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合集下载

大黄鱼PPT

大黄鱼PPT
日益加 重:有的石油等污染源 不经处理排入大海;还 有的游客随手将垃圾扔 进大海……这些都给大 黄鱼的家园带来了危害。
●大黄鱼的生活习惯
大黄鱼在黎明、黄昏或大潮的时候喜欢上浮,白天或小潮的时 候喜欢下沉。
●大黄鱼爱吃什么?
成年的大黄鱼最爱吃各种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例如虾、蟹、 虾虎等等。小时候的大黄鱼喜欢吃磷虾等小型浮游动物。
大黄鱼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无节制的捕捞
●自然生态的破坏
由于大黄鱼味道鲜 美,所以人类无限度地 捕捞。随着捕捞量的逐 渐加大,使得野生大黄 鱼一度没有了踪迹…… 目前,高龄大黄鱼几乎 已经灭绝。
什么是大黄鱼?
大黄鱼,硬骨鱼纲,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 、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 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是传统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也 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大黄鱼的日常生活揭秘
●大黄鱼住在哪儿?
大黄鱼是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它喜欢住在80米以内的沿 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生活史
大黄鱼(Lutjanus biguttatus)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类,分布在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以下是大黄鱼的生活史:
1. 孵化:大黄鱼的孵化发生在水体中的浮游态阶段。

雌性大黄鱼会产卵,卵受精后漂浮在海水中。

孵化期通常为1至2天。

2. 幼鱼阶段:孵化后的幼鱼会漂浮在近海的浮游生物密集的水域中。

在这个阶段,它们会快速生长,并通过摄食浮游生物来获取营养。

3. 成年阶段:当幼鱼达到一定大小时,它们会迁移到岩礁、珊瑚礁等栖息地附近,开始成年生活。

成年大黄鱼喜欢在浅海海底结构丰富的地方栖息,如岩石缝隙、珊瑚礁和沉船等。

4. 捕食行为:大黄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

它们会利用敏锐的视觉和强壮的下颌来捕捉猎物。

5. 繁殖:成年大黄鱼通常在特定的季节进行繁殖。

雌性鱼会产卵,雄性鱼会释放精子受精。

受精卵会沉入海底并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硬质物体上。

6. 生长和寿命: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通常在3至5年达到性成熟。

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

总体上,大黄鱼经历了孵化、幼鱼阶段、成年阶段、繁殖和生
长阶段。

它们在岩礁和珊瑚礁等栖息地中捕食猎物,并且在特定季节进行繁殖,维持其种群的稳定。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

大黄鱼怎么做好吃大黄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鱼,以其肉质鲜美、肥美而闻名。

无论是烤、煎还是清蒸,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制作大黄鱼的方法,以便能让大黄鱼做得更加美味可口。

第一种方法是清蒸大黄鱼。

清蒸是保持大黄鱼原汁原味的一种烹饪方式。

要制作一道鲜嫩多汁的清蒸大黄鱼,首先需要选购新鲜的大黄鱼。

新鲜的鱼体呈现出清晰明亮的金黄色,有弹性的鳞片,透明澄净的眼睛,没有刺和划痕。

其次,还需要准备一些配料,例如姜片、葱段和蒜瓣,以增添风味。

然后,将大黄鱼在蒸锅中蒸熟,时间要根据鱼的大小而定。

在蒸鱼的同时,可以将配料撒在鱼身上,使其更加香甜可口。

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酱油、花椒粉和香油,使味道更加丰富。

第二种方法是烤大黄鱼。

烤大黄鱼是一种增加鱼肉香味的方法,可以让鱼肉更加香脆可口。

要制作烤大黄鱼,首先需要将大黄鱼清洗干净,去除内脏和鳞片,并在鱼身上划几刀,以便调味料渗透更深。

然后,可以用一些调料来腌制鱼,例如盐、胡椒粉、姜蒜和酱油,使鱼肉更加入味。

接下来,将腌制好的大黄鱼放置在预热好的烤箱中烤制,时间根据鱼的大小和烤箱温度而定。

在烤制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翻面,确保鱼肉均匀受热,并保持鱼肉的湿润。

最后,将烤好的大黄鱼取出,可以撒上一些香菜或者葱花,增加口感和颜色。

第三种方法是煎大黄鱼。

煎大黄鱼是一种保持鱼肉鲜嫩多汁的烹饪方法,使鱼肉的外层变得金黄酥脆。

要制作煎大黄鱼,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大黄鱼,并划几刀在鱼身上,以便调味料能够更好渗透。

然后,将大黄鱼腌制一段时间,用一些盐、胡椒粉和酱油调味,使鱼肉更加入味。

接下来,在平底锅中加热适量的食用油,待油热后将腌制好的大黄鱼煎至两面金黄,鱼肉熟透即可取出。

最后,将煎好的大黄鱼装盘,可以淋上一些调料,例如生抽和香油,增加风味。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制作出不同口味的大黄鱼,清蒸、烤和煎各有不同的特点,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选购新鲜的大黄鱼,并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配料和调味。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饲料营养与生长关系
蛋白质
脂肪
蛋白质是促进大黄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 合理配比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素的比重,有 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适量的脂肪能够提供能量,同时对大黄鱼 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与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大黄鱼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合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降低养殖成本。
02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需求
水质要求
溶解氧
01
大黄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
上,以确保鱼体健康生长。
pH值
02
养殖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
影响大黄鱼的生长和生存。
氨氮和硫化物
03
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鱼体
造成毒害。Leabharlann ABCD合理投放饲料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增强鱼的免疫力。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口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物使用规范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鱼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的药物。
控制用药量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鱼体重量,准确计算用药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保障食品安全
大黄鱼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 费者的健康权益。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保护
大黄鱼养殖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质监测与调控,防止水体 污染,保证水质的健康与稳定。
废弃物处理
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13
5.仔、稚鱼的培育 大黄鱼仔稚鱼培育有室内水泥池 和室外土池培育两种。(1)室内水泥池培育育苗池可选用圆形、长方形或长圆形等,大小 在10m3~60m3 。一般仔鱼阶段用20m3 以下的, 稚鱼阶段用20m3 以上的水泥池。池底应向排水口 方向倾斜,便于清污和集苗。大池水深在1.5m左 右,小池1.2m左右。• 培育水温在20℃~28℃,盐度为20~32,应保持温度和盐度的恒定。室内应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0Lx~2000Lx,但要避免直 射• 培苗密度在仔鱼期为2万尾/m3 ~5万尾/m3 ;稚鱼期0.8万尾/m3 ~1.5万尾/m3 ;幼鱼期0.3万尾/m3 ~0.6万尾/m3。
11
3.人工繁殖对适用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一 般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结 合使用鲤脑垂体。催产剂量应视亲鱼性腺 发育情况而定。推荐剂量为LRH-A 10μg/kg 鱼体重。雄鱼减半注射。注射后亲鱼即入 产卵池待产。大黄鱼的效应时间,在水温20℃时,大 约在40h左右。发情时亲鱼互相追逐,并发 出“咯咯”的连续响声,接着就开始产卵。产 卵可持续3d时间。及时收集受精卵,进行 孵化。
16
三、大黄鱼的养殖(一)网箱养殖1.海区和网箱的选择成鱼养殖的网箱,应设置在风浪较小的港湾, 要求流速在1m/s以内,流向平直而稳定,水深5m 以上的海区。海区的表层水温在8℃~29℃,盐 度在13~32之间。一般用2cm~5cm的网目的网 箱,网箱大小一般为3.2m×3.2m×3.5m~4m,为 了固定网箱,将其固定于9个或12个3.5m×3.5m 的木制框架上。
22
19
2.水质调节在鱼苗入池后的最初阶段,采取逐步渐加水 的办法,达到预定水位后,再进行换水,其换水 量随鱼体的长大而逐渐增加,平均每天水体的交 换量由早期的1/3增加到后期的2/3,特别是夏季 高温期,最好能够采用边排水边进水的方式换水, 保持养殖水体水质的良好状态。3.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或冷冻的鱼肉为好,投喂时切成 块状,若绞成肉糜,必须要用粉状鳗鱼配合饲料 调和成团状后投喂,以免饵料的散失。投饵量按 鱼苗体重计算,一般控制在鱼体重的4%~6% , 并根据鱼体的实际摄食情况、水质情况及天气情 况调节日饵率。饵料每天投喂两次,以日出之前 和日落之后投饵为宜。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大黄鱼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大黄鱼(Lates calcarifer),又称为大黄鳍鱼、大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沿海和淡水域。

其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和管理大黄鱼养殖的关键。

本文将对大黄鱼的生长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黄鱼的生长规律1. 幼体期:大黄鱼的生命周期从幼体期开始,这一阶段一般持续数天至十几天。

幼体期内,大黄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通过摄食获得营养以促进自身生长。

这一时期的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体重和体长会迅速增加。

2. 色变期:在幼体期结束后,大黄鱼进入色变期。

这一阶段,大黄鱼的鱼体颜色逐渐变深,呈现出典型的黄色。

同时,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然保持较快的生长状态。

3. 加速生长期:大黄鱼的加速生长期一般从色变期结束后开始,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这一阶段,大黄鱼的生长速度达到巅峰,体重和体长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饲料充足、水质良好以及适宜的温度是促进大黄鱼加速生长的关键因素。

4. 稳定生长期:当大黄鱼进入稳定生长期时,其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

鱼体形态逐渐成熟,个体差异逐渐减小。

此时,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对大黄鱼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黄鱼生长规律的影响因素1. 饲料与营养:大黄鱼的生长与其所摄取的饲料和营养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饲料和营养,维持鱼体健康,促进生长。

常用的饲料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水质条件:水质是影响大黄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温、溶解氧、pH值和无毒的水质条件能够帮助鱼体消化和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同时,良好的水质条件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3. 温度:温度是大黄鱼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大黄鱼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对于其生长和饲养效果影响较大。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大黄鱼的食欲和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

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
养殖人员应定期观察大黄鱼的生 长状况、活动情况以及水体变化
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酸碱 度、溶氧量等,以及水体中病原 微生物的数量等,以便及时采取
措施。
建立档案
建立大黄鱼养殖档案,记录每只 大黄鱼的生长情况、用药情况等
,方便跟踪和管理。
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
合理投喂
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根据大黄鱼的生长阶段、天气情况等因素 来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推广健康养殖理念
倡导健康养殖理念,指导养殖户合理规划养殖场地、科学投喂饲料 、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预防病害的发生。
完善病害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制定病害防治法规
建立健全大黄鱼病害防治的法规和标准,规范病害防治行为,保 障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实施病害防治监管
加强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监管,确保病害防治措施的有 效执行。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 表出血、鳍条腐烂,死亡 率较高。
细菌性肠炎
细菌感染引起,病鱼出现 肠道发炎、充血等症状。
细菌性鳃病
细菌感染引起,病鱼呼吸 困难,鳃部出现脓疱或溃 疡。
寄生虫性疾病
粘孢子虫病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病鱼出现消 瘦、贫血、死亡等症状。
指环虫病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病鱼出现鳃部 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车轮虫病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病鱼出现体表 黏液增多、游泳异常等症状。
其他疾病
营养不良综合症
由于饲料中营养不均衡或缺乏某些必需营养物质引起,病鱼 出现生长缓慢、体弱等症状。
应激性出血综合症
由于环境变化或应激因素引起,病鱼体表出现出血、鳍条腐 烂等症状。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简介大黄鱼(scientific name: 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鳍鱼、黄花鱼,是一种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大黄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介绍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技巧。

养殖环境要求大黄鱼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要求:水质要求大黄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水质PH值在7.8-8.4之间,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

此外,水质应适度澄清,避免过度浑浊。

养殖池养殖池的选址应选择水流较为缓慢的地方,以避免高强度水流对鱼苗的伤害。

而且,养殖池的深度应该适当,一般在1.5-2.5米为宜。

养殖密度大黄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1500尾。

但是,密度过高会影响水质质量,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

养殖方法大黄鱼的养殖主要分为孵化、育苗和养殖三个阶段。

下面是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孵化大黄鱼的孵化一般选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首先,采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优质雄性和雌性大黄鱼作为育种鱼。

然后,在适当的水质条件下,将雄性鱼和雌性鱼分别置于两个孵化箱中,利用手工或工具采集受精卵。

接下来,将受精卵存放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通常在24-36小时后受精卵会孵化成仔鱼。

育苗仔鱼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育苗。

首先,将仔鱼转移到育苗池中,水温保持在25-28摄氏度,水质保持清洁。

其次,给予适量的鱼类专用饲料,每天分2-3次喂食,注意定时定量。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观察仔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养殖当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大黄鱼的正式养殖。

首先,将大黄鱼转移到成鱼池中,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

其次,给予适量的饲料,注意营养平衡,按时投喂。

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排除池中的废料和粪便。

大黄鱼

大黄鱼
④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抑制有害藻类、有害微生 物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净化水体,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温在22~32℃,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 上午10:00前全池均匀泼洒。使用前5~7天内及使用后的5~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效果。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成鱼
幼鱼
成鱼
背鳍Ⅷ~Ⅸ,Ⅰ-31~32;臀鳍Ⅱ-8~9;胸鳍15~16;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56~57,侧线上鳞8~9, 侧线下鳞8。鳃耙8~9+16~19。
大黄鱼(10张)体长为体高3.5~3.7倍,为头长3.3~3.5倍。头长为吻长4.1~4.4倍,为眼径3.8~4.1倍, 为眼间隔3.0~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2~3.4倍。
保护措施
因此尽管在其主要产卵场之一的吕四渔场实行了20多年的休渔,但仍未见有恢复迹象。其产卵场从吕四至福 建南部沿海都有分布,要全面实施休渔,管理难度较大,故其资源难有明显恢复的可能。随着人工繁殖技术日臻 成熟,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至2004年养殖产量已达吨。中国浙江近海的放流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应继续加强 保护并加大对其增殖放流的力度。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 图
大黄鱼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大黄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浙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 20米。在吕四洋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在21~22℃以上时鱼汛结束。大黄鱼 个体怀卵量一般为10~100万粒。产分离的浮性卵,受精卵在20℃水温下约33小时孵化。

大黄鱼

大黄鱼

大黄鱼
别名:大黄花鱼、黄鱼、大鲜、大王鱼、金龙、石首鱼、石头鱼
使用提示:每次约100克
大黄鱼介绍: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

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

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和广东南澳岛产量最多。

大黄鱼在广东沿海的盛产期为10月、福建为12~3月、江苏、浙江为5月。

大黄鱼的外观及肉质与小黄鱼很相似。

大黄鱼体大鳞片小,嘴大且圆;大黄鱼尾柄较长窄,刺少,肉厚坚实,易离刺。

大黄鱼营养分析:
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大黄鱼相关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尤为适宜;
2.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大黄鱼食疗作用: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
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大黄鱼食物相克:
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不宜与荞麦同食。

大黄鱼制作指导:
1.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2. 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1、科属区别:上文已经介绍过,大黄鱼和小黄鱼的类别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大黄鱼是大黄玉种的,小黄鱼是小黄鱼种的,虽然关系比较近,都是黄鱼属的,但不完全相同。

2、头部区别:二者的头部也有一定的差异,相比之下还是大黄鱼的头更大一些。

3、身体形状区别:大黄鱼的身体形状比较特殊,比较接近于正方形,非常宽。

但小黄鱼与之相比则窄一些。

4、体型区别:大黄鱼和小黄鱼的体型也是有差异的。

大黄鱼的体型比较大,体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

小黄鱼的体型小一些,成年个体的体型一般在20厘米左右。

5、分布水域区别:大黄鱼和小黄鱼都属于在我国有广泛分布的鱼种,而且生活在一样的环境之中,但二者具体的分布则有所不同。

具体来看,大黄鱼在我国主要生活在东海和黄海的南边。

小黄鱼则在渤海、黄海和东海之中都有。

6、肉质区别:大黄鱼的肉相对较多,刺显得比较少,但肉质粗一些;小黄鱼正好相反,它们的肉质较好,但鱼刺感觉比较多。

大黄鱼的做法豆豉香煎大黄鱼,准备一条大黄鱼,一些豆豉,适量红辣椒,料酒,蒸鱼豉油,盐,把大黄鱼清洗干净然后切斜刀,用一些盐腌制几十分钟,豆豉用刀背拍一下压碎,然后再准备一个盘子,底下放入葱段以及生姜片,腌制好的鱼放到鱼盘上面,再加入生姜片,一些料酒,撒上一些碎的豆豉,一些剁椒,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烧开,把鱼放进去,用大火蒸八分钟左右,蒸好的鱼取出来,把蒸出的汁水倒掉,然后在鱼身上淋一些蒸鱼豉油,铺上一些葱花,剁椒锅里面加入食用油烧热,浇在鱼身上面就可以吃了。

红烧大黄鱼,准备一条大黄鱼,适量色拉油,青红椒,洋葱,生姜片,葱段,淀粉,香油,味精,胡椒粉,番茄沙司,糖,盐,少酱油,大黄鱼宰杀清洗干净,用绍酒,盐腌制一下,然后锅里面加入适量色拉油烧到五成热,把生姜片,葱段,洋葱放下去煸炒出香味,再加入大黄鱼,用小火煎两分钟,加入适量的绍酒,盐,胡椒粉,酱油,糖,味精,番茄沙司调味,再加一些清水,用小火焖几分钟,再用大火收汁,用一些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就可以装盘吃了,把剩下的青红椒片,洋葱,生姜,大葱放进去,浇上色拉油就可以了。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养殖经验分享与交流
经验一
选择优良品种和健康的鱼苗是养殖成 功的关键,要注重鱼苗的品质和健康 状况。
经验二
经验三
科学的饲料和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的 保障,要根据大黄鱼的生长需求合理 配置饲料,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 。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环境是养殖成 功的必要条件,要保持水质清洁、氧 气充足、水温适宜等环境条件。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大黄鱼养殖业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品种培育、养殖技术创新、生态 养殖模式探索等。未来,大黄鱼养殖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和产业带动等方面的作用,为人类提 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02
大黄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养殖环境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质清澈、潮流 畅通、不受寒潮侵袭、不受台风 暴雨影响、底质平坦、水深适中 的海区或内湾。
养殖设施建设
建设抗风浪、能避潮、能抗咸水 、能抗台风的养殖设施,如网箱 、网围等。
养殖品种的选择与引进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引进方式
通过人工繁殖或从天然海区捕捞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养殖。
养殖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种类
选择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脂肪 含量低、粒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的 饲料。
资源节约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养殖成本和能耗。
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产业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04
大黄鱼养殖的案例分析
成功养殖案例介绍
案例一

大黄鱼的食性与食物网结构的研究

大黄鱼的食性与食物网结构的研究

大黄鱼的食性与食物网结构的研究引言: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及黄海、东海、南海地区。

对大黄鱼的食性与食物网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生态系统角色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大黄鱼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食性研究:大黄鱼的食性研究是探索其食物组成、食物消化和食物选择的重要内容。

通过分析大黄鱼消化道中的胃内容物、观察其摄食过程以及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等方法,可以了解大黄鱼的食物偏好和消化能力。

研究发现,大黄鱼主要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包括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头足类等。

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环境的变化,大黄鱼的食物组成也会有所调整。

例如,夏季水温升高时,大黄鱼倾向于选择肉食性食物;而冬季水温较低时,会选择以藻类为食。

此外,大黄鱼的食物消化能力也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其消化道中的酶活性,可以了解大黄鱼对不同种类食物的消化能力,以及其对食物来源的适应能力。

二、食物网结构的研究:食物网是描述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食物关系的网络结构。

通过研究大黄鱼所处的食物网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大黄鱼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通过调查与采样,研究人员可以对大黄鱼的食物链进行分析,找出大黄鱼在食物网中的摄食者与被摄食者。

同时,基于固定样本的同位素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大黄鱼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食物传递路径。

研究发现,大黄鱼在食物网中具有较高的食物层次(食物链上的位置)。

它在海洋食物网中属于中上层捕食者,同时也是许多底栖生物的主要摄食者。

大黄鱼的食物链长度较短,说明其在食物网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此外,大黄鱼还表现出食物选择性。

研究表明,其在食物选择中会偏好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

这种食物选择性可能是由于大黄鱼的需要,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要求。

三、研究意义与启示:对大黄鱼的食性与食物网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大黄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保证大黄鱼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等级评定规则。

以下是对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的描述:对于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关键指标是鱼的外观和内部品质。

外观包括鱼体大小、颜色、形状以及鳞片的完整程度等。

内部品质则包括肉质的鲜度、口感、层次感等。

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通常分为优等级、一等级、二等级和三等级四个等级。

具体的评定标准如下:1. 优等级:外观完整无伤损,身体均匀生长,无肿瘤或明显疾病迹象。

肉质白嫩,鲜香味美,且无异味,鱼肚内无寄生虫。

鱼鳞光泽度高,没有脱落。

2. 一等级:外观完整,身体生长较为均匀,轻微的伤痕可接受。

肉质较为鲜嫩,口感良好,无异味。

鱼鳞光泽度较高,少量的脱落可以接受。

3. 二等级:外观有一定缺陷,包括轻微的划痕或凹陷。

肉质较差,口感不如前两个等级鲜嫩。

鱼鳞的光泽度较低,大片脱落不可接受。

4. 三等级:外观有明显的缺陷,包括严重的损伤或疾病迹象。

肉质质量差,口感差,可能有异味。

鱼鳞严重脱落,光泽度很低。

为确保对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评定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参照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

同时,养殖者也应遵守相关的养殖管理规范,保证鱼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

总结而言,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是为了保证鱼肉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通过严格的评定标准,可以确保市场上出售的大黄鱼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黄鱼,科学名称为Sciaenidae,是一种常见的海洋鱼类。

它们分布广泛,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大黄鱼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成员,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黄鱼的生态习性可以影响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大黄鱼通常栖息在沿海浅水区域,喜欢在沙质或岩石底质的海床上觅食。

它们是杂食性鱼类,以小型底栖动物、藻类和其他小型鱼类为食。

大黄鱼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常常躲藏在海底岩石缝隙中。

大黄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作为顶级掠食者,大黄鱼捕食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调节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

它们的食物来源丰富多样,既包括底栖生物,也包括海洋浮游生物,因此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大黄鱼的存在可以控制某些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过度繁殖,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大黄鱼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循环参与者。

当大黄鱼捕食小型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时,它们将这些生物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和能量。

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大黄鱼的身体组织不断地吸取和储存营养物质。

当大黄鱼死亡或成为掠食者的猎物时,它们的身体组织和营养物质会释放回海洋中,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养分。

除了对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的影响,大黄鱼还能够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

大黄鱼在觅食时会掘起海底底质,这样的行为会改变海底的颗粒组成和生物栖息地结构。

通过搅动海底沉积物并释放悬浮的有机物,大黄鱼促进了海床氧化和沉积物的有机质分解。

这些过程对于海底生物的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

此外,大黄鱼还与其他海洋生物有着共生关系。

它们常常与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作用。

大黄鱼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寻找庇护所,并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帮助维护底栖生物的数量。

与此同时,大黄鱼也受到其他生物的保护。

例如,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会与大黄鱼一起组成活动群体,以便更好地应对捕食者。

综上所述,大黄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习性,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引言大黄鱼,又称黄花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鱼,其尤以南海黄花鱼最为著名。

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地区,大黄鱼被广泛食用,并在许多地方菜中担当重要角色。

然而,除了其美味与营养价值外,大黄鱼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大黄鱼的历史典故和记载。

一、大黄鱼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1.《诗经》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诗经》。

在其中的《大雅·大黄》中,就有关于大黄鱼的记载。

这首诗将大黄鱼描述为“翻翼而踯躅,展其祸心”,形象地表达了大黄鱼猖狂威慑的形态。

2.《山海经》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山海经》中,也有对大黄鱼的描写。

该书将大黄鱼视为水族之中的吉祥之物,认为其能辟邪消寒,具有驱使恶鬼之功效。

二、大黄鱼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形象1.渔民的福音大黄鱼在许多渔民的故事中被视为福音。

根据传说,有一次,一位贫穷的渔民无意中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黄鱼。

这条鱼向渔民许愿,如果渔民将其放生,就会带来好运和丰收。

渔民感激之下,便放生了这条大黄鱼。

从那时起,渔民们发现每次出海捕鱼,都会有丰收的结果,因此,大黄鱼成为渔民们的福神。

2.象征富贵大黄鱼也在一些民间传说中被视作富贵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贫穷的农民,他每天辛苦劳作,但是依然无法脱贫。

一天,他抓到了一条大黄鱼,他听说大黄鱼能给人带来好运,于是决定将其烹制成一道美食。

吃完大黄鱼后,这位农民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逐渐从贫穷走向富裕,最终成为了当地的大地主。

三、大黄鱼在美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美食名菜大黄鱼在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以广东菜和海南菜中的烹饪技巧最为著名。

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糟制,大黄鱼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成为许多人钟爱的美食。

2.食疗价值除了美味,大黄鱼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大黄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贫血和补充营养等作用。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

大黄鱼生态位和功能群的研究与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鲈鱼或鲳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鳢科。

它分布广泛,主要栖息于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沿岸海域。

大黄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因此对其生态位和功能群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特定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和占据的空间。

大黄鱼的生态位主要涉及其栖息地、食物资源和生境偏好等方面。

首先,大黄鱼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沿岸海域。

这些海域属于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区,具有适宜的水温、盐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等条件,有利于大黄鱼的生存和繁衍。

大黄鱼通常选择沿海的浅水区域作为栖息地,如河口、海湾、岛屿周围等。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水流较缓慢,底质较为丰富,有较多的底栖生物为食物来源。

其次,大黄鱼的食物资源与生态位密切相关。

大黄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以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小鱼等为食。

底栖生物如蚯蚓、蟹类和贝类等是大黄鱼主要的食物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

大黄鱼以其敏锐的嗅觉和视觉能力寻找食物,通过捕食和追逐来获取所需的营养。

此外,大黄鱼的生境偏好也对其生态位产生影响。

大黄鱼喜欢生活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而避免强烈的洪流或湍急的水流。

这是因为水流过大会使鱼类活动困难,影响其寻找食物和繁殖。

大黄鱼也喜欢温暖的水温,通常在18-26摄氏度之间,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功能群是根据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功能特点划分而成的一组物种群落。

大黄鱼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功能群。

首先,大黄鱼是食物链中的捕食者角色,通过捕食其他小鱼、贝类等底栖生物来控制其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大黄鱼在食物链中向上层移动了能量和营养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大黄鱼的迁徙行为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大黄鱼通常在不同季节或不同阶段之间进行迁徙活动,这有助于维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的繁殖成功。

舟山大黄鱼

舟山大黄鱼

物种介绍
物种介绍
舟山大黄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其身为金黄色,富贵典雅, 有王者风范。肉质鲜嫩,含钙量高,是舟山传统的大补珍品,历史上是渔民祭海的首选供品,同时也是历代县令 宴请朝廷大员的海味佳肴。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 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 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 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食疗作用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 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制作指导
1.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2.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市面上不少商户由于利益驱使,在浅水处或池塘中围养殖大黄鱼,由于环境不同于深海,活动范围有限,以 及饵料等各方面原因,不少大黄鱼以“臃肿肥胖”的姿态出现,肉质鲜美度远没有深海养殖的舟山大黄鱼来得高, 以廉价冲击市场,价格远低于深海养殖舟山大黄鱼。
产地舟山渔场
产地舟山渔场
舟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也是中国最大 的渔场。舟山渔场海域范围在北纬29°30’——31°00’,东经125°以西,常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年陆地平均气温16.4°,海洋平均水温18°,为北半球黄金分割线气候地带。这里其水质资源处于长江、钱 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为江水与海水的交汇口和江浙沿岸、台湾海峡暖流与黄海寒流的交汇之处,系我国沿海 低盐海域,海水的年平均盐度为20.56‰。且舟山群岛拥有1339个岛屿,为中国沿海第一大群岛。岛海间水流急 缓相交,水域浑浊,饵料丰富,海底平坦,海床宽阔。海水深度一般在20——40米,太阳光可直射海底,生物的 光合作用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
作者:
关键词:大黄鱼;产业;发展趋势;目标对策
摘要:本文综速了大黄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资源利用现状和大黄鱼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正文: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花鱼、黄瓜鱼、黄鱼等。

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体色金黄、嘴唇红艳、肉质细嫩洁白、营养丰富,广受我国及东南亚消费者喜爱,中国的“黄鱼宴”、韩国的“黄鱼饭”等形成了独特的大黄鱼传统饮食文化。

大黄鱼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

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

下颌稍突出。

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

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

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

唇橘红色。

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

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

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

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

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

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

②闽、粤东群。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

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

③粤西群。

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约60m等深线以内的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是我国海水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石首鱼类种质资源。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大黄鱼作为一种食用鱼类,开始捕捞生产。

20世纪70年代前,大黄鱼曾居我国海洋4大主捕对象之首,在我国及太平洋西部海洋渔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而目前,大黄鱼养殖产业更是日益扩大。

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年产86000吨,直接产值约65亿元的大黄鱼养殖产业,并带动了苗种繁育、网具渔具织造、土木工程、饵料饲料供应、技术劳务、水产品加工、内外贸易、交通运输、旅游休闲餐饮宾馆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大黄鱼已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我国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也是福建省乃至我国独具特色和国内市场最畅销的海水鱼类。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

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

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

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着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

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

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

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

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

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 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在经过过度捕捞,大黄鱼资源枯竭后,为了保护和恢复我国大黄鱼资源,1985年福建省在我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官井洋设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同时组织水产科技人员利用尚存的野生大黄鱼资源开展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经过艰难的摸索,终于实现了规模化育苗,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促进了大黄鱼养殖产业的行成。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单产不断提高,巨大的市场需求与高额利润驱使,社会上各种资金大量涌入,大黄鱼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到2000年,大黄鱼成为我国独有的养殖鱼类,并带动了我国海水鱼网箱养殖业的发展。

而如今,在大黄鱼产业愈发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大量网箱在浅水港湾连片无秩序布局,造成网箱水体交换率显著下降、鱼的残饵与粪便在网箱区大量沉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而暴发缺氧事件和
病害,还增加了用药开支和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由于育苗户以低价无序竞争,常使用劣质亲鱼进行近亲繁殖和超高密度、施药育苗,造成苗种先天种质与体质都很差。

这些苗种不但成活率低,若逃逸入海,还会破坏大黄鱼的自然种群的种质。

目前,由于市、县、乡与测报点等基层鱼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力度不足,长期存在缺少人才与编制,缺少经费与必要的设备等问题,导致鱼病防治网络的断层与养殖生产的脱节。

大黄鱼作为我国传统的高档海鱼,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近20年来市场的开拓,不但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目前最畅销的海水鱼类,并已畅销海外。

只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保护好地理标志,发挥品牌作用,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对策应为:保护大黄鱼种质资源;规范产业管理,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大幅减少网箱数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养殖效率与利益;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完善大黄鱼原良种场的设施设备和技术队伍,建立海上网箱大黄鱼活体种质库和种质资源调查采集团队,制定原种场和种质库操作规程。

坚持原种选育,在保证大量繁育原种子一代供增殖放流的同时,并供作良种选育的亲鱼。

严格控制、大幅缩减现有大黄鱼养殖网箱数量,保证网箱之间的间隔与水流畅通,改善网箱区的水质条件。

网箱向深水区发展,由浅(3m)改深(6~8m),由小改大,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效率。

科学利用水面资源。

对养殖区实施鱼、贝、藻统筹布局,建立良好的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减少病害与用药,提高大黄鱼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逐步以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代替、最终禁用冰鲜饵料。

在节省饲料、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同时,达到保护水产品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目标。

全面推广大黄鱼的去鳞、去鳍和去内脏加工技术,并对这些下脚料进行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可大幅提高大黄鱼加工附加值。

认真实施大黄鱼优势养殖区域规划,制定、修订有关大黄鱼产业的标准,并推进标准化,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坚持良种选育,为大黄鱼产业提供良种支撑,进一步加强大黄鱼养殖的病害防控能力建设,应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养殖环境监测与大黄鱼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大黄鱼产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继续加强大黄鱼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大黄鱼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而稳定的产业,产量提升与市场拓展空间均有限,市场供求规律决定了价格的大起大落。

收购价格高,通常都是建立在在灾害造整个养殖行业的亏损。

成产量降低、多数养殖户亏损的前提,且后期盲目发展,量升价跌导致了更多养殖户亏损;价格低,则会造成然而,受成本因素制约,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反之,排除特大的台风灾害及鱼病,由于总体供应量较为充足,价格上涨的空间也不大。

大黄鱼产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食品安全问题。

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方面由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工商、质监、食品卫生等部门给予密切配合,成立一支联合执法队伍,不间断地对大黄鱼养殖、流通及加工环节的掺假行为进行打击,从源头实现长效监管;另一方面,简历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地区之间和省级之间的联合执法行动机制,控制水产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

大黄鱼号称“国鱼”,与鳗鱼之于日本一样,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应学习日本鳗鱼文化理念,通过举办“大黄鱼节”、“大黄鱼烹饪大赛”及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等,推广大黄鱼烹饪方法,宣传大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宜于儿童消化吸收及药用价值等内在优势及“富贵吉祥”的外在寓意,极力打造起大黄鱼独有的饮食文化。

对养殖基地而言,应引导并扶持分散的养殖户就近联合,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合理规划布局以减少病害发生,杜绝药物使用,提升产品品质。

对市场而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联合,避免恶性竞争,塑造大黄鱼区域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扶持大黄鱼原良种体系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研发或引进新型养殖模式,如可通过对抗风浪深水网箱与金属网箱的改进及推广,把养殖网箱向外推进,以拓展养殖空间,实现产量的大幅增加。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大黄鱼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张彩兰.刘家富.李雅瑞.陈植.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77-83.
[3]胡慧子.黄丽萍.高健.闽东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洋科学.2001.25(1);47-50.
[4]刘家富.刘招坤.福建闽东大黄鱼产业展望[J].现代渔业信息.2008.23(12);3-5.
[5]杨纪明.关于我国第4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初思[J].海洋科学.2001.25(1);47-50.
[6]刘家富.韩坤煌.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M].福建水产.2011.
[7]韩承义.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历程与市场分析[M].中国渔业经济.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