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析农民增收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的工作中,促进农民增收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的增收,也影响着整个农村的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等原因,农产品销售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制约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2.农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致使农产品附加值无法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到限制。
3.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农村劳动力的生产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民的增收难以实现。
4.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是限制农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利用的限制,导致农民的土地收益无法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也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监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为了解决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
引进一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农村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落实上述对策建议,有必要加强政策支持。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县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迈进,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于4月18日——4月19日先后到我县乡,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家庭经济、务工情况、务工收入、思想观念以及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掌握了当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在上级部门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自2003年到2008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万人次,创收达__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387.1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969.4元。
2009年计划转移7.32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亿元,其中向疆外转移2万人次,创收1.4亿元。
从今年1——4月的整体情况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稳定,金融危机对转移工作尚未带来明显影响。
截止4月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__人次,约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7%,实现劳务创收9517.5万元,务工人均收入达405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57.8元。
其中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8050人次,创收达563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吸纳我县农民工共4663人。
收集用工信息150余条,同比增长66.7%。
目前,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中作用日益明显、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主要特点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创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河南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实证分析
调查 者 的 9 9 %) 纯 务 农 者 2 6人 (占 被 调 查 者 的 . ; 9 5 . 7 ) 其 中男 性 为 9 74 % , 6人 , 性 为 20人 , 业 者 2 9人 女 0 兼 1
( 占被 调 查 者 的 4 . 2 ) 25 % 。 ( ) 查 结 果 及 分 析 一 调 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 , 在农村 主要 的劳 动力中 , 民接 农
受 的教 育 绝 大 多 数 是 小 学 和初 中教 育 ,二 者 占总 数 的 7 . % ,另外还存在 1. %的文盲 和半文盲劳动力 , 53 42 而具有 高 中及高中以上 文化程度 的劳动者仅 占总数的 9 9 . %。河南 农 村 劳 动 力 受 教 育 程 度 偏 低 、 质 低 下 是 个 不 可 否 认 的事 素
作者简介 : 王金 , , 女 河南商丘人 , 河南财经学 院哲学与社会 学系硕 士研究生 。
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 , 而农村经济发展 的基础则是农 民收入 。增加农 民收 入 , 进农业 发展 , 促 是我 国建设社 会主 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河南是农业大省 , 农村农
业 的发 展 是 河 南 发 展 的 重 中 之 重 。 没 有 河 南 的发 展 , 没 有 就
21 0 0年 6月
第2 4卷 第 3期
新乡学院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u a o Xnin nvri (oi cecsE io) or l f ix gU i sy Sc lSi e dt n n a e t a n i
J n .O 0 ue2 1
Vo . 4 No. 12 3
对 河 南 农 民受 教 育 程 度 及 增 入 现 状 的 分 析表 明 , 民受 教 育 程 度 的高 低 对 农 民收 入 水 平 的 高 低 有着 显著 的影 响 。 农 关键词 : 河南 ; 村 教 育 ; 民增 收 农 农 中 图分 类 号 : 40 D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3 4 2 1 ) 3— 0 0— 2 17 3 3 (0 0 o 0 2 0 收 稿 日期 :0 0— 2—1 21 0 5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项 目( 08一Z 0 1 河 20 D一 0 )
农民增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料利用率高的优 良品种,提高 出栏率和商品率 。严格执行 国
家 农 产 品和 食 品质 量 标 准 ,提 高 畜 牧 养 殖业 经 济 效 益 。推 动
担 为 三 农 服 务 的任 务 。金 融 资源 不 足 ,融 资 困难 制 约 了农 民
l v 保障。 I, ( 沧州农业经济近年来取得了 快速发展, 各
。 u 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充分利用 国家对 度 ,健全 了农业投入保障制度 、农业补贴制度 、
农 产 品价 格 保 护 制 度 和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补 偿 制 度 ,
农 业 的 深 度和 广 度 发 展 ,抓好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 围绕 优 化种 植
业 区域布局 、优 化品种结 构和 品质 结构 ,把 农业竞争力 调 强 ,重点推进 无公害蔬菜 、优质小 麦、优质 玉米、优质棉 花 、优质杂粮 、优质油料等六个种植业优势产 品布局规划 的 实施 。粮食主产 区要集中力量抓好粮食生产 ,促进种粮农民 收入增加。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 项优惠政策,加大土地流转 力度 ,支持规模化种植和农业机 械化生产,提 高规模效益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 国 家基 本农 田保护 制度 ,确保 粮食种植 面积 。支 持小麦 、玉 米 、大豆等粮食 的新品种选育 ,围绕粮食丰产工程进行科技 攻关 ,确保粮食主产 区农 民的增产增 收。加快发展畜牧业, 调整畜牧业结构 ,推动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 政策,加大了对农 业支 持保护力
这些 都为农 业发展提 供 了强有 力的 政策 支持 。 20 0 9年 ,粮食生 产能力 年总产 量达到 39万 t 7 , (C 一 棉花达 到 l. 4 7万 t 4 ,油料生 产达到 94万 t . ,农
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来源和结构的影响-最新教育⽂档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来源和结构的影响⼀、引⾔中国作为⼀个农业⼤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重⼤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在于“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收⼊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快速增长,1995年农村居民年⼈均纯收⼊为1 577.74元,2012年达到7 916.58元,18年间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 %。
我国农民收⼊不但在数量上增长较快,在结构上也发⽣了深刻变化。
从收⼊来源看,农民的⼯资性收⼊占纯收⼊的⽐重从1995年的22.42 %上升到了2012年的43.55 %,家庭经营性收⼊则相应的从71.35 %下降到了44.63 %;转移性收⼊和财产性收⼊在农民纯收⼊中占⽐很⼩,但相对于财产性收⼊,农民的转移性收⼊近年来增长更快(见表1)。
总体上看,我农民收⼊在结构上呈现出⾮农收⼊⽐重不断上升⽽农业收⼊⽐重不断下降的趋势。
农民收⼊作为⼀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庸置疑的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收⼊的⼀个重要因素。
图1体现了农民“⼈均受教育年限”与“⼈均收⼊”两个绝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者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农民受教育年限与收⼊之间同⽅向变动,且两者间⽪尔逊相关系数⾼达0.95。
表2体现了农民收⼊结构与⽂化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农民收⼊从低收⼊组到⾼收⼊组的变动中,⼩学程度以下的低学历群体所占⽐重逐渐下降,⽽初中及以上的相对⾼学历群体所占⽐重逐渐上升。
结合图1和表2,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之间⽆论是在绝对量上还是在内部分配上都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表1我国农村居民纯收⼊构成(按收⼊来源分)/%年份纯收⼊⼯资性收⼊家庭经营纯收⼊转移性收⼊财产性收⼊199510022.4271.353.632.60200010031.1763.343.502.00200510036.0856.674.532.72201010041.0747.867.653.42201210043. 5544.638.673.1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谭银清,王钊,陈益芳: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来源和结构的影响图12001―2011年农民⼈均受教育程度与⼈均收⼊散点图数据来源:农民⼈均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民⼈均受教育年限根据《中国住户调查年鉴》相关数据加权平均得到。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精选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1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根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
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
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
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
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
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
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村级人均纯收估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
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
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转移到非农产业或城镇就业的过程。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影响。
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获取更高的工资
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转移就业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农民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限制了
他们在非农行业就业的机会。
其次,一些农民转移就业后仍然面临着低工资、长时间
劳动等问题,影响他们的增收效果。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的教
育问题对于农民增收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结论,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就业能力,增加他们在非农
行业就业的机会。
2. 改善农民就业环境。
加强对非农行业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工资和劳动条件得到保障。
3. 注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培育新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以上政策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
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
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
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
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
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
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
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关注重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的增收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农民增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但一旦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幅下降。
由于农产品市场不够透明和规范,价格的波动也会导致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收购、储存和销售体系。
政府还可以通过推出一些扶持政策,如购买保险和建立价格补贴机制,来帮助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第二个问题是农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农民的土地资源分散,规模小,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产品产量低下,农民的收入也相应较低。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经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的收入。
第三个问题是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短缺。
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有限,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阻碍了农民增收的进程。
由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农产品生产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投入,提供相关的农业科技支持和培训课程,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
政府还可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个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收入问题与解决方法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收入问题与解决方法介绍概况: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民收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分析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长期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多以农业为主,产值有限,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不足,导致很多农民只能靠务农维持生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也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农村发展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
其次,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三、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关注,建立健全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这包括建立农民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等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同时,可以加大对贫困农民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四、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
通过组织农民参加专业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培养农民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使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提高收入水平。
五、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可以鼓励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农民就业增收困境分析报告
农民就业增收困境分析报告农民就业增收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教育水平、农业结构和农村金融的角度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土地资源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土地的承包和流转问题成为困扰农民就业问题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由于土地规模小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增收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权属、流转市场不健全等,导致农民在流转土地上遭遇阻碍。
因此,在土地流转方面,政府应加强土地权属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较弱。
这导致农民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增大,无法获取高薪工作。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工作,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农业结构问题也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困境之一。
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导致农村劳动力闲置,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就业选择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加强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鼓励农民到城市就业创业,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最后,农村金融体系也是农民就业增收的制约因素。
农村金融相对不发达,农民融资渠道有限,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这不仅制约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金融的体系建设,推动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包括贷款、融资、风险保障等,为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好的金融保障。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农民增收调研):破解难题挖潜力 强农惠农促增收
破解难题挖潜力强农惠农促增收----泉州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颜福仁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投入,夯实基础,狠抓生产,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持续增收,民生不断改善。
但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民增收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全市上下仍需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挖掘潜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近五年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农民收入由2006年的6606元提高到2011年的10578元,增加了3972元,增长了60.1%,年平均增幅达9.9%,比“十五”期间平均增幅高出3.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高出1.2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以下特点:(一)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变化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变化。
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作用更加突出;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所减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具体如下:1、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拉动农民增收作用突出。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务工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6370元,比2006年的3576元增加了2794元,增长78.1%,比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涨幅高出18个百分点。
从比重看,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纯收入60.2%,比重较2006年(54.1%)提高了6.1个百分点。
从贡献看,五年来拉动农民增收42.3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0.3%。
2、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家庭收入比重下降。
2011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358元,占人均纯收入31.7%。
五年来比重下降了6.5个百分点。
从增幅看,家庭经营纯收入五年平均增幅为5.9%,比人均纯收入低4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村劳动力就业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经济转型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稳定性。
只有农村劳动力就业充分,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也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及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匮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劳动条件相对较差,工资水平较低。
此外,农村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也面临特殊的问题,例如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完善。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就业为了使农村劳动力适应现代化农业和非农产业的需求,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此外,可以鼓励农村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服务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业向农业产业链延伸。
同时,鼓励农村发展服务业,例如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增强农民工的就业保障感和生活保障感。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
8 %.表 1为所 有人 口 、劳 动力 人 口和户 主 的学历 0
从农民 自 身特别是受教育水平的角度来研究农民持 结 构 . 续 增 收问题 ,对建 立 增收 的长 效机制 具 有重要 的意 从表 1 可知 , 所调查人 口受教育水平偏低. 所 义. 从经济角度来说 , 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 必须要 有人 口和劳 动力人 口的学历 结 构相 近 , 学及文 盲 、 小 不断提高农 民受教育水平. 具体来说 , 提高农 民受教 半文盲率高达 5 %, 0 又以文盲 占多数 , 、 中人数 初 高 育水平对于调节农业 内部产业结构、 保障“ 退耕还林 比例为 4 %左右 , 0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 口偏少 , 比例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以 内蒙古伊金 霍 洛旗 为例
李艳春 贾 卓 宋乃平 z , ,
(. 1宁夏 大 学 资 源 环境 学 院 , 宁夏 银 川 702 ; 50 1
2宁夏大 学 西北退化 生态恢复与重建省部 共建教 育部重点 实验 室, . 宁夏 银 川 7 0 2 ) 5 0 1
伊金霍洛旗( 简称 “ 伊旗 ” 位于 内蒙古 自治 区 ) 鄂尔 多斯 市 东南 部 , 东经 185 102 北 纬 3  ̄ 0o8~ o5, 1 8
5 3。9.在 所 调 查 的 1 6~ 94 1个村 的 8 农 户 中总 6个
人 口为 2 9人 , 8 劳动 力人 口为 2 1 , 3 人 占所 有人 口的
“ 三农” 问题 , 必须提 高农民受教 育程度 , 加强农村教 育 , 改善农 民受教 育状况.
关 键 词 : 村 劳动 力 ; 农 受教 育 水 平 ; 家庭 收 入 ; 金 霍 洛旗 伊 中 图分 类号 : 2 X2 文献标志码 : A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5篇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的设施建设,加快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民收入现状的调研报告【篇1】摘要: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
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
“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
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
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
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
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面临较大难题。
针对农民增收问题,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我们在农村地区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并结合专家、农民合作社的意见进行访谈,有效地获得了相关数据和意见反馈。
三、农民增收现状分析
1.收入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以农业收入为主,但其增长率较低。
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都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农民普遍面临
着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
这些制约
因素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导致农民收入无法显著提高。
3.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也是农民增收的难题之一。
农村道路、通
信设施、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困难,
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拓展和附加值的提升。
四、农民增收的挑战与机遇
1.挑战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是农民增收面临的重要挑战。
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年龄结构的改变,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
了不小的压力。
2.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增收机遇。
同时,国家农业政策的积极扶
持和农技进步的推动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摘要: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江西省1991—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收入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人口素质、提高收入的有效举措。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制约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的人口素质,在向教育追加的投资有较高的收益率的意义上说,更多的教育的价值是大的。
①江西是个农业大省,教育的发展是破解农民收入瓶颈、发展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关键。
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的是某一人口群体的受教育状况,因此,采用量化指标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来探讨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省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分析农村人口是指按照户籍管理制度划定为农业户口的全部人口。
截至2009年,江西省农村人口为2518.35万人,占总人口的56.82%,其中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68.5%。
如表1所示,2000 —2009年全省农村人口数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总人口比例仍然在半数以上。
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优势人力资源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须依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
教育的直接效应体现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其量化指标为人均受教育年限。
从表2可以看出,在江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而中专、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非常小。
从文化程度构成比例变化趋势分析,文盲或半文盲、小学程度的比例逐年递减,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的比例逐年递增,但是增加的幅度都很小。
根据现行学制年数,计算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式如下:公式中P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i可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②,文盲、半文盲为1年,小学文化程度为6年,初中文化程度为9年,高中为12年,中专为12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16年。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农村非农业活动。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了冲击。
二、农村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也对农民增收构成了较大限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现代化的进展,许多年轻的劳动力逐渐离开农村,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的生产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同时,农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也较为落后。
三、社会保障和支持政策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农民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和政府支持,大部分农民面临困难和贫困形势。
四、缺乏现代营销渠道和广泛的信息服务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障碍。
因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在时代的变迁中存在瓶颈,由此没有能够将传统的农业专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并加强市场导向。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村经济产业链,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注重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积极培养兼具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素质的人才,以此来增强农业竞争力。
三、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
同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共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来改善农村信息化状况。
四、制定更多的扶贫政策,扩大扶贫覆盖面,提高补贴力度,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健全的养老制度,提高农村养老待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综合上述对策建议,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才能够顺应农村发展趋势,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加快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和全社会共同富裕。
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发现教育程度的提升会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次探讨了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影响,指出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转变收入来源。
然后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以及提升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
最后探讨了教育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教育对农民收入的长期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水平和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贫困的根本性解决。
【关键词】受教育程度、农民、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影响、教育扶贫政策、重要性、长期影响、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逐渐提升。
这不仅使农民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
研究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对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农民收入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撑。
1.2 研究意义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受教育程度作为农民个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其收入来源和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受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仅能够揭示农民收入的形成机制,还能为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意味着人们具备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和知识,可以从事更加复杂和高附加值的劳动,从而提高了个体的收入水平。
通过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农民的收入水平差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民收入的分布情况,为差异化的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见,
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绝对水平较低, 只是以小 学文化为主, 其次是初中文化, 受过高中及高中以 上教育的只占 ’" (!% , 而这一数字仅为全国平均 数字。其实,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地区性差异明 显呈失衡状况。从总体上看, 各地区农村人力资源 素质从东北向西南和西北呈现逐步下降的格局。 根据对我国东、 中、 西部受教育情况的统计, 在农业 劳动 力 中, 文 盲、 半 文 盲 的 比 例 依 次 为 $" !#% 、 )" $$% 、 #*" +(% 。其中甘肃、 宁夏、 青海、 云南、 贵 州、 西藏等西部省区均超过了 &!% 征也很明显 ( 见表 # ) 。
#’
要的资源, 在财富的再生产中不可或缺。他在 《为 人力资本的投资》 的报告中认为: 人力资本的提高 对农业及整个经济的作用远比物力资本的增加更 为重要。事实上, 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而言, 同样 的物力资本投入所获得的差额巨大的收益增长, 就 是人力资源质量存量差异在经济活动中的反映。 因为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 农民要获得更高的效 率, 就必须对物力资本与投入物的实物生产率之间 的变动规律进行研究, 对物力资本投入的机会进行 判断, 并对土地、 劳动力、 化肥、 良种等进行有效组 合, 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率。而这 一切, 只有素质较高的农民才能完成。一项研究发 展中国家农业的资料表明, 通过比较低收入国家中 上过学和未上过学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革新能力, 在能提供诸如化肥、 良种等投入以及改进耕作技术 的条件下, 上过 ! 年学的农民的年产量比未上过学 的农民的年产量高 "#$ , 即使没有这些投入, 前者 也比后者高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 世纪 %’ 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 生产率提高 !#$ , 中学文化程度者可提高 "’%$ , 大学文化程度者可提高 #’’$ 。可见高素质的劳
, , 资料来源: 根据参考文献 [&] 有关数据整理。
从相对水平看, 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 仅远远低于一般国家, 而且与我国城镇从业者比较 也有一定差距, 因而难以满足农村市场化的发展以 及农业技术革命对农村从业人员的起码要求。如 #.)’ 年日本农业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 ##" ) 年, 荷兰大部分农民达到高级中等专业农校毕业水 平, 德国的农业劳动者中 ’*% 受过至少 + 年的职 业培训
[ *]
。而我国城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
已超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 达 #!" ’( 年。由此可 见, 我国农村劳动力具有双重特征: 一天津、 江苏; 福建、 辽宁、 山东、 河北、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江西、 湖南、 海南; 广西、 内蒙 , , !, 表中四类地区依次是: 古、 河南、 安徽、 山西、 四川、 宁夏、 重庆、 新疆; 青海、 陕西、 甘肃、 云南、 贵州、 西藏。
[ +]
。如果在全
国范围内以初中教育进行统计, 这一结构失调的特
图 #, “ 六五”“ 九五” 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对比 (% )
表 &) 。
! 表 &, 不同收入水平地区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 (% )
类别 +!!! 元以上地区 &!!! - +!!! 元地区 图 &,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变动 (% ) 中、 西部地区农户受初中教育统计 (% ) 表 #, 我国东、 农村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 ’ ’" ! (" ! 男性 ." . )" ! ." ) 女性 ." + *" ! ." ! 纯农户与 兼业户 (" ! (" ! *" ! 从事现代 农业农户 ’" ! ’" ! +" ! #’!! - &!!! 元地区 #’!! 元以下地区
( 江都市委党校, 江苏 江都 !!>!"" )
% % [ 摘要]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说明提高农民收
入的关键不全在于农业制度的变迁与物力资本的投入, 核心挑战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 % [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受教育程度; 农民增收 % % [ 中图分类号] A?"#9 <% % %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 [ 文章编号] $""C ; "?!D ( !""# ) "$ ; ""$# ; ">
$#
万人, 占!" #$% 。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 限为 $" $$ 年, 略高于小学毕业水平
[ &]
模巨大且严重过剩; 二是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 现实和潜在劳动能力人口所具有的体力、 潜力、 知 识与技能的总和) 较低, 不适应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农村小康的现实需要, 并已成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限制性因素。 现代经济学认为,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远超出 物力资本的投入与劳动数量的增加, 其他政策、 制 度、 资本、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通过人力资 本这一内因的变化而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的。我国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这必然对农民收入的 提高产生毋庸置疑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 * 个方 面加以论述。 #"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通过就业对家庭经 济收入产生影响 根据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我们将农村居民家庭 分为 + 类: 小学及小学以下称之为初级文化程度家 庭, 初中称之为中级文化程度家庭, 高中及高中以 上称之为高级文化程度家庭。根据数据统计, 高级 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一般可以带来较高的收入 (见
! ( 见图 ! ) 。
% % 二、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的关 系分析 % % 笔者认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人 力资本的薄弱使农户难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
[ $] 主体 。据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公布: !""" 年, 全
国 >< $#C9 = 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 文盲半文盲 有C @<C9 > 万 人, 占 $#9 "$S ; 小学文化程度有 !? <<>9 > 万 人,占 #!9 $>S ;初 中 文 化 程 度 有 !$ ?><9 ? 万 人,占 ?@9 "#S ;高 中 文 化 程 度 有 ! @#=9 # 万人, 占>9 "CS ; 中专文化程度有 ?!$9 @ 万 人, 占 "9 >CS ; 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 @C9 >
!"#$%&’$: EF0G +)602,3,H+G3I ’* 6F3 6F3’)J ’- F(7+* 2+506+,,+*+,JG3G 6F3 )3,+60’* H36K33* -+)73)GL 0*2’73 +*I 6F30) 3I(2+60’* I31)339 M6 5)’N3G 6F+6 6F3 O3J 6’ 0*2)3+G3 6F3 -+)73)GL 0*2’73 ,03G 0* 6F3 I3N3,’573*6 ’- 6F3 )()+, F(7+* )3G’()23G )+6F3) 6F+* 0* 6F3 2F+*13 ’- 6F3 +1)02(,6()3 GJG637 +*I 6F3 0*N3G673*6 ’- 7+63)0+, 2+506+, ’*,J9 ()* +,%-#: P()+, ,+H’) A’)23 ; QI(2+63I QR63*6; M*2)3+G0*1 A+)73)GL M*2’73 中共中央召开了贯彻十六 % % !""? 年 $ 月 = 日, 大精神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农村工作会议, 首次以 “ 重中之重” 来描述 “ 三农” 问题, 并将之提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加以论述。全面建设小康关 键在农村, 而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又在于农民增收问 题。对此, 理论界的研究与探讨已多有时日, 提出 的解决办法与思路不计其数, 但大多限于政策、 体 制及自然等外部物质条件或技术层面的研究。如 果我们从发展农业的主体力量— — —农民及其受教 育程度这一内部主导因素出发, 那么, 观察与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就会有新的视角。 % % 一、 简单的理论说明及农民收入现状的客观 描述 % %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认为, 在知 识经济时代,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已不在于人力资源 的数量, 而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社会经济的推 动力量已更多地表现在人的知识、 能力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 表现在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 科学技术水 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当前, 促进农民增收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但它又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各种措施的协调配合,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 世纪 @" 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出现 增长幅度持续下滑的趋势。 “ 六五” 期间, 农民收 入年平均递增 $#9 !S , 但从 “ 七五” 开始, 农民收入 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 “ 七五” 到 “ 九五” , 农民人均 城市居民可 纯收入平均增长率未超过 >S 。相反, 支配收入, “ 六五” 期间为 #9 =S , “ 七五” 期间略有 下降, 而 “ 八五” 与 “ 九五” 年均增长均超过 >S (见 图 $) 。其结果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初级文化 程度家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