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矛盾与双转移产业选择分析李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9No.10

2012年10月

第9卷第10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ct.20122008年5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

《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决定》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力争实现两大目标:其一,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广东省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其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上述两大目标简称为“双转移”。广东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旨在解决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贫富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正确认识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各种矛盾,是进行“双转移”适宜产业选择的前提与依据。

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矛盾

(一)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庞大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仰赖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广泛吸纳南方诸省市剩余廉价劳动力,致力于发展纺织服装、皮具箱包、塑胶制品、五金、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来一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为广东省经济增长注入巨大的活力[1]

珠三角地区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专业镇经济严

重依赖周边省市和省内经济落后地区的廉价劳动力输入。例如,南海盐步镇常住人口6.6万,其中外来人口10.5万;东莞虎门镇常住人口11万,流动人口60万;深圳横岗镇户籍人口

1.9万,外来人口35万;中山小榄镇户籍人口15万,外来人口10万。广州市现有登记常住人口1033万,登记流动人口634.7万,再加未登记流动人口,实际人口超过1500万。截至2007年末,珠三角地区登记常住人口4491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近1900万,该数字尚不包括未纳入常住人口统计而规模

超千万的流动人口。[2]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都进入纺织、服装、皮革、家具、五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品牌优势,订单式生产利润空间日渐狭小;二是我国“人口红利”时代[3]已近尾声,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以广东省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为例,2006年9月为780元/月,2011年3月为1300元/月,五年间增长66.7%。即便如此,招工难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不断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实际要求。

在生产利润空间日渐狭小与劳动力成本水平大幅攀升的双重挤压下,2011年伊始,珠三角便遭遇了自2007金融海啸后的第二轮中小企业倒闭潮。通过“双转移”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成本水平上升双重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4]。(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要求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提出已久,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步履维艰,进展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可供给的土地与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九五”到“十一五”期间,广东建设用地共计6000多万亩,是广东有人类历史以来用地总量的

30%。其中珠三角的用地强度逾40%,远超国际30%的警戒线。以佛山为例,土地面积3848平方公里,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仅9%,按现在的用地速度,不出10年,将陷入“无地可用”的困境。广州、深圳、东莞等市也面临同样的境况。[5]长达30年

的土地过度开发,造成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也导致众多科技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无处容身。通过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周边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不失为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的明智之举[5]。

(三)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地位不相称的矛盾尽管广东省技术自给率从2005年的45.4%快速上升到

2010年的65%,但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

的地位仍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偏低,2008年,广东R&D 经费投入490亿元,占GDP 的1.37%,低于全国1.52%的平均水平,远低于上海2.6%、江苏1.7%和浙江1.59%的水平。二是自主创新投入高

度集中,仅深圳一市即占全省研究开发投入的一半,且大都集中在电子信息业。三是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较低,广东为7%,远低于浙江22.8%、山东10.7%的水平。[6]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广东省长期依赖来料加工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想大大增强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使之与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地位相衬,无疑需要通过双转移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在国际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

(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与区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在其《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研究报告》中指出,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尤其偏低。1998~2007年,广东GDP 经济增长保

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矛盾与双转移产业选择分析

(广东商学院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要: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旨在化解所面对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庞大与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

转型要求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地位不相匹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缓慢与区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珠三角环境污染加剧与生存环境净化需求强烈等一系列矛盾。相应上述矛盾,可依据土地利用效率、产业万人产值、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等指标对珠三角地区双转移适宜产业进行选择分析。

关键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双转移产业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