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述评

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述评

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述评摘要:为推动影视贸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影视产业的作用、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三方面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研究认为:影视产业出口贸易作为文化贸易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有待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有提升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文化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影视产业贸易方式和贸易利益得失,影视产业对于“文化安全”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影视产业作为一种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服务出口规模增长了8.7倍;中国影视产品进出口逆差也已经由2001年的10:1缩小到现在的3:1,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一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整体态势。

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对文化产业“走出去”做了进一步的强调之后,国内关于影视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研究文献成倍增加。

本文尝试对影视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做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和分析思路。

一、影视产业作用研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跨国化”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文化经济的影响力已成为评判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文化产业中,影视业作为最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凌、彭祝斌(2005)从宏观角度指出影视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出口额也将直接决定中国这个文化大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彭壮壮(2009)也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两个方向总结了文化贸易的宏观作用,认为通过影视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可以为中国带来三方面的经济效益:拉动gdp的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带动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引言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相比具有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争夺经济利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概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解释。

一种常见的观点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实现相对优势的能力。

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竞争优势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能力、人力资源、运营效率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环境、国际贸易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估和衡量方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估和衡量是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出口市场份额、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品牌影响力等。

此外,一些综合性指标模型如竞争力钻石模型、竞争优势金字塔模型也可以用于评估产业国际竞争力。

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其中包括政府支持政策、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努力。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案例分析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取得了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结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提升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各国制定合适的政策,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产业竞争力正式成为经济学术界理论研究的对象。

自此,国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中来,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产业竞争力理论日渐丰富。

本文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字: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钻石模型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由于国际竞争力的主体的多元化性、结构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广泛性,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仍存在不少争议,对其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一是国家环境说,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国家环境。

他根据10个国家上百种产业发展历史研究,归纳出著名的“钻石体系”以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二是生产+生产力说,代表人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的金碚博士,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的获得盈利的能力。

这一定义在国内影响广泛。

2 传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2.1绝对优势理论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宜其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交换,那么彼此都能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2.2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中,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較优势。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相比较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Ⅰ)

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Ⅰ)
出口额 中,服装出口约 占 2 3 / ,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贴牌生产 占相当大的比重 ,
我 国纺织服装产品尤其在技术、品牌 、市场控制力等方面基本无竞争优势可言 ,在 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上,我国仅是一个加工车间。2 0 年我国最大的纺织 品服装出口 04
市场依次是 :香港、日本、欧盟、美国.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 的 6 . 3 ;我 0 0%
件,同比增长 2 % 1。
其次,我 国是世界纺织品消费大国。我国拥有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 1,每年净 : 3
增人 1 10 : 0 0多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 O 3 O 3年城 乡居民用于衣着消费支出按可

维普资讯
(/ t北纺织》20 年第一期 - . 06
棉布 、呢绒 、丝织 品、化纤和服装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化纤产量 已达 12 。4 4 4 5 万吨,同比增长 2 .9 ,占世界总产量 的 4 .% 02 % 0 1 :纺纱总产量 19 0 5万吨,
同比增长 1. 6 :棉布总产量为 129 亿米,同比增长 2 . 8 :服装产量 4 8 83 % 5. 8 09% 1 亿
从国内情况来看 ,纺织产业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 国发展的进程中,对满足全
球 15 口的消费需求、 /人 对于城乡就业 、 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纺织工业协会统计 中心资料统计,20 04年我国国内纺织产业 的直接就业人员约 10 90多万 ,规模 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 35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15 0 75 58 亿元 ,利 润总额 53 4 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 5 5 、1.% 62 、1% 1 .8 .% 72 、2 .% 6 。同时,纺织产业 对于我国发展 国际贸易、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外汇储备也发挥 了不可磨灭的重 要作用 。2 0 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 8 58 0 . 1亿美元 ,是全国贸易顺差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述评
孙 高 洁
(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 ,广 东 广州 50 0 ) 106 [ 要】文章对 国内外产 业国际竞争力研 究的成果进行 综述 ,在 分析 了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内涵的基础 上 ,把产业 国际竞 摘
争 力 的研 究 归 结 为 传统 研 究 范式 和 现 代 研 究 范 式 两 种 类 型 , 充分 肯 定 了波 特 在 现 代 产 业 国 际 竞 争 力研 究 中 的 重要 地 位 ,并 对 国
i l v n e e r h . nr e a tr s a c es e
K y wo d : n u t ;n en t n l o ei v n s ; e e r hp r d g e r s i d sr i tr a i a mp t i e e s r s a c a a i m; v l a i n i d x y o c t e au t e o n
维普资讯
20 年第 8 08 期
改革 与战略
REF0RM AT1 0N & S TRATEGY
NO. 2 8,008
第 2 卷( 4 总第 10 ) 8期
( u uai l,O 10 C m l v yN . ) te 8
产 业 国际竞争 力研 究述 评
Ab ta t h s p p r ma e a n l ss o h n e n o N o ei v n s fi d s y d me t n b o d n t e b ss o s s r c :T i a e d n a ay i n t e it r  ̄i n c mp tt e e s o u t o si a d a r a ;o a i f i i n r c h t c n e ta d c n e t t er s a c e f n e n t n l o e i v n s f n u t a e c tg r e t a i o a e e r h p r d g a d o tn n o c p , h e e r h so t r a i a mp t i e e so d sr c n b a e o i d i o t d t n l s a c a a i m n i o c t i y z n r i r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安海彦【摘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竞争,其实质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有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化脉络;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新进展;引入环境因素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拓展.从这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得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得到拓展,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环境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正日益显著的结论.本文提出后续研究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二是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文献述评【作者】安海彦【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修正过程,其测度方法和研究视角也与时俱进,呈现多样化特征,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简要回顾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演进基础上,从制造业和环境两个视角对近年来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截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界定。

世界经济论坛(WEF)主要强调企业是国际竞争力的主体,企业以低价和高质获得国际竞争力,并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美国《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金碚,1996)[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总结词
通过计算一国某产业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 额的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出口额占世界总出 口额的比重之间的比值,来反映该国该产 业的相对竞争优势。
V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详细描述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是衡量一国 某产业相对竞争优势的常用指标。它通过 比较一国某产业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额的 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 的比重,来反映该国该产业的相对竞争优 势。CA指数越高,说明该国该产业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强。
化程度等方面。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评价目的
不同的评价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政策制定、产 业发展规划和市场竞争分析等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评价对象
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针对特定产业 、地区或企业的评价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数据可得性
数据可得性也是选择评价方法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某些必要的 数据,就需要选择能够使用现有数据的评价方法。
03
影响因素
研究揭示了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 键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国际化经营等,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 力提供了指导。
研究展望
深化研究 进一步深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 研究,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体系,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行业研究 拓展跨行业的研究,比较不同行 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不同行 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波特的钻石模型
适用于分析特定产业或地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帮 助政策制定者了解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01
WEF方法
适用于评估产业的动态竞争力,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 自身的竞争地位。

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分析

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分析

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分析1.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方法,探讨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技术、品牌形象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的能力。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创新能力、产业链优势、政府政策等。

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产业链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价值;政府政策则通过制定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产业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产业的竞争地位和能力。

其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优势、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等。

资源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包括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等;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需求的多样化和变化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源则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包括人才培养、人力资源配置等。

4.国际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

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地位,并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同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对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产业竞争力优秀的企业和产业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地位,进而带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5.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方法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一个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政策。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助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势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评述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评述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评述作者:陈建华周余良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4期【摘要】本文阐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简评,提出今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趋势。

提出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完善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将其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国际竞争力理论渊源国际竞争力理论可以追溯到斯密(1776)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输出的商品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换取本国必需但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

认为国际竞争力是通过国际贸易体现出来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绝对生产成本优势。

它为研究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最原始的理论依据,但不能解释当一国所有商品的生产较其他国家均处于劣势时仍存在国际贸易的现象。

李嘉图(1817)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两种商品的生产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存在双方互利贸易的基础,一国专门生产和出口绝对劣势相对小的商品,进口其绝对劣势大的商品。

他认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国资源往往被配置到具有相对较高生产率的产业,每个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来源于绝对成本优势,也来源于自身相对成本优势,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认为商品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成本差异的源泉。

该理论相对于绝对优势理论有明显进步,但没解释各国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存在差异的原因,不能解释竞争力的来源和区域间贸易现象。

在比较优势理论提出来后,不少学者对其进行完善。

赫克歇尔•俄林(1919,1933)提出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该出口那些在生产中使用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在生产中使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产品。

认为比较优势的差异是基于国家间获得要素资源条件差别及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差别,国际竞争力来源于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体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包括多个维度的指标,如经济绩效、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等。

经济绩效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绩效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

创新能力也是影响一个国家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等指标。

产业结构是评价一个国家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维度,涉及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优化。

人力资源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教育水平、人才培养和吸引等指标。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方法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定性方法主要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企业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身的战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产业竞争力理论述评

产业竞争力理论述评

产业竞争力理论述评■▲◆艾莉,杜丽萍2(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农业学校2、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银川750()21)基金项目:2()08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宁夏羊绒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国内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理论分析模型等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从产业的概念出发。

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发展以及内涵。

并比较分析了几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了新的分析模型。

关键词:产业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各国和各地区对竞争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扩大了竞争力理论应用的范围。

这些研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竞争力研究;二是中观层面上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三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从而竞争力被分为了国家(国际、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中。

虽然有各自的要素组合与功能发挥的特点,但产业竞争力无疑处于中枢地位。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一1产业产业的概念是随着18世纪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

现代产业经济学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集合:它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这是~个中观的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简新华,巍珊;2005)。

从这个定义里我们能看出社会分工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细化,它们是相伴发展的。

(二)产业竞争力通过对目前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却已经形成了几个主要派别。

现将其归纳如下:1.生产的角度。

迈克尔波特(2002)从产业和企业开始研究国家竞争力。

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即单位工作日所创造的新价值,或者是单位投入资本所得到的报酬)和一国所能利用的单位物质资源。

国际竞争环境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

[ 收稿 日 ]2 0— 期 05
1 9
[ 者简介]王丽萍,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国际贸易理论与行 为金融研究 上海 作 205 ;李创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通大学管理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供应链管理 00 1 研 究 上海 203 ;汤兵勇,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5 000 00 1
力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 了详细述评 ,并提 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定义和原则。 [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 中图分类号]D 1 [ 献标 识码】A [ 85 文 文章 编号]1 4-63 ( 0 ) l 08 4 0 - 03 2 6 0_ 3—o 0- 0 _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一 般 产 业 国 际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主要 有 以下几 种 :
1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裴 长 洪 指 出 ,产 业 国 际 竞 、 争 力 的 评 价 指 标 可 以 分 成 两 类 :一 类 是 显 示 性 指 标 ,另 一 类 是 分 析 性 指 标 。 前 者 用 来 说 明 产 业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结 果 ,可 通 过 市 场 占有 率 、利 润 率 和 价 值 增 加 指标 或增 值率 指标 来衡 量 。后者 用来 解释 产业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原 因 ,并 可 以 进 一 步 分 为 直 接 原 因 指 标 和间 接原 因指 标 。 2 、厦 门 大 学 的 周 星 和 付 英 根 据 产 业 国 际 竞 争 力等 于竞 争力 资 产 与竞 争 力 过 程 的综 合 分析 模 型 , 从 产 业 素 质 、产 业 结 构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产 业 发 展

产业竞争力理论范文

产业竞争力理论范文

产业竞争力理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个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状况。

它主要包括产业的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管理经验、市场细分、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产业竞争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竞争力理论已成为企业成功和国家繁荣的关键。

一、产业竞争力的层次产业竞争力理论通常分为三个层次:产业链、企业和国家。

(一)产业链产业链是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生产和销售环节。

它是一个产业的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价值链,都有能够增加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机会。

在产业链中,不同层次的企业受到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需要协作和协调的策略。

(二)企业企业是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单元。

它们通过竞争和创新来提高其竞争力。

竞争力表现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规模的扩大、品牌的推广和市场份额的增加等方面。

创新包括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也包括管理和营销等方面。

因此,企业在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等。

(三)国家国家的竞争力是由各个产业的竞争力组成的。

竞争力表现在国家收入的增长、贸易顺差、创新能力、人才队伍能力、政府政策等方面。

政府的角色是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人才的培养等。

二、国际竞争力的三要素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三个要素:产品、成本和市场。

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能在所有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就能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地位。

(一)产品产品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核心。

竞争对手通常会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创新和设计,推出高品质的产品,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成本成本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在价格上获得更具竞争力的地位,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需要将成本降到最低。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维普资讯
耀 论 探 素
■■ rc~ T
夏 忑
【 摘要 】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越来越成为我 国经济界 、 企
业 界 和 广 大 民众 关 注 的 焦 点 . 关 文 献 日渐 增 多 . 业 国 际 竞 相 产
注, 从而促成 了 18 90年世界经济论坛对 产业 国际竞争力问题展 开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经过数年努 力, 终于在 18 9 6年形成了一 个相对完整 的产业 国际竞争 力理 论研究体 系 ( 彦云 和李静 赵
的是以 Mi al .o e 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 c eEP  ̄ r h 这一理论
在具有比较 优势的领域发展竞争优势 ,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 产业和产 品 , 以提升 本国产品的 国际 竞争力 , 扩大本 国产品 的 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 , 产业 的国际 竞争力 已越来 越成为我 国经济界 、 企业
随着对产业 国际竞争力 问题研究 的深入和发展 , 关理论 相
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于 2 0世纪 9 年代形成了包括结构学 0
【 关键词 】 产业 国际竞争力 述评
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竞争 的国际 市场 条件 下 , 国都设法 各
派 ( cal otr19) Mi e P r ,90、能 力学 派 ( r a d G r Ha l h e Pa l , a me ha y , 19 )资源学派( a y 19)H 9 0、 B me ,9 1 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Bo ..  ̄ rwn L S ad i n a t M,9 7等在 内的理论体系。其中 , n s hr E e d K. 19) 最具影响 力
界和广大民众 关注的焦点 , 相关文献 日渐 增多 , 产业 国际竞争
分别在微观 、 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论述 了国际竞争力问题 。

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外文献综述

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外文献综述

4、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针对这些不足,学者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向:一是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降低 成本和提高效率;二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 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结论Biblioteka 结论本次演示对内部控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介绍了研究现状、方 法、成果和不足。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比较,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内部 控制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4、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国内外市 场的开放与融合。
1、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总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把握好影响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势利导,才能实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其在 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摘要
基本内容
4、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政府和企业如何采 取有效政策和措施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内容包括政策效果评估、企业战 略分析、产业结构优化等。
基本内容
5、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比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 比较和分析,以梳理出研究的主要趋势和不足之处。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的研究成 果和经验,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基本内容
总结出更具普遍性的规律和经验;四是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政策 措施的实施效果,以找出更有效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基本内容
总之,通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 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提高产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 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1、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研发 的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 收稿 日 】 00 1— 4 期 2 1—2 1 ①苏涛 :产业层 次上 的国际竞争力 内涵初探》福建论坛 ( 《 , 经济社会 版)20 年第 6 , l—7 。 ,01 期 第 51页 ②wE (97 ,l aCm i ees eo 19 , r Eoo iFr G nv,wtr n. F 19 )Go l o p vnsRpr 97 w0d cnmc o m,eeaS iead b i t t l u zl ③I D 19 )T e r o ptvnsYa ok19 , steoM ngm nD vom n,as n , iead M (97 ,h l Cm etees er o 7I t tf aae et ee p et ua eS tr . Wod i i b 9 n i r u l L n w zl n 【 作者简介 】安玉荣( 96 )男 , 1 7一 , 山东胶 南人 , 顺德 职业技术学院高等 院校教师 , 究方 向: 研 企业管理 、 国际服务 贸易; 张之梅( 90 )女 , 18一 , 山 东沂水人, 经济学博士 , 北京 市国际经济 贸易研 究所技术人员 , 究方 向: 国公 司与对 外直接投 资、 研 跨 国际服务贸易。
产 业竞 争力 问题提供理论指 导和借 鉴。
【 键 词 】 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 产业竞争力理论; 述评 【 中图分类号 】 02 【 F 6.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26 (020— 19 0 10—7821 )108—4
经济全球化 和国际竞争 的加剧 , 国内学 者逐渐认识到 了 值 、 使 增加一 国财富 的能力 。这一概念 以在世界 市场上获得更多 产业 国际竞争力研 究 的重要 性 , 引起 了我 国政 府部 门 、 管理界 财富为 目标 , 具有宏观性 , 国家通 过协 调资产与过程 、 强调 引进 和学术界 的高度重视 。 虽然各部 门和研究机构研究产业竞争力 吸收能力与输 出扩张能力 、全球经济 活动与国 内经济活动 、 经 的 目的有所不 同 , 最终都能通过研究 客观评价我 国产业竞争 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这 四对关系来实现其 国际竞争力 。 但 力 的现状 和趋 势 , 为提出提升我 国产业 国际竞争力 的对策建议 3美 国经济 学家迈克 尔・ . 波特 ( c al otr认 为 : Mi e P r ) h e 国际竞 提供 了坚 实基 础。 这也正是产业竞 争力 问题研究 的重要现实意 争力就 是产业竞争力问题 , 是指一 国特定 产业 通过在 国际市场 义 。本文试 图通过对 国内外产业 国际竞争力理论 的回顾 , 为我 上销售产 品及 提供服务所反映 出来 的竞 争能力 , 它是与产业 的 国产业 国际竞争力 的研究提供 理论参 考。 最终利润潜力或产业利润率一致 的。 4王 丽萍等(0 6 认 为 : . 20 ) 产业 国际竞争力 是在全球 经济一 产 业 国 际竞争 力 的概念 界 定 在产业 发展 的特定 阶段 , 国产 业通过 对 一 经济 全球化趋势下 , 国际竞争力成 为决定竞争成败 的关键 体 化趋势 的背 景下 , 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他 国竞 因素 。按照竞争 主体 和层 次的不 同, 国际竞争力分为 国家竞 争 各 种可利用资源的不断整合 和创 新 , 更快 、 更好的产 品或服务 , 能持 并 力、 产业 竞争力 、 企业 竞争力 和产 品竞 争力 , 对一个 国家 而言 , 争对手 能够 向客户提供更多 、 产业 国际竞争力是决定 其整体竞争力水平 的根 本 , 能够反 映一 续 获得较高效益 的一种综合能力 。 此 外 ,还有很 多学 者也给 出了各 自的产业 国际竞 争力定 国或区域在世界经济体 系中的地位 、 术和经济交流 、 技 贸易 、 投 他们 普遍认 为产业 国际竞争力 是一 种 比较生 产力 , 但各 自 资和 国际分工 的基本 格局 , 因此 , 有学者认 为在定 义 国际竞争 义 , 研究 视角的不 同造成 了对产业 国际竞争力 的不 同理 解。可见 , 力 时应定 位于产业层次 。∞ 关 于产业 国际竞争 力 尚未建 立起一 个被不 同学者 广泛接受 的 ( ) 一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争议

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_1

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_1

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激烈。

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层出不穷,各具特色。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管理开发学院(IMD)是较早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并最具影响的研究机构,它们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其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提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持续高经济增长率的能力。

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在此定义中,世界经济论坛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即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小通过企业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来体现。

并突出强调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和价格;企业只有生产和提供出低价格和高质量的商品、服务,企业才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认为,国家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它提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1)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2)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3)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4) 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5)基础建设,指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6)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7) 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8)人力资源,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一件大事。

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体系,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从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国际竞争的概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探讨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在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完整产业链条和先进科技的产业体系。

它是一个高度发达、技术密集、管理先进、市场定位准确、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包括原材料与加工、组装、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

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它涉及到产业结构、产业链条的升级和优化、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

二、国际竞争的概述国际竞争是指各个国家之间在某个产业领域中互相竞争,以争夺市场份额、技术优势和资源配合为目的的竞争。

国际竞争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效率、促进贸易发展等。

但是,它也会导致产业竞争激烈,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等各方面问题。

三、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竞争力是指在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产业体系所拥有的优势。

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效率、技术水平、质量、成本等多个方面。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也很多,例如人员素质、资源利用、国际贸易关系、政策环境等。

在评价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指标比较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

其中,指标比较法是较为常见和使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等多个环节,从而评价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势。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步。

根据产业的具体特点,应该确定合适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以分为几个维度,比如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与成本等,以此来反映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与劣势。

其次,需要收集数据,对指标进行度量。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家的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是指该国所有产业、企业、机构组成的整体,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因此各国的产业体系也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国际经济竞争当中,良好的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可以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就业机会。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国际比较中,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而进行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可以为国家提供本土产业的分析结果,帮助国家优化调整产业体系结构。

2、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好的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国民生活水平。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产业体系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可以帮助国家了解和分析产业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潜力,从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1、市场竞争力指标: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方面,主要反映该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需求特点等情况,体现了该国的市场竞争力。

2、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体现了该国的产品质量水平。

3、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发实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体现了该国的创新能力和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4、企业能力指标:包括企业规模、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体现了该国企业综合能力。

5、政府支持力度指标:包括政府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等方面,体现了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1、SWOT分析法:分析产业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确定产业竞争优势和潜在威胁,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2、聚类分析法:按照产业体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将产业进行分类,分析各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以此为基础对产业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3、灰色关联分析法:针对产业体系中个别产业品种或产业细分领域,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出各产业指标间的灰色联系关系,挖掘出各产业间的竞争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教育部985项目 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创新基地 系列丛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芮明杰富立友陈晓静著本书为复旦大学教育部 985 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产业子课题资助项目(批准号:05F C Z D0019)研究成果之一㊂同时获复旦大学教育部 211 三期重点项目‘中国产业的科学发展与自主创新“(编号:211X K06)资助㊂目 录前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1)第一章 导论(1)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应用现状(2) 1.2.1 国外的实践(2) 1.2.2 国内的实践(4) 1.3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面临的产业发展新趋势(6) 1.3.1 趋势一:产业模块化(6) 1.3.2 趋势二:产业融合化(9) 1.3.3 趋势三:产业生态化(11)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13)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5)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概念(15) 2.1.1 产业的概念(15) 2.1.2 产业分类的标准(16)2.1.3 竞争㊁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18) 2.1.4 国际竞争力(22) 2.1.5 产业国际竞争力(24) 2.1.6 不同层次的竞争力之间的关系(25)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分析(26) 2.2.1 理论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6)2.2.2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8) 2.2.3 管理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9)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30) 2.3.1 比较优势理论(30) 2.3.2 竞争优势理论(31) 2.3.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3) 2.3.4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33) 2.3.5 产业集群理论(34)第三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7) 3.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观点综述(37) 3.1.1 波特(1990)的钻石模型(37) 3.1.2 I M D 与W E F 的竞争力评价(40) 3.1.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2) 3.1.4 国外其他重要文献的看法与评论(43) 3.2 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层次分析(48) 3.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因素(49) 3.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外在因素(50) 3.3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51) 3.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1) 3.3.2 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框架的特征(54) 3.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5) 3.4.1 产业发展的过程(55) 3.4.2 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7)第四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构建(59) 4.1 产业生态系统(59) 4.1.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构成(59) 4.1.2 产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构成(60)2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4.2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联(62) 4.2.1 产业组织(62) 4.2.2 产业生态环境(65) 4.2.3 市场行为(71) 4.2.4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71) 4.3 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71) 4.3.1 产业生态系统的有序性(72) 4.3.2 产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72) 4.3.3 产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72) 4.4 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72) 4.4.1 演化机制之一:国际贸易(73) 4.4.2 演化机制之二:国际资本流动(73) 4.4.3 演化机制之三:技术与信息的跨国转移与传递(75) 4.5 产业生态系统对产业的影响机理分析(75) 4.5.1 产业关联效应(76) 4.5.2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76)4.5.3 知识㊁网络因素影响(77) 4.5.4 政府作用(81) 4.6 构建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互动模型(81) 4.6.1 概念模型(81) 4.6.2 形成机理分析(82)第五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90) 5.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目标与原则(90) 5.1.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目标(90) 5.1.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90) 5.2 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指标(92) 5.2.1 评价比较优势的指标(92) 5.2.2 评价产业利润的指标(97)3目 录5.2.3 评价外显性竞争力的指标(98) 5.2.4 生产率法(98) 5.2.5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指标的评价(99) 5.3 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的指标(100) 5.3.1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100) 5.3.2 评价产业生态环境的指标(105) 5.3.3 评价竞争动力的指标(106) 5.3.4 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的指标评价(108) 5.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述评(109) 5.4.1 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无法穷尽所有方面(109) 5.4.2 R C A 评价法没有考虑进口和国内市场因素(110) 5.4.3 正确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应该选择的指标(111) 5.4.4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114) 第六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116) 6.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范式(116) 6.1.1 W E F 和I M D 提出的竞争力分析公式(117) 6.1.2 波特的 钻石模型 (117) 6.1.3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117) 6.1.4 三位一体 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模型(117) 6.1.5 本书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框架(118) 6.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常用方法(119) 6.2.1 专家评价法(119) 6.2.2 经济分析法(120) 6.2.3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121) 6.2.4 层次分析法(121) 6.2.5 模糊评价方法(121) 6.2.6 数理统计方法(122) 6.2.7 神经网络模型(123) 4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6.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过程中的具体定量方法(123) 6.3.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123) 6.3.2 数据分类处理方法(127) 6.3.3 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130) 6.3.4 复杂数据评价方法(131) 6.3.5 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方法(137) 6.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综合方法(139) 6.4.1 指标综合评价法(140) 6.4.2 竞争结果评价法(141) 6.4.3 标杆分析法(141) 6.4.4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142) 6.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47) 6.5.1 指标的选取与建立(147) 6.5.2 具体评价指标的构建(147) 第七章 实证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150) 7.1 汽车产业及全球汽车市场(150) 7.1.1 汽车产业的定义(150) 7.1.2 汽车产业的特性(151) 7.1.3 全球汽车市场概况(151) 7.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演进(154) 7.2.1 初创时期(154) 7.2.2 成长时期(155) 7.2.3 全面发展时期(155) 7.3 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内容及方向(157) 7.3.1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57) 7.3.2 汽车贷款管理办法(158) 7.3.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158) 7.3.4 汽车产业 十一五 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159) 5目 录7.4 中国汽车产业S WO T 分析(159) 7.4.1 优势(S t r e n g t h )(159) 7.4.2 劣势(W e a k n e s s )(160) 7.4.3 机会(O p p o r t u n i t y )(162) 7.4.4 威胁(T h r e a t )(162) 7.5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164) 7.5.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165) 7.5.2 评价指标的筛选(167) 7.5.3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8) 第八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的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172) 8.1 银行业生态系统(172) 8.1.1 产业生态系统的含义(172) 8.1.2 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172) 8.1.3 银行业生态系统(173) 8.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173) 8.2.1 相关文献回顾(173) 8.2.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174) 8.2.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实证研究(174) 8.3 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76) 8.3.1 国内商业银行与国际领先银行的经营效率比较(176) 8.3.2 外国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177) 8.4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分析(178) 8.4.1 创新能力不足(178) 8.4.2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较差(179) 8.4.3 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179) 8.5 启示和建议(180) 8.5.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180) 6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8.5.2 培育信用市场,规范市场运作(180) 8.5.3 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181) 8.5.4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181) 附录 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183) 参考文献(191) 7目 录前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既有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基于产业分工理论,按照静态比较优势被动接受产业分工的安排㊂然而,在全球产业体系与产业链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㊂例如,目前相当一部分的 中国制造 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为代价的,产品的附加值低下,处在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㊂另外,这种生产模式主要依赖的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要维持这种优势,必然使劳动者的收入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㊂在全球价值链重组的背景下,新的竞争格局与竞争方式层出不穷,沿着传统的思路并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想的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升级㊂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代技术的介入,使得世界经济一体化甚至可以在虚拟平台上进行㊂这就导致各个国家此前已拥有的比较优势及其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在今天已经不是非常明显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拥有程度是不一样的,其要素价格也不一样㊂正因为如此,于是就给价值链的全球布局提供了可能性㊂因为要素价格不一样,所带来的增值效应也不一样㊂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认为,今天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原有的产业发展的自然禀赋,实际上还取决于产业的内生性要素和在此价值链中的动态位置㊂从目前价值链的全球分布来看,基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比较利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劳动力与资本带来的优势现在看来正在削弱,而新技术和新知识正在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㊂在此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中国的产业体系及其竞争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㊂从产值与劳动力的分布比例来看,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就业增长的幅度,也就是说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2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说明我们的制造业这几年也有进步,第三产业也开始大量地吸纳劳动力,这也有进步㊂但是在人均G D P达到2500美元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二产业比重依然很大,产业结构依然是比较落后的㊂第二,制造业发展规模过大㊂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制造 已经不再是价廉质低的代名词,而成为价廉物美的东西㊂中国商品在给人留下有竞争力的印象的同时,因为价格比较低廉,也导致了其他国家的制造商的不满,并进而引发了一些贸易摩擦㊂尽管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这种生产模式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为代价的,且产品的附加值低下,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缺乏真正的竞争力㊂另外,这种生产模式主要依赖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劳动者的收入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㊂第三,服务业及其结构落后㊂主要问题在于:创新不足,总量不足,结构也有缺陷㊂比如说制造业需要的供应链服务㊁分销服务㊁物流服务㊁金融服务㊁业务外包等生产服务业,都是刚刚起步,这直接约束了我们产业竞争力的提升㊂第四,产业规制急需制定㊂中国产业的集中度近年来开始有所上升㊂特别是一些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力量在加强,以至于发生一方面获得巨额的利润,一方面还要政府给补贴的奇怪现象,这说明我们需要设定规则以保护市场竞争,反对垄断㊂第五,在世界分工中的位置比较差㊂我们的产业目前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已有一定的介入,也有一定的表达,但是位置还是比较差的,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影响㊂这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的主要分类中就可见一斑㊂从出口来说,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的绝对数和增长率都是非常高的,当然这是好事,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出口产品中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品,而知识性的产品,高技术的设备㊁材料还是要依赖进口㊂二那么,中国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在哪里?哈佛大学迈克尔㊃波特教授曾经提出著名的产业竞争力模型,叫做 钻石模型 ㊂迈克尔㊃波特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㊁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㊁需求条件㊁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㊁结构和同业竞争㊂这四个因素可能会加快本国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也可能造成产业发展停滞不前㊂在一个国家的众多产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在国内这四个关键因素中特别有利的那些产业㊂因此, 关键因素 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来源,被称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 钻石体系㊂迈克尔㊃波特认为,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㊂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㊁石油危机㊁战争等㊂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㊁竞争秩序,创造出 竞争断层㊂这种断层的出现虽然可以使原有产业的竞争地位丧失殆尽,但也提供了新的机会㊂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㊁补贴㊁生产标准㊁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㊁产业的竞争力㊂Q ㊃约翰逊在对亚洲新兴工业国或地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成就进行分析后也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的发展,一个发展导向的集权的 硬的 政府是必要的,因为它为投资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并且为政策的有效贯彻提供了所需的机构㊂但是,机遇和政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㊂同样的机遇给不同的产业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能否利用机遇以及如何利用机遇还是取决于四种基本因素㊂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四个关键要素的引导和促进上㊂迈克尔㊃波特教授的看法虽然有道理,但我认为不够全面㊂我认为正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从本源上看应该是内生的,但也取决于该国产业参与世界产业体系的程度与在其中的位置㊂何况波特教授对竞争力的内生性变量的把握我认为还是浅层次的㊂我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应该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㊂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这样的案例,即它的要素禀赋㊁需求条件㊁相关产业支持㊁市场结构形态不一定很符合波特教授的要求,但它的产业确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如日本㊁德国等㊂我认为发展中国产业未来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形成知识经济条件下新的比较优势基础,即知识与智力资本的优势㊂而这源于我们的科学技术㊁我们的教育㊁我们的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资本增值的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产业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传统产业㊂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成为稀缺的资源,它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利润㊂正是因为如此,知识自然也就成为企业和资本家乃至国家资本追逐的对象㊂但是知识积累㊁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时间的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科技也很重视,我们的科技3前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4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有发展潜力㊂从人均产业水平来看,我国的人均产值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我们的产业创新制度需要创新,产业创新的投入还需要增加㊂在中国,我认为制度变革恐怕是当前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条件,但产业竞争力又不会因为制度的变革自动地强大起来㊂其次,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且在产业价值链中谋求好的位置,从价值链环节的低端逐步提高到高端,再从高端成为价值链的控制者,这样中国产业才可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㊂为此中国产业需要尽快转型,要积极把握产业链全球分布的历史机遇,积极介入全球化发展,考虑将我们的产业按照价值链全球分布的特点进行布局,即在发达国家进行信息收集和分类,研究开发以及适量生产,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装配和市场开发,在新兴工业国家增强价值链的中间制造环节㊂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比较利益,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㊂三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与商业环境,使该国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㊂当国家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进行空间配置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产业应该在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进行努力,以确保竞争优势㊂本项研究成果在总结全球分工体系演化总体趋势与理解产业生态系统对我国产业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首先客观评判已有的主要产业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包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㊁世界经济论坛㊁荷兰格林根大学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各自建立的指标体系),然后构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模型,对模型中的若干参数(反映各种可能影响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变量,如成本水平㊁研发投入㊁ 干中学 效应㊁政府补贴等)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不同参数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力争形成既依托主流经济学理论,又具有现实数据可获性和操作性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㊂此后我们根据设计的指标体系对2 3个产业进行实际的测算,检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随后运用到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广泛的分析中去㊂本项研究持续了将近3年,先后有许多同事与学生参加了研究,他们是罗云辉副教授㊁巫景飞副教授㊁富立友副教授㊁陈晓静副教授㊁王云龙副教授㊁李想博士㊁左斌博士㊁季丹博士等,本研究的最后成文主要由我与富立友㊁陈晓静完成㊂在此课题完成和成果即将出版之际,我对他们的参与和辛勤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㊂本研究课题已经顺利完成,并取得相当好的成果,但我个人认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命题不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研究命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㊂就从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重组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㊂相当多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与外包,发达国家对全球价值链的控制地位开始出现松动,以 金砖四国 (中国㊁印度㊁巴西㊁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产业升级,它们不仅仅满足于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是逐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㊁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对发达国家在许多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有力的挑战(A m s d e n ,2001)㊂然而,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初级产品生产的依赖,但由于其采用进口核心部件与技术㊁再通过加工贸易大规模出口最终产品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最终仍有可能沦为世界组装车间 ,无法有效地改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边缘地位(F r o b e l 等,1980;C r a m e r ,1999)㊂现实的情况是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以其核心技术与品牌为基础迅速成为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的 系统整合者(s y s t e mi n t e g r a t o r s ) ,对其产业链中上㊁下游企业的活动进行较大力度的整合与协调,从而继续维持其在价值链上的 制高点 (H o b d a y 等,2005)㊂更有甚者,在相当多的产业中的一级供应商与服务商也成为 子系统整合者(s u b s y s t e mi n t e g r a t o r s ) ,对次级乃至第三级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与协调㊂将上述过程以此类推,N o l a n 等(2008)认为全球价值链从总体上形成了一种从 核心企业 系统整合者 到 子系统整合者 再到子系统中上下游企业的 瀑流效应(c a s c a d e e f f e c t ) ㊂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在全球价值链分布深化和价值链已经被控制的条件下,如何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如何从高端到价值链的治理者和控制者,还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特别是每一产业都有许多 物种 成员,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产业生态系统㊂在这个产业生态系5前言: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未来6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统中,所有成员只有在进化上彼此匹配,或者同步进化,产业才有可能顺利地发展,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希望本研究成果的出版能够有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希望本研究成为我们与学界同仁继续就此命题深入研究的一个基础㊂芮明杰于复旦大学思源楼2009419第一章导论1.1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加入WT O后,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也将对国内许多产业造成冲击㊂过去由于关税壁垒㊁贸易保护政策等,国内厂商面对国外产品竞争时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企业只要能巩固国内市场即可生存㊂但随着全球化㊁自由化的趋势,进口产品将与国内产品站在同样的竞争基础上,而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㊁雄厚资本以及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势必将对国内许多产业形成压力,国内厂商若不能设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㊂当今的竞争态势显然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企业面对的竞争者由国内扩大到了全球,竞争的范围也由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延伸至国际市场㊂在新的竞争范式中,企业经营的成败除了自身的条件外,与产业内的竞争情况及产业间上下游支持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外部环境中基础建设㊁要素与需求市场也十分重要,而这些影响因素属于产业或国家的层次㊂过去竞争集中在国内厂商与国内市场时,由于厂商所面临的产业与国家环境大致相同,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不大明显,但在全球竞争形态下,企业所面临的产业与国家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必然对其竞争力有所影响,因此在全球化㊁自由化的趋势下,产业与国家层次的因素将成为探讨竞争力时极为重要的议题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成为各国相当关注的焦点,竞争力相关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㊂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 M a n a g e m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I M D)与世界经济论坛(T h e W o r l d E c o n o m i c F o r u m,W E F)每年公布的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㊂在美国,也成立了产业竞争力委员会(C o m m i s s i o no n I n d u s t r i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由企业家㊁劳工领袖㊁学者与政府官员等共同组成,以检验美国产业的竞争力,并拟定相关政策的推动方向㊂在中国,许多专家㊁学者都在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问题,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㊂但是,I M D或W E F的世界竞争力评比,其研究目的仅止于探讨国家层次竞争力的议题,无法直接应用到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且其指标动辄涵盖二㊁三百项,其用意虽是希望能完整衡量各种可能的层面,但其中许多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管理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虽然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研究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能通过研究客观评价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趋势,为提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也正是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回顾,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按照竞争主体和层次的不同,国际竞争力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对一个国家而言,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决定其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根本,能够反映一国或区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技术和经济交流、贸易、投资和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定义国际竞争力时应定位于产业层次。

①(一)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争议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学术界还处在不断争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1.世界经济论坛(WEF)。

世界经济论坛在1997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②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达到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就像以不变价来测定人均GDP一样”。

可见,WEF的定义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等软性条件。

2.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IMD)。

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1997年在《国际竞争力年鉴》③中指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其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里,依靠自然资源禀赋以创造附加价值,或者着重于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条件以吸引国外投资,或者依靠国内内部型经济和发展国际型经济,以创造并提高附加价值、增加一国财富的能力。

这一概念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多财富为目标,具有宏观性,强调国家通过协调资产与过程、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全球经济活动与国内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这四对关系来实现其国际竞争力。

3.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国际竞争力就是产业竞争力问题,是指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所反映出来的竞争能力,它是与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或产业利润率一致的。

4.王丽萍等(2006)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在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一国产业通过对各种可利用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创新,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他国竞争对手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并能持续获得较高效益的一种综合能力。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也给出了各自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他们普遍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但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造成了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理解。

可见,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尚未建立起一个被不同学者广泛接受的定义。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方面,产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需强调的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等于产业内所有企业竞争力的合力,这不仅因为企业之间存在的有序或无序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产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因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反映了除企业竞争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产业特性,如企业结构、企业集中度、产业政策等,这些因素本身就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它们同企业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会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总是附属在一定的产业内,企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安玉荣1,张之梅2(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2.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北京100125)【摘要】文章较全面的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评述,主要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说明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回顾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大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评述了已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具体评价方法,旨在为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理论;述评【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2)01-0189-04【收稿日期】2010-12-14①苏涛:《产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内涵初探》,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第6期,第15-17页。

②WEF(1997),Global Compitiveness Report1997,World Economic Forum,Geneva,Switzerland.③IMD(1997),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1997,Institute for M anagement Development,Lausanne,Switzerland.【作者简介】安玉荣(1976-),男,山东胶南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等院校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国际服务贸易;张之梅(1980-),女,山东沂水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技术人员,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必然受到所属产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产业竞争力又反过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

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依据从经济研究的视角来说,竞争力理论渊源于古典学派经济理论,其代表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等。

但真正在一个明确的竞争力概念下,以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或评价体系来揭示竞争力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于1776年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来自生产成本和效率的产异。

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于1871年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某个国家的产业不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与其他国家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也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进入20世纪后,李嘉图的理论受到挑战,一些严格假定不再适合于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比较优势理论———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及不同产品生产要素使用密集度上的差别,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总之,比较优势理论的各模型把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描述的只是“静态”比较,当加入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时,则该理论就明显过时,故自从50年代开始,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如日本学者Hajime Oniki 和Hirofumi Uzawa(1965)创立了比较优势动态模型,认为比较优势不能被看成是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任何一国的比较优势都将随着要素供求状况与技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弗农(1966)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0年代以来,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吸取了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

(二)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 ichael E Porter )认为,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等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而且认为规模经济理论虽然重要,但没有回答:“哪些国家的企业能发展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应用到什么样的产业上?”等问题。

①据此,他通过对十几个国家100多个产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被称为“钻石模型”理论。

由于“钻石体系”理论为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分析框架,加上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大家就把这一理论也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一国产业竞争优势是由四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这四个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状态。

另外,产业竞争优势还受两个辅助因素的影响,即机遇和政府。

波特认为这六个因素互相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②一般而言,一个产业的任何一项关键因素出问题都将伤害它的竞争力,只有将这些因素交错运用、形成自我强化的优势,才是国外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

总之,波特试图归纳在产业竞争大讨论中提出的各派观点,从而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

其竞争优势理论第一次为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地分析框架,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该理论过分强调了国家“商业环境”对产业竞争力形成的作用,忽视了产业内在因素的主导作用;淡化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等等。

后来有不少学者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一些改进,如瑞格曼等人(Rugman et al ,1993)将跨国经营纳入分析,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 )来解释加拿大国际竞争力来源;英国学者J ·宁(J.Dunning ,1993)将“跨国公司商务活动(M ulti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y ,简称M BA )”作为另一个外生变量纳入波特的“钻石模型”中,被称之为“波特———宁模型”;我国学者周健(2001)认为,对外开放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钻石模型”中应加一个“对外开放”因素,提出了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2006)给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加了一个核心———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

总之,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不断创新。

(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产业竞争力理论中,竞争优势理论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二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又起决定性作用。

而在现实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际上共同决定着各国各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趋势”。

③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具体关系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比较优势涉及的是各国间不同产业(或产品)之间的关系,主要强调地区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而竞争优势涉及的是各国间的同一产业的关系,主要强调地区产业竞争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二者之间的联系密切体现在:(1)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即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