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掌握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观测目的工程观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 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变位、沉降、应力等,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检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裂缝、变形等,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 提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支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4. 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二、观测内容工程观测制度的观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环境观测:包括地基地质、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等的观测,以评估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2. 结构变形观测:包括建造物、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变形观测,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地面沉降观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进行观测,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地基的承载能力。
4. 应力观测:对工程结构的应力进行观测,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温度观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观测,以评估温度对工程的影响。
6. 水位观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位进行观测,以评估水位对工程的影响。
三、观测方法与设备1. 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包括传统观测方法和现代化观测方法。
传统观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人工观测等;现代化观测方法包括自动化观测系统、遥感技术等。
2. 观测设备: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可靠性强等特点。
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水准仪、应变计等)、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四、观测频率与数据处理1.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确定,普通情况下,观测频率应具备连续、稳定、及时等特点。
对于重要工程节点,观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
2. 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进行采集、记录和处理。
工程观测制度
1 工程运行管理目的:
确保工程安全、完整。
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供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工程运行管理对象:
水工建造物、各类监测设施、标志、防汛设备、设施、生产、生活设施、城镇生活用水、农业用水。
3 工程运行管理方法:
分时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三种。
41 管理单位的任务是:
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1)贯彻执行水利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示;
(2)按规定进行检查、观测、养护、维修,消除工程缺陷;
(3)做好水文预报,掌握雨情、水情、了解气象情报,做好防汛工作;
(4)建立健全各项工程运行档案,编审大事记,积累资
料,分析整编;
(5)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
5•1 检查与观测的普通要求
检查观测实行三固定(项目、人员、测次),观测时间确保每十天一次 (每月逢一观测) 对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副坝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检查观测。
各种相互联系的观测项目要配合进行。
5•2 观测要求
要保证观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准确性。
对每次检查与观测的现场记录、测值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图表。
如有突变现象,问题严重,要及时请示报告,保护现场并提出处理意见,直至排除隐患。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采取一系列观测措施和制度来监测和评估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效果的一种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程观测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工程观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对施工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工程观测制度的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目的本工程观测制度的目的是:1. 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2. 评估工程施工效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3. 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三、适合范围本工程观测制度适合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造、交通、水利、能源等各类工程。
四、责任与权限1. 工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工程观测制度,并对观测结果负责;2. 观测人员负责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观测,并及时记录和报告观测结果;3. 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工程观测工作,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五、观测内容1. 施工过程观测:包括但不限于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各个施工阶段的观测;2. 施工参数观测: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密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布置等各项参数的观测;3. 工程效果观测: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结构变形、设备运行情况等工程效果的观测。
六、观测方法1. 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位和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测试等;3. 观测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记录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七、观测周期1. 观测周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特点进行调整;2. 观测周期应确保足够的观测数据,以评估工程质量和安全。
八、观测报告1. 观测人员应及时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意见;2. 观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反映观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3.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并留存备查。
工程日常观测管理制度
工程日常观测管理制度一、目的工程日常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进度。
通过日常观测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预防和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二、内容1. 观测范围:日常观测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观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施工等过程。
2. 观测内容:观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工艺要求、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内容。
3. 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应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包括现场观测、记录、监控等方法。
4. 观测频次:观测频次应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和要求确定,一般来说,每日观测、每周观测、每月观测等频次都应包括在内。
5. 观测记录:观测记录应详细、清晰、准确,包括观测单位、时间、地点、内容、发现问题、处理情况等内容,要求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6. 观测报告:观测报告应及时编制、上报,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情况、问题及处理情况、建议等内容,由专业人员审核并上报施工单位。
7. 观测检查:观测检查应定期进行,由专业监理人员或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
三、实施流程1. 制定日常观测管理制度: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制定日常观测管理制度,明确观测范围、内容、方法、频次、记录、报告、检查等要求。
2. 建立观测记录系统:建立电子或纸质观测记录系统,建立观测记录档案,确保记录详实、准确、完整。
3. 培训观测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观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观测能力和记录水平,确保观测工作的质量。
4. 开展观测工作:按照日常观测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观测工作,及时记录观测情况,处理发现的问题,做好观测报告。
5. 定期检查和评价: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定期对日常观测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出改进意见。
大坝工程观测工作制度
大坝工程观测工作制度一、概述大坝工程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和运行需要严格的观测工作来监测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坝工程的观测工作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观测工作流程,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大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阶段。
二、工作目标1. 实施大坝工程的定期观测,及时掌握工程的变化情况,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
2. 积极评估和汇总观测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确保大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大坝工程的科学管理和发展。
三、工作内容1. 观测工作的项目和内容:大坝工程观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和内容:地质构造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坝址和大坝变形观测、大坝渗流观测、坝面和坝体温度观测等。
2. 观测设备和方法: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设备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大坝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观测周期和频次,保证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4. 观测报告和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工作责任1. 观测工作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大坝工程观测工作计划,组织和指导观测工作。
2. 观测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观测工作和数据记录,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观测工作检查人员:负责对观测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观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 监理单位和专家:对大坝工程的观测工作提出监督和指导意见,推动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流程1. 制定观测计划:根据大坝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观测计划,明确观测工作的项目、内容和周期。
2. 部署观测设备:组织观测设备的部署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开展观测工作:按照观测计划和要求,开展观测工作,及时记录数据和异常情况。
4. 分析和评估数据:对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大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观测、监测和记录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控。
一、观测目的工程观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工程的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问题,防止工程质量不达标或者浮现安全事故。
二、观测内容1. 地质观测:包括对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观测,如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情况的监测,以便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预防措施。
2. 结构观测:对工程结构进行观测,包括建造物的变形、振动等情况的监测,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观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观测,如土方开挖量、混凝土浇筑量、材料使用量等,以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4. 环境观测:对工程周边环境的观测,包括噪音、震动、空气质量等的监测,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利益。
三、观测方法1. 传统观测方法: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进行观测,如测量仪、测量尺等,通过人工记录观测数据。
2. 自动观测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如传感器、监测仪等,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观测数据,提高观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观测频率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而定,通常包括以下几种频率:1. 日常观测:每天对工程进行观测一次,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2. 定期观测:按照一定周期对工程进行观测,如每周、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掌握工程的变化趋势。
3. 特殊观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节点或者关键部位进行特殊观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观测报告观测报告是工程观测制度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1. 观测数据: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各个观测点的测量数值、变化趋势等。
2. 问题分析:对观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地下水位异常等。
3. 处理措施:针对观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水闸工程观测制度
水闸工程观测制度一、总则1. 本观测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旨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观测,全面掌握水闸工程的结构状态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安全。
2. 水闸工程观测应遵循公正客观、重点突出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由本管理单位负责的水闸工程。
二、观测内容1. 结构观测:包括水闸主体结构、闸门、启闭机械等部分的定期检查,以及对可能出现的裂缝、变形等异常现象的监测。
2. 水文观测:记录水闸上下游水位变化,流量大小,以及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3. 环境观测:监测水闸周边环境变化,包括水质状况、沉积物情况等。
4. 安全监测:对水闸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包括防洪能力、抗震性能等。
三、观测方法1. 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如自动水位计、流量计、裂缝监测仪等,提高观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2. 结合人工巡查,对观测数据进行核对和补充,确保信息的全面性。
3. 对于关键部位和重要时段,应加密观测频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1. 观测数据应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观测记录。
2.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定期编制观测报告,总结水闸工程的运行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1. 本管理单位应明确指定负责水闸工程观测的部门和人员,并对观测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对于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3.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本管理单位负责解释。
2. 如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更新,本制度应及时修订。
水库运行管理办法【水库运行管理制度】
水库运行管理办法【水库运行管理制度】**市水利局口上水库运行管理制度工程观测制度为了使水库按设计正常运行,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首先需了解工程的运行状态,为了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病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加强工程观测工作,因此,制定工程观测制度如下:一、工程观测原则 1、观测项目要能满足了解大坝运行情况及工程变化规律的需要,要有明确针对性。
2、观测次数要能掌握测点变化过程,人员要固定,资料要完整、准确、连续。
3、观测资料要求真实、准确反映客观实际,观测必须按时,测值必须符合精度,计算必须正确无误。
二、工程观测项目 1、水平位移观测:水库坝体水平位移观测资料始于1970年,位移观测点安装在:坝中轴线,上游1米专制支墩上,共8个观测点。
2、坝体渗漏量、绕流量观测:坝体渗漏量始测于1969年10月4日,坝内埋设了24根渗漏管。
1979年以后只有4根渗漏管能够使用,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坝的渗漏量逐年减小,仅有的4根渗漏管难以代表整个大坝的渗漏情况。
2003年除险加固帷幕灌浆后,渗漏量基本为零。
3、测压管观测:坝基共埋设23根测压管,在施工过程中21根测压管被堵塞,剩下的新2号和新3号测压管(溢流坝顶)尚能反映坝基扬压力的变化情况。
2003年除险加固补打坝体测压管,沿坝轴线共布置了6排,18孔。
观测与施工前同等条件相比,扬压力有了明显的下降。
4、水文气象观测: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库水位、蓄水量始测于1969年9月21日,降雨量始测于1970年元月。
三、观测设备若要使观测数据准确无误,首先必须保证设施完善和设备完好,因此,对观测设备一定要加强保护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定,发现仪器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处理每年定期对雨量器、大坝视准仪、水位计等仪器进行检查、检定,对于雨量器和水位计要经常检查走时是否准确,对水位和雨量要经常进行校核。
四、工程观测频率 1、水平位移观测:一般一月两次,定时进行观测,以掌握大坝的水平位移资料。
水利工程观测制度
水利工程观测制度水利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对水利工程进行长期、系统、科学、准确的观测和监测,以获取有关水文、气象、地质等方面的数据,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观测制度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观测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水利工程观测制度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观测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降水量、蓄水量、河床泥沙等参数的观测。
水位和流量观测是水利工程观测的基础,通过对水位和流量的观测可以反映水库水量、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降水量观测可以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频率和强度,为水资源管理和气象预报提供依据。
蓄水量观测可以反映水库蓄水情况,为防洪调水提供科学依据。
河床泥沙观测可以了解河床的变化特征,为水土保持和河道治理提供依据。
其次,观测方法包括实地观测、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实地观测是指派人员到实际观测点进行观测,采用水位计、流量计、降水计等设备进行测量,能够获取准确的观测数据。
遥感观测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获取水利工程相关数据,具有广域、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
数值模拟是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水文过程,对水利工程进行推演和预测,可以提供不同条件下的水情变化情况。
观测频率是指观测的时间间隔,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进行实时观测、日观测、周观测和月观测等不同频率的观测。
实时观测可以及时反映水情变化情况,便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调度。
日、周、月观测可以统计和研究一定时间内的水情变化规律,为长期水利管理提供依据。
观测机构包括国家水文局、水利部门、研究机构等,负责水利工程观测任务的组织和管理。
观测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观测设备和技术人员,能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观测机构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共享数据和技术,促进水利观测工作的发展。
总之,水利工程观测制度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观测制度
位山灌区管理处水利工程观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位山灌区管理处水利工程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管理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结合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处管理的各类水利工程。
第三条工程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工程科、迁建科、灌溉科具体负责处属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各站所负责辖段内水利工程观测任务的实施和观测设施的维护管理。
第四条观测工作从实施准备起,处属各单位应按年度建立“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管理卡”,根据相关内容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观测任务实施计划。
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整理观测任务的实施、观测资料的审查和整编情况,收集整理实施现场和观测设施维护管理等相关图片。
年度观测工作完成后,按要求完成“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管理卡”,并及时上报和归档。
第二章观测人员第五条处属各单位应根据相关要求,明确观测工作负责人,加强观测人员技术培训,提高观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认真做好工程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
指定正式在编的技术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观测工作资格证书的承包人实施完成观测任务工作。
第六条观测工作负责人职责。
(一)编制观测工作年度计划,并及时组织完成观测任务的实施;(二)编制和审核观测成果,及时发现和报告水利工程出现异常情况;(三)确保观测资料数据和观测成果的准确、真实和连续性;发现观测资料数据和观测成果有误,应当向观测人员指出,要求核实或者重新观测;(四)对于掌握的观测资料成果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泄漏或谋取私利;第七条观测人员职责(一)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的规定,保持观测工作系统性与连续性,确保观测资料成果真实、准确和符合精度要求。
(二)掌握水利工程观测技术理论,熟悉水利工程观测与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和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观测仪器和相关数据处理软件。
(三)负责所管水利工程观测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妥善保管使用观测仪器和设备,并按规定及时送有关单位校验。
防波堤工程沉降观测制度
渔港防波堤工程沉降观测制度
为了保证已经抛填完成的堤身安全及控制施工质量,现制定沉降观测制度。
1、堤身内外侧边坡及外侧(-1.8-0米)平台,每隔100米设置一沉降观测点,理坡成型后第一个月每星期观测两次,以后每半月观测一次。
2、已经安放完成的扭王字块,每隔100米设一个沉降观测点,第一个月每星期观测两次,以后每半月观测一次。
3、已经浇筑成型的戗台,每隔50米设一沉降观测点,第一个月每星期观测两次,以后每半月观测一次。
4、为了避免因测量基准点及测量仪器的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定测量仪器每月一次对基准点进行校核。
5、对于已经成型的防波堤进行全面复测,每月一次。
6、遇到台风及强冷空气,加密测量一次
要求:
1、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需用红漆做好点位标志,在电子版图上进行标注后上报我项目部。
2、每月15日前把当月观测记录整理后发往我项目部。
***航道建设有限公司
***渔港防波堤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年7月27日。
大坝工程观测工作制度
大坝工程观测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大坝工程的安全运行,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大坝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大坝工程观测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连续、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观测组织体系,配备相适应的观测人员、设备和经费,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组织1. 大坝工程建设单位应设立观测机构,负责大坝工程观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2. 观测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素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大坝工程观测方案的制定、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3. 观测机构应根据大坝工程的特点和监测需求,制定观测计划,报请相关部门审批。
4. 观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观测资料档案,实行观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确保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三、观测内容1. 地质观测:包括地质地形、岩土体特性、地下水位、地质构造活动等。
2. 大坝结构观测:包括大坝变形、裂缝、渗流、混凝土应力应变等。
3. 水文观测:包括水位、降雨、径流、泥沙等。
4. 环境观测:包括气温、气压、风力、光照等。
5. 其它观测:根据大坝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可增加相应的观测内容。
四、观测方法与设备1. 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先进、可靠、稳定的监测技术。
2. 观测设备应具备较高的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观测需求。
3. 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观测数据应采用自动化、数字化采集和传输,提高观测效率。
五、观测频率与数据分析1. 观测频率应根据大坝工程特点、季节性变化和安全性要求确定,必要时进行实时监测。
2. 观测数据应按周期进行整理、分析和报告,及时掌握大坝工程运行状况。
3. 观测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分析制度,运用数理统计、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 观测机构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观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控。
一、监测内容和方法1. 基坑开挖监测: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周边建造物变形等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监测点设置、监测频次等。
2. 地基处理监测:针对地基处理工程,对地基处理先后的地基沉降、地基水平位移等进行监测,以评估地基处理效果。
监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监测点设置、监测频次等。
3. 结构施工监测:对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裂缝等进行监测,以确保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监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监测点设置、监测频次等。
4. 建造物振动监测:对建造物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进行监测,以评估振动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监测方法包括振动传感器、监测点设置、监测频次等。
5. 施工材料监测: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监测,包括材料的强度、密度、含水率等参数的检测,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监测方法包括取样检测、实验室测试等。
二、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 数据采集和记录: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采集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集和记录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时间、监测点位置、监测仪器型号等信息。
2. 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平滑、趋势分析、统计分析等。
3. 数据报告和汇总:监测数据应编制成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的图表、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三、监测人员和责任1. 监测人员: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他们应熟悉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 监测责任: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及时发现和报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
一、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观测工作应保持系统性和连续性,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测次和时间进行现场观测,并做到“四随”(随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效率。
二、本工程的观测项目为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1、仪器:必须使用精密水准仪及铟钢尺;
2、水闸、泵站设置标点及工作基点;
3、工作基点废黄河高程,设在合理位置;观测精度要求:往返测允许闭合差不超过±0.5n毫米(n为测站数)。
4、每年汛前或汛后进行一次位移观测,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必须分析原因,增加测次。
5、工作基点高程每五年考证一次。
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水利工程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水利工程观测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水文观测、水质观测、水位观测、降雨观测等。
第三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独立、客观、真实的原则,确保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第四条各级水利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汇总、分析和利用。
第二章观测工作组织机构第五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观测部门或岗位,负责具体的观测任务。
第六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组织机构应设立观测主任、观测员等岗位,具体职责如下:(一)观测主任:负责组织和指导观测工作,监督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观测员:负责实际进行观测工作,记录和报告观测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七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组织机构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观测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
第三章观测工作内容第八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文观测:包括流量观测、雨量观测等,主要是为了掌握流域的水文情况,为防洪和供水提供依据;(二)水质观测:包括水体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的监测,主要是为了保护水资源,确保用水质量安全;(三)水位观测:包括水库水位、河道水位等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控制水量和保证工程安全;(四)降雨观测: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等的监测,主要是为了预防洪涝灾害。
第九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内容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适时性。
第四章观测工作方法第十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水文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流速计、流量计等设备的使用,水质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质分析仪器的使用,水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位计的使用,降雨观测方法主要包括雨量表、雨量计等设备的使用。
第十二条水利工程观测工作方法应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进行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工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观测和监测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程观测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制度背景工程观测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合格交付。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
三、责任与义务1. 项目经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工程观测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观测和监测工作。
2.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观测和监测。
3. 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观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4. 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观测工作,及时整改和修复观测中发现的问题。
四、观测内容1. 地质勘察:包括地层分析、地下水位观测、地质构造观测等,旨在了解工程地质情况。
2.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建筑物沉降观测、墙体倾斜观测、结构变形观测等,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3. 桥梁结构观测:包括桥墩沉降观测、桥面挠度观测、桥梁振动观测等,用于评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4. 道路工程观测:包括路基沉降观测、路面平整度观测、交通流量观测等,用于评估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水利工程观测:包括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水质观测等,用于监测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
五、观测方法和标准1. 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确定,既要保证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汇总,形成观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六、观测结果处理1. 监理单位应对观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如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工程检查与观测制度
工程检查与观测制度一、总则1.工程运行过程中认真详细地检查与观测可以掌握工程的整体状态,全面及时地发现事故苗头或隐患,予以及时处理,可以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2.检查与观测的工程设施是进口副坝、进水闸、堆石坝、中隔墙、橡胶坝、跌水堰、两岸的堤防、亲水平台、护栏、绿化带、监控设施、喷灌系统、泄洪区、充排水控制系统、景观灯等。
二、工程检查类别1.经常检查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检查工程的各项设施,正常情况下按照值班巡查要求和次数进行检查,每天不少于2次,上午9时、下午3时各一次。
检查可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方法对工程及设备各部位进行巡视和检查,将巡视和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存在的问题逐级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2.定期检查橡胶坝在每年春季立坝蓄水、冬季塌坝泄水。
每年春冬两季坝袋运行前后,必须对坝袋进行安全检查,每年初次立坝蓄水前,应检查岁修和清淤完成情况,汛后检查工程变化和损坏情况,橡胶坝工程在冬季塌坝过程中,要着重检查防冻、防凌措施、覆盖保护情况,将检查结果做认真而详细的记录。
3.特别检查当遇到特大洪水、暴雨、暴风、强烈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检查工程受损甚至破坏情况,采取应急措施。
三、工程检查内容1.管理范围内有无违章建筑和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环境是否整洁美观。
2.护坡有无裂缝、松动、架空、隆起、塌陷、损坏,护栏有无倾斜、破坏,湖内设备设施是否完好。
3.橡胶坝袋有无被漂浮物、机械或人为的刺伤刮破;坝袋胶布有无磨损、起泡、膨胀、脱层、龟裂、粉化和生物蛀虫等现象;帆布层是否发生永久变形、脆化、霉烂等现象。
停止运行期还应检查坝袋附近有无淤积物,覆盖土工布有无卷起。
4.锚固件有无松动,金属件有无变形锈蚀,混凝土件有无损坏等。
5.动力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充排设备是否正常,管路有无堵塞和漏水现象,阀门是否灵活,管道接头是否牢固,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准确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正确、接地可靠,管道、闸阀等易锈蚀件是否锈蚀。
水利工程观测制度
水利工程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观测目的
监测水利工程运行状态
预防水利工程灾害
保障水利工程 运行:通过观测, 及时发现工程隐患, 预防事故发生,确 保工程安全运行。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观测数据为水 资源调度提供科学 依据,实现水资源 优化配置,提高利 用效率。
水利工程观测的程序和步骤
第四章
观测程序
准备工作:确定观测目的、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制定观测计划 现场观测:按照计划进行实地观测,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报告编写:根据观测结果编写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观测步骤
确定观测 目的和任 务
选择合适 的观测方 法和设备
促进水利科技创新 :观测数据为水利 科研提供基础资料 ,推动水利科技创 新,提高水利工程 建设水平。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观测数据为防汛 抗旱提供决策支持 ,提高防灾减灾能 力,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水利工程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观测内容
变形观测:对 水利工程建筑 物进行变形监 测,包括水平 位移、垂直位
数据分析:对观 测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和解释,以 评估水利工程的 状态和性能
异常情况报告: 及时报告观测过 程中出现的异常 情况,如水位异 常波动、设备故 障等
改进建议:根据 观测结果提出改 进水利工程运行 和管理的建议, 以提高工程效益 和安全性
水利工程观测的评估和改进
第七章
评估方法
观测数据评估: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估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专家评估:邀请专家对水利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模型模拟评估:利用水利工程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评 估。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采取一系列观测措施和制度规定,对工程施工、变形、沉降、振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程观测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工程观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工程观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工程变形、沉降、振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工程观测,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工程观测的内容和方法1. 变形观测:包括建造物、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变形观测,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对结构物的位移、倾斜、收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全站仪观测、水准观测、倾斜仪观测等。
2. 沉降观测:对于地基土层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沉降点观测、沉降仪观测等。
3. 振动观测:对于工程施工或者周边环境对结构物产生的振动进行观测,以评估振动对结构物的影响和安全性。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振动传感器观测、加速度计观测等。
4. 温度观测:对于工程结构的温度变化进行观测,以评估温度对结构物的影响和变形情况。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温度传感器观测、红外线测温观测等。
5. 应力观测:对于工程结构的应力情况进行观测,以评估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应力计观测、应变计观测等。
三、工程观测制度的要求和流程1. 观测计划编制:在工程设计阶段,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方法、观测时间、观测点位、观测频率等,确保观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观测设备选择和校准:根据观测计划,选择适当的观测设备和传感器,并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观测点位,保证观测点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4. 观测数据采集和处理:按照观测计划和要求,进行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记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观测结果。
工程观测制度
工程观测制度一、背景介绍工程观测制度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工程结构、地质地貌、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观测和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工程观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意义1. 评估工程稳定性:通过工程观测制度,可以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振动、应力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保障工程安全:工程观测制度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水文水资源变化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3. 提高工程效益:通过工程观测制度,可以及时掌握工程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工程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工程观测的内容和方法1. 工程结构观测:包括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振动、应力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常用的观测方法有激光测距仪、全站仪、应变计等。
2. 地质地貌观测:包括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常用的观测方法有地质雷达、地下水位计等。
3. 水文水资源观测:包括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水资源变化、水质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常用的观测方法有水位计、水质分析仪等。
四、工程观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步骤1. 制定观测计划: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观测计划,明确观测的内容、方法、频次等。
2. 设计观测方案:根据观测计划,设计观测点的布设方案,确定观测仪器的类型和数量。
3. 建立观测网络:根据观测方案,建立观测网络,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
4. 安装观测仪器:根据观测方案和网络,安装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5. 进行观测和监测:按照观测计划和方案,进行观测和监测工作,及时记录和保存观测数据。
6.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管理制度
1.河道工程运行管理目的:
为确保河道工程运行安全、工程完整、制度健全,不断完善河道及沿河水库防洪度汛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2.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对象:
河道堤防保护范围、管理范围,以及机耕桥、公路桥、沿河各水库工程、水工建筑物、各类监测设施、保护标志、防汛设备、工程设施以及附属的生产、生活设施、城镇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
3.工程运行管理方法:
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三种。
经常性检查要固定专业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必须按统一表格做好记录,还要求做好相应日报、月报、季报、年报和资料整编建档。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时间间隔都比经常性检查大,检查人员临时抽调一些管理技术性强的人参与。
一般来说检查人员级别高、权威大、影响力强。
4.河道养护项目部的任务与职责
一、项目部的任务:
做好日常管护工作,以经常性检查为主,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河道工程防洪度汛的社会效益。
(1)贯彻执行国家水利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示;
(2)按河道管理规定或细则进行检查、监测、养护、维修,及时消除工程缺陷;
(3)及时做好水文预报,掌握雨情、水情、了解气象情报,做好防汛工作;(4)建立健全河道工程各项管理运行档案,编审大事记,积累资料,分析整编;
(5)建立和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二、项目部的职责:
(1)负责本区域内各级河道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2)组织实施本区域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工程项目的审查工作;
(3)组织编制并实施河道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4)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
5、工程检查与监测
一、检查与监测的一般要求
检查监测实行三固定(项目、人员、测次)。
监测时间确保每十天一次(每月逢一观测)。
监测站点要相对固定。
各种相互联系的观测项目要配合进行。
每月要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和资料的整理汇编。
二、现场监测要求
对重要提防段、险工段、水库大坝、溢洪道、排沙泄洪(输水)洞、副坝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检查观测。
做好现场监测原始记录,保证监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准确性。
对每次检查与监测的现场记录、测值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图表。
如分析监测资料有突变现象,问题严重,要及时请示报告,保护现场并提出处理意见,直至排除隐患。
上海申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