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运算方法。
3. 实践与练习: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践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纸:用于学生的实践和练习。
3.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合作时的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2.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和练习加减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学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进行加减法的步骤讲解和示范。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1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2.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
小学数学实践课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我校开展了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小学数学实践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2)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2.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3.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四、活动案例1. 案例一:购物中的数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并记录下购买物品的价格和数量。
回家后,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比较不同商家的优惠活动,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1)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家长陪同。
(2)学生到超市购物,记录下购买物品的价格和数量。
(3)回家后,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比较不同商家的优惠活动。
(4)各小组汇报购物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案例二:时间管理中的数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时间安排,分析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活动过程:(1)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时间安排,包括学习、休息、娱乐等。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策划方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策划方案设计1. 活动目标:- 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学期末,为期3天。
3. 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为学校内的多功能活动室和操场。
4. 活动内容:第一天:- 数学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测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包括计算、几何、代数等方面的题目。
- 数学绘画比赛:要求小学生以数学公式、图形等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第二天:-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参观当地的数学展览、数学实验室等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数学游戏竞赛:设计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比赛的方式加强竞争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天:- 数学拼图比赛:通过拼图游戏,让小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数学投影仪演示:准备多个数学题目的投影仪演示,让小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5. 活动组织:- 活动由学校数学教师组织,每个班级选择一名代表参加各项活动。
- 设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准备和组织。
6. 活动评价:- 设立评委团队,由数学教师和校外专业人士组成。
- 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和活动效果进行评分和评选优胜者。
7. 活动宣传:- 利用学校通讯平台、班级微信群和学生家长会等渠道,提前宣传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时间。
- 制作海报、横幅等宣传物料,并张贴在校园显眼的位置。
8. 预期效果:- 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 培养小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 提升学校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以上是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策划方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数学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如数独游戏、24点游戏等。
2. 数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如进行数学测量活动、建模活动等。
3. 数学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如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 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创作活动,如数学绘画、数学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每节课45分钟。
2. 活动课与正式数学课交替进行,共16次活动。
3. 每次活动根据内容需要进行活动场所的调整,如游戏、实践和竞赛可在教室内进行,研究和创作可在图书馆或实验室进行。
4. 活动前提醒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和器材。
四、活动方法:1. 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鼓励竞争和合作,奖励优秀表现。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3. 研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学会搜索资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或校外的数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创作活动,如绘制数学图形、制作数学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活动评价:1. 每节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体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效果。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活动成果,进行积极的激励和提醒,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趣味数学,精彩课堂”二、活动目的。
1. 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
2.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8:30 下午5:00。
2. 地点:[学校名称]多媒体教室。
四、参与人员。
1. 本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
2. 邀请兄弟学校的部分数学教师观摩交流。
五、活动准备。
1. 教学内容确定。
每位参赛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自行选择一个教学课题,要求课题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课题范围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板块。
2. 教师准备。
参赛教师提前两周精心备课,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
教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学生准备。
根据参赛教师的要求,提前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选拔课堂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参与优质课活动,确保课堂互动效果。
4. 物资准备。
学校提前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电脑等设备正常运行。
准备足够的桌椅,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摆放。
为每位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提供活动资料,包括活动议程、教学设计模板、听课记录等。
六、活动流程。
1. 开幕式(8:30 9:00)主持人介绍活动目的、意义、参与人员和活动流程。
学校领导致辞,强调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对参赛教师表示鼓励和期待。
2. 优质课展示(9:00 12:00,13:30 16:00)按照预先安排的顺序,每位参赛教师进行40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
在每节课的展示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拍照和录像,记录精彩瞬间。
3. 课间休息(12:00 13:30)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午餐和休息时间。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将上午的教学视频进行简单剪辑,制作成精彩片段集锦,在下午课间播放。
活动课:我上学了(一)(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活动课:我上学了(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有序数出1-10这10个数,会用数学自我介绍。
2. 结合“数”与“形”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正确用1~10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多角度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结合“数”与“形”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不同,难免有些差异,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 导语: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小学校园,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快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2. 小动物们今天也开学了?认真观察图片,讲一讲你看到的动物学校的故事吧!这节课先让我们参观一下可爱的校园吧!(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可爱的校园【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观察情境图中的形状,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数一数,有几只小兔?2. 交流数数的方法:数到最后一只小兔是2,这些小兔的数量就是2,有2只小兔。
3. 用点数法数一数图中其他事物的数量。
4. 观察情境图中物体的形状。
(1)说说这皮球和木桩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任务二:认识新同学【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介绍,加深同学间的相互认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1. 课堂上师生互相问好。
2. 介绍你自己,再说说你身边的数学。
3. 小结: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名字、年龄、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这些方面来介绍。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
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
(教师演示)(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_,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__。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设计了以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数学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活动内容:设计一系列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 活动二:数学实验活动目的: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选取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测量、计算等。
3. 活动三:数学故事会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 活动四:数学手抄报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内容:要求学生以数学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
四、活动实施1. 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2. 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
3.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心得,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2. 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家校合作。
六、注意事项1. 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
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6.45?+4.29师:第二个问题,谁来?生:6.45?-4.29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生:小数点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拆分(适合一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拆分数字。
活动一:数的认识游戏1. 教师准备大量纸牌,每张上面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
3. 教师随机出示一张数字纸牌,学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说出数字。
4. 所有组中获胜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活动二:数字拆分探索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与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学生将小球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分组,了解数字的组成元素。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他们拆分数字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三:数字图像的拆分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图像,例如一个房子。
2. 学生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中出现的数字。
3. 学生尝试用拆分数字的方式,在纸上画出图像中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代表每个数字。
活动四:数字对应的物体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或者其他小物件,每个物件上贴有一个数字卡片。
2. 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物件进行分组。
3. 学生将每组物件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卡片标记。
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适合二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加法探究1. 教师准备一组小物件,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根据算式,在物件的数量上进行操作,完成加法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减法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2.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减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并按下计算器上对应的按钮。
3. 每组的学生通过回答正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比较和竞争。
活动三:数的拆分与运算1. 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枚硬币。
2. 学生将硬币按照数字进行拆分,并用加法或减法算式来描述拆分过程。
3. 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读写。
2. 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10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从1数到10,反复练习。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按照数字1-10的顺序摆放。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评价方法:1. 课堂上学生数数的准确性。
2. 学生书写数字的规范性。
第二章: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培养学生数的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大小比较。
2. 符号“<”、“>”的含义和使用。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哪组数字更大。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游戏,比一比谁比较得更快更准确。
3. 教师讲解符号“<”、“>”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找出一些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并用“<”、“>”表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评价方法:1. 课堂上学生数字比较的准确性。
2. 学生使用符号“<”、“>”的正确性。
第三章: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加减法运算。
2. 加减法运算的算式和结果。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游戏,比一比谁算得更快更准确。
3. 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的算式和结果,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记录运算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学数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活动的教案设计。
一、数学会做事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活动。
活动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例如超市商品的计价、建筑物的面积计算等等。
2.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围绕不同的场景展开活动,例如:购物计表,量身体质指数等等。
3.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场景,利用数学知识完成任务。
4.完成任务后,学生进行报告。
5.教师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数学地理大冒险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出坐标系。
2.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队长。
3.游戏开始,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有若干个位置点(可以是图形,数字等),地图中心标有坐标系的原点。
4.游戏规则,每组学生分别根据一个给定的坐标点展开战斗,每个学生都受到固定的伤害,直到任意一方全部陨落后游戏结束。
5.每次战斗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地图上的位置点,计算出自己的坐标。
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坐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7.学生通过游戏掌握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坐标系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数学计算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发挥自己的能力。
小学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活动设计方案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设计方案,帮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形状探究活动通过探究不同形状的特征和属性,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几何思维。
1.材料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和模型。
2.活动内容:通过观察图形卡片和触摸模型,让孩子们探究图形的边数、角数、对称性等属性,并通过游戏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
3.活动目标:培养孩子们对形状属性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数数字母游戏通过使用数字和字母进行游戏,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和字母的概念。
1.材料准备:数字和字母卡片。
2.活动内容:通过抽取数字和字母卡片组成不同的组合,让孩子们识别数字和字母,并进行加减法运算和拼字游戏。
3.活动目标:巩固数字和字母的识别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计算和拼字能力。
三、实地探索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让孩子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1.活动内容:带领孩子们到校园或社区进行数学探索,如测量树木的高度、计算步行的距离等。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2.活动目标:培养孩子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数学竞赛活动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1.活动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竞赛,如口算比赛、快速计算比赛等。
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参与并取得优异成绩。
2.活动目标: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拼图活动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1.材料准备:数学拼图。
2.活动内容:将数学拼图分成不同的部分,要求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推理将其拼接成完整的图案。
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增加拼图的复杂度或增加要求的时间。
3.活动目标:锻炼孩子们的观察、推理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培养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学习6——10各数,知道“几”和“第几”。
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6-10的认识,会读、写这5个数字。
教学几、第几,“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某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几、第几个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很多数,你们愿意学吗/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我看谁的表现最好。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老鹰捉小鸡游戏、赛跑、观看的小朋友)2、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多少?跑步的有6人,树有7棵,吊环有8个,花有9朵,足球有10个。
(师板书各数)(三)学习“几”和“第几”1.认识“几”。
(1)“图上当小鸡的一共有几个人?”(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前来数一数,其他人看他数的是否正确)(2)你能数数跑步的有几个人吗?在一边看的小朋友有几个?(3)练习:数数我的手中有几枝粉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有几扇门?有几扇门?2.认识“第几”。
(1)在这幅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看看在这副图中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5?你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数一数,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是从右向左数的,那么,有没有其他数法?”(全班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数第几时要注意方向性,教师强调:按常理,排队应该从前向后数,在图中就是从右向左)(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说出什么?3.小结:我们在数数时,要把所有物品合起来,数第几时,要先确定从哪个方向起,然后再数。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的运算
加法运算
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辅助工 具,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方 法,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应用场
景。
减法运算
通过拿走实物、倒计数等方式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方 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乘法运算
通过重复加法、面积计算等活 动,让学生感受乘法与加法的 联系和区别,掌握乘法运算的 基本方法。
除法运算
手工制作几何图形
制作基本图形
提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让学生动手制作点、线、面等基 本图形元素,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
制作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元素组合 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 四边形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创造力。
制作立体图形
提供卡纸、胶水等材料,让学生 尝试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圆锥等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实践活动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 实践活动二:图形与几何初步 • 实践活动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实践活动四:趣味数学探究 •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 用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四个领域的 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包括课前准备 、课中实践和课后总结三个环节。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
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8、监考:(一年级)##(二年级)##;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附表:一、二、三年级获奖名单一年级获奖名单二年级获奖名单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2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指导思想: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
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
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
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
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 、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
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
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
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
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
再如, 20 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
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
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 n 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 n 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 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
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 3024 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
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 40 天体重是 40 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 5 克。
”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 40 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 、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
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 A 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 4 元,小孩每人 2 元; B 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 3 元。
现有两个家庭 1 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 2 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 " 经过列式、计算比较,
有的学生认为 1 号家庭从 B 口入园门票为 9 元; 2 号家庭从 A 口入园,门票仅为 8 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 B 口入园,小孩从 A 口入园,这样 1 号、 2 号家庭分别仅用去 7 元和 8 元,更省一些。
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
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
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
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
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
最后教
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
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
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 、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 、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 、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
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 、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
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 、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