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止咳化痰平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医学课件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概念: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 2.性能特点: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 3.作用: (1)化痰; (2)止咳平喘。
4.适应证: (1)有形之痰证,症见痰多咳嗽,咯痰不爽,胸 膈满闷,恶心、呕吐等; (2)无形之痰证, 痰迷心窍之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之眩晕; 肝风挟痰之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及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隐居流注等; (3)外感或内伤之各种咳嗽喘息。 5.分类: (1)化痰药; (2)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寒化痰药
特点:
(1)药性偏温燥者,属温化寒痰药。具有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寒痰、湿痰证。 (2)药性偏寒凉者,属清化热痰药。具有清化热痰之 功,适用于热痰证。 (3)部分药质润,可润燥;部分药味咸可软坚散结。 (4)“脾为生痰之源” ,“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 行” 故本类药多配伍健脾燥湿药及理气药。 (5)温化寒痰药不适用于热痰及燥谈,清化热痰药、 润燥化湿药不适用于寒痰及湿痰证。
天南星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温燥之性胜于半 夏,临床上多用治顽痰。 湿痰阻肺咳喘胸闷,配半夏、枳实,如导痰汤 痰热咳嗽,配黄芩、瓜蒌等清化热痰药 2.风痰眩晕、中风半身不遂、癫痫及破伤风等:本 品善祛经络之风痰而解痉。 治风痰眩晕,配半夏等,如玉壶丸; 治中风半身不遂等,如青州白丸子; 治癫痫,配半夏、郁金等,如五痫丸; 治破伤风,如玉真散;或五虎追风散;
暗紫贝母 川贝母 药材川贝母
浙贝母
贝母 beimu
1.概念: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 2.性能特点: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 3.作用: (1)化痰; (2)止咳平喘。
4.适应证: (1)有形之痰证,症见痰多咳嗽,咯痰不爽,胸 膈满闷,恶心、呕吐等; (2)无形之痰证, 痰迷心窍之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之眩晕; 肝风挟痰之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及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隐居流注等; (3)外感或内伤之各种咳嗽喘息。 5.分类: (1)化痰药; (2)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寒化痰药
特点:
(1)药性偏温燥者,属温化寒痰药。具有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寒痰、湿痰证。 (2)药性偏寒凉者,属清化热痰药。具有清化热痰之 功,适用于热痰证。 (3)部分药质润,可润燥;部分药味咸可软坚散结。 (4)“脾为生痰之源” ,“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 行” 故本类药多配伍健脾燥湿药及理气药。 (5)温化寒痰药不适用于热痰及燥谈,清化热痰药、 润燥化湿药不适用于寒痰及湿痰证。
天南星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温燥之性胜于半 夏,临床上多用治顽痰。 湿痰阻肺咳喘胸闷,配半夏、枳实,如导痰汤 痰热咳嗽,配黄芩、瓜蒌等清化热痰药 2.风痰眩晕、中风半身不遂、癫痫及破伤风等:本 品善祛经络之风痰而解痉。 治风痰眩晕,配半夏等,如玉壶丸; 治中风半身不遂等,如青州白丸子; 治癫痫,配半夏、郁金等,如五痫丸; 治破伤风,如玉真散;或五虎追风散;
暗紫贝母 川贝母 药材川贝母
浙贝母
贝母 beimu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参考幻灯片
6.其他 升高血糖;提高耐缺氧能力;扩瞳
27
现代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 的咳嗽,咳痰不利
肺结核咳嗽
28
四、浙贝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干燥 鳞茎
主要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异浙பைடு நூலகம்贝母碱、胆碱等生物碱
29
性寒,味苦,归心、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 降气止咳 散结消肿
狭义:呼吸道咳出的痰
4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桔梗、前胡、皂荚、贝母、天南星、款
冬花、满山红等都有祛痰作用 *除旱菜中含有旱菜素、满山红含杜鹃素
外,这些药物往往都含有皂苷
5
作用机制
①皂苷类药物,能刺激胃粘膜和咽喉粘膜,反射性地引起 轻度恶心、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而发挥祛痰 作用 ②杜鹃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
25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 川贝母祛痰显著,但镇咳不够恒定
2.平喘 3.抑菌
26
4. 对胃肠道作用 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所致肠道收缩, 作用与罂粟碱相似;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 吲哚美辛型溃疡、应激型溃疡都有抑制作用, 机理可能与抑制胃蛋白酶有关
5.对心血管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能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
2
药性或温或寒,归肺、心、脾胃、大肠经
[功效] 宣肺祛痰 止咳平喘
[主治] 痰多咳嗽 痰饮喘息 与痰饮有关的瘿瘤瘰
疬
3
痰
广义: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的各种各样 的痰证
[主治]
痰多咳喘 痰饮眩悸 风痰眩晕 痰厥头痛 呕吐反胃 胸脘痞闷 梅核气 外用痈肿痰核
27
现代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 的咳嗽,咳痰不利
肺结核咳嗽
28
四、浙贝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干燥 鳞茎
主要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异浙பைடு நூலகம்贝母碱、胆碱等生物碱
29
性寒,味苦,归心、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 降气止咳 散结消肿
狭义:呼吸道咳出的痰
4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桔梗、前胡、皂荚、贝母、天南星、款
冬花、满山红等都有祛痰作用 *除旱菜中含有旱菜素、满山红含杜鹃素
外,这些药物往往都含有皂苷
5
作用机制
①皂苷类药物,能刺激胃粘膜和咽喉粘膜,反射性地引起 轻度恶心、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而发挥祛痰 作用 ②杜鹃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
25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 川贝母祛痰显著,但镇咳不够恒定
2.平喘 3.抑菌
26
4. 对胃肠道作用 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所致肠道收缩, 作用与罂粟碱相似;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 吲哚美辛型溃疡、应激型溃疡都有抑制作用, 机理可能与抑制胃蛋白酶有关
5.对心血管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能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
2
药性或温或寒,归肺、心、脾胃、大肠经
[功效] 宣肺祛痰 止咳平喘
[主治] 痰多咳嗽 痰饮喘息 与痰饮有关的瘿瘤瘰
疬
3
痰
广义: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的各种各样 的痰证
[主治]
痰多咳喘 痰饮眩悸 风痰眩晕 痰厥头痛 呕吐反胃 胸脘痞闷 梅核气 外用痈肿痰核
第五节止咳化痰药ppt课件
14
(二)清热化痰药
1、贝母 2、瓜蒌 3、天花粉 4、桔梗 5、前胡
10/20/2024
15
(一)贝母(川贝、浙贝)
• 1.入药部位: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浙贝母的鳞。
10/20/2024
16
• 2.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 母苦,寒。均入肺、心经。
• 3.功效: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45
(七)马兜铃(兜铃、斗铃)
• 1.入药部位: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马 兜经: 味苦,微辛,性寒。入肺、 大肠经。
• 3.功效: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
10/20/2024
47
• 4.主治与配伍:
• (1)肺热咳喘: 单用有效,也可与桑 白皮、黄芩、知母、贝母、杏仁等同用 。
10/20/2024
29
• 2.性味归经: 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肺、 大肠经。
• 3.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4.主治与配伍:
• (1)咳喘: 风寒咳嗽,多与细辛、麻 黄等配伍;燥热咳嗽,多与桑叶、沙参 等同用,如桑杏汤;肺热咳喘,多与麻 黄等合用,eg麻杏甘石汤。
• (2)肠燥便秘: 常与麻仁、当归、枳 壳等同用,如润肠丸。
• ⑵阴虚久咳:常配百合、麦冬、沙参、 地骨皮等。
• ⑶肺热咳嗽:多配知母、贝母、黄芩、 栀子等。
• ⑷劳伤咳嗽时:常配百合、补骨脂、骨 碎补等。
10/20/2024
40
(五)苏子(紫苏子)
• 1.入药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成熟种 子。
10/20/2024
41
• 2.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经。 • 3.功效: 下气定喘,润肠通便。
• 4.主治与配伍: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课件
正常小鼠 发热小鼠
降温
显著
作用,可维持3-4h。
解热
②镇痛: 粗皂甙
醋酸扭体法 痛阈提高,镇痛作用强于阿斯匹林。
压尾法
③镇静: 粗皂甙
小鼠自发活动↓; 延长环已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抑制胃分泌、抗溃疡
3、抑制肠平滑肌
4、对代谢影响血糖↓
连续口服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兔→血糖
↓5、↓降0 血脂:对脂肪代谢
强度= 氯化铵,带皮与去皮作用相似。 机理:口服时→皂甙刺激咽喉粘膜(反射性)→支气管 粘
膜分泌↑→痰粘液稀释易排出。 ip粗皂甙-豚鼠ED50=6.4mg/kg说明有较强的镇咳 作用。
二、抗炎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1、抗炎:
大鼠po粗皂甙 抑制
角叉菜胶→炎症 棉球肉芽肿
机理: 粗皂甙→局部刺激作用
→粘膜分泌↑→分沁物复盖粘膜表面 →保护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祛痰作用
止咳作用
平喘作用
抗过敏作用 抗炎增强免疫功能 其它作用
一、化痰作用
许多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煎剂或流浸膏均有祛痰作 用,都
可增加呼吸道的分泌量。
桔梗 、前胡、皂荚 均可使呼吸道分泌↑→粘液稀释易咳出。
南星、贝母
桔梗 使呼吸道分泌增多作用较强;
前胡 皂荚
→炎症区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 防止粘膜受到外界扣伤性刺激,从而促使炎症吸收过程。
2、提高免疫功能
疫 桔梗浸膏
促进巨型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 提高溶菌酶活性
三、其他作用
1、解热、镇痛、镇静 2、抑制胃分泌、抗溃疡 3、抑制肠平滑肌 4、对代谢影响 5、降血脂
1、解热、镇痛、镇静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1.风热、痰热咳嗽。 功似川贝而苦泄力强,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
多治疗风热咳嗽和痰热咳嗽。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苦泄力强,清热化痰散结优于川贝,多用于治疗 痰火郁结的瘰疬。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川贝母、浙贝母的功效主治异同:
二者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可治疗痰热咳 嗽,瘰疬疮痈。
桔梗
【性味】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具有良好的祛痰和止咳之效,又能开宣肺气而畅利胸 膈,药性平和。故咳嗽痰多者,无论新久寒热皆可配伍应用。
2.咽喉肿痛,失音。
本品善能开宣肺气、清热解毒以利咽喉。故常用治疗外邪 犯肺,肺气郁闭之咽痛、失音。
白芥子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喘咳,悬饮。
辛散温通之性显著,能散肺寒,化痰饮,利气机,通经络, 寒痰壅肺的咳喘胸闷,痰多难咯,三子养亲汤。
悬饮——饮邪停留胁肋部而见咳唾引痛的病证。
2.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本品能消散经络之痰,善除“皮里膜外之痰”,治疗痰湿留 注经络之阴疽流注,或者肢体麻木,关节肿痛,阳和汤。 【用法】局部外用——冷灸——阴疽
本品入药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 瓜蒌皮之功,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之 功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 瓜蒌仁之功效。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竹茹 竹沥
甘寒清润 —清热化痰 —治痰热咳喘
胃热呕吐—配黄连、芦根 除烦止呕
痰火心烦不眠—配枳实、茯苓
定惊利窍——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多治疗风热咳嗽和痰热咳嗽。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苦泄力强,清热化痰散结优于川贝,多用于治疗 痰火郁结的瘰疬。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川贝母、浙贝母的功效主治异同:
二者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可治疗痰热咳 嗽,瘰疬疮痈。
桔梗
【性味】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具有良好的祛痰和止咳之效,又能开宣肺气而畅利胸 膈,药性平和。故咳嗽痰多者,无论新久寒热皆可配伍应用。
2.咽喉肿痛,失音。
本品善能开宣肺气、清热解毒以利咽喉。故常用治疗外邪 犯肺,肺气郁闭之咽痛、失音。
白芥子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喘咳,悬饮。
辛散温通之性显著,能散肺寒,化痰饮,利气机,通经络, 寒痰壅肺的咳喘胸闷,痰多难咯,三子养亲汤。
悬饮——饮邪停留胁肋部而见咳唾引痛的病证。
2.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本品能消散经络之痰,善除“皮里膜外之痰”,治疗痰湿留 注经络之阴疽流注,或者肢体麻木,关节肿痛,阳和汤。 【用法】局部外用——冷灸——阴疽
本品入药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 瓜蒌皮之功,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之 功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 瓜蒌仁之功效。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竹茹 竹沥
甘寒清润 —清热化痰 —治痰热咳喘
胃热呕吐—配黄连、芦根 除烦止呕
痰火心烦不眠—配枳实、茯苓
定惊利窍——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入药部位: •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两
季采挖,晒干为生半夏。
-
4
(一) 半夏
个子
饮片
-
5
(一) 半夏
2.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 3.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宽痞散结。
-
6
(一) 半夏
4.主治与配伍:
(1)湿痰咳喘: 适用于脾不化湿的湿痰咳喘,常与陈皮、茯苓 等配伍,eg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2)翻胃呕吐: 对湿邪所致呕吐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同用; 如属胃热呕吐,可与黄连等清热药同用。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 适用痰湿壅滞所致的咳嗽,常与陈皮、半夏、 茯苓配伍,如导痰汤。 (2)破伤风: 与防风、白芷、蝉蜕、僵蚕等配治破伤风。 (3)疮肿: 外敷可消肿散结止痛,治疮肿。
-
12
中 药 天 南 星 小 结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史 万 玉
-
13
声明:本影像短片来源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常用中草药》
(三) 旋覆花
• 1.入药部位: •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
14
(三) 旋覆花
2.性味归经:
味辛、咸、微苦,性温、入肺、胃、大肠经。
3.功效:
降气止呕,消痰软坚。
-
15
(三) 旋覆花
4.主治与配伍:
(1)咳喘:
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eg金沸草散;用于热 痰咳喘的实热证,eg旋复花汤。
(2)翻胃呕吐:
适用于脾胃虚寒、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eg 旋复代赭汤。
此外,尚有治疗疮痈肿毒的作用。
-
16
中 药 旋 覆 花 小 结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史 万 玉
-
17
声明:本影像短片来源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常用中草药》
(四)白前
• 1.入药部位: • 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
3.功效:
清热化痰,利气散结,润肠通便。
-
30
(二)瓜蒌
4.主治与配伍:
(1)肺热咳喘: 用于肺热痰多咳喘,常与知母、浙贝、栀子等 配eg瓜蒌平喘散治肺热咳喘(多用瓜蒌皮)。 (2)胸膈作痛: 用于痰热互结的胸膈作痛,常与半夏、黄连等 配伍。
-
31
(二)瓜蒌
(3)乳痈: 用于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常与当归、川 芎、乳香、没药、连翘等合用,治乳房肿痛。 (多用全瓜蒌)。
-
7
(一) 半夏
(3)胸腹肿满:
用于治痰热互结造成的胸腹肿满,配合昆布治 痰核、瘰疬。
(4)气郁痰阻:
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等。此外,生半 夏外用可治疮肿,如粉末后加蛋清外敷。
-
8
(一) 半夏
5.不同炮制方式入药的功效比较:
(1)法半夏: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 (2)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 (3)姜半夏:姜半夏善于止呕。
-
35
(三)桔梗
饮 片
个 子
-
36
(三)桔梗
2.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辛。入肺经。
3.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
37
(三)桔梗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痰多咳嗽, 如杏 苏散和桑菊饮。
(2)肺痈:
适用于治疗肺痈咳嗽喘急,鼻脓腥臭,多与鱼 腥草、冬瓜子等配伍。
此外,还能升提肺气,疏通胃肠,并能载药上 行。
(4)肠燥便秘: 用于粪便干燥,常与麻仁、李仁、枳壳等同用。 (多用瓜蒌仁)。
-
32
[附] 天 花 粉
即瓜蒌根。 1.清热解毒,消肿,治疮黄肿毒。 2.清热生津,治热病口渴,很少化痰。 3.坠胎作用。
-
33
[附] 天 花 粉
饮 片
个 子
-
34
(三)桔梗
• 1.入药部位: • 为桔梗科植物桔
梗的根
铃等配伍。
-
20
(二)清热化痰药
1.贝 母 2.瓜 蒌 3.天花粉 4.桔 梗 5.前 胡
-
21
(一)贝母(分川贝、浙贝)
• 1.入药部位: •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浙贝母的鳞茎。
川贝母
-
22
浙贝母
(一)贝母
2.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均 入肺、心经。
3.功效: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川贝母:
苦、甘,微寒,滋润性强,能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 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
浙贝母:
苦寒泄降,辛散性优,能清肺化痰止咳,尚能清热散 结,多用于肺热咳嗽,以及痈疡初起。
-
25
(一)贝母
6.贝母与知母的比较:
共性:皆有润肺之功,用于肺虚咳喘。
不同点:
贝母: 为清化热痰药,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 知母: 为清热泻火药、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1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一.概念: 凡能祛除痰涎,制止或减轻咳嗽和气 喘的药物,都称为止咳化痰平喘药。
二.分类: 1、寒痰:温化寒痰 2、热痰:清热化痰 3、咳喘:止咳平喘
-
2Leabharlann 一).温化寒痰药1.半 夏 2.天南星 3.旋覆花 4.白 前
-
3
(一) 半夏
-
23
(一)贝母
4.主治与配伍:
(1)痰热咳嗽: 川贝多用于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天
冬等配伍;浙贝多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或肺热咳 喘,可与栀子、桔梗等同用,如贝母散。 (2)疮痈肿毒: 常用浙贝,与花粉、连翘、蒲公英等同治疮痈、 乳痈。
-
24
(一)贝母
5.川贝与浙贝的贝:
共性:均能清化热痰。
不同点:
根茎及须根。
-
18
(四)白前
2.性味归经:
其辛、甘,微温。入肺经。
3.功效:
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
19
(四)白前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偏寒者:可与紫菀、半夏等配伍;
(2)咳嗽偏热者: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
(3) 风寒咳嗽:常与桔梗、荆芥、陈皮等配;
(4)风热咳嗽:常与牛蒡、桑叶等配伍;
(5)肺热咳喘且痰多者:可与紫菀、贝母、马兜
-
26
(一)贝母
➢[附]土贝母: ➢葫芦科植物,地下部
分入药,清热解毒, 作用强,化痰作用较 弱,治疗痈肿。
-
27
(二)瓜蒌(栝楼)
• 1.入药部位: • 为葫芦科植物瓜蒌
的成熟果实。可用 全瓜蒌、瓜蒌皮或 瓜蒌籽入药。
-
28
(二)瓜蒌
-
29
(二)瓜蒌
2.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肺、胃、大肠经。
6.注意事项:
(1)生用有毒,须炮制。 (2)反乌头。 (3)燥痰忌用。
-
9
(二) 天南星
• 1.入药部位: •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
北天南星的块茎。
-
10
(二)天南星
2.性味归经: 本品味苦、辛,性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3.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
11
(二)天南星
季采挖,晒干为生半夏。
-
4
(一) 半夏
个子
饮片
-
5
(一) 半夏
2.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 3.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宽痞散结。
-
6
(一) 半夏
4.主治与配伍:
(1)湿痰咳喘: 适用于脾不化湿的湿痰咳喘,常与陈皮、茯苓 等配伍,eg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2)翻胃呕吐: 对湿邪所致呕吐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同用; 如属胃热呕吐,可与黄连等清热药同用。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 适用痰湿壅滞所致的咳嗽,常与陈皮、半夏、 茯苓配伍,如导痰汤。 (2)破伤风: 与防风、白芷、蝉蜕、僵蚕等配治破伤风。 (3)疮肿: 外敷可消肿散结止痛,治疮肿。
-
12
中 药 天 南 星 小 结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史 万 玉
-
13
声明:本影像短片来源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常用中草药》
(三) 旋覆花
• 1.入药部位: •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
14
(三) 旋覆花
2.性味归经:
味辛、咸、微苦,性温、入肺、胃、大肠经。
3.功效:
降气止呕,消痰软坚。
-
15
(三) 旋覆花
4.主治与配伍:
(1)咳喘:
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eg金沸草散;用于热 痰咳喘的实热证,eg旋复花汤。
(2)翻胃呕吐:
适用于脾胃虚寒、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eg 旋复代赭汤。
此外,尚有治疗疮痈肿毒的作用。
-
16
中 药 旋 覆 花 小 结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史 万 玉
-
17
声明:本影像短片来源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常用中草药》
(四)白前
• 1.入药部位: • 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
3.功效:
清热化痰,利气散结,润肠通便。
-
30
(二)瓜蒌
4.主治与配伍:
(1)肺热咳喘: 用于肺热痰多咳喘,常与知母、浙贝、栀子等 配eg瓜蒌平喘散治肺热咳喘(多用瓜蒌皮)。 (2)胸膈作痛: 用于痰热互结的胸膈作痛,常与半夏、黄连等 配伍。
-
31
(二)瓜蒌
(3)乳痈: 用于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常与当归、川 芎、乳香、没药、连翘等合用,治乳房肿痛。 (多用全瓜蒌)。
-
7
(一) 半夏
(3)胸腹肿满:
用于治痰热互结造成的胸腹肿满,配合昆布治 痰核、瘰疬。
(4)气郁痰阻:
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等。此外,生半 夏外用可治疮肿,如粉末后加蛋清外敷。
-
8
(一) 半夏
5.不同炮制方式入药的功效比较:
(1)法半夏: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 (2)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 (3)姜半夏:姜半夏善于止呕。
-
35
(三)桔梗
饮 片
个 子
-
36
(三)桔梗
2.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辛。入肺经。
3.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
37
(三)桔梗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痰多咳嗽, 如杏 苏散和桑菊饮。
(2)肺痈:
适用于治疗肺痈咳嗽喘急,鼻脓腥臭,多与鱼 腥草、冬瓜子等配伍。
此外,还能升提肺气,疏通胃肠,并能载药上 行。
(4)肠燥便秘: 用于粪便干燥,常与麻仁、李仁、枳壳等同用。 (多用瓜蒌仁)。
-
32
[附] 天 花 粉
即瓜蒌根。 1.清热解毒,消肿,治疮黄肿毒。 2.清热生津,治热病口渴,很少化痰。 3.坠胎作用。
-
33
[附] 天 花 粉
饮 片
个 子
-
34
(三)桔梗
• 1.入药部位: • 为桔梗科植物桔
梗的根
铃等配伍。
-
20
(二)清热化痰药
1.贝 母 2.瓜 蒌 3.天花粉 4.桔 梗 5.前 胡
-
21
(一)贝母(分川贝、浙贝)
• 1.入药部位: •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浙贝母的鳞茎。
川贝母
-
22
浙贝母
(一)贝母
2.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均 入肺、心经。
3.功效: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川贝母:
苦、甘,微寒,滋润性强,能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 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
浙贝母:
苦寒泄降,辛散性优,能清肺化痰止咳,尚能清热散 结,多用于肺热咳嗽,以及痈疡初起。
-
25
(一)贝母
6.贝母与知母的比较:
共性:皆有润肺之功,用于肺虚咳喘。
不同点:
贝母: 为清化热痰药,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 知母: 为清热泻火药、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1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一.概念: 凡能祛除痰涎,制止或减轻咳嗽和气 喘的药物,都称为止咳化痰平喘药。
二.分类: 1、寒痰:温化寒痰 2、热痰:清热化痰 3、咳喘:止咳平喘
-
2Leabharlann 一).温化寒痰药1.半 夏 2.天南星 3.旋覆花 4.白 前
-
3
(一) 半夏
-
23
(一)贝母
4.主治与配伍:
(1)痰热咳嗽: 川贝多用于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天
冬等配伍;浙贝多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或肺热咳 喘,可与栀子、桔梗等同用,如贝母散。 (2)疮痈肿毒: 常用浙贝,与花粉、连翘、蒲公英等同治疮痈、 乳痈。
-
24
(一)贝母
5.川贝与浙贝的贝:
共性:均能清化热痰。
不同点:
根茎及须根。
-
18
(四)白前
2.性味归经:
其辛、甘,微温。入肺经。
3.功效:
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
19
(四)白前
4.主治与配伍:
(1)咳嗽偏寒者:可与紫菀、半夏等配伍;
(2)咳嗽偏热者: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
(3) 风寒咳嗽:常与桔梗、荆芥、陈皮等配;
(4)风热咳嗽:常与牛蒡、桑叶等配伍;
(5)肺热咳喘且痰多者:可与紫菀、贝母、马兜
-
26
(一)贝母
➢[附]土贝母: ➢葫芦科植物,地下部
分入药,清热解毒, 作用强,化痰作用较 弱,治疗痈肿。
-
27
(二)瓜蒌(栝楼)
• 1.入药部位: • 为葫芦科植物瓜蒌
的成熟果实。可用 全瓜蒌、瓜蒌皮或 瓜蒌籽入药。
-
28
(二)瓜蒌
-
29
(二)瓜蒌
2.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肺、胃、大肠经。
6.注意事项:
(1)生用有毒,须炮制。 (2)反乌头。 (3)燥痰忌用。
-
9
(二) 天南星
• 1.入药部位: •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
北天南星的块茎。
-
10
(二)天南星
2.性味归经: 本品味苦、辛,性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3.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
11
(二)天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