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最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组织引论

1、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

化的过程。组织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

2、信息组织的诞生与发展:

(1)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

1)清册职能时期

2)查检职能时期

3)组织职能时期

(2)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

1)文献组织阶段

2)信息组织阶段

3)知识组织阶段

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P8)

1)系统论

a)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耗散结构理论

a)一种自组织结构

b)系统内各组成部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c)相互影响、制约,与环境发生交互

d)使自身保持稳定,动态有序的活结构

3)协同论

a)海尔曼·哈克

4、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P9)

1)语言学

a)一种符号系统(形式和内容)

b)词(词组)

词形、发音、语义、语用

2)逻辑学

a)形式逻辑

b)数理逻辑

c)辩证逻辑

3)知识分类学

a)信息资源的知识分类

b)知识分类体系(图书馆图书分类)

5、自动分类标引(P15):是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赋予其分类标识,

以描述文献主题内容的活动。分为:

1)自动归类

自动归类是指先分析待分类对象中的特征,将其与各种类别中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

进行比较,再将待分类对象归入特征最近的一类并赋予其相应的分类号。自动归类

根据使用的技术通常分为基于词的自动分类(词典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动分类

(知识法)。

2)自动聚类

自动聚类是指从待分类对象中提取特征,再将提取的全部特征进行比较并按一定原

则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对象定为一类,设法使各类中包含的对象大体相等。一

般是在语词共现的基础上,通过词频统计和相似性比较加以聚类的。

6、自动主题标引技术(P16):自动主题标引是指由计算机自动确定语词标识来表达信息资

源主题的过程,包括

1)自动抽词标引:是指直接从原文中抽取词或者短语作为标引词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

2)自动赋词标引:是指由计算机从受控词表中自动选取词语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

7、文献著录标准(P21)

1)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各类型文献书目著录的国际标准。外文简称ISBD。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根据1969年丹麦哥本哈根国际

编目专家会议精神而制订。ISBD在总则及各分则内,明确规定了款目的著录项目、

各著录项目的顺序以及标识符号的使用等,既统一了各类型文献的书目著录,又各

有特点,同时有利于不同文种书目记录的识别与交流。

2)AACR:《英美编目条例》国际性的文献著录规则。1967年出版的《英美编目条例》简称AACR1,由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图书馆协会,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提

出,C.S.斯波尔丁编。由于英美双方对部分规则有分歧意见,AACR1有两个版本,

即英国版(British text)和北美版(North-American text)。1971年《国际标准书目

著录》问世后,为适应网络化和文献著录标准化的需要,1978年出版了AACR2。

注:以上均来自百度百科

8、信息资源标引(P23)

1)标引的含义:分析文献的内容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2)标引过程:

a)主题分析,即在了解和确定文献的内容属性及帮助揭示内容的某些外表属性

(如文献类型)之后,将这些属性概括为主题并用自然语言表述,同时分析主

题概念之间或主题概念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b)转换标识,即用专门的主题概念或概念因素,构成一定形式的检索标识。

3)标引语言:标引语言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文献需求主题概念的简明性、单义性和关联性概念标识系统,是根据标引和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人工语言。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类语言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P32)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1年着手编制,1975年出版第1版,1980年、1990年、1999年分别出版第2,3,4版。

2)分类(P33、34)

《中图法》类目排列的基本原则是:

①优先使用事物的客观发展次序、事物内部固有的次序、科学的系统次序以及人们

认识事物的逻辑次序排列同位类。

②同位类的排列贯穿着从总到分、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次序。

③当某类事物的客观次序不明显或某种人为的次序更有利于检索时,则按人为次序

排列同位类。主要是按类目的重要程度、文献的多少、通常的习惯次序以及从现实到

历史的次序排列。

④对于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类列,采用统一或对应的排列方法,以提高助记性。

3)标记制度

a)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

b)编号制度:《中图法》的编号制度采用基本的层累制。还采取了诸如八分法、

双位法和借号法等编号的变通措施,增加配号的灵活性,扩大号码系统的容纳

性。

①八分法

②双位制

③借号法

4)组配技术

a)通用复分表:附在主表之后,是主表各级类目组配复分的依据。只对主表类目

起复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b)专类复分表:编列于主表有关类中或通用复分表类中,专供特定类目细分使用

的复分表。

c)类目之间的仿分:利用相邻或相关类目的子目,作为有关类目复分依据的组配

编号法。

2、冒号组配:是将概念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主类号)通过组配符号“:”连接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分类表未列举的较专指或较复杂检索主题的标引技术。

3、DDC/UDC/LCC 的特点

1)DDC的特点:

a)类目体系完整,覆盖全部知识、文献;类目详尽,等级分明,便于理解使用。

b)首创以简明号码标记类目的方法,便于图书排架、目录组织和检索。

c)首创采用小数标记制。

d)首创使用复分和仿分方法。

e)首创图书馆分类法的类目相关索引。

f)成立了管理常设机构,不断修订更新,保持分类法的长久生命力。

2)UDC的特点:

a)UDC在文献分类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

b)较早、较全面地采用概念分析与综合原理及冒号组配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半

分面分类法。

c)类目详尽,详本类目多达15-21万个。

d)标记制度灵活,辅助符号多达十几种,表达概念能力强。

e)当然,UDC也有修订不及时,类目体系陈旧,组配过于复杂等不足。

3)LCC的特点:

a)类目体系有文献保证,因而实用性强。

b)列类详细(尤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部分),类目超过23万个,是世界上类目最

多的一部分类法。

c)是典型的列举式分类法,较少采用组配方法。没有通用复分表,各大类几乎分

别编有地区、形式、主题等专用复分表,各大类复分表的类目设置和配号均不

相同。

d)类号较简短,容纳概念的能力较强。

e)有专门机构负责修订,及时反映新的变化。

4、分类语言的构成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