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征文精选12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档案日征文精选12篇

篇一

临近国际档案日,正在思考着写一篇关于档案方面的征文,乡下母亲来电,询问我建房完垛时的人情薄(仁礼薄)放哪儿了,因事过多年,不经常在家,只能如实回答说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顿时急了,声音提高了好几倍,“你这个人是怎么搞的?怎么能这样呢!太没收拾了吧!........

母亲似乎有点恼火了,也难怪她有些生气,在乡下,每户人家平日举办红白事时的仁礼薄(人情薄)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每户家庭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人情往来的朴素凭证,当谁家有重大事件要举办时,便可根据这些“家庭档案”来进行回礼,以免漏掉了,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此便是最好见证。祖父母、父母亲按乡下的说法是收拾极好的人,大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家庭档案之一的“人情薄”是保存得比较齐整的,有时没事我也喜欢看看,主要是能从中学到一些民俗知识和得到一些历史信息,像祖父母那时的“人情薄”,信息量是最大的,也比现在的“人情薄”讲究多了,从事件的名称(以别称为主、如小孩满百天应写为汤饼之歌或弥月之喜等。.....)到所送之礼的名称写法也是要有别称,而且主家办的红喜事与白喜事写法又有很大区别(结婚收的金额前面应写为“喜仪”而不是白喜事的“奠仪”)等;在尾页都会写上吉祥语之类。那时的随礼金额一般都是几毛钱到七八十年代的几块钱慢慢涨到现在成百上千了......真是饶有趣味!根

据这些家庭档案,既可做到心中有数不至失礼,又可看到自家门庭兴衰起落,进行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建设思路。如果静下心来稍为玩味,你兴许能从中嗅到一丝历史的气息或听到社会脉搏的跳动也说不定哩!

真正听到“档案”一说,是在八十年代外祖父陷入困境的时候,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地的第一任乡长,后调到湘潭县晓霞山国营林场任场长十多年,却在响应政府号召自请回村里任村支书几年后因劳累过度不幸双目失明,于是请人在县档案馆查找到其任职人事原始档案后,遂向政府递交了关于请求帮助的报告,才得以缓解困苦,渡过难关,按当时的政策,如果没有档案馆里的原始档案作证明,是很难得到政府补助的,外祖父家的生活也将难以为继,由此可见那时我隐隐知道档案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了。

及至近年,在单位从事办公室工作,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进行存档管理,算是正式接触档案工作了,有时找不到的资料到档案室一下子就解决了,经常有人士来单位查找档案资料,看着他们焦急而来高兴而去,终于有了对档案较深的认识,知晓了一些档案知识,懂得了档案的意义,档案于个人来说,他记录了你的成长,特别是当今档案事业日益发达的时代,从出生证明到户籍到学籍到参加工作.....档案于工作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单位历年的资料完好无损的存在档案馆或档案室里,随时都可以查找为你所用;记得今年我们单位新上任的党组书记张主席,就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档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是在岳阳师范就读时入的共产党组织,毕业后在户籍地担任教师工作,后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现担任文联党组书记,需把组织关系迁到文联来,谁知到档案馆查找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