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第2章 医院感染的 隔离技术
未确诊、合并感染及危重,有强烈传染性疾病 者,应住单独隔离室
2.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治疗室、更衣室、配餐室、库房、值班室)
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走廊、检验室、消毒室)
1 )紫外线或消毒液喷雾消毒病室空气,消 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每天一次。
2)污染物品的消毒,先消毒后清洁处理然 后再消毒处理。
3)病人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引 流液先消毒后排放。
(5)取得病人的配合。向病人及 探视者作宣教及解释工作。
(6)做好心理护理。
(7)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 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医生开出 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要先消毒后排放
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适用于
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 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隔离措施:
(1)单人单间,不接触他人
(2)接触病人时,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 手有破损时,不宜护理。
(3)病人接触的物品均先消毒再清洁消毒灭菌 (4)伤口分泌物污染的敷料要焚烧
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用于
禁止探视
二.隔离消毒原则
(一)一般消毒隔离
(1)病室门前挂隔离标志、隔离衣、消 毒设备。
(2)隔离病人不得随意走动
(3)工作人员要求: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单位的准备。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每接触一位病 人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洗手。
(4)病室及病人接触过物品的要严 格消毒:
实施:
一 口罩帽子的使用
目的:口罩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防止交叉感 染,防止污染无菌物品、伤口、清洁物; 帽子工作人员的头发或头屑散落或头发被 污染。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最新版)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1X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优秀3篇)
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优秀3篇)为了加强对于医院消毒隔离的有效管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3篇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写作思路。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一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医院应当依据本标准制定具体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四条医院应当加强消毒隔离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消毒制度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包括消毒设施、消毒剂、消毒程序等。
第七条医院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物品和环境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
第八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消毒设施和消毒剂进行检测,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国家标准。
第九条医院应当对消毒设施和消毒剂的使用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
第三章隔离制度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规范的隔离制度,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隔离病房,确保隔离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严格控制隔离病房的出入口,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入内。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对隔离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隔离患者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十七条医院发现并报告重大医院感染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处罚条款第十八条对违反本标准规定的医院,卫生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
第十九条对严重违反本标准规定的医院,卫生部门有权暂停其医疗服务资格。
第二十条对因违反本标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医院,卫生部门有权吊销其医疗服务资格。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标准由卫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以往版本的消毒隔离制度标准均废止。
第二十三条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卫生部门所有。
以上为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希望各医院能够严格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行政隔离工作的管理,包括传染病患者隔离、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观察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隔离。
第三条医院行政隔离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人性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四条医院设立隔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隔离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隔离工作。
二、传染病患者隔离第五条传染病患者应安排在独立的隔离房间,实行单人单间隔离。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第六条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第七条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八条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应符合以下条件:1. 临床症状消失;2. 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3. 隔离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
三、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第九条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排在独立的隔离房间,实行单人单间隔离。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条疑似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十二条疑似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应符合以下条件:1. 临床症状消失;2. 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3. 隔离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
四、密切接触者观察第十三条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医院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心理支持。
第十四条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期满后无异常可解除观察。
第十五条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隔离用品的使用⏹隔离技术目的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一、隔离的管理要求⏹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
二、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1、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隔离要求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2、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适用范围: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三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隔离要求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参考范本(6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参考范本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务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三)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
(四)每次换药前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五)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____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六)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____%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
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____次,并更换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换药时污染敷料务必投入污桶。
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由专人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____%过氧乙酸浸泡30—____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八)每日以0、____%有效氯溶液或0、____%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
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
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____%有效氯溶液拖地1—____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____个/m3、(九)消毒物品(包括换药碗、敷料、引流条、针、线等)、浸泡消毒液每月抽样培养1—____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一次,报告单留存备查。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参考范本(二)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医院职业防护规范标准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普遍预防是针对医务人员在处置传染性疾病时而制定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或分泌物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因而在处理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普遍预防措施可大大减少医务人员感染HBV,HCV,HIV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
在消除传染源或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预防职业感染十分重要。
1、防护原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
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1)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N95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3%一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
(2)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人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
2)进人隔离留观室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3%一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一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进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3)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个人防护措施(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第一道防线,通过洗手可以病人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因此为了保护病人同时也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洗手。
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制度
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隔离病区的正常运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的感染管理规定,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地进行隔离病区工作。
3.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基本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4. 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四、工作内容1. 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应衣帽整洁,戴好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进入隔离病区前,应进行个人防护培训,掌握隔离病区的工作流程和防护措施。
(3)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 患者管理(1)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2)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标记,并在患者一览表上进行登记。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隔离治疗,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3. 环境管理(1)保持隔离病区清洁、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3)患者使用的物品应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医疗废物管理(1)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由专人负责回收。
(2)病房及卫生间的卫生清洁用具应分开使用,标记清楚,用后进行消毒处理。
5. 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规范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擦洗。
(2)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3)特殊感染患者应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五、工作流程1. 预检分诊: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指导患者到隔离病区就诊。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的传播,要求如下:1.房间或床旁挂蓝色“接触隔离”标志,病历夹贴蓝色隔离标志;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3.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4.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5.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6.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皂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7.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8.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9.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10.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11.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向探视者宣教手卫生制度和正确洗手方法;12.连续2次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13.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三、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在接触隔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1.病历夹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2.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共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3.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4.在患者的房门挂上警告牌;5.工作人员进入隔离房间,应戴手套和医用防护口罩;6.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7.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四、空气传播预防控制措施在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1.病历夹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2.有负压病房的应安置于负压病房;五、保护性隔离是保护易感人员如肿瘤化疗、烧伤、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措施;1.患者安置在保护性房间内;注意口腔卫生,建议采用洗必泰漱口,每天至少4次;尽量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穿戴口罩、帽子、隔离衣接触患者面为清洁面;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得进入隔离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治疗、护理应有计划地集中进行,减少进出次数;3.家属及访客尽量不进入隔离室内探视;必要时,应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疑患感染时,不得探视;不得携带鲜花、宠物入室;4.环境管理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目的: 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无菌区域及无菌伤口,防止感染或交叉感染。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试题(99题)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试题(TVS/T311)(99题)1.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标志分别为()。
[单选题]*A.粉色、黄色、蓝色B.粉色、蓝色、黄色C.黄色、粉色、蓝色(正确答案)D.蓝色、粉色、黄色2.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错误的是()。
[单选题]*A.首选单间隔离B.可以同其他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正确答案)C.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D.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空气传播的隔离标识为()。
[单选题]*A.红色B.蓝色C.粉色D.黄色(正确答案)4.飞沫传播的隔离标识为()。
[单选题]*A.红色B.蓝色C∙粉色(正确答案)D.黄色5.接触传播的隔离标识为()。
[单选题]*A.红色B.蓝色(正确答案)C.粉色D.黄色6.防护面屏是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的物质溅到人体()的用品。
[单选题]*A.头部B.鼻部C.面部(正确答案)D.嘴里7.护目镜是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的物质溅入人体O的用品。
[单选题]*A.头部8.眼部(正确答案)C.脸部D.嘴里8.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单选题]*Λ.微生物B.细菌C.病原体(正确答案)D.芽抱9.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流动。
[单选题]*A.污染区向清洁区B.潜在污染区向清洁区C.清洁区向污染区(正确答案)D.污染区向潜在污染区10.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单选题]*A.普通患者B.接触患者C.多耐患者D.隔离患者(正确答案)11.隔离病区应安装适量O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单选题]*A.手触式B.脚踏式C.肘触式D.非手触式(正确答案)12.关于隔离的管理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对区域划分与标识无要求(正确答案)B.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C∙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交叉导致污染D.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13.负压病室适用于()疾病患者的隔离。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时置于负压病房。 ? 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应正确穿个人防护用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隔离(gélí)衣与防护服
? 应根据诊疗(zhěnliáo)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
服应符合(GfúBhé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
?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 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 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
污染时及时更换。
?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A。
第十五页,共41页。
口罩(kǒuzhào)
? 外科(wàikē)口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xià ba),口罩下方带系于颈
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
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如麻疹、水痘、肺结核、
SARS等 ?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μm),在
空气中短距离 (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
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 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021年整理)(完整)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完整)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全部内容。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隔离预防制度为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进一步落实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病例的隔离工作,预防相关疾病的医院感染,经医院研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隔离的管理1.各科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规定,落实相关疾病的隔离工作。
2.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对建筑布局进行审查,使其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3.科室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4.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
5.各科室建立并保持科室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数,随时补充,随时可取。
6.科室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二、患者的隔离1.针对所有的患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分开安置。
条件受限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4.隔离病室应悬挂相应的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
5.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隔离预防措施(见附表)。
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在接诊所有患者时,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依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风险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试题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试题一、单项选择(18题)二、多项选择(16题)三、填空题(31题)四、判断题(16题)五、简答题(4题)一、单项选择(18题)1、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
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A 先清洗后消毒B 先灭菌后清洗C 先清洗后曝晒D 焚烧2、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A 6-8小时B 4-6小时C 8小时以上D 10小时以上3、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A 纱布口罩B 一次性医用口罩C 外科口罩D 医用防护口罩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A 口罩、帽子B 口罩、帽子、手套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5、口罩何时更换?(B)A 2小时B 潮湿或污染时C 24小时D 一周2次6、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D)A 昏迷患者B 气管切开患者C 开放性创口患者D MRSA尿路感染患者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A 1米以内B 1.2米以内C 1.5米以内D 2米以内8、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A)A 直径≤5μmB 直径≧10μmC 直径≧5μmD 直径≤10μm9、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B)A 库房B 病区走廊C 值班室D 病室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11、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C)A 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B 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C 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D 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12、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D)A 隔离单位标记明显B 门口设消毒盆、手刷、毛巾C 脚垫用消毒液浸湿D 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13、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时,以下哪项操作是错误的?(C)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D 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14、隔离衣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D)A 每周更换1次B 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C 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D 隔离衣必须全部盖住工作服15、护士小张为传染病人进行注射,她使用过的隔离衣,清洁处应是(B)A 衣的肩部B 衣的内面和衣领C 两侧腰部D 腰以下部分16、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 立即更换D 再加套一副手套17、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D)A 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B 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干燥、宽敞C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D 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18、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A)A 1.2米B 1.1 米C 1米D 0.9米二、多项选择(16题)1、某病区住院病人1周内出现6例MRSA感染病例,经调查病人均为院内感染,以下哪些可能是传播途径?(BCE)A 空气B 医务人员手C 呼吸机管道D 食物E 病室内抹布2、感染途径是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包括哪几种?(ABCDE)A 接触传播B飞沫传播子C空气传播D消化道传播E昆虫媒介传播3、哪些是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注意事项(ABCDE)A 不应一只手提鼻夹B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C 口罩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医院隔断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断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断要求、医务人员防范用品的使用和不同样流传路子疾病的隔断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种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更正 ( 不包括勘误内容 ) 或校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可是,激励依照本标准完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范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感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计、生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流传路子 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流传到易感者的路子。
3. 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生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全部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依照预期可能的裸露采用手套、隔断衣、口罩、护目镜或防范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衣着合适的防范用品办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 不包括汗液 ) 、非完满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空气流传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 5 μm) 经过空气流动以致的疾病流传。
3.6飞沫流传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 (l m 内) 搬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以致的流传。
3.7 接触流传 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经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致的流传。
穿脱防护、隔离衣方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口罩的佩戴方法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 . l。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A.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 2 。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 3 。
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 5。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
A.3 注意事项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 . 7 。
A.4.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B.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B. 1,B.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
附录C(规范性附录)无菌手套戴脱办法C.1 戴无菌手套方法C.1.1 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1。
C.1.2 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如图C.2。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摘无菌手套的方法
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 套脱下; 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使用手套的注意事项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 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布局、流程应:
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 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 通风良好。
标准预防
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 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 生和根据预期可能的暴
手卫生
选用防护 用品
露选用手套、隔离衣、
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 屏,以及安全注射。也 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
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 及时更换。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 性检查。
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12.1实施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感染性疾病传播的基本条件—感染链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感染源
是指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 物、污染场所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范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范本消毒隔离是医院防控感染病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一、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保护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原则:从预防为主,改善环境、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消毒质量、加强隔离管理,确保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卫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
2. 消毒设备和用品:医院应配备齐全的消毒设备和用品,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3. 消毒人员:医院应有专门的消毒人员负责消毒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4. 消毒工作流程:明确消毒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5. 消毒方法:医院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6. 消毒频率:不同区域和设备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进行记录。
7. 消毒记录:医院应建立消毒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效果。
8. 隔离标准: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确定相应的隔离标准和措施。
9. 隔离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隔离管理制度,保障隔离病人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10. 隔离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确定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传染病的有效控制。
11. 隔离培训:医院应对隔离人员进行隔离培训,提高其隔离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 隔离检查:建立隔离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隔离区域的环境和设备,确保隔离工作的有效进行。
13. 感染控制:对于已感染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感染的及时治疗和控制。
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执行: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规范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3.9. 1 纱布口罩mask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3.9.2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3. 9. 3 医用防护口.. respirator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 9. 4 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3. 9. 5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3. 9. 6 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3. 9. 7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和选择其型号。
3. 9. 8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3. 10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3. 11 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3.12 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3.13 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3.14 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3. 15 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3. 16 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 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 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3. 17 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3. 18 终末消毒tenninal disinfection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窒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4 隔离的管理要求4.1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4.2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4.3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4.4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4.5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6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4.7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
4.8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1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5.1.1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5.1.1.1 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5.1.1.2 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5.1.1.3 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5.1.1.4 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5.1.2 隔离要求5.1.2.1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5.1.2.2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5.1.2.3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5.1.2.4 应按照WS/T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5.2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2.1 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的隔离。
5.2.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 Pa。
5.2.3 隔离要求5.2.3.1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5.2.3.2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5. 2.3.3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5.2.3.4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2. 3. 5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5. 2. 3. 6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lm。
5. 3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3. 1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 3. 2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
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 。
门窗应保持关闭。
5. 3. 2. 1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
5.3. 2.2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
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5. 3.3 隔离要求5. 3.3. 1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 换气6 次以上。
5.3.3.2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
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 ,缓冲间的气压宜为一15 Pa 。
5.3. 3.3 应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5. 3.3. 4 一间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
5.3. 3.5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
5. 4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4. 1 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 4.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
设单独入、出口和人、出院处理室。
5. 4.3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5. 4. 4 隔离要求5. 4.4. 1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5.4. 4. 2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lm。
5. 4.4. 3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5. 4.4. 4 应配备适量非于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5. 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5. 1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5. 5. 2 隔离要求5.5. 2. 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5. 5.2.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
5.5. 2. 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5. 5. 2.4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过6 床。
5.6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6. 1 建筑布局5. 6. 1. 1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人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
5. 6. 1. 2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查室等。
5. 6. 1. 3 感染疾病科门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