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新)
21 与朱元思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三、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调节教学法.五、教具准备:风景图片小黑板六、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法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从网下载的浙江富春江的风景图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展示风景图片,学生讨论回答。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目标(口述目标)三、自学释疑1、教师布置自学任务:(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初读全文,注意语句的节奏、重音、停顿,掌握下列生字。
(小黑板出示)飘荡(dàng) 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 经纶(lún)横柯(kē)(2)掌握本文作者及出处.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从中发现断句及读音之误。
3、教师补充作者简介: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2、简介文体和作者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
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
(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学生讨论、总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
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教师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出发,极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中心,学生齐读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四、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体会讨论:1、文章采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
2、在景色的描写过程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来表现的。
3、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有诗歌的味道。
-----------------。
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角度多变,表现手法多样。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一、概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教案1 新人教版
板书设 计 奇山异水 教学 反思 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水 山
与朱元思书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授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课时 1
3.朗读背诵。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掌握文言文是词语虚词用法。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和谐教学法 教师活动
激情互动:
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 读一遍。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 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2、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 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分析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3、请看课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 适?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课本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 听一听 天下西湖三十六, 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 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 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 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 回顾以前知识 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 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 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 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 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 。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自行 解决问题 1、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2.领会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自主、合作与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教学安排】两节课第一节课【教学要点】1、朗读熟读课文 2、划分节奏 3、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二、学生试读课文,给15分钟熟读课文。
三、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翻译课文:学生先口头翻译,再落实到书面上。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
.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
为“吴均体”。
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
层峦耸翠的景象。
字。
急,突出山
突出了各自的特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境
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
型特征。
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
1.请你发挥想象,以朱元思的身份,给吴均回一封信《与吴均书》。
可以用古文言的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质疑解难,翻译全文;然后课堂交流。
疑难预设:游鱼细石:微小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同样用法的还有:轩邈)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天下独绝:极点,独一无二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
3、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天山共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泠泠作响( )
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 )( )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翻译下列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走近作者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门,靠勤学成才。《山中杂诗》就是吴均的作品。其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语言质朴,对仗不务工巧,而追求一种雄迈的气势,人称“吴均体”。
三、读顺语句
1.请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仔细地读上三遍。读第一遍时,圈画出读不准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解决;读第二遍时,争取把文章念通顺,不要有破句和意外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2.请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音。强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经纶世务好鸟相鸣
3.请大家合上书本,根据PPT呈现的内容为无标点的《与朱元思书》断句。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断句的?
提示:全文只有144个字,但对偶句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这样,既避免句式的单调与板滞,又使得文章整饬严密,摇曳多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品位文中山水描写的意境。
3、简单了解六朝文人书信中写景的作用。
4、感知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学习他豁达的处世观。
5、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位山水意境。
难点:文章中表现出的对朋友的劝导,在文末不易发觉,需老师指点。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过程:先引起学生兴趣,走入课文,掌握课文,体会思想。
2、方法: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富春江图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看大屏幕。
师: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严于陵钓台、葫芦瀑布、鹳山)心向往之吧!今天,我们就到那里去游山玩水吧!(二)学习新课1、了解作者我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
我们先认识一下他。
(板书)吴均,字_______ 、________ 人,___________ 朝文学家。
(指名上来填写)我们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山水风光。
2、阅读提示,获取信息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预习提示,其他同学请圈出里面提供的信息。
(指名回答)[山水小品、内容是描绘大自然、学习时注意要点]3、给生字正音,能熟练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同学仔细听,圈出易读错的字。
指名说出(缥碧、轩邈、千转、鸢飞戾天)(2)指名学生读,指出应注意的地方:要读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位文中意境;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这样有鲜明层次感,不至于两个不同画面交错。
(3)齐读(效果不错)4、疏通文意(1)检查预习[大屏幕] 天下独绝若奔忘反百叫无绝轩邈千转(指名回答)一词多义词语活用通假字师:这几个有些难度的字就没有难倒大家,那其他的词语就是小菜一碟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流程设计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明确:视觉和听觉
⑤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关系?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先总写:作者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接着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二、分析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①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缥碧急湍轩邈
泠泠嘤嘤鸢飞
戾天窥谷横柯
千转 经纶
4、展现你的朗读能力
温馨提示:注意语速 注意停顿 注意重音 注意节拍
四、美景配美文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根据屏幕的图片选择文章中适合的文字配图说明。
五、疏通语句
1、以小组为单位,逐段翻译全文,并结合屏幕的提示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名句;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名句。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
3.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文章写作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做好笔记。
3.合作探讨a.课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有什么特点?b.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c.课文中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优美?为什么?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名句、重点字词句。
a.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如“风烟”、“钓石”等。
b.分析课文中的名句,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等。
c.讲解课文写作特色,如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5.课堂练习a.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中的名句。
b.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自然景观。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a.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b.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重点字词句,学会了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寄情山水背后隐含的情感及其社会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文言文独特的审美韵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 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积累文言知识,找出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的句子。
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富春江的景色图,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2)关于文章的体式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
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lì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词句:请你将课前预习译文时勾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与小组成员交流,互助解疑。
2.把小组共同遇到的疑难词句写在黑板上。
3.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
4.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2段:描写异水。
第3段:描写奇山。
四、合作探究1.第一段是如何写景、叙事、抒情的?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水深——千丈见底(夸张)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2)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3.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视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息心忘反,蔑视功名)(2)听觉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劝友归隐)4.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一、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⑤相鸣:互相和鸣。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⑧经伦:筹划、治理。
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⑨犹:好像,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景物特点写景目的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辞采隽永、音节和谐,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名画,因为它不仅景物鲜明,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心中的情思,把自己的家乡山水美景描绘。
八、帮助和总结
引导式为主,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达到校学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