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72bf1e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3.png)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主题,是对病态人生人性的描写批判和追根溯源。
她对丑陋的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不幸的婚姻便以极阴暗的心理和极狠毒的手段在子女身上报复,最终把儿女逼成了像她一样的狂人。
张爱玲在描写畸形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时,并未仅仅归因于人的本能欲望,而是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外部世界——对特定时代文化形态的观照,她揭示出了封建文化的苟且守旧对人心的限制约束和资本主义文化的金钱欲望、享乐原则对人心的腐蚀与扭曲,并由此获得了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的价值与意义。
在艺术上,张爱玲成功地融会贯通了传统小说情调、传统小说笔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现代艺术技巧,以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建构起堪称一流的现代小说表现形式。
张爱玲对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开掘,成功地融铸了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心理分析、意识流捕捉、潜意识揭秘等,用以对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探幽发微。
她的小说意象丰富生动,隐喻繁富巧妙,语言华美、精巧而畅达。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e7c41f227916888486d740.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509f1f581b6bd97f19ead4.png)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字句都堪称经典。
本文拟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3330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9.png)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特色及不足浅析
![张爱玲小说特色及不足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d8b638ee06eff9aef80728.png)
张爱玲小说特色及不足浅析【摘要】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
张爱玲一生作品颇丰,对她作品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主要浅析张爱玲作品的优秀之处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造力小说思想钳制深刻透彻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离不开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
她的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一个新女性。
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
而好景不长,母亲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初读张爱玲这句话时,心中怦然一动,不得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张爱玲生于矛盾重重的封建家庭,父亲的堕落无能和母亲的弃家留洋给她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童年似乎没有几丝欢乐可言。
大抵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发出了“出名要趁早”的感叹。
印象中的张爱玲,穿着一袭旗袍,亭亭玉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不屑,仿佛在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家庭背景的种种不幸,打磨了她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也让她善于洞察人世冷暖,体会到当时社会女性的心酸,这些在《十八春》、《金锁记》中有深刻体现。
张爱玲能细致的抓住和刻画女性细腻的心理,这是她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她的小说特色之一。
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
傅雷充分肯定《金锁记》,认为它是对过去文坛缺陷的“最圆满肯定”,并且,“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
”“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就因为《金锁记》,后来他把《连环套》批的体无完肤。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fe36749312b3169a451a449.png)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
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中国细节描写最好的作家
![中国细节描写最好的作家](https://img.taocdn.com/s3/m/ae54620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4.png)
中国细节描写最好的作家
1、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尤其是小说都给人是一种悲凉的感觉。
但是她的文笔犀利而又冷静。
她的语言特色,就是运用大量的比喻,对照、反讽等手法,而且色彩分明,文字精炼动人,将人物伤感的情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
其代表作《色戒》、《沉香屑》、《倾城之恋》等等。
2、鲁迅:可以称为文学家,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善于写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却又无穷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看是平凡的语言,平凡的故事人物,却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本质,是现实批判最出色的作家。
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优秀作品。
3、林语堂语言风格往往是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
用平淡的语言去赞美和赞扬的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试的闲适笔调,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由意趣,富有创造性的幽默和灰谐,用散文笔调为本色独抒性灵。
其代表作有《幽梦影》、《桃花源记》、《咏怅集》等等。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cd29523e2bd960590c67748.png)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是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在她的艺术世界里,雅与俗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她们早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她总是以浓郁的市井气息,苍凉的人生况味,用华美的社会场面道出生命的虚无。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心理分析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
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
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
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6eac8a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9.png)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导语: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354f3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6.png)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在我国文坛史上,张爱玲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她之所以能够在文学界颇具盛名,就是因为她笔下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处处透出的对人性的洞悉和解剖,在她的作品中,语言艺术无处不在。
词句绚烂、修辞巧妙,无不凸显出她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平声字的运用渲染了整体的悲哀基调,叠音字又让情感百转千回,华丽和悲哀,在她的诠释下都成为了美的代表,共同造就了张爱玲小说独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标签:张爱玲;小说语言;语言特色引言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多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为背景,讲述这些时代、背景之下都市男女的人生浮沉。
她非常善于对事情的深入剖析,洞察内心,以笔法精湛而为人称道。
在《茉莉香片》的开头,张爱玲写道“……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她的小说艺术,即“华美而悲哀”。
本文尝试由修辞学的角度着手,来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探究,感受其中的华美和悲哀。
一、古典文学的印记张爱玲骨子里是偏向传统的,有非常古典的一面,虽然她的行为表现和中国传统女子很不一样,小说中的人物却各个都是典型的“中国人”,体现出典型的中国特征。
无论怎样的人物,都被贴上了中国化标签[1]。
古典文学语言就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红楼梦》的痕迹。
以《金锁记》来说,二者除了故事环境相似之外,书中的人物的说话风格、言行举止等风格都非常相近。
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都是细腻的语言,想到那些人物的举止神态,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那些活泼的、生动的话,就像是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口中说出来的,但在《金锁记》当中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
比如她描写曹七巧出场的部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
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一个疯丫头的形象跃然纸上,性格风风火火、说话泼辣刁钻,和凤姐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7945d108a1284ac85043c1.png)
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①思想独特;②文体不纯;③语言风趣。
作为海派作家,张爱玲最突出的精神特征在于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和对凡俗而真切的女人天性特别是女性情爱世界的洞察上。
浅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1fe965dad02de80d4d840c4.png)
数女性角色 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 曲的 , 都 是一些深受 中国封建
文化传统 营销 的平庸 小角色。她用 独到的人 生领悟和非凡 的艺术
在张爱玲 的文学作 品中, 随处可见优美的文字表达 , 新颖别致
细致入微 的心理刻 画以及生动传神的人 物描写 。 张爱玲文 表现力 刻画 出女 人在 旧式 家庭 中 的沉 浮 , 既挖 掘 出来女性 在历史 的比喻 ,
技巧 以及奇巧 的修辞运用 吸引着广大读者。 关键词 : 张爱玲; 悲剧色彩 ; 语言巧 ; 艺术特色
张爱玲 从小接受 着 中西文化 冲突下 的教 育 , 这样 的家庭 环境
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 了一种 中西杂糅 的人格 品性 和怪异 自立 的
二、 浓郁的市井气 息和华丽 的人生渴望
张爱玲的文学作 品带有 浓郁的市井气 息和华丽的 人生 渴望 。
色・ 戒》 , 其 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 面意象 的营造新颖 以及 比喻和对 比的巧妙运用 都发展到 了顶峰 。 华丽 的布景。例如其作 品《
不惜 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 , 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 张爱玲塑造 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 ,她的作 品表现 了决绝 的生活 了革命 , 她身边 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 , 她还发现 自己爱 态 度和苍凉的视野 , 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 的小说世界 。 其 文学 作 有完成的时候 ,
人生态度 ,她 的作 品也带有三 、四十年代 中国社会 所特有 的苍凉 张爱 玲从不讳言 自己身上 的小市 民色彩 ,她的文学 作品里也没有
只有一些世俗里 的生活细节 , 她 感 。张爱玲 以其第一篇小说《 沉香 屑 ・ 第一炉香》 一举成名 , 她的代 惊天 动地或者轰轰烈烈的大事件 , 都有着各种各 样 表作有 《 金锁记》 《 红玫瑰 与白玫瑰 》 《 倾城之恋》 《 传奇 》 《 流言》 《 同 所刻画 的人物形象 也都是一些地地道 道的俗人 , 而不是像 电影里面拥有迷人身材和漂亮脸蛋的俊男美女 , 学少年都不贱》 等。 纵观张爱玲 的作 品, 我们可 以发 现 , 在题材方面 的俗欲 ;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消磨 它们 大都取材于 沦陷前后 的香 港和上海 , 描写 的多是男女 之间 的 他们 在喧嚣 嘈杂 的俗世里只求安生立命 , 例如其作 品《 等》 , 就描述了一群无聊 的男男女女在候诊 时的 恋爱婚姻关 系; 在结 构方 面它们总体结 构都 十分独特 , 尤其 是开头 日子 。 她笔下 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 一副猥琐 的嘴脸 , 尤其是 和结尾 引人人胜 , 张爱玲作 品 的一大 特色就是采用 倒叙 的手法 来 家长里短 , 真 的是极尽嘲讽 之能事 。 叙 述故事 ;在写作 目的方面它们的 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 没落年 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 子时 , 代 的人 物生存状态 ; 在语 言风格方 面 , 一是古典借用造成 陌生化效 虽然 张爱 玲笔下 的人物都是 一些俗不可 耐的小市民 , 但是在 她还是 渴望大舞台 , 需要 果, 二是追求 中西方 文化 与旧现代小说 之间的调 和 ; 在艺术 手法方 她 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 华丽的人生渴望 ,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4af424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png)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92077f5cc175527062208ca.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内容提要: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显见的卓越女性作家,她以独特而清晰的思维和犀利而细腻笔触写下了许多作品,影响着后世的人们。
纵观张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所具备的“对照思想"、“唯美主义”以及“女性本位主义”三大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对照思想唯美主义女性本位主义张爱玲是我国现代史上卓越的女性作家。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
父亲是旧社会的纨绔子弟,母亲和姑姑却是崇尚西方文明的新女性。
童年的不幸以及父母双方不同思想观念的冲击使得张爱玲自幼产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1939年,她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却因为战争改于香港大学就读。
在香港的三年,张爱玲的才情得以自由发挥,香港东西方文化交汇却不调和的色彩和情调给了张爱玲日后的创作无限的刺激和启发.1942年,张爱玲回到了故乡上海,以在《紫罗兰》月刊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为起点,开始了她职业作家的生涯。
张爱玲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财富,除了小说、散文之外,她还也致力于英文写作、剧本创作,她也是中国早期的影评家之一。
晚年的张爱玲还致力于《红楼梦》的考证以及《海上花列传》的译注。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逝世,时年75岁。
她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中短篇小说多收录于小说集《传奇》,之后还出版了《半生缘》(由《十八春》改写)、《怨女》(由《金锁记》改写)、《小团圆》,散文多收录于散文集《流言》。
除此之外,还有论著《红楼梦魇》,方言小说译本《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以及类似自传的《对照记》。
张爱玲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她华美但又犀利的文字,更在于她异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视角和风格。
她作品的背景多为香港和上海,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①,于是用文字将这些纸醉金迷背后的千疮百孔揭露,同时向我们展示出人性黑暗与可怜的一面.“她所提供的,正是处在现代环境下依旧顽固存留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
张爱玲的文学特点
![张爱玲的文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222d076c175f0e7cd137c0.png)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
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
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
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c1d1a9c77da26925c5b018.png)
张爱玲(1921~1995),著名作家。
笔名梁京。
河北丰润人。
生于上海,卒于美国。
出身于官宦家庭。
1937 年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9 年就读于香港大学。
1942 年回上海卖文为主。
1943 年以小说《沉香屑》成名,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
1950 年7 月出席上海第一届文代会。
1952 年去香港。
1955 年移居美国,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
1967 年曾去英国剑桥雷德克里女校任驻校作家。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
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她对 40 年代的上海文坛,特别是对 50 年代后的港台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写有中篇小说《小艾》、长篇小说《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恋》、《怨女》、和评论集《红楼梦魇》等。
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①思想独特;② 文体不纯;③ 语言风趣。
作为海派作家,张爱玲最突出的精神特征在于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和对凡俗而真切的女人天性特别是女性情爱世界的洞察上。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的电影不如小说,长篇不如中短篇。
《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作品,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读张爱玲的小说最起码要读三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1."香港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她最初的几篇小说都是以她在香港的生活为题材的。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开始作家生涯的第一篇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寡妇的故事,写了梁太太和葛薇龙两代寡妇。
从此,张爱玲在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寡妇情结",她最好的小说写的大多都是寡妇,除作品中的梁太太和葛薇龙外,还有《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14b82367ec102de2bd895a.png)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
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
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d3b6a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c.png)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导语: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没落家庭的情感伦理为题材,以男女之间的爱恨交织为创作主线,语言风格独特,修辞运用不拘俗套,这些都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和创作风格。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张爱玲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了一种中西杂糅的人格品性和怪异自立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也带有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苍凉感。
张爱玲以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同学少年都不贱》等。
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题材方面它们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描写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在结构方面它们总体结构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在写作目的方面它们的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没落年代的人物生存状态;在语言风格方面,一是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二是追求中西方文化与旧现代小说之间的调和;在艺术手法方面意象的营造新颖以及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都发展到了顶峰。
张爱玲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举例说明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8b56e7927284b73f24250a5.png)
举例说明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
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
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
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另一方面,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
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
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
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
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
《金锁记》中季泽与七巧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暧昧而畸形,猜疑中透着人性的冷酷,但七巧毕竟也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光辉,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
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
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
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
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792098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b.png)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技巧圆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试从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象征意象的运用三方面展开分析。
标签:语言特色;比喻;色彩;象征;意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问世之后,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中构成了独特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一、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张爱玲是一个善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来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张爱玲的比喻不但是独特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作家而言,更近似怪异。
在写《花凋》里川嫦的父亲郑先生时,她写到:“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时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酗酒吸鸦片,心还是孩子心,他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
“缸里泡着的孩尸”,多么恐怖的字眼,就像上层人士不说脏话一样,风雅的文人也决不碰触这样的字眼,也许想都想不到。
可是张爱玲这样出人意料地写出,好像不符合常人的习惯,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字眼了。
郑先生的装腔作势,他的严重的不合適宜在张爱玲残酷的比喻中一下子现出了原形。
而正是这句话为下文打下了伏笔。
郑川嫦在有生之年没有长久的幸福过,连死后还要被装点成家庭的门面,全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家庭。
这就是张爱玲语言的魔力,仅仅用一个辛辣的讽刺比喻,就统一了整篇小说的背景,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发展。
二、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张爱玲有着很强的色彩感。
她能够剖析同一种颜色的不同变化,以准确的表达细微的心理活动。
试以绿色为例:“客厅里的门窗上,绿漆还没干,她用食指摸着拭了一拭,然后把那粘粘的指尖贴在墙上,一贴一个绿印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是一个很擅长运用语言文字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比喻不拘俗套、出奇制胜,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她的色彩语言也与众不同,不同的色彩在她的小说了有着不同的意义;她也大量使用象征和意象。
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张爱玲在其小说中对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审美和创作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人性方面有深刻入微的挖掘,表现“压抑的悲哀”相当出色,更令笔者惊叹的是她的语言特色,也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
可称出神入化,有很多令人叫绝的齐喻、齐景、齐彩、奇情。
以一个年轻女子的柔婉作品入木三分刻画、冷艳逼人的描写,她的观察之细致,笔力之张扬,语言之放恣,且不论作品是否在超级发挥上达到大师水准,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一、“意象”营造故事氛围,“凉”字方显本色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张爱玲的小说堪称一绝。
她的小说仿佛是一树的繁花异果,又似刚刚从人间的温厚情感里洗练出来的,词语新鲜而独特,令人爱不释手。
(一)用“意象”营造故事氛围所谓“意象”,也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
张爱玲小说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
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真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虽然张爱玲小说意象纷呈,但以“月亮”出现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
“月亮”不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有鲜明的对应,而且“月亮”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
可以说,破解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不断出现,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把握她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金锁记》有多处写到“月亮”。
小说一开场就有一轮三十年前的月亮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伤感、凄清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金锁记》)小说的结尾处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金锁记》)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七巧的命运。
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浪漫的情调,这一方面是由于张爱玲用月亮来象征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变态情欲的可怖,另一方面也含有张爱玲对人生难得圆满的叹惜之情。
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如《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炉香》等都有生动的关于月亮的比喻和描写。
这个不断浮现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月亮”意象是各色各样的,有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残缺的等等。
(二)对“凉”字的偏爱张爱玲看透了人生的虚无无奈,因此她的态度是悲观的。
她以苍凉来界定她的作品基调,其实就是蕴涵着悲剧的态度。
这促使张爱玲的小说里“凉”字特别多。
如“苍凉的手势”、“悲凉的风”、“冰凉的感觉”等等。
她的故事大都有着“苍凉”、“悲凉”的意味,读起来有一种忧郁感,但并不沉重,是所谓一种淡淡的哀怨,一种很美、很舒服的感觉。
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前言》里写道:“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最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惘惘的威胁” [1]。
《倾城之恋》开头第二段是“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结尾也是这样,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赶出娘家,跟一个跑经世故、狡猾精刮得老留学生谈恋爱,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这场旷世恋情。
张爱玲用词新鲜、独特,一层一层划出了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柳原和白流苏。
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块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柳元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了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
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2]。
好一个辽阔浩荡的境界,所以流苏也只能“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
”“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接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处。
她只是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真是笑里藏刀,读来不由得从内心升起一股寒意,可满心的是欢喜。
张爱玲的用词就是这样处处柔中带刚,棉里藏针,且又细水长流。
张爱玲写流苏搬进新房子那段,“客厅里门帘上的油漆还没干,她用食指摸着试了一试。
然后把那黏指头贴在墙上,一贴一个绿迹子。
为什么不?这又不犯法。
这是她的家。
她笑了。
索性在那蒲公英黄的粉墙上打了一个鲜明的绿手印。
”这阴郁而强烈的感情,充满了悲凉的气氛,也处处缀上了张爱玲飞扬的、任性的且又勃勃生气的个性。
张爱玲借她笔下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一段中国历史,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一节乱世的爱情。
一个经典的故事,带有些许落寞的、渴望毁灭旧事物的梦幻,我们分明看到了张爱玲自己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的乱世清结。
正如胡兰成评张爱玲:“因为爱悦自己,她会穿上短衣长裤,古典的绣花的装束,走到街上去,无视于行人的注目,且自个儿陶醉于倾倒于她会在戏台上看到或从小说里读到,而以想象使之美化的一位公主,或者仅仅是丫鬟的一个俏丽的动作,有如她之为《灯借红》这美丽的字眼那样。
这并不是自恋。
自恋是伤感的,执着的,而她却是跋扈的。
倘要比方,则基督在人群中走过,有一个声音说道:‘看那,主人来了!’她的爱悦自己是和这相似的,诚如她文中的人物和语言。
”《倾城之恋》里,人生成了警句。
柳原说得不错:“死生气阔——执子之手,与子皆老”。
是一首悲哀的诗,世界是荒凉的,并且太沉重了,他的机智与风趣只是莹烛的微蓝的光,在黑暗中照亮自己。
张爱玲就是喜欢用“苍凉”、“悲凉”、“荒凉”、“悲壮”这些词来形容人生。
她深知家长的中国,懂得平凡生命的乐趣,摸到它的滋味,能享受生活,也“在享用的瞬间领悟到生命得悲怆和不可理喻。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不喜欢壮烈。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3]。
张爱玲的语言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是因为她能和简奥斯订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对于人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
,使得这位写“传奇”的年轻作家,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的“苍凉”了。
二、比喻与暗示的奇妙运用张爱玲的小说有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轻描淡写地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
(一)感觉化的比喻张爱玲的比喻生动、形象,构成方式为外物感觉化。
人生是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剧中的某个角色。
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导演着,如果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异常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奇情奇景,她用自然景物衬托了人物的心灵空间,让人从中领悟出最悲怆的人生之谜。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来做比喻,就连很多别人已经写过、写滥的事和物在她的笔下,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发生了联系,变成了绝妙的比喻,变成了她任意驱使表达爱憎的工具。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固体的手臂再白,却与液状的牛奶毫不相干,两者的差距不言而异,只有一点“白”是相似的。
写女人肌肤嫩白的比喻又何止千种万种,却从来没有人把这样的肌肤之白比作自己往外泼的牛奶。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二)暗示化的比喻暗示化的比喻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的精华。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
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经济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
这真是神来之笔,自然灵动。
这种奇喻的效果比机智的议论更为出奇制胜,“金锁”锁住的不自由处境却偏以白鸽来作喻,且那么贴切、形象、突兀而自然、传神,仿佛信手捏来,这就令人不得不承认作家天才的存在了。
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用喻及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张爱玲的用喻表现为明显的暗示化。
曹七巧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
爱情折磨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
这种暗示化的比喻由于作者深切的怜悯,也唤起了读者的怜悯。
张爱玲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轻描淡写地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
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在语气上一气呵成,有无懈可击的结构美,而且在悲剧的诗化上边,用心良苦,给人以余音袅袅的震荡与不尽的低徊。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把小说用喻写得华美而又悲哀,富丽而又苍凉,唯张爱玲了。
三/.色彩语言的独特性传统的小说家用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春节,但张爱玲却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色彩心理。
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薇龙的手臂是让人无限向往的,白,像牛奶,这当然是一个健康而青春的女孩所应该具有的特质,但是并非所有的白色手臂都像薇龙那样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