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概论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自然建筑读书有感

——《生态建筑概论》课程文献综述

学号:1310520219 姓名:郑宇翔

摘要: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思想由“神造万物”转换到“人定胜天”,而今,我们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思想。“人定胜天”只是人们鼓舞自己战胜困难、克服险阻的自勉之词,我们更应该对自然心存敬畏,因为我们也是自然地一部分。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城市中钢铁森林替代了原本的绿色,建筑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建筑一词正逐步被人们所熟知。

正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最早的是以洞为房或构木为巢,然而洞是天然的,不是人造的。巢,虽为人工建造,但利用自然甚多。洞与巢,起到了房屋的作用,但不能称为真正的房屋建筑。不过人类的房屋建筑正是由洞和巢发展来的。通过这些早期房屋就可知晓,人们生来便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现如今城市中的钢铁森林都是慢慢演变出来的。虽然科技在进步,可是我们的建筑,所居住的环境却越来越偏离原有的自然环境。《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儿时是在人与自然两种极端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和青春的,离家不远的格拉斯哥市堪称具有无限产生丑陋能力的城市,犹如由黑烟和尘垢粘合起来的一堆废弃的沙石,工厂的烟囱烟云缕缕。另一条路线可以看到茁壮的克莱德名马,带斑纹的艾尔郡奶牛,率先开放红罂粟花与介子花的小麦与大麦田,牛棚与马厩,长满了黑刺莓和野玫瑰的山楂树篱。作者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所以深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于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他认为“假如我们能创造有人性的而不是苦难的束缚人的城市,那么我们在选择城市或乡村时要看到二者的长处,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各具特色,相互补充而丰富人们生活的。这样,人就适应了自然,生活在自然中了。”(《设计结合自然》第一章“城市与乡村”)我不得佩服麦克哈格的这句话说的实在太精辟了,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人与自然应该达到也必须达到的状态。也许有人会觉得说现在的城市缺乏人性充满束缚言过其实,但是那一幢幢毫无生机的混凝土建筑确实与自然沾不上边,人与自然相互依赖是必须的,大自然在没有人类出现前便存在,而人类如果没有了大自然又怎么能过存活,如今给我了们相互依赖的机会,我们又怎能说不。麦克哈格回到家乡时后悔自己回去的太迟了,不禁感叹“回忆昔日欢乐的情景,如今感到格外的痛心。”(《设计结合自然》第一章“城市与乡村”)

“伪节能”:旧的发展观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这说明旧的发展观已经破产,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着手解决,但是效果欠佳。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披上了绿色的外皮,但这些“表面”上的功夫并没有实际作用,生态建筑的概念还没人被大众熟知。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百度资料)德国的三升房是生态建筑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这一项目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

耗油量不超出3升(相当于当量煤约4.5千克)而被称为“三升房”。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了3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中国目前的技术的确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建造“伪节能”建筑的理由。国家能源及其紧张,能源价格一路上涨,所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吧能耗特别是建筑能耗降低下来。自从国家颁布新的建筑节能标准以来——甚至在此之前,就有各种各样号称节能、环保、健康、生态的项目出现在世人眼前,但是这些建筑多是追求过程、手段、单方面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目的决定手段,抛弃了创造生态自然的目的,无论采用多少手段都是徒劳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叫它们“伪节能”,是因为它们没有达到整体节能的目的。如今,大多数节能建筑处于重手段轻目的的阶段,开放商着力宣传的是节能技术,比如:项目采用了什么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双层中空防辐射玻璃、外保温材料多么厚……强调的都是单项技术或是节能技术的堆积。每项技术都是为了节能而设计出来的,但如果只是把他们简单地堆积在一个建筑之中,最终能不能达到整体技能的效果不得而知,就如同我的专业老师所说,建筑可不是拼积木。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房子的品质,降低能耗,而不是抬升房价。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然而看来这就是我们的实际情况。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人人都可以看到的真情实况是,大自然不是这样容易被塑造的。(《寂静的春天》第十五章“大自然在反抗”)

未来趋势:在《小的是美好的》这一书中舒马赫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低水平的技术使人们深陷于痛苦之中,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又把他们拒之门外。所以,在低水平与高水平技术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过程,一个大的空间,这个空间就装满了所谓的“中间技术”。(《Small Is Beautiful》第三章“第三世界”第12小节“发展中间技术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国技术上的落后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20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伴随这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建筑能耗呈急剧上扬趋势,因此,我国绿色建筑是城镇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2011年七月),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如果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居住水平,住宅建筑还将有巨大增长。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到2020年还讲增加300多亿平方米。如不采取有力措施,能耗将是现在的三倍以上。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循环经济消耗的方法,也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方案。有着“躺着的摩天大楼”称号的深圳万科中心是中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它的绿地最大化理念使得它的绿化面积大于100%.从整体来看,万科中心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其悬空达15米,通过主干与分枝,把各种功能组合在一起:大楼办公、SOHO、公寓酒店、国际会议、展示展厅等。在悬空15米的建筑下,员工们可以在广场绿地上搞活动。山风、海风都可以自由地穿行其间。地面和楼顶都有绿化,绿化率达到140%。万科中心采用整体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供应本中心,还能生产多余的电力,而多余的电力将被国家电网高价收购。万科中心的地板送风系统,利用地板下低压风管把冷风送到风口,送风温度较常规送风温度高2~4度,可节电3成以上。此外,万科中心大量采用可以速生的竹材代替木材。万科董事长王石的办公室中,无论书柜、办公台面,都找不到一块木材!(数据引自《中国最新绿色建筑一百案例》)该项目还开辟专门的宣传教育空间,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展示。通过该项目及项目经验成果的扩散,以及项目的公开展示和宣传作用,可以让人们更形象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办公、生活舒适性的提高,从而引导建筑设计向良性、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中国在生态建筑方面虽然褒贬不一,那是因为中国在生态建筑这方面还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但不能因为不好做或问题多,就放弃这个方向。可以说这是住宅的一次革命,消费者对节能住宅了解之后,慢慢就会抛弃传统的住宅。现在的质疑声并不可怕,它代表了未来的趋势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