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015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马关条约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轮船在上述各地搭客载货;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2、辛酉政变
1861年11月,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控政权。奕?等人因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3、黄祸论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说:“一旦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4、领事裁判权
历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亚非国家的领事按照本国法律对本国侨民实行司法
管辖的特权。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以亚非国家的法律制度劣于或异于他们的制度为由强迫亚非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事裁判权强加于许多亚非国家。从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看,英美两国曾分别于1843年和1844年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事裁判权在世界范围内不复存在。
5、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
态度,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实现富国强兵。他受林则徐之托,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知识,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2、戊戌政变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谕旨,宣布开始变法。但变法一直遭到了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在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这场“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政变扼杀了。
3、《校邠庐抗议》
《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英于1861年写成的一部政论。该书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书中指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展现了清朝统治者们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天统治秩序为
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的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的统治制度。
4、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们非常气愤,康有为趁机联合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签名上书,向光绪帝提出拒签中日合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因举人别称“公车”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它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5、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即北洋海军,1888年10月,《北洋海军章程》正式颁布,规定以长方形黄色飞龙旗为国旗,标志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它是中国在19世纪后期建立第一支近代化
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中国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拥有各种军舰25艘,其中有两艘七千吨级当时世界一流铁甲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总排水量4万吨。但由于西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使北洋水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又因甲午战争中错误的军事战略等,使北洋水师在1895年2月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它第一章第二条即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三章规定立法权归参议院,第五章规定增设国务总理、各部总长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实行责任内阁制;第六章规定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章第五至十五条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所享有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评价见教材。
2、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主持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以《民报》为机关报。同盟会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在国内的上海、重庆、烟台、香港和汉口设立5个支部、21个各省分会;国外设立南洋、美洲、欧洲、檀岛四个支部24个分会。评价见教材。
3、皇族内阁
见教材
4、武昌首义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激起湘、鄂、川、粤四省强烈反对。保路运动特别是四川全省人民的武装大暴动,促成了革命时机的成熟。于是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在武昌联合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新军工程八营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接着革命军又光复了汉阳汉口,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5、二次革命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立即实行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