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甲基烯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甲基-1-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基-1-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2460 mg/kg(大鼠经口);340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回目录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265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甲基烯丙醇

甲基烯丙醇

甲基烯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烯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llyl alcohol 中文名称2:异丁烯醇 英文名称2:2-methyl-2-propen-1-ol 技术说明书编码:2447CAS No.:513-42-8 分子式:C 4H 8O 分子量:72.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甲基烯丙醇 513-42-8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棉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4.4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建规火险等级:

闪点 (℃):
137
自然温度(℃):
662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CO2
聚合危害:
不能聚合
禁忌物:
酸类、强氧化剂、铜、锌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
危险特性:
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腐蚀铜、铜合金、锌 和镀铁。与空气中的CO2接触发生反应。吸湿。易燃
燃烧产物:C、CO、CO2、H2O。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
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3.5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6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 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的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

丙烯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20/4℃),冰点-185.3℃,沸点-47.4℃。

易燃,爆炸极限为2%~11%。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

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ylene英文名称2:propene技术说明书编码:31CAS No:115-07-1InChI编码: InChI=1/C3H6/c1-3-2/h3H,1H2,2H3分子式:C3H6结构简式:CH2=CH-CH3分子量:42.081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2C3H6+9O2=6CO2+6H2O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本模板】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本模板】

目录甲基苯 (1)2—丙醇 (2)2-丁酮 (3)乙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5)环氧树酯 (6)醇酸树酯 (7)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环己酮 (9)不干性醇酸树脂 (10)聚氨酯树脂 (11)硝化纤维素 (12)2—丁氧基乙醇 (13)丙烯酸清漆 (14)丙烯酸漆稀释剂 (15)环氧漆固化剂 (16)环氧漆稀释剂 (17)硝基底漆 (18)硝基清漆 (19)硝基磁漆 (20)硝基漆防潮剂 (21)硝基漆稀释剂 (22)聚酯树脂清漆 (23)聚酯漆稀释剂 (24)醇酸漆稀释剂 (25)环氧磁漆 (26)汽油 (27)柴油 (28)1,2,4,5-四甲苯 (29)1,2,3-三甲苯 (30)1,2,4-三甲基苯 (31)1,3,5-三甲苯 (32)1—丙醇 (33)2—氨基乙醇 (34)2-甲基—1-丙醇 (35)4-甲基—2—戊酮 (36)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氨溶液 (38)苯酚 (39)苯乙烯 (40)环己烷 (41)丙酮 (42)石脑油 (43)1,1-二氯乙烷 (44)1,2—二氯乙烷 (45)甲醇 (46)乙醇[无水] (47)4-羟基-4-甲基-2-戊酮 (48)乙酸正丙酯 (49)乙酸异丙酯 (50)乙酸异丁酯 (51)乙酸仲丁酯 (52)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碳酸(二)甲酯 (54)1,2—二甲苯 (55)1,3-二甲苯 (56)1,4—二甲苯 (57)1,3,5-三甲基苯 (58)正丁醇 (59)乙二醇甲醚 (60)乙二醇乙醚 (61)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N,N-二甲基甲酰胺 (63)3—氯-1,2—环氧丙烷 (64)三氯甲烷 (65)三氯乙烯 (66)乙酸[含量〉80%] (67)丙烯酸[抑制了的] (68)氢氧化钠溶液 (69)丙烯酸清漆 (70)丙烯酸烘漆 (71)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醇酸烘漆 (73)醇酸绝缘漆 (74)醇酸清漆 (75)次磷酸 (76)粗苯 (77)电解除油剂 (78)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二氯甲烷 (80)氟硅酸铵 (81)氟化铵 (82)氟硼酸 (83)高锰酸钾 (84)光亮剂(无危规号) (85)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甲(基)磺酸 (88)聚氨酯漆稀释剂 (89)聚酯树脂绝缘漆 (90)硫脲 (91)甲酸 (92)甲醛溶液 (93)硫酸 (94)氢氟酸 (95)氢氧化钾 (96)三氯化铁 (97)四甲基氢氧化铵 (98)四氯乙烯 (99)四氢呋喃 (100)松香水 (101)塑料油墨 (102)酸性活化剂 (103)硝基绝缘漆 (104)硝酸 (105)盐酸 (106)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乙腈 (108)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银粉浆 (111)印刷油墨 (112)正庚烷 (113)正己烷 (114)正磷酸 (115)助焊剂 (116)环氧富锌底漆 (117)沥青底漆 (118)松香防污漆 (119)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高锰酸钾 (121)过硫酸铵 (122)石油醚 (123)过硫酸钠 (124)亚硝酸钠 (125)硫酸铜 (126)氟化氢铵 (127)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

1、2-甲基烯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1、2-甲基烯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急救人员的防护 确保医护人员了解产品的危害特性,并采取自身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防止 污染传播。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1.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2.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避免吸入蒸气。
4.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1.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
2.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5消防措施
P370+P378火灾时:使用本报告第五部分提及的合适的灭火介质灭火。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防范说明->安全储存
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防范说明->废弃处置
P501
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十一毒理学信息1 1
十二生态学信息1 2
十三废弃处置1 3
十四运输信息1 3
十五法规信息1 4
十六其它信息1 4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2-甲基烯丙醇;异丁烯醇
化学品英文名2-methallyl alcohol|isobutenol
分子式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8O
结构式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629300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1.避免吸入蒸气。
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3.为防止静电释放引起的蒸气着火,设备上所有金属部件都要接地。
4.使用防爆设备。
5.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
6.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7.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包括有毒蒸气。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有中等毒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
(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
对数值: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闪点(℃):
引燃温度(℃):
自燃温度:
燃烧性:
溶解性: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无资料
分子量: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外观与性状: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氧化剂会引起着火和爆炸。暴露于空气中能形成危险的过氧化物。
建规火险分级:
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使用干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氟化钾
含量:
≥95.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2)表1-003 二氧化碳 (3)表1-004 氢气 (4)表1-005 氩气 (5)表1-006 甲烷 (6)表1-007 四氢噻吩 (7)表1-008 活性炭 (8)表1-009 三乙胺 (9)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表1-011 硫黄 (11)表1-012 甲胺磷 (12)表1-013 多聚甲醛 (13)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表1-015 黄磷 (15)表1-016 氯 (16)表1-017 三氯化磷 (17)表1-018 甲醇 (19)表1-019 液碱 (20)表1-020 氨水 (21)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表1-022 甲胺磷 (23)表1-023 液氨 (24)表1-024 氯仿 (25)表1-025 二氯乙烷 (26)表1-026 二硫化碳 (27)表1-027 甲苯 (28)表1-028 盐酸 (29)表1-029 氯甲烷 (30)表1-030 硫酸 (31)表1-031 二甲苯 (33)表1-032 醋酸酐 (34)表1-033 多聚甲醛 (35)表1-034 草甘膦 (36)表1-035 稻瘟灵 (37)表1-036 异丙胺 (38)表1-037 漂白粉 (39)表1-038 氯化氢 (40)表1-039 氰化氢 (41)表1-040 氰化钠 (42)表1-041 氯乙酸 (43)表1-043 丙烯腈 (45)表1-044 氧化亚铜 (46)表1-045 四氯化锡 (47)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表1-048 松香水 (50)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表1-050 酚醛树脂 (52)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表1-052 一乙胺 (54)表1-053三聚氯氰 (55)表1-054 三氯乙烯 (57)表1-055 磷酸 (58)表1-056 四丁基锡 (59)表1-057 柴油 (60)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表1-059 醋酸乙酯 (62)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表1-061 氮气 (64)表1-062莠去津 (65)表1-063 扑草净 (66)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表1-065 硫化钠 (68)表1-066 异丙醇 (69)表1-067 丙酮 (70)表1-068 二氯丙烷 (71)表1-069 环己酮 (72)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表1-071 锌粉 (74)表1-072 乙醇 (75)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表1-074 石脑油 (77)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表1-076 乙酸丁酯 (79)表1-077 双氧水 (80)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表1-079 丙烯酸 (82)表1-080 苯乙烯 (83)表1-081 过硫酸铵 (84)表1-082 过硫酸钾 (85)表1-083 丙烯酰胺 (86)表1-084 甲醛 (87)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9)表1-087 汽油 (91)表1-088 乙酸 (92)表1-089 丙烯酸树脂 (93)表1-090 丙烯酸清漆 (94)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95)表1-092 丙烯酸磁漆 (96)表1-093 二乙醇胺 (97)表1-094 煤油 (98)表1-095 漂白粉 (99)表1-096 漂粉精 (100)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101)表1-098 松香 (102)表1-099 松节油 (103)表1-100 硫化钠 (104)表1-101 保险粉 (105)表1-102 7385聚氨酯清漆(分装) (106)表1-103 甲酸 (107)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109)表1-105 H-3聚氨酯漆固化剂 (110)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111)表1-107 263醇酸树脂 (112)表1-108 异噻唑啉酮 (113)表1-109 N-乙基苯胺 (114)表1-110苯胺 (115)表1-111 乙酰甲胺磷 (116)表1-112 亚磷酸 (117)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118)表1-114 氯甲烷 (119)表1-115 乙醚 (120)表1-116 丙烯酸甲酯 (121)表1-117 一甲胺 (122)表1-118 硝酸镁 (123)表1-119 硫化氢 (124)表1-120 硫化铵 (125)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126)表1-122 兔宝宝面漆 (127)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128)表1-124 硫氢化钠 (129)表1-125丙酸 (130)表1-126乙酰氯 (131)表1-127丙酰氯 (132)表1-128 丁醇 (133)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134)表1-130 硝酸钠 (136)表1-131 溴甲烷 (137)表1-132 磷化铝 (138)表1-133 正丁醇 (139)表1-134 硝基木器漆 (140)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141)表1-136 单丁醚 (143)表1-137 砷 (144)表1-138 碘化汞 (145)表1-139 氯化汞 (146)表1-140 叠氮化钠 (147)表1-141 重铬酸钠 (148)表1-142 高锰酸钾 (149)表1-143 氰化金钾 (150)表1-144丙烯酸 (151)表1-145甲基丙烯酸甲酯 (152)表1-146苯乙烯 (153)表1-147丙烯酸丁酯 (154)表1-148丁醇 (155)表1-149偶氮二异丁腈 (156)表1-150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157)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58)表1-152 乙酰丙酮 (159)表1-153 2-丁酮 (160)表1-154 生松香 (161)表1-155 硫酸铜 (162)表1-155 硝酸 (163)表1-155 氰化钾 (164)表1-156硝基苯 (165)表1-157 氟化钠 (166)表1-158 氢氟酸 (167)表1-159蓄电池(注有酸液) (168)表1-160 环氧树脂 (169)表1-161 氯苯 (170)表1-162 乙苯 (172)表1-163 樟脑 (173)表1-164 赛璐珞 (174)表1-165 氢氧化钾 (175)表1-166 乙酸丁酯 (176)表1-001 乙炔气表1-002 氧气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 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最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甲基苯 (1)2-丙醇 (2)2—丁酮 (3)乙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5)环氧树酯 (6)醇酸树酯 (7)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环己酮 (9)不干性醇酸树脂 (10)聚氨酯树脂 (11)硝化纤维素 (12)2-丁氧基乙醇 (13)丙烯酸清漆 (14)丙烯酸漆稀释剂 (15)环氧漆固化剂 (16)环氧漆稀释剂 (17)硝基底漆 (18)硝基清漆 (19)硝基磁漆 (20)硝基漆防潮剂 (21)硝基漆稀释剂 (22)聚酯树脂清漆 (23)聚酯漆稀释剂 (24)醇酸漆稀释剂 (25)环氧磁漆 (26)汽油 (27)柴油 (28)1,2,4,5-四甲苯 (29)1,2,3-三甲苯 (30)1,2,4-三甲基苯 (31)1,3,5—三甲苯 (32)1-丙醇 (33)2—氨基乙醇 (34)2-甲基-1—丙醇 (35)4-甲基-2-戊酮 (36)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氨溶液 (38)苯酚 (39)苯乙烯 (40)环己烷 (41)丙酮 (42)石脑油 (43)1,1—二氯乙烷 (44)1,2-二氯乙烷 (45)甲醇 (46)乙醇[无水] (47)4—羟基-4—甲基—2—戊酮 (48)乙酸正丙酯 (49)乙酸异丙酯 (50)乙酸异丁酯 (51)乙酸仲丁酯 (52)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碳酸(二)甲酯 (54)1,2-二甲苯 (55)1,3—二甲苯 (56)1,4—二甲苯 (57)1,3,5—三甲基苯 (58)正丁醇 (59)乙二醇甲醚 (60)乙二醇乙醚 (61)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N,N—二甲基甲酰胺 (63)3—氯-1,2—环氧丙烷 (64)三氯甲烷 (65)三氯乙烯 (66)乙酸[含量〉80%] (67)丙烯酸[抑制了的] (68)丙烯酸清漆 (70)丙烯酸烘漆 (71)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醇酸烘漆 (73)醇酸绝缘漆 (74)醇酸清漆 (75)次磷酸 (76)粗苯 (77)电解除油剂 (78)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二氯甲烷 (80)氟硅酸铵 (81)氟化铵 (82)氟硼酸 (83)高锰酸钾 (84)光亮剂(无危规号) (85)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甲(基)磺酸 (88)聚氨酯漆稀释剂 (89)聚酯树脂绝缘漆 (90)硫脲 (91)甲酸 (92)甲醛溶液 (93)硫酸 (94)氢氟酸 (95)氢氧化钾 (96)三氯化铁 (97)四甲基氢氧化铵 (98)四氯乙烯 (99)四氢呋喃 (100)松香水 (101)塑料油墨 (102)酸性活化剂 (103)硝酸 (105)盐酸 (106)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乙腈 (108)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银粉浆 (111)印刷油墨 (112)正庚烷 (113)正己烷 (114)正磷酸 (115)助焊剂 (116)环氧富锌底漆 (117)沥青底漆 (118)松香防污漆 (119)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高锰酸钾 (121)过硫酸铵 (122)石油醚 (123)过硫酸钠 (124)亚硝酸钠 (125)硫酸铜 (126)氟化氢铵 (127)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

烯丙醇-安全说明书MSDS

烯丙醇-安全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烯丙醇化学品英文名:Allyl alcoholCAS:107-18-6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甲基苯 (1)2—丙醇 (2)2—丁酮 (3)乙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5)环氧树酯 (6)醇酸树酯 (7)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环己酮 (9)不干性醇酸树脂 (10)聚氨酯树脂 (11)硝化纤维素 (12)2—丁氧基乙醇 (13)丙烯酸清漆 (14)丙烯酸漆稀释剂 (15)环氧漆固化剂 (16)环氧漆稀释剂 (17)硝基底漆 (18)硝基清漆 (19)硝基磁漆 (20)硝基漆防潮剂 (21)硝基漆稀释剂 (22)聚酯树脂清漆 (23)聚酯漆稀释剂 (24)醇酸漆稀释剂 (25)环氧磁漆 (26)汽油 (27)柴油 (28)1,2,4,5-四甲苯 (29)1,2,3—三甲苯 (30)1,2,4—三甲基苯 (31)1,3,5—三甲苯 (32)1-丙醇 (33)2-氨基乙醇 (34)2—甲基—1—丙醇 (35)4—甲基-2—戊酮 (36)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氨溶液 (38)苯酚 (39)苯乙烯 (40)环己烷 (41)丙酮 (42)石脑油 (43)1,1—二氯乙烷 (44)1,2-二氯乙烷 (45)甲醇 (46)乙醇[无水] (47)4—羟基—4—甲基-2—戊酮 (48)乙酸正丙酯 (49)乙酸异丙酯 (50)乙酸异丁酯 (51)乙酸仲丁酯 (52)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碳酸(二)甲酯 (54)1,2-二甲苯 (55)1,3-二甲苯 (56)1,4—二甲苯 (57)1,3,5-三甲基苯 (58)正丁醇 (59)乙二醇甲醚 (60)乙二醇乙醚 (61)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N,N—二甲基甲酰胺 (63)3-氯—1,2-环氧丙烷 (64)三氯甲烷 (65)三氯乙烯 (66)乙酸[含量>80%] (67)丙烯酸[抑制了的] (68)氢氧化钠溶液 (69)丙烯酸清漆 (70)丙烯酸烘漆 (71)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醇酸烘漆 (73)醇酸绝缘漆 (74)醇酸清漆 (75)次磷酸 (76)粗苯 (77)电解除油剂 (78)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二氯甲烷 (80)氟硅酸铵 (81)氟化铵 (82)氟硼酸 (83)高锰酸钾 (84)光亮剂(无危规号) (85)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甲(基)磺酸 (88)聚氨酯漆稀释剂 (89)聚酯树脂绝缘漆 (90)硫脲 (91)甲酸 (92)甲醛溶液 (93)硫酸 (94)氢氟酸 (95)氢氧化钾 (96)三氯化铁 (97)四甲基氢氧化铵 (98)四氯乙烯 (99)四氢呋喃 (100)松香水 (101)塑料油墨 (102)酸性活化剂 (103)硝基绝缘漆 (104)硝酸 (105)盐酸 (106)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乙腈 (108)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银粉浆 (111)印刷油墨 (112)正庚烷 (113)正己烷 (114)正磷酸 (115)助焊剂 (116)环氧富锌底漆 (117)沥青底漆 (118)松香防污漆 (119)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高锰酸钾 (121)过硫酸铵 (122)石油醚 (123)过硫酸钠 (124)亚硝酸钠 (125)硫酸铜 (126)氟化氢铵 (127)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甲基苯 (1)2-丙醇 (2)2-丁酮 (3)乙酸乙酯 (4)乙酸正丁酯 (5)环氧树酯 (6)醇酸树酯 (7)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环己酮 (9)不干性醇酸树脂 (10)聚氨酯树脂 (11)硝化纤维素 (12)2-丁氧基乙醇 (13)丙烯酸清漆 (14)丙烯酸漆稀释剂 (15)环氧漆固化剂 (16)环氧漆稀释剂 (17)硝基底漆 (18)硝基清漆 (19)硝基磁漆 (20)硝基漆防潮剂 (21)硝基漆稀释剂 (22)聚酯树脂清漆 (23)聚酯漆稀释剂 (24)醇酸漆稀释剂 (25)环氧磁漆 (26)汽油 (27)柴油 (28)1,2,4,5-四甲苯 (29)1,2,3—三甲苯 (30)1,2,4-三甲基苯 (31)1,3,5—三甲苯 (32)1-丙醇 (33)2-氨基乙醇 (34)2-甲基-1—丙醇 (35)4-甲基-2—戊酮 (36)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氨溶液 (38)苯酚 (39)苯乙烯 (40)环己烷 (41)丙酮 (42)石脑油 (43)1,1-二氯乙烷 (44)1,2-二氯乙烷 (45)甲醇 (46)乙醇[无水] (47)4-羟基—4-甲基—2-戊酮 (48)乙酸正丙酯 (49)乙酸异丙酯 (50)乙酸异丁酯 (51)乙酸仲丁酯 (52)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碳酸(二)甲酯 (54)1,2-二甲苯 (55)1,3—二甲苯 (56)1,4-二甲苯 (57)1,3,5—三甲基苯 (58)正丁醇 (59)乙二醇甲醚 (60)乙二醇乙醚 (61)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N,N-二甲基甲酰胺 (63)3—氯-1,2—环氧丙烷 (64)三氯甲烷 (65)三氯乙烯 (66)乙酸[含量〉80%] (67)丙烯酸[抑制了的] (68)氢氧化钠溶液 (69)丙烯酸清漆 (70)丙烯酸烘漆 (71)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醇酸烘漆 (73)醇酸绝缘漆 (74)醇酸清漆 (75)次磷酸 (76)粗苯 (77)电解除油剂 (78)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二氯甲烷 (80)氟硅酸铵 (81)氟化铵 (82)氟硼酸 (83)高锰酸钾 (84)光亮剂(无危规号) (85)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甲(基)磺酸 (88)聚氨酯漆稀释剂 (89)聚酯树脂绝缘漆 (90)硫脲 (91)甲酸 (92)甲醛溶液 (93)硫酸 (94)氢氟酸 (95)氢氧化钾 (96)三氯化铁 (97)四甲基氢氧化铵 (98)四氯乙烯 (99)四氢呋喃 (100)松香水 (101)塑料油墨 (102)酸性活化剂 (103)硝基绝缘漆 (104)硝酸 (105)盐酸 (106)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乙腈 (108)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银粉浆 (111)印刷油墨 (112)正庚烷 (113)正己烷 (114)正磷酸 (115)助焊剂 (116)环氧富锌底漆 (117)沥青底漆 (118)松香防污漆 (119)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高锰酸钾 (121)过硫酸铵 (122)石油醚 (123)过硫酸钠 (124)亚硝酸钠 (125)硫酸铜 (126)氟化氢铵 (127)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039--1-氯-2-甲基-2-丙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039--1-氯-2-甲基-2-丙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氯-2-甲基-2-丙烯;2-甲基-3-氯丙烯;甲基烯丙基氯;氯化异丁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allyl chloride;3-chloro-2-methylprop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1-氯-2-甲基-2-丙烯563-47-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受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的氯化物气体。

误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会引起中毒。

蒸气的刺激性很强,能对眼睛、皮肤、粘膜造成危害。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易恩化学1,2-甲基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易恩化学1,2-甲基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公司地址: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银工路28号E栋楼客服热线:400-133-2688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 产品标识符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1,2-甲基丙胺CAS No.:598-74-3别名:3-甲基-2-丁胺;1,2-二甲基丙胺;1.2 鉴别的其他方法无数据资料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2.1 GHS分类无数据资料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危害类型GHS02:易燃物; GHS05:腐蚀性物质; GHS07:感叹号;信号词 【危险】危险申明H225 高度易燃的液体和蒸气。

H302 如果吞食有害健康。

H312 皮肤接触有害健康。

H314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以及眼睛损伤。

警告申明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眼/防护面具。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

如果可以做到,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RSHazard symbol(s) F;CR-phrase(s) R11;R34;R22S-phrase(s) S16;S26;S27;S39;S452.3 其它危害物-无3 成分/组成信息3.1 物质分子式 - C5H13N分子量 - 87.164 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一般的建议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眼睛接触的情况下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无数据资料如果误服小(起始)火时,使用媒介物如“乙醇”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

大火时,尽可能使用水灭火。

使用大量(洪水般的)水以喷雾状应用;水柱可能是无效的。

甲基烯丙醇

甲基烯丙醇

甲基烯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烯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llyl alcohol 中文名称2:异丁烯醇 英文名称2:2-methyl-2-propen-1-ol 技术说明书编码:2447CAS No.:513-42-8 分子式:C 4H 8O 分子量:72.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甲基烯丙醇 513-42-8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棉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详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详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〇〇六年二月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5)表1-003 二氧化碳 (11)表1-004 氢气 (13)表1-005 氩气 (15)表1-006 甲烷 (17)表1-007 四氢噻吩 (19)表1-008 活性炭 (21)表1-009 三乙胺 (23)表1-010 硫代磷酰氯 (25)表1-011 硫黄 (27)表1-012 甲胺磷 (30)表1-013 多聚甲醛 (32)表1-014(附表1-3)甲缩醛34 表1-015 黄磷 (36)表1-016 氯 (38)表1-017 三氯化磷 (41)表1-018 甲醇 (45)表1-019 液碱 (47)表1-020 氨水 (49)表1-021 硫酸二甲酯 (52)表1-022 甲胺磷 (54)表1-023 液氨 (57)表1-024 氯仿 (59)表1-025 二氯乙烷 (61)表1-026 二硫化碳 (64)表1-027 甲苯 (66)表1-028 盐酸 (68)表1-029 氯甲烷 (71)表1-030 硫酸 (73)表1-031 二甲苯 (76)表1-032 醋酸酐 (78)表1-033 多聚甲醛 (81)表1-034 草甘膦 (82)表1-035 稻瘟灵 (84)表1-036 异丙胺 (86)表1-037 漂白粉 (88)表1-038 氯化氢 (90)表1-039 氰化氢 (93)表1-040 氰化钠 (95)表1-041 氯乙酸 (97)表1-042 甲缩醛 (99)表1-043 丙烯腈 (102)表1-044 氧化亚铜 (104)表1-045 四氯化锡 (106)表1-046 四氧化三铅 (108)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111 表1-048 松香水 (113)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 114 表1-050 酚醛树脂 (116)表1-051 硫磺粉(补充) (117)表1-052 一乙胺 (119)表1-053三聚氯氰 (121)表1-054 三氯乙烯 (123)表1-055 磷酸 (125)表1-056 四丁基锡 (127)表1-057 柴油 (129)表1-058 对氨基苯酚 (131)表1-059 醋酸乙酯 (133)表1-060 对氯硝基苯 (135)表1-061 氮气 (136)表1-062莠去津 (140)表1-063 扑草净 (141)表1-064 八氯二丙醚 (143)表1-065 硫化钠 (145)表1-066 异丙醇 (148)表1-067 丙酮 (150)表1-068 二氯丙烷 (152)表1-069 环己酮 (154)表1-070 乙酸异戊酯 (156)表1-071 锌粉 (158)表1-072 乙醇 (160)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163)表1-074 石脑油 (164)表1-075 双环戊二烯 (167)表1-076 乙酸丁酯 (168)表1-077 双氧水 (170)表1-078 丙烯酸丁酯 (173)表1-079 丙烯酸 (175)表1-080 苯乙烯 (177)表1-081 过硫酸铵 (179)表1-082 过硫酸钾 (181)表1-083 丙烯酰胺 (183)表1-084 甲醛 (185)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187 表1-086 甲基丙烯酸 (189)表1-087 汽油 (192)表1-088 乙酸 (194)表1-089 丙烯酸树脂 (196)表1-090 丙烯酸清漆 (198)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199 表1-092 丙烯酸磁漆 (201)表1-093 二乙醇胺 (203)表1-094 煤油 (205)表1-095 漂白粉 (206)表1-096 漂粉精 (208)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210)表1-098 松香 (212)表1-099 松节油 (213)表1-100 硫化钠 (215)表1-101 保险粉 (217)表1-102 7385聚氨酯清漆(分装) (219)表1-103 甲酸 (221)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223 表1-105 H-3聚氨酯漆固化剂 (225)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226 表1-107 263醇酸树脂 (228)表1-108 异噻唑啉酮 (229)表1-109 N-乙基苯胺 (231)表1-110苯胺 (233)表1-111 乙酰甲胺磷 (235)表1-112 亚磷酸 (237)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239)表1-114 氯甲烷 (242)表1-115 乙醚 (244)表1-116 丙烯酸甲酯 (246)表1-117 一甲胺 (248)表1-118 硝酸镁 (250)表1-119 硫化氢 (252)表1-120 硫化铵 (254)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256)表1-122 兔宝宝面漆 (257)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259)表1-124 硫氢化钠 (261)表1-125丙酸 (262)表1-126乙酰氯 (264)表1-127丙酰氯 (266)表1-128 丁醇 (268)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270)表1-129 碳化钙、电石 (272)表1-130 硝酸钠 (273)表1-131 溴甲烷 (275)表1-132 磷化铝 (278)表1-133 正丁醇 (280)表1-134 硝基木器漆 (282)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283)表1-136 单丁醚 (285)表1-137 砷 (287)表1-138 碘化汞 (289)表1-139 氯化汞 (291)表1-140 叠氮化钠 (293)表1-141 重铬酸钠 (294)表1-142 高锰酸钾 (296)表1-143 氰化金钾 (299)表1-144丙烯酸 (301)表1-145甲基丙烯酸甲酯 .. 303 表1-146苯乙烯 (305)表1-147丙烯酸丁酯 (307)表1-148丁醇 (309)表1-149偶氮二异丁腈 (311)表1-150甲基丙烯酸异丁酯313 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315)表1-152 乙酰丙酮 (316)表1-153 2-丁酮 (318)表1-154 生松香 (320)表1-155 硫酸铜 (322)表1-155 硝酸 (324)表1-155 氰化钾 (326)表1-156硝基苯 (328)表1-157 氟化钠 (330)表1-158 氢氟酸 (332)表1-159蓄电池(注有酸液) (334)表1-160 环氧树脂 (335)表1-161 氯苯 (337)表1-162 乙苯 (340)表1-163 樟脑 (342)表1-164 赛璐珞 (344)表1-165 氢氧化钾 (345)表1-166 乙酸丁酯 (347)表1-001 乙炔气表1-002 氧气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 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2-乙氧基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2-乙氧基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氧基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针对乙氧基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1. 个人防护:在接触乙氧基丙烯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化学防护服和防护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其蒸气。

2. 通风设施:操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乙氧基丙烯的浓度不超出安全范围。

操作人员应避免在密闭空间中长时间接触该物质。

3. 应急措施:如发生乙氧基丙烯泄漏或接触事故,应立即远离泄漏源,并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在接触后,立即脱离现场,取下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并寻求医疗救助。

4. 储存注意事项:乙氧基丙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储存室内,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5. 操作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进行操作修改或违反规定。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火防爆,禁止与氧化剂和易燃物混合储存或运输。

乙氧基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循规定操作流程,确保乙氧基丙烯的安全使用。

实验室二甲基烯丙醇质量检测操作规程

实验室二甲基烯丙醇质量检测操作规程

实验室二甲基烯丙醇质量检测操作规程
一、实验前准备
1.根据实验需求,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实验装置。

2.检查实验装置的完好性,确保实验过程中无泄漏。

二、实验操作
1.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二甲基烯丙醇样品,记录样品质量。

2.质量测定法:
(1)准备一定量的二甲基烯丙醇样品,加入烧杯中。

(2)在实验台上准备称量纸,将烧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烧杯+二甲
基烯丙醇样品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3)将烧杯移至加热设备上进行加热,加热时间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4)加热后,待烧杯和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烧杯+样品的总
质量,并记录下来。

(5)计算二甲基烯丙醇的质量损失,质量损失量越小,二甲基烯丙
醇的质量越好。

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在操作二甲基烯丙醇的过程中,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和安全眼镜,避
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二甲基烯丙醇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应保持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四、实验后处理
1.清洗使用过的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2.将使用过的二甲基烯丙醇安全储存或处理,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处置。

这就是实验室二甲基烯丙醇质量检测的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实验后的清洗和处理也非常重要,可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丙二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二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 操作注意事项: 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 重金属粉末、汞及其化合物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 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重金属 储存注意事项: 粉末、汞及其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21 UN 编号: 220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 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 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 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作为活性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铜、银、汞及其化合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50:无资料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运输注意事项: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 重金属粉末、汞及其化合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 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2-甲基烯丙醇按照GBT 17519-2013编制修订日期:最初编制日期:2020年5月26日版本:1.0单位名称:目录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3)二危险性概述 (3)三成分/组成信息 (5)四急救措施 (5)五消防措施 (6)六泄漏应急处理 (7)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8)八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九理化特性 (9)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11)十一毒理学信息 (11)十二生态学信息 (12)十三废弃处置 (13)十四运输信息 (13)十五法规信息 (14)十六其它信息 (14)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 2-甲基烯丙醇;异丁烯醇化学品英文名 2-methallyl alcohol|isobutenol分子式 C4H8O结构式企业名称地址邮编 629300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推荐用途限制用途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CAS NO.513-42-8EC NO.208-161-0二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 3GHS标签要素象形图信号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防范说明->事故响应P370+P378火灾时:使用本报告第五部分提及的合适的灭火介质灭火。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防范说明->安全储存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防范说明->废弃处置P501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危害描述->物理和化学危险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害描述->健康危害吸入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食入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接触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危害描述->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三成分/组成信息四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急救人员的防护确保医护人员了解产品的危害特性,并采取自身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防止污染传播。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1 .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2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 避免吸入蒸气。

4 . 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1 . 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

2 . 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五消防措施灭火介质适合的灭火介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不适合的灭火介质无特别说明。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危害1 . 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 .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从而增加火势和/或蒸气的浓度。

3 . 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

4 . 液体和蒸气易燃。

5 .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

6 . 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1 .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

2 . 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

3 . 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六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1 . 避免吸入蒸气、接触皮肤和眼睛。

2 .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

3 . 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4 . 建议应急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戴化学防渗透手套。

5 . 保证充分的通风。

清除所有点火源。

采取防静电措施。

6 . 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

7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1 .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2 . 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1 .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

2 . 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3 . 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1 . 避免吸入蒸气。

2 .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3 . 为防止静电释放引起的蒸气着火,设备上所有金属部件都要接地。

4 . 使用防爆设备。

5 .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

6 .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7 . 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

8 .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储存注意事项1 . 保持容器密闭。

2 . 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

3 .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4 . 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八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控制参数->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控制参数->生物限值生物限值无资料控制参数->监测方法1 . 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2 . GBZ/T 160.1~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1 .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

2 . 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

3 .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

4 .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个人防护装备眼睛防护佩戴化学护目镜(符合欧盟EN 166或美国NIOSH标准)。

手部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

建议选择经过欧盟EN 374、美国US F739或AS/NZS 2161.1标准测试的防护手套。

呼吸系统防护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九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临界值无资料pH 值无资料熔点/凝固点(℃)-50初沸点和沸程(℃)113~115闪点(闭杯,℃)33蒸发速率无资料易燃性易燃爆炸上限 /下限[%(v/v)]上限:无资料;下限:无资料蒸气压10 hPa(20℃)蒸气密度(空气=1)2.49相对密度(水=1)0.857溶解性(mg/L)与水部分混溶辛醇 /水分配系数无资料自燃温度(℃)320分解温度(℃)无资料黏度十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和反应性反应性与不相容物质接触可发生分解或其它化学反应。

化学稳定性在正确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是稳定的。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无资料避免接触的条件不相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禁配物无资料危险的分解产物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

十一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无资料致癌性2-甲基烯丙醇513-42-8IARC未列入NTP未列入其他信息2-甲基烯丙醇皮肤腐蚀/刺激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严重眼损伤/刺激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皮肤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呼吸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生殖毒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吸入危害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生殖细胞致突变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生殖毒性附加危害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十二生态学信息急性水生毒性急性水生毒性无资料慢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其他信息持久性和降解性2-甲基烯丙醇:水/土壤-低空气-低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2-甲基烯丙醇:生物富集性-低(LogKOW=0.7608)土壤中的迁移性2-甲基烯丙醇:土壤迁移性-中等(koc=2.048)PBT和vPvB的结果评价无资料十三废弃处置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处置之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污染包装物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应商循环使用。

废弃注意事项请参阅13.1和13.2。

十四运输信息联合国编号欧洲陆运危规: 2614 国际海运危规: 2614 国际空运危规: 2614联合国运输名称欧洲陆运危规: METHALLYL ALCOHOL国际海运危规: METHALLYL ALCOHOL国际空运危规: Methallyl alcohol运输危险类别欧洲陆运危规: 3 国际海运危规: 3 国际空运危规: 3 包裹组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环境危险欧洲陆运危规: 否国际海运危规国际空运危规: 否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特殊防范措施无数据资料十五法规信息国际化学品名录2-甲基烯丙醇欧洲现有化学物质名录(EINECS)列入美国 TSCA化学物质名录(TSCA)列入加拿大国内化学物质名录(DSL)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IECSC)列入新西兰现有暂用的化学物质名录(NZIoC)列入菲律宾化学品和化学物质名录(PICCS)列入韩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KECI)列入澳大利亚现有化学品物质名录(AICS)列入中国化学品管理名录2-甲基烯丙醇《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安监总局2015年第5号公告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环保部办公厅2014年第33号文未列入《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环保部2013年第85号公告未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食药总局2013年第230号通知未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1和第2批)》,安监总局2011年第95号和2013年第12号通知未列入《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第1到6批)》,环保部2000年至2012系列公告未列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公安部2011年11月25日公告未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第142号通知未列入十六其它信息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 17519-2013)等标准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