独特的优势与疗效,为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查阅各类文献,具体报道如下:1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办法,对症对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
中医针灸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依据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具体治疗方法也不同。
颈椎病的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在所有颈椎病的分型中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三种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所占的比例达到所有颈椎病的70%[3]。
对于不同的颈椎病分型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疗法、水针疗法、温灸疗法、电针疗法、灸法等。
现将近年有关针灸治疗主要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如下。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针灸疗法本病主要为颈推的钩椎关节或推间小关节的退变性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
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1d5a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3.png)
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已成为常见病之一。
中医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温和无创、经济实惠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理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按摩颈部相关穴位和肌肉,改善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组织营养代谢,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搓动等,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力度,刺激穴位和肌肉,起到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神经压迫的作用。
二、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1. 经络理论的应用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依据经络理论,认为颈部是多条经络交汇的区域,通过按摩不同的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研究表明,按摩足三里、风池等经络穴位,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度。
2. 穴位疗法的应用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中,穴位疗法是常用手法之一。
其中,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颈部的活动度也有所提高。
3. 按摩手法的改进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按摩的手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
传统的按摩手法主要是通过手指、手掌对颈部进行按压和推拿,但有些患者可能对此感到不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按摩仪器进行治疗。
一项研究发现,按摩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刺激穴位和肌肉,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
首先,它可以减轻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颈部的活动度。
其次,中医按摩还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此外,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按摩治疗颈椎病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颈椎骨折、颈椎肿瘤等病因明确的患者,应避免中医按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ee623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9.png)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Vol.38No.6104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木巴拉克•开赛尔打米勇”(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最高且逐年在递增,并在分布人群中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
通过阅读了近十年来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研究文献,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多角度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中的针刺、艾灸、推拿等。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研究进展1概况1.1概念及分型根据《中华外科杂志>[1]最新的专家共识可知,颈椎病是指患处的颈椎椎间盘以及相邻的椎间关节等生理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机体病理改变存在,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通过颈部的交感神经、神经根、动静脉、脊髓等,并且出现相应的影像学结构改变和切合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按不同组织结构受累所引出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其他型这四种分型,其他型包括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还有较罕见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其中神经根型的患者相比其他分型占比较多,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发作,疾病有自限性可恢复,若症状难以经休息自行好转,则需要介入接受治疗。
颈椎病是渐进发展的、反复发作的,漫长的病程会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
1.2临床表现经专家倒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同时存在麻木、放射性疼痛,其不适放射感觉走向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手臂区域一致。
最开始患者能感知的症状为颈部的偶尔疼痛和发僵,在特定角度下甚至累及同侧肩部、胸背部疼痛,旋颈、咳嗽、深呼吸等会引起疼痛加重。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368d7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0.png)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处在21世纪的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与丰富,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中,颈椎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依赖影像学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以理疗、运动疗法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
手术仍采取开放式为主,临床上继续优化治疗方案仍具有重要意义。
现笔者就颈椎诊病的诊治进展进行概述,未临床提高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前言:在理疗科、康复科、中医科及骨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颈椎病是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制、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的不同,患者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目前颈椎病的病因多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颈椎病的患者不仅会出现下肢乏力、颈背疼痛等症状外,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还会合并视力、吞咽障碍;下肢瘫痪等并发症[1-2]。
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产生失眠、社交恐惧等症状。
全国各地区的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不尽相同,但多数统计均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中86%的人有颈椎退行性变[3]。
目前临床上颈椎病治疗方法报道很多。
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就临床医学对颈椎病的评估及治疗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1、临床医学研究1.1 诊断与分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颈椎病理改变导致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血管等)损伤,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颈椎病发病率高达 20%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4]。
2018年发布的《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将颈椎病分具体分化为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其他型四大类别[5]。
(1)颈型:颈椎病一般症状较轻,好发于与中青年,典型症状为颈部、肩部活动障碍,查体可见局部肌肉存在明显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颈试验为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04113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d.png)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颈椎病变,临床上常见。
本研究回顾性观察了96例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良好,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综合疗法;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引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供血减少的病症,临床上以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1年期间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30岁至70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综合疗法治疗后,96例患者中有82例(85.4%)症状明显改善,14例(14.6%)症状部分改善。
其中,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91.7%、89.6%和87.5%。
综合疗法治疗后,患者颈椎活动度明显提高,平均屈曲度、伸直度和旋转度分别增加了15°、12°和16°。
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颈椎退行性变等因素。
综合疗法治疗能够综合利用药物、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的优势,对病情进行综合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消炎药、肌松药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和康复锻炼等,能够改善颈椎活动度,增强颈肌力量。
中医治疗以针灸、拔罐和中药汤剂为主,通过调理气血、活络通经,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头晕、头痛和颈部疼痛等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a5d000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正文:一:课题背景与目的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上升。
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僵硬以及上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比较有限,尤其是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干预手段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颈椎病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回顾性分析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因学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2)评估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如SF-36量表)进行评估。
(3)探讨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4)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疗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
2.2 研究方法(1)采集数据:回顾性收集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病因学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3)比较疗效评价: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总结和分析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因学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2)评估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了解患者在颈椎病影响下的生活质量水平。
(3)探讨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分析其与颈椎病的相关性。
(4)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选择。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收集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
第二年:进行数据分析和生活质量评估。
第三年:分析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第四年: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整理附件。
五: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如下:(1)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
康复颈椎按摩的实验报告
![康复颈椎按摩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bc723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1.png)
一、实验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康复颈椎按摩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颈椎按摩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康复颈椎按摩对颈椎病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2. 分析康复颈椎按摩对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 探讨康复颈椎按摩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其中,实验组采用康复颈椎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采用康复颈椎按摩治疗,包括以下步骤:①手法松解: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头侧,用双手拇指在患者颈后肌肉进行点按、揉捏、按揉等手法,放松肌肉;②牵伸、活动度及肌力训练:患者取坐位,术者协助患者进行颈前屈、颈后伸、颈侧屈、颈旋转等运动,每次训练30秒,休息10秒,重复10次;③日常姿势调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等不良姿势。
(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颈痛灵、舒筋活络丸等。
3. 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3)临床疗效:根据症状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判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1. 症状改善程度:实验组治疗前后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
![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316a5a1f10a6f524ccbf8582.png)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07针灸硕士刘双岭导师:高维滨一、研究目的: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共分六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左右。
基于此本文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特点,高维滨老师采用局部取穴原则,针刺夹脊穴通以脉冲电流的治疗方法。
电针夹脊穴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组织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对椎动脉、神经根及颈部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压迫,改善或解除了刺激症状。
本研究探讨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机理,意在寻找颈椎病治疗的新方法,为夹脊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1.颈椎的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的钙化。
多发生于中老年,并且多数神经根型患者伴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2.慢性劳损:多与不良睡眠方式、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及精神状态异常有关系,患者多由长期低头、屈颈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迁延发展成颈椎病。
3.其它:包括头、颈部外伤、血管因素、咽喉部炎症、颈椎先天性畸形等。
(二)治疗颈椎病的方法:1.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2.非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牵引疗法, 药物疗法(消炎镇痛药、利尿脱水药、激素类药、神经营养药),封闭疗法(主要包括注射痛点、椎间孔神经根阻滞疗法、硬膜外腔神经根阻滞),心理疗法,物理疗法(远红外线、超短波、微波、激光、直流电低中频脉冲、中药蒸汽浴等),高压氧疗法,综合疗法等。
其中针刺疗法主要作用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神经、血管功能,纠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因此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有无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
五、主要研究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夹脊电针治疗组30例,B组为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以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改善及疼痛综合评定(PRI)为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
颈椎牵引的实验报告
![颈椎牵引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24ac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f.png)
颈椎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职业病,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低头玩手机、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错位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
颈椎牵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讨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评估颈椎牵引治疗对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活动度、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颈椎牵引治疗的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疾病。
2. 实验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 牵引角度:根据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设定牵引角度为15°-20°。
② 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设定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0%-15%。
③ 牵引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
(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康复操、理疗等。
4. 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2)活动度:采用颈椎活动度测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
(3)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
5.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疼痛程度: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颈椎牵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2. 活动度:实验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颈椎牵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
3. 功能:实验组治疗后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颈椎牵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a6ee4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b.png)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病程1-3年,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肩背部酸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研究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结合推拿的综合疗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灸治疗:采用经皮穿刺针灸治疗,选择风池、天柱、风府、肩井等穴位进行针灸操作,每次保持20-30分钟。
2. 推拿治疗:通过肩颈推拿、颈椎牵引、颈部深部按摩等手法进行推拿治疗,每次保持20-30分钟。
3. 中药熏灸:在针灸操作后,选择适宜的中药进行熏灸治疗,以加强局部的疗效。
三、观察指标1. 疼痛缓解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
2.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神经系统功能评定表(NFI)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指标。
3.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自评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评定,包括治疗效果、舒适度、方便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四、观察结果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研究对象的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在疼痛缓解方面取得明显效果,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6分降至治疗后的2.3分,差异显著。
2. 神经功能改善方面,NFI评分在治疗后明显改善,肌力、感觉、反射等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3. 患者满意度方面,研究对象对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疗效及舒适度普遍表示满意,认为治疗前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讨论与展望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通过对照组的临床观察发现,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
颈痛颗粒治疗60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痛颗粒治疗60例颈椎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524f9db76a20029bd642daa.png)
伤或损伤而发病 , 颈项强痛 , 动则加剧 , 痛点 固定不移 。( ) 2 次
1 临床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6 o例患者 , 男性 3 , 性 2 3例 女 7例 ; 年龄
症: 常伴肢体麻木 , 舌质淡红 , 紫暗有瘀斑 , 弦或涩 。 或 脉 124 症状 体征计分标准 .. 观察 颈项 疼痛 、 颈部 压痛 、 肢体麻 木、 颈项 活动 ( 颈强 ) 情况 , 做椎 间孔挤 压试验及 臂丛神经牵 拉
(. 1 什邡市双盛镇人 民医院 , 四川 什邡 680 ;。 1 02成都军 区总医院 , 4 四川 成都 608 ) 1 3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颈痛颗粒治疗颈椎 病的临床 疗效。方法 颈 痛颗粒 ( 袋 )每 次 1 , 日3次 , 水冲 4 , 袋 每 开
服 ,6天 一 个 疗 程 , 续 服 用 2疗 程 。 结 果 颈 痛 颗 粒 治 疗 颈 椎 病 总 的 疗 效 为 临床 控 制 1 1 连 4例 ( 33 ) 显 效 2 2.% , O例
试验 。按症状及体征轻重分级记分 , 见表 1 。 125 病例选择 .. 凡 符合 以上颈椎 病诊断 、 型及中 医证 侯 分 诊 断标准者为观察病例。 表 1 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计分标准
在2 7 0— 0岁之 间, 其中 4 岁 以上者 4 例 ( 33 ; | D _ 4 7 . %) 病程最短 1月 , 最长 2 a 1。颈 型 2 2例 , 年龄 在 2 5 0— 6岁 之间 , 神经 根型 1 , 9例 年龄在 3 7 2— 0岁之 间, 椎动 脉型 5例 , 年龄在 3 7 0— O岁
室 检查 : 本 正常 。 基
122 分型 ..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c91780a0116c175f0e4825.png)
每次 4 0 m i n 。④针灸 治疗 进行电频针刺 , 使用 经穴治疗 仪以 此类 患者在 常规治 疗措施外 , 联合 中医综合治疗 , 实践 证 明效 果 疗 . 天柱 、 列缺 、 风池 、 曲池 、 内外关 、 合谷 、 局部颈夹脊 穴位 、 压痛 点为 显著 , 现将结果总结 如下。
工 N EB E E 口 工 巴工N E 甲 迭 甲譬 l
H 工 NA t qE A L T H 工N口U日 T 口 Y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
李 文 赋
大理州 中医医院骨伤二科 。 云南大理
6 7 1 0 0 0
[ 摘 要】目的 探讨 中医综 合疗法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 痛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 法 选取我 院 2 0 0 8 年1 月- -2 0 1 0年 1 2月 9 2例 颈椎病患 者 , 均为神经根 型颈椎 病 , 依据 临床诊 治措施 的不 同分为观 察组 ( 联 用 中医综 合治疗 组 ) 和对照组 ( 常规 西药治疗
较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1 . 2临床 概述
走或骑 车 2 0 ~ 3 0 a r i n , 每周 3 次。
1 . 4疗 效评 定 标 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 8 周进行 治疗效果评定 , 参 照国家中医 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症状主要是 颈肩疼痛 , 向一侧 或两侧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痊愈 : 症状 完全消失 , 辅助 上肢放 射. 疼痛为 绞痛 、 钝痛或灼痛 , 颈部后伸 时或咳嗽 、 喷嚏 、 用 药管理 局的《 显效 : 症 状基本消失。 有效 : 症状 明显减轻 , 仍对 力大便 时疼痛加剧 。因髓核 突出所致 者 , 由于局部 窦椎神经 直接 检查无 阳性体 征 : 无效 : 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 体征无明显改善 。 遭受刺激而多伴 有 明显 的颈部痛 、 椎 旁肌 肉 压 痛颈椎棘 突或棘突 工作学 习有影 响。
_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_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5f7a054431b90d6c85c75f.png)
: / D . O I 1 0. 1 1 9 5 4 t c t 2 0 1 6 0 6 0 5 5 y y y
主 要 由 颈 椎 退 变、 劳损引 颈 型 颈 椎 病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 , , 。 , 致 多见于 3 5 岁以上患者 男 女 均 可 发 生 目 前 随 着 工 作 方式的改变 , 伏案工作者越来 越 多 , 颈型颈椎病呈年轻化的 趋势 ,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 常 生 活 与 工 作 。 近 年 来 , 我院采 , 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 椎 病 患 者 3 0例 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 现具体报道如下 。 ) 平均年龄 ( 岁, 病程 1~1 平均病 3 8岁, 7. 9±3. 5 2年, 3 2 ~5 ( ) 。 程 5. 9±1. 7 年 按照治疗 方 式 的 不 同 将 所 有 患 者 分 为 温 两 组 患 者 的 年 龄、 性 别、 针灸组与对照组各 3 病程等基 0例, , ) 具有可比性 。 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5 P>0. 2 入选标准 1. 中颈型颈椎 诊断标准均符合 《 中医病证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病相关内容 : 颈 枕 部 疼 痛 活 动 受 限 且 颈 肌 僵 硬; ① ②于颈 椎斜方肌 、 旁肌 、 胸 锁 乳 突 肌 位 置 存 在 压 痛 点; ③前屈旋颈 试验结果为阳性 , C T、 MR I或 X 线 显 示 患 者 颈 椎 生 理 弧 度 在病变位置有轻度或中度颈椎退变表现 。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 中医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 。 本研究采用胃 苓 汤 加 减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 方中马齿苋具 有解毒清热的效 果 , 龙 胆 草、 黄 芩 具 有 燥 湿 的 效 果, 紫草具 有通利二便的效 果 , 其功效主要为改善患者心肝火盛及湿 。 热等症状 红光照射治疗带状 疱 疹 主 要 利 用 其 穿 透 性 较 强 的特点 , 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 和 减 少 炎 症 递 质 释 放 , 促进炎 症吸收和消散 。 结 果 表 明 , 中药汤剂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带 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 且 不 会 导 致 患 者 出 现 后 遗 症, 安全性高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c4a73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椎动脉受到颈椎弯曲和压迫等因素导致的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颈痛、头晕、耳鸣、肩背部疼痛、眩晕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也给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针灸、推拿、拔罐等物理疗法,效果有限。
随着医学的发展,综合疗法日渐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其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优的目的。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已经逐渐成为了临床医生的首选方案之一,但关于其治疗效果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30-6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2.2 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推拿、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同时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颈椎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估,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数据,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预期结果为治疗组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数据也会有所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2b43bfc9e314332396893ca.png)
>7 %。有效 : 5 症状及 体征 明显 改善 , 仍有 轻度 不适 , 分 减 积 少 I3 %。无效 : >0 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 , 积分减少 <3 %。 o
3 2 疗效评定结果 . 本组 3 5例 , 在服用 颈痛 颗粒 2 天后 均 8 行评分( 评分结果见附表 )并按上述标准评定 疗效 , , 结果显效 l 例 , 14 有 效 2 例 , 6 .% ; 1 占3 .%; 2 占 29 无效 2例 , .%; 占57 总
例 。查 体 上 肢 麻 木 合 并 上 肢 肌 力 减 退 者 1 。 X线 或 颈 椎 9例
4 讨
论
颈椎病是 因颈椎退 行性 变引起 颈椎 管或椎 间孔 变形 、 狭 窄, 刺激 、 压迫颈部脊髓 、 神经根 、 血管 、 交感神 经等造 成其结
M I R 检查 提示有 颈椎曲度改变者 2 例 , 8 韧带 钙化者 6 , 例 合并
本 实验 结果显 示 , 服用 颈痛 颗粒 后 , 在 症状 较 服药 前缓 解, 体征亦减轻 , 症状 、 体征积分明显降低 , 明颈 痛颗粒对神 说
经 根型颈椎病有较好 的疗 效。
5 参考 文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 S. 南京大学
出版 社 。94 16 19 :8 .
中 医 正 骨 2O 年 1 第 2 第 1 O8 O月 o卷 O期
( 73 ・4 ・ 总 7) 9
颈 痛 颗 粒 治疗 神 经根 型颈 椎 病 4 5例 临床 观 察
广 东省 第二人 民 医院( 州 50 1) 广 137
陈造 宏 齐 勇 徐 汪洋
颈椎病牵引实验报告
![颈椎病牵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8e66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一、实验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晕、手指麻木等,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颈椎病牵引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牵引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颈椎疼痛,改善症状。
本实验旨在探讨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颈椎病牵引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探讨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疗效;3. 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患者均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无手术禁忌症。
2. 实验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颈椎病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颈椎病牵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牵引角度: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及病变部位确定牵引角度,一般上颈段牵引角度为0-10°,下颈段牵引角度为15-30°;②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及颈椎曲度确定牵引重量,一般自身体重的10%-20%;③牵引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疗程;④注意事项:牵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过度劳累。
(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按摩等。
4. 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僵硬、头晕、手指麻木等症状的改善情况;(2)颈椎曲度变化:通过颈椎X光片观察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僵硬、头晕、手指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P<0.05)。
2. 颈椎曲度变化:实验组治疗后的颈椎曲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显著(P<0.05)。
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
![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c4fec82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2.png)
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
陈志雄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19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76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心肾论治针灸方案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一个疗程5次,共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NPQ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NPQ评分均呈递减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各时点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呈递增趋势.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各时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肾论治针灸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均可改善患者颈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前者改善效果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829-2830)
【作者】陈志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深圳51804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2.温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3.温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4.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选穴规律
5.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讨论
5.1隔天针刺一次可能更有效率 本研究发现,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中,每天治疗一次和隔天治疗一次,治疗十次之后都是有效果的。
6参考文献
1张云凌,赵学田,李兆文.近十年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9-61. 2税素华.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中国针灸,2006,26(2):105—106.
3
董洪英,王秀云,孟向文.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血清血栓素B2影响与疗效的研究.中医药学
进一步深化研究。
【关键词】颈椎病颈痛;针刺;间隔时间;疗效评价
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间隔时间针刺对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的对比,以
便探索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最佳间隔时间,让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发挥更有效率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颈椎病颈痛受试者,并严格按照纳 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共60例,有5例病例脱落,均因工作繁忙不能坚持每天治疗:最后收集完整病
隔天治疗一次,治疗六次之后也是有效果的。在针刺治疗第二周末,每天针刺1次刚好完成一个疗程,隔 天针刺一次,刚好完成六次针刺,而在这个时间点,每天针刺一次和隔天针刺一次的效果是一样的,这 提示隔天针刺一次更有效率,更能减轻患者的负担。这结果可能与机体自我修复有关。针刺通过腧穴给 与机体良性的刺激,激发经气,调节机体内在的修复功能。吲隔天针刺一次比每天针刺一次,机体有更 多的时间自我修复。
椎动脉型颈椎病l例;中医证型比较:风寒湿证7例,气滞血瘀证7例,痰湿阻络证6例,肝肾不足证3例, 气滞血瘀证4例。
1.2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2007年2月出版)制定的诊断
标准。
2课题来源: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香港)。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06850107006)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优化方案的l临床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重点项目
5.2针刺效应的累积 本显缓解,针刺十次后,颈椎病
颈痛较针刺六次有明显好转,这可能与针刺效应的累加有关。一般的临床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针灸次 数得增加,其效应也累积增加,二者成正比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
虽然随着针刺次数,针刺效应随着针刺频次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极限后,机体反应性降低,这种耐
注:奉与治疗前比,P<0.01;◆与治疗前比,P<O.Ol。
治疗前,治疗1组与治疗2组McGill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l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McGill组
内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只O.01)。治疗l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组问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意义(乃O.05),但两组数据相差30%。治疗1组治疗第六次与治疗前、治疗后与第六次治疗McGill评
治疗1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与74.07%,用z 2检验,无显著差异(侈0.05)(见表1)。
表2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比较(2+S,分)
注:水与治疗前比,P<O.01:◆与治疗前比,P<O.Ol。
—。570——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
临床研究
治疗前,治疗l组与治疗2组NPQ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NPQ组内评分
samples T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有效率、性别为计数资料,使用z 2检验,西医分型与中
医分型的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4
结果
4.1两组受试者~般情况分析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乃O.05),具有可比性。 4.2两组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表1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疗效比较
受性的产生既可以是由于机体全身的适应性引起的,也可以是局部穴位得适应性。口1对于这种耐受性,
隔天针刺一次,可能是一种解决得措施之一,可能会对针刺效应的远期疗效有提高。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颈椎病颈痛中,隔天针刺一次,针刺每天针刺一次与隔天针刺一次相比,经过 10次治疗之后,统计学上显示无差异。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治疗10次,针刺效应可能累加到同样的效 果。但是两组数据相差20%-30%,如果样本量更大,这两组数据可能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这个与标准差较 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本课题今后可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方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随访,以 更好地研究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最佳方案。
3.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观察数据填入观察表,并将数值录入SPSSII.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对治疗后评分与入组时评分进行比较,采用
paired—sample T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差异。两组间各项评分比较,使用independent-
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只0.01)。治疗l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乃0.05),但两组数据相差20%。治疗1组治疗第六次与治疗前、治疗后与第六次治疗NPQ评分均明显 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尺O.01)。治疗l组治疗第六次与治疗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无显著性意义 (pO.05)(见表2)。 表3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i±S,分)
2
治疗方法
2.1治疗l组取双侧百劳、大椎、双侧肩中俞、双侧中渚;垂直于皮肤,用管针进针法快速刺入皮肤, 刺入穴位深度依穴位部位、体型胖瘦定为10-30 rain,每个穴位采用提插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运针至得 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个穴位运针半分钟。疗程为隔天针刺1次,每周3次,周六、 日休息,共进行10次治疗。针具采用苏州产华陀牌一次性管针(长:25---40mm,直径:0.35mm)。 2.2治疗2组取穴同治疗1组。疗程为每天针刺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共进行10次治疗。
刊,2003:21(9):1428,1459.
-57l一
(2006BAll2804)
f6i床研究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并以颈痛为主诉者:②近3个月或以上曾有颈部疼痛发作,且达到 平均每月发作一次的频率;③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者;④近三个月内未接受过颈椎病各种治疗(包 括药物与非药物):⑤病人意识清醒,无失语、智能障碍,能理解量表内容并配合治疗;⑥知情同意。 1.4辨证分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OOI.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4.6.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第186页,65.2.1,分为5型,①风寒湿型,②气滞血瘀型,③ 痰湿阻络型,④肝肾不足型,⑤气血亏虚型。 1.5排除标准①有颈部外伤史,有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神经功能缺损(如肌无力或脊髓神经反射检查异 常),先天脊椎异常,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②脊髓型颈椎病;⑨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 统等疾病者;④孕妇、血证、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者;⑤近三个月使用过颈椎病治疗(药物或非药物); ⑥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⑦拒绝针灸者。 1.6随机方法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把60例样本含量输入统计软件包PEMS3.1,得出顺序号(见附录一), 制作随机卡片,加信封密封。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具体进入的先后次序按信封上的序号顺序拆开信 封,依照随机卡片上的提示进行分组。
3
疗效评价
3.1疗效标准:主要指标: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O,中文版已在香港作了有效性评估
(validation)]。次要指标:McGiII疼痛量表。
3.2评价方法治疗1组:治疗前、治疗六次后(相当于治疗2组治疗后的时间点,即第二周末)、治疗后
观察。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
例55例,其中治疗l组28例,男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024-10.94)岁;平均病程(59.20___52.59)
月;其中颈型颈椎病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例;中医证型比较:风寒湿证9例,气 滞血瘀证7例,痰湿阻络证6例,肝肾不足证2例,气滞血瘀证4例。治疗2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平均 年龄(42.33±9.72)岁;平均病程(45.56±39.13)月;其中颈型颈椎病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
伍洲梁1,符文彬2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通信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间隔时间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临床研究,找出较佳的治疗间隔时间.方法采用 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患者60例为研究 对象,运用PEMS3.1软件包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隔天一次,每周三次,周六、日休息)和治 疗2组(每天一次,每周五次,周六、日休息),均针刺双侧百劳、大椎、双侧肩中俞、双侧中渚。共治 疗1 O次.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运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来 观察两组间的差别,在治疗1组治疗六次(相当于治疗2组完成疗程时,即第二周末)用NPQ及McGi ll 疼痛量表评分观察相同治疗时间两组的差别,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计软 件SPSSI 1.O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z2检验。结果治疗l 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与74.07%,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前,治疗1组与治疗2组NPQ 及MeGill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1组治疗第六次后较治疗前NPQ及MeGill评分均明显降 低,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O.01);治疗1组治疗后较治疗第六次后NPQ及McGin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O.01).治疗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及McGi 11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显著 性意义(P<O.01).治疗1组第六次治疗后与治疗2组治疗后NPQ及McGil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O.05). 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NPQ及McGill组问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两组数据分别相 差20%与30%。两组治疗暂未发现有不良反应记录.结论:治疗颈椎病颈痛中,隔天针刺一次与每天针刺 --&都是有效果的,隔天针刺一次可能更有效率.但对两种间隔时间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仍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