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两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儿童世界的美好与纯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儿童世界的美好与纯真。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和相关素材。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扩展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
4.2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讨论:1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5.2 教学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引导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引发学生对儿童世界的兴趣。
活动二:分组阅读竞赛,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活动三: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儿童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儿童形象的理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儿童的关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课文中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儿童多处行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儿童多处行的看法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拓展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学生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次儿童多处行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
3. 思考课文中传递的价值观,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程度。
2. 朗读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发音准确性、表达流畅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课文的生动形象。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到儿童的纯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
2. 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材:《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学课件或黑板教学卡片(生字词)教学资源:相关儿童游戏的图片或视频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邀请学生一起跳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儿童的理解,引出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儿童游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句子。
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复习。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太阳是个大眼睛”、“小鸟在树上唱歌”等。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
3. 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 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3.2感受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期待,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期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作者要拣儿童多处行?2.课文朗读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课文解析3.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解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如何赞美儿童的?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情境体验6.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儿童,进行角色扮演。
6.2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课后作业8.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儿童生活的短文。
8.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生字词学习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讨论和情境体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感受儿童的纯真和快乐,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
2. 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及作品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1.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感悟。
3.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4. 深入学习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6.1 学生抄写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6.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儿童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儿童的天真活泼。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他们以儿童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诗歌或散文的创作。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创作作品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展现。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关注。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培养学生的爱心。
(2)学会珍惜童年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3)分角色朗读,增加课堂趣味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爱儿童的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3)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3.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4.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课内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儿童生活的看法和感受。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学会“盈、解、倚、栏、扣、旺、畅、肢”8个生字,认识“颐、澜、棠、额”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解”,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至第9节。
3.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感受儿童的快乐和活力,体会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改诗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春天来了,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在这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2.播放《春天在哪里》。
在音乐中与学生交流:你眼中的春天在哪里?3.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她眼中的春天在哪里呢?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提醒学生“拣”字的写法,“拣”是什么意思?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春游时,为什么要拣儿童多的地方行走?)5.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去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春天吧!相信大家在书中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你能读准吗?(课件出示生字词)颐和园玉澜堂海棠树额头成千盈百不解倚着树根纽扣旺盛欢畅活泼四肢(注意指导“解”的不同读音,联系课文,理解词语)⑵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在描述中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你能根据游览顺序,给文章分段吗?每部分写了什么呢?3.教师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片段。
4.从香山回来,路过颐和园,小天使一般的孩子吸引了冰心奶奶的目光,让她情不自禁地挤进颐和园,欣赏了最美的春光。
她眼中最美的春光在哪里呢?(在儿童的身上,在春花的枝上)三、走近儿童,感受快乐1.默读1到2节,找出描写儿童的词句,圈圈画画,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让学生读自己所关注的语句,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培养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利益。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2.2 教学重点:文章的背景和内容的理解文章主旨和主题的概括文章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儿童的生活场景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儿童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对儿童的看法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4 分析与评价: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回答,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只拣儿童多处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白板和markers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只拣儿童多处行》简介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冰心,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 课文情节概述: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
3.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文学特色分析1. 文学手法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主题思想探讨1. 课文主题: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和期望。
2. 情感表达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第四章:阅读理解训练1. 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空缺部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阅读理解练习: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合作与交流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只拣儿童多处行》文本。
2. 相关资料:关于冰心和儿童文学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教学设计
4.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课后阅读文章,共同探讨文章中的关爱儿童主题,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如讲述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故事选择应与课文主题相关,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儿童成长问题,为课文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关爱你们的人?这些人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进而引出课文主题。
4.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关爱儿童、关注社会的意识较为淡薄。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情感,培养其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是一项挑战,需要教师通过生动讲解、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生字、新词,如“拣”、“行”、“岔道”等,并能正确书写和应用。
-能够运用词典、课后注释等工具,自主查找生字、新词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词汇理解和记忆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1.2 教学内容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探讨课文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角色。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方法个人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讲解与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作业3.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2 作业阅读笔记: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笔记,包括对情节、角色和道德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份关于课文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的讨论报告。
延伸阅读:学生选择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文。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
4.2 辅助材料参考书籍和文章: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供学生延伸阅读和参考。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至第五课时。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步骤和方法进行安排。
5.2 时间安排引入和阅读:第一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听后感觉怎样?这首欢快的曲子描绘了明媚的春天,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快地找到美丽的春天呢?书上有一句最能反映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2.出示“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指着板书,板书:春天)换句话,怎么说?(意思不变)二、自读自悟,深入探究1.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1)出示“拣颐嚷躯倚棠畅”(2)自己读(3)你已学过会哪个字,怎么学会的。
(4)把不认识的再读一读。
3.初步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4.小结:儿童多的地方,花也多(出示投影)花儿和儿童都有着什么特点?快速默读课文,学生说,老师板书:旺盛的生命力?5.文中从哪里可以看出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讨论。
出示小黑板:“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喷花的飞泉。
”(1)、自己读这段话,你是怎么体会到“旺盛”的?(2)、这里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样?如果不用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3)、你能读出花旺盛的样子吗?a练读b指明读评议c听录音,想象画面(闭眼)你仿佛看到什么?讨论d齐读(4)、这么旺盛的繁花在阳光下像喷花的飞泉,会是怎样的美景呢?看投影想象,说话。
6.指导背诵,填空反馈。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象几座喷花的飞泉。
1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2、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课回顾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赞美儿童,歌颂儿童,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位儿童都是天才的诗人”。
现在,老师出一道题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要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哟。
(课件出示: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填写:儿童是———————;儿童是———————;儿童是——————。
)1、学生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的看法。
2、师过渡:孩子们真的不愧是“天才的诗人”,你们的确让人不得不喜爱。
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奶奶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她说:“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
”孩子们,你们看,冰心奶奶给了你们多高的评价啊!现在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冰心奶奶写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看看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什么?3、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探究感悟(一)、师过渡:现在让我们自由读课文,用“——”划出体现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句子。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标记。
2、交流自己划出的句子,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1)、品读“??成千盈百的孩子??小天使”这句话。
学生品读,交流感悟,交流孩子的多、活泼以及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比喻句的好处,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2)、品读“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指导学生抓住“笑”、“迎”、“涌流”、“挤”等词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只拣儿童多处行。
(3)、品读“我们本想??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儿童奶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玉谰堂五、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11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11篇)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9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儿童那生机勃勃、天真烂漫的情怀。
3、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句的意思,感受冰心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2、春天来到了,人人纷纷到外面踏青游春,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去,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3、问:你们了解冰心吗?谈谈你们知道的。
4、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走近冰心——电脑显示: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音乐响起,出示文字,伴有教师配音——“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
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来感悟冰心、走近冰心。
——音乐渐响出示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2、检查读书情况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或者逐段读书检查)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新词三、围绕“行”字理思路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各地的主要见闻。
板书:园门口成千盈百孩子知春亭畔无数孩子玉澜堂大海棠树四、围绕“多”字学课文1、找出课文中描写儿童多的句子画下来。
2、自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儿童多。
3、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儿童多,但仅仅看出儿童多吗?你还看出什么?(儿童可爱,充满生命活力)五、学习写春光一段过渡: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1、学习第5段(出示文字)1)指名读2)“喷泉”看到过吗?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板书:鲜花繁茂充满生机3)怎样把这特点读出来呢?练读、指读2、学习第6段(出示文字)1)看到这样美好的春光,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情吗?2)比赛读好这一段3)齐背这一段六、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1、出示第8段文字2、读后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新鲜美丽快乐)——在屏幕上加着重号3、多媒体展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话4、齐读第9段,讨论: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光?(a、因为儿童多处有自然春光;b、因为儿童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学生自由发言)二、介绍作者,揭示课题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开 门见 山 , 直 奔 中 喜 爱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探 究 比喻 句 的
( 2)我 们 笑 着 下 了 车 ,迎 着 儿
童 的涌流 , 挤 进颐 和 园去 。
蓬 勃 向 上 的 生 命 力 的 诗 歌 ; 宛 如 一 心 问 题 , 避 免 了过 多的 铺 陈 , 将 更 多 好 处 , 指 导个 性化 的 朗读 。
相 机 出示 :
指 导学生 抓住 “ 笑” 、 “ 迎” 、 “ 涌 的喜 爱 , 只拣 儿童 多处 行 。 ( 3) 我们 本想 在知 春亭 畔 喝茶 ,
孩子 、 男孩子 , 戴 着 红领 巾 的 , 把 外
【 教学 流程 】
一
儿童 多 的词句 , 动笔 画下 来 , 在感 受 流 ” 、 “ 挤” 等词 感悟 冰心 奶奶 对 孩子
、
复 习导 人 , 直奔 中心 《 只 拣 儿 童 多
1 . 同学 们 , 今 天 我 们 继 续 学 习 第 3课 , 齐 读课 题一
处行 》 。 还 记 得 课 文 中 冰 心 奶 奶 对 朋 友 们说 的话 吗 ?
3 . 交 流 自 己画 出 的句 子 , 教 师 哪 知 道 知 春 亭 畔 已 是 座 无 隙 地 !女 ( 1 ) 从香 山归来, 路 过颐和 园, 衣 脱 下 搭 在 肩 上 拿 在 手 里 的 ,东 一 看 见 成 千 盈 百 的 孩 子 , 闹嚷 嚷 地 从 堆 , 西 一簇 , 叽 叽呱 呱地 , 也 不 知 说
幅画 , 泼洒 生机 和快 乐 的油彩 画 ; 宛 的 时 间用 于学生 的品读 感悟 。 】 如一首 歌 , 歌 唱着鲜 花 与少年 , 歌 唱 着爱 的主旋 律 。 二、 扣 读 导悟 , 感知 “ J l ,  ̄t 多”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只拣儿童多处行》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体会其中的快乐氛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儿童多处行的快乐,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儿童多处行的快乐氛围。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朗读练习(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分组朗读,相互评价、借鉴。
(3)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儿童多处行”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为什么把古诗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பைடு நூலகம்多处行”,
并体会她眼中的儿童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1.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 1-4 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大”。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4.教学生字词 (1)在文中圈画生字,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ju cong gai shao shi e niu wang zhao 聚匆概梢释额纽 (2)记忆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认读新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大概 匆匆 海棠 树梢 释放 感召 旺盛 聚精会神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 疲倦。他们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 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 5、6 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 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 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儿座喷花的飞 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 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 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 7 自然段。
学生: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文章表达了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不必干涉,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梳理 过渡:同学们能够住关键问题提问,你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很高了!我们学 完了这篇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能都解决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啊!请同学们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生字要借助拼音,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读过课文,你 读懂了什么?还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读了课文,我发现冰心奶奶笔下的儿童非常活泼可爱。 学生:读了课文,我觉得冰心奶奶和蔼可亲,喜欢和孩子们在一块。 学生:我觉得“春天,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这句话写得非常好。 学生:“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栋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出自何处? 学生:文中的一些词语,例如:蕴藏、扭捏、飞泉、感召等怎么理解? 学生:文中的一些句子,例如:“对,就是开的旺!”怎么理解教师要让学生 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处理。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提的问题也很好。一些问题我们会下一步的学习 中解决。关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出处,大家请看这首诗。 (出示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板书设计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饱满、春光烂漫 儿童活泼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 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 8 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都让人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 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 春光) 六、回归主题,情感升华。 1.这篇课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像 春天般充满活力,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喜欢儿童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儿童多处就有春,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 烂漫。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和春光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 齐唱《春天在哪里》。 七、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
春游儿童,他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充满儿童活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 儿童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9 个自然段,按照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游览时,“我们”处处遇上几童。 第三段(第 5~8 自然段):“我们”在玉澜堂的院落里,与儿童共赏开得正 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告诉人们春游“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水远不会找不 到春天的。 作者为了表现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这个特点,抓住了他 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用饱含情感的笔触着力刻画孩子们的形象,在描写人 物时,既注意描写群体,又注意描写个体。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描写人物和景 物,并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语句,行文生动活泼。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引 用古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物的儿童”这手法会不好理 解。由于大部分学生不曾游过颐和园,因此作者的游览路线也应该重点帮助学 生理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 9 个生字,会认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一幅画,请大家欣赏。(播放歌 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按照一定的 顺序观察图片,在歌曲放到一半时停下来。) 教师:多美的歌曲,多美的画面!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谁知道有关描写 春天的诗歌? 学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学生: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学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诗句可真不少,春天那么美丽,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有句诗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 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过渡: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 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 62 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只拣儿童多处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教师:读了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拣”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我能回答你的问题。“拣”就是选择的意思,冰心奶奶的意思是,寻 找春天就是要去儿童多的地方,儿童多的地方就有春天。
着汗珠,小小的身驱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
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了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
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明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
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
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最嚷地从和园
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亨畔喝茶,那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