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2、法的基本内涵: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

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

它是指通过语言。

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

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

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

2、内容的非真实性。

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1、什么叫舆论监督?有几种常见形式?舆论监督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形式:1)批评:比较常见,《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每周质量报告》《道德观察》(漏油事件、女体盛宴等)《焦点访谈》1994开办,1996批评报道75%2)建议:伴随批评。

2、什么叫名誉?名誉有哪些特征?名誉:关于公民或法人品德、才能、信用等的一种社会评价。

积极性、公众性、客观性、主流社会性3、什么是名誉权?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名誉权: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名誉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行使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侮辱:指行为人以暴力、语言或文字等形式贬低他人名誉、毁损他人人格的行为。

侮辱的表现形式:(1)暴力侮辱:强行施暴(2)语言侮辱:嘲笑谩骂(3)文字侮辱:大字报等诽谤:指故意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诽谤的表现形式:(1)语言诽谤(2)文字诽谤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指名道姓、含沙射影、大部分可以确认。

3、损害事实的存在名誉、精神、财产受损4、行为人过错故意过错;过失过错;4、什么叫隐私权?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有哪些?隐私权:个人是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名誉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1)履行舆论监督职能(2)公正评论(3)权威的消息来源:发表或引用国家权威机关的观点等内容,以此为依靠。

比如官方文件、专家论点等。

(4)公共人物和公共兴趣公共人物指较多在社会公众面前出现的人物。

比普通人对社会有更大影响。

社会对他们监督多,他们隐私少。

公共兴趣指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产生的兴趣。

公众有知情权。

(5)合理使用法律许可的范围(6)当事人同意主观善意、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
新闻、 第四章 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
第一节 重大新闻的发布与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
• 为什么我国实行重大政务新闻由新华 社统一发布与报道的制度? • 在我国,有哪些特殊新闻信息须由国 家指定的部门统一发布?
一、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 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自中华人民共和 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国成立以来, 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的制 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 度,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准确 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 性。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 • 所谓重大政务新闻,主要指:①党和政府的重大政 所谓重大政务新闻,主要指: 决定; 重要文件; 重要会议新闻; 策、决定;②重要文件;③重要会议新闻;④中央 领导人的重要活动; 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 领导人的重要活动;⑤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 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 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⑥重要 人事任免; 领导人去世等。 人事任免;⑦领导人去世等。 • 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有一个统一的发布口子和口径, 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有一个统一的发布口子和口径, 可以避免因多种版本的报道而引起的混乱,以及因 可以避免因多种版本的报道而引起的混乱, 着重点不同而引起的外界猜测和流言蜚语。 着重点不同而引起的外界猜测和流言蜚语。 • 【P96】 】
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 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 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为主。 • 一般企业开业产品上市等商业活动不 宜举办新闻发布会。【P9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类型
• 常见的6种类型【P99-100】 • 例行新闻发布会 •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 • 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 • 宣告性新闻发布会 • 首脑新闻发布会 • 网络新闻发布会

新闻学中的法律问题与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学中的法律问题与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学中的法律问题与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社会影响的学科,它与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常常面临各种法律问题,同时也需要遵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准则。

本文将就新闻学中的法律问题与记者的职业道德进行探讨。

一、新闻学中的法律问题1.言论自由与法律限制言论自由是新闻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但是在实践中,记者们常常面临法律对言论的限制。

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言论自由受到法律的制约,记者在报道时需要遵守新闻法规定的范畴,不能够散布谣言或者影响社会安定。

这就对记者进行了约束,需要他们在保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谨慎地选择和处理新闻报道。

2.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平衡记者在报道时常常涉及到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他们需要在保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尊重个体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权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并在合理范围内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披露。

3.知识产权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常常会引用他人的作品、照片或视频等。

记者在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要注意尊重原著作者的知识产权,符合版权法的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同时,记者也需要注意对报道中的原创素材进行保护,避免被他人未经授权地使用。

二、记者的职业道德记者作为新闻传媒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准则,遵循公正、真实、客观、负责任的原则。

1.客观公正的报道记者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不带个人情感或偏见,不曲解事实,不歪曲真相。

他们应该对所有相关方进行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真实地展现事实的全貌。

2.慎重处理敏感信息记者在报道敏感信息时需要慎重处理,切忌造成社会恐慌或者不必要的伤害。

他们需要在保持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尊重社会公众的接受能力,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者对个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保护受访者的权益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尊重受访者的权益,尽量保护其隐私和尊严。

他们应该在事先取得受访者的同意,并对采访内容进行适度处理,避免公开披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五章内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五章内容

国外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德国《新闻界规范》《新闻业准则》 法国《法国新闻记者道德信条》 澳大利亚《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 俄罗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瑞典《瑞典舆论工作者联谊会出版规范》 日本《新闻伦理纲领》《NHK国内节目标准》 韩国《关于广播电视播出的审议规则》 罗马尼亚《记者条例》《记者义务准则》 阿尔巴尼亚《媒介伦理和自律》 挪威《新闻业务道德准则》 立陶宛《立陶宛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 新加坡《职业行为准则》
陈力丹:它的思维不是从 职业化的角度来制定的, 而是从党建的角度来制定的, 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不具备 行业自律的特征。以这种非 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来 编制一种社会行业的自律, 无论如何都不像自律,也难 以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
孙旭培:腐败在今天的中国 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发生在传媒领域的 腐败比在其他领域的后果 更加严重,因为它让人们 感觉什么都不能信任。
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黄远生四能: 脑筋能想 腿脚能奔走 耳能听 手能写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以新闻为职业的人们在 其特定的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新闻工作的社 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 德品质的总和。
新闻职业意识
专业意识 职业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无害原则 保守机密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自主原则 合理获利原则
三、新闻职业道德 如果我们共和国内有哪 个人是仅仅通过出生这 一事实就获得一切的, 唯一让我想起来的情况 就是一个白痴。
普利策
律师,可以用10行错误的法律建议使你的命运陷 入危机;医生,在他看来,不论其优劣,都掌管 着你所爱的人生或死的一切可能。对这些人,国 家严格要求他们,已经作为一项法律,必须要有 8至10年刻苦的准备期。然而报纸的从业人员, 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大众的教导者和老师,是 约束社会和影响政府的公众观念的代表者和某种 程度上的缔造者,迄今却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的 培训,以完成他们要求高且责任重的工作。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整理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2.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用的权利。

3.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平评价的权利5.记者证:是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核发。

6.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7.煽动罪:是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8.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

9.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10.国际公认的三大抗辩事由: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1.报纸出版秩序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违法、违规现象有哪些?①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临时增版、增刊、增加“号外”,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增版增期转由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是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让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

②擅自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

③以“周末版”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

④直接或变相转让,出卖报刊号或版面的行为。

⑤未经申请批准就私自编辑出版报刊⑥擅自编印非法报刊2.在我国,有哪些特殊新闻信息须由国家指定的统一部门发布?①地震等震况和抗震救灾信息由国务院统一发布②有关传染病疫情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名词解释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

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新闻传播法:广义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简答题1、新闻自由与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守国家秘密绝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

新闻自由也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保守国家秘密都是新闻自由的底线,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必要限制。

在我国,做好新闻保密工作,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各类媒体百花齐放,新闻报道面日益扩大,媒体出口限制日益放宽,这些新情况同时给新闻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加强新闻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客观:保持中立立场,不 偏袒任何一方,客观报道 事实
公正:尊重事实,不歧视、 不偏见,公正对待所有新 闻事件
尊重隐私:保护个人隐私, 不侵犯他人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新闻 传播法规,不传播违法信 息
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 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尊重和维护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侵犯其个人隐私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肖像权,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名誉权,不得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知情权,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新 闻伦理、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等
培训方式:线上线 下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培训对象:新闻从 业人员,包括记者 、编辑、主持人等
培训效果:提高新闻 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和职业道德意识
建立健全新闻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新闻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建立新闻行业监督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处 加强新闻行业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新闻监督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新闻传播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新闻传播法规是 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 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作用:新闻传播法规 旨在规范新闻传播行 为,保护公民的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和公共利益。
内容:新闻传播法规 包括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网络传播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
新闻传播者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报道中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更不能传播虚假信息。 新闻传播者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止信息污染,维护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案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案

一、教案名称: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提高遵守新闻法规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行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新闻法规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新闻法规的演变【讲解】新闻法规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我国新闻法规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闻法规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新闻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如新闻检查、新闻报道等方面。

2. 第二节: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讲解】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案例分析】分析新闻行业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 第三节: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讲解】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

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业务素养、道德素养等。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新闻从业人员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4. 第四节: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及防范措施【讲解】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如新闻侵权、新闻腐败等。

【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典型案例,探讨防范措施。

5. 第五节: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在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编辑等环节的应用。

【案例分析】分析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如新闻采访中的隐私权问题、新闻报道中的客观公正问题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新闻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笔记 精品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笔记 精品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第一编:基础认知部分基础认知部分之一(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正功能一、信息功能二、舆论功能三、娱乐功能四、服务功能基础认知部分之二(信息自由流动原则)新闻传播的基石:信息自由流动信息合法、自由的流动是传媒发展的依据与方向信息自由流动原则得到了主要的世界性和地区性人权宣言和公约的确认。

其间是漫长且苦难的争取:——1789 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第 11 条:“自由地交流意见和见解是每个人最为宝贵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在对违法滥用权利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有言论、著作和发表的自由”。

——1791 年,美国《权利法案(宪法怱正案)》:“议会不得通过任何……限制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

——1946 年,联合国第 59 号决议:“信息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联合国所信仰的各种自由的检验标准”。

——1948 年 12 月,《世界人权宣言》第 19 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通过任何媒体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

——1987 年,34 国的专业组织、人员通过《自由新闻宪章》:“停止直接或间接的新闻检查”;“防止对独立新闻机构,特别是在获得信息、利用传播手段和税收方面的歧视做法”;“允许消息的自由流动,允许新闻工作者及其设备自由穿越国境”;“不以发放许可敃的形式限制新闻工作”;“确保记者受到法律的保护,保敃记者战争期间被视为平民”。

政府对媒体信息传播的管理方式事前限制(Prior Restraint):政府在信息传播之前通过许可敃制度或节目审查制度(Program Censorship)对媒体传播内容加以限制,决定允许该节目播出、怱改后播出及限制、禁止该节目播出。

事后惩罚(Subsequent Punishment):事先不对媒体播出内容进行审查,但若播出内容违法法规和政令,则对媒体进行相应的惩罚。

强制近用(Forced Access):政府通过法令等强制媒介传播某些特定内容的节目,如政令发布、公益节目等。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新闻法律职业道德其伦理规范复习资料1、一个道德原则,若干条道德规范,有哪些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P290-3121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1条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1)新闻自由原则(2)社会责任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几条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①力求准确②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①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②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③保持平衡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①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③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2、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新闻法律的主体和客体P14-17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定义: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特点:1.国家意志的体现2.以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为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主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1.新闻传播媒体(最重要)。

具有法人主体资格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内容: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由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1.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记者容易出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1)受贿⾏贿-----新闻⼯作者在业务活动中利⽤⼯作之便收受贿赂,是新闻队伍中的⼀种严重的腐败现象,是以权谋私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种犯罪⾏为——收受贿赂罪。

(2)⾮法出版-----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法出版罪,主要是指⾮法印刷、出售报纸或新闻期刊等出版物,从中牟取暴利的⼀种违法犯罪⾏为。

其犯罪主体既可能是报社及其从业⼈员,也可能是社会上的其他单位和⼈员。

(3)敲诈勒索。

2.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1.接受劳务费、误餐费等形式的红包、礼⾦、有价证券,获取各类消费、好处,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公正采访和报道的礼品;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告、发⾏)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提供钱、物、等好处;4.参加被采访单位、个⼈安排的在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5.利⽤发布新闻报道谋求外单位住房、房屋装修、制作家俱、旅游邀请、以及占⽤对⽅交通⼯具;6.向被采访单位提出为个⼈或亲友谋私利提供便利条件3.关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作⽤?(1)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是新闻⼯作者完成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的必要保证。

(2)对不良的传播⾏为进⾏制裁,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促使新闻⼯作者不得滥⽤这⼀⾃由的权利,必须在法律、法规内的范围内活动。

(3) 保护新闻⾃由、维护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并赋予新闻⼯作者⼀些为更好从事新闻传播所需的职业特权。

(4)是进⾏新闻新闻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段,可以⽤来维护推⾏新闻职业道德。

4.在新闻实践当中,新闻媒介通常有哪些竞争?(采访、发⾏)(1)掌握报道时机的竞争,即⼈们常说的“抢新闻”(2)发掘信息资源的竞争(3)开发⾃⾝潜⼒的竞争在经营管理上,⼀是提⾼发⾏量或收视(听)率的竞争。

⼆是争取⼴告业务的竞争5.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调控有哪些⽅⾯?①通过宪法、法律、⾏政法规等规范性⽂件及相关条⽂对新闻传播⾏为进⾏直接控制。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法的概念:法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体现。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的区别:(1)新闻法制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一般表现在国家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权利义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新闻职业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表现为舆论、各种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抽象原则和信条,不设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2)新闻法规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新闻职业道德以义务为本位,侧重于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履行的义务。

(3)新闻法制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他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的新闻行为和新闻关系;而新闻职业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按照一定的准则行动。

(4)新闻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多表现为对一定行为的禁止和惩罚,以他律为主要特点,具有国家强制性;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则多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劝阻和示范,以其对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影响的程度,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即以自律为主要特点。

我国新闻法规的基本原则:(重点) (1)宪法原则(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新闻自由:是公民进行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获取、表达、传播各种信息和意见,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

新闻法制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新闻法制模式:一是依法保障新闻自由;二是依法限制滥用新闻自由;三是新闻界本身的自律。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一是公共利益原则;二是较少限制手段原则;三是事后限制原则;四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五是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明原则;六是绝对禁止原则;七是特别权衡原则;八是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九是危险倾向和有害倾向原则。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08-12-20 20:441.什么是新闻法制?其特点是什么?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类关系的法制制度。

特点:①新闻法制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②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

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④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地自律,两者需要辩证统一。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基本原则:①宪法原则。

②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③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1.言论自由: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2.出版自由: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3.什么是国家秘密?我国新闻工作实行哪些保密制度?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私密”三级。

3.实行保密制度:一是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实行自审与送审现结合的制度);二是通过内参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三是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四是新闻发布制度。

4.试述“曾格案”在美国新闻法发展中的意义。

答:曾格案1733年,约翰.彼得.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在报纸上批评当时的总督威廉.科斯比允许法国军舰侦查南部海湾的防御工事,科斯比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他提起诉讼,并遭逮捕。

1735年8月4日,法庭开始审理此案。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 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 》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课程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庄氏史案2、新闻职业道德3、新闻源4、媒介审判5、有偿新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 、 最为多见。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 、 。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 、、 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 、 、 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简述我国新闻出版保密制度。

3、为什么说我国虽然还没有制定《新闻法》,但是新闻传播活动仍然有法可依?4、为什么说舆论监督是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 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 》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四、实例分析题(第1题15分,第2题10分,共25分)1、针对新闻法学的教学与研究,有人说:“我国连单行的《新闻法》或《出版法》都没有,学习新闻法学还有什么意义呢?”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1月9日,中国贸易报驻山西记者站试用记者兰成长,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一煤矿采访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打成重伤,送医院后第二天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身亡,他的一名同事被打断了腿,现在仍在医院就医。

大同市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专项工作领导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是合法设立的新闻机构,但兰成长并不是记者,只是该站临时雇佣人员,他没有正规的记者证件。

“所以,不能说兰成长是记者,也不能说他是被打死的,因为他是第二天在医院里死亡的。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目前凶手还未抓获,要等公安部门破案后才能提供更多的消息。

根据以上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共2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了,请联系实际谈谈这部法规的价值,特别是对新闻媒介的意义。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

第一章1.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 p14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法律。

渊源:是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例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例与协定等。

2.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P18言论自由“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3.媒介审判极其负面影响P58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犯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情绪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负面影响:a, 亵渎了法治原则。

媒介审判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司法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

B,导致新闻传播体角色错位。

媒介审判使新闻传播媒介超越报道新闻、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能,转而担任“民间审判”的角色,对自己拥有的权利的无限放大,干预了正常的司法程序。

防范:客观真实不煽风点火不添油加醋;理性不偏不倚,忠实记录历史;公正平衡给原告双方同等说话的机会,甚至给与罪犯嫌疑人发言或为自己辩驳的机会,维护司法尊严,在法治原则下监督司法。

第三章1 . 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2.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的意义及其内容p60内容:对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创办报刊的报批部门做了行政级别区分,中央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地方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国内统一刊号的结构形式为: CN 报刊登记号 /分类号。

意义:a,确保媒体切实遵守《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b,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一、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2.思想条件:近现代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理论: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为宝贵的基本人权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3.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二、我国古代新闻信息管制制度的基本特征:“言禁"、“书禁”和”“报禁”三、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自由、思想、信息交流和人身自由。

4、“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5、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社会主义新闻法规产生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五、英国新闻传播法制起源于1215年的《大宪章》对表达自由的保护。

六、1586年伊丽莎白颁布“星法院法令",确立了各项审查制度,其核心是特许制.七、、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为主,司法机关的判例不作为法律渊源;海洋法系的法律渊源主要以法院的判例为主,兼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2)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法典的形式出现,一部法典对该法律部门所包含的规范做统一系统的规定。

海洋法系的法律主要是单行法,很少制定法典.3)法官的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的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法律审判案件,法官自己不能创造法律.海洋法系的法官除了依据现有法律和判例审判案件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创造新的法律。

4)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庭审中采用纠问制.海洋法系采用当事人主义,法官只是居中裁判;还有陪审团制度,陪审团负责判断事实,而法官负责法律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六、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界定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再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第二章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二)保守国家机密国家秘密的定义: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构成要件: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例如:关系到国家的政权巩固和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利益、国家重要的安全保卫工作等。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按照法律规定的特定程序加以确定,而不是由任何个人和组织任意确定。

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内,只能限于一定的人知道。

第三章新闻传播与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一)禁止宣扬邪教邪教定义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坑害群众、摧残生灵、危及社会的非法组织。

(二)禁止淫秽、色情的内容所谓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两项例外: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着作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构成淫秽出版物的要件1、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2、跳动人们的性欲3、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章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力的保护二、新闻传播与名誉权(一)定义名誉权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新闻侵害名誉权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二)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报道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造谣中伤他人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事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三)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指向特定的受害人损害事实的存在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三、新闻传播与隐私权(一)定义隐私,指个人生活中不愿意为他人知悉的秘密。

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方式主要是擅自公布他人隐私。

新闻记者擅自在新闻作品中公布他人隐私,一般出于四种原因:第一,并不认为自己披露的是他人的隐私;第二,认为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讲述这些情况就意味着同意公布;第三,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认为自己是出于良好的目的而公布;第四,为了获得轰动的效应。

(三)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客观存在第一、侵害隐私权的作品已经发表。

这是区别于一般民事侵权和新闻侵权的标志;第二,新闻作品中包含他人隐私。

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如果隐私主体不能被指认,尽管有隐私披露,但仍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

包括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分为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

(四)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原则1、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兴趣原则社会知名人士是指因其身份地位、事业的成就、罪行重大或因为某一特定事件有关而为公众普遍知晓的人物。

当公众对这些社会知名人士产生了解、知情的愿望时,即产生了公众兴趣。

讨论2、公共利益原则所谓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凡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项,不受隐私权保护。

3、政府官员克减隐私原则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而权力的运用是应该受到社会监督的,因此政府官员的隐私范围小于普通人。

当然,对政府官员的隐私进行必要的克减,并不意味着对其隐私权的彻底剥夺。

4、权利人同意原则隐私权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私人权利,法律允许当事人放弃。

5、使之不可辨认原则即略去当事人姓名、模糊当事人身份、给当事人的面部打上马赛克、对声音加以必要的处理等。

四、新闻传播与着作权(一)着作权: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三)合理使用的情形:1、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2、为新闻传播而使用3、其他公益使用4、免费表演5、特定群体使用五、新闻传播与肖像权(一)肖像权定义: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三)肖像的合理使用情形1、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为了报道其活动和事迹而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2、使用参加集会、游行、仪式、庆典或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的肖像3、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4、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5、为了行驶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他人的肖像6、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7、基于肖像作品着作权的使用第五章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第六章新闻传播事业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事业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对包括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新闻业等以及涉外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在内的各类新闻传播事业或新闻传播活动实行管理的活动。

境外新闻传播媒体派出机构与记者管理一、外国记者与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的管理1、相关的概念(1)外国常驻记者: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2)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外国新闻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并有一名以上人员的分支机构。

(3)外国短期采访记者:来中国6个月以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第七章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在各种广告中都必须禁止的行为:1、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2、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3、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4、不得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5、不得妨碍社会公众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6、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7、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8、不得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9、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在广告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1、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应当清楚、明白2、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3、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4、应当具有广告标记5、必须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6、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表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第八章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第二节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1、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1)新闻传播从业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

三个矛盾:时效性与准确性时效性与深刻性时效性与恰当发表时机(2)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完成传播活动带来问题:新闻传播从业者与受众联系的间接化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制约(3)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其对新闻传播从业者工作方式的影响:必须依赖二手资料不可能对报道对象进行像专家那样的精深研究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及其调节对象1、定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