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深度新闻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采编经验谈:怎样做深度新闻报道
千龙传媒
版权声明:本文为《记者郑直》提供给千龙传媒独家发布,未经双方书面许可,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谢谢合作!
深度报道这个形式最早好像出现于中国青年报,他们定义那些有调查、有观点、事实丰富、挖掘较深的通讯为“深度报道”。这个形式目前被很多报刊杂志采用,它成了代表报刊杂志水准和态度的重要内容,与评论有着同等的地位。
深度报道的特征是1,所报道的事件有一定的轰动性;2,文章较长;3,有编
辑的意图在里面。
从深度报道,还衍生出另外一种东西,可以称其为“密度报道”,就是覆盖各个角度,全面阐述事实的长消息。由于这两者现在常常混为一谈,这里也一并说了。
深度报道的选题选择是决定报道阅读率的重要前提,在我的实践中,我觉得有一个原则是选择选题的法宝,那就是在社会伦理、道德等领域能够形成争论、有正反两方面意见彼此坚持己见不可融合、而又不能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的题材,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记者比较深刻、见解让人信服,在稿件中表明态度当然好,如果不能,仅仅将其最具争议的部分强化引人思考,也达到报道目的。
还有一种题材是让人关注的,那就是能够纪录人们生存状态的选题,能告诉读者别人正在经历什么的选题。人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那些能让他了解自己的生活、
比较自己的生活的内容总会让他关注。
深度报道是一个最广阔的新闻形式试验场,为了更好地表现选题和稿件,编辑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其目的只有一条,就是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文章所报道的这个事情。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在处理一个人物关系较复杂的稿子时,做了一个简单的“人物关系表”配发在报道的后面,这个老练的做法让我深感佩服
——好的编辑就是应该能想到这些。
最常用的编辑手段是配发背景材料,上文所说的“人物关系表”就是背景材料的一种。对于一些渊源较长的事情,可以配发历史,比如前年巴以冲突升级的时候,解放日报的报道配发了3个背景材料,其内容是巴以在民族、水源、宗教、领土等几个方面多年来的矛盾发展,这是极好的新闻解读;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稿子,可以配发名词解释;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可以配发过去一段时间里发生过的
类似事件纪录……
如果是编辑有观点的稿件,可以配发评论,尤其是那种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事件,这是表现媒体态度的绝好机会。同类的编辑手段还有配发记者手记、编后语等等,将文章所不能承载的东西清晰地表达出来。
深度报道因为文章较长,读者阅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有些文笔不甚漂亮或者内容比较枯燥的稿子,可以拆分成几块。我记得有一次羊城晚报的焦点新闻报道沈阳颁布“撞了白撞”的法规,它将文章分为法规原文、颁布之后的记者见闻、市民反应、专家态度、其他城市的看法等几个部分,分别有自己的标题和文章区,每篇文章都在500字以内,这个版读起来就很简单愉快,容易让读者关注。羊城晚报“焦
点新闻”版很擅长使用这样的方式。
有些比较简单,但现场有意思的事件,可以用“记者亲历”的方法来表现,这
样能出现很多故事性较强的细节,也能从中体现记者的观察和态度。
对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的回答,编辑不好置评的,可以用访谈的方式来表现,
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有些观念冲突比较剧烈的事件,可以用类似“圆桌”的方法来表现,比如通过记者的采访,让多方观点同时出现,甚至争论起来,从而表现出时代变化中人的观
念变化。
图片在深度报道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欧美报纸上,报道中冲击力很强的照片常常占据着半个版甚至更大的位置,它们不仅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更能令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所报道的事情,这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它传达出信息量也是极大的。在深度报道中,寻找和选择一张或几张合适的图片是编辑的重要任务,它可以决定这个选题的采用与否和版位前后。为了避免因为缺乏好图片而不得不放弃好选题,编辑最好在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图片非常出色,那么编辑要舍得舍弃文字,给图片留出更大一点的空间。
深度报道的标题最好采用实题,文字不要太长,最好能在10个字以内解决,其他未尽的内容,可以在肩题和副题里说明。由于深度报道的文章长度都比较长,不太容易让人产生阅读兴趣,所以标题部分的处理就要尤其注意。肩题、主题、副题都有的情况是很多见的,有的时候可以把文章中的“骨头”简要地总结出几个并列
句式放在肩题中。
还有一种常用的好办法是摘取一段作为引言,介绍这个选题的大概内容,以及它为什么值得注意,这也是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的手段。
总之,方法可以有很多,这是一个编辑可以痛快地施展想象、创造的空间,但目的只有一条,就是手段为内容服务,内容为读者服务。(文/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