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知识、

合集下载

糖尿病知识宣教

糖尿病知识宣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糖尿病知识宣教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乏力;◆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很多人体检时偶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之初,都有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偶然也会有乏力、倦怠、易怒等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出现。

有时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可能也是严重问题的先兆:饭量增加了体重却下降,视力下降,手脚麻木或有针刺感,便秘,伤口愈合缓慢,易发感染,阳痿,外阴瘙痒;◆慢性高血糖可致各种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

二、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OGTT试验中,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注:a.“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内,无论上次进餐的时间b.“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的摄入c.“OGTT”:以75g脱水葡萄糖为负荷,溶于水后口服d.在无急性代谢紊乱情况下有异常者应择日按三个标准之一重复检测三、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四、防治▼预防糖尿病的四个要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教育及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监测1、基本治疗(1)自我护理计划;(2)糖尿病人应该知道;▼糖尿病的性质;▼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治疗中有规律的锻炼的重要性;▼进食、体育活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包括使用方法和如何调整用量)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结果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紧张及外科手术等应急状态;▼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科普知识

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科普知识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的普及化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 进步,糖尿病护 理健康宣教将得 到更广泛的普及。
未来展望:通过 提高公众对糖尿 病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加强医护 人员的培训和教 育,糖尿病护理 健康宣教将更加 专业化和规范化。
健康宣教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糖尿 病护理健康宣教, 可以降低糖尿病 的发病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
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个案护理方案
案例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 病史等
护理目标:控制 血糖、预防并发 症等
护理措施:饮食、 运动、药物、心 理等方面的具体 护理方案
效果评估: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护 理措施,对护理 效果进行评估和 调整。
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定期监测血糖,做好记录 饮食控制,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食物 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
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整体疗水平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 科普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de)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de)“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de)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在全世界(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de)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de)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de)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de)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de)死亡增加~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de)危害是十分严重(de),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de)高度重视.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de)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de)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de)糖也越多.(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 50mg/dl,即L)者.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de)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de)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de)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糖尿病诊断(de)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de)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de)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de)主要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de)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 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de)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de)主要监测指标之一.(4)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de)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de)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de)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 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de)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de)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5)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de)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糖尿病(de)诊断标准有哪些糖尿病(de)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l(200ng/dl)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de)葡萄糖则为).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de)体重减轻.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de)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de)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de) 90%左右.糖尿病(de)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由于糖尿病(d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d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de)原则.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de)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de)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de)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de)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de)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de)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de)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这是对胰岛素治疗(de)误解.目前最有效(de)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de)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de)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de)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de)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de)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de)危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de)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de)糖尿病患者、新发生(de)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部分新发生(de)2型糖尿病(de)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de)早期干预,患者(de)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de)运动就可以了.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血糖低于L则称为低血糖症.常见(de)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主.(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de)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de)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de)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de)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如何预防低血糖1、预防低血糖(de)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de)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de)可能性.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de)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de)方法.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de)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de)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L(200mg/dl)即可.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血糖~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今年11月18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在清河村进行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共有三十余人参会,邱院长就多年(de)行医经验和扎实(de)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de)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方式,介绍了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及诱发因素,饮食等知识.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de)居民多次报以热烈(de)掌声.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de)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老年人更加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健康(de)生活.赢得了广大群众(de)好评.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8日通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通知如下:一、讲座时间:2016年11月18日二、讲座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卫生室三、讲座题目:糖尿病防治知识四、授课老师:长寿镇卫生院副院长邱德祥五、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六、本次讲座将向参会者发放纪念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长寿镇卫生院关于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de)计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公共卫生科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将计划如下:一.讲座主题:糖尿病(de)防治二.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三.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四.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五.内容:1.知识讲座材料:糖尿病防治2.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清河村发放宣传单六.组织,分工1.公共卫生科人员认真搞好宣传,资料发放.2.认真总结,及时上报讲座情况.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贾丽萍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6年11月18日。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点是血糖过高。

它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足引起的。

2.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常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饮、体重减轻、乏力、容易感染、视力模糊等。

但有时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3.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增加了患癌症和感染的风险。

4. 如何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因素也很重要。

5. 如何管理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管理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规律进餐,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进行适量锻炼,定期测量血糖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

建议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当控制饭后的血糖峰值。

7.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胰岛素治疗是否必需?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和某些类型2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但对于一部分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自我监测血糖,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这可以通过血糖仪来实现,需要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记录结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9. 糖尿病患者可以坚持适量的运动吗?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度的力量训练。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2024年度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024年度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024/2/3
17
药物治疗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并发 症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药 物进行治疗;遵循个体化、精准化用药 原则,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用药。
VS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更 改药物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 不良反应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 方案;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禁忌症 等问题,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糖尿病。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其中,1型糖尿病 主要由遗传和自身免疫因素引起;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不 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2024/2/3
7
典型临床表现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疲乏无力
即“三多一少”症状,是糖尿病最典型和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 致。
视力模糊
皮肤瘙痒
高血糖导致眼部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 视力模糊。
皮肤干燥和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皮肤瘙痒。
2024/2/3
8
诊断标准及流程
2024/2/3
03
乳酸性酸中毒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糖代谢障碍,导致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代谢缺
陷,从而出现乳酸性酸中毒。治疗原则包括补液、补碱、胰岛素治疗等

12
慢性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 一。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 压、血脂等,定期进行肾功能检

【健康科普】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健康科普】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4.52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正文内容:1.糖尿病的类型和病因a.类型1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胰岛β细胞的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b.类型2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

c.糖尿病还有其他类型,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糖尿病。

2.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a.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包括降低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等。

b.运动和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控制能力。

c.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3.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a.类型1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以控制血糖水平。

b.类型2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锻炼和口服药物等减少血糖。

c.人工胰岛和胰岛移植等新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4.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a.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b.控制血糖水平、定期体检和采取适当的药物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5.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a.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控制饮食和锻炼,避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b.合理药物使用和定期随访是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手段。

c.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适度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总结:通过健康科普宣教,患者能够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类型、病因、预防和治疗,掌握日常生活管理的技巧。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有益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024版糖尿病科普PPT(完整版)

2024版糖尿病科普PPT(完整版)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
04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在 正常范围内,减少心血管 并发症的风险。
血脂管理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 常,需积极控制血脂水平,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是糖尿病心血管并 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 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接受 相应治疗。
血糖监测与控制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掌握血糖控制的目 标和方法,以及应对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应急措施。
3
合理饮食与营养搭配 指导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了解食物对血 糖的影响,学会选择健康食品和调整饮食结构。
家属参与和关爱传递
家属教育培训
01
为家属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
眼部并发症保护
定期眼科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
控制血糖水平
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缓眼部并 发症的进展。
注意用眼卫生
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眼部清洁、 避免眼部感染等,有助于保护眼睛 健康。
肾脏并发症关注
定期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肾功能指 标,如尿素氮、肌酐等,以便及
04
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 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
为糖尿病。
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补充指标。
症状表现
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体 重下降等症状也是诊断糖尿病

202X年糖尿病常识科普

202X年糖尿病常识科普
少喝酒,不吸烟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加强体育锻练,避免超重或肥胖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保持平常心,避免应激
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可用降压药、调脂药、降黏药,
甚至降糖药和减肥药
糖尿病常识科普
13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三五(sān wǔ)防糖法
糖尿病的治疗 — (zhìliáo)
五驾马车
运动
监测
教育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糖尿病常识科普
23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
三五(sān wǔ)防糖法
胰岛素治疗(zhìliáo)的注意事项
按时定时进餐
适当锻炼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锻炼的时间(shíjiān)也宜固定,尤其对1型糖尿病。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
糖尿病常识科普
24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三五(sān wǔ)防糖法
9
第十页,共三十页。
糖尿病的概述(ɡài shù)
预防 的对象 (yùfáng)
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年龄大于40岁者; 妊娠血糖增高、有巨大(jùdà)儿生育史;
生活无规律者; 饮酒过多者;
糖尿病常识科普
10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糖尿病的概述(ɡài shù)
五 糖尿病监测(jiān cè)
指南临床监测(jiān cè)方案
项目
初访 月访 季访 年访
血脂、尿蛋白、肝肾功


视力、眼底、心电图


足背动脉、HbA1c

√√
体重、血糖、血压、尿常规
√√√√
糖尿病常识科普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 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 生,包括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神经病变、
眼部病变等
01
这些并发症会对患 者的生命质量和健 康状况产生严重影

02
因此,及早发现和 治疗糖尿病,控制 血糖水平是非常重
要的
03
6
糖尿病的教育 和管理
糖尿点病击的教添育加和管标理题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 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 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医生、营养师、运动教练等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相关的建 议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 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同时,患者自己也需 要积极学习和实践相关的知 识和技能,如自我监测血糖、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 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 通过了解和预防糖尿病的相 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 理和控制自己的疾病,提高 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7
糖尿病的饮食 管理
糖点尿病击的添饮食加管标理题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应该遵循均衡、健康、低糖、 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高
糖尿病的健康科普
>>
点击-添加标题
1 糖尿病的症状 3 糖尿病的预防 5 糖尿病的并发症 7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2 糖尿病的类型尿病的心理管理
10 糖尿病的社会支持
糖点尿病击的添健康加科标普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 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同时,应该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 食和过度饥饿
此外,饮酒和吸烟也是糖尿病患者 的禁忌,应该尽量避免
8
糖尿病的运动 管理
糖点尿病击的添运动加管标理题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 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一、糖尿病的定义和症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二、糖尿病的成因和风险因素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史、基因变异等。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肥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等。

三、糖尿病的预防和日常管理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

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整。

五、糖尿病的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

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以保持血糖稳定。

六、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七、糖尿病的监测和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随访,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其他指标,如血压、血脂等,以便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八、糖尿病的心理健康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 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 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 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 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一般包括病因比较的明确或继 发性糖尿病,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以及病毒感 染等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 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 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 多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 分,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也会 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增多, 和加重肾脏负担,主要来源 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 品、豆类等食物。
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 下 ,一个蛋黄含胆固醇200 毫克,已经能基本满足每日 所需,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 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
共8个类型近10种疾病: ✓ 基因变异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外分泌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手术、胰腺肿瘤) ✓ 内分泌病变(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营养不良等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 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 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 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 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口味清淡
禁烟酒
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01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 随之减轻,制定饮食计划应逐步过渡。

糖尿病知识普及内容

糖尿病知识普及内容

糖尿病知识普及内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何正确地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普及糖尿病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采取正确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1. 糖尿病的定义与类型糖尿病是指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期,由于胰岛素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产生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妊娠期,多数在分娩后自行恢复正常。

2. 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

及早发现糖尿病症状,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糖尿病的预防与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保持理想体重,控制膳食摄入以避免肥胖。

其次,适量运动,每天坚持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饮食方面,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同时,戒烟限酒,减少糖分和高脂食物的摄入,还要注意足够的睡眠与压力管理。

4. 糖尿病的监测与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了解病情的控制程度。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需的治疗手段;对于轻度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对于重度2型糖尿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此外,还应关注并积极治疗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减轻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糖尿病的生活护理与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控制饮食与体重,按时服药,监测血糖,并随时与医生保持有效的沟通。

糖尿病科普ppt课件

糖尿病科普ppt课件

定期随访医生
定期随访医生,接受专业 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学习糖尿病知识
通过学习糖尿病知识,提 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更好地控制疾病。
05 总结与展望
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总结
1 2 3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引起血 糖升高。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其中I型 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II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 。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等。
对糖尿病的治疗与展望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其中, 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新型药物研发
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包括1型 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 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与诱因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 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
糖尿病诱因
糖尿病的诱因包括肥胖、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压力等。
糖尿病的病程与症状
糖尿病病程
糖尿病的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并发症期。
有助于控制血糖。
运动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和运动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种类、时间、 频率和强度等。
运动建议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同时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 重、俯卧撑等。
糖尿病的饮食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定时定量进餐,保持饮食规 律;饮酒要适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科普知识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30~45岁的“事业型”人士发病率最快。

●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成因
人体靠葡萄糖才能正常运转
●如果人体是一辆汽车,那么推动它前进的“汽油”就是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

●葡萄糖是所有哺乳动物的重要生命能源。

●我们常吃的米饭、面条、面包、水果、蔬菜等都能产生不同量的葡萄糖,通过一、两个
小时的消化转化为血糖,然后转运到血液里,“人体汽车”这样就加满了“油”,可以不停地前进。

饮食结构导致血糖上升、超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多样化、丰富化,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
“油箱”里的“油”天天都加得满满的,而且时不时超过了限度。

胰岛素分泌缺乏,形成1型糖尿病
●有降血糖功能的激素——胰岛素就开始天天加班,每顿饭后就去“油箱”窜门,经常带
着“汽油”出去玩,夜不归宿。

●如果天天加班,胰岛素累倒了,或者出门玩时发生意外了,胰岛素同志工伤了,或者光
荣了,从此没人到“油箱”窜门了,这就是1型糖尿病。

注:胰岛素是人体惟一的降血糖激素。

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

在糖尿病患者
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妊娠糖尿病及其它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易发人群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比如病毒感染、精神应激、不良生活习
惯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