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的简单知识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儿童心理学..(一)2024
儿童心理学..(一)引言概述: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索儿童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并旨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
正文:1. 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和知觉能力的发展- 认知过程的发展,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儿童语言和沟通的发展- 儿童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概念2. 儿童情感发展- 儿童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儿童情绪表达和识别的发展- 情感与亲子关系的互动- 儿童情感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情绪管理的教育和培养3. 儿童行为发展-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如友谊和亲社会行为- 自我控制和道德发展- 儿童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儿童与同伴和教师关系的互动- 儿童行为发展与文化和环境的关系4. 儿童社会发展- 父母对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交关系和团体行为的发展- 儿童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和适应- 儿童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5. 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评估方法- 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方案- 校园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合作总结:儿童心理学是重要的学科,它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心理过程,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要领域。
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干预方法也是儿童心理学的关键内容。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幼儿阶段(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和行为特点。
以下是大一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常涉及的知识点,供参考:
1.幼儿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等。
2.幼儿认知发展阶段:根据若干经典理论,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发展任务。
3.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究幼儿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4.幼儿的语言和沟通:介绍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5.幼儿的情绪和社会发展:研究幼儿的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以及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6.幼儿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讨论幼儿对性别的认知和性别角色的形成,以及性别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7.幼儿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探究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建立,以及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8.幼儿的道德发展:研究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建立过程,以及教育对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
9.幼儿的玩耍和幼儿园教育:探讨幼儿园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幼儿园的目标、活动设计和教师的角色等。
10.幼儿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发展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以及自闭症等,并讨论其原因和干预措施。
11.幼儿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探究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幼儿心理学是关于0到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一幼儿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1. 幼儿认知发展在0到2岁的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处于感知和运动阶段。
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来接触和认识世界,通过触摸、品尝和听觉来获得信息。
在2到6岁的阶段,幼儿进入了预操作阶段,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序列和数量概念的理解。
2. 幼儿语言发展语言是幼儿沟通和表达的工具。
在0到1岁的阶段,幼儿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如"啊"和"呀"。
在1到3岁的阶段,幼儿逐渐学会使用词语和简单的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在3到6岁的阶段,幼儿能够逐渐运用语法规则,复述故事和参与简单的对话。
3. 幼儿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发展是他们在社交和情感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0到1岁的阶段,幼儿主要通过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1到3岁的阶段,幼儿逐渐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愤怒、快乐和悲伤。
在3到6岁的阶段,幼儿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达。
4. 幼儿社交发展幼儿社交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在0到2岁的阶段,幼儿开始理解亲近和不亲近的人,并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情感联系。
在2到4岁的阶段,幼儿开始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和互动。
在4到6岁的阶段,幼儿逐渐能够解决冲突、分享和合作,形成友谊关系。
5. 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是指他们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在2到3岁的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开始模仿和学习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在4到6岁的阶段,幼儿的性别认同更加稳定,开始对性别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接受。
总结: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语言发展、幼儿情绪发展、幼儿社交发展和幼儿性别角色认同。
儿童心理学(精选)
引言概述: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认知、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发展和行为的科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揭示了儿童的特点、需求、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发展、性别角色和行为问题等五个大点展开,逐一阐述相关的小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正文内容:一、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注意力发展2.认知发展阶段3.认知理论的解释4.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5.认知发展的实际应用二、儿童的情绪发展1.基本情绪的发展2.情绪表达与理解3.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4.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5.情绪发展的实际应用三、儿童的社会发展1.社交认知的发展2.同伴关系的形成3.情感理解与共情能力4.规范意识与道德发展5.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际应用四、儿童的性别角色1.性别认同的形成2.性别角色认知与行为3.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4.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5.性别角色问题的实际应用五、儿童的行为问题1.儿童行为问题的类型2.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3.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诊断4.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与治疗5.儿童行为问题的实际应用总结: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发展、性别角色和行为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同时,对于教育、家庭和社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了解和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工作和实践,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因此,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应继续深入探讨和应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儿童心理学知识
儿童心理学知识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
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在思维、知觉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他们在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婴幼儿期,儿童的情感主要依赖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关怀和呵护;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在青春期,儿童的情感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自我认同的困扰。
三、儿童社交发展:儿童社交发展是指他们在与他人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婴幼儿期,儿童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来建立社交关系;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在青春期,儿童通过与同伴和社会的互动来探索自我和建立身份。
四、儿童教育与培养:儿童心理学对教育和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方面,了解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培养方面,儿童心理学可以指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五、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早的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儿童心理学知识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3. 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4. 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的发展过程。
5. 游戏: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和想象,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2.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其中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
答案:感知3. 儿童的情绪发展包括了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体验、表达、调节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了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互动、合作、适应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能力。
答案: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情绪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生理发展答案:D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观察他人行为B. 模仿他人行为C. 自主探索和实践D. 接受教育指导答案:C3. 儿童的情绪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年龄B. 性别C. 家庭环境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独立完成任务B. 与他人合作和互动C. 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D. 避免与他人接触答案:B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C. 增强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D. 所有以上作用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答案:A、B、C、D2.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评估?A. 智力测验B. 行为观察记录C. 口头报告和访谈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A、B、C、D3. 儿童的情绪发展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同伴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B、C、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培养?A. 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B. 学校教育和师生互动C. 同伴交往和合作学习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A、B、C、D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提高B. 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C. 社交技能的培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生俱来的,不受环境影响。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小学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及相关教育干预手段的学科。
了解小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此学科的了解。
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上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表现出对声音、光线等的敏感。
婴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动作。
1.2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指三岁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儿童在这个阶段逐渐从依赖父母过渡到独立个体,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和个性。
他们会通过模仿和游戏来学习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技能。
1.3 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指七岁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学习、社交和行为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儿童心理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2.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情绪焦虑和无安全感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或学校开始时比较常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儿童逐渐适应分离,建立安全感。
2.2 学习困难有些儿童可能出现学习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这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良等因素有关。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问题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2.3 社交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儿童可能会遇到一些社交问题,如交友困难、适应不良等。
这可能对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如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提供支持和鼓励。
3. 小学心理学的教育干预小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干预,即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精心整理
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儿童眼前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守恒---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他的物质含量是不变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它们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适应—其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
依恋—特指婴儿的依恋,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手段,儿童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
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倾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观点|角色采择—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判断。
(塞尔曼)身体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涉及到对自己的相貌、体格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到6岁儿童的心理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孩子们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符号操作期和具体操作期。
在感觉运动期(0-2岁),孩子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形成基本的协调能力和意识。
在前操作期(2-4岁),孩子开始使用简单的思维符号,发展出想象力和记忆能力。
在符号操作期(4-7岁),孩子逐渐掌握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并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操作期(7-12岁),孩子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对于身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1. 感知: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完善,他们能够通过感官来接收和辨别外界的信息,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注意力: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他们的兴趣容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3. 记忆: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但在记忆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提高记忆效果。
4. 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具体和非逻辑性的。
他们倾向于从自身和具体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并缺乏抽象和推理能力。
5. 语言: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的语言,但在表达时常常还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和困难。
三、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交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形成。
1. 社交能力:学前儿童通过与家人、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逐渐学会合作、分享、交流和接纳他人。
2. 自我认知能力: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认识自己的需求、喜好和特点,并逐渐形成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儿童心理学小学知识点总结
儿童心理学小学知识点总结一、儿童心理发展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全面的,包括感知、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2)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
(3)多样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
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每个阶段的儿童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
(1)幼儿期:幼儿期是指出生后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在情感、社交和个性等方面出现显著变化。
(2)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是指六岁到入学前的阶段。
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逐渐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也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学龄期:学龄期是指入学后的阶段。
在学龄期,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
3.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环境则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合理的教育方式和优质的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儿童心理特点1. 感知和认知特点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儿童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能力较强:儿童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能够迅速捕捉并反应出外界的信息。
(2)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能够认识到更加复杂和抽象的事物。
儿童心理学知识问答
儿童心理学知识问答一、儿童认知发展1. 问:儿童在什么年龄阶段开始理解因果关系?•答:一般来说,儿童在2• 3岁左右开始初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例如,当他们看到拉玩具车的绳子,车就会动,他们会逐渐明白拉绳子(原因)导致车动(结果)。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简单的互动来建立这种认知。
随着年龄增长,到4• 5岁时,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因果关系,比如知道种子种到土里(原因),经过浇水施肥会长出植物(结果)。
2. 问: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有什么特点?•答: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3岁以前的儿童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容易被新鲜、有趣、色彩鲜艳的事物吸引。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玩玩具时突然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吸引。
3• 6岁时,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稳定性较差,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一般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儿童10分钟左右,5• 6岁儿童15分钟左右。
随着年龄增长,到小学阶段,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
二、儿童情绪发展1. 问:儿童什么时候开始有羞耻感?•答:儿童大约在2• 3岁时开始出现简单的羞耻感的萌芽。
比如,当他们不小心尿裤子了,看到大人的表情或者被大人指出时,可能会表现出害羞或者低头等行为。
到了3• 5岁,羞耻感会更加明显,他们会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果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画画画得不好,可能会感到难过和羞耻。
2. 问:如何帮助儿童应对恐惧情绪?•答:首先,要理解儿童恐惧的来源。
如果儿童害怕黑暗,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小夜灯,让孩子逐渐适应黑暗的环境。
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如6• 8岁,害怕考试失败,家长和老师可以一起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知道恐惧是正常的情绪,但可以通过积极的方法来克服。
三、儿童社交发展1. 问:儿童在几岁时开始有真正的朋友概念?•答:儿童大约在3• 4岁时开始有初步的朋友概念。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对于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儿童相关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
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动作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父母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2. 儿童情绪管理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教会他们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情绪调节技巧。
同时,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情绪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
3. 儿童社交技能儿童社交技能的培养是他们未来社会交往的基础。
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
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团队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儿童自我意识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
父母和老师应该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
同时,要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 儿童学习方法儿童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
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结通过了解以上几个关键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儿童相关的人员可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点。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发,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谢阅读。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童发展⼼理学复习要点《⼉童发展⼼理学》复习要点⼀、绪论1、⼉童发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童动作、语⾔、思维、记忆、情感等⼼理发展的规律。
2、揭⽰⼉童⼼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童发展的具体⽅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论的代表⼈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物,主要观点)观点为:⼼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物:⾼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
2、环境决定论(代表⼈物,主要观点)观点:⼉童⼼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物:华⽣:⼼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强调环境的作⽤观点:●⼼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物:●斯腾:⼼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认为⽀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平的观点。
●代表⼈物:⽪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童⼼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法再学会,因此⼜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鹅孵出后的⼀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次见到的活动物体。
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就追⼈,⽽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
幼儿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要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2.儿童:0~18岁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儿童心理学》的简单知识
《儿童心理学》的简单知识
我要收藏
儿童心理学的定义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
普莱尔被视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原因:
①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一书第一版出版于1882年,是第一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著作。
②从著作的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之前的学者,都不是完全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是像达尔文那样,研究儿童心理只是为进化论提供依据。而《儿童心理》目的就在于研究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进行专门的论述。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心理学史上,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人物是美国的霍尔。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他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出版专门刊物刊登大量儿童心理研究的报告和论文,还发起组织儿童研究机构等等。他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的发展理论即复演学说,虽有许多争论,但对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由于各学派的观点以及对自己研究成果概括态度的不同,仍有不少争论。争论的问题如:遗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上年龄阶段特点和个别特点的关系等等。
瓦龙的儿童心理学理论(Wallon’s Theory of ChildPhology)
无论在理论争鸣上或研究成果上,现代儿童心理学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西方,法国的瓦隆提出了一些较新的发展理论和观点。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分别提出了独具风格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概括。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还企图把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新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比乔和贝尔,新精神分析的代表如埃里克森,也各自提出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和研究成果。
儿童心理学之父普莱尔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继霍尔之后,儿童心理学研究有较大进展。主要的有德国的斯特恩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比勒夫妇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美国的华生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格塞尔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编制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法国的比奈的测验研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数量化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西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③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直至三岁这段时间不仅每天都做系统的观察和记录,而且也进行诸如内省法之类的科学心理实验。
④从影响上看,《儿童心理》一出版。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同行学者的青睐,各国心理学家先后把它译成十几种文字,向全世界推广,从此儿童心理学随之发展起来。可见,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2、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法国当代心理学家H•瓦互是一位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瓦龙在一系列著作中,以鲜明 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批判了当时法国心理学界各种形式的中华民族主度、机械论、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点,力图把心理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真正的科学。他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他对这一领域具有突出的贡献。
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瓦龙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这些方法是:
1、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R21;,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