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1729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8.png)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引言根据2023年最育政策,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解析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及评价体系。
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一、课程设置1.1 课程结构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必修模块、选择性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 必修模块: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物理基础。
-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现代物理、物理实验、物理探究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选修模块:涵盖天体物理、生物物理、环境物理等跨学科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1.2 学分分配新标准对高中物理课程学分进行了重新分配,具体如下:- 必修模块:共4学分- 选择性必修模块:共2学分- 选修模块:共2学分二、教学目标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3. 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为高校研究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内容要求3.1 必修模块-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 热学: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 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
- 电学:静电学、电磁学、电路原理等。
-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
3.2 选择性必修模块- 现代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物理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
- 物理探究:探究方法、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3.3 选修模块- 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宇宙学、黑洞等。
- 生物物理:生物体内的物理现象、生物传感器等。
- 环境物理:大气物理、水资源、能源等。
四、评价体系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05acb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png)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描述。
教学难点:1. 牛顿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2. 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和视频资料。
2. 实验器材和示例物体。
3. 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与自主学习(10分钟)1. 通过引入牛顿三大定律的历史背景和概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梳理与理解(20分钟)1. 通过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牛顿三大定律的关键概念。
2. 利用教材PPT和视频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探究与实践(30分钟)1. 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力学的原理。
2.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力学计算题目,提高其解题技巧和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反馈与评价(10分钟)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2. 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检测学生对牛顿力学的掌握程度。
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拓展对牛顿力学的应用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比赛,提升其物理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升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持续关注物理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物理学习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317929ccbff121dd3683a0.png)
目 标 ,即 “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 表 面 看 来 ,这 只是 对 已往 的 “ 基 础 知识 和基 本技 能 ” 的 “ 双 基”培 养 目标 的补 充和 完善 ,其实 ,它 是在 科学 教育 的本 质与精 髓的认识 上 的一 次质 的飞跃 。 课 程培 养 目标不 同 ,对 知识 的选 择和侧 重点就 不 同。 ( 2 )倡导 自主学习 ,重视 科学探 究,实现教 学方式 的多样
会 发展 的互动关 系。 ( 5)创设 问题情境 教 学 中使 学生产 生认 知需要 的关 键是 问题 情境 。 问题 情 境 是有 一定 困难 、需 要学 生经 过努力 获取新 知的 学 习情 境 。新 奇 的 问题 情 境 对 学 生具 有 较 大 的 吸 引力 ,能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在 教 学 设 计 时要 分析 学 习者 的 学 习准 备情 况及 其 学 习 风 格 ;要做 学 习 内容 分析 ,旨在 规定 学习 内容 的范 围、深 度和 揭 示 学习 内容组 成 部分之 间的联 系 ,以保证 达到 教学最 优 化 的 内 容 效度 ;要运 用 各种可 能 的课 程资 源 ,为 教学 问题创 设 合适 的 情 境 ,从 而创 造 良好 的课 堂教 学氛 围 ,激 发学 生 的求 知欲望 , 为 达成 课 程 目标打下 基础 。 ( 6 ) 获得 成功体 验 评价 与交 流探 究结 果是 进一步 认识 事 物规律 的必 要过 程 。 评 价是 为 了促 进 发展 。学 生通 过评 价与交 流,可 以发 现新 的 问 题 ,吸 取 经验教 训 ,改进 探究 ,培 养合作 精神 ,更重 要 的一 点 是 获得 成 功的体 验 。根据 马斯 洛 的需要层 次论 ,当人 的归属 与 爱 的需 要 、自尊 的需 要 得不 到满足 时 ,很 难产 生 出强 烈 的认 知 需 要 。所 以 教 师 对学 生 的 态 度也 影 响 着 学 生 的 积极 性 。这 其 中 ,关 键 是引 导学生 树 立信 心 。当学生在 学 习 上有 了哪怕 是小 小 的进 步 ,也 给予热 情 的鼓 励 。一 句真诚 的鼓 励 话语 ,可 能 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464b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a.png)
2012-11课改探微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
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些,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些,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和学习新教材新大纲采用两类物理课的方式来安排必修和选修的内容,给出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要求。
其中,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它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科学,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加选修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它为学习者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在能力要求上,两类物理课都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社会需要多类型的人才,高中课程就应该为不同发展方面的学生打好不同类型的基础。
分类型开设物理课是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果,充分体现课程规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特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思路,不仅符合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而且是适应和促进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需要。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
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评价三、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改进都可以成为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cfe2f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b.png)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课题:xxx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xxxx知识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他人,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xxxx难点:xxxx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xxxx知识点。
3. 实验示范: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
5. 结果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提升思维深度,拓展知识面。
7. 小结复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知识点。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展示知识点。
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探究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意见,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实验器材。
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知识点等。
3. 教学PPT:准备相关PPT教案,方便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1. 标题:xxxx2. 主要知识点:xxxx3. 重点难点:xxxx4. 实验步骤:xxxx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与分享。
3. 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2. 本节课目标是否顺利达成?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通过课程延伸,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547de1a0912a21614792942.png)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前言为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引导中学学科教学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我们组织编写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
这套丛书按新课程结构编排共分15册,本册为物理分册。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论,主要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第二部分为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汇集了17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这些“设计”都是根据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
每个“设计”有“课标要求”、“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还有“专家点评”。
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课例实录,选配了4个典型课例,其中包括“概念课”、“规律课”、“探究课”和“活动课”,并对这些课例进行分析与点评,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设计。
本书把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改革密切结合起来,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方法、优秀课堂教学范例,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改革。
这套丛书主编吴惟粤,副主编李文郁、吕伟泉。
本书主编姚跃涌,编写人员张军朋、刘雄硕、宁革、洪丹、何晋中、胡志坚、刘同胜、陈拱忠、李镇滔、陈旭、苏剑青、黎炬、张增慧、黄重创、刘志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存在缺点和不足,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2005年2月目录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第一部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论(1)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2)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20)三、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28)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46)第二部分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47)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8)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55)三、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62)四、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73)五、探究自由落体运动(81)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89)七、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95)八、研究摩擦力(101)九、力的等效与替代(109)十、力的合成与分解(116)十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25)十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34)十三、牛顿第三定律(143)十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51)十五、超重和失重(158)十六、测物体运动加速度(168)十七、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178)第三部分高中物理新课程课例实录(186)一、超重和失重(概念课)(187)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课)(188)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课)(189)四、测物体运动加速度(活动课)(190)“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a74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6.png)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目标学生: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物理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确保实验室设施和安全措施完备;
3. 确认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演示方法;
4. 准备相关的演示资料和讲解内容。
教学内容:
1. 长焦点和短焦点透镜的成像实验;
2. 受力平衡和不平衡实验;
3.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水银温度计的制作和原理说明;
5. 电池和电路的组装和连接实验;
6. 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实验;
7. 热力学原理的演示实验。
教学方法:
1. 首先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规律;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5. 结合实际生活和科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评估方式:
1. 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3. 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1.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拓展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物理学的奥秘。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71a2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6.png)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案例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以“力学”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任务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通过实验、案例、问题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案例的教学对象为我国优秀的高中生,他们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团队合作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为开展复杂且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物理概念及其公式。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4)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问题求解的能力,如运用代数、几何、微积分等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物理原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4)教育学生遵循科学道德,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增进人际交往。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bdf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3.png)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与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物质的基本性质;
3.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内容:《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探讨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体积、密度、硬度等;
2. 分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量、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等;
3. 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实验(15分钟)
1. 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密度测量、弹簧伸长实验等;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展望后续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通过引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实验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831078a0116c175e0e484b.png)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磁感应强度》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徐军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3、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
4、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4、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学方法。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同时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力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复杂,怎样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即通过从电场的基本性质入手寻找描述电场的物理量,让他们类比从磁场的基本性质着手寻找描述磁场究方案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去经历、感受。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与电流元的关系,然后类比电场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e2488802d276a200292edf.png)
认 为 :学生 的发展有 两种水 平 ,一种 是 务 , “ 引领学 生充分发展 。如在新课 引入 中
学 生已 经 达 到 的 发展 水 平 即 现 有 水 平 就要 精心策划 , 紧紧围绕学 生 , 充分调 动 操作 时 , 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征 、 动手能 力、 区, 另一种是学生 可能达 到的发展 水平 , 学生 的积极性 , 激发学 生学 习的动机和 兴 认知水平 、 知识 结构 的特 点 , 提供 了如 下
两 者之 间的差距就是 最近发 展区 。教 师 趣 : 而在新课教 学中教师要弄 清对教学 内
的建议帮助 : ①打 点计 时器要竖直地 固定
只有把 握好 “ 现在 水平 区 ” “ 近发 展 容是采用独立学 习还是合作学 习, 和 最 是指 导 在铁 架上 ; 手提纸带尽量地保持竖直 ; ② 区 ” 才能更 好地 、 效地 促进 学 生的 发 学 习还是 自主学 习, , 有 是传 授学 习还是探 究 ③先接通 电源 , 后松开 纸带 ; 要选择 第 ④ 展 。要做到这一点 , 教师在课 堂设计 时首 学 习 , 师“ 在何 时 , 导 ” 教 导” “ 在何方 ……
计好课堂教学对实施好新课程意义重大。
中的地位 : 对某 一节复 习课 , 师不 仅要 个关系比较有影响力的看法? 当学生回答 教 ”
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联系与区分 , 哪些应该
完之后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位历史人物
本文就 新课程 背景下高 中物理课 堂教学 丰富与拓展 , 还要知道解决 同一类 问题 的 的观点。 之后 , 杜老师又引领学生 :让我们 “ 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
面和谐 发展。教 师要设计好课 堂 , 就要做 有策略” 。
丽的“ 色彩” “ 中有物理 ” 。脑 就要对物理结 识。根据这一特点 , 她索 陛从上课一开始 教学 内容 ,教 师不仅要清楚教学 目标 、 重 的表述上的异同点出发深入理解牛顿第一 象、 念、 概 规律 、 方法 、 模型 各有哪些 知识 深度和广度 ,接着提 出问题 :那么有关 力 “
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案
![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1ee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2.png)
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案适用年级:高中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原理;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简单的折射问题;3. 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的表达;3. 光的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讲义、PPT等教学材料;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 实验仪器:光线箱、透明平板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光线折射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并讲解折射定律的表达和意义。
3. 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经透明平板折射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
4.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折射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折射定律进行求解。
5. 拓展:讲解光的全反射现象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理解的深度。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情况,并对理解不透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教学方法反思:考虑采用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等,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步骤合理,实验设计科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5ec1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9.png)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摩擦力作为高中物理中**大的力中,对力的相关习题中的解释起很大作用。
【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摩擦力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更简单一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掌握摩擦力的公式运算,掌握各符号的意义,学会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3、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题目,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减少和应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用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感知分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与思维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利弊,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摩擦力概念的确立和静摩擦动摩擦的区分2、掌握摩擦力公式和摩擦力影响因素。
3、应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确立和用摩擦力知识准确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激发同学们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探索精神。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讲授法:高效率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毛巾【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的时候我要带领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此实验包括静动和在同种接触面下的控制变量,研究压力大小跟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有了示数,那么根据大家之前学到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那么在弹簧测力计产生拉力的相反方向会不会也受到一个力呢?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力是哪产生的呢?师:摩擦力没错!摩擦力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探究
![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785b6d9b6648d7c1c746b4.png)
、
实现 教 师 教 育 教 学 理 念 的 更 新
新 课程改革 的 目的是大力推 进素质 教育 ,素 质教育 的 核 心 是培 养 学生 的再 学 习能力 与 在学 习 过程 中 发展 其 能
力 。 为 此 ,教 师 在 进 行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设 计 时 ,首 先 要 按 照
念 中被 激 活 。 2实 行教 学 民 主 ,建立 平 等 、和 谐 的课 堂 师 生 关 系 。增 . 加 对 学 生 的 感 情 投 入 ,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人 格 ,关 心 学 生 的发 展 ,把 微 笑 带 进 课 堂 , 把 信 任 的 目光 投 向 每个 学 生 ,创 造
一
一’^ x
i
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探究
于 尚礼
( 肃省定西市 安定 区内官营 中学 ,甘肃 定西 7 30 ) 甘 40 0
摘 要 :新课 程 标 准 的制 订 标 志 着我 国 高 中物 理 课 程 改 革 进 入 了 一 个新 的 历 史阶 段 。 高 中物 理 教 学设 计 必 须 由 重 知 识 传 授 向 重 学 生 能 力 发 展 转 变 , 由重 教 师教 学 内容 选 择 向 重 学 生 学 习方 法指 导转 变 , 由统 一 规
的火 花 。既 关 注 “ 料 之 中 ” 的 事 情 ,充 分 展 示 学 生 的 学 意 习个 性 和 学 生 各 种 能 力 与 习 惯 的 培 养 ,又 要 妥 善 处 理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中 可 能 发 生 的 “ 料 之 外 ” 的事 情 ,努 力 达 到 以 意 情 促 知 、以 知 增 情 、情 知 交 融 的 教 学 境界 。
学 生 自主 、合 作 、探究 的机会 和环境 ,重 视课 程资源 的开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7294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8.png)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标,即《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
同时,教师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益。
二、强化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一物理规律。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科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涉及到科学方法。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例如,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实验观察法等科学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四、学科融合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学科融合,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和计算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2dd3a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9.png)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新课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新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课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2.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高中课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 热身: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新课内容,并解释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3. 实验: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通过讨论、概括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反馈:
1.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评分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师自评: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注意事项:
1. 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 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细致备课,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上述只是一个示例教案设计范本,具体教案设计还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教材高中物理动量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ffa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4.png)
新教材高中物理动量教案教学内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碰撞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动量定理及其应用3.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碰撞问题4.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动量原理进行解决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2.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球、平衡台等实验设备3.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并引出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动量。
介绍动量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二步:动量定理(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定理。
讲解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通过例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步:动量守恒(20分钟)介绍动量守恒的概念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四步:碰撞(20分钟)讲解碰撞的分类和碰撞的动量守恒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碰撞中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课堂练习(2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及碰撞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动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能够应用于碰撞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多设置实验和例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动量和碰撞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e6b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6.png)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案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
1. 运动学:介绍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2. 力学:讲解牛顿三定律、力的叠加原理、摩擦力等;
3. 动能与势能:介绍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4. 电磁学:讲解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原理;
5. 光学: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光波理论等;
6. 热学:解释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以及热量传导、热力学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巩固学习内容;
3.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学评估:
1. 日常作业: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实验报告: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实践能力;
3. 期中期末考试:定期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
4.学生的参与表现,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
教学安排:
每周2个课时,总共36个课时。
教学资料:
1. 课本《高中物理》;
2. 实验设备;
3. 讲义、练习册等教学辅助资料。
以上内容为高中物理课程的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愿学生通过
这门课程,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d2e327ed630b1c59eeb541.png)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课堂教学设计来体现。
本文仅谈谈我对新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学科特点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从着眼于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物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体系。
下面根据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对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认识。
1.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课堂教学设计来体现。
本文仅谈谈我对新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学科特点
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从着眼于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物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体系。
下面根据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对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认识。
1.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
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
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题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由教师和教科书直接提出,虽然其中不乏关于问题背景的介绍,但很少有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构思问题的机会。
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
计划;学会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查询相关资料;学会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
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客观的思维品质,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探究假设相符的物理事实上,同样需要观察和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
在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科学解释的评估。
为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并比较不同的解释,看看所收集的证据究竟更支持哪种解释。
学生之间的公开讨论、评议是提高评估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于科学探究的交流和表达,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自己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是交流内容的组织,包括课题的提出、探究计划框架、信息收集过程和数据整理、基本论点和对论点的解释、存在的问题和新发现等,应学会根据课题特点有所侧重;二是陈述的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图像、公式、插图等,学会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当众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准备有条理的讲稿,并进行准确和富有逻辑的发言。
3.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家庭中新型电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
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
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
4.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共同必修模块中的物理实验,是新教材对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实验要求。
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
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
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但要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
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优势,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机遇,展望未来,我坚信,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将领着学生漫步于崭新的课堂教学中,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勇搏风浪,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