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史》讲义纲要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历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本课是中华文明史的起源,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1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包括“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目内容。
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3.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二)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
《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要点
《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要点1.古代史(1)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华夏族与中国文明的孕育。
(2)欧洲古代史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古代大洲的创立: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形成与演变。
(4)亚洲古代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
(5)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耶鲁士特、拜占庭等。
2.中世纪史(1)欧洲中世纪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封建社会的形成。
(2)东亚中世纪历史: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兴衰与交替。
(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4)其他地区的中世纪历史: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地区的历史变革。
3.近代史(1)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的探险与殖民扩张。
(2)九月革命与工业革命:法国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3)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事件与中国近代史的演进。
(4) 二战与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 repercussions 冷战,超级大国的对抗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
4.现代史(1)世界格局的调整: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的兴起。
(2)中国现代史:开放、中国的崛起与现代化建设。
(3)欧洲的统一与分裂:欧盟的建立与分裂的挑战。
(4)美国的全球地位: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与国际政治。
5.文化史(1)古代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播。
(2)中世纪文化与艺术: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等。
(3)近代文化的革新: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
(4)现代文化与大众媒体: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6.社会史(1)经济制度的演进: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2)社会变革与社会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人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社会变革。
(3)中世纪社会的特点:封建社会的社会层级、封建法律制度等。
(4)当代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城市化等社会问题。
总结:《中外历史纲要》全书内容丰富,不仅介绍了中国和外国的历史演变,还涵盖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历史讲义第0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生版)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目标导航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唯物史观: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原理,分析所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上把握中华文明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历程。
3.史料实证:将文化遗存、考古遗迹、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等引入教学,用史实说话,培养实证意识。
4.家国情怀:认识早期国家治理的探索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厚植家国情怀知识精讲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1)含义: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及代表遗址。
(3)生产生活:打制石器、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使用火。
【微点拨】使用火的意义(1)可以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2)促进了原始手工业、制陶业的发展。
(3)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起)(1)含义:新时期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时期时代。
(2)早期: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定居。
(3)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母系氏族①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陶、粟;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②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4)晚期:(距今约5000年)父系氏族,私有制、阶级分化①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黑陶;(传说中的“五帝时期”)②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玉器、祭坛和神庙【微点拨】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点(1)地域分布:分布更广。
(2)社会组织: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共36张PPT)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说,良渚把中 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 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依据两则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 ①多元一体;②源远流长;星罗棋布,多姿多 彩;本土化;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入新课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 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有关人类起源,无论 西方的上帝造人,还 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 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 样诞生的呢?谁是祖 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 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 问题去学习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二、发展:早期国家 •1.背景
1)生产发展--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分化、不断争夺
2)从部落到国家: ①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②考古证明的“万邦”时代;
•2.概况 (夏、商和西周) •3.特征
疆 人பைடு நூலகம்
卫 地
观察图片,感受何为“國(国)”?
夏
商
西周
任务:解读课本P5-P7全部文字,自主归纳概括出以下内容。 要求:逐个朝代解析;用铅笔在相应位置写提示词(如政治),圈关键词 时间:夏朝部分1分钟,商朝部分2分钟,西周部分3分钟(共6分钟)
互 为 表 里
依据课本P6最后一段内容,分别说出这两则图代表的制度名称、 特点、作用?
:宗法制 分封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优质PPT
【课堂探究】
以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6件(套)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请你据此探究新石器 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磨制石器的应用 更强大的征服能力
原始农 业产生
更稳定的 食物供给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更宽广的取食范围
人口规模增加、定居成为可能、村社体系诞生
1.3 文明曙光初现——以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为例
——《史记·周本纪》
分封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维护奴隶制 的统治秩序
分封对象: 同姓诸侯(鲁、晋、燕……) 先王之后(宋、杞……) 异姓功臣(齐、秦、楚……)
2.4 西周的统治
3.政治制度:
(1)分封制
作用:
积极:①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变大,巩固了统 治,扩大了疆域;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天 子对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 消极:④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带有家族 统治的色彩;⑤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 的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 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 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及铭文
✎武王伐纣形势图
2.4 西周的统治
3.政治制度: (1)分封制
✎西周分封示意图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 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 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
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严格等级,家国一体、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流浪 定居 采集 生产
天 时 地 利 人
农耕 畜牧 产生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
和
私有制
阶级
社会分化
战争、剥削
村落、城市 工具、技术
人 管理、创造 类
文
文字 明 的
曙
国家
光
强制机关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18年11月试教
“文明”(civilization)的内涵
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 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汤因比 李剑鸣
指在一个特定时代存在的一种特定文 化或特定文化阶段。
不论是就用法的复杂多样而言,还是 从含义的驳杂混乱来看,“文明”都可以 在“麻烦词排行榜”上居前几位。
一、放大:“文明”·初印象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一、放大:“文明”·初印象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4000年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2300年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中外纲要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逐字稿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新课导入有同学知道 2019年良渚文明申遗成功吗?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因为良渚文明的申遗成功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五千年既是文明的长度,也是文明的厚度,那么,我们到底用什么来衡量文明的产生?良渚到底具备了哪些文明的必备要素?下面让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探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二. 新课讲授师:我们先一起快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本节课我们需要了解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夏商西周权力更迭的重要史实。
那么我们会发现本节课有两个关键词一文明和国家。
师:如果有机会走进今天的良渚古城遗址,大家会看到遗留下来的城墙遗址宫殿,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什么呀?生:(没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国王、权力、城市等。
)师:走到遗址里的反山墓葬,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小、规模不一的墓葬,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等级、阶级之分。
所谓文明,其实就是具备了这些要素,包括城市、国家、王权、等级、阶级等因素。
但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不断进步而产生的。
过渡:既然我们说到文明的产生要出现国家,那么国家是怎样一步步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完成社会的转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器时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师:请同学们注意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我们知道中国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他们不仅已经开始了群居生活还学会了火的使用。
那么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方法是打制,新石器时代的方法是磨制。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等。
师:并且这一时期,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文化遗存,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地图,思考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分布的特点。
生:分布广泛,多元一体师:下面我想通过仰韶文化的代表姜寨来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表现。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知识讲义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统编版(2019)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石器时代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识导航:重难点题型分值重点识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选择题、非选择题2-4 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认识西周分封制。
知识精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陕西蓝田黄河蓝田人约70万~115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金牛山人约28万年辽宁营口辽河长阳人约19万年湖北长阳长江安徽和县长江和县人约19万~15万年马坝人约13万年广东韶关珠江丁村人约5万~10万年山西襄汾黄河左镇人约2万~3万年台湾台南—北京周口店海河山顶洞人约3.4万~1.6万年材料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探究】(1)材料一中人类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2)与材料一相比,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在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1)起源早。
早在200多万年前,我们的先民即开始生活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我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多元化。
不仅黄河、长江流域,而且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2)从多元走向一体,逐渐集中于中原。
知识点击: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 旧石器时代:(1)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遗址: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等。
(3)特征:打制为主;群居生活;渔猎、采集;学会用火。
(4)社会形态:母系社会。
(特点: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
)2. 新石器时代:(1)概念:新石器时代是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总体特征:打磨结合;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注:这一时期也成农业革命时期,人们从采集者转化为生产者,从依赖自然不断发展为利用、改造自然。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说课稿(新人教版).
3.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的故事,如“黄帝战蚩尤”,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展示丰富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结合地理、考古等学科知识,分析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考古发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课件:展示重要知识点、图片、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物模型:展示文化遗址、古代器物等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实物感受。
4.互评互鉴: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课后任务:布置跨学科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古代先民生活的壁画,让学生观察并猜测画中的内容,引发他们对古代生活的兴趣。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提炼关键信息,避免冗余。在板书过程中,我会适时擦除非必要信息,保持板书的整洁和直观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板书的内容与学生的理解同步。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大约在8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开始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同时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技术。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建造房屋、制作工具、烧制陶器、编织衣物等,形成了最早的物质文化。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
二、早期国家的发展在夏、商、西周三代时期,中国早期国家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国家统治者通过祭祀、卜辞等方式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同时,分封制和宗法制成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将国家划分为各个诸侯国,宗法制则确定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和权力分配。
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等文字,人们开始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
此外,青铜器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青铜器制品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标志。
然而,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兴起。
这些变化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使得原有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
同时,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兴起,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崛起。
在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纷纷涌现。
这些思想流派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学说,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疆域拓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度量衡等,使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21版(新教材)人教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讲义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知识素养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从时空观念角度出发,概述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夏商周的朝代更替,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
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认识从原始部落到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认识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含义: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产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3.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二、新石器时代1.含义:指①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产与生活特点: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文化遗址代表文化遗址时间活动区域基本特征仰韶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中游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距今约5 000年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距今约5 000年北方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距今约5 000年长江下游三、原始社会组织1.社会分段: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②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2)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文明的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中外文化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文化简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文化简史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类课程属性:理论总学分/学时:32制定时间:2013年11月一、课程简介:(300—500字)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适用于三年级模特专业学生。
本课程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
其内容包括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倾向,儒、释、道精神的基本内涵等;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课程在较为完整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中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主要教学目标有两点:(1)了解中西文化史的主要内容;(2)领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及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1)中西文化史。
(2)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二、课程考核方式和要求: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各占50%;平时以出勤和课后作业两大内容为考察对象,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进行。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材:(书名,作者,版本,出版社,出版年份)金元浦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新和主编:《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说明:(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包括修读条件等)六、作业参考案例:(包括课题、内容以及典型参考作业等)1.谈谈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变化2.与其它几个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没有中断的原因是什么?【填写说明】1、“课程类别”按照《学分制课程规划指南》中的课程分类填写。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文明 特征
阶级分化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 了剩余,私有制由此产生, 剩余产品的分配不均导致 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开 始出现。
纳贡和税收
供养新产生的祭祀阶级、 士兵、官吏。
艺术、科学
部分古人类能从农业生产 中分离出来,从事陶器等 手工业生产。 。
深入思考:国家的产生
]
[
国 家 的 产 生
1 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局限性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 组织残留严重,以致国家内部结构往往只 能采取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管理形式, 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职官系统 也只能采取世卿世禄这种固化的等级结构 方式。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
西周 商朝
原始 夏朝
社会
(四)商、西周的经济
奴隶制社会 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政治特征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 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 残留严重,国家内部结 构采取部族、方国联盟 管理形式,比较松散, 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三)西周:分封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 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共和执政”。
(二)商朝:内外服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深入思考:商朝的政治
ONE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共3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 族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严格的等级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王位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等
夏、周商、约1600年BC,商朝(殷朝)建立。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中外文明史》讲义纲要
《中外文明史》讲义纲要《中外文明史》讲义纲要第一讲中外文明史·导言要求: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基本面貌以及各主要文明的总体特征,掌握文明的内涵及文明诞生的标志。
重难点:怎样理解文明之间的交融和冲突。
学习本课程的两根主线:各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突;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西方文明为主)的比较。
一、人类与人类文明二、怎样理解文明文明的概念和含义文明怎样产生(起源)文明类型的划分三、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及其冲突四、《中外文明史》的主要内容1、农业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2、向近现代转型和过渡时期的欧洲文明(欧洲工业文明的前奏)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工业文明(1)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概况(以早期工业革命为主,兼顾后来的发展)科学化:工业文明的精神支柱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民主化:工业文明的政治保障,即民主政治(以英、美、法早期民主政治为主,兼顾后来的发展)(2)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展和扩散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文化文明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理解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突?第二讲古埃及文明要求: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面貌,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重难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一、古埃及文明的新生二、古埃及文明的时空背景三、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四、古埃及的造型艺术五、古埃及的科技成就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象形文字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金字塔方尖碑古埃及文明主要成就有哪些?这些主要成就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关系?第三讲两河流域文明要求:了解两河流域文明主人更替面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难点:两河流域文明主人为什么频繁更替。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二、无言的土丘——两河流域文明的发现三、苏美尔时代四、古巴比伦时代五、亚述帝国六、新巴比伦王国七、波斯文明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新月沃地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塔庙吉尔伽美什史诗琐罗亚斯德教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明史》讲义纲要第一讲中外文明史·导言要求: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基本面貌以及各主要文明的总体特征,掌握文明的内涵及文明诞生的标志。
重难点:怎样理解文明之间的交融和冲突。
学习本课程的两根主线:各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突;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西方文明为主)的比较。
一、人类与人类文明二、怎样理解文明文明的概念和含义文明怎样产生(起源)文明类型的划分三、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及其冲突四、《中外文明史》的主要内容1、农业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2、向近现代转型和过渡时期的欧洲文明(欧洲工业文明的前奏)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工业文明(1)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概况(以早期工业革命为主,兼顾后来的发展)科学化:工业文明的精神支柱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民主化:工业文明的政治保障,即民主政治(以英、美、法早期民主政治为主,兼顾后来的发展)(2)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展和扩散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文化文明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理解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突?第二讲古埃及文明要求: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面貌,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重难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一、古埃及文明的新生二、古埃及文明的时空背景三、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四、古埃及的造型艺术五、古埃及的科技成就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象形文字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金字塔方尖碑古埃及文明主要成就有哪些?这些主要成就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关系?第三讲两河流域文明要求:了解两河流域文明主人更替面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难点:两河流域文明主人为什么频繁更替。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二、无言的土丘——两河流域文明的发现三、苏美尔时代四、古巴比伦时代五、亚述帝国六、新巴比伦王国七、波斯文明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新月沃地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塔庙吉尔伽美什史诗琐罗亚斯德教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第四讲古印度文明要求:了解和掌握古印度文明的基本特征。
重点:种姓制度,佛教。
难点:伊斯兰文明对古印度文明影响的估价。
一、印度河文明的发现:哈拉巴文明二、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三、佛教及其外传四、印度教的发展与佛教的衰落五、伊斯兰教文明对印度社会的渗透六、古印度文明成就本讲部分名词和思考题:哈拉巴文化《吠陀》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佛教四谛阿育王印度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犍陀罗艺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和影响。
佛教向外传播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古印度本土衰落的原因。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第五讲希伯来文明要求:了解希伯来文明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掌握犹太教的基本精神。
重难点:希伯来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中东地区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源。
一、从“河间之地”来到“应许之地”二、大卫与希伯来统一王国的建立三、从国家分裂到失去家园四、犹太教的基本思想五、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巴比伦之囚犹太教守安息日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犹太教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第六讲古希腊文明要求:了解和掌握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重点:西方人为何言必称古希腊罗马。
难点:正确评价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
一、爱琴海边的迷宫(米诺斯文明)二、圆顶墓和狮子门(迈锡尼文明)三、斯巴达城邦—军营式的社会四、雅典城邦—独特的民主政治五、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六、希腊化时代七、古希腊文明成就:文字和文学(诗歌、寓言和戏剧),宗教和神话,艺术,史学和哲学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爱琴文明荷马史诗陶片放逐法梭伦希波战争瓶画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代西方人为何言必称古希腊罗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如何看待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七讲古罗马文明要求:了解古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罗马文明对古希腊文明是如何继承和超越的。
重点:罗马法的内容、特征及影响。
难点:基督教的演变。
一、古罗马文明的时空背景二、古罗马的文学、哲学和法学三、古罗马的艺术和科学成就四、基督教的起源和演变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伊达拉里亚文化罗马军团三头同盟罗马法奥古斯丁古罗马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与超越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
如何评价古罗马的“共和政体”?简述基督教的起源和演变。
第八讲中世纪欧洲文明要求:了解中世纪是欧洲大陆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掌握影响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四种要素(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日尔曼文化)。
重点:中世纪欧洲文明的独特成就。
难点: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作用的两重性。
一、欧洲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国家的建立二、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法、德、意三国的雏形三、庄园和城堡四、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五、基督教教会和十字军东征六、城市:中世纪的花朵七、教育和大学八、银行九、议会制度的雏形十、中世纪欧洲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欧亚民族大迁徙丕平献土查理曼大帝骑士卡诺萨之辱十字军东征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怎样理解“黑暗的中世纪”?简述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如何评价十字军东征?简述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艺术的特征。
第九讲伊斯兰文明要求:了解伊斯兰文明发展的历程,掌握伊斯兰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就。
重点:伊斯兰文明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伊斯兰文明历史地位的估价。
一、地理位置和居民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三、伊斯兰教的特点四、阿拉伯帝国五、伊斯兰文明成就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七、伊斯兰教世界的现代文明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天房(克尔白)五功百年翻译运动简述伊斯兰教的教义及特点。
试述伊斯兰文明的历史地位。
第十讲欧洲工业文明的前奏(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和过渡的欧洲文明)要求:了解和掌握15—17世纪欧洲文明发展的特点。
重点: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及基督教第二次裂变。
一、文艺复兴运动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三、欧洲宗教改革四、启蒙运动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威尼斯画派马基雅弗利马丁·路德卢梭巴洛克洛可可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及世界影响。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十一讲中华文明概述要求: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重点: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
难点:中华文明的特征。
一、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任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必定根植于相应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土壤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
外部环境:文明具有民族性和国度性,它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分析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要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外部条件四个方面入手,这四者的综合体就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生态。
二、中华文明的若干特征(特点)重实际重经验的务实精神思维方式:循环论·恒久意识·变易观重自然节奏的中庸精神厚土意识·农本精神·安土重迁尊君重民,相反相成别具一格的“人文”传统伦理中心,伦理至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原生文明形态之一罕见的古今绵延不断的文明类型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领先的科学技术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思想人文因素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文官选拔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中华文明的精神思想资源对克服工业文明的若干弊端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名词(略)中华文明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举例说明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
第十二讲中华文明历程要求:了解中华文明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状况,掌握中华文明的主要成就。
重难点:中华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特殊性。
一、中华文明的奠基时间范围:夏商周(先秦时期)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时代的物质文明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中华文明第一次转折)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华文明政治:分裂统一分裂文化:多元一元多元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焚书坑儒、提升为统治思想、官方哲学以及地位的动摇(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第二次转折)。
胡汉冲突及中华文明的固守和开拓南亚佛教传入中国,中华文明走上“亚洲之中国”的道路(此前为中华文明的“中国之中国”阶段)。
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
三、隋唐至明中叶的中华文明两座文化高峰:一是唐朝;一是宋朝。
中华文明第三次转折:唐中叶开始,宋完成。
儒家思想融通佛教后形成理学:宋元明清700年间的统治思想(南宋末年——1911年)科举制度文化艺术科技成就四、明朝中叶至今的中华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大总结大集成阶段(明清两代)中华文明第四次转折(近代化现代化转折;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
这一转折从明朝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一阶段为中华文明走上“世界之中国”阶段)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百家争鸣轴心时代董仲舒玄学科举制度理学四库全书礼仪之争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五四运动新儒家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发展的历程。
简述明清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结。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第十三讲西方工业文明要求:了解和掌握人类文明史就是农业文明产生、发展、成熟和逐步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西方工业文明的特征(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的三位一体);西方文明向全球扩展和扩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重点:西方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难点:以西方工业文明扩展和扩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例说明文明之间的交融和冲突。
一、科学化(16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二、工业化(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三、民主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本讲部分名词及思考题:哥白尼牛顿工业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三级会议《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16世纪以来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方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以西方工业文明扩展和扩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例,阐述文明之间的交融和冲突。
《中外文明史》部分教学参考书: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浙江大学出版社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浙江大学出版社(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其他有关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的著作也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