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

合集下载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的区别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的区别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的区别在当今社会的劳动大军中,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是两个重要的群体。

他们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工作性质和就业领域来看,城镇职工的就业选择通常较为多样化。

他们可能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单位工作,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广泛,如金融、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

而农民工的就业领域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建筑行业,他们可能是建筑工人,承担着砌墙、搬砖、扎钢筋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制造业,他们可能在工厂的生产线上从事组装、包装等工作;在服务业,他们可能是清洁工、保安、快递员等。

其次,在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方面,城镇职工普遍接受过相对较好的教育。

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较为复杂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而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往往相对较低,大部分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所能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重复、对技能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

再者,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是城镇职工和农民工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

城镇职工一般能够享受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

企业通常会按照国家规定为城镇职工缴纳这些保险和公积金,保障他们在退休、生病、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

相比之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相对较窄,参保率较低。

由于工作的临时性和流动性较大,很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完整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足、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受限等。

在福利待遇方面,城镇职工通常能够享受带薪年假、病假、法定节假日休息等福利,而农民工在这些方面的保障往往不足,很多人甚至在节假日和休息日仍需要坚守工作岗位。

工资收入和稳定性也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且工资增长机制较为健全,会随着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

安徽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

安徽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

安徽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前言2006年12月,全总召开的十四届四次执委会议,决定于2007年开展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的第六次大规模的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特点及趋势,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情况,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技术素质状况以及企业劳动关系发展变化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建设状况等。

农民工情况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安徽的调研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典型调查、入户访谈和组织座谈等四种方式进行,由安徽省总工会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课题组负责实施。

本次调查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

有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15类行业,问卷调查直接涉及2000名城镇职工和1202名农民工。

第一部分职工队伍基本状况本报告所称“职工”,是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本报告所称“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

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村社会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等。

据2007安徽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末,安徽省城镇从业人员为755.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985.1万人,与2002年相比,从业人员分别增加96.1万人和143.7万人。

一、性别与年龄结构状况2002年,全省总人口6369万人,男性为3307万人,女性为3062万人,性别比108。

到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593万人,其中,男性为3429万人,女性为3164万人,性别比108.38。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领悟和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不断强化和完善自我;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变化;为了了解村级组织是怎样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是怎样看待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为了了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第一年的生存状况、以及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为了调查新农村建设优秀村庄,特别是“一村一品”突出的特色村,总结其经验,推广其做法,供其他村庄新农村建设参考;为了寻找农村的可开发性资源优势,做可行项目开发研究,为有条件的村庄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助其在城市寻求启动发展资金,搭建互动发展平台;为了总结归纳中国农村的村庄文化、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中国民间底层文化精粹。

在调查过程中及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得知: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

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劳务输出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劳务输出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村 劳 动 者 素 质 与 劳 务输 出 的要 求 还 存 在 一 定 差 距 。
关 重 要 的意 义 。 在 新 的形 势 下 , 如何 加 快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 少 农 村 劳 动 力 数 量 已经 成 为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进 程 减 中不 容 回避 的重 要 课 题 。 1 力资 源数 量庞 大 与 质 量低 下 并 存 . 人 农 业 部 课 题 组 运
教 育在 低 水 平 中 维 持 , 严 重 “ 血 ” 状 况 中运 行 。 根 据 教 在 贫 的
近 推 出 的《 国 教 育 与 人 力 资 源 问 题 报 告 》 绍 , 国 将 在 未 中 介 我 来 的 l ~ 0 内经 历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史 上 规 模 最 大 的从 农 业 到 0 2年 工 业 、 务 业 的 劳 动 力 大转 移 , 少 将 有 15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服 至 .亿 城 镇 转 移 。 如果 缺 乏 基 本 的 国 民 教 育 和 技 术 培 训 , 乏 信 息 缺 和 获 得 信 息 的 能 力 ,大 多数 农 民 就 很 难 找 到 非 农 就 业 的 机
当前 . 解 “ 农 ” 题 , 快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关 化 三 问 加
素 , 业剩余劳动力将有 1 亿人左右。但是 , 总体上讲 , 农 . 8 从 农 村 人 口素 质 低 下 : 文 化 素 质 看 , 国家 统 计 局 统 计 , 农 村 从 据 在 劳 动 力 中 。 中 及 以 下 文 化 程 度 的 占 8 . , 中 及 中专 文 化 初 78 高 % 程 度 的 占 l. , 专 以 上 文 化 程 度 的 只 占05 % , 盲 半 文 1% 大 7 . 2 文 盲 等 低 质 量 的人 1多 ; 2 1 目前 外 出 的 农 民工 的 文 化 程 度 有 所 提 高 . 高 中 毕 业 者 一 般 也 仅 占1%左 右 , 中毕 业 者 占3 % , 但 0 初 0 小 学 毕 业 者 占3 %. 有 相 当 一 部 分人 是 文 盲 。 0 还

我国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我国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

随着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街头越来越多的失学农民工子女引起广泛关注,如何使他们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进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入政府户籍制度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宪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虽然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受教育权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很多法律给予了保障,但是是不是这些法律规定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全面实施?当前受教育权侵犯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

农民工子女上不了学或上不了好学的现象虽出现了很多年,但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是否乐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受教育即就学的渠道上体现出来。

综合农民工子女就学渠道,主要有一下几种途径:1、在公立中小学借读。

新时代农民工生存现况

新时代农民工生存现况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况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年龄在16岁——28岁,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

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未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农村社会生活日渐脱离,而对城市生活则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二、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在中国1.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亿人,占60%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然而,他们是难以定义的一群。

尽管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就是“白领”。

不管怎么说,“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

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与其说他们是“农民工2.0”,不如说他们是“新市民1.0”。

总之,他们是“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

对他们的观照,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期许。

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认清这一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无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

唯有在更深更广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如今,这个“中国梦”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在许多沿海城市,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迅速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劳动者,已经占到打工群体的80%以上,而且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内,90后打工者又将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主体力量。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工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工

二、降低城市就业准入门槛 。
实行市场化就业机制,让农民工享有就业平等权。在这一机制下,农 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条件和机会面前一律平等。这是 农民工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和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 题。
三、大力发展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劳动力流出地政府主导,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围绕准备外出就业农民的需 求,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 二是劳动力流入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外地农民工开放,免费为其提供 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 三是劳动力流入较多的城市要建设政府监督管理的零工交易场所,免费为农民 工提供供求直接见面的平台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现状
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遭受着城镇劳动者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 工伤事故风险、疾病风险以及其他意外风险等。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对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 全国性立法只是笼统地将农民工纳入其适用范围的规定,但没有 就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作出特殊规定,至今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民工 社会保险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或规章。 2、保障的程度低,与城镇职工有一定差别。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自创建以来一直将重点放在城镇,而随 着农民工大幅度增长,使得目前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极低。
如何改善农民工存在的现状?
一、培育现代农业 经营主体。 二、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加快发展农 村社会事业。 三、加强农民转移 就业培训和权益保 护。 四、加强扶贫开发 工作。 五、提高农村公共 服务人员能力。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1
一、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首先,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其次,要继续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第三,要全面重视和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_劳工荒_的原因_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

_劳工荒_的原因_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

劳工荒 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简新华内容提要:劳工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与劳动力供求和价格有关的因素,因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不是计划生育、人口老年化和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劳工荒利大于弊,有助于增加劳动收入、改善农民工的待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能够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由 世界加工厂 转变为 世界制造厂 提供了机遇,对部分地区和企业的短期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

应对劳工荒应该多管齐下、兴利除弊。

关键词:劳工荒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作者: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春节刚过,从沿海到内地部分城镇再次出现 劳工荒 (或称 用工荒 、 民工荒 )。

这是继2004年初首次发生民工荒之后又一次出现显得更为突出的劳工荒,而且是2008年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出现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回流后,仅过一年又出现了劳工荒。

劳工荒的再次出现,其原因何在,是好事还是坏事,应该如何应对?引起国内外广泛报道、各方关注、多种议论。

担心者、焦虑者、认为是坏事的否定者有之,高兴者、庆幸者、认为是好事的肯定者也有之。

为了求得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解决劳工荒问题,特提出以下看法和应对之策。

一、劳工荒再次出现的原因劳工荒再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国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劳动力需求。

首先是中国已经战胜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加速,出口也开始恢复增长,企业订单增多,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成效显现、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量增加、东部部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推动了中西部经济的加速发展,给农民工就近就地打工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部分2008年失去工作而回流的农民工和今年回家过节的农民工在家乡找到了工作。

而且,在本地区打工现在收入可能不比在外地低,即使少些,也比不上在本地区打工的低流动成本、比较低的生活费用、更好的人际关系、更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更有利于照顾家庭等便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工业化的资源环境人口制约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项目批准号:09&ZD025)的中期成果。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民工问题正处于这两大问题的核心地带。

正是因此,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主要包括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工资拖欠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的问题。

农民工为城市贡献了很大比例的GDP,而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比例。

并且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拖欠。

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并且农民工对城市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对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却很弱。

本文对于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工资归属感一. 农民工的社会现状(一)农民工的概念农民工泛称所有在外打工的农村人。

通常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称谓,从1978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人数已达2、4亿,拥有农业户口身份,由于中国大陆至今仍未废止户籍制度,农民无法自由迁移,没有非农业户口,为城市创造了GDP,不能享受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

农民工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农民工教育水平在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认识和界定农民工(王春光,2005)。

首先是职业: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以非农为主要职业,即农民工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劳动时间花在非农活动上,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活动。

其次是制度身份:尽管农民工是非农从业者,但是他们在户籍上还是农业户口,属于农民身份,与非农户者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

即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工作,可是他们并不能享受非农业户口的福利待遇。

第三个方面是劳动关系。

严格地说,农民工不是雇佣者,而是被雇佣者,他们是被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外企老板、乡镇企业、国有和集体单位甚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雇去从事非农活动的,而那些自己不但不是被雇佣者、反而去雇用其他人的农村人口,不应属于农民工。

2016农民工调查报告

2016农民工调查报告

2016农民工调查报告农民工调查报告(一)所谓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或非城镇非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即因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办公占地所产生的农转非农民工)。

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处境却相当地困难,游离在城市和农村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了改变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提出尊重农民工,把农民工改称为'新市民',从地位上把农民工与市民同等起来。

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值得重视和探讨。

笔者就目前农民工情况做一调查,报告如下:一、农民工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自**年以来,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在不同行业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工资却最低,同时分布在建筑业,工厂,一些服务业当中,从此,农民工遍布了大江南北。

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农村,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

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打工的。

二、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状况1、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

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关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提案

关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提案

关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218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提案人:翟美卿主题词:农民工,职业培训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当前,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已成为劳动力选择的重要标准,用工单位迫切需要的是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

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且所掌握的生产技能很难适合市场经济和企业生产的需要,他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着城市最低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由于农民工总体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加之稳定性差、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把农民工当做稳定的产业工人,农民工自身也缺乏这种意识,要真正转型成为产业工人“正规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如何实现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转型,关键在于着力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以增强农民工核心就业竞争力。

为此特建议: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即将进入劳动领域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进行培训。

(一)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行“9+1”的义务教育,对即将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就业意愿选择专业,免费到指定的正规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半年到一年的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通过设立奖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鼓励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

(三)大力发展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和正规职业技术学校。

(四)加大对劳动预备制度的宣传,组织引导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后外出务工。

第二步是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分析——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经济信息网从农村流动人口三大区域来看,全国农村劳动力向东部地区迁移比率大幅提高,从1987年的40.5%上升到2000年的54.5%,向中部地区迁移的比率大幅下降,从30.3%下降到22.7%,向西部地区迁移的比率也大幅下降,从29.2%下降到22.8%。

东部地区内部迁移比例上升,从91.0%上升到95.4%;中、西部地区内迁比例下降,分别从82.7%下降到65.1%,85.6%下降到74.9%。

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比例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比例则大幅上升(详见表2)。

事实上,收入高的地方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弱,而收入低的地区人口流动性十分强烈。

我们还可以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更容易成为主要的迁移目的地而不是迁移输出地;而经济落后地区更容易成为主要的迁移输出地而不是迁移目的地。

外出人口集中在全国七个地区:四川(694万)、安徽(433万)、湖南(431万)、江西(368万)、河南(307万)、湖北(281万)、广西(244万)。

这七个地区外出人口占全国的65%。

外来人口比例比较高的地区是:广东(59.5%)、上海(58.2%)、北京(53.1%)、西藏(50.8%)、新疆(49.9%),除此之外,浙江、海南、福建、天津和云南的外来人口比例也在30%以上。

全国跨省外来人口绝大部分去了广东,其次是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和福建。

通过统计还可发现,外来人口的目的地分布异常集中:如四川迁移劳动力41.0%选择去广东打工,安徽迁移劳动力25.9%则选择去江苏,23.8%去上海,18.1%去浙江;湖南外出人口77%选择广东,江西外出人口43.8%首选也是广东,其次是浙江,约占22.8%,河南外出人口32.7%首选广东,其次,10.9%去北京。

农村流动人口就业的行业分布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行业分布也非常集中,90%以上分布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五个行业,而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党政机关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常少(详见表3所示)。

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研究

1 8・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t )o 2 第 1  ̄2 1 年 . 期
于 新 生 代 农 民工 从 事 的 职 业 大 多 数 为 二 、三 产 业 , 且
非公 有 制企 业 较 多 , 小 企业 集 聚 , 致 其 工 作 满 意 中 导
创 业 意 识 明 显 增 强 。 他 们 更 加 有 理 想 , 希 望 在 城 市 更
生 活 , 们积 极 向上 , 有 正义感 , 于助 人 。 他 富 乐
( 冲 破 传 统 意 识 , 想 解 放 。新 生 代 农 民 2 受 教 3) 思 1 2
育 程 度 高 , 易 接 受 新 鲜 事 物 , 期 在 外 打 工 令 他 们 容 长
2 0世 纪 8 0年 代 已 经 出 去 打 工 的 第 一 代 农 民 工 有 着 明
显 的 区别 。
( 收稿 日期 ]2 1 — 1 2 0 1- 7 1 [ 基金项 目]本文 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研究” 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 J S 2 1- 0 8 R 一0 16 3 ) [ 作者简 介]刘涛(9 0 ) 男, 1 8 一 , 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民 工仍 表 现 较 差 。
( ) 业 期 望 值 高 , 作 稳 定 性 差 二 职 工
由于受 教育 程度 普 遍提 高 , 生代 农 民 T对所 从 新 事 职 业 的期 望 值 升 高 , 收 入 、 作 环境 、 展前 途 、 对 工 发 企 业 的 人 文 关 怀 等 问 题 的 重 视 程 度 明 显 提 升 。然 而 由
号 文 件 《 于加 大 统筹 城 乡发 展 力度 , 一 步夯 实 关 进
农业 农 村发 展基 础 的若 干 意 见》 。然而 对 于新 生代 中

农民工2024年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重要关口

农民工2024年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重要关口
农民工待遇现状
工资水平低
农民工平均工资低于城市居民平 均工资
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影响 家庭生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慢,跟不上 物价上涨速度
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缺乏医疗、 养老等福利待遇
工作环境差
工作环境恶劣:噪音、粉尘、 高温等
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发生 工伤事故
信息
提供创业支持: 鼓励农民工创 业,提高他们 的经济收入和
社会地位
PART 4
农民工待遇改善的影响
对农民工个人的影响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素质 促进农民工的家庭和谐和子女教育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提高农民工待遇可以吸引更多 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农民工收入,促进消费增长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 体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提高劳动 力素质
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增强社会 凝聚力
PART 5
农民工待遇改善的挑战与对策
政策执行力度
政策制定:需要 充分考虑农民工 的实际需求和利 益
政策执行:需要 加强监管,确保 政策得到有效执 行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 农民工待遇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提 供医疗、养老等福利
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提 高就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提高农民工工资 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202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改善农民工待遇提 供经济基础。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户籍改制;策略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都未能足够重视农民工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关注农民工,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一、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一般来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时,能够获得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动态过程及状态[1]。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基础,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参与度及介入度。

(一)经济层面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主要从就业——收入——消费三个环节来分析比较。

首先,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养家的主要方式。

然而,传统二元的经济模式所派生出的二级结构模式,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在知识储备及劳动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并极大的制约了其工作竞争能力。

其次,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大多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的特点。

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十大省市中被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平均仅为749元。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汇报第1篇: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汇报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民工旳学习需求, 本小组于4月20日对周小姐、王女士、江先生三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总体来说, 目前旳农民工学习进取心都非常旳强, 都但愿能有更好学习旳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 让自己能在企业当中能有更好地提高空间。

一、调查旳目旳和意义伴随时代旳进步, 经济旳迅速发展, 人们对生活水平旳规定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旳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 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 越来越多旳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 为梦想为生活在都市奋斗打拼, 他们大多数在都市旳基层成为都市旳基层砥柱为都市旳发展做着不可磨灭旳奉献, 而科技旳迅速发展和新技术旳不停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旳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旳规定, 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停旳进步不停旳学习不停旳提高自己, 才能在都市中高水平快节奏旳生活, 为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旳学习需求, 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年龄旳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 以便更好旳理解他们旳生活工作状况, 实际工作能力旳运用和发挥状况, 针对他们在工作中碰到旳问题以及所需要旳专业技能知识予以对应协助和合理旳处理措施, 使农民工朋友们可以迅速提高自我, 纯熟掌握工作技巧并能到达专业水平, 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旳适应都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旳对象和基本状况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 调查了三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旳青年。

从中理解他们旳学习需求。

周丽丝, 女, 19, 职高, 群众, 未婚, 家庭组员有3人, 她在一种民营企业任职, 月收入1500—2023。

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 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旳发展。

本来学旅游旳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

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 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都市有一定旳协助。

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旳人。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张朝晖当代工人阶级队伍的一系列变化,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有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点,并对工人阶级自身和整个社会都发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

深刻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及其特点和影响,对于工人阶级和党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人阶级研究近年来,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已成为理论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人阶级变化的一系列表现,而对其种种变化的特点及广泛深刻的影响则少有论及。

笔者认为,只有对工人阶级变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进行综合考察与剖析,才能全面完整而科学地把握其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是关系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当代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是指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处于领导阶级地位的劳动者所形成的阶级。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阶级基本上就是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内部结构也比较单纯,且界限清楚,长期固定不变,这其中以产业工人为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知识分子曾长期被划入资产阶级之列) 。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阶级( 层)结构发生了迅速而显著的变化,其中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工人阶级分布日趋多样化,内部亦日益明显分化为众多的阶层。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传统国有、集体企业外,工人阶级大量向私营、“三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流动。

据统计,1991年底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有2491.5万人,到2001年底达7474.1万人,而同期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则从10664万人下降至7409万人[1][p140、p128]。

同时,传统产业的萎缩与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激增,且已超过了第二产业。

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是70.5 ∶17.3∶12.2,而2001年这一比例则变为50∶22.3∶27.7[2][pp118-119]。

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现状
近年来,农民工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子女在城镇入学仍面临困难,教育质量不高。

2. 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

3. 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居住条件简陋,缺乏稳定的居住环境。

4. 社会保障覆盖不全:农民工在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

三、对策
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

2.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并轨。

3. 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提供更多的廉价住房或租赁补贴。

4.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待遇。

5.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和公共服务的知晓度。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农民工在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2年农民调查报告4篇

2022年农民调查报告4篇

2022年农民调查报告4篇据农民工年度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年我市700个农村居民调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农民工 [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户拥有农民工1.31人。

我市农民工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岁年龄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者多等根本群体特征;本地就业者多、制造业从业者多、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从业时间增加、收入显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就业特征。

一、我市农民工根本情况1、男多女少从性别看,男性占 68.3%,女性占31.7%。

男女比例为 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近年来呈现出男性务工比重逐年上升趋势。

表1:农民工性别分组情况表2、八成以上已婚从婚姻状况看,已婚人员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别为85.0%和87.0%;未婚人员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别为13.1%和12.7%;离异或丧偶的人员占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近六成农民工年龄在31-50岁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1.3岁,其中男性为42.3岁,女性为39.0岁。

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31-40周岁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41-50周岁的占 34.2%,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50周岁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31-50周岁的接近六成,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非农就业的主体。

表2:农民工年龄情况表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

我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

从年龄看,年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更高,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岁以上年龄组高16.6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工的受教育程度
中专(中技) 12.2% 大专(高职) 16.9% 大学本科 8.4% 研究生及以上 0.5% 高中(职高) 26.7% 没上过学 0.5% 小学 4.1% 初中 30.7%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
不同年龄职工的受教育年限
(年)
13
12
11
10
9
8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岁)
城镇职工
Hale Waihona Puke (3)文化素质: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11.48年。 ——城镇职工12.37年,比2002年延长0.4年,中大 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占39.7%,比2002年提高6.3 个百分点。 ——农民工10.43年,与2002年延长0.75年,大专 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占9.6%,相当于2002年(3.5%) 的2.7倍,比重大幅度提高。 ——青年职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4岁至29岁的 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都超过12年,
(4)产业与行业结构:
第三产业职工比重超过半数。第一产业职工占1.7%, 第二产业职工占46.6%,第三产业职工占51.7%, 超过第二产业5.1个百分点。 城镇职工更多地集中在第三产业,而农民工则更多 地集中在第二产业。城镇职工向第三产业转移,已 达到67.1%,第二产业只占31.4%;农民工在第二 产业中的分布占64.3%,第三产业只占33.7%。。 在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特别是 “苦、脏、累、险”岗位的职工以农民工为主。采 矿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农民工的比 重最高,分别达到65.7%、78.2%、71.8%。
背景资料:
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分析
职工队伍总量:
2006年我国从业人员为7.6亿,其中第二、三产业 从业人员为4.4亿,全国职工人数达2.7亿 ,而2002 年约为2.07亿。我国职工队伍迅速壮大。
职工队伍的结构特点:
(1)性别结构:男性57.4%,女性42.6% (2)年龄结构:平均年龄36.47岁,其中城镇职工 40.14岁,农民工32.15岁,比城镇职工更年轻。

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 重大现实意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的鲜明主题。 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就是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工会。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全面推进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关系中国 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选择。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在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必然 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李滨生 (2008年5月6日)
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议
(2008年4月16日) 鲜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理论渊源:





新时期工青妇工作的六条成功经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 工会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 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 全过程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 会维权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
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 大现实意义 二、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面临 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 三、正确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 础和条件 四、深刻认识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特色 五、全面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

城镇职工与农民工年龄结构差异
60岁以上 56-60岁 51-55岁 46-50岁 41-45岁 36-40岁 31-35岁 26-30岁 21-25岁 16-20岁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职工人数
农民工
年龄组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二、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会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紧密结合世 界发展大势,着眼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来认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紧密结合我 国基本国情,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形势来把握。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紧密结合中 国工会会情,着眼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工会组织的完 整统一来理解。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紧密结合工 人阶级现状,着眼于工人阶级队伍的高度团结来考 量。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紧密结合工 会建设的有关特性,着眼于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来推进。

背景资料:
西方利用非政府组织(NGO)进行渗透活动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进入21世纪后,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又发生了一连串所谓 “颜色革命”,南联盟、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 家相继出现“柔性政变”,国家权力发生亲西方更迭。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资助扶持的各种非政府组织插手。 在这些事变酝酿及演变过程中,各国的工会均被西方非政府 组织当作实现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突破口,投入很大精力 进行渗透,从职工和工会领域打开缺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 波兰的“团结工会”。
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把中国工会建设成为 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 群众组织,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民团体, 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 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大学校, 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 我国职工权益的积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