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

作者:

关键词:大黄鱼;产业;发展趋势;目标对策

摘要:本文综速了大黄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资源利用现状和大黄鱼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正文: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花鱼、黄瓜鱼、黄鱼等。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体色金黄、嘴唇红艳、肉质细嫩洁白、营养丰富,广受我国及东南亚消费者喜爱,中国的“黄鱼宴”、韩国的“黄鱼饭”等形成了独特的大黄鱼传统饮食文化。

大黄鱼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②闽、粤东群。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③粤西群。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约60m等深线以内的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是我国海水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石首鱼类种质资源。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大黄鱼作为一种食用鱼类,开始捕捞生产。20世纪70年代前,大黄鱼曾居我国海洋4大主捕对象之首,在我国及太平洋西部海洋渔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大黄鱼养殖产业更是日益扩大。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年产86000吨,直接产值约65亿元的大黄鱼养殖产业,并带动了苗种繁育、网具渔具织造、土木工程、饵料饲料供应、技术劳务、水产品加工、内外贸易、交通运输、旅游休闲餐饮宾馆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大黄鱼已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我国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也是福建省乃至我国独具特色和国内市场最畅销的海水鱼类。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着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 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在经过过度捕捞,大黄鱼资源枯竭后,为了保护和恢复我国大黄鱼资源,1985年福建省在我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官井洋设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同时组织水产科技人员利用尚存的野生大黄鱼资源开展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经过艰难的摸索,终于实现了规模化育苗,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大黄鱼养殖产业的行成。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单产不断提高,巨大的市场需求与高额利润驱使,社会上各种资金大量涌入,大黄鱼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到2000年,大黄鱼成为我国独有的养殖鱼类,并带动了我国海水鱼网箱养殖业的发展。

而如今,在大黄鱼产业愈发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大量网箱在浅水港湾连片无秩序布局,造成网箱水体交换率显著下降、鱼的残饵与粪便在网箱区大量沉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而暴发缺氧事件和

病害,还增加了用药开支和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由于育苗户以低价无序竞争,常使用劣质亲鱼进行近亲繁殖和超高密度、施药育苗,造成苗种先天种质与体质都很差。这些苗种不但成活率低,若逃逸入海,还会破坏大黄鱼的自然种群的种质。目前,由于市、县、乡与测报点等基层鱼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力度不足,长期存在缺少人才与编制,缺少经费与必要的设备等问题,导致鱼病防治网络的断层与养殖生产的脱节。

大黄鱼作为我国传统的高档海鱼,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近20年来市场的开拓,不但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目前最畅销的海水鱼类,并已畅销海外。只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保护好地理标志,发挥品牌作用,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对策应为:保护大黄鱼种质资源;规范产业管理,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大幅减少网箱数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养殖效率与利益;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完善大黄鱼原良种场的设施设备和技术队伍,建立海上网箱大黄鱼活体种质库和种质资源调查采集团队,制定原种场和种质库操作规程。坚持原种选育,在保证大量繁育原种子一代供增殖放流的同时,并供作良种选育的亲鱼。严格控制、大幅缩减现有大黄鱼养殖网箱数量,保证网箱之间的间隔与水流畅通,改善网箱区的水质条件。网箱向深水区发展,由浅(3m)改深(6~8m),由小改大,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效率。科学利用水面资源。对养殖区实施鱼、贝、藻统筹布局,建立良好的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减少病害与用药,提高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以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代替、最终禁用冰鲜饵料。在节省饲料、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同时,达到保护水产品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目标。全面推广大黄鱼的去鳞、去鳍和去内脏加工技术,并对这些下脚料进行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可大幅提高大黄鱼加工附加值。认真实施大黄鱼优势养殖区域规划,制定、修订有关大黄鱼产业的标准,并推进标准化,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坚持良种选育,为大黄鱼产业提供良种支撑,进一步加强大黄鱼养殖的病害防控能力建设,应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养殖环境监测与大黄鱼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大黄鱼产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继续加强大黄鱼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大黄鱼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而稳定的产业,产量提升与市场拓展空间均有限,市场供求规律决定了价格的大起大落。收购价格高,通常都是建立在在灾害造整个养殖行业的亏损。成产量降低、多数养殖户亏损的前提,且后期盲目发展,量升价跌导致了更多养殖户亏损;价格低,则会造成然而,受成本因素制约,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反之,排除特大的台风灾害及鱼病,由于总体供应量较为充足,价格上涨的空间也不大。大黄鱼产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食品安全问题。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方面由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工商、质监、食品卫生等部门给予密切配合,成立一支联合执法队伍,不间断地对大黄鱼养殖、流通及加工环节的掺假行为进行打击,从源头实现长效监管;另一方面,简历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地区之间和省级之间的联合执法行动机制,控制水产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

大黄鱼号称“国鱼”,与鳗鱼之于日本一样,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应学习日本鳗鱼文化理念,通过举办“大黄鱼节”、“大黄鱼烹饪大赛”及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等,推广大黄鱼烹饪方法,宣传大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宜于儿童消化吸收及药用价值等内在优势及“富贵吉祥”的外在寓意,极力打造起大黄鱼独有的饮食文化。

对养殖基地而言,应引导并扶持分散的养殖户就近联合,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合理规划布局以减少病害发生,杜绝药物使用,提升产品品质。对市场而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联合,避免恶性竞争,塑造大黄鱼区域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大黄鱼原良种体系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研发或引进新型养殖模式,如可通过对抗风浪深水网箱与金属网箱的改进及推广,把养殖网箱向外推进,以拓展养殖空间,实现产量的大幅增加。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大黄鱼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张彩兰.刘家富.李雅瑞.陈植.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77-83.

[3]胡慧子.黄丽萍.高健.闽东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洋科学.2001.25(1);4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