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虚实结合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手法. 答题步骤:
指出手法 具体分析 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例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虚实结合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手法. 答题步骤:
指出手法 具体分析 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例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案示例:运用反衬手法,以乐衬哀,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 丽之景衬托词人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四
实践探知
(一)秋江 宋· 道潜①
赤叶枫林落酒旗②,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释】①道潜(1酒
注释: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 隐居不仕。这首词写于南宋末年。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三
答题思路
读懂诗歌六看法
看题目
1
看注释
3
看意象
5
2
看作者
4
看诗眼
6
看题材
答题思路 ①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 这种手法。 ③析效果:这种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描写 了什么景物,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二、衬托
反衬,这里重点讲两种,一种是以动衬静,一 种是以乐衬哀。
以动衬静是通过对声音的描写,烘托出寂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
二、衬托
以乐衬哀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 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李商隐《夜雨寄北》
六、用典
用典意思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 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 和思想。这种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非常普遍,我 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这种用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ppt课件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 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 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 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 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6、明暗对比(以明衬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 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 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 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 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6、明暗对比(以明衬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
•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 及作用
练《习江:城子》 苏 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试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词
•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 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
最新常见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PPT课件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 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 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3、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 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 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常见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一、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 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 “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 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 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 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 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 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 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 别: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 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 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 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 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
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 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3、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 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 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常见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一、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 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 “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 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 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 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 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 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 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 别: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 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 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 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 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专题诗歌描写手法PPT精品课件
•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 的光辉 ,智慧 的温暖 。
•
9.能准确 、有感 情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细节描写,人物、事件等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 枝末节。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 想等的作用。
如:
秋 思 (张藉)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6、感官变化:视听触(感)嗅
7、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①刻画人物,不求细致,只求简单描绘。 如: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 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4.开篇写 湘君眺 望洞庭 ,盼望 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
5.以景物 衬托情 思,以 幻境刻 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①徐照,南宋诗人。字道晖,自号山民。永嘉人,布衣终身, 家境清寒,贫病潦倒。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ppt课件
2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拿过去 “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 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诗 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 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 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 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本词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通篇不 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来进行反衬。 在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境写得繁华热闹,反 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和凄凉。表达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 的亡国之痛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词中,共提到了九种意象,整体构成了一幅 萧瑟凄凉的秋景,呈献给读者的是一种暗淡的色调,在整首词的结尾写到了“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作者的思乡之苦推向极致,前面的“哀景”就是正衬 了作者的“哀情”。
5
(2)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 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 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 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 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 所说的烘托。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拿过去 “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 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诗 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 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 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 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本词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通篇不 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来进行反衬。 在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境写得繁华热闹,反 衬出梦醒后的悲哀和凄凉。表达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 的亡国之痛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词中,共提到了九种意象,整体构成了一幅 萧瑟凄凉的秋景,呈献给读者的是一种暗淡的色调,在整首词的结尾写到了“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作者的思乡之苦推向极致,前面的“哀景”就是正衬 了作者的“哀情”。
5
(2)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 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 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 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 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 所说的烘托。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描写方法 PPT课件
遣悲怀三首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 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类型 1、神鬼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包含了这两种情况。 2、已逝之境 指出下面两首诗的实写和虚写的部分。
09湖北 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 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 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该联动静结合,营造 了一个幽静、宁谧的美妙意境。
10四川 减字木兰花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 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 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 “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 要分析。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 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 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写花朵的多姿, “叠”凸显了枝叶的茂密。
二、塑造人物形象 赠 道 者
(唐)武元衡
麻衣如雪一枝梅, 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 红莲池里白莲开。 诗人笔下的道者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 婀娜娇美,冰清玉 洁,超凡脱俗
试析前两句色彩描 绘的作用。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安徽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拓展阅读: 陇 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 瑟调曲》。 匈奴:此处借指 当时人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踏莎行 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 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 在春山外。 [注释]候馆:旅舍。 薰:香气。 征:远行。 辔:马缰绳。 危阑: 高栏杆。平芜:平原上的草地。
拓展阅读 乞 食 晋·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竞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极以相贻。
[注释]觞:古代称酒杯。 情欣:心情欢悦。 漂母惠:《史记· 淮阴侯 列传》载: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给韩信饭吃。韩信 说:“吾必有以重报母。”后韩信为楚王,召当年赐食漂母,赏金以谢。 衔戢(ji):衔,衔于口;戢,戢菜,又叫鱼腥草。衔戢即感戴不忘,藏在 心里。 冥报:死后冥冥中相报答。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
——描写方法举例
渲
染
渲染,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颜料烘染物象的外部轮廓,使 物象更加鲜明突出,移用到文学创作中,是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 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 效果。渲染与烘托常常并提,在使用时,渲染一般从正面着眼,而烘托一般从 侧面用笔。 如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出现了三次,反复 强调,起到渲染、强化气氛与贯穿全诗的作用。《将进酒》中,以“君不见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 发端,渲染一泻千里、不可阻遏的壮阔气势,具有震古铄今的巨大力量。既将 整个人生纳入一“朝”一“暮”之间,以突出流光之速;又将空间与时间联在 一起,以突出人生的去而不归,从而为下文的“尽欢”做了有力的铺垫。杜甫 《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 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用色彩渲染诗人愉悦的心情。白居易《忆江南》 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就是通过红日普照、百花盛开、 春江水绿来渲染江南的美景。
阅读卢纶《塞下曲》二首,完成下面题目。
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乙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讲都属于 边塞 诗。 (2)两首诗都通过精炼的字词来渲染、营造特定的环境气氛,请说一说 甲、乙两诗分别通过哪些字词,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 山林昏暗 甲:字、词 暗、惊,环境气氛: 乙:字、词黑、满 ,环境气氛: 风雪漫天 (3)两首诗突出了将士的战斗精神,请分别概括。 甲诗表现了将士英勇神武、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战斗风貌 ; 乙诗表现了将士顶风冒雪、不怕艰苦、英勇战斗的精神。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指对于一个描写 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其假设之景、想象之景。 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虚与实是相对的: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 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就 描写对象而言,情(理)为虚,景(形)为实;就作用与方法而言,间接描写 和省略之笔为虚,直接描写和详写为实。 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 相得益彰,即“虚实相生”。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三句描 写眼前所见,是实写;末句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是想象,为虚写。 正是这虚笔中的一个“落”字,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再如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 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一、二句叙写画眉鸟在山林中叫声婉转 动听,自由自在,十分快乐,是实写;三、四句说:现在才知道锁在金 笼中的画眉鸟,它的鸣声远远比不上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啊!这是议,显然 是“虚”。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 长是洒西湖。 注:杀:同“煞",表示程度重。 曲牌 名。 1.[中吕]是宫调 名,“满庭芳"是 2.下列对文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C )。 A.“披文握武”三句,意思是岳飞有文有武,对宋室有大功,足以青 史留名。 B.“功成”二句说岳飞功劳虽然显著,却遭奸佞嫉恨,终被害死。 C.“闪杀人"两句中,“士夫”指百姓,“丘陵”指要塞,“南渡銮舆” 指入侵的金兵。 D.“钱塘路”三句,意指岳王墓所在的西湖风雨不断,苍天为其冤死 而悲愤。 3.表达方式上,这首元曲前半是 记叙 为主,后半是 抒情 为主。 4.以“钱塘路”三句作结,其表达作用是 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使全曲悲伤愁怨更加浓重深长。
锦 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锦瑟:美丽的瑟。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相传本为五十弦, 后改为二十五弦。 庄生:庄周,战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据说他曾 梦见自己成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怎么回事。望帝:据传为古蜀国君主, 名杜宇,国亡身死,魂魄化为杜鹃鸟,春时日夜悲啼,口中啼血。 春 心:伤春之心。 珠有泪:传说南海上有鲛人(即美人鱼),泪化为珠。又 成语“沧海遗珠”,喻埋没人才。 蓝田:山名,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古代著名的蓝田玉产地。 可待:岂待。 惘然:怅惘,惆怅。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一首诗中 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 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 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 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 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 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 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 衬静,与王籍《人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 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 “出”一“送”,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毛泽东《沁园 春· 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一样,化静为动, 以动写静。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 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 幸。 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 事比作“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B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死于非命,所以词中 “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 苦”?
“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这种 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阅读陆游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书 愤 宋·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 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 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 "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 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 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 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 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 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 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了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 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拓展阅读: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中吕]普天乐 西山夕照 元· 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 光天 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浑老树,背影昏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