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基督教论文
急需一篇关于基督教的论文
急需一篇关于基督教的论文转贴:最近网络上,基督教问题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论,多数时候,多数中国人对基督教都有看法,都不特别喜欢这个宗教,而同样的,中国政府也对基督教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和梵帝冈的关系一直不能很好发展的原因也是因为对基督教的某种看法.大家对于基督教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发表了很多意见,比如盲信说(只让信仰不让思考和探究),特殊习惯说(某些依据教义的特殊习惯不符合中国习惯),历史积怨说(主要是近代史上基督教在中国的恶行)等等.大家说的都很对,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对基督教心存疑虑的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部分普通公民和政府都对基督教抱有疑虑,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实上,普通公民和政府拥有如此一致的看法,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为什么”中国人对基督教有所排斥。
1、基督教基本教义违背了中国思考习惯。
这突出的表现在基督教坚持“一个神”的说法,并且把其他不同于自己的神明称为“邪神”。
在中国传统看法中,神灵并不是只能生而为神的,高超的道德和行为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神灵。
这是中国作为“道德至上国度”的基本特色。
在中国,决定一个人是否高贵,是否能得到“福报”的原因是高贵的品德和行为,而不是对某种宗教或者思想的信仰。
在中国,一个善良佛教徒可以升天,一个善良的道教徒可以升天,同样的,善良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包括善良的无信仰人都可以升天。
在中国,“善良”是一个人是否得到福报的首要准则。
而根据基督教的说法,如果一个人不信仰基督教,那么不管他有多少善行,作多大的好事也一样要下地狱。
这种说法让“道德至上”的中国人尤其不能忍受。
当然,在中国的基督教现在吸收了某些佛教的说法,也说落地狱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但是依然抱住“信仰升天说”不放。
结果造成这样一种结果:不信基督教的作好事落地狱,信基督教的作坏事有基督帮忙,至少能在最后的审判时获得永生。
这严重违背了中国的道德观,是被中国人最厌恶的基础。
2、基督教习俗违背了中国传统风俗众所周知,中国是有自己特殊风俗,而且把风俗持续了几千年的古老国家。
基督教论文
我们应不应该有类似基督教之类的宗教信仰张荣骏学号:200900011033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一开始是对宗教消极作用的阐述,再后是对宗教积极作用的阐述和论证,再后是对信仰的价值的论证,最后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词:宗教消极积极价值作用信仰科学精神现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的人信仰宗教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不是啥好东西,宗教信仰无需存在,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宗教是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1、过分强调信仰,把信仰放在一切之上,不允许对信仰有丝毫的怀疑,这会使社会缺乏思想自由的空气。
而思想自由是一切进步的源泉。
2、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过分干预,使人的自由受到过分的限制。
而自由正是人们的向往。
3、强烈的排它性,不但不易吸收先进文化,而且易产生宗教冲突民族冲突,甚至导致战争。
4、引发了新一轮的政教之争,刺激了邪教的大量出现。
但是,我并不赞同将宗教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因此在我的这篇论文中,我将主要说明宗教的价值和作用!宗教对社会的正面意义在于:通过认同的价值观来在道德上约束规范个体个性思维和实现个人的“价值观”。
这是人类这个动物群体在实现自我与群体与外在世界契合之后的一个标准判断。
它的意义在于---赋予了人们安静的灵魂归宿,而存在的形式并不重要。
记得有个名人曾说过: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心灵龌龊的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功利无耻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必将灭亡的国家;而宗教使人追求心灵的升华(一种可以满足自我解释和虚荣心的必要)!所以,除了要有法律在约束每个人超越大众利益的个性行为外,宗教就成了约束人类自我意识矛盾激化的缓冲器。
人类摆脱不了自我意识的一天,不管你承认与否,信仰就会一直存在,宗教就会永远以某种形式存在。
在和宗教的对抗当中,不管目前你获得了怎么大的胜利,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失败在我的传统观念中。
有人经常说,宗教最终会灭亡,而我则不这样认为。
因为从现实来看,一切宗教都深入扎根于现实之中,是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苦难的叹息。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论文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论文篇11、基督教文化l.1基督教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教会。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还包括宣称跟其他教会有着不同历史渊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黄心川,141)。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逐渐成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义化”,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赵林,27)。
目前基督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义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1.2基督教义化的基本要义对于“文化”一词,人们有无数种理解。
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督教文化有两大来源:一是希伯来文化;二是希腊文明。
它从希伯来义化得到了一个信仰的上帝,从而继承了犹太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伦理普遍主义传统;又从希腊文明得到了一种理性逻辑的求知工具,从而继承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认知普遍主义(陈召荣等,138)。
从历史来看,基督教文化是指希伯来文化吸收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后演变成的一种新的文化。
圣经是基督教义化的最好体现。
所谓基督教文化包括:圣经,圣徒的言论及宗教会议的决议所组成的教义以及人们对教义的阐释;教会的组织机构及神职人员的活动和对他人的影响;人们的基督教意识指的是对基督教的信仰,对艺术及哲学和历史的描述和批判。
帝国后期,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基督教以统治工具的形式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圣经》的最终形成,不仅标志了基督教思想体系的正式确立,更为基督教文化的传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2、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王佐良,50)。
《世界宗教史》课程论文
《世界宗教史》课程论文题目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的比较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班级09级8班姓名梁吉朋学号***********指导教师唐建阳老师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的比较梁吉朋电气系098班摘要:相较于几大世界宗教而言,虽然自从911攻击事件后,人们认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许多冲突的的因素存在,但是与佛教相形之下,由于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至少还有共同相承的历史可以作为沟通的基础,但是佛教与其似乎完全没有共同的特点,以致于对多数的佛教徒来说,伊斯兰教的许多观念是很陌生的。
或许就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许多佛教信徒,对于伊斯兰教就产生了许多的误解,例如将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归因于伊斯兰帝国的侵略,或是将巴基斯坦的巴米尔大佛的破坏解释为全球穆斯林对佛教的仇视;而相同的,穆斯林对于佛教也是有许多的疑惑和不解,因此,这是我对于穆罕默德与释迦牟尼这两位教主比较的出发点。
再加上现今的宗教对话太过度于强调伦理之间的关系,因此让双方都对彼此的宗教本质都还没有深刻的了解,因而渐渐地产生了仇视和误解。
因此,本文将用《世界宗教史》对宗教本质的解析为基础,把这两位教主的生平思想份类成:(1)叙事层面、(2)经验层面、(3)教义层面、(4)实践层面、(5)伦理层面、(6)社会层面、(7)物质层面。
在以此基础加以比较,区别出相同与相异的地方,并且做一个结论。
关键词: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宗教冲突、宗教对话。
1叙事层面1.1出生年代: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首先在出生年代的确定就有差异。
释迦牟尼的出生年代至今主要有两种说法:[1]“南传佛教:是依锡兰的《岛史》以及《大史》;盖格据此而算定佛灭为西元前四八三年,佛陀的在世年代即为西元前五六三-四八三年……北传佛教:是依据宇井柏寿博士,认定佛灭后至啊育王即位之间为一一六年,而主张佛灭为西元前三八六年……。
”或许是由于印度自古以来,自从孔雀王朝以后就没有再出现大一统的帝国,因此对于历史记载方面相当的薄弱,导致现今剩余的史料对于释迦牟尼的出生有许多种分歧的说法。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与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宗教与信仰,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及个人的影响。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仰基督耶稣为救世主。
它起源于中东地区,随着欧洲殖民的扩张传播到全球。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爱、信仰和和平。
基督教的教派众多,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
天主教在西方国家影响深远,东正教在东欧和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而新教的教义和信仰形式则较为多样。
基督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价值观通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的形式表现,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也对艺术、音乐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面貌。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信徒分布广泛,特别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国家。
它的教义源自古兰经,信徒们奉行五个基本功(信仰原则、礼拜、斋月、救济保障和朝圣)。
伊斯兰教有两个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以其伦理道德原则而闻名,强调正义、平等和慈善。
伊斯兰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世界的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全球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现在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
佛教被视为一种哲学、精神实践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八正道、四圣谛和中道思想。
佛教信仰创立者佛陀是一个觉醒者,他的教导强调人们通过内心的透彻认知来超越痛苦,并寻求内心的和平与平衡。
佛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
在东亚地区,佛教对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佛教也鼓励人们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内在修养,推崇和平、慈悲和谦虚。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本土的主要宗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有着广泛多样的信仰体系和神祗,崇尚“种姓制度”,提倡个人灵魂的轮回转世和解脱。
世界各大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世界各大宗教的传播与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化、伦理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种宗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广泛而复杂。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大宗教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基督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其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基督教的使徒及传教士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其信仰传播到不同地区。
其次,印刷术的发明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圣经的印刷与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并接触到基督教。
此外,近年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它们可以通过网站、博客、视频和社交平台等方式,将基督教的理念、教义和价值观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教义和伦理观念方面,基督教倡导爱与和平,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平等、道德和正义。
这些价值观的传播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基督教在教育、慈善和医疗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会学校和大学的设立,慈善机构的运作以及医院和诊所的建立都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服务。
二、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伊斯兰教是全球第二大宗教,其传播途径与基督教有所不同。
首先,伊斯兰教通过先知的言教和古兰经的编纂将其信仰传播给信徒。
其次,在穆斯林乃至伊斯兰教背后背离其他宗教的国家的传播有国家宗教教育,通过学校、清真寺和传教活动等方式将伊斯兰教的教义灌输给年轻一代。
再次,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崛起也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类似于基督教,伊斯兰教通过网络和社交平台向人们传递教义和价值观。
伊斯兰教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社会和法律等方面。
伊斯兰教的传统价值观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价值观和社区合作。
这种价值观在许多穆斯林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伊斯兰教还影响着诸如食品规定、婚姻法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彭超【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世界宗教与宗教文化论文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自基督教诞生以后,经过耶稣弟子的相继传教,基督教在西方国家中广为传播并取得主导地位,很早就被许多国家奉为国教。
而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又出现了政教合一国家,甚至一度出现了教会的力量高于国家政权的力量,可见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多与影响之深。
美国学者史密特在《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中指出:“假如耶稣从来没有走过古代巴勒斯坦尘土飞扬的道路,没有受死,没有从死里复活,在他身边没有聚集这样一小群门徒去向外邦人传扬他的福音,西方将不会达到如此高水平的文明,并且赋予它如此深厚的、至今仍引以为荣的人文内涵。
”在基督教的教会文化中,许多的风习都是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意志,尤其在当时的社会里,其表现是更为先进的。
譬如在基督教中,特别强调家庭是宗教生活和道德生活的中心,而在家庭内部,则强调各家庭成员的地位平等,从而使妇女的社会地位被提高了。
这也是西方国家中妇女权利意识苏醒的起源,为后来社会提倡的男女平等和妇女权益的保障打下了社会意识基础。
此外,由于教会中说耶稣曾当过木匠,是亲身劳动的,这就为后来树立劳动神圣的观念、诚实工作、节俭等社会理想提供了宗教理论支持。
而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基督新教是现代职业精神的本源,敬业精神实际上来源于宗教信仰,来源于基督教新教伦理。
当年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将这种脱胎于新教伦理的美国早期敬业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通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看到新教信仰是如何促使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可以看到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马克斯.韦伯当年到美国去考察,他觉得美国的经济如此繁荣昌盛,背后一定有某种精神原因,美国的基督新教成为他研究的重点。
众所周知学术界德国有“二马”,一个是马克斯·韦伯,另一个是卡尔·马克思.他们两个的思想结论是不一样的。
就社会学这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唯物论,另一个却非常强调精神信仰的作用。
世界宗教论文
以理性引导思维——当代青年应如何对待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的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类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意识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有些从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宗教?首先,宗教可以说是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存在,是生产关系的歪曲反应。
做一名唯物主义者首要的条件就是坚持人类社会之外没有天国世界,没有神仙皇帝。
人类社会的一切(包括精神)都是人自己创造的。
另外,宗教是与现实社会物资生产相对立纯粹精神性存在。
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组织形式,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外在于人的现实世界之外。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宗教表现形态。
唯物主义对待宗教应该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就像对待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生硬做法一样,对待与宗教有关的事物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代替先入为主的排斥和讽刺。
实际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将人的生活世界,看成是统一物质和精神源初世界。
社会历史的发展浩浩荡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一种理性地思维。
所以,对于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我们(持不同信仰者)来说,应该对彼此都保持宽容的态度。
因为,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宗教信徒,都首先是共处于一个生活世界和同一个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具有各自不同信仰的存在者。
所以,我们共同的任务都应该放在发展物质生产、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上来。
其实,宗教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劝人为善,心灵超过物质,奉献比获取更重要,相信人生的目的不是为自我,人生的意义不因为死亡而结束。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论基督宗教信仰 1论基督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与人交接的恩赐,在这交接中,人们可以自由听取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说的恩惠之道,他们不顾生活中与这道相反的一切,仍然义无反顾地排除一切而完全信赖他的应许与指导。
”如我们在上文所说,作为教义学的原因和基本理由的基督徒的信仰和教会的宣示,关涉甚么呢?关涉基督徒信仰的事实吗?关涉基督徒信仰的方式吗?不错,这种信仰的主观形态不能完全摒之于宣示之外。
哪里有福音的宣示,哪里就有把谛听及承纳福音的人的事实和它一起宣示之必要。
但我们自己有那种事实,信仰当然是一种次要的事;在包含在基督教宜示中的显著而实在的东西——即基督徒的信仰内容和对象——以及我们所要宣传的东西——就是使徒信经历说到的对象:我信上帝,父,子,圣灵——面前,是藐小和不重要的。
由信经的“信”字,我们最少可以领会到“我们信”的事实。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十分坚决地注意神人的交接。
“我信于”——信经这样说——而一切部全靠这个“于”字——这个希腊文的(eis)这个拉丁文的(in)字。
信经解释这个“于”字,这个信仰的对象,是我们的主观信仰赖以存在的对象。
除了“我信。
二字在首句表示过之外,信经不再说到信仰的主观事实,这值得我们注意。
当这种关系倒转来,基督徒在言语上注重他们所作的(信仰),注重人的方面对于那对象的体验而生的感动与情绪,若他们对于我们可以信些什么不表示意见,并不是一件好事。
信经由于不谈主观,而只谈到对象方面的信纸它反能对在我们人的方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所能成、所能做、所能经验说最切当、最深刻、最完全的话。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也同样地真实。
推想保持那主观的成分的将失去它,谁为对象的缘故而放弃它的,将得到它。
“我信”,那信仰当然是我的,是一种人的经验及行为,即一种人的存在的形式。
但这“我信”当和一位不是人,而是神——父,子,圣灵的神交接,便完成了。
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
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源远流长,各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出发,探讨不同宗教信仰的特点和影响。
一、基督教基督教信仰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宗教之一。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坚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相信他的救赎能带来永生。
基督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拥有许多不同的教派和教义体系。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现在是世界上信仰人数第二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是坚信真主是唯一的上帝,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先知。
伊斯兰教的教义由《古兰经》和《圣训》组成,包括各种行为准则和礼仪等。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追求解脱和启迪,八正道是实现解脱的方法之一。
佛教强调无常和空性观念,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心来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四、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信仰崇拜多神,其中梵天和湿婆是最主要的神祇。
印度教充满了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传统,强调个人与神的联系以及轮回转世和解脱的观念。
五、道教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道教的核心教义是追求长生不老和达到超凡境界,通过修炼道德和特定的功法来实现目标。
道教教义包括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道的观念以及各种神仙和神符崇拜。
六、犹太教犹太教起源于前2000年左右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单一神教之一。
犹太教信仰源自于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契约,注重强调个体与神的沟通和契约的遵守。
犹太教有着严格的道德守则和宗教仪式,如安息日和割礼等。
七、卓越宗教除了以上主要宗教信仰外,世界各地还有一些小众宗教信仰,如锡克教、巴哈伊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一些特定地区和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相对于主流宗教来说规模较小。
总结: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
不同宗教信仰具有各自独特的教义和价值观,反映了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特点。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宗教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寄托,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历史上,众多宗教不断兴起并传播,其中基督教是其中之一,其传播的过程也独具特色。
本文将以宗教兴起及基督教传播为主题,探讨其起源、传播途径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其创始人为耶稣基督。
耶稣的教义强调爱的精神和救赎,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但在耶稣逝世后的时期,基督教面临着迫害和压制,直到公元313年米兰敕令的颁布,基督教才得以合法化,这为其后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基督教的传播途径1. 传统途径:基督教最早传播是通过门徒和使徒,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耶稣的教义传播给更多的人。
例如,使徒保罗的传道使基督教走进了希腊和罗马世界,为后来的传播打下基础。
2. 文字传播:基督教的传播受益于罗马帝国广袤的领土和统一的行政体系,文字的传播成为可能。
早期的圣经经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通过抄写和复制的方式传播到各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基督教。
3. 利用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督教的传播也得到了推动。
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得圣经等宗教经典大规模印刷和分发成为可能,这无疑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速度。
同时,现代传媒的兴起,如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为基督教宣传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基督教传播的影响1. 宗教改变:基督教的传播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宗教信仰的转变。
例如,罗马帝国的公元4世纪成为基督教国家,日耳曼民族的基督教化等。
基督教的传播极大改变了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
2. 文化影响:基督教的传播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也涉及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文化等渗透到各个领域,塑造了西方文化的诸多面向,如艺术、文学、音乐等。
3. 社会变迁:基督教的传播对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爱和仁慈,推动了一系列慈善事业的发展,如救济贫困、抚养孤儿等。
宗教论文
宗教是什么?宗教是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向往,是人内心世界的一支拐杖。
所有的行为应归结为反省和修心。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使人对其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世界五大宗教——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简称佛陀。
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
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
犹太教是在公元前2000年中东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Adonai,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
七世纪初,麦加人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的冥想中创立伊斯兰教,随即以蓬勃的活力蔓延于阿拉伯半岛,遍及半个世界。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估计数),仅次于拥有超过20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印度教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者创造的。
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多种名字来称呼自己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和道学都隐含着元宗教精神,这可从老子《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中表现出来。
《道德经》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尊道贵德,不弃人,不弃物;使人求以得,有罪得免;常善救人,以百姓心为心;不善者亦善之,不信者亦信之;对道要敬畏,如冬涉川,若畏四邻,俨兮若客,这类元宗教精神体现了宗教家悲天悯人的信仰情怀。
《论语》也讲“祭神如神在”;“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足见儒学亦敬天而畏天命,怀有诚惶诚恐的元宗教精神和信仰情怀。
宗教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更是把人类生存的最终价值建立在宗教的根基上,他们人类生存的权利意识本身就是基督教文明的产物。
无论西方或是东方,元宗教精神激起并以之为支往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人生价值信念,皆可历千万年而不衰,亦非靠权力诱导制造的短期政治行为所能取代的。
世界各国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力分析
世界各国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力分析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行为、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的宗教信仰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也给不同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世界各国的主要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力。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全球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徒数量占据全球宗教信仰人数的30%以上。
其信仰的中心是耶稣基督,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对全球文化、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欧洲洲大陆,基督教与现代文化息息相关,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伦理和道德的指导,也曾在欧洲历史上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引擎。
在美洲大陆,基督教则成为了美洲文化的基础,例如传教士在美洲殖民地时期,改变了原住民的信仰,并传递了欧洲文化。
在非洲和亚洲,基督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非洲,基督教教会在当地的医疗、教育、扶贫和反对种族隔离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全球第二大宗教,信徒数量占据全球宗教信仰人数的24%。
其信仰的中心是真主阿拉和先知穆罕默德,被认为是穆斯林社区中神学、法律和社会脉络的基石。
伊斯兰教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伊斯兰教为当地文化、文明和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伊斯兰教早期的宗教领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独一神论的文化,取代了多神论,并将其传播到德黑兰、迪拜、利雅得等重要城市。
在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等地,伊斯兰教一直存在,并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
印度尼西亚甚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
总体而言,伊斯兰教在整个第三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影响了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三、佛教佛教信仰源起于印度,后传到中国、日本、亚洲和欧洲各地。
如今,佛教成为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的中心是菩萨和释迦牟尼。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论文摘要:基督教作为影响较大的宗教,对西方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可以看出基督教作为宗教的一种,对文化或者是文明有着哪些好处或是弊端。
关键词:基督教文学但丁《神曲》艺术历史优点弊端思考自古以来宗教信仰一直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人类开始了解自然的时候,对神的崇拜和敬畏也就开始了。
人们对神的这种崇拜,早期反应在对大自然未知事物的畏惧,把自然中不能理解是现象称为神迹。
后来宗教慢慢发展,在中西方都有了自己的神的体系,在这里我主要想选择其中影响较大一个宗教,也就是基督教,谈一下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它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我想讨论一下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毕竟基督教最早起源于西方。
公元四世纪以前,基督教并未被世人所认可。
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当作邪教而加以打压。
在公元64年至公元313年间发生过十次大规模残酷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
公元四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这时的基督教才开始迅速的被西方社会所普遍接受。
即使后来罗马帝国在日耳曼等民族的多次进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基督教仍以其教义深得民心而不断流传,以致在中世纪的一千年中达到了鼎盛,在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恰恰说明基督教当时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可追溯到英雄史诗时期。
如我们在《外国文学史》中学到的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这些英雄史诗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一种同仇敌忾、对抗外敌的英雄气概。
还有中世纪还盛行骑士文学,表达了骑士阶层的方方面面,如骑士的文化观念、精神个性和生活理想等等。
这类文学作品也大多贯穿着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等观念。
世界宗教论文
世界宗教论文第一篇:世界宗教论文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历史上基督教的大分裂:一、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大分裂是指两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纪第一次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罗马公教(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教。
于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义教(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其后又从支派中再次得分列出各种小教派。
而这两次的大分裂却是对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冲击以及影响最大的。
原因:西元33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这就悄悄的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
这样的行为使得东西教会慢慢得疏远以及产生了隔阂。
而君士坦丁的主教们也是温和的顺从皇帝的指使,他们倚著皇帝的权势而不是自己的德性或者基督的福音精神。
西元381年,皇帝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召开了大公会议,这次的会议提升了君士坦丁主教的权位,而君士坦丁也提升成总主教区,仅次于罗马。
到了451年的大公会议又再次的主教们的权利扩大。
621年,特劳拉地方召开会议,警告西方主教们如果不服从教会的纪律则开除教籍。
此次会议中第五十五条——罗马人民於四旬期星期六守斋乃违背教会之传统,如神父为此将废逐,若为主教,则开除其教借;教宗如此时守斋亦开除其教借。
教宗不签字认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扰。
二、新旧教大分裂(宗教改革)这是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其后新教从罗马教会分裂出了圣公宗、归正宗以及信义宗这三大支派。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论文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在当代流行之原因及其积极作用摘要:本文开篇通过列举生活的例子简述基督教文化在当今社会盛行,然后分析基督教在宗教影响普遍削弱的今天仍能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的原因,再分析了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生活的影响,基督教存在的积极意义,最后总结我们对待基督教应有的态度。
关键词:基督教当代原因积极作用现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周遭的一切,也许你不曾留意,但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基督教的缩影。
例如基督教的教堂因其建筑之美和宗教美丽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地;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他们的新生儿选择“教父”、“教母”;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男女选择在教堂,在牧师的主持下举行婚礼;“Oh,my Jesus”“God bless you”等英文口头语的广泛使用等等。
尽管我们不是基督教的信徒,并不信奉上帝和耶稣,但在不经意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处世态度、生活习惯等已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通过高新技术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以基督教这一宗教文化的代表的西方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在中国,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视基督教的为“潮流”的宗教。
而放眼世界,基督教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诞生和进步而停滞,15亿至21亿的基督教教徒,足以说明基督教现今的繁荣。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犹太教的地区诞生,继承希伯来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至今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
在这漫长而动荡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基督教分化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但基督教仍然发展成与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历经风雨而不倒,在现代拥有如此重要的社会文化地位呢?为什么基督教会成为今天“流行”的宗教,令许多人为其着迷,趋之若鹜呢?首先,“综观现代西方基督教的发展,传统的基督教轮番受到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怀疑主义、科学主义、思辨唯心主义、历史批评、进化论、逻辑实证主义等等的挑战,相继被理性宗教、自然宗教、基督教唯心主义、新教自由派神学等所代替。
基督教对现在世界的影响
基督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刘志娟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赤峰024000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有三大教派,他们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对人类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人们在谈及那种教派对世界影响最大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基督教。
当时代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不仅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基督教的新的挑战,事实上,全世界都在进行着全面的反省。
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是有关“大国崛起”,然而西方大国崛起背后的精神文明有事与基督分不开的。
所以,究竟基督是怎样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直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督教;世界文明;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时候,再次与同样古老而伟大的基督教相遇。
两者都会有新鲜,独特,似曾相识的感觉,两者将在交流中走向理解和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新的道德观念,新的社会风尚,新的精神风貌,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宁,稳定,崇高,繁荣,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不仅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基督教的新的挑战,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是有关“大国崛起”,然而西方大国崛起背后的精神文明有事与基督分不开的。
不知不觉中,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基督教已经走进我们东方人的生活,而且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由此可见基督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基督在各个方面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
并且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缉毒队东西方文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有必要就基督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差异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基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全世界公认的公元制是以耶稣诞生为标志的。
此外,全球最统一的休假日是星期日(又称礼拜天),是为了纪念耶稣从死者中复活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天,有20多亿人到教堂朝拜他,其中有国家总统、国王、首相等领导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宗教——基督教的净土
摘要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那么宗教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对宗教文化现象又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我深受着基督耶稣对我的恩佑和福泽。
他用宝血洗净我的罪,保佑我平安得永生。
阿门!
对于我来说:宗教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信仰以灵魂安慰得解脱。
关键词:世界宗教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圣诞节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思考小结
世界宗教
世界性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而其它宗教则主要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
中国人习惯上称中国有五大宗教,即天主教、基督教(指基督新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而实际上只是在世界三大宗教基础上加上了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天主教与新教(中国人俗称基督教)乃基督敦三大致派中的两大敦派,另一大派是东正教。
这三大敖派虽各自独立、自成体系,但仍被视为同属一教。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
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
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基督教教义
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来自《圣经》,以后随社会的发展,教派也不断涌现,各派的教义侧重点也各异,但基本的信条有以下内容:
1、十诫。
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
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
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
3、信原罪。
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
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4、信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5、因信称义。
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
6、信天国和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7、信地狱和永罚。
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
8、信末世。
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圣诞节对中国的影响及思考
中国不是基督教国家,也不是西方国家,因而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圣诞节不是宗教节日,也不是家庭节日,圣诞节变成了狂欢的借口和理由,变成了商业的盛宴。
然而,这些“商业化”和“世俗化”的圣诞节,与其说是“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的渗透,毋宁是商家和年轻人在这个时代中“消费主义”的发泄,那些用这种方式过圣诞节的人,与西方文化又何干?他们的物质主义的狂欢实际上也无非是加固这个国家官方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罢了,中国许多人过圣诞节的方式本身就是没有信仰的体现。
一部分持所谓“保护传统文化”观念的人,对于圣诞节的狂欢活动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对于圣诞节的欢愉甚至持一概否定,把过圣诞节的人通通斥为“西化”,甚至“数典忘祖”,这种观念实在是逻辑上极端不成立。
现在以狂欢方式庆祝圣诞的人,可能平安夜选择通宵场电影或者是去K歌,甚至通宵三国杀打麻将,这种人过的节日,已经早就和“西方”没有关系。
而这个国家还有许多的人,至少是上千万的人,他们正在教堂,在教会,在每一个有十字架的地方,唱诗、颂扬、祷告,他们才在过属于自己的圣诞节,真正的圣诞节。
当你贬斥圣诞节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了这至少数以千万计的基督徒,他们正在感谢着这个日子,感谢主耶稣基督给他们带来的救恩。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一味强调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感恩的纪念呢?在中国,这个拥有数千万基督教徒的国家拥有的不仅仅是“儒家文明”,她的海纳百川使她汇集了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聚集在她的身边,以她为家。
那由圣诞节带来的宗教文化现象对国人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正视和思考的。
小结
本身就对宗教学有兴趣,一直很好奇哈佛大学的神学院是门怎样的教学艺术。
通过对世界宗教的选修,我稍稍对此有了些了解,老师系统的为我们讲授了世界宗教的概论、历史等文化知识、分门别类的详细介绍世界最盛大和著名的九大宗教:古希腊罗马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以及神道教。
配上相关的影像资料,我不仅看到了基督教的历史背景和宗教革命也了解了其他宗教文明的传承。
这对我们尊重各派宗教文化有了很大推动,尊重是因为了解,只有了解了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这也是世界宗教这门选修课带给我的收益。
参考资料:
人人网:/GetEntry.do?id=703566921&owner=251347137
百度知道:/question/11236792.html
百度:/view/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