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

”而智慧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发展桥梁的是《论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走进孔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并汲取营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于是让学生课前阅读与《论语》有关的资料。

结果,学生从网上、图书馆、阅览室、书店获得知识信息,远远超过老师一言堂所介绍的内容。

这就是课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

弟子未必不如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个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询问其诀窍,均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内容有童话,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图书等。

新实验教材也是注重文学性、人文性,活动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扩展到社会与家庭,将知识延伸到名著与网络。

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调动利用一切因素,让学生动手,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为学习语文主动探究相关知识。

在讲《论语》时,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查阅与《论语》相关的资料,课外阅读《论语》一书。

”上课时,学生将阅读的书籍和网上查阅的资料搬上课堂。

人人手中有资料,个个手中有书籍。

语文课代表首先展示说:“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学,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并提出过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紧接着又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在《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中查到孔子的学说,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470多则,与《孟子》、《大学》、《中庸》同被定为‘四书’。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精选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精选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论语?十二章是经典名篇,我在执教完毕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学要领,现在反思如下。

先从教学环节说起,我设计的环节有:导入—检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理解性检测—应用性检测—齐读课文,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但在上课过程中,我感觉仍是先松后紧。

因对学生能力估价过高,对课前的预习检查过细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边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很粗糙,这是我经常犯的毛病。

经过同事们的议课和帮助,我认识了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学环节要精简,提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深入检查。

2、适当降低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初一学生刚学古文要培养学习兴趣。

3、幻灯片制作要精细,去掉有关六章翻译的幻灯,保存七张即可。

4、对学生翻译再做精细指导,比方词性活用的字——时、日、传、乐,“而〞的转折、承接关系的用法。

5、学生翻译展示之后的指导应有重点,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应给示范。

结合“339〞大循环教学模式的精髓来谈,我这节课能够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特点,但是仍然不够完美,先做如下反思:1、检查预习环节设置太多,可以把个人展示——抽学生上黑板板书易写错和易读错的生字和四人小组组长检查课下注释录入课文中的自学情况并通报以及教师讲解或学生讲解易写错和易读错的生字放到课前进行。

节约一些时间来进行翻译指导。

2、小组展示翻译之后,除了学生评价,教师也要及时强调重点并做细致指导。

例如,第三那么和第五那么的翻译理解。

3、小组代表展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的字之外,教师要做示范归纳,让学生有路可循。

4、可以把理解性检测和应用性检测同时布置给学生,简化教学环节,待学生讨论后交流展示。

这样可以节约一点时间,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课堂环节设置成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论语?常识知多少〔抢答赛〕—?论语?翻译P赛—文言词汇积累袋—?论语?格言大派送—?论语?格言积累赛。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1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是我初到八中是讲的汇报课,旗教研室刘文冽和唐玉梅老师听课并作了点评,现将其点评结合自己的感受记述如下。

1.本节课突出了自主与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结合注释学习文言文,自己疏通文意,培养学生的一种独自学习惯(简称独学),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或做文言文题时,文言文中有注释也不看,在这一点上老师引导和督促做得好。

遇到不会的先向小组长请教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这是属于合作学习(简称合学)。

就疏通文意而言,本节课合学的形式多样:最难的部分由教师引导讲学,一般难的篇章由组长讲学为主,容易的由组员讲述给组长听,组长纠正为主。

真正做到合学适时,适地,有效。

2.注重学法指导。

即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补、删、调、换、对。

这种教,是结合了实例来进行学习,并且适时的引导学生实践——使用以上所讲到的方法。

方法与能力结合进行训练。

3.加强文言文的背诵积累。

本课的重点是积累,而并非一定要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精髓,是积累以便今后的“反刍”,教师在这节课充分的留给学生时间进行背诵,达到实效。

具体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板书,自由背,指导背,提高背,形式多样,一篇文言文在第二课时课堂上不下8遍,再加上第一课时的5遍,学生哪有不会背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

4.板书的妙用。

本节课的板书精、准、实用。

板书每一章的重点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结构,也是需要掌握的文言文重点实词,为以后学生参照板书背诵提供便捷,更为检查学生重点实词的意思而做准备。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一学生有很多是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的,本节课注重了这一细节,适时地引导学生记笔记;重点词语进行归类复习,如“传”“新”“故”这几个是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而”字在本课有两种基本的用法,在学生积累时分别加以提问;“罔”和“殆”历来学生容易写错,当堂让学生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可取之处充分利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注重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对部分句子作了重点探讨,但本文内涵丰富,限制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认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2】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我们很多人可谓是耳熟能详。

但对其中的精髓却不能深入体会。

我们对校本论语的研究就定位在对《论语》的理解上,如何让《论语》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以致用呢?人们口中都能说出孔子,可是否都知道孔子的为人呢?孔子眼看时局纷乱,有心出仕济助众人,但他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而求官。

再说他洁身自好,虽然他屡次受到一些洁身自好的隐者的嘲讽,但他绝不消极,仍抱持进去的精神,努力推行正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从他的这些话中可知,他对生活的要求极其简单,不像有些所谓的圣人,只在乎名利,他对于不义的富贵,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对道德、学问等不在于欲望的.满足,而在于德业是否精进,所以说孔子“不求名利,洁身自好”。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人们竞相做官,追求金钱和权力,想想,是多么的可笑。

一个连自我都迷失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无尽的财富有何意义呢?所以,我希望找不到自我的人们都来读读《论语》,都以孔子为榜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3】篇〗《论语》十则是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

因此,在课前进行了教师带读,让同学们在早自习熟读课文。

在这十则论语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译起来却容易漏译、误译。

因此,第一课时上安排同学们小组讨论,进行前5则的翻译。

在此之前,正音、文学常识花了大约6分钟,讨论结束时,我再次看了时间,两个班均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结束讨论。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记得有一位名师曾经说过:“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探险。

尤其是教者对学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种探险之路往往会超乎想象的艰难。

”去年11月,参加“语文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名师论坛”执教《十二章》(重读)一课,就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超乎想象的艰难。

因为事先和主办方沟通不是很顺畅,一直到上课之前,我始终不知道所执教的学校、班级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一直到学生走进了教室,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我们这堂课要上什么内容。

在课前几分钟简短的师生交流中,我才发现,这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原来都是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根本就不是我原先设想的城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这些全寄宿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绝大多数孩子几乎都不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看到课堂上那么多陌生的老师,不少学生怯生生地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来。

更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走进教室,我发现,竟然有一半人只是带了一本书,其他诸如课堂笔记、语文学习常用字典词典等必须的工具书什么都没有,甚至还有两个同学连书写的笔都没有。

面对着这样一群完全超出我想象的学生,如何开启我的《十二章》重读之旅?首先在我上课的心理上就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所以,我还是首先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始,尽可能地降低起点,让学生重温《十二章》一课所学的字词句,力求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让经典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所以,原定5-8分钟的“温故知新”的复习检测环节,在我这堂课上足足花去了25分钟。

即便如此,待字词复习基本落实,指导课文朗读环节,依然有不少学生,读破句,读不准字音,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仍然把《论语》的“论”读作lùn。

所以,经过复习梳理,朗读指导,一节课的时间大约已经过去了35分钟,而原本预设的一堂经典重读课的三个环节:读进生活,读出感悟;读进心灵,读出智慧;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本节课上只实施了第一个环节:“读进生活,读出感悟。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在教学《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我深感到自己在板书设计、教学策略运用和学生思维引导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反思,并提出改进。

首先,我意识到在板书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将论语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没有对每个观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这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今后我应该在板书上对每个观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教学策略运用方面,我发现在对论语内容进行讲解时,我过多地采用了讲述的方式,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今后我应该采用更多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和运用论语的内容。

另外,学生思维引导也是我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论语进行理解和解读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缺乏对内在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因此,今后我应该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此外,我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论语的内容并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因此,今后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评价也是我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评价,也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这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的反馈不明确,也无法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因此,今后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论语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板书设计、教学策略运用、学生思维引导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6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6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6篇《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记得有一位名师曾经说过:“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探险。

尤其是教者对学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种探险之路往往会超乎想象的艰难。

”去年11月,参加“语文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名师论坛”执教《十二章》(重读)一课,就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超乎想象的艰难。

因为事先和主办方沟通不是很顺畅,一直到上课之前,我始终不知道所执教的学校、班级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一直到学生走进了教室,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我们这堂课要上什么内容。

在课前几分钟简短的师生交流中,我才发现,这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原来都是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根本就不是我原先设想的城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这些全寄宿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绝大多数孩子几乎都不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看到课堂上那么多陌生的老师,不少学生怯生生地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来。

更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走进教室,我发现,竟然有一半人只是带了一本书,其他诸如课堂笔记、语文学习常用字典词典等必须的工具书什么都没有,甚至还有两个同学连书写的笔都没有。

面对着这样一群完全超出我想象的'学生,如何开启我的《十二章》重读之旅?首先在我上课的心理上就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所以,我还是首先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始,尽可能地降低起点,让学生重温《十二章》一课所学的字词句,力求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让经典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所以,原定5-8分钟的“温故知新”的复习检测环节,在我这堂课上足足花去了25分钟。

即便如此,待字词复习基本落实,指导课文朗读环节,依然有不少学生,读破句,读不准字音,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仍然把《论语》的“论”读作lùn。

所以,经过复习梳理,朗读指导,一节课的时间大约已经过去了35分钟,而原本预设的一堂经典重读课的三个环节:读进生活,读出感悟;读进心灵,读出智慧;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本节课上只实施了第一个环节:“读进生活,读出感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

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二则》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

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积累的习惯。

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我采用了让学生在做课前预习时通过了解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反复诵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的方法。

答案不管正确与否,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理解。

上课时,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预习成果。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各抒己见,虽然有些同学理解的并不到位,但是他们的发言至少让我知道,他们有认真的做过预习,而且让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众言堂”。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我让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有些不足的地方。

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最后一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2篇】课程标准规定《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只需一课时,我冥思苦想无论怎么上,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那些编者心里不知是怎样想的,我反正一课时是完不成的。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篇1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

”而智慧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发展桥梁的是《论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走进孔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并汲取营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于是让学生课前阅读与《论语》有关的资料。

结果,学生从网上、图书馆、阅览室、书店获得知识信息,远远超过老师一言堂所介绍的内容。

这就是课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

弟子未必不如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个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询问其诀窍,均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内容有童话,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图书等。

新实验教材也是注重文学性、人文性,活动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扩展到社会与家庭,将知识延伸到名著与网络。

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调动利用一切因素,让学生动手,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为学习语文主动探究相关知识。

在讲《论语》时,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查阅与《论语》相关的资料,课外阅读《论语》一书。

”上课时,学生将阅读的书籍和网上查阅的资料搬上课堂。

人人手中有资料,个个手中有书籍。

语文课代表首先展示说:“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学,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并提出过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紧接着又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在《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中查到孔子的学说,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470多则,与《孟子》、《大学》、《中庸》同被定为‘四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背景链接《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精读(一) 文章朗读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我们很多人可谓是耳熟能详。

但对其中的精髓却不能深入体会。

我们对校本论语的研究就定位在对《论语》的理解上,如何让《论语》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以致用呢?人们口中都能说出孔子,可是否都知道孔子的为人呢?孔子眼看时局纷乱,有心出仕济助众人,但他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而求官。

再说他洁身自好,虽然他屡次受到一些洁身自好的隐者的嘲讽,但他绝不消极,仍抱持进去的精神,努力推行正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从他的这些话中可知,他对生活的要求极其简单,不像有些所谓的'圣人,只在乎名利,他对于不义的富贵,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对道德、学问等不在于欲望的满足,而在于德业是否精进,所以说孔子“不求名利,洁身自好”。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人们竞相做官,追求金钱和权力,想想,是多么的可笑。

一个连自我都迷失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无尽的财富有何意义呢?所以,我希望找不到自我的人们都来读读《论语》,都以孔子为榜样。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文言文字词积累要有方法,先让学生去理解,再去积累,不能死记硬背。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笔记要具体指导,不要让学生乱写在一起,把书挤的满满当当,建议用双色笔做笔记。

这次意外的收获是课堂上四人学习小组展示交流都很积极,以后我要经常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展示,并及时表扬鼓励。

文言文的背诵指导要及时,不能让学生感觉文言文的背诵太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3】篇〗《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有很多内容学生不易读懂,或有时似懂非懂,但我学习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中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一、成功之处(一)文意讲解清晰对于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解释,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文意,为他们进一步领悟孔子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内涵挖掘深入引导学生对每一章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探讨,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观点对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诵读培养语感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

二、不足之处(一)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文化拓展不足对于《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背景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介绍得不够全面和深入,限制了学生对孔子思想的全面理解和对儒家文化的整体认知。

(三)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在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思想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实际中时感到困难,削弱了教学的实用性。

三、改进措施(一)创新教学方式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加强文化拓展在备课过程中,收集更多关于儒家文化的资料,在教学中为学生系统地介绍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核心观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紧密联系实际在讲解孔子思想时,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文言文教学和经典文化传承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有很多内容学生不易读懂,或有时似懂非懂,但我学习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中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交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

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节课就没有白上。

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八则》了。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的文言语句来。

多读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又不如“授之以渔场”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

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了幻灯片。

内容包括孔子及《论语》的有关资料、重点要理解的句子、学生喜欢的课文内容、背景音乐等。

在提供信息、突出重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

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各自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反思1记得有一位名师曾经说过:“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探险。

尤其是教者对学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种探险之路往往会超乎想象的艰难。

”去年11月,参加“语文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名师论坛”执教《论语十二章》(重读)一课,就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超乎想象的艰难。

因为事先和主办方沟通不是很顺畅,一直到上课之前,我始终不知道所执教的学校、班级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一直到学生走进了教室,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我们这堂课要上什么内容。

在课前几分钟简短的师生交流中,我才发现,这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原来都是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根本就不是我原先设想的`城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这些全寄宿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绝大多数孩子几乎都不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看到课堂上那么多陌生的老师,不少学生怯生生地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来。

更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走进教室,我发现,竟然有一半人只是带了一本书,其他诸如课堂笔记、语文学习常用字典词典等必须的工具书什么都没有,甚至还有两个同学连书写的笔都没有。

面对着这样一群完全超出我想象的学生,如何开启我的《论语十二章》重读之旅?首先在我上课的心理上就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所以,我还是首先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始,尽可能地降低起点,让学生重温《论语十二章》一课所学的字词句,力求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让经典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所以,原定5—8分钟的“温故知新”的复习检测环节,在我这堂课上足足花去了25分钟。

即便如此,待字词复习基本落实,指导课文朗读环节,依然有不少学生,读破句,读不准字音,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仍然把《论语》的“论”读作lùn。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几乎花了一周时间,总算把《论语十二则》讲完了。

我估计学生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背诵、字词的`解释上面。

怎样把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髓吸收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确实是一个难点。

在课堂上,我在讲每一则时,尽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体会,如文章中谈到的学习复习法、学思结合法在大家的学习中是否在运用,如果还没用,是否现在可以去尝试一下等。

在这十二则言论中,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方面也谈论的很多:宽以待人、诚实守信、安贫乐道等,在讲这些道理时,我尽量穿插一些故事在里面,但总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都是一些旧故事,学生听得兴趣不大,让他们自己说,却又开不了口。

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能开口说,且会说,不是一日之功。

总之,《论语》是讲完了,怎样学以致用,还是盲点,程子曾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但愿我们的学生读了,能有一点点收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2】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我们很多人可谓是耳熟能详。

但对其中的精髓却不能深入体会。

我们对校本论语的研究就定位在对《论语》的理解上,如何让《论语》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以致用呢?人们口中都能说出孔子,可是否都知道孔子的为人呢?孔子眼看时局纷乱,有心出仕济助众人,但他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而求官。

再说他洁身自好,虽然他屡次受到一些洁身自好的隐者的嘲讽,但他绝不消极,仍抱持进去的精神,努力推行正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从他的这些话中可知,他对生活的要求极其简单,不像有些所谓的'圣人,只在乎名利,他对于不义的富贵,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对道德、学问等不在于欲望的满足,而在于德业是否精进,所以说孔子“不求名利,洁身自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4)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4)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1】篇〗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

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二则》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

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积累的习惯。

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我采用了让学生在做课前预习时通过了解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反复诵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的方法。

答案不管正确与否,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理解。

上课时,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预习成果。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各抒己见,虽然有些同学理解的并不到位,但是他们的发言至少让我知道,他们有认真的做过预习,而且让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众言堂”。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我让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有些不足的地方。

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最后一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第【2】篇〗《论语》十二章是经典名篇,我在执教完毕后,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学要领,现在反思如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3.学习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文言文,理解内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2.难点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1.介绍孔子的生平及思想,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孔子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精读课文,理解内容6.1.逐句翻译文言文,理解课文意思。

2.分析每一章的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7.学习文言文知识8.1.学习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让学生举例说明文言文知识在其他课文中的运用。

9.总结升华10.1.总结课文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2.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11.拓展延伸12.1.让学生收集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享。

2.推荐阅读《论语》其他章节。

教学反思: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介绍孔子的生平及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和体会孔子思想方面表现积极,但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部分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这两天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多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