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案
幼儿园简单机械游戏教案设计 幼儿园机械游戏

幼儿园机械游戏教案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机械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设计一套高质量、富有趣味性的机械游戏教案,实为一项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共享一套幼儿园简单机械游戏教案设计。
一、教案主题和目标教案主题:简单机械游戏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加强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4.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认识简单机械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各种简单机械,并进行分类;2.动手制作简单的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3.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如制作简易抓取物品的机械手。
第二课时: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1.向幼儿介绍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示范及操作,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是如何简化生活的;3.游戏环节:设计“简单机械助力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
第三课时:动手制作简单机械游戏1.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单机械游戏,如旋转木马、扭蛋机等;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机械游戏;3.游戏环节:让幼儿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简单机械游戏,进行游戏体验。
第四课时:共享与总结1.组织幼儿共享制作机械游戏的心得体会;2.回顾简单机械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的巩固;3.游戏环节:举行机械游戏展示与交流活动,让幼儿能够展示、交流自己设计的机械游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幼儿对简单机械有直观的认识;2.游戏教学法:将知识渗透于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体验式教学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机械游戏的制作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1.实物教具:如滑轮、斜面、简单机械模型等;2.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视瓶等多媒体教具,直观呈现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3.幼儿园简单机械游戏教具。
幼儿园科普实验:简单机械设计教案

幼儿园科普实验:简单机械设计教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幼儿园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而在科普教育中,简单机械设计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这种实验,幼儿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简单机械设计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1 帮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2.1 简单级杠杆原理介绍2.2 利用日常材料设计简单的杠杆机械3. 教学过程3.1 介绍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应用3.2 示范如何使用简单材料设计杠杆机械3.3 让幼儿动手尝试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机械作品4. 活动安排4.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4.2 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杠杆机械作品4.3 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共享教案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物示范和趣味讲解,让学生对机械设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 引导学生实践在示范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尝试,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注重团队合作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教育意义通过这样一次简单的机械设计实验,幼儿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且,这样的实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结幼儿园的简单机械设计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普教育手段。
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科普教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教案设计、实施和教育意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幼儿园简单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要性和价值。
初中科学教案:简单机械 教案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简单机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原理和分类3. 滑轮的原理和分类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
2. 新课: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3. 实验与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和滑轮的原理。
4. 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定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开展简单机械设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实用的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简单机械的观察实验,学习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实验记录表、实验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并列举几个常见的简单机械,例如:杠杆、轮轴、斜面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 实验观察(1)教师将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每个简单机械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给学生。
(3)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
(4)学生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哪些简单机械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2)哪些简单机械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3)哪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4. 实际应用分析学生找出实验结果中的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解释它们的作用原理。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展示学生整理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并用文字和图表展示出来。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强调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练习学生在家里或校园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简单机械应用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课堂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课堂反思。
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撰写一份简单机械实验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七、教学反思整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际应用分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单机械制作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单机械制作一、活动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各种简单机械,例如剪刀、榨汁机、钟表等等。
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简单机械,并利用简单机械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学习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 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介绍简单机械的PPT或图片、小实用工具的示意图、制作所需材料等;2. 学生准备:纸、笔、尺子、胶水、剪刀等。
四、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讨论其作用和使用场景,并解释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或板书,教师详细讲解不同的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解释其作用和原理。
3.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简单机械,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自由发挥,但必须符合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
4. 制作过程:学生利用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按照设计图纸和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想象力。
5. 展示与分享:完成制作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制作的小实用工具,并向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和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6. 总结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回顾活动中的学习收获和困难,并对小实用工具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机械模型,如简易滑竿赛车、简易风车等,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简单机械的应用,并做一份简单的实地调研报告;3.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工厂,了解更多关于机械原理和应用的知识。
六、活动评价: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简单机械,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一、引言:本次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关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并理解机械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简单机械;2. 认识并学习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3. 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4. 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例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他们思考机械是如何起作用的,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认识简单机械:2.1. 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存在的原因以及它们的作用。
2.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等,并讲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 学习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3.1. 分别介绍杠杆、滑轮、轮轴的作用原理,重点强调力的作用、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和滑轮的运用原理。
3.2. 运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4. 拓展应用:4.1. 鼓励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中使用的简单机械,并描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4.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能用到简单机械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4.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展示其原理和功能。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展示;3. 学生的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或参观机械制造厂等实地考察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简单机械的了解。
七、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简单机械的概念、结构和作用原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他们不仅能够认识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总结。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本教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更复杂的机械原理打下基础。
物理教案:小学四年级简单机械的认识

物理教案:小学四年级简单机械的认识一、引言简单机械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简单机械有助于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并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背景知识介绍1. 简单机械的定义简单机械是指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没有动力驱动设备。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杠杆杠杆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
它由支点、作用力点和负载点组成。
根据支点与作用力点以及负载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将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巴掌。
3. 滑轮滑轮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它主要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可分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两种类型。
4. 斜面斜面是一个平的倾斜面,可以用于减少物体上升的力量。
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三、教学目标1. 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简单机械的结构和特点。
2. 实验法:设计并进行与简单机械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
3. 讨论法: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对于简单机械的认识。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杠杆步骤一:通过展示一根长木棍,向学生解释杠杆的定义,并请他们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步骤二:设计一个小实验,使用不同长度的木棍作为杠杆,在固定支点和负载处挂上相同重量的物品,并观察力臂(支点到作用力线垂直距离)对于杠杆平衡的影响。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一级、二级和三级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滑轮步骤一:向学生展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并请他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结构特点。
步骤二:设计一个小实验,使用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组成滑轮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三:带领学生共同思考如何运用滑轮来减少劳动力量,在生活中实现简单机械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教案

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教案
主题: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了解机械的原理并进行操作。
2、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会与同伴分享及合作。
二、教学内容:
1、机械的概念。
2、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
3、简单机械:轮轴、手摇钻、滑轮组、斜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儿歌《机器舞》展示一些机械玩具,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知道什么是机械。
2、学习环节
(1)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
用图片教授幼儿什么是机械及机械组成部分。
让幼儿自己操作一些简单机械,如手摇钻、滑轮组等。
(2)简单机械:轮轴、手摇钻、滑轮组、斜面
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简单机械,感受到不同机械的操作原理。
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需要机械辅助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
3、巩固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并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
四、教学策略:
1、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加深对机械的认识。
2、让幼儿动手亲身操作,理解机械的原理。
3、通过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活动,增强幼儿的友爱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到反馈。
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评价,看是否掌握机械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资源:
1、机械玩具、图片展示。
2、教具:手摇钻、滑轮组等。
七、教学反思:
1、提高细节操作能力。
2、增加游戏方式的学习方式。
3、更多考虑幼儿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学内容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重力大小和个数多少:提升同一物体用的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而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就越低。
B 、物体的重力大小:用同一滑轮组所提升得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而额外功不变,机械效率就越高。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机械效率相对就低。
D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斜面 ①W 有用=G ·h②W 额外=f ·S③W 总=F ·S=G ·h +fS(2)杠杆 ①W 有用=G 物·h②W 额外 ③W 总=F ·S(3)定滑轮竖直方向提升重物(a )①W 有用=Gh②W 额外:摩擦及绳重 ③W 总=F ·S=F ·h(4)定滑轮水平方向拉动物体(b )①W 有用=f ·S 物 ②W 额外:滑轮转动摩擦③W 总=F ·S F =F ·S 物(5)动滑轮(a )及竖直方向滑轮组 ①W 有用=G 物·h ②W 额外③W 总=F ·S=F ·nh=(G 物+G 动)·h (n 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6)动滑轮(b )及水平方向滑轮组①W 有用=fS 物 ②W 额外: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③W 总=F ·S F =F ·nS 物 (n 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注:a 、所有机械克服自身摩擦做功均是额外功的组成部分,故对机械进行润滑一般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b 、所有的有用功均等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c 、对于所有机械均有网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永州)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A . 左端下沉B . 右端下沉C . 仍然平衡D . 无法判断2、下列四种情形中所使用的杠杆属千省力杠杆的是3、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核桃夹 C .镊子 D .面包夹4、如图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起子 B .道钉撬C .镊子D .钢丝钳5、如图1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6、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 .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 .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 .增大动力臂,省力D .减小阻力臂,省力7、下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起子B .镊子C .钢丝钳D .托盘天平图1A.筷子B.核桃夹C.镊子D.面包夹8、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9、如图所示,小丽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F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75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 m/s D.动滑轮重为100N10、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1、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
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12、如图,A物体在大小为1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细绳的摩擦及重力),若A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3WB. B物体的质量是2.7KgC.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1m/sD. A物体运动1s则B物体克服重力做3J13、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图4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14、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
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1较小B. F2较大C. 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D. 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1、F2、F3做的功相等15、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
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16、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G1 = 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若G1 = 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若G1 = 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17、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
在这个过程中,力F作用在B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用力F将()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保持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18、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A.一定提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无法判断19、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
在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小C.动力F逐渐变大D.动力F逐渐减小20、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 =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N ,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动滑轮重4N B .使该用动滑轮要费距离C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D .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21、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 他们设计了如图3 所示的四种方案(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22、如图,轻质杠杆AB 可以绕O 点转动,在A 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 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 A.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 B.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 C.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 D.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23、小明小组利用如图4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24、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钓鱼竿是省力杠杆 B .动滑轮是省力机械 C .天平是等臂杠杆 D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25、.如图6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26、如图,手持l0kg 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 A .大于98N B .小于98NABCD图6F 3F 1F 2F 4C.等于98N D.等于l0kg27、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A. 6个 B.4个 C. 3个 D.2个28、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A.45N、50%B.45N、75%C.60N、50%D.60N、75%29、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30、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
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C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31、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 =16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 =10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滑轮重4NB.使该用动滑轮要费距离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D.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32、下列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用钓鱼杆钓鱼B.用起子开瓶盖C.用钳子剪钢丝D.用撬棒撬石头33、如图甲,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示数如图乙所示。
若不计滑轮、弹簧秤和绳的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为2牛B.此滑轮是定滑轮C.拉力F的功率为0.4瓦D.以物体A为参照物,弹簧秤是静止的34、如图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的是()A.减少钩码的个数B.将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向右移C.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D.保持弹簧测力计悬挂点的位置不变,使其向右倾斜二、填空题35、使用动滑轮能省(选填“力”、“功”或“距离”).用重为2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若改用重为1.5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12.(2分)(2013•沈阳)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甲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P乙(选填“>”、“<”或“=”).36、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O能绕O点自由转动,若在杠杆末端A点施加一个力提起重物G,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杠杆(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省力杠杆;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力的方向是.38、图8中,A装置是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