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时青铜器

合集下载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docx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docx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单元第一课文明之光课程设计人贾老师主题第二课时青铜器适合年级八年级知识与技能: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 , 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发展重点、难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点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组织阶段(备注或反学与教活思)动设计引导阶段学与教活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媒体运动设计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

?视频短片?早在夏初 , 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 , 进入中国历课件展示相史上长达 16 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关知识。

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发展阶段一、青铜与青铜器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ni è)、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

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秦汉呈现出一段美丽课件展示彩陶《旋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课件展示《涡旋纹彩陶瓶》播放《司母戊方鼎》视频短片余辉后,青铜时代彻底结束。

课件展示相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关知识。

征播放《四羊2、青铜器分类方尊》视频短片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课件展示相关知识。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2022-2023八年级下美术精品课课件文明之光

2022-2023八年级下美术精品课课件文明之光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01
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
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输等入标装题饰
手段。
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点点击击富此此处处输输。入入文文镂字字点点孔击 击此此处处、
文 本
色彩采用取自天然信息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 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 具有实用性装饰性。
02
青铜与青铜器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 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 青绿色,因而得名。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 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后母戊鼎
即伟大之意
832.84千克,相当于11个壮年男子体重之和的中国古代最重的 青铜器后母戊鼎。鼎原本是烹饪厨具,用来炖肉的(许慎《说文 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但后面变成 了祭祀用的“神器”, 成为镇国之宝, 传国重器以及表彰功 绩的礼器(武丁有一任皇后叫做戊,后母戊鼎就是武丁的儿子为纪念自己的母后所铸) 所以,鼎的铸造工艺越发精湛,装饰越发精美。后母戊鼎就是 最著名的商王室重器。此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 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光体量就给人以沉重压迫之感。 大鼎上的饰纹也是极其华丽美观。外壁装饰着饕餮纹、夔龙纹 和蝉纹,中心留白,深谙繁简疏密对比之妙。 尤其是鼎耳外廓雕刻有两只猛虎,虎口衔着人头,俗称虎咬人 头纹。以此渲染出一种恐怖的气氛,给人精神上的压迫感。
青花折枝花带盖梅瓶 明代
学习活动二 参加博物馆或访问博物馆网站,
了解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作用;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做一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文明之光》课件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文明之光》课件
(可临摹,可自由创作)
展示
讲一讲,晒一晒
1.历史文化 2.造型鉴赏
曾侯乙编钟(战国)(湖北随县)
关于鼎的成语
青铜器的纹显饰赫,尊之贵,美盛大
国家权利和地位的象 征,传国重器
主纹:主体纹饰 地纹:次要纹饰,衬托主要纹饰
主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
龙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凤鸟纹
主纹
扉棱
兽面纹
环柱角形兽面纹
牛角形兽面纹
外卷角形兽面纹
内卷角形兽面纹
兽面纹并不指特定某一种动物
第一课 文明之光
青铜器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第一初级中学 主讲教师:丁雪凡 指导老师:唐雪锋
青铜器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铜是主要成分,制作兵器时,增加锡铅的含量可以提升其锋利程度
青铜器因呈青色而闻名,但 这种颜色是经过几千年的氧 化锈蚀而形成
几千年前人们称它为吉金
历史发展
我国青铜器源远流长,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左 右,进入青铜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 时代之间。从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历经夏商 西周春秋战国。
关于鼎的成语
显赫,尊贵,盛大
传国重器,国家权利 和地位的象征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关于鼎的成语
青铜器的造显型赫,尊之贵,美盛大
国家权利和地位的象 征,传国重器
口长110厘米
造型
133
高 鼎身呈长方形
厘 米
中轴对称
832.84千克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鼎内壁铸有铭文, 32行,近500字, 是现存青铜器铭 文中最长的一篇, 堪称西周青铜器 中“铭文之最”。
毛公鼎(西周)
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

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 彩陶课堂导入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第1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
厘米,79.2口宽厘米、鼎通体高133口长112厘米、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875重达公斤,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礼器,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年,19591939母戊鼎。发现于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通过研究考证,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ngj的后妃妇妌(ǐ)的庙号。公斤的后母戊鼎至875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1000少需要.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组织阶段引导阶段
(备注或反思)
学与教活动设计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故色相为青,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称青铜。?
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发展阶段一、青铜与青铜器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è)镍(ni而得名。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在商的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秦汉呈现出一段美丽余辉后,青铜时代彻底结束。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分类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一课文明之光
课程设计人贾老师
主题
第二课时青铜器
适合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2016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16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解析1、彩陶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

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

第1课《文明之光》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学生对其他传统艺术鉴赏,在形式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了解甚少,对于如何分析,表达、欣赏其艺术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本节课就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和描绘,体验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联系古代社会生活,认识古代工艺品并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古代工艺品的特点。

2、学生能珍视祖国民族文化,提升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古代工艺品,并结合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品味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工艺品的特点,感受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品味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能够联系古代社会生活背景,并大胆联想、想象,描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二课时目标:
1、能够联系古代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古代青铜器及主要纹饰;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赏析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3、能够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古代
课后反思:。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案2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案2

《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赏析1、彩陶(1)、基本知识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2)、回归课本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

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庙底沟期——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马家窑期——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3)、欣赏深入欣赏课本提供的图例《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语文才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器具,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并从花纹和造型上进行解说。

完成课本上的思考·练习和活动一内容。

2、青铜器(1)、基本知识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文明之光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文明之光
高118厘米
对不同时代青铜器的感受比较
莲鹤方壶
后母戊鼎
时代
器型
纹饰 风格
结论
学习活动二
参观博物馆或访问博物馆网站,了 解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作用;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作品,做一个调查报告。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由瓷土作胎, 表面施以玻璃质釉,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
瓷器 而成。瓷器的制作要经过成型、装饰、烧制等
第1课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 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祖先从打磨石 器、钻木取火开始,步履艰难地走出漫 漫长夜,迎来人类文明的曙光。
一条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盘龙,浮现在一个四千年前的彩绘陶盘之 中,使我们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华夏文明史上龙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为陶制礼器——彩绘龙纹陶盘,它不但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 誉,还绘有独一无二口衔松枝的有齿龙。而作为一件与龙有关的直 接物证,它的出土再次引发了一场龙之源的深入探究:我们祖先崇 拜的图腾到底是来自真实的龙还是想象出来的龙?如果是真实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身首不一的猪首龙、马首龙、鳄首龙甚至鹿首龙 等?如果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又会出现统一不变的蟒状龙身?我不 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考古界对彩绘龙纹陶盘做出的一个重要推测,即 从陶寺遗址的龙纹陶盘开始,我国的龙形象开始演变发展,一直延 续至今。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龙较之彩绘龙纹陶盘上的龙,不仅 仅是少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真实,而是在形象上更加完美,气势 上更加精神。
斗彩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 工艺。
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 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 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最后入 彩炉低温烧成。
成化斗彩三秋杯 明代
五彩是瓷器釉上 彩的一种。五彩瓷在 明清两代得到发展、 盛行,其配方经过不 断的创新,并进行多 次重大的改革之后, 才出现以红、黄、绿、 蓝、黑、紫等为主的 彩瓷。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

从力学上分析,马 踏飞燕为飞燕找到 了重心落点,造成 稳定性。这种浪漫 主义手法烘托了骏 马矫健的英姿和风 驰电掣的神情,给 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和感染力。既有力 的感觉,又有动的 节奏。马踏飞燕也 是中国青铜艺术的 奇葩。
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商代人像雕塑)

距今3000余年前,蜀地先民创造了具有很 高艺术价值的青铜雕塑艺术品。1986年在 四川县广汉县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地大 量青铜人头像,反映了蜀文化的艺术成就 及其地域特点。
思考练习
仔细观察本页商代、西周、春秋和东汉时期
的四件青铜器,简要地说一说它们在形制和 纹饰上有什么不同?
利簋(guǐ) 西周
马踏飞鸟 东汉 莲鹤方壶 春秋 高118 厘米, 重64.28千克
贴金人面像(青, 重64.28千克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一件莲鹤 方壶。这两件莲鹤方壶原本是一对,它们硕大的器形、优 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 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 止。然而,这对莲鹤方壶的发现、收藏和流传,却有着曲 折传奇的经历,方壶的背后,也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 和文化内涵。 春秋礼器。顶盖作镂空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 双耳为镂雕的顾首伏龙,颈面及腹四皆为伏兽代替扉棱。 四面自颈至腹饰以相缠绕的龙,圈足饰似虎的兽,足下承 以吐舌双兽,兽首有二角。造型奇特华美,为春秋青铜器 中的精品。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系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 宝,也是全国已出土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共出土一对,另 一件现藏故宫博物院,著名学者郭沫若亲自为其定名“莲 鹤方壶”。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 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 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 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 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 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 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 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 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 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 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质课件
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 通体满饰蟠螭纹。 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
莲鹤方壶 春秋 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吕氏春 秋·先识》描载述:这“个周形鼎象著,饕谈餮谈,你有的首感无受身。,食人 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尝试描述这些 纹饰的造型特征。
夔纹
龙纹
广泛关注、反应热烈。
王老与他人鉴赏家具的不同之处
《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等对明式家具中以 黄花梨为代表的硬木家具的型制、结构、纹饰等所做的分析、 阐释是十分经典的,他对黄花梨家具研究的体系性、对黄花 梨材质介绍的具体性是前无古人的。
第1课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 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祖先从打磨石 器、钻木取火开始,步履艰难地走出漫 漫长夜,迎来人类文明的曙光。
器盖雕饰莲瓣纹(佛教题材) 瓷述器你的青用对瓷 一一这: 种个件我 。词青国在或瓷著坯一尊名体句的传上话第双统施描一系环耳 以感青受釉。,在还原焰中烧制 而成。
多层仰、俯莲瓣堆雕
积釉处呈浅绿色
青瓷莲花尊 南朝
长颈 溜肩
唐代长沙窑为釉下多彩 陶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瓷器纹饰题材接近平民 生活,其中的诗文书法,在 当时十分罕见。
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 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 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
四羊方尊 商代
口 耳 腹 圈足 座
利簋(guǐ ) 西周
簋腹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 王伐商 “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
利簋(guǐ )西周
云雷纹为地, 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
双兽头耳及垂珥
夔纹组成的 兽面纹 方座饰有 兽面纹
盛开的双层莲瓣,中立一鹤, 昂首舒翅。 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第1课文明之光—青铜器课件 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青铜器课件 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蟠 螭 纹
11
夔纹 凤纹
龙纹
12
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 合为一体,器物的造型十 分生动。
边缘的棱脊增强了器 物造型的气势。
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 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 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
四羊方尊 商代
13
口 耳 腹 圈足 座
利簋(guǐ ) 西周
14
簋腹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 王伐商 “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
利簋(guǐ )西周
15
云雷纹为地, 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
双兽头耳及垂珥
夔纹组成的 兽面纹
方座饰有
兽面纹
16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
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 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 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 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 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 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 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 厚赐,毛公因而铸17 鼎传 示子孙永宝。
21
谢谢观看
22
8
9
夔,主要形态近似 蛇,多为一角、一足、 口张开、尾上卷。有 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 图形。盛行于商和西 周前期。商的夔身短, 作单独纹样构成的较 多;西周的夔纹身长, 通常作成二方连续纹 样。在当时的玉器上, 亦常见雕琢有夔纹。
10
螭(chi)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 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有 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 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开的双层莲瓣,中立一鹤, 昂首舒翅。
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 通体满饰蟠螭纹。
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
莲鹤方壶 春秋
18
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
思考·练习
高133厘米
比较不同时代的两件器物, 它们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1—2022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1—2022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
新课讲授
下面我们再一起进入青铜器的世界
新课讲授
什么是青铜器呢?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 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青铜器的使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 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 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 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
谢谢观看
变形人形纹,四大圈纹
新课讲授
原始人做彩陶时,在考虑均衡与对称的前提下,通过简化 和抽象,使具象的鱼等图案逐渐演变成仅具美化装饰作用的抽 象几何纹样。
新课讲授
具象纹样
新课讲授
抽象纹样
新课讲授
这些彩陶与原始社会有什么用处?
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
新课讲授
这些彩陶与原始社会有什么用处?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 追韩信图瓶 元代
4
尝试探究
尝试探究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彩陶、青铜器和瓷 器的知识,让我们设计几个纹饰。
5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交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6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参观一家博物馆或访问博物馆网站,了 解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作用;从中选择自己喜 欢的作品,做一个调查报告。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纹 其他纹饰
新课讲授 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今存最早的铜器铭文属于商代。
新课讲授
商代至春秋的铭文, 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 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 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 和盟誓契约等。
现存最长的铭文, 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 鼎,计三十二行,四百 九十七字。
新课讲授
不同地域和时期的陶器,制作与装饰手法也不同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探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4.现代艺术的崛起: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术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明之光》,让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1.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介绍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等地的美术作品及艺术特点,领略古代文明的辉煌。
2.中国古代美术的传承:分析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艺术形式,感悟中华民族的美术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美术作品的综合能力。
举例解释:在古代文明艺术瑰宝的学习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象形文字和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如何体现生死观念。
2.教学难点
-对古代美术作品中宗教、神话等文化内涵的理解,如印度教艺术中的多头多臂神像。
-中国古代美术中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水墨画中的笔法和构图,以及书法的笔势和气韵。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和中国书画的表现手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及进行现场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一件莲鹤方壶。这两件莲鹤方壶原本是一对,它们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
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发展阶段
一、青铜与青铜器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niè)、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时青铜器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 元
第一课 文明之光
课程设计人
贾老师
主 题第二Biblioteka 时青铜器适合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2、《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青铜方尊,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
4、《莲鹤方壶》 春秋 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鼎耳:双虎与人头图案
腹 饰带:双龙组成的兽面纹
四足:兽面纹
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75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kuí]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huǐ)纹、蟠螭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二、作品赏析
1、《》商代
《》商代后期,青铜,高133.2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分析装饰纹样: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75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特点:
(1)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
(2)边缘的棱脊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
(3)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炊煮器有鼎、鬲(gé)等品种。食器有簋(guǐ)、盂(yú)、豆等品种。酒器有觚[gū]、爵、斝[jiǎ]、兕觥(sìgōng)、尊、卣(yǒu)、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秦汉呈现出一段美丽余辉后,青铜时代 彻底结束。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2、青铜器分类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重点、难点
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学与教活动设计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组织阶段
引导阶段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