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复习陋室铭 最新版
(完整word版)《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word 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聚焦中考】2015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3篇 陋室铭

第3篇陋室铭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3)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何.陋之有?何:什么,宾语前置的标志(6)调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7)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8)无案牍..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劳形:使身体劳累2.古今异义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3.一词多义(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何陋之有构成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可不译(2)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在文中意思为闻名、著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在文中意思为显出灵异③惟吾德馨馨,在文中意思为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2)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乱,在文中意思为使……受到扰乱②无案牍之劳形劳,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劳累二、成语积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三、名句积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关键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2013·某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使人身心劳累。
五、文意理解1.《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某某”“西蜀”二句之中。
《陋室铭》复习整理

《陋室铭》复习整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郎州。
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后还当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多年后才回到长安,由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2、“铭”,最早刻在器物上,后演变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
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中长者。
二、重点字词:名:出名;灵:有灵气;斯:这;惟:只;馨: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学问的人;丝竹: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之”的特殊作用: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3、划分节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
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之: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无实义,谓宾倒装的标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有灵性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有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理解性默写1、从正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表现环境之清幽宁静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复习资料复习提纲、知识要点、识记点、释义

陋室铭》复习单(一)解释加点字。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是:动词,表示判断。
4、惟吾德馨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
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上:长到。
绿:使……绿。
6、草色入帘青入:映入。
青:使……染上青色。
7、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8、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9、可以调素琴调:调弄,弹奏。
素:不加修饰的。
10、阅金经:金经:佛经。
1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奏乐的声音。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使……乱,扰乱。
1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躯体。
13、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课文内容理解。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德?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
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证明陋室不陋。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从居住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三个表现了陋室不陋。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
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和子云亭相类比,并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句作结,更具有雄辩力量,进一步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作者广阔的胸襟。
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含蓄而发人深思。
中考语文总复习《陋室铭》课件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 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陋室铭》 刘禹锡
居室环境——景幽
物——陋室
交往人物 ——友贤 日常生活 ——事雅
志—安贫乐 道的情怀 ,高洁 傲岸的节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友贤)
4.作者在陋室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请 用原文回答。
调素琴,阅金经。-日常生活(事雅)
5.从上面的分析中能看出作者眼中的陋室是 怎样的,它真的简陋吗?不简陋。为什么,你能 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请用原文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我们如何来理解文章中的“德馨”呢?
物-陋室;志-安贫乐道的情怀 ,高洁傲岸 的节操。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பைடு நூலகம்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文章第一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 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起笔 不落俗套。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3]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4a0f0bbc0b1c59eef9c7b407.png)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陋室铭》练习题一、佳句默写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_____ 调素琴______ 鸿儒_______ 案牍_____ 西蜀_______苔痕()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惟: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⑹谈笑有鸿儒(鸿:)⑺往来无白丁(白丁:)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金经:)⑼南阳诸葛庐(庐:)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五.下列各句不属于骈(pián)句(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或排比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六、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2011-2015年五年中考真题精选汇编

答。
B .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C .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D.乙文手法 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5.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 分)
2.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 2 分)
答: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 5 分)
答案:
1. 2 C 2. 3 3. 2 4. 5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 2012·肇庆市)
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 2 分)
11.( 3 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12.( 4 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 2 分)
(2013·株洲市)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 2 分)
⑵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2 分)
12.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2 分,答出 2 点即可)
13.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 2 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对于中考语文来说,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考点。
一、原文及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三、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的(“用韵”或“不用韵”)。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原意为:方位名词,上面,句中意为:2.其他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2)惟吾德馨惟:(3)谈笑有鸿儒鸿儒:鸿:(4)往来无白丁白丁:(5)可以调素琴调:(6)无丝竹之乱耳乱:(7)无案牍之劳形形:(8)何陋之有陋:3.一词多义(1)素①可以调素.琴②素.湍绿潭(2)入①草色入.帘青②高峰入.云③入.则无法家拂士(3)名①有仙则名.②名.之者谁③故虽有名.马④其名.为鲲三、文言虚词1.有仙则.名2.何.陋之有3.之(1)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四、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
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六、阅读理解选择题陋室铭刘禹锡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D无案牍之劳.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B.斯是.陋室是.亦不可以已乎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①②两句,简洁有力,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中考必背《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

中考必背《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2015年中考复习陋室铭--最新版

第16页,共28页。
五、课文赏析
1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
没有达官贵人们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没有 官场的文山牍海,不受世俗官场生活的干扰, 揭示了作者情操高雅、自得其乐的精神风貌, 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俗、官场生活的鄙夷与厌 恶。
(二)其他重要词语
1.斯是陋室 2. 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这劳形
1. 斯:这。
2. 馨:香气,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3. 鸿:大。 儒:博学的人 4.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5. 指奏乐的声音 6. 形:形体、身体
第9页,共28页。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比喻 对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
3.无丝竹之乱耳。
借代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反问
第25页,共28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指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出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偶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比喻(类比),对偶。
——引出“陋室”,说明只要“德 馨”,便陋室不陋。
第12页,共28页。
五、课文赏析
2、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4、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篇 课内知识训练 八上 2.陋室铭课

3.课文内容理解
《陋室铭》一文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入手来揭示 “陋室不陋”的原因的?
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陋室不 陋”的原因:①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 的心境;②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 怀;③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文章从这三个方面点明了“德馨” 是“陋室不陋”的原因。
灵: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灵异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即“有何陋”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刘禹锡,字梦得,号宾客,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人。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金属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本文选自《全 唐文》。
2.关键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谢谢观看
语文
2.陋室铭
1.重点词语解释
(1)斯.是陋室 这 (2)惟.吾德馨 只 (3)谈笑有鸿.儒 大 (4)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 调弄,这里指弹(琴) 2.一词多义
之何 无陋 丝之 竹有 之乱宾 耳语助前词置,的取标消志句,子不独译立性
3.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中考专题复习——《陋室铭》共30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考专题复习——《陋室铭》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Hale Waihona Puke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中考语文(山西省)复习课件:第13篇 陋室铭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7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乙】原宪甘贫
孔子卒,原宪①遂亡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③,排藜藿④, 入穷阎⑤ ,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 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⑥谓之病。若宪, 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⑦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四、问题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偶、比喻、起兴、类比。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依次 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 不陋的原因则是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3.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2.古今异义
①惟吾德馨. ( 古义: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
②谈笑有鸿.儒 ( 古义:大,借指渊博 今义:鸿雁,书信 )
③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 今义:丝绸和竹子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古义:形体,身体 今义:样子,形状
)
3.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名__词__做__动__词__,__出__名____________
【注释】①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亡:流亡隐居。 ③结驷连骑:随从车马接连不断,前呼后拥,指出行排场盛大。驷,sì, 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驷”指马车。“骑”,马匹。④排:披,实践。⑦怿:yì,喜悦,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文赏析
6、刘禹锡身居“陋室”,对此,他的态度 如何? 陋室不陋; 7.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
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五、课文赏析
8、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志 趣(情怀)? ?
抒发了作者不慕荣利,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的志趣。 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学而不思则罔 皆以美于徐公
A. 斯是陋室 B. 无案牍之劳形 C. 有龙则灵 D. 可以调素琴
六、练习检测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 恭,礼愈至 B. 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 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 绿潭
——中考复习
陋室铭
刘禹锡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
字
梦得
唐 代的 刘禹锡 诗豪 ,有“
,
”之称。
关于文体
“铭”一类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一类是埋于地记述死者生平事 迹的墓志铭。本文属于前者。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子云亭
陋室(德馨)
不陋
以古人自比
托 物 言 志
返回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8.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对偶: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
三、重点词语
(二)其他重要词语 1. 斯:这。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2. 馨:香气,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3. 鸿:大。 儒:博学的人
4.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5. 指奏乐的声音
6. 形:形体、身体
6.无案牍这劳形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的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无丝竹之乱耳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何陋之有? 渔人甚异之。 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辍耕之垄上。 去,往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
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五、课文赏析
1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
没有达官贵人们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没有 官场的文山牍海,不受世俗官场生活的干扰, 揭示了作者情操高雅、自得其乐的精神风貌, 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俗、官场生活的鄙夷与厌 恶。
9、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课文赏析
10.本文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
托物言志 操的追求。这种写法叫做
。
11.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
亭”有什么作用?(4分)
选 B
六、练习检测
3、(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
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2)刘禹锡在《陋室铬》中,描写“陋室”环境
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是: , 。
试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句中“上”、“入”二字之妙。
五、课文赏析
13.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 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分)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 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 岸的节操
五、课文赏析
14.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
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 面。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 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 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 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 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 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二、默写
朗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并提 出你认为需要强调或有疑难的地方。
3分钟后比比谁翻译得最准确。
三、重点词语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1.有仙则名 1. 名:出名,著名,名词作动词。
2.无案牍之劳形 2.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3.无丝竹之乱耳 3.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
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
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每句按照句翻
五、课文赏析
1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
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
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
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
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六、练习检测
五、课文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比喻(类比),对偶。 ——引出“陋室”,说明只要“德 馨”,便陋室不陋。
五、课文赏析
2、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4、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入”二字运用拟人手 法,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极写陋室 环境的清幽、雅致。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比喻 对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偶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借代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反问
上页
返回
下页
指 出 对 偶 句 ( 骈 句 )
四、重点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
的身体劳累。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是领字对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下面的短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 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论语· 子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说: “那里太简陋了,怎么办?”孔子 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 的呢?”
上页 返回 下页
三 分析课文
山(仙) 名
水(龙)灵 景 人事 诸葛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