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与大学生之争
团委工作经验总结
团委工作经验总结第一篇:大家好!我是高二班的团支书,能够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我非常高兴。
我想,在座的各位新支书可能与一年前的我相仿,对如何去搞团工作,如何去组织团会还都比较陌生。
在此,我最想提的第一点就是——要有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其二,做团工作主要体现在主题团会上,开团会需要一种灵感,这种灵感既体现在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之上,又集中在头脑中闪过的那一个亮点之中。
虽这种灵感不可能在每一次团会上都能抓得到,但有一点,作为团支书应该在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地培养自己架御团会的能力,在团会之中,能够灵活机动地应变临场气氛,组织好团会,另一面,要尽力摆脱陈旧且格式化的形式。
力争做到新颖。
例如:我班在高一下学期的一段时间内,自习课纪律不太稳定,因而我们立即召开了一次团会,以小品的形式演出了我们自习课上的一幕幕,大家从旁观者的角度发觉了自习课违反纪律的危害性既害人,又害已。
使大家深受教育,所以收到的效果要比站在讲台前空念理论好的多,简而言之,好的团会形式不仅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一堂团会应起的作用和目的。
其三,在做团工作时,要保持和团委之间的联系,要及时地做好信息反溃,此点我想无需过多解释,只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以上三点在我看来尤为重要,当然还有许多细节不能忽视,例如,与班主任保持联系,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的重视。
与班委组长保持联系,能够得到工作上的帮助,与同学们经常接触,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
各位团支书,我今天所说的这些并非面面俱到,但它确实是我一年来的亲身体验,当你们拿到学期的工作计划后,会或多或少感到有些困难,但俗话说“困难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谢谢!第二篇:乡镇xx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团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遵循“服从大局,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原则,大力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注重广大青年的教育管理,全面拓展团的各项工作,开创了我镇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
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
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也谈农民问题
也谈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农民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农民问题就成了帝王头痛的事情。
请问,哪一个朝代,没关注过农民?哪一个朝代,最后不都是激起农民造反的吗?好多能人,将帝王比作“船”,把农民比作“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汉代以来,朝廷就开始重视农业了,解决了农民问题,那个朝代就能长期久安。
朝之所以能鼎盛,根本原因就是重视农业、重视农民、重视农村,即现在政府所说的“三农问题”。
一个朝廷,如果忽略了农民,这个朝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朝代就要灭亡了。
好些朝代,都是农民领袖造反,最后推翻它的政权的。
试问,唐朝、宋朝、元朝,哪一朝不都是由农民兴风作浪而垮台的?看来关注农民问题,就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
今天,党和政府一再关注农民,把“三农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最大的好处,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又在农村全额减免农业税,农民自己种粮自己吃。
接着,又对种粮的农民实行政策性贴补,按田亩进行补助。
这是开天辟地的一项优农政策。
政府只想让农民安心在家种田,可农民的心眼很高,他们看到城市发展了,就往城里挤,好多农民现在撂荒出外打工,与城里人争饭吃,与自己读大学的儿女争饭吃,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
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农民问题:农民工进城。
国家对这些农民工依然重视,他们做工工钱捞不到的时候,政府出面为农民工讨钱。
这些在媒体上不是披露出来了吗?农民进城打工,无可置否,他们认为在城里找钱比农村种田来得容易,一个外出打工者,能养活四五口人,而在家里种田,一个最多只能养活三口人。
对农民这种做法我们不能压制。
但过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了,家里种田的人就相对地减少了。
试想,再过十几年,还有多少人在家种地呢?看来,农民问题,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
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
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大学毕业生转变求职观念,拓宽求职范围,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1.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农民工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长期以来,低端的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变成了推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
由于对文化和技能要求较低,农民工通过培训之后就可以胜任,因此许多企业宁愿招聘农民工而不愿意招收大学毕业生。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从5.58%提高到7.53%,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工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则从57.74%提高到66.47%,显然,制造业中农民工的增长远快于大学生。
制造业是我国非农就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全国3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在制造业。
尽管制造业在迅速地扩张,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同样由于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同样非常低,2005年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仅占8.73%,而农民工则占了51.74%。
在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形下,当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张时,就业难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不构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从1999年开始,高校大幅度扩招,结果到四年之后这批学生应该毕业的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了出来,从此之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加以改变。
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比农民工低真的吗
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比农民工低真的吗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踏入社会后,他们的工资水平未必能够超过农民工。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是为什么呢?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究竟有哪些原因呢?首先,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不平衡是导致工资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与之相比,高薪岗位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竞争激烈,使得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
同时,农民工等基层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由于他们的工作技能相对低,并且较为适应在厂矿、建筑工地等基层工作岗位,因此相对来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为稳定。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工资偏低的重要原因。
尽管大学生在学校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培养,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发现对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存在不足。
大学生往往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更多的学习和适应,这就需要雇主投入更多的培训成本,而这些成本往往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让步和压低工资的原因。
农民工由于从小在基层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其就业能力相对较高,能够胜任大部分基层劳动力工作岗位,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工资相对较高。
此外,地区差异也是造成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或者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农民工往往选择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这些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相对不那么竞争激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所以,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工资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大学生工资偏低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培养市场适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然而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待就业的理想化预期,要求过多,心态不平衡等问题。
有的大学生对于工作岗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追求高薪工作,却忽略了积累经验和深造的过程;有的大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工作要求和自我定位也存在误区。
大学生就业之我见--刘志进
大学生就业之我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显得格外艰难。
有的同万名竞争者争抢公务员职位,有的挤入考研一族,有的一次次冲进人流滚滚的招聘会现场……专家认为,就业需求是一个派生性需求,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吸纳较多高端人才。
因此,才出现了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甚至大学生与农民工“抢饭碗”的现象。
我国正处在一个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世界工厂”,就业岗位较多。
但是,由于制造业引进、承接、复制居多,在消化、创新、发展方面努力不够,中高端产业缺失,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其中难以成规模、可持续地就业。
据了解,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达40%以上,大部分是大学生,而我国目前从事制造业的大学生比例只有4%左右。
第三产业向来被认为是吸收大学生劳动力最强的领域。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创造的高端就业岗位。
但是我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普通劳动力需求旺盛,对高素质大学生吸纳能力不足。
而新兴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业等可以提供大量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太小。
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合理调整,大学生本身的择业方向也同样存在问题。
应该引导大学生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人往高处走没有错,问题是我们的政策如何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企业。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施人才储备战略,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力量,特别是基层急需人才,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培养和锻炼人才。
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就业资源,是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应及时认清形势,积极应对。
大学生应该回家乡就业还是留在原城市辩论赛辩论观点
(1)反方的主题很有可能是: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我心甘情愿.驳: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有什么能力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呢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固然我们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了四年但是在象牙塔中的我们有多少人接触了外界,有工作的经验,有直指本质的眼光,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大学生,能为家乡做多少事反之,通过了在大城市学习,拼搏,开拓眼界,我们才能立足于更高点,才能为家乡带来更好的改变.一个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人,是谈不上高尚有为的(2)回家乡安逸,但是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有勇气,不怕困难.反方无法辩驳的是大城市的机遇更多,有更多渊博的人,也有更多超先的信息和前沿的事物,相反小地方生活安逸,可能还有父母的庇护,但是我们作为时代的主角,会害怕这样的挑战么难道四年的大学生活没有给予我们战斗的勇气么四年的苦读必将经过实践的检验,真金只有火炼才会绽放璀璨的光泽,而大城市,就是那块磨刀石,就是那块试金石!(3)反方若提问,学有所成,不效力家乡,是为忘本去大城市,为更美好的生活而拼搏,为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而努力,并非忘了家乡,我若说起邵逸夫先生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事迹可查证,此处列他的生平和贡献).忘不忘本是人心善恶,不是看你去哪工作的.(4)不陪伴父母,是为不孝驳:一来,现在与古时不同,古时有父母在不远游,现在通讯和交通都非常方便,天涯在咫尺,二是现在去闯荡,不是说就将父母抛弃在家乡,请不要混淆概念,三是孝不孝在行动,不是在家乡就一定孝顺,这么多啃老族是哪儿来的四是,真正的孝不是向爸妈要这要那,从工作到结婚全要老人操心,真正的孝是让我们用更好的成就来回报养育之恩(5)驳类似大学生村官,新科技使家乡致富了.全中国13亿人口,这样成功的例子你能找出多少,其中又有几例是刚刚毕业就回家乡还取得了杰出贡献的请不要用个例来覆盖整个群体.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过,然后再支援家乡建设的又有多少例子,几百万都不止啊.(6)国家鼓励大学生回家创业这里请注意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是回家创业,小心概念偷换(7)大城市人口够多了,家乡需要人才.答: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学生们在祖国腾飞的进程中居功至伟,他们的努力使城市越建越美好,这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所在,谢谢反方~让我们在已有的成就中取长补短,去芜存菁,才能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建设得繁华似锦.北上广等大城市同样作为中国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其他二线城市无可比拟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在2009年,北京拥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高居全国之首,大城市行业多、领域广,就业岗位多,人才缺口大,而这同样也是刚刚毕业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充满活力、斗志与新鲜感,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3篇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3篇篇一: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案例1 歧视条款:“试用期无薪水、不上社会保险”案例应届高校毕业生去非正规单位、小型私营企业就业,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位常以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提出“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无薪水、不上社会保险”这样的歧视条款。
毕业生为保住工作常选择忍气吞声。
从而使自己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评析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试用期的具体期限确定,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且试用期内不能无薪,单位必须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此外,试用期期间,职工可随时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该条款如果写入了劳动合同即属无效。
招聘时单位提出此要求的,劳动者应该据理力争。
案例2 “本职位限X性”案例“本职位限男性(女性)”,这是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最常见的霸王条款。
从政府机关的宣传文员职位,到企业的技术支持职位,都“仅限男性”。
在某招聘会上,某基层文化馆的“行政人员”也“仅限男生”,而该单位的解释仅仅是“单位女孩太多了,领导想调节一下”。
评析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所以,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其他都属性别歧视,有违宪法精神,并违反和有关条款。
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擅自以?岗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招收女职工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
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1.矿山井下作业; 2.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3.标准中第IV级体力劳动度的企业;4.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5.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则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力增长极。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就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农民工失业现象非常严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探讨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解决之道,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特征、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目录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目的 (5)二、农民工就业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5)(一)概念界定 (5)(二)理论基础 (5)三、目前农民工就业的状况和特征 (6)(一)就业现状 (6)(二)就业特征 (6)四、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 (6)(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6)(二)工资待遇问题 (6)(三)就业技能障碍突出 (7)(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7)(五)政府职能不到位 (7)(六)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8)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8)(一)保障就业信息真实、透明 (8)(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8)(三)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9)(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9)(五)实现政府就业辅导职能 (9)(六)避峰科技浪潮,对农民工返乡提供政策引导 (9)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民工争夺战"背后
地工作更好 。
2 0 年 ,东 部 09 地 区 的 农 民 工 月 收
入 为 14 元 人 民 5 5
币 , 中 部 为 13 9 8
1 9 年 中国的总抚养 比为5 % 0 9 0 ,人 口机会 窗 口开始打开 , ̄ 2 1 年总抚养比降到最 ]0 0
低点4 % 0 ;此 后 , 由于 人 口 老 龄 化 速 度 加
何 亚 福表 示 ,建 国 后 一 直 到 1 7 年 , 90 除 了 非 正 常 时 期 ,中 国 人 口 的总 和 生 育 率
均 在 5O . 以上 ,正 是 这 一 时 期 出生 的 大 量
理 解 为 什 么大 量 农
民 工 不 愿 再 去 沿 海 地 区就 业 了。
王 秀模表 示 ,
而今 年 的情 况 却是 “ 不 到 工人 ” 招 了。面对 “ 用工荒 ” ,许 多观点和思考也 不 断提 出来 :城市 对农 民工在社 会保障、
子 女 教 育 、经 济 适 用房 等 方 面 普遍 做 得 不
够 ,后者没有尊严和 归宿感 ;农 业税 的免
新 闻 追 踪
‘
.
# | ### 嚣
其原 因在于 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所致 ,也说
明全 国 的经 济 差 距 在 缩 小 ,而 且 中西 部 开
始显 出对低 端劳动力需求更大 的迹象。”
王 秀 模 认 为 ,虽 然 理 论 上 劳 动 力 仍 然 明显 过 剩 ,但 是 第 二 、第 三 代 农 民工 已 经 不 喜 欢 像 父 辈 那 样 靠 体 力 、靠 加 班 赚 钱
已经终结。
要化解 目前 的一 些困境 , 中两个方面 因素很重要 : 其 一是 劳动 力待遇 的竞争 二是 当地 政府政策的竞争 。前者指 的是企 业如何让利 于工人 , 后者指 的是政府如何让利于企业 , 包括如 何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自杀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自杀女大学生仅仅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而采取了自杀的极端方式,不能不说这一起社会悲剧,很多网友在感觉可惜的同时觉得,这与大学扩招以及教育产业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的是这样吗?这到底是不是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大学生面对就业严峻的形势而倍感生存压力呢?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有社会的因素,但其实也并不完全如此,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人们都会面临生存压力,大学生并非特殊的群体,生存遭遇困境而采取自杀的方式来解脱自己,其实本身还是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选择,为什么要自杀呢?当然大家会观点各异,但我总感觉更多的是人的性格缺陷,毕竟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要远远高于社会的其它群体,社会的压力或许只是诱发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时下中国普遍的就业难,而且已经波及在就业机会上占据相对优势的大学生群体,于是从媒体的曝光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杀猪、卖猪肉、掏大粪、当保安都会去峰拥与农民工争抢,不久前有重庆几个大学生为了应聘销售职位而在老板面前拼酒结果醉卧街头,令公众感叹嘘唏,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而广东这位女大学生却因为就业问题而选择自杀,实在是一个极端事例。
其实在我看来,时下的就业难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也绝非仅仅只限于大学生,整个社会各阶层都在就业上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仔细分析,除了目前金融危机阴影下带来的经济形势不乐观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致使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加之中国本来就众多的人口因素,就业人口急骤增长,在拉动内需还没有取得显著效果的情况下,出口产业也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直接造成了以沿海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就业水平下降,也就是说就业人口越来越多,就业机会却越来越少,而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就业竞争白热化,自然也波及到了原本在就业机会上充满优越感的大学生群体。
回过来说广东地位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女大学生,除了惋惜,更多的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而缺失了在大学生走入社会前面对复杂的竞争社会的心理教育,毕业前大学生们在象牙塔内无忧无虑,风花雪夜,尽享时尚,一但踏入社会,立即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随之而来,这时候心理脆弱者则必定容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严重的就比如这位广东的女大学生,从抑郁到情绪失控而自杀,只能证明她步入社会后,心理的极端脆弱,这是与我们现在只注重知识教育的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试想如此众多的待就业群体,又岂止大学生呢?大家都在面对,都要生存,而选择自杀只能说是一种极端消极的人生态度,于是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最终走上绝路。
从《资本论》出发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资本论》出发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者:陈依宁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6期陈依宁(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不断。
本文抛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原因,在《资本论》视角下,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通过排除一些常见的认识错误,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16-0249-02一、用《资本论》分析(一)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规律根据《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描述,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相对过剩人口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重点分析其中两种:1.流动的过剩人口。
指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用的那种过剩人口。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出现重组、整合、倒闭的现象,大部分劳动者处于失业状况,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产业后备军的扩大,直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
2008年至2013年,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但企业的兼并也给大学生就业产生冲击。
2.潜在的过剩人口。
指农村的失业人口。
随着中国土地改革的推进和金融深化,未来土地可能会资本化、规模化、合作化,传统的小农耕种已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未来农业会向现代化发展,农村人口会卖掉手中的土地或仅留一小块土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向工业人口转移。
由于中国许多工厂从事比较初级的加工制造,并不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往往农民工就能胜任,而大学生意愿起薪一般较高,加之企业决策者有“通过排挤较高级的劳动力可以推动更多低级的劳动力”的倾向,势必加重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而就业难的问题本身又加剧了就业难。
“资本家的绝对利益在于,从较少的工人身上而不是用同样低廉或甚至更为低廉的花费从较多的工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劳动”。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
1.谈谈你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难点。
中国的就业市场,从其特点来看,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
比如农民工竞争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竞争的就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二者之间难以替代。
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往往是大学生不愿意做而农民工还做不了的工作。
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升级阶段以后,这三个就业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与城市化紧密相连。
但我们的增长方式是工业占主导,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国中少有。
而城市化又滞后于工业化,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是职位供给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招聘新的人数减少。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关系。
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等等。
就业需求
原教育部发言人: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能消化2009年01月07日 11:52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创下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也被称为进入30年以来最难时期,中央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拓宽渠道保就业,发放创业贷款,发放就业券,鼓励大学生当村官,措施的背后是救急还是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又如何能做到一劳永逸?《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
在我们国家,大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的过剩,两个数字,一个是600多万,这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数字,然后还有去年没有消化完的100多万,相加也就是说将近七百八万的大学生在等待着职位。
那么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怎么办?学校应该怎么办?父母应该怎么办?社会应该怎么办?政府又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了一位特约观察员,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请王先生过一会儿为我们评析这些话题。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感受一下大学毕业生即将面临的就业之争。
(播放短片)解说:这是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首场供需见面会的现场,在暨南大学的足球场上,拿着简历的学生绕着球场足足围了三圈,他们排着队等着领取的是数量有限的招聘会门票,连门票都如此抢手,可以想见岗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了。
记者:你觉得适合自己的岗位多吗?彭剑峰(求职大学生):不多。
王博文(求职大学生):相对来说有一些压力吧感觉。
解说:从去年11月22号起,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正式拉开大幕,并将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30号,不仅时间跨度长,而且44个场次也创造了历年之最。
第一天在暨南大学田径场举行的四大国有银行专场共有1.4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到场争抢1200个岗位。
第二天,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的银行证券保险专场,共有1.5万名学生竞争1500个岗位。
第三天的外语外贸和营销管理专场,1.4万人涌入现场,争抢1300个饭碗。
_用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为什么会并存
中国经贸导刊“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并存文李钢梁泳梅一、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从2009年底以来,用工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成为社会关注问题。
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招聘普通工人时都遇到了较大困难,“求人倍率”不断上升,虽然不少企业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招工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用工短缺的现象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今年,即便是在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部分企业也开始面临招工难的情况。
由于招工紧张,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逆转,由向工人收取的介绍费用,转变为免收或少收,甚至变成企业“花钱买人”,用工紧张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持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
从2011年3月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招工难度持续加大,已经从“血汗工厂”招工难演变为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前,员工待遇较高的企业招工尚有保障;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也尚能保证正常生产。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将会持续存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在今年“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记者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2011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已经与普通工人(指非技术工人)相当。
据中国社科院工经所2011年3月的调研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工人的月薪已经达到1500—2000元;技术工人已经达到3000元。
而大学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也仅有1500—1800元。
二、劳动力升级速度已经快于了产业升级速度为什么目前中国会同时出现“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劳动力需要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实质是劳动力升级速度快于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的结果。
矛盾分析法分析经济全球化
1竞争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啊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实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的边界条件下参与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当时空边界和资源容量在最初阶段可以相对满足各主体的基本需求时,他们就可能处于与外部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较弱,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状态
2开放与封闭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不断着向世界开放,这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然而我们又不断强化着自身的边界和主权意识力求争抢自身系统的独立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3整合与分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整合与不断分化的过程,整合已无形和有形两种方法进行分化则在主体及经济要素的分化
4有序与无序虽然经济主体与经济要素间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演讲和运行,但是其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又在增加,而容易出现蝴蝶效应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它使得我国国内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减少,很多企业陷入泥泞,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它给我们国家就业形势带来严峻考验,这种考验特别表现在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农民工有2000万被迫返乡,从而带来了子女教育,社会稳定,就业结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而600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对我们国家的严重考验;它使得社会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穷苦出刁民,经济陷入困境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这也是对我们的巨大考验。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策原因与解决对策探究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策原因与解决对策探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境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究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策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政策原因1. 教育体制改革不到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学校教育未能有效连接行业需求,致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无法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2. 就业政策缺失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主要针对失业人口和农民工,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
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支持,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办理就业证明、享受社会保险等。
3. 创业环境不友好大学生创业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创业环境的稳定。
但目前我国创业环境复杂,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难等。
这使得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较高,缺乏支持和保障。
二、解决对策1.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大学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行业需求紧缺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引入行业专家、企业家等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
2. 健全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就业政策体系,注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解决就业困难。
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
对于高技能、紧缺专业的大学生,应给予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他们从事研发创新和科技创业。
3. 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创业资金的支持。
建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同时,减少创业者的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创业者勇敢创新。
4.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通过企业实习、企业培训、企业导师制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作文范文之成己达人成人达己作文
成己达人成人达己作文【篇一: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成”是指“成就”、“成功”、“实现”和“完善”。
“达”是指“通达”、“达到”。
“达”字用在这里也有“成就”、“完善”的含义。
“为”指“成全”、“维护”、“关爱”、“帮助”。
“己”指名论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全体成员。
“人”泛指与“己”有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集体或个人。
“成己为人”一方面是说,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是说,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
就内部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强调公司和公司成员的共同发展进步;要求每个成员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共同把公司建设好;要求公司注意调动和保持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努力做到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统一。
就公司与客户和社会的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公司发展壮大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完善的服务,反映了公司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论咖啡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切实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客户需求。
就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关系而言,“成己为人”主要意味着名论咖啡将竞争对手看作共同发展的伙伴,意味着名论咖啡将以身作则,遵循公平竞争原则,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以促进整个餐饮行业经营水平的提高。
“成人达己”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企业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强调造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
就企业内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意指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把公司建设好;只有齐心协力把公司建设好了,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就公司与客户及社会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指只有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农村户口大学生算农民工吗怎么办
农村户口大学生算农民工吗怎么办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
然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算农民工吗?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农民工通常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 6 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他们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收入,工作往往具有临时性、季节性和低技能性的特点。
而大学生则是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群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从身份和职业角度来看,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以学生的身份存在的,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而不是从事务工工作。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未来能够从事更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做准备。
因此,在大学期间,农村户口的大学生不能被简单地归类为农民工。
然而,当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时,情况就变得较为复杂。
如果他们毕业后未能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从事一些基础性的体力劳动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被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农民工的特征。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从职业类型上的一种近似归类,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
农村户口大学生与农民工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农村户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相比之下,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就业期望和职业规划方面,农村户口大学生通常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长远的规划。
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相应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基于冲突理论的_80后_群体内潜在冲突研究
第22卷 第4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22 No.4 2009年11月Journal of Shanxi Colle 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Nov.,2009青年研究收稿日期:2009-08-07作者简介:陈文龙(1982!),男,河南南阳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民行管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于冲突理论的∀80后#群体内潜在冲突研究陈文龙(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后#农民工和∀80后#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群体的代表,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生力军。
然而,面对城市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稀缺资源,新生代群体内必将为争夺较好职业、获得向上流动的条件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冲突。
借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研究成果,及早正视这一潜在冲突并采取措施,是有效化解冲突、维护我国长久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80后群体;潜在冲突;冲突化解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09)04-0001-04一、∀80后#新生代群体特征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变革时期的∀80后#群体,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生力军,他们将肩负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这一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这一群体内部产生了分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0后#农民工群体和∀80后#大学生群体。
(一)∀80后#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追求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增大并逐步返乡,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亿万农民工的主力。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全国2亿农民工中,16岁~30岁的占61%,31岁~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院调查称大学毕业生与有经验农民工工资待遇趋同引网友激辩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
此消息一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公众间引发巨大反响:一向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工资等同,这是体现效率与公正的正常现象,还是知识和教育在现代社会贬值了?现行的高等教育怎么啦?
社科院专家:
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形成竞争关系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此前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微观数据》显示,把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发现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对这种现象,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随着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多和青年农民工数量减少,我们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工资水平有趋同的趋势。
”
蔡昉分析,这种趋势一方面体现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加剧——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9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公开场合也对这个现象表达看法。
他表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比去年有所增加,加上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所以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会发生一些变化,转而寻求一些工资比较低的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工资不是以身份来论的,主要是以岗位来论,同一个岗位是同工同酬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说。
据人保部统计,目前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约1400元左右。
而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大专毕业生2009年起薪仅为1498元。
这些数据未必能具有普遍意义,但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人力资源顾问:比较没有必要
吴凡是智联招聘资深人力资源顾问,他对这个调查结果感到诧异。
在他看来,社科院这份《绿皮书》的内容并没有全面披露,公众无法对这些数据的来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大学毕业生待遇与农民工趋同”这一结论本身存在不少疑点。
首先是农民工选取对象上。
农民工分多种,有体力工人、半体力半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等等,他们之间的待遇差异较大,把一个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专生与高级技工相比,技工的薪酬当然未必会比大专生低;其次大学生也要区分层次。
大专和博士都可称为大学生,越高层次的大学生入职薪酬并不算低。
“把调查对象笼统分为大学生、农民工,范围太广,难以让人信服。
”吴凡说。
智联招聘近几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薪酬状况做过调查。
2007年
~2008年,大学生的平均起薪非但不降,反而有轻微上升。
2009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企业给付大学生的薪酬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大专毕业生起薪点下滑6.55%,为1498元;本科毕业生起薪点下滑11.84%,为1846元;硕士毕业生起薪点下滑11.96%,为2731元;博士毕业生影响较小,下滑2.64%,为3948元。
吴凡分析,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会投入资金对大学生进行培训作为发展的储备力量,但当面临危机时,企业会少招或不招大学生,入职薪酬的下降也属正常现象。
“我认为,大学生和农民工并没有必要进行比较。
从职业发展来看,两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不一样的。
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显然更具有竞争力,即使在入职薪酬差别不大,但过了几年,大学生的薪酬可能会翻番或数倍增长,但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
”他说。
大学生:锻炼能力更重要
不少大学生都关注到社科院公布的这份《绿皮书》。
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走访了几名大学生,他们都有话要说。
明年就要毕业的大四学生邓郁生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对大学生平均工资下滑到这样一种程度深感悲哀。
他认为这当中的一个原因是就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对大专等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不够,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准入有顾虑,因而相关技术类的人才供不应求。
相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愿意熬苦、有经验、有一定技术的农民工就显得很吃香了。
”此外,他认为大学生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原因。
不少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目标,成为迷茫一代,但现在企业大多数都要看经验,学生不注意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就会失去竞争力。
广州大学城建学院的应届毕业生Louis去年经历艰难的找工大战,对社科院的这个调查他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大学生刚刚毕业出来,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工资低是正常的。
但单凭表面工资就说大学生跟农民工‘抢饭碗’,这一论断并不合理。
”
Louis说,金融海啸影响之下,普遍工资水平在降低,但现在经济环境在好转,先前的观察和预期也应及时更新,不能就眼前的统计数据而轻易下论断。
并且,与多数在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同,农民工的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大学生存在更多不稳定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未来可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而对于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就不同了。
专家支招
对目前刚毕业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待遇趋同,专家们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建立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即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职业培训等,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岗位。
·实施就业见习补贴计划。
补贴可以直接补给个人,也可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补贴到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等。
·在高教体制改革方面,应让高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按照市场需求来确定专业和招生规模,将适用面较窄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培训结合起来。
网友激辩:
大学毕业生工资趋同农民工正常吗?
“大学毕业生工资趋同农民工”的消息在网上引发激烈辩论。
新浪网友“乔磊”在博文《大学毕业生工资等同农民工是一种悲哀》中写道:“我们不能歧视农民工,他们靠劳动赚钱很光荣,况且他们赚得也不多。
但问题的要害是,在一个社会里如果教育不能改变贫穷、不能使人们的生活改善、不能提高人们的收入,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在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个人的收入成正比,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受过四年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工资与农民工一样的时候,不是农民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说明大学生的工资太低了,低到教育已不值钱的地步了。
这难道还不值得社会去反思吗?”
然而,也有网友对此不以为然。
新浪网友“乔恩”认为:农民工付出的是身体本钱,应该得到尊重,而尊重很大程度上需要价值和价格来体现,而不能用“出身”来衡量价值。
网友“flying”也持不同意见,其理由有三点:一是大学生刚毕业,还没有真正具备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工资略低于农民工完全合理;二是农民工所从
事的劳动虽然是体力劳动,但有一定的危险性,风险大,收入应该高些;三是大学生取得实践经验以后,发展空间很大,“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等同于农民工不是一种悲哀,但工作多年的大学生工资仍低于农民工就是一种悲哀了。
”
观点:
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是个伪命题
实质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有问题
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并非简单的人才贬值问题,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大学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再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技能单一,工作经验缺乏,求职空间并不大。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所言,“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事实上,除了高劳动强度行业与少数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外,与大学生相比,农民工处于更劣势的就业地位,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生低。
不少农民工工资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甚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方面,大学生的情况要好得多。
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以后,不仅利于跳槽换工作,而且工资上升空间潜力较大;而农民工涨工资就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认为,大学生与农民工抢饭碗,固然有大学生身价下降、就业心态更加务实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如果撇开就业大环境,简单地说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对大学生与农民工都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