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压轴题专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压轴题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2.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掌握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 A 、cos A 、tan A );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4.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5.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分布】
解直角三角形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5课时,其中包括单元测试及评析.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知识回顾】 1.知识脉络
2.基础知识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锐角三角函数 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7-1,在Rt △ABC 中,∠C =90︒,则 sin A =A ∠的对边斜边=a
c ,cos A =A ∠的邻边斜边=b c ,
tan A =
A A ∠∠的对边的邻边
=
a
b
. sin A 、cos A 、tan A 分别叫做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
∠A 的对边a
∠A 的邻边图7-1
②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0
③各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 A=cos (90︒−A),cos A=sin (90︒−A).
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解直角三角形
①解直角三角形的的定义:已知边和角(其中必有一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角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②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一般解法
如图7-2,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如图7-3,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h
i l
=
.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h
i l
=
=tan α.显然,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方位角: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角的为方位角.
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应根据题目要求的精确度确定答案. 3.能力要求
例1 在Rt △ABC 中,∠C =90°,若sin A =5
13
,则cos A 的值为( ) A .
512 B .813 C .23 D .1213
【分析】
先画出图形,由于cos A =
AC AB ,故只需求得AC ,AB 的关系,可利用sin A =5
13
先求得BC ,AB 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解】选D . 【说明】
本题主要是要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解决这一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例2 如图7-4,在Rt △ABC 中,∠C =90°,AB =10,sin A =25
. 求BC 的长和tan B 的值.
【分析】用正弦的定义即可求得BC ,而要求tan B 则先要用勾股定理求得AC . 【解】∵sin A =
BC AB =2
5
,AB =10,∴BC =4. ∵AC
= ∴tan B =AC BC
. 【说明】
本题是最基本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3 如图7-5-1是工人将货物搬运上货车常用的方法,把一块木板斜靠在货车车厢的尾
铅垂线
视线
视线
水平线 仰角 俯角
图7-2
图
7-3
图7-4
部,形成一个斜坡,货物通过斜坡进行搬运.根据经验,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0︒(即图10-5-2中∠ACB =20︒)时最为合适,已知货车车厢底部到地面的距离AB =1.5m ,木板超出车厢部分AD =0.5m ,请求出木板CD 的长度.
(参考数据:sin 20︒≈0.3420,cos 20︒≈0.9397,精确到0.1m ).
【分析】
在Rt △ABC 中,利用∠ACB 的正弦即可求得AC 的长,进而可得CD . 【解】
由题意可知:AB ⊥BC .
在Rt △ABC 中,∵sin ∠ACB =AB
AC
,
∴AC =AB
sin ∠ACB =1.5sin 20° =1.50.3420 ≈4.39m .
∴CD =AC +AD =4.39+0.5=4.89≈4.9m . 答:木板的长度约为4.9m . 【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解决这类题目的难度虽不大,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意识.
例4 如图7-6-1,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CD ,小李
在山坡的坡脚A 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 的仰角为60°.沿坡面AB 向上走到B 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 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 的坡度i =1:3,AB =10米,AE =15米.(i =1:3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BH 与水平宽度AH
的比)
(1)求点B 距水平面AE 的高度BH ; (2)求广告牌CD 的高度.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1.414,3≈1.732) 【分析】
(1)显然在Rt △ABH 中,通过坡度的概念求出BH 、AH ;
(2)在△ADE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 的长,进而可求出EH 即BG 的长,在Rt △CBG 中,∠CBG =45︒,则CG =BG ,由此可求出CG 的长然后根据CD =CG +GE -DE 即可求出宣传牌的高度.
【解】(1)如图7-6-2,过B 作BG ⊥DE 于G ,
在Rt △ABF 中, ∵i =tan ∠BAH =
13
=
33
,
A
B
C D
图7-5-1 图7-5-2
图7-6-1
C D
B H A E
45° 60° C D
B H A
E
45°
60°
G 图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