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认识

合集下载

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

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

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古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统治、重视法治、倡导严明的法度,强调权威、规范和秩序,影响着古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

本文将就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体现在统治理念上。

法家主张“法治”,认为国家政权应以法律为基础,统治者应遵循法度治理国家。

在古代政治中,法家思想对统治者的政治理念起到了指导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法家思想,通过推行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建立起集权统治的秦朝政权,实现了大一统。

这充分说明了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对统治理念的应用。

其次,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还表现在行政管理上。

法家讲究严明法纪、重视管理规范,提倡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政策。

在古代中国,法家思想对行政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秦始皇推行“县官属官”制度,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实行标准化的规范管理。

在汉武帝时期,继承法家思想的扶持下,实施“任贤使能”政策,选拔人才,推动政治发展,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

这些都是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具体运用。

再次,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治国策略上。

法家思想主张善治国者必须善治军、善用人才,注重统一战略部署,推崇以德治国、以权制官。

在古代政治中,法家思想对治国策略的应用成效显著。

例如,秦始皇改革沿用传统制度,实施郡县制、行政区划等政策,巩固统一战略,增强了国家实力。

此外,汉武帝推行文化开放政策,加强边疆管理,走外交扩张道路,推进国家政治稳定与繁荣。

这些都是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治国策略的具体体现。

最后,可以看出,法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法治、政治秩序和管理规范,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政治思想的指导以及治国理念的确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法家思想中汲取借鉴,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法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法家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动荡,各个国家互相攻伐,人民生活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些人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念。

其中,韩非子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韩非子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法治,而不是在于仁义礼智。

他主张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刑法制度,并通过法律的约束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思想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二、法家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成为了一种思想流派,指导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

在中国的历史中,不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得以大力推广,实现了“法家化”。

通过推行严苛的法律,强化了国家的权力和稳定性。

同时,法家思想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法家思想的作用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和法律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

例如,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国家的财政管理,规范商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法家思想认为,战争应该追求最终的胜利,而不是一味追求战争中的英勇。

这种思想为古代军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文化方面,法家思想主张推崇实用主义,重视人民利益,反对空泛的道德理念。

这些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古代法家思想观点总结

古代法家思想观点总结

古代法家思想观点总结古代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思潮,代表了一种理性主义的政治哲学,主张依法治国、法治为主,追求实用主义和权威主义的统一。

以下是对古代法家思想观点的总结:1. 法家思想的起源:法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家韩非和秦国总理李斯。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事物的规律性和法治的重要性,李斯则提出法律应当是事前规定、公正有效的。

2. 一统百家:法家思想倡导一统百家,意即在政治上要实现统一,将百家争鸣中的不同学派整合起来,统一为一个理论体系。

这一观点激进而实用,主张采纳各种学说的优点,形成一个全面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3. 法律至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律至上。

法家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的权威工具,能够促进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他们主张以法律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制建设和执行来管理社会,使法律成为统治者和人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4. 重视秩序和纪律: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法家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官员应当坚守纪律,任职期间绝对服从上级,这样才能实现治理的有效性。

同时,法家主张通过加强监察和惩罚,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5. 重视权威和权力集中:法家思想中有一种明显的权威主义色彩,倾向于集中权力。

法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由一人或少数人掌握,以确保决策的快速和统一。

他们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则,并对违反法律者严惩不贷,以加强统治者的权威性。

6.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法家思想关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指导。

他们倡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并推行以利为导向的政策,追求社会的效益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观点在实践中强调注重现实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总体而言,古代法家思想倡导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强调纪律和秩序,主张集中权力和统一决策。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虽然法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式微,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仍然对现代社会治理和法律体系建设产生了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法家思想介绍

法家思想介绍

法家思想的历史 背景
法家思想的历史背景
法家思想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秩序也十分混乱。因此,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开始思考如 何治理国家,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 在这个背景下,法家思想开始兴起。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法律来管理国家,才能实现社会 的稳定和繁荣。因此,他们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现代 意义
法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法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的思想流派,它也具有现代意义。首先,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 制定和执行,这为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其次,法家思想也强调了统治 者的权威和责任,这为现代政府的权力行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法家思想也启示我们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它强调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认为只有通 过法律来管理社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这为现代社会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 路
法家思想的主要 观点
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统治者应该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管理。 法家认为,法律是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应该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 同时,法家也强调法律的强制性和惩罚性,认为只有严厉的法律才能让人们遵守 此外,法家还强调统治者的权威和责任。他们认为,统治者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威,并通过 法律来管理国家。同时,统治者也应该承担责任,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利益
时间:20XX.XX.XX
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强调以法治国,重视法律的作用,并强调统 治者的权威和责任。它对后来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现代意 义。通过了解法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处理现代 社会的各种问题

中国法家思想简介

中国法家思想简介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简介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今天就四个方面对法家思想进行阐述:法家思想概论、历史局限性、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法家与儒家比较。

首先是关于法家思想概论。

一.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二. 1)“定分止争”,即明确物的所有权。

有比喻为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

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2)“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三.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

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鱼的利益。

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四.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五.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其中,“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认识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认识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认识一、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变革导致了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当时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私田主、国君与公田主即大夫之间的经济关系矛盾;国君的集权与重臣擅权的政治关系矛盾;以法治国还是以礼治国的治国方略矛盾。

在制度上是实行井田制和宗法分封制,还是实行私田制和君主集权制的矛盾。

在这种局面下,虽然有大批有识之士以满腔的热情一边深入思考,一边参与社会实践,视自己个人理念和社会价值为一体,纷纷提出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开始了后世学者所称道的先秦诸子之间的“百家争鸣”,但是对当时社会变革影响最大而又最切实际的还是法家了。

二、法家的思想渊源及确立法家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吸收各家学说之所长,糅合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独有的法治思想。

之所以将这些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且没有师承关系的人统称为法家,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主张: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进化观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以“法治”作为治国的方针,通过农耕和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鼓吹君主集权以至君主专制,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他们的思想关于治国方略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等众多领域。

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人,师从荀子,口吃。

韩非则结合了法、术、势,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

他在对既往政治经验和百家思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实现了法家思想的系统化。

这就充分说明法家思想是起于实践的,是总结性的,是相对晚熟的。

从源流上来讲,法家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来自古人治理国家的政治经验;第二是来自儒家的"礼"制传统;第三是来自道家的方法论。

当然,法家还包容了其他学派诸如墨家、名家、纵横家等派的思想,但是这些学派相比前三种渊源的作用较小。

法家思想体系的最终确立应归功于韩非,韩非被称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就在于他综合与总结了以前法家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教训,建立起法、术、势相统一的法家思想体系,从而使法家思想系统化。

中国古代的法家学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法家学说是什么

思想解放:百家 争鸣,各种思想 流派兴起
法家学说的兴起: 适应社会变革的 需要,强调法治 和权力集中
法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变革和政治斗争的需要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商鞅等
主要思想:强调法治,主 张改革,反对空谈
影响:对中国古代政治、 法律、哲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影响
2
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法家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法治的重要性: 法家强调法治, 认为法律是社会 秩序的保障,对 现代社会的法治 建设具有启示意
义。
权力制约:法家 主张权力制约, 认为权力需要受 到法律和制度的 制约,这对现代 社会的权力监督 和制约具有启示
意义。
社会公平正义: 法家强调社会公 平正义,认为法 律应该保护弱势 群体的权益,这 对现代社会的公 平正义具有启示
中国古代的法 家学说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X NhomakorabeaX目录
01 法家学说的起源 02 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03 法家学说的主要思想 04 法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05 法家学说与儒家的关系和区别 06 法家学说的局限性
1
法家学说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诸侯 争霸,战乱频繁
政治变革:各国 进行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改 革
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建立郡 县制等
商鞅的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的思想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法、术、势” 相结合,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总结并评述法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法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法家主要思想法家主要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法律家和政治家,代表性人物有韩非、李斯等。

法家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法者天下之公器,防暴力而使人相从;刑者国家之大计,执法而治乱臣”的理念。

下面将对法家主要思想进行总结和评述。

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以法治为核心,认为法律可以约束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他们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的重要工具,可以防范官员的滥用权力和治理社会的不确定性。

法家的主张反对以德治国,主张以法治国,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刑罚的威慑来规范社会行为,使人民服从于法律的统治。

法家主张的刑罚制度是一种严格而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

他们主张以重刑威慑犯罪行为,倡导刑罚的公开、公正和严厉。

他们认为刑罚应当公开执行,以起到警示作用;刑罚应当公正,以保护人民的平等权益;刑罚应当严厉,以减少犯罪行为。

法家强调刑罚的威慑作用,认为适量的刑罚可以防止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法家还主张强化国家权力,实施集权制度。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国家权力,才能够有效地实施法律,防范社会的混乱和动乱。

法家主张集权统治,认为国家应当集中管理和统一执行法律,通过严密的法律制度控制政府官员,并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和追责。

他们主张国家权力的绝对性,认为国家权力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度来保证稳定的统治,维护社会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法家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制度。

法家的主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尤其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法家的政治思想被秦始皇采纳并贯彻实施,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然而,法家的主要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法家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忽视了道德和人的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法律只是一种外部约束,不能取代内在的道德约束和个人自觉的行为规范。

其次,法家主张严厉刑罚,可能导致刑罚的滥用和不公正。

刑罚过重可能伤害无辜,而刑罚过轻可能导致犯罪泛滥。

法家思想的核心

法家思想的核心

法家思想的核心简介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韩非等人提出的一种重视法律和制度的哲学思想流派。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管理社会,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治理的有效。

本文将探讨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其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法治的重要性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和治理国家的一种体制。

在法家思想中,法律被看作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它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和规范社会秩序。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地位高低,都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法家思想家认为,只有依靠法律的制约和约束,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

法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法家思想中,重要的是确定合理且公正的法律。

合理的法律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制定的,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

只有合理的法律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法家思想家还强调法律的公正性。

他们认为,法律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不分阶层和地位。

只有公正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刑罚的严厉性和公正性在法家思想中,刑罚被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和纪律的手段。

法家思想家认为,刑罚应该具有严厉性和公正性。

严厉的刑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防止人们违法犯罪。

但是,法家思想家也强调刑罚的公正性。

他们认为,刑罚应该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量刑,对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公正和适当的处理。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法家思想家主张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地方豪强和贵族的权力,从而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他们认为,只有中央政府具有强大的统治力和控制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推动行政改革法家思想还推动了中国古代的行政改革。

法家思想家强调法律的严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才能实现行政的简洁、高效和公正。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对当代社会管理、组织管理和个人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管理方面,法家思想强调依法治国、官员宜简,为政务清晰高效提供了借鉴;在组织管理上,强调明确责任、奖罚分明,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绩效;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约束自己、明确目标、追求稳定。

法家思想的普遍适用性使其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都能够得到有效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展现出其实践价值。

法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意义也日益凸显。

【关键词】法家思想, 现实意义, 社会管理, 组织管理, 个人生活, 适用性, 运用, 当代社会, 个人修养, 实践意义1. 引言1.1 介绍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涵盖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法家思想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李斯、商鞅、韩非等,其核心思想是重视法律制度和强调政治权力的有效运用。

法家思想倡导以法治国,强调严明法度、重视纪律和规范,注重实用性和效率性,强调以权谋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古代中国,法家思想对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推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认为,政治权力应当被规范和约束,法律制度应当被完善和执行,才能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治理的有效。

法家思想强调重视实际情况和实践效果,倡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法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具有启示意义,为人们探索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结束。

1.2 探讨现实意义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社会管理、组织管理到个人生活,法家思想都能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法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几大主要治世思想之一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几大主要治世思想之一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几大主要治世思想之一它形成于战国初中期的法家学派根据时代的特殊需要立足现实提出了许多经世致用的政治法律主张为结束中国分崩离析的乱世局面实现大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体系仍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它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法家思想的内容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和社会重大变革时期。

西周以来的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分封制趋于破坏周王衰落诸侯强盛统一的中央王权不断受到冲击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整个社会呈现出混乱不堪的局面。

春秋末年这种变革逐渐演变成一种学术思想运动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景象。

参与其中的士人根据不同的观点各成一派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试图提出自己的救世之道作为社会革新的产物春秋时期的法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一时期的先驱人物有的管仲、子产和邓析。

到战国时期申不害、李悝、商鞅、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的先河。

战国末期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采众家之长发展了强调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为统一专制的秦帝国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内容1.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2. 法律有“定分止争”的作用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同时还有“兴功惧暴”的作用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3.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4.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二.法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 对法制社会建设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法律保障; 依法治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依法治国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诸侯割据,战争频发。

同时,各种思想流派也开始出现。

其中,法家思想成为了当时一股强大的思潮。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商鞅。

他的主要思想是“以法治国”,即通过制定法律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1.强调行政权力:法家思想认为,君主应该掌握绝对的行政权力,以便进行高效管理。

2.制定明确的法律:法家思想认为,法律应该明确而严厉,以确保对社会的管控。

3.重视实际效果:法家思想不重视传统的道义观念,而是强调法律应该以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

4.倡导“以刑止奸”:法家思想认为,对罪犯应该采取严厉的刑罚,以达到震慑效果。

二、法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1.强化国家法治建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法制已经相当完善。

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法家思想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

法家思想强调明确的法律、实际的效果、刑罚的威慑力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当代国家的法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法家思想认为,君主应该掌握绝对的行政权力,以便进行高效管理。

对于当代社会,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行政体制改革,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3.鼓励创新思维法家思想在当时属于一种时代精神,代表了当时的思潮。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法家思想,激发出新的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的发展。

4.强调人性当时的孔子、荀子等一些思想家对于人性的论述大多强调道德伦理,强制力很强。

这和法家的讲究实效不同。

当然,法家和儒家观念的差异要另行对比论述,然而,至少要提出法家也是一种关注人的视角的理论。

三、总结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通过“以法治国”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

当代社会也可以通过学习法家思想,来推动国家法治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鼓励创新思维等等。

对法家的认识和看法

对法家的认识和看法

对法家的认识和看法一、什么是法家法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等。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政治权力的重要性,认为政治权力应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法家的主要思想1. 法家的政治思想法家认为政治权力应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应该具有高度的统治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他们也应该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监管。

2. 法家的经济思想法家认为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他们主张实行统一货币制度、完善税收体系以及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此外,他们也提出了许多有关土地改革、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建议。

3. 法家的道德观念法家强调个人道德行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他们认为,个人应该服从国家的法律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同时,他们也主张对不遵守法律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三、法家思想的影响1.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就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实行集权制度,并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在汉朝时期,司马迁也借鉴了法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史记》中。

2.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法家思想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党要学习韩非子。

”在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监管,并通过实行计划经济等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3. 对世界政治理论的影响虽然法家思想主要流传于中国古代,但其对世界政治理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美国政治学家霍华德·萨克斯曾经将法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四、个人对法家思想的看法1. 优点法家思想强调政治权力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监管。

这种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 引言1.1 法家思想的基本概念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术思想之一,其核心理念是“法”的重要性。

法家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主张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来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和政治统一。

在法家思想中,法律被视为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家强调法律的实施应该严格无情,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达到震慑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法家还强调法律的稳定和长期性,认为法律制度的稳定和持久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法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重法治、重规范、重制度,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以确保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1.2 法家思想的历史背景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们为了应对乱世局势而提出的一种思想体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乱频繁,诸侯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法家思想家们认为,必须通过强力的统治和法律约束来维护社会秩序,确立权威,实现国家治理的稳定和强大。

法家思想最早由李斯等人提出,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得到了实践。

法家思想认为,统治者应当依靠法律和强制手段来加强统治,对于个人的自由权利和道德规范并不重视,主张以强力手段来统一和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在秦代得到了实践,推动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进程,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反对声音。

尽管法家思想在秦代的实践并非没有问题,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2. 正文2.1 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法家思想注重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效力和规范性,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法制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向,法家思想提供了一种理念和思路,有助于完善和发展现代法治体系。

法家思想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于权力运行的约束和规范。

在现代社会,权力滥用和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法家思想的强调法律的作用和对权力的限制,为防止权力的滥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论法家的法治思想

论法家的法治思想

论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法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试图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

法家的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传统的礼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各诸侯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寻求新的治国方略。

法家顺应时代的需求,提出了一套以法治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人们总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而这种自利的本性如果不加以约束,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因此,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法家看来,法律是一种客观的、普遍适用的准则,不因人而异,不偏袒权贵,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这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容许任何人违反。

即使是君主,也必须遵守法律。

商鞅变法时,就曾通过“南门立木”的方式来树立法律的权威,让百姓相信法律的不可违抗。

法家认为,只有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才能使人们敬畏法律,从而自觉遵守法律。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刑罚,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韩非子说:“重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犯罪猖獗的现实,希望通过严厉的刑罚来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法家注重法律的明确性和稳定性。

法律应当清晰明了,让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同时,法律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失去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就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法治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行法家的治国方略,迅速崛起,最终统一了六国。

然而,法家的法治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法家思想辩论总结

法家思想辩论总结

法家思想辩论总结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学派,它以法治为核心,注重制度建设和秩序维护,提供了一种理性的社会管理方式。

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二者在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管理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引发了一系列的辩论。

以下就法家思想的优点、缺点以及与儒家思想的辩论问题进行总结。

首先,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主张严格制定和执行法律,将政权掌握在法律的框架内。

这一思想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制度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一观点避免了个别人的恶行和道德经验对社会的伤害,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其次,法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强调功利性原则,注重切实利益和现实效果。

法家思想认为,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升国家实力和人民福祉,而不是简单追求道德高尚或理想状态。

这一观点使政治决策更加务实,推动了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发展。

然而,法家思想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法家思想过于强调法律和制度,忽视了人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过于依赖法律和制度会降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人们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

其次,法家思想过于强调功利主义原则,可能忽视了对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法家思想所追求的效果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过度强调智慧统治和政府威权,限制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辩论主要集中在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管理方法等方面。

儒家思想偏重于道德教化和人性的良善,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强调仁义的智慧统治。

儒家思想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儒学教育和德治来管理国家和社会。

而法家思想提出,政府应以法治为纲,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两种思想的辩论主要是在政治权力、社会管理和人性本质等方面的差异。

总的来说,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通过强调法治、实用主义和功利性原则,提供了一种理性的社会管理方式。

读法家思想心得体会(优质12篇)

读法家思想心得体会(优质12篇)

读法家思想心得体会(优质12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法家思想心得体会篇一法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积极研究社会治理的学派之一,主张以法律为重,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目的。

深入研究法家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运行规律,提高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法家思想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和时尚的价值。

第一段:法家理论的基本原理。

法家学派受到了周朝末期礼法教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社会治理理论。

法家主张以法律为主要手段,制定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规则和制度,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通过对人性的深入研究,法家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贪婪的、自私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才能约束人的欲望,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基础,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启示。

第二段:法家思想的深刻价值。

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深刻的价值。

首先,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法律的约束下,人们的行为受到规范,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们才能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法家思想主张政权应当合法,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公正地对待全体公民,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最后,法家思想提倡权力制约,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通过建立权力分立的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权益。

第三段:法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的契合点。

法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有着许多契合点。

首先,现代社会治理强调法治。

在法治的引领下,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稳定,公平正义得到了保障。

其次,现代社会治理主张政府合法性和公信力的建立,尊重公民的权利和尊严。

最后,现代社会治理强调权力制约,通过完善的体制机制,减少权力的滥用,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关于我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浅析

关于我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浅析

关于我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浅析[论文关键词]法家古代法治现代法治[论文摘要]法家的“法治”传统思想包含着以法为本、因时而制、明白易知、刑无等级、强国富民等内容,与现代法治具有一定意义的契合,对现代法治是有所助益的。

但是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相距甚远,如治吏治民不治君、君主至上、重刑思想等很多封建性糟粕,也可能成为现代法治的障碍。

因而对法家的思想必须进行批判和分析,做到古为今用。

我国古代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韩非、李斯等。

“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1]P147、“垂法而治”[2]P163。

法家的思想影响了我国古代整个封建社会,我国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是从法家开始的。

自秦汉开始的封建统治者都在统治实践中一定程度上采纳了法家的主张,实行过一定程度的”法治”。

然而,无论是从法治的主体、客体还是从其内涵、目的等方面来比较,法家的“法治”与我国现代法治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法家法治思想中的积极因素1、法家的“明法论”思想。

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

“务明易”是指法令一定要明白易知,便于遵守。

商鞅认为法令的对象是愚蠢的民众,如果太“微妙”,连聪明智慧的人都看不懂,怎么能让民众实行呢?因此他说:“圣人为法,必使明白易知。

”[2]P423韩非也提出了“三易”:“易见”即容易使人看见;“易知”即容易使人懂得;“易为”即容易使人执行和遵守。

作到了“三易”,就能确立起君主的信用,发挥出政令的效用,使法令得到贯彻。

[3]P70法家还主张“以法为教”,官吏和人民都必须学习法律。

尤其是向主管法令的官吏学习法律,由司法官员宣讲、解释法律,使天下的人都“知法”。

这种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的思想,有助于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也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政治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政治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政治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主张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强调权力的集中和规范,反对道家和儒家的人文关怀。

法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孔子曾经说过:“诸侯之政,故我独尤也。

仕于南越,不能以文入官,以武入国,甚且长者卖其孙,幼者食其父,此国之无道也,然我独怜之。

自其失政,入于险阻,隐处山间,与民同恶食,此岂人主之过哉?岂民之罪哉?故曰:政不省则乱,省不及则暴。

”孔子的语言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

在这种情况下,法家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试图通过制度和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法家思想主张的是权力的集中和规范,认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法家思想特别强调政治上的实用性和效率,反对儒家的仁爱之道和道家的无为而治,认为这些思想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而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法家思想的倡导者韩非子曾经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无所死,非徒孟子之言邪?”这句话表明了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通过惩罚和奖励来控制民众的行为,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很高的智慧和成果。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使得秦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但是,由于法家思想过于强调规范和权力的集中,忽视了人本主义和社会文化的因素,也引发了社会的反对和不满。

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开始有人对法家思想提出质疑,认为法家思想过于唯物和功利,缺乏人道主义的关怀,不利于人民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然而,法家思想也存在缺陷和局限性,过于强调权力的集中和规范,忽视了人道主义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容易引发反对和不满。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承和发扬法家思想的同时,兼顾其他的思想流派和观点,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法家思想的特征

法家思想的特征

法家思想的特征
《法家思想的特征》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强调“以法治国”。

它认为,遵循正确的法则和原则,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人民幸福。

在这一思想体系中,有三大核心理念:一是“以君为本”,即重视君权制度和尊重君王的权力;二是“以义为本”,即强调道义正气、表扬好人好事;三是“以利为本”, 即强调对具体问题要考虑利益共享。

另外, 此思想还强调要依附天命、尊敬神明、信奉天理。

总之, 无论是在形成时代背景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可看出, 此思想体系既包含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 也包含当时市场竞争中所需要考量的因素. 实际上, 近代以来随之流衍出来的立法原理也大部分受此思想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认识一、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变革导致了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当时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私田主、国君与公田主即大夫之间的经济关系矛盾;国君的集权与重臣擅权的政治关系矛盾;以法治国还是以礼治国的治国方略矛盾。

在制度上是实行井田制和宗法分封制,还是实行私田制和君主集权制的矛盾。

在这种局面下,虽然有大批有识之士以满腔的热情一边深入思考,一边参与社会实践,视自己个人理念和社会价值为一体,纷纷提出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开始了后世学者所称道的先秦诸子之间的“百家争鸣”,但是对当时社会变革影响最大而又最切实际的还是法家了。

二、法家的思想渊源及确立法家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吸收各家学说之所长,糅合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独有的法治思想。

之所以将这些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且没有师承关系的人统称为法家,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主张: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进化观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以“法治”作为治国的方针,通过农耕和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鼓吹君主集权以至君主专制,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他们的思想关于治国方略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等众多领域。

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人,师从荀子,口吃。

韩非则结合了法、术、势,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

他在对既往政治经验和百家思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实现了法家思想的系统化。

这就充分说明法家思想是起于实践的,是总结性的,是相对晚熟的。

从源流上来讲,法家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来自古人治理国家的政治经验;第二是来自儒家的"礼"制传统;第三是来自道家的方法论。

当然,法家还包容了其他学派诸如墨家、名家、纵横家等派的思想,但是这些学派相比前三种渊源的作用较小。

法家思想体系的最终确立应归功于韩非,韩非被称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就在于他综合与总结了以前法家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教训,建立起法、术、势相统一的法家思想体系,从而使法家思想系统化。

韩非兼收并蓄,融儒法两家学派,集慎、申、商三巨头思想为一体,将法家的理论规划为一个完整而鲜明的体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盛时期,并为后来秦赢政“扫六合,成一统”打下了完备的思想基础,因而怎样赞扬这位天才的法家人物也不为过。

法家的韩非思想可以说精粹之至,他包容了“法、势、术”三大板块,虽然源自慎、申、商三人,但比前者却更为深刻,更为精粹。

他提出的法、术、势三种理论观点,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依据。

所谓“法”,就是指法律、法令。

所谓“术”,就是指统治的权术。

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势力。

这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握有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

“重刑论”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法、术、势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

韩非的国家学说以阐明君主权势为重点,集中讨论君主如何拥有,如何保持权势的问题。

在韩非的法、术、势思想中,“势”处于核心地位,其提倡的“主道”、“治道”和“独道”都表现出权势至上的倾向,主张以势服人;以势治国以势治天下。

恃势位而去贤智,认为应该以基本制度的改革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韩非是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矛盾之说的思想家。

他正视矛盾,肯定矛盾,分析了矛盾所包容的内因与外因;常与变的关系;肯定了矛盾双方的转化,重视转化的条件,韩非对形式逻辑、矛盾规律的阐述体现了先秦时期国家学说和哲学思维的最高水平。

韩非以"法"的思想取代了儒家具体的“仁”、“义”、“礼”的政治理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继承了儒家的人道和实践原则。

或者说,由于“仁”、“义”、“礼”的具体理想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对立,儒家人道和实践的原则在战国后期的历史环境下,必然地表现为了韩非的"法"的思想。

即使荀子与韩非没有师承的关系,儒家思想与法家法治的思想在本质上和原则上也是一致而不悖的。

韩非在理论和逻辑概念上,取源于老子的道家,而荀子在战国后期最为老师,韩非作为荀子的高门弟子和战国末年最有才华的学者,在原则和本质、风格和识见上得力于荀子之处,也是直接而丰富的。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就是利用人的性恶来控制人,驾驭人,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来役使人。

他认为人性之基本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算的自为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都决定于对自己是否有利。

正是从人的这一本性出发,韩非主张用赏罚两柄来对待,用严刑重罚来治国,为他的法术势并用建立了人性论的依据。

关于荀子与韩非的学术思想关系,一般人依据《史记·韩非列传》上的记载: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对二人的思想加以逻辑联系,认为韩非曾师承荀子,荀子培养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个著名法家,而韩非则继承并发展了荀子关于法的思想,建立起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史上从礼到法过渡的桥梁。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

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

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蛀虫的。

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

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

譬如,他谈到利益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卫国一对新婚夫妇在神灵前烧香祷告,求神赐福。

妻子说:“求神保佑我无祸无灾,再让我老公赚100小钱。

”丈夫一听忙捅了她一下:“你怎么要这么少的小钱?为何不祝福我赚个成千上万呢?”可妻子却瞪了老公一眼:“你赚钱超过100串,拿着它还不去找小老婆?”韩非子用这个故事去讲解应该得到的利益与落到敌人手中的关系,可谓精妙至极都说韩非是进《存韩》而韩亡,著《说难》而以说身死,这实在是不能怪韩非子,诸位是知道韩非子天生结巴,天造的如何能更改之。

既然在那种时代无法靠做"说客",不能像苏秦与张仪一般光张嘴就可以横扫千军,也只好像他的老师那般著起书来。

韩非至少在荀子那里呆上过几载,有老师那般的毅力。

想当年荀子潦倒病死之前还在苦著书,其精神可歌可泣,韩非虽没继承荀子儒家学说,这著书方面倒是师徒二人有志同道同之处。

三、儒法家、道法家之间的关系(一)儒法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以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作为支柱,杂揉了各家要义而形成。

许多人把中国两千年来的治国史看成是"内法外儒",意思是说,尽管历代统治者口头上都大肆宣言儒家思想,但在行动上却是离不开法家思想,或者通俗地说,都是一手抓法家思想,一手抓儒家思想。

韩非没有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却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吸收了法家前辈和道家前辈的思想,将法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在于确保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的宗法家族秩序,用调和、感化的方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虽然处于差异性的社会地位上,却由于各自恪守不同的道德规范,而相互和解,长久共存;儒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礼”,“礼”的内容显示宗法伦理规范,其价值是使人成为有别禽兽的真正的人。

因此儒家的学问是人的学问。

而法家则与儒家不同,法家的理论基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

“法治”的要义,在于用功利把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主张“刑无等级”式的平等,即在不同政治等级中,平等的人做了同等的事,必定得到同样的赏赐或刑罚。

“法治”的哲学基础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因此法家之学是功利之学。

儒家主张“性善”、“慎罚”、“德化”,与法家学派主张的“性恶”、“重刑”、“法治”,在一个时期内,如冰炭不同一器,争纷聚讼,互峙对立。

法家的重刑预防比起儒家的德行教化起来显得无情无义,法家满口的功利也让儒家温情的礼治所唾弃。

在德治还是法治的问题上,传统学者一般认为: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二者是对立的。

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么简单。

准确地说,法家也是重视德的。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正是后世儒家极力倡导的“三纲”的理论根源,而“三纲”恰恰是儒家道德的核心。

但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忠孝》篇。

这说明法家并非反对德治,而是反对“空头支票”式的德治,主张把道德直接纳入法律规范,通过国家机器来推行实施。

法家的法治主张,实质上就是德治的强制化。

而早期儒家也属“温和派”,极力反对严法酷刑。

封建制度建立后,儒法合流,儒家人物个个“身先士卒”,采用“借壳还魂”的方法,通过大量礼法、宗法、家法推行德治。

自西汉董仲舒杂揉儒、法为一炉,以儒家学说为框架,就形成了正统的法律文化和体系;儒法融合在唐律中得以最佳体现。

其后儒法两家在政治的作用下走到了一起、亲密合作,为封建统治服务了两千多年,因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以儒家为轴心,法家则是此轴心须臾不离的伙伴。

“从思想体系上看,韩非与荀卿是相悖的。

荀卿的思想虽有兼蓄的特点,但经过陶冶,已熔入儒体。

韩非从他老师那里只是获得了某些知识,在思想上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当他的老师还在世的时候,便高举法家的旗帜与老师分道扬镳了。

韩非猛烈地抨击了儒家,却无一处提到他的老师,这大约就是对老师的尊敬了。

在法家思想里,也没有阶级的区别。

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平等。

可是,法家不是把平民的行为标准提高到用礼的水平,而是把贵族的行为标准降低到用刑的水平,以至于将礼抛弃,只靠赏罚,一视同仁。

儒家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观念是现实主义的。

正由于这个原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总是指责法家卑鄙、粗野,法家总是指责儒家迂腐、空谈。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都只不过是为政治作嫁衣裳而已,统治者吸取秦之教训后,融合了儒法两家的思想,法与礼能相容了,并肩为统治者服务。

当社会和平安定时,主要信赖礼,当社会动荡不安时,主要信赖法。

这样的合作使得封建统治延续了上千年。

(二)道法家之间的关系:道家是先秦时代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开创者是老子,集大成者是庄子。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中,老庄高举反思文化的大旗,对现实思潮进行有力的抨击,启蒙了古代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极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其中极权主义理论演化为法家思想,而无政府主义理论则为庄子所继承,这种相互渗透但又对立的局面是不可思议但又正常自然的。

从其创始人老子开始,道家就把关注焦点放在了自然观和宇宙观上,重天道而轻人事,在谈论政治的时候也以其特有的道家哲学为方法进行分析和是非判断。

从表面看来,道家与法家的思想截然相悖:道家主张无政府主义,即放弃对社会进行人为管理,以"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理想的政治模式;法家则是典型的极权主义者,根据其"以暴止暴"的逻辑推行重刑主义,认为唯有暴力可以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