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读标题,知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关键能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积累文言词语,推敲关键词句。
核心素养: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文意梳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识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课前预习1.知识链接: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2.写作背景: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
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初读——诵君子情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诫子书》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诫子书》的优秀教案《诫子书》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诫子书》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古今有著名的家训,家书。
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诸葛亮集》。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3、找单个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幻灯出示:(1)字的读音夫(fú)淫(yín)慢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2)语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专题《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专题《诫子书》教案
本节课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文鉴赏》中的《诫子书》一文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诫子书》原文阅读与理解。
2.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的意义。
3.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重点句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教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诸葛亮教诲子女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诫子书》中的教诲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古文句子,体会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们仿写古文句子,这一环节得到了较好的反馈。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仿写时仍然存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时,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模拟演讲、辩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通用6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留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才智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日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训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留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精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沟通,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
老师赐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悟深意。
本环节老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诫子书板书设计一等奖

诫子书
一、板书设计:
主题:诫子书
重点:理解诫子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难点:体会诫子书的情感和价值观
板书内容:
诫子书的意义和重要性
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诫子书的情感和价值观
如何实践诫子书的教导
板书设计:
将黑板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主题。
使用简洁的文字和图标来表达每个主题的内容。
在每个部分的结尾处留白,以便学生补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示例:
第一部分:诫子书的意义和重要性
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诲和期望。
诫子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传递了家族、文化的价值观和智慧。
第二部分: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修身养性,注重品德修养。
秉持正道,不慕虚荣。
第三部分:诫子书的情感和价值观
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第四部分:如何实践诫子书的教导
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秉持正道,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关注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板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诫子书》全文。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中的哲理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感悟父爱的伟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1. 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把握文中的教诲精神。
(二)文言文的句式分析1. 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1. 正确翻译文中的疑难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课文哲理的感悟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智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由一位古代智者写给他儿子的信。
这位智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你们对诸葛亮有什么了解吗?2. 激发兴趣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诫子书》,就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虽然只有短短86字,但字字珠玑,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爱。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封信,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情感。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诸葛亮吗?"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和《诫子书》的写作缘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正音练习,确保发音准确在正式朗读前,教师应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发音和语调,如“夫”字的声调、“俭"字的发音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模仿。
2. 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韵律(1)全班齐读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诫子书》,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诫子书教案优秀6篇

诫子书教案优秀6篇诫子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诫子书【核心素养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2.把握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领会诸葛亮的修身智慧。
(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学重难点】1.熟读文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把握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领会诸葛亮的修身智慧。
(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智慧的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亮集》。
字音字形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suì)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险些2.一词多义(1)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2)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3)学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3.词类活用(1)静以修身形容词用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3)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4)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4.重点实词与虚词(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2)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3)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4)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励,振奋(5)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6)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圈点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划分句子停顿。
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

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这是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板书课题:诫子书)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读得流畅、自然。
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2024年度《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 创作实践
2024/3/23
19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分析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排比
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表 达更加有力。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 达效果。
2024/3/23
20
写作技巧指导与实践活动设计
14
04 文化内涵与价值 观念探讨
2024/3/23
15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体现
孝亲敬长
强调孝道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尊 敬和关心长辈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
2024/3/23
夫妻和睦
倡导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和 支持,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兄弟友爱
强调兄弟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 助,共同维护家庭利益。
16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诫子书》中的重点 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 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3/2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 方式,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和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教育的 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 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 合的方式。
要通过学习不断积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03
告诫孩子要避免过度放纵和急躁冒险,保持稳健的心态和行为
习惯。
9
文章风格及特点分析
01
02
03
04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没 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静" 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感受他的拳拳爱子之心和卓越的智慧。
(二)文学常识介绍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忠诚勤勉,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
作品背景《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当时诸葛亮忙于国事,无暇亲自教导儿子,于是写下这封家书,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立志成才。
(三)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字音:夫(fú)、淫(yín)、励(lì)、治(zhì)、遂(suì)。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明确: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 以养德。
非/ 淡泊/ 无以明志,非/ 宁静/ 无以致远。
夫/ 学/ 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
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诫子书》教案(6篇)

最新《诫子书》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进步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诫子书》教案篇一1、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2、掌握文言言阅读方法,学会疏通文意;3、理解文章内涵,把握父对子的殷殷深情。
1、掌握文言言阅读方法,学会疏通文意;2、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一、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同学们知道杜甫笔下写到的是古代哪位精英吗?对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来学他的一篇家训,解读那蕴含“慈父情,谆谆教子意”的《诫子书》,领悟名人的教育风范,品味出先贤的修身之道。
二、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划分节奏。
2、小组内翻译课文,老师抽查补充。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文章层次划分文体:议论文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层:阐述“静”与“学”的辩证关系。
第三层:告诫儿子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找出句子品读;2、请找出文中的名言警句,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对你的启示;3、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类现象。
4、试背诵课文。
一、导入:《诫子书》全文86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化道理,但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是如何对儿子进展教导的。
二、研讨课文:1、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2、请找出文中的名言警句,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对你的启示;3、完成课本p86第三题。
三、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类现象。
四、写作特点分析学习反面〔或否认的角度〕阐述观点。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文言词汇。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和品德深受人们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诫子书》,这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背景介绍诸葛亮写这封家书时,其子诸葛瞻年仅8岁。
诸葛亮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通过这封家书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1)字音:夫(fú) 淫(yín) 慢励(lì) 精险躁(zào)遂(suì) 成穷庐(lú)(2)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四、疏通文意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4版诫子书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当时诸葛亮已经预见到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自己又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写下这篇家 书,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为蜀汉政权尽忠竭力。
《诫子书》是诸葛亮一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充满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2024/1/25
4
诸葛亮生平及成就
•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 南县)人。
制,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参与度。
2024/1/25
03
拓展诫子书应用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索等方式,将诫子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现
代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24
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
教学内容和形式仍需完善
实践应用环节需要强化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受众群体,需要进 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 高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4/1/25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句话告诫子孙要避免过度放纵和急躁冒险的行为。作者认为,这些行为会消磨人的意志和 精力,导致无法专注于学习和成长。
9
文本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
对仗工整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句式,使得 语言更加凝练、有力,同时也增强
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用典丰富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 历史故事,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 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2024/1/25
12
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探讨
0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诫子书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 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倡父母
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
2024/1/25
02
德育为先
《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案教学、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重点)2.理解文意,结合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文化熏陶。
(难点)教学过程:作者简介出示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等。
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被拜为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陆游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创作背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
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
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书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具体要求,道理深刻,读来发人深省,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诫:告诫、劝勉之意。
子: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文为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
初识文意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口头翻译课文给同桌听。
有感情诵读,注意诵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疏通文意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熟记“君子"遂”等文言实词的意义,“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3.理解揣摩文意,理解句子间的关系,领会其丰富的意蕴。
4.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启发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两副对联:请大家齐读。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赢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副对联说的是谁吗?(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人警惕,对人的一种劝告,劝诫。
书:书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父亲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书,更进一步说是老父写给幼子的。
老父此时已经有54岁,幼子只有八岁。
诸葛亮曾对他的兄长诸葛瑾说:瞻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在他临终前,又写了《诫子书》,来劝勉自己的儿子。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
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第16课《诫子书》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6课《诫子书》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跨学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诫子书》作为一篇经典的古代家书,其内容与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相连。
以下是对《诫子书》与2022课标要求之间关系的阐述:《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深切而具体。
文章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思想,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诫子书》时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首先,学生应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处理,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其次,学生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整体感知和细节把握,通过概括、归纳等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课标还强调了学生应在诵读古代诗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对于《诫子书》这样的经典家书,学生应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对于《诫子书》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学生应能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最后,课标还注重学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了解。
对于《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应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和拓展。
综上所述,《诫子书》与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相连。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这篇家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经验和智慧启示,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诫子书的板书教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扩大。
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
治性:修养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4、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明确: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课堂小结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
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教学反思:《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
本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不可荒唐焦躁。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重点通朗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达到深入理解与自我激励的目的。
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翻译句子过于生硬直白,虽然做到了“信”与“达”,但还需在“雅”字上多下功夫。
2、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成才的三个条件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回答,但是对三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些模糊,需要经过不断的引导慢慢理解。
3、学生的语文积累不够,语言表达能力尚需锻炼与提高。
在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环节中,学生心有所触动,语言表达却不够准确,尤其是警句积累,实在匮乏,今后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牢固地树立起大语文观,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更不能被固有的所谓经验预设所锁定。
在教学中要勇于取舍,更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和积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实大语文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译文,老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3、说说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学有所成。
)四、练习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古今有著名的家训,家书。
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诸葛亮集》。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3.找单个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幻灯出示:(1)字的读音夫(fú) 淫(yín)慢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2)语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