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论文

合集下载

新生儿听力筛查2518例临床分析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2518例临床分析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25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来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减少听力语音障碍发生的可能。

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系统对在辽宁省本溪市6家妇产科医院出生的2518例正常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不合格者于42-90d 后复查,仍未通过的建议进一步诊治。

结果筛查新生儿2518例,初筛率73.9%,初筛通过率90.1%;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45.7%,复筛通过率45.1%,高危儿未通过率比正常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中有重要意义;新生儿窒息、早产等高危儿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0-02新生儿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有资料报道,正常活产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患病率高达2%-4%[1]。

新生儿听力障碍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和智力发育。

早期发现患有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婴儿,给予及早的干预和治疗近对降低患儿语言发育和听力发育有重要意义。

我妇幼保健所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溪市6家妇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采用德国maico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共筛查正常新生儿251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5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03例,女1115例,包括正常足月儿2017例,高危儿501例。

高危儿主要包括:足月窒息儿239例、早产儿108例、高胆红素血症93例、其他61例。

对新生儿进行初筛的日龄为3-14d,支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的日龄为42-90d。

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实践的结果与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在医学领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本文将对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的实践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的背景与意义新生儿期是人类听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发现儿童听力问题的最佳时机。

由于婴幼儿无法自主表达听力异常,因此通过早期听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和社交能力,还能减少听力缺陷对儿童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因此,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具有重要的背景与意义。

二、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的方法与工具1. 听觉反射筛查法:使用声音刺激,如手拍、响声,观察新生儿是否会出现听觉反射,能初步判断听力是否正常。

2. 自发性行为反应筛查法:通过观察新生儿听到声音后是否有眨眼、吸吮等自发性行为反应,进一步判定听力是否正常。

3. 电生理学筛查法:利用听觉诱发电位(ABR)和脑干听觉反应电位(BAER)等技术,记录大脑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直接检测听觉神经的功能状态。

以上是目前常用的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和医疗条件,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筛查。

三、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的实践结果经过对大量新生儿进行早期听力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实践结果:1. 听力正常的比例较高:实践结果表明,大多数新生儿的听力正常,占总筛查人数的80%以上。

这也说明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潜在听力问题的早期发现:尽管听力正常的比例较高,但仍有约10%的新生儿在早期筛查中被发现存在听力问题的潜在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是遗传性、感染性、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早期发现意味着及时干预和康复,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育。

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通过早期听力筛查,不仅可以及早发现潜在听力问题,还可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1 93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1 93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通过者中100例接受了复筛,复筛通过率97%(97/100),12例失访。最终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
2.53%(3/1183)。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
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损失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收稿日期】2011-09-27
(上接81页) 织结构的干扰,加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 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问题的存在,故 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
与传统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 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 术后恢复快;三维网片修补法能更好的符 合组织解剖学特征,不增加周围组织张 力,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且具有一定的 抗感染能力,术后疼痛,感染,局部牵扯及 隆起情况大为减少。而且我们采用的材料 由单丝聚丙烯编织,具有不可吸收性、张 力强度较强、抵感染能力高,组织相容性 和亲和力好的特点,能迅速与人体组织黏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193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成敏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统计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及筛查结果。方法 回
际筛查652例。其中男411例,女291例。
新生儿在出生48h后接受听力初筛,
例数 1190 652
初筛率(%) 79.33 65.25
通过例数 1060 427
通过率(%) 89.08 65.52
组别 常规组 高危组
表2 2组复筛率与通过率比较[例(%)]

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16期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始于1964年,随着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听力筛查的众多不足,部分新生儿出现迟发型听力损失。

2007年我国开始试点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

我院承担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本文将近几年我院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近几年本院接受听力筛查的正常健康新生儿,男450例,女550例。

入选标准:①新生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自愿参加试验。

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

听力筛查:设备及时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

初筛时间为出生后的3~5d。

复筛时间为出生后的第42天,未通过者出生后6个月再次检测。

方法:①初筛:首先清理耳道分泌物,给予DPOAE 筛查,未通过者42d 后复筛。

②复筛:DPOAE 联合AABR。

③随访:由医生进行跟踪。

④诊断:第2次复查未通过者,3个月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仪结合声导抗进行测试。

V 波反应阈≤35dB 2~4kHz 区间听力正常。

分为轻度(V 波的反应阈=36~50dB)、中度(51~70dB)、重度(71~90dB)、极重度(91dB 以上)。

⑤确诊6月龄进行诊断,采用ABR、听性多频稳态反应及声导抗。

聋病易感基因:采集足跟血,涂于耳聋基因采集卡上,涂满3个血斑为合格血片,送基因检测中心。

筛查位点12SrRNA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3基因538C>T、547G>A。

结果分析:①分析1000例新生儿筛查结果、突变位点。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软件中文版进行统计,样本率采用χ2检验。

结果筛查结果:1000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者970例,通过率97%,30例初筛未通过者复筛通过12例,未通过18例。

439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

439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

439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发病率筛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早期干预。

方法:采用美国gsi(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结果:初筛率90%,初筛未通过率5.8%,复筛率90.1%,复筛未通过率40.5%,最终确诊率3‰。

?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工作,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93-01clinical analysis of measured results on 4394 cases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luo wei yan,li-hong liu,zou huiying,lin danyang,zhong wenxian(shenzhen long gangqu people hos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172)【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hearing barrier disease incidence rate to the newborn to sieve looks up, understands this disease the formation rate, and carries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 uses the gsi 70 automatic ear sound launch hearing which american gsi (gresson - thestadler company) produces to sieve looks up the meter, the suggestion distortion ear sofar efflux, through initially sieves, duplicate sieves to the newborn hearing barrier carries on discovered early, diagnoses early, intervenes early.finally: initially sieves rate 90%, initially does not sieve the capacity 5.8%, duplicate sieves rate 90.1%, duplicate does not sieve the capacity 40.5%, finally diagnoses rate 3 ‰. conclusion: carries on the hearing to the newborn to sieve looks up the work, but the early discovery hearing barrier, the early time adopts the intervention to treat and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measure.【key word】newborn ; hearing screening; early intervention有数据显示,现在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儿中,有1至3名听力障碍。

新生儿论文听力筛查论文听力损伤论文:区级社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新生儿论文听力筛查论文听力损伤论文:区级社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新生儿论文听力筛查论文听力损伤论文:区级社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常州市天宁区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的现状,为制定合适的听力筛查、随访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常州市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分别于42天和/或2.5月复查,复筛未通过者转市级医院使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和声导抗进行听力损失诊断。

结果可接受听力筛查新生儿4756例,实际筛查4702例,初筛率98.9 %(4702/4756),初筛通过率96.2%(4521/4702);应复筛181例,实际接受复筛135例,复筛率为74.6%(135/181);复筛通过102例(75.6%,102/135),未通过33例(24.4%,33/135),应转诊33例(0.7%,33/4702),实际转诊21例;21例转诊新生儿中3例未按时接受检查,实际接受诊断性检查18例,其中双耳听力正常4例(22.2%,4/18),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4例。

结论在常州市天宁区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能为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并给予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损伤耳声发射1 前言先天性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的言语功能得到健康发育。

近年来,在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纷纷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1],但是到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筛查标准。

在筛查方法上,有些地区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法,有些则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或者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在筛查程序上,大多数初筛于出生后3~5天进行,而有些地区则于婴儿42天时进行。

为探讨如何积极有效地在区级社区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工作,现将位于常州市天宁区辖区内出生的4756例正常新生儿的筛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2 资料与方法2.1 受试者资料 2004~2010年之间于常州市天宁区辖区内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756例,其中男婴2421例,女婴2335例,均经家长同意后于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接受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14265例结果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14265例结果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14265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分析产生听力损失相关因素,以期早期干预,降低发病率。

方法:初筛、复筛均采用耳声发射仪,对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初筛选在生后48~72小时进行,复筛选在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6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评估、医学诊断,并对该时间段在儿科nicu住院治疗、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和窒息的200例新生儿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正常新生儿需初筛14265人,实际初筛13550人,初筛率950%(13550/14265),初筛通过率911%(12340/13550);需要复筛1210人,实际复筛1101人,复筛率910%(1101/1210),复筛通过率820%(903/1101)。

高危新生儿需初筛200人,实际初筛200人,初筛通过率640%(128/200);需要复筛72人,实际复筛72,复筛通过率431%(31/72)。

正常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与高危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须将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耳声发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损失;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因素结果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5abstractobjective:throughsievestothenewbornhearinglook sup,understoodthenewbornlossofhearingthemorbidityconditio n,theanalysishasthelossofhearingcorrelationfactor,bythetimeearlytimeintervention,reducesthediseaseincidencerate.me thod:initiallysieves,duplicatesievesusestheearsoundlaunch meter,2010yearindecembercarriesonthehearingtojanuary,2006 inthiscourtyardbirthlivebirthnewborntosievelooksup.initia llyscreensafterliving48~72hcarrieson,duplicatescreeningislivingthelatter1monthtoc arryon;duplicatesievedstillthepassing3injuneagenottocarry ontheaudiologyappraisal,themedicinediagnosis,andtothistim esectioninmycourtyarddepartmentofpediatricsnicuhospitaltr eatment,thehigh-riskfactorwasinturn:theprematuredelivery, thehighbilirubinemiasicknessandsuffocates200examplenewbor nscarryonthediagnosis.results:thenormalnewbornmustinitial lysieve14265people,initiallysieves13550peopleactually,ini tiallysievesrateis95.0%(13550/14265),initiallysievestheca pacityis91.1%(12340/13550);needsduplicatetosieve1210peopl e,actualduplicatesieves1101people,duplicatesievesrateis91 .0%(1101/1210),duplicatesievesthecapacity82.0%(903/1101). thehigh-risknewbornmustinitiallysieve200people,initiallys ieves200peopleactually,initiallysievesthecapacityis64.0%( 128/200);needsduplicatetosieve72people,actualduplicatesie ves72,duplicatesievesthecapacity43.1%(31/72).thenormalatt hebeginningofnewbornsieves,duplicatesievesthecapacityandthehigh-riskatthebeginningofnewbornsieves,duplicatesievest hecapacitytocomparehasstatistics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newbornhearingsieveslooksupextremelyi mportantly,mustlistaskeythehigh-riskfactornewbornsievesth everificationelephant,theearsoundlaunchinspectionmaydisco verearlythelossofhearing;theearlyintervention,mayreducethediseaseincidencerate.keywordsnewborn;thehearingsieveslooksup;correlationfactor;resultanalysis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进行初筛,于出生后第42天应用TEOAE+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复筛,3月龄ABR检查,6月龄ABR再确诊。

结果:共筛查226例,初筛未通过率为6.63%,复筛未通过率为4.37%。

高危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低体重儿。

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TEOAE+ABR 是一种适宜的筛查模式,从孕期保健抓起,做好产前检查,产时的妥善处理,以及发生新生儿的特殊情况时要积极有效地处理和治疗,尽早发现听力异常儿童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标签: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听力筛查;高危因素;耳声发射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新生儿听力损失者中,大约50%具有听损伤的高危因素,其中75%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病房48小时以上患病或不良状态的新生儿[1]。

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5%[2]。

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和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累及社会。

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时间不确定、发病类型多样,听神经瘤,进行性和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风险也比较高[3]。

本文对226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确诊患儿。

本组226例,男性122例女性104例。

高胆红素血症8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4例,早产体重<3斤17例,新生儿窒息史25例,肺炎50例,耳部畸形5例(其中3例为耳廓畸形),同时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和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和低体重儿3例,有高胆红素血症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低体重儿1例。

并记录患儿母亲产科及新生儿病理情况,询问遗传病及耳聋病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80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划分,将70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划分为观察组,剩余630例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划分为正常组,观察组与正常组均使用耳声发射法对听力进行初筛与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进行确诊。

结果 642例新生儿通过初筛,158例新生儿经过接受复筛,148例通过,没有通过复筛的10例新生儿在出生90h后进行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其中6例为阴性,4例确诊为听力障碍。

对比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正常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对于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危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的几率较高,应当将其作为临床筛查重点对象。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新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语言功能受损、发音含糊不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失语、听力障碍,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同时给社会与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其中男418例,女382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时有无高危因素对800例新生儿进行划分,划分为正常组与观察组,正常组630例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观察组70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正常组630例新生儿在出生之后3d内行听力初次筛查,平均筛查时间为(1.6±0.8)d,观察组在出生2d至21d内进行听力初次筛查,平均筛查时间为(8.6±1.8)d。

800例新生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方法
本组800例新生儿均使用耳声发射法进行初次筛查与复筛,每一个新生儿的初次听力筛查与复筛均由同一个检查人员进行操作,所有听力筛查人员均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医护人员。

测试标准:检查仪器显示新生儿双耳均为“PASS”则代表新生儿听力通过检查。

初次筛查与复筛显示听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检查的同一天由同一个检查人员对其进行二次检查,两次筛查都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则确定为未通过。

新生儿听力检查应当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新生儿在检查过程中处于安静状态或者睡眠状态的时候取侧卧位,将新生儿的测试耳朝上,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应当确保新生儿双耳内部的干净清洁,避免耳内异物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新生儿听力进行检查的时候,应当轻微的拉新生儿的耳廓,使新生儿的耳道变直,便于耳塞塞入新生儿的耳朵中,且耳塞应当与新生儿的耳朵相匹配,保证新生儿耳道与耳塞能够充分的耦合。

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
在出生42d时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对其行听觉脑干反应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筛查情况
本组800例新生儿均接受初次筛查,642例新生儿通过初筛,通过率为80.25%;未通过初筛的158例新生儿行复筛,148例通过,通过率为93.67%;10例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在出生90d之后行测试听性脑干反应相关检查,其中阴性6例,确诊听力障碍4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5%。

2.2 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70例新生儿中,38例通过初筛,29例通过复筛,3例确诊;正常组630例新生儿中,552例通过初筛,77例通过复筛,1例确诊。

正常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明显优于观察组新生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3 结论
先天性听力缺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

先天性听力缺陷会造成新生儿中枢听觉神经无法得到应有的刺激,对患儿的中枢听觉系统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耳聋、失语状况。

表1 正常组新生儿与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
果对比分析[n(%)]
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先天性听力障碍患
儿,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语言、语音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应当重视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诊断。

本组800例新生儿中,通过初筛642例,通过率为80.25%;通过复筛148例,通过率为93.67%;10例未通过复筛,6例阴性,4例确诊,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5%。

观察组3例确诊,确诊率为4.28%,正常组1例确诊,确诊率为0.16%。

与胡迎春[4]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而言之,早期针对与及时治疗新生儿听力障碍,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听力残障率,增强新生儿的语言、语音能力,具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几率率要高于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因此应当将其作为临床重点筛查对象。

参考文献:
[1]王禾,张莉,罗小珊.110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1(01):98-100.
[2]黄桂芳.34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3):90-91.
[3]钟先进.10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72-2873.
[4]胡迎春.9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03):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