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一)

合集下载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设想与建议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设想与建议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设想与建议中国农业银行 郑良芳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深化金融企业改革,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已提到改革的议事日程,为什么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改革一步到位还是分两步走、如何建立持续补充资本金机制、在国内股市上市有无可能、在国外上市利弊得失如何、国家信誉资本是否是导致经营者道德风险的根源等诸类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从 1993年底,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

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

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多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加快了商业化的改革步伐,在经营体制转换、完善治理结构、强化法人授权管理、建立内控约束监督机制、防范风险监控机制、全力清收不良贷款、按照效益原则调整优化机构网点设置、实现减员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但所有这些改革尚未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根本问题。

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体制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一是产权主体虚置,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受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管,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企业所有权代表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代表,在内部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保障国有资本的安全与收益。

二是存在着政企不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行长、党委书记均是由党政部门任命的官员,首先要听从党政部门的指令,经营中难以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政策性的不良贷款风险就难以避免。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战略选择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战略选择

作者:陈彩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政府提出银行业的开放时间表而显得极为紧迫。

鉴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选择是“先农村,后城市;先企业,后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整体战略规划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并未得到清晰的描绘――细枝末节的具体改革每天都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进行,却不曾显现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或战略走势。

这当然不是改革路径选择的错误,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表明如此的改革演进具有它充分的合理性,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更多地是表现出一种着急的情绪,而不是对既有改革顺序选择的否定。

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前些年来看,也难以明确其改革的战略目标或走势,瓜不熟蒂何落之?不少银行口号式的“改革战略定位”展现的,细想下来,是我们当今这个世界几近找不到经验支持的理想模式,其精神鼓励的作用大大高于改革筹划的意义。

现在情况不同,历史让我们到了一个必须审时度势地来看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战略选择的时刻,从大处着眼来分析局势,酌定战略,除陈布新,并具体化到改革的措施之中,已刻不容缓。

一、在产权与税收之间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第一大战略选择,定位于“产权与税收”之间的选择,表面上看是令人费解的,它意味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出资方”国家主体(由一届一届政府来代表),要在拥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与获得源自于商业银行的税收量方面有取有舍。

那么,商业银行的产权与商业银行带来的税收两者之间难道具有某种对立性,从而必须做出两之择一的决策?从时下的格局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提供的税收量之间,确实存在着现实的对立性。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尽管从账面上看,近年盈利者多,也向国家上交了数量不少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但作为国家独资的银行,一方面,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较低,远未达到国际同行的标准;另一方面,不良资产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除建设银行之外,其余三家国有银行按五级分类计算的不良率都在20%之上(建设银行2002年3月底公布的不良率为18.14%),各家银行总计超过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最终的损失部分,还必须由国家来承担。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改革新思路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改革新思路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卞天骄(1988 ~),女,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 程真波 . 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渠道转型 探析 [J]. 河北金融 .2016(06). [2] 杨丽平 . 加快推进城商行转型升级 [J]. 中 国金融 .2014(09):52—54. [3] 张吉光 . 新常态下城商银行的发展趋势与 特点 [J]. 北方金融 .2016(03):14-17. [4] 张蕴 . 新形势下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探讨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07):86.
性更大。 2)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2015 年正式开始实
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有了破产的可能性。同 时,对城商行监督的各项指标也变得更加严格,增 加了负债端的维护成本,对城商银行实现协调发展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城商行打造“生态型”银行的措施建议 1、业务结构协调发展 城商银行应该打破目前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 的单一经营模式,丰富业务类型,将自身打造成存 贷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发展的综合 型模式,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应积极学习市场上优秀资产管 理机构的投资风格与经验,引进人才,增加交流机 会,组建专业的队伍;投行业务方面,应积极寻找 合适的业务,增强专业能力,控制风险。 2、加强城商行与其它银行协调发展 我国的整个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五大国有银 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各种 类型的银行发展很不协调,竞争异常激烈,作为“第 三梯队”的农商银行靠“单打独斗”便会逐渐被 淘汰。城商行要使自身在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金 融市场生存,必须与其它银行采取业务合作,进行 人才、资源、技术、能源的交流,同时不断拓展自 己的业务群体范围,争取更加广阔的市场。 3、加强城商行与监督管理机构的协调发展 2015 年初,银监会开始单独设立城商银行监 管部,将权力下放到地方。城商行为谋求自身的发 展,必须不断地创新金融产品、开拓业务范围,就 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此时应积极主动地与监管部门 多交流,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提早发现风 险,及时预防。

关于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对策思考

关于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对策思考

事制度 ,确 保董事会 对银行的战略指导 、 风险控制 和对高层管理 人员的有效监督 ,
结合起来 ,进行市场化 营销 ,积极 响应
( ( 部 丛I 3 论 4
维普资讯

市场变 化=
—————————~
息 的 收 集 、加 I和 分 析 ,以 市 场 和 客 户 : 需 求 为 导 向 . j 足 于 f身 优 势 . 有 效 地 厂 j
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
之路 ,抓住 了市场 就抓住 了银行 经营 的 关键 。面对激 烈 的市场竞争 ,国有商业 银行要 力求避 免追求 面面俱 到 和表 面形 式的综 合化趋 势 ,积极面 向市场 ,重新 规划 、明晰其 市场化 定位 ,在市场 上寻 找一个 合适 的位置空 间 ,根 据市 场需 求 和 自身 的产 品和专业 技术优 势 ,制 定具 有 自身经 营特 色的市场 战略 。 同时 ,国 有商业 银行 的经 营 资源是有 限 的 ,不可 能满足所 有市场 的所 有需求 ,应将 经营 资源集 中于本行 最擅 长的市场 领域 ,将 经 营市场 区分 为更细小 的市场 或 区分为
市 场 新 1具 、新 品 种 一要 树 金 融 产 品 二 品 悼 观 念 ,加 快 同有 商 、 行 传 统 业 务 银
经 济要求 的客 户营销体 制 ,改 革长期 以 来 内部 机 构 设 置 的 计 划 经 济 特点 .从 “ 机关事 务型 ”向 “ 户营 销型”转 变 , 客 南 “ 等客 上 门” 向 “ 门等客 ” 转 变 , 上 把 客户不断 变化 的需求作 为调整 营销策
施 新 业 务 产 ^ 的 开 发 、推 广 和 应 用 f ,


客 户 推 销 ,客 户 完 全 处 于 一 个 被 动 的 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思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思维

商业银行的改制研究关键词银行改革治理结构摘要:国有银行改制是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现代化改造的关键步骤,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银行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种体制及自身问题的影响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转轨中存在许多需要更深层次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004后年中国的国有银行改革的明显加快,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研究,我决定从5个角度去理解这个课题一、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1、适应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挑战,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的承诺,全面放松对于外资银行进入银行市场的限制,中国的银行业如果不能抓住剩余的过渡期的机会,对国有银行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改革,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难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2、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持续增长需要一个高效率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9%以上,但是,由于中国的银行体系承担了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巨大成本,同时也由于银行体系的低效率,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转轨过程中积累了较大的不良资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障碍之一。

下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更为强劲,如果不对银行体系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就有可能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累计新的不良资产包袱。

3、提高中国金融结构的稳定性。

中国经济的增长十分强劲,中国金融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其风险状况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目前中国的金融业总资产20多万亿,17 万亿贷款余额,如此大的金融总量对经济运行来说举足轻重;如果银行体制中积累的不良贷款如果规模过大,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会形成潜在的威胁。

4、中国把国有银行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

主要是具体考虑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一直仍占有支配性、主导的地位,所以必须还要从内部、从治理结构上加大力度全面改革和完善。

二、当前中国的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1、全面的资产重组和财务重组2、注资经过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清理之后的国有银行在不良资产比率方面看是一个比较“干净” 的银行,但是也是一个没有资本金的银行,此时以外汇储备注入资本金,则起到了在新的银行框架下补充银行资本金的作用,现在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角色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包括发展多元化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客户体验和拓展国际市场。

发展多元化业务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一种方式。

投资银行主要通过承销新股、发行债券、进行兼并收购等方式来获取收益。

投资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收益更高,但风险也相对更高。

商业银行在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资产管理业务随着人们财富水平的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增长的业务。

通过提供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信托业务等服务,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

通过建设电子银行、移动银行等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客户数据,提高客户黏性和盈利能力。

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加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组织架构、风险量化和监测等方面。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加强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和评估,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提高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该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让所有员工了解和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和危害性。

只有增强风险意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思路

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思路①银行是现代金融中介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可以理解成为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就银行的业务而言,他一方面以吸收存款的形式,把社会上闲置的、小额的货币集中起来,然后贷给一些有需要的且有一定信誉保证的企业或机构。

存贷款是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也是银行职能——实现资本合理配置——的重要体现。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单一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独揽一切银行业务。

在当时计划经济制度的安排下,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着双重职能:既是国家集中管理金融的行政机构,又是统一经营全国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体。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大专业银行相继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分别负责相应职责的银行业务。

但此时由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水平等因素限制,银行业务受行政管辖依旧明显,银行职能较难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全国性银行相继成立,外资、侨资银行也陆续入住内地,四大专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和企业化经营的实验,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在这段时期,银行开始更多的侧重于自身的金融中介职能,存贷款业务规模大幅上升,业务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

但此时的银行各项制度、管理理念存在较为欠缺,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因此1994年又从四大专业银行中分离出政策性业务,专门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

1995年7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明确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②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标着着国有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1998年中央政府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家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约1.4①姓名:院系:学号:②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说法是,工、商、中、建、交为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这里采用较为传统的四大银行说法,不考虑交通银行的情况。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思路

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思路①银行是现代金融中介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可以理解成为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就银行的业务而言,他一方面以吸收存款的形式,把社会上闲置的、小额的货币集中起来,然后贷给一些有需要的且有一定信誉保证的企业或机构。

存贷款是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也是银行职能——实现资本合理配置——的重要体现。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单一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独揽一切银行业务。

在当时计划经济制度的安排下,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着双重职能:既是国家集中管理金融的行政机构,又是统一经营全国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体。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大专业银行相继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分别负责相应职责的银行业务。

但此时由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水平等因素限制,银行业务受行政管辖依旧明显,银行职能较难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全国性银行相继成立,外资、侨资银行也陆续入住内地,四大专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和企业化经营的实验,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在这段时期,银行开始更多的侧重于自身的金融中介职能,存贷款业务规模大幅上升,业务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

但此时的银行各项制度、管理理念存在较为欠缺,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因此1994年又从四大专业银行中分离出政策性业务,专门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

1995年7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明确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②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标着着国有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1998年中央政府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家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约1.4①姓名:院系:学号:②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说法是,工、商、中、建、交为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这里采用较为传统的四大银行说法,不考虑交通银行的情况。

商业银行内部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商业银行内部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商业银行内部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机构改革成为提升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必然选择。

本方案旨在通过全面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调整机构运营模式,提高机构的协同效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二、改革过程1. 制定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商业银行应根据内部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改革路线图,并确定改革的时间表,确保改革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2. 内部机构评估与调整:商业银行应对现有内部机构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存在问题的机构,并对其进行调整或合并。

同时,对于已经运营良好的机构,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其运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3. 设立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应设立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政策,确保银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和风险可控。

4. 强化客户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应加强客户服务机构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可以引入数字化技术,提供在线服务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5.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商业银行应加强各内部机构间的沟通与协作,强化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机构间的协同效能。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工作组等方式来推动各机构间的合作。

6. 建立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采用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方式,对优秀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肯定和奖励。

三、成果评估与调整1. 成果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内部机构改革的成果,了解改革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调整与改进:商业银行根据成果评估的结果,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内部机构的效能和竞争力。

四、注意事项1. 与员工沟通:在实施改革方案前,商业银行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确保员工对改革方案有清晰的认识。

新时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

新时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

新时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本文将介绍新时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

一、市场定位的转变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新时代,商业银行需要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把握好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积极拥抱科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商业银行应该在贷款、理财、信用卡等方面开展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商业银行也必须加强服务升级,建立并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

三、风险管理与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政策,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四、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创新。

在新时代,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改革是必须的,这既是内在的要求,也是外在的需求。

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才能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改革战略思路,以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创新技术驱动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商业银行必须利用新一代技术来提升效率、拓宽业务渠道。

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例如,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二、优化风险管理提升稳定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稳定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严格把控信贷风险,并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降低违规操作的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研究,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

三、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竞争力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创新,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出更为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等。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

例如,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金融科技产品,与新兴产业企业合作提供金融支持等。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质商业银行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商业银行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与出路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与出路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与出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方面。

我国国有独资银行历经了有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换历程,公司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重要法律的出台推动了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化发展。

但要使国有商业银行摆脱困境,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必须对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制。

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

因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当前国内外经济界更多地关注的是工业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对于银行的治理结构很少涉及,而在关于银行治理结构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

基于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立足于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的现实,探讨建立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思路。

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同时也受到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而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涵的界定存在不少差异。

一个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主要是采用-种尽可能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企业制度,促使银行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使投资者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在国有银行中得到协调。

纵观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国有银行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一系列缺陷。

目前,这些缺陷已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缺陷包括:(1)国有银行的产权主体虚置;(2)缺乏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评估机制;(3)国有银行内部权利配置结构中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4)缺乏足够的可竞争性;等等。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改革与配置效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以效率为导向的,这种改革可以分解为整体上的组织体系改革和局部上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前者与配置效率相关,后者与激励效率相关。

银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银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银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支付
结算等重要职能,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银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首先,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金融
市场波动频繁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市场、操作、流动
性等各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确保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

其次,银行需要加快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需要积
极融合这些技术,推动智慧银行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
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银行需要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能。

通过精简冗余的管
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使银行的组织架
构更加灵活高效,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此外,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合规和外部监管,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
体系,提升银行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市场信誉度和公信力。

总之,银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组织架构、合规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l 期 2
广
西

融 研

No 1 2 0 . 2。 0 6 Ge e a No4 总 0期
J u n l fGu n x n n il sa c o r a o a g i a ca e r h Fi Re
( ) 客户 的关 系定位 三 与
争 中赢得 一 席 之地 , 必须 全 面 开展 战 略转 型 , 就 以一 种 脱 胎换 骨 的 勇气 和决 心 , 自上 而 下 地对 过 去 的经
验与成果进行理性反思和 自觉扬弃 ,对过去的发展 思路和经营习惯进行调整修正和 自我跨越 ,以实现 经营理 念 由 “ 模速 度”型 向 “ 规 质量 效益 ”型转 变 , 实
昆 ( 92 男 , 18 一) 湖南湘 阴人 , 士研究生 , 硕 经济师 , 供职 于长沙市商业银行 , 主要研究方 向为货 币政策 、 商业 银行 经
营管理。
53
维普资讯
< 广西金融研究) ∞6 ‘ 2 2 年鼻 1 期
依据 《 司法 》 公 和《 商业银行法 》 制定 的 《 市 城 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 》 第二十三条规定 , 城市商业 银行股东 由当地企业 、 个体工商户 、 城市居民和地方 财政人股资金构成 。其中, 地方财政为最大股东。目 前 ,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 已经 建立 了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治 理结构 , 但公司治理水平 总体还不高 , 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 一是存在 “ 一股独大” 及控股股东侵害 中小 股东利益的现象 ; 二是存在 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是 城市商业银行的所有者 ,他们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 尽快收回投资 , 如何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 。只有不断 完善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实现股权多元化 , 加强董 事会决策的核心作用 ,才能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 大化这一最高 目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战略选择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战略选择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战略选择中国国有商业的改革,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政府提出银行业的开放时间表而显得极为紧迫。

鉴于体制改革的顺序选择是“先,后城市;先企业,后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整体战略规划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并未得到清晰的描绘――细枝末节的具体改革每天都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进行,却不曾显现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或战略走势。

这当然不是改革路径选择的错误,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表明如此的改革演进具有它充分的合理性,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更多地是表现出一种着急的情绪,而不是对既有改革顺序选择的否定。

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前些年来看,也难以明确其改革的战略目标或走势,瓜不熟蒂何落之?不少银行口号式的“改革战略定位”展现的,细想下来,是我们当今这个世界几近找不到经验支持的理想模式,其精神鼓励的作用大大高于改革筹划的意义。

现在情况不同,让我们到了一个必须审时度势地来看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战略选择的时刻,从大处着眼来分析局势,酌定战略,除陈布新,并具体化到改革的措施之中,已刻不容缓。

一、在产权与之间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第一大战略选择,定位于“产权与税收”之间的选择,表面上看是令人费解的,它意味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出资方”国家主体(由一届一届政府来代表),要在拥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与获得源自于商业银行的税收量方面有取有舍。

那么,商业银行的产权与商业银行带来的税收两者之间难道具有某种对立性,从而必须做出两之择一的决策?从时下的格局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提供的税收量之间,确实存在着现实的对立性。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尽管从账面上看,近年盈利者多,也向国家上交了数量不少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但作为国家独资的银行,一方面,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较低,远未达到国际同行的标准;另一方面,不良资产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除建设银行之外,其余三家国有银行按五级分类计算的不良率都在20%之上(建设银行2002年3月底公布的不良率为18.14%),各家银行总计超过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最终的损失部分,还必须由国家来承担。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至 国民经 济发 展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据 统 了质的变化 , 游戏规则也 已重新确立 , 一些传统的
多亿元 , 资产总额达到 236亿元, 06 所有者权益达 析所 处 的外部 环 境 , 观认 识 自身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客 到 86 2 亿元 。然而 , 城市商业银行 由于先天不足, 瓶颈 , 重新 定 位 与政 府 、 东 和 客 户 的关 系 , 建 股 构 目前 在公 司 治理 、 营 管 理 与 资 本 实 力 等 方 面 仍 新 型的发 展思 路 和模式 。 经 然 比较薄弱。随着国 内宏观调控 不断深化 , 科学
( ) 政府 的关 系定位 一 与
发展观逐步确立 , 将带来国内产业结构新的调整 , 出于化 解地 方 金 融 风 险 的考 虑 , 市 商 业 银 城 这 对银 行业 将 提 出 新 的 要 求 , 必 对 在 夹 缝 中求 行 在组 建 之 时 中 央 就 规 定 了地 方 政 府 的 控 股 地 势
市商业银行服务于地方政府 的经济发展 目标 , 支 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 同时 , 商 行 也 可 以 获得 当地 城
政府 的信 用支 撑 , 可 以 因 此 而拥 有 大 量 的 政务 还 资源 。然 而 , 自政府 的 干 预会 使 银 行 运 营 与 其 来 易 变成地 方 政府 的 “ 二 财 政 ” 第 。这 种 行 政 控 制 ,
换思维 , 重新定位 与政府、 股东和客 户的关 系, 通过 全面 战略 转 型来推进 市场化 改革进 程 , 并积极探 索区域化 和 国
际化发展 。 力打造现代股份制精品银行 。 全
关键词 : 城市商业银行 ; 市场化 ; 定位 ; 转型 中图分类号 :8 1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8 0 (0 6 0 0 6 0 1 1— 2 8 20 )6— 0 5— 4 6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_1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_1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在国有银行上市改制的大幕拉开后,政府与各界似乎都看到了银行改革成功的曙光。

然而,2006年的经济运行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的内在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政府调控经济过热的宏观政策往往存在冲突,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改革中的深层矛盾逐渐凸现,同时外资银行介入的竞争压力也接踵而至。

 在面临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改革应该如何突围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两大战略思路值得重视。

其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应针对信贷扩张的动因,全面创新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我们看到,上半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两大推动因素是信贷和投资。

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市成功后的建行尤其突出。

前段时间穆迪对2005年中资银行财务实力评价较低的原因,也是看到了宏观紧缩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压力可能带来不良率提高。

应该注意,我们不能说信贷扩张与银行上市之间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因为这是现有金融体制下所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现象,只能说是,商业银行的上市,如果强化了刺激信贷扩张的某些动因,将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就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中间业务为主,信贷业务为辅的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了50%,甚至70%以上。

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是与其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也是与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相对应的。

而在当前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的情况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应向国际看齐,在业务创新与制度设计上做好战略改革与转变的准备。

就此,笔者认为上市只是银行改革的起点,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创新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模式,才能促使其走出信贷扩张怪圈。

一是创造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条件。

一方面,应以专门机构协调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如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制定合理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也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并且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发展中间业务的硬件环境。

【推荐下载】试论如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推荐下载】试论如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试论如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也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改革重点和难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宏观经济环境及其调控格局的变化。

随着我国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日期日益临近,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加剧。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更快更强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如何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破与立两大难题 长期以来,金融改革在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对滞后,而金融改革中又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最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结构单一,管理体制落后、僵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我国国有银行在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基本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其特征表现为:一是产权结构单一化。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均是国家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

尽管目前国家已派出监事会进驻国有商业银行,但仍然难以发挥理想的监督效果。

二是治理结构落后。

行政化管理是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一大特征,其机构设置均是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其内部也是按行政级别进行管理,形成了一套牢不可破的官本位制度。

这种落后的治理结构,使其运作效率大大低于公司型治理结构的效率。

导致其服务优质客户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金融产品创新动力减弱,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

 (二)资本充足率不高,依然存在高风险。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改革和政策措施,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1997年调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从55%的所得税外加7%的调节税下调至一般工商企业的33%的税率,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积累一部分资本金的能力。

1998年国家财政向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补充了2700亿元资本金,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显着的提高。

2003年底,中央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金,拉开了内部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序幕。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在五年之后将要全面开放。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制定21世纪的现代发展战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奋力加快发展,努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笔者认为,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战略应包括下述"十化"的内容。

一、产权股份化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逐渐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真正的商业银行不是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而是在合法经营基础上追求利润的金融企业;然而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繁重的政策性任务。

真正商业银行是责任有限的股份公司,而不是特殊类型的政府独资企业;独资企业不可能真正做到政企职能分开。

中国加入WTO 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股份化改造。

鉴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履行必须采取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

国家资本可以采取二种不同的控股形式:l、绝对控股,国有股占整个商业银行股本的50%以上。

2、相对控股,国有股在整个商业银行总股本中虽然不足50%,由于股权分散,国有股仍然处于控股地位。

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行长(总经理)之间相互制衡的职责。

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银行的目标和政策,挑选和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监督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等。

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行长(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协调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二、员工知识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是知识化的员工。

当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的素质与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一)
在国有银行上市改制的大幕拉开后,政府与各界似乎都看到了银行改革成功的曙光。

然而,2006年的经济运行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的内在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政府调控经济过热的宏观政策往往存在冲突,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改革中的深层矛盾逐渐凸现,同时外资银行介入的竞争压力也接踵而至。

在面临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改革应该如何突围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两大战略思路值得重视。

其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应针对信贷扩张的动因,全面创新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
我们看到,上半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两大推动因素是信贷和投资。

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市成功后的建行尤其突出。

前段时间穆迪对2005年中资银行财务实力评价较低的原因,也是看到了宏观紧缩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压力可能带来不良率提高。

应该注意,我们不能说信贷扩张与银行上市之间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因为这是现有金融体制下所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现象,只能说是,商业银行的上市,如果强化了刺激信贷扩张的某些动因,将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就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中间业务为主,信贷业务为辅的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
了50%,甚至70%以上。

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是与其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也是与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相对应的。

而在当前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的情况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应向国际看齐,在业务创新与制度设计上做好战略改革与转变的准备。

就此,笔者认为上市只是银行改革的起点,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创新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模式,才能促使其走出信贷扩张怪圈。

一是创造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条件。

一方面,应以专门机构协调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如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制定合理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也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并且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发展中间业务的硬件环境。

另一方面,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客户创造的便利,只有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而银行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因此要努力推进产品创新。

此外,银行还要注重以推销消费品的方式推销金融产品,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理解新产品,并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途径。

二是真正促进经营管理与内控机制的优化。

经营机制改革仍然是商业银行永远的主题,目前部分银行进行股改和上市,确实是银行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但是也要看到,对银行治理长期的真正压力主要来自于机构战略投资者和大股东,当前上市银行治理结构中该类主体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银行海外上市的背后,往往是投资者对于“中国概念”和“政
府担保”的认同,上市本身并不意味着现代经营机制的建立。

如果就此放弃内部机制改革,则很可能重蹈覆辙。

因此,政府必须在包括人事等方面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市场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商业金融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收益权衡机制,才能保证银行改革的成果。

就此来看,上市只是有效改革的刚刚起步,也并非银行改革的惟一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