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教学案例分析(doc 8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3)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事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其合理安排3. 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及其计算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2)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合理安排;(3)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工艺规程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工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2.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 实践教学:安排4次实验实训课程,每次2课时;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分析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分析《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下面具体分析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递。
在机械基础课中,讲授法主要应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机械加工原理、机械零部件制造工艺、机械图学等内容。
教师应该将正反面、左右面等概念讲清楚,切忌将新概念串在一起脱离实际应用。
针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晰简洁,易于学生理解。
2. 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听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3. 在讲解时,教师应该采取尽可能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例如教学PPT、视频甚至是3D模型展示等等。
二、实验法实验法应用于机械基础课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工作原理、机械设计规范等相关知识。
同时,实验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使用实验法进行机械基础课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师应该提前复习和规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2.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设备、试制样品、设立实验规范等。
3.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不断提醒学生规范操作。
三、讨论法讨论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广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提高。
讨论法可以作为“课前预热”或“复习巩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涉猎知识点,同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话题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和交流。
2.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论学科的主要问题,指导学生探讨解决途径。
3. 教师应该适时总结讨论的内容,反思学生的问题与不足。
四、案例分析法机械基础课涉及到大量的机械知识和技术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机械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完整word版)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情况
1.某厂铆工段工人范某在使用卷板机作业时,听到卷板机滚筒振动并发出异常声响,便赶去检查测听滚筒轴承和齿轮。
2。
范某打开滚筒后部的大齿轮安全护罩,见齿轮是因为没有油才发出声响,便取来干油在转车时用毛刷蘸干油为齿轮抹油。
3.抹油时齿轮咬合处一下子将毛刷带进,范某措手不及右手也被带进至手腕处,范死命强拽将被绞碾粉碎的右手拽掉.
二、事故原因
范某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违反规程操作,在转车情况下违章用毛刷为转动的大齿轮抹油,造成绞掉右手的重伤事故。
三、防范措施
1.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检修和保养转动机械设备,必须先撤电源,停机后方可进行检修或保养。
严禁在转机情况下靠近转动部位进行打油、擦拭、清扫等保养工作。
2。
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克服侥幸麻痹思想,禁止习惯性违章行为.
3。
平时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2013年6月21日江苏常州嬉戏谷“环形过山车”游客高空滞留事故(一)事故概况2013年6月21日12时30分左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嬉戏谷,环形过山车游乐项目。
载有11名游客的列车在回站前最后一次冲上提升塔架刹车段时,未按正常流程回站、滞留在刹车段,同时主控面板报356号故障。
在此情况下,操作人员立即按下急停开关,并启动了应急救援措施。
第一套救援方案为采用链条放车,由于在操作台尝试进入特殊模式失败,进行了第二套救援方案:采用绞车放车,但尝试下来绞车也未能提起列车,第二套救援方案也失败,于是园方正式请求消防支援。
在等待消防支援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尝试切断设备电源后重新上电,并采用手动模式提升列车,可以上提但不能下降;再试,在提升一段距离,仍不能下降,此时列车位置已经接近螺旋段,由于担心再提会进入螺旋段更难于救援,于是只有放弃尝试等待消防到来。
接事故报告后,武进区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公安、消防、卫生、质监、旅游、安监等部门和太湖湾度假区管委会等部门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紧急调来大型云梯车和救护车。
14时55分,第一名女性乘客被消防云梯车安全转移至地面,至16时53分,乘客全部安全返回地面。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查,造成列车滞留的直接原因是:传感器故障导致控制系统无法判断车行方向,系统保护将车停在提升塔架顶部刹车段。
而江苏嬉戏族有限公司虽建立了紧急救援预案,平时也进行了应急演练,但是预案中对紧急情况预估不足,紧急救援操作不当造成自救不能正常进行,致使乘客滞留时间过长,也是致使此次故障被扩大为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制造厂家应立即分析导致该传感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并评估今后发生故障的概率,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对于特别重要的几个传感器(尤其是传感器本身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悬停空中的)应增设传感器自诊断模块,主控系统在每次发车前需确认这几个传感器的健康状况。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有哪些分类?二、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介绍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三、性能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各类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选择原则(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如满足设计要求、经济性、可靠性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列举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并简要介绍其性能及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PPT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素材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 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试?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课程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学情分析班级基本情况:班级共27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19人;14位独生子女;6位同学家庭从事机加工行业方面工作。
学习起点:学生已经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的相关知识,对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方法和常用技术手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学生学习过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事故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这都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缺乏现场经验;学习中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由于工作岗位需要和实际操作的吸引力,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
男生动手能力略强于女生;女生的理论知识略优于男生。
学习状态: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采用FLASH软件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认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
教材处理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选用的教材为《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该书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推荐教材。
本模块内容:第五章:事故案例评析——机械伤害事故;该部分内容不仅是该项目的重点内容,而且还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为一课时内容,该部分内容是从事机机械加工行业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必备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存在如下特点:①教学内容抽象,②现场教学难以实施。
因此,将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结合,采用FLASH软件、漫画图片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进行机械危害初步认识,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机械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本班的基本学情:针对学生的起点和学习的状态岗位需求:对员工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需求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要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伤害定义、伤害形式的分类能力目标1、能初步辨识机械伤害的原因2、能分析典型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情感目标1、认识机械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重难点1、机械伤害定义、伤害形式的分类2、典型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分析解决措施将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结合,采用FLASH软件、漫画图片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隐患案例图片进行机械危害初步认识,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机械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高中生物教具实例分析教案
高中生物教具实例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备:水稻植株、瓶装二氧化碳、燃烧器、酒精灯、小太阳灯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起到什么作用?
2.实验准备(10分钟)
将水稻植株放置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准备好瓶装二氧化碳、燃烧器和酒精灯,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
3.实验过程(20分钟)
a. 将瓶装二氧化碳打开,加强光照条件,观察植物叶片的颜色变化;
b. 使用燃烧器或酒精灯产生CO2,注入到实验瓶中,再次观察植物叶片的颜色变化;
c. 关闭燃烧器,光照条件保持不变,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
4.实验分析(15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对CO2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过程,以及光照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实验总结(5分钟)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回答问题:光合作用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化学过程?为什么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6.课堂讨论(5分钟)
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7.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写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教学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能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机械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分析引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思政教学是一种将思政教育与机械设计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机械设计思政案例为例,分析其教学价值和意义。
一、案例背景某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小明,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新型复合材料制造设备的设计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调研,小明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相关设备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明决定设计一种更加高效并且成本更低的设备。
二、思政教育价值分析1. 实践意义:通过机械设计思政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研发,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团队合作:机械设计思政案例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协作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综合素质提升:机械设计思政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三、案例分析在小明进行设计项目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他需要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以选取适合的复合材料作为设备的材料。
其次,他需要考虑设备的结构和工艺流程,确保设备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稳定运行并提高效率。
最后,他需要考虑成本控制的问题,确保设备能够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小明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在设备材料的选择上,小明秉持科学、严谨、经济的原则,选择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复合材料。
在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上,小明注重提高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体现了对节约资源的理念。
在成本控制方面,小明注重平衡成本和性能,既保证了设备的竞争力,又注重社会效益。
四、教学启示机械设计思政案例分析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2. 熟悉机械的运作原理,了解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 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机械的运作原理4. 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5. 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物模型或图片4. 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引导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机械参数。
4. 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实际应用。
5. 讲解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维护保养机械。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程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对机械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工艺过程。
4.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目的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步骤: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理解和经验。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改进。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叉车、压力管道)事故案例分析
宁波市大自然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蒸压釜爆炸事故
直接原因
筒体由于气体反推力的作用,拉脱固定
支座,向后移动,致墙倒人亡。
无 证 上
操 作 不
主要原因 1、操作工在操作时对齿面是否完全啮合 的情况,未经有效确认即开始升压,导
岗 当 致啮合齿局部受力过大,被压溃滑脱,
太 酿 引起事故,属于典型的操作不当。
特种设备 事故案例
共同努力, 建设平安企业!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 请照章使用特种设备!
1.部分单位的特种设备未进行注册。
•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特 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 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 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 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 设备的显著位置。
此后不久此后不久工人工人吴某吴某发现发现圆形水箱圆形水箱中水温达中水温达8080左右左右正常工作温度为正常工作温度为5050左右左右担心过高的水温进入转轱后会把皮料烫坏担心过高的水温进入转轱后会把皮料烫坏于是于是将分汽缸上的通往将分汽缸上的通往圆形水箱圆形水箱的出汽阀关闭的出汽阀关闭而此时通往而此时通往方形水方形水箱箱的出汽阀已处于基本关闭状态的出汽阀已处于基本关闭状态锅炉内压力因无法有效释放锅炉内压力因无法有效释放而急剧上升而急剧上升约半小时后锅炉发生超压爆炸约半小时后锅炉发生超压爆炸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违章作业或操 作不当,全部是叉车事故;
• 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是设备隐患和非 法使用。
2017年特种设备事故统计分析
• 与201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 0.44%;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1.03%; 受伤人数减少80人,下降22.60%。全国万 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46,与2016年相比下 降11.03%,较好地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 达的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51的控制 目标。从总体上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形 势总体平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何有效实施《机械基础》课堂教学
互 动 教 学 法 是 以 “ 动 ”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方 法 , 是 指 在 互 教 学 过 程 中 ,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和 学 生 双 方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形 成
分 析 、 理 论 阅读 和 反 思 练 习对 他 们 很 有 帮 助 。但 是 , 单 纯
一
教 师按 照 学 生 的提 问和 要求 ,有 针 对性 地 重 点施 教 、 因材 施
教 ,从 而 有 利 于 学 生 系 统 地 学 好 课 程 的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提 高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动 、蜗 杆 传 动 )、 常 用 机 构 ( 面 连 杆 机 构 、 凸 轮 机 构 、 平
其 他 常 用 机 构 )、 连 接 与 支 承 零 部 件 (轴 、 键 、 销 及 其 连
二 、 让 学 生 总 结 回顾
传 统 的 以 教 师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方 法 , 在 职 业 学 校 已经 不 再
堂 教 学 , 才 能 使 学 生 学 得 更 有 效 ,并 能 学 以 致 用 。
一
、
调 查 学 生 是 什 么 类 型 的学 习者
新 课 改 倡 导 转 变 教 学 方式 和 学 习 方式 ,教 师 要尊 重学
生 的差 异 性 和 主 体 性 ,而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式 转 变 必定 要 通 过
以 ,讲 授 对他 们 来 说 是 有 帮助 的。 这 类 学 习者 希 望 教 师能 够 从 专 家 的 角 度 提 供 帮 助 ,给 他 们 指 导 。
家 分享 自己的收获 和体 会。如 果 有 问题 ,可 以提 出来 ,让 全班
机械零件与测绘教案
《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1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2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构运动简图定义、内容、作用、画法《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3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4一、教案头通过本任务的训练,学生具有分析机构构件,运动副种类个数能力,改进不合理机构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5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6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9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课堂单元教案案例10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16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19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22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27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机械零件与测绘》课堂单元教案案例28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
机械伤害案例分析
机械伤害案例分析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一1.事故简介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郑州市某工程1号楼,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人货两用外用电梯)因吊笼冒顶,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发生经过郑州市某工程,建筑面积32000m2,高33层,建筑高度109m2,框架剪力墙结构。
该工程由中建某局一公司总承包,工程监理单位为河南某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土建由南通市某建筑公司分包,施工机械由南通市某建筑公司负责提供,垂直运输采用了人货两用的外用电梯。
2002年6月工程主体进行到第24层,6月28日电梯司机上午运输人员至下午上班后,见电梯无人使用便擅自离岗回宿舍睡觉,但电梯没有拉闸上锁。
此时几名工人需乘电梯,因找不到司机,其中一名机械工便私自操作,当吊笼运行至24层后发生冒顶,从66m高处出轨坠落,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1)未能及时接高电梯导轨架。
事故发生时建筑物最高层作业面为72.5m,而施工升降机的导轨架安装高度为75m,此高度已不能满足吊笼运行安全距离的要求。
(2)未按规定正确安装安全装置。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规定,升降机“应安装上、下极限开关”,当吊笼向上运行超过越层的安全距离时,极限开关动作切断提升电源,使吊笼停止运作。
“吊笼应设置安全钩”,防止在出事故时吊笼脱离导轨架。
(3)施工升降机安装后不进行验收,在安装不合格及安全装置无效的情况下冒险使用。
(4)该公司对电梯司机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时间司机擅自离岗且不锁好配电箱。
(5)电梯司机是特种作业,需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机械工私自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6)市场管理混论。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二1.事故简介2000年2月22日在山东济南章丘市某住宅小区工地,在安装塔式起重机时,起重臂滑落,上面的5名安装工人同时从25m高处坠落,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2.事故发生经过。
山东济南章丘市某住宅小区工地,明水镇某建筑公司购入QTG25A型式起重机,由章丘市某起重机厂雇用李某带领8人对该厂生产的塔式起重机进行首次安装。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2. 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3.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2. 难点: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三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3.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 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1)
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
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
(案例一)2001 年 5 月 18 日,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
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
在一年前,就为了解决无安全防护装置这一隐患,专门购置了一套防护装置,但装上用了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嫌麻烦,就给拆除了,结果不久就发生了事故。
(案例二)2000 年 10 月 13 日,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
5时40 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
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某脱险。
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
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doc 8页)《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课堂复习:教师:杠杆有几类?学生: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
其中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新课教学:教师:旗杆上的滑轮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学生:可以省力。
教师演示:安装定滑轮、安装动滑轮。
教师提问:滑轮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利用实验探究。
(板书)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师提问:需要什么器材?学生:钩码、滑轮、铁架台、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教师要求: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表格并且把数据记录入表格。
学生活动:安装滑轮、测量。
学生笔记之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线、铁架台和刻度尺。
测钩码的重量测物体上升的距离线上升的距离结论定滑轮1 2动滑轮1 2学生笔记之一:(表格)钩码质量上升高度教师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种类钩码重力(N)拉力的大小(N)钩码移动的距离(m)力移动的距离(m)钩码移动的方向力移动的方向定滑轮1 1 0.19 0.19 上下动滑轮1 0.5 0.1 0.2 上上教师分析评估:⑴弹簧测力计倒挂。
⑵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①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②动滑轮:省一半力,费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二、案例分析1.明确探究目标,增强教学指向性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大致分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分析评估等三个阶段。
⑴实验设计,探究目标要明确教师在第一阶段初始的复习提问,想通过杠杆的特点引导探究滑轮的特点,是一种类比的思想体现。
对于新课的问题情景设置(旗杆上的滑轮)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对于滑轮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力的大小盲目比较层次。
从学生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科学探究的理性认知,教师要发挥坚定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需要探究的目标。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渡与引导,仅仅以为复习提问中有类比的思想,错误以为学生已经知道探究内容。
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滑轮有哪些特点?”。
就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则学生的实验探究目标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探究目标不会有针对性。
接下来的探究方向就不会明确,达到的探究效果也会很有限。
⑵从笔记中发现问题从学生设计的表格(笔记之一)中发现:①学生关注的是钩码上升的距离和绳子(应该是力移动的距离)上升的距离,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关系;②只注意到钩码的重量,没有注意到拉力的大小,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③表格中也没有发现力的方向关系。
这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笔记。
从学生设计的表格(笔记之二)中发现:学生只是孤立的列出了钩码质量和上升高度,显然没有意识到要探究的具体目标,这样的探究结果不可能找到滑轮的特点,也不会意识到动滑轮和定滑轮可能会有区别。
同时表格中列举钩码的质量是概念理解错误,质量不会因利用滑轮而改变,也就没有探究价值。
应该探究利用滑轮之前、后力的关系。
这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笔记。
⑶教师参与的切入点如果教师在探究的实验设计之前利用类比的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定滑轮之前、后可能会出现力的大小有变化、力的方向有变化。
学生会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比较利用滑轮前后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如果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感受动滑轮和定滑轮拉动物体移动的距离,学生也会发现两者前后移动距离的比较应该是探究目标之一。
假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后,以参与者身份继续引导学生理顺要探究比较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移动的距离关系。
则学生在实验表格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目标针对性会更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可能性会更大。
否则即使是进行了实验探究,也只是流于形式,实验结论只会由教师最后传授、给出。
学生不可能从中领悟到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2.明确探究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能力目标贯穿探究的全过程。
一节科学探究课,不能只满足于课程标准的知识目标,在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目标以外,还有科学探究内容目标。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方法又是科学内容。
以本节为例,课程标准的知识目标要求是认识定滑轮和认识动滑轮。
为了解层次,也是知识要求的最低层次。
本节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内容目标还涉及到:理解、应用等能力层次的培养和要求。
⑴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包含测量、使用、简单计算和解释现象等。
教师在介绍滑轮的时候,选择的是自己演示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如果改为学生探究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提出一个小小的探究目标:给你一个滑轮,试一试,能够进行几种形式的安装?动一动,观察它们的效果相同吗?学生会在动手实践中熟悉使用滑轮的安装方法,观察、发现滑轮安装的不同方法,比较并对滑轮进行分类,对动滑轮和定滑轮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在接下来的动手实际使用和测量过程中会更熟练,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水到渠成。
⑵科学探究中的理解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包含:释义、举例、分类、说明、比较、判断、归纳、推理等。
设计表格,是本节培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提供的学生设计表格(一)发现:这是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意识;同时注意到探究目标中使用机械前后力的移动距离比较。
从提供的学生设计表格(二)发现:有的学生还不具备这种比较与判断动滑轮与定滑轮、比较与判断使用机械前、后力移动距离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培养设计实验表格的能力。
实验表格不仅具有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的单一功能,更重要是对实验现象、数据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发现并且得到科学结论。
所以表格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在得到实验结论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
在教师的列表中,有意识的进行了两类比较:动滑轮与定滑轮;使用机械前后,力的大小、方向和移动距离的比较。
如果要训练归纳能力,还可以设计成如下表格形式:不难发现:比较“列”可以实现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特点比较;比较“行”可以实现使用机械前后不同的特点比较。
通过增加第一行,可以把第二行复杂的数据归纳为使用机械前后力的大小、方向和移动距离的数量关系。
实际上也暗含功的要素和功的原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使用机械以后的情况(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列”可以得到定性关系:第一列①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第二列②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动滑轮费距离;第三列③定滑轮不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比较“行”还可以得到使用机械前后的定量关系(实验结论):①比较第一行,定滑轮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拉力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②比较第二行,动滑轮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二分之一;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
对于表格的设计与训练,可以有效的培养比较、判断、归纳、推理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承,把探究作为科学内容,与知识一样重要,真正做到在探究过程中即学会知识与方法又培养能力。
3.过程评估与终结评估并行第二阶段的学生探究活动同第三阶段的分析与评估一样,有许多内容要进行评估,并且是同等重要。
⑴案例中的评估从案例中看到,由于测量数据出现差异,达不到实验结论的要求,教师对定滑轮的实验操作进行了评估:因为弹簧测力计倒挂,导致数据出现误差。
对于探究过程和数据分析等许多需要评估的内容没有介入,评估的时间因素也没有体现。
⑵评估的简单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分类,可以把评估分成过程评估和终结评估。
按照评估的内容,可以分成实验操作评估、实验数据分析评估、实验器材选择评估和实验设计方案评估等等。
实验操作评估一般进行过程评估比较合适。
其他一些则放在终结评估比较合适,但也会出现交替的情况。
⑶过程评估要及时过程评估和终结评估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此探究活动中,以下几个实验操作会出现问题和困难:①学生利用动滑轮测量拉力移动的距离;②利用动滑轮测量拉力时,拉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夹角不同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同;③利用动滑轮测量拉力时,动滑轮本身的重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④利用定滑轮时拉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要竖直向下等。
以上问题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学生一般不会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
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原因,如果有些问题不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评估和纠正,则得到的实验数据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对以上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如果只进行终结性评估,当大面积的学生出现以上问题时,则会由于没有时间重新进行实验探究而导致实验数据及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的不可*,得到定量的关系很困难。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教师只好选择个别优秀学生的实验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板书分析,对其他学生的真实实验数据不了了之。
长此以往,探究只是流于形式,对于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的达到会带来无形的困难。
需要过程性评估的内容必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评估,此时的评估是着眼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着眼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为了考试需要流于形式的为了评估而评估。
回过头来再看案例,动滑轮的拉力和钩码重量的实验数据关系可*性与真实性不言而喻。
学生学习到的评估知识与方法显然不能达到目标,评估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实现。
⑷终结评估要到位对案例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可比较的数据次数太少,不具有代表性也不具有普遍性。
可以多选择几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对于定滑轮拉力的方向,因为它对于实验结论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进行终结评估。
如果能够收集一些利用定滑轮时,拉力的方向不同,拉力的大小相同。
可能会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探究定滑轮的本质就成为发现问题很好的素材。
对于此种评估作为终结性评估比较合适。
对于实验分析和结论的描述,是学习的一个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较、判断、归纳的能力,描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可能不全面或者不正确,此时对学生描述的实验结论进行评估不仅可以得到比较规范的结论,更能借此机会训练学生进行比较、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总之,过程评估和终结评估都有各自的功能。
需要过程性评估的要及时进行过程评估,不要等到实验终结时再进行评估。
把评估内容按照评估需要和时间分开,发挥各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