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公开课《高考诗歌解读: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教学PPT课件
•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極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说,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峰里,长烟落日狐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逃,如“孤饥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习题
•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
快意。 • B.贺诗“倚楼”黄诗‘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③作者的思想感情。 •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诗歌意境用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阖、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 苍茫、辽阁、高远、深远
• C.下阕开头“吞”突出岳阳楼视野开阔,“隘”点明岳阳楼位居险要。"人间好处”两句,意为人世间的一切 好处,都比不上此处的景色。词人直抒胸臆,疑问中不掩赞誉之情。
• D.下阕后部抒发吊古伤今之怀,联想屈原的政治遭遇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同样不被重用的幽愤 之情。"杜若满芳洲"美景写乐情,衬托出词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感谢您的观看

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教案精品版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高考攻略】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①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②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答题思路:(1)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手法。

如果手法对应范围是全诗,就直接指出全诗用了什么手法。

如对应的是句子,就指出哪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如“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2)分析怎样用的。

如上例,诗人把贪官污吏比作大老鼠,刻画了贪官污吏胆大贪婪的无耻形象。

(3)点出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

要扣住塑造形象和表达主旨两方面来说。

如上例这个比喻形象传神地塑造了贪官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其的憎恶之情,批判了统治者的无耻。

答题模式:诗歌(诗句)用了(什么技巧),写了什么景物或图景,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意象语言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被人们赋予了特定内涵和承载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诗人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松”象征顽强不屈,“菊”则象征不畏霜冻的坚强,而“莲”则代表洁身自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①点出了写作的主要对象--画眉;②暗示诗歌题材可能为咏物诗,暗含可能运 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③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
对象 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
2022年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
地点、对象、事件 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
①“白下驿”,地点名,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②“饯”指出了具体事件,饯
用典包括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是用南朝宋刘裕的北伐胜利的事,表达自己北伐的 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引用唐代杜牧的诗句,表 现扬州城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衰败。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 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 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四、读正文
读正文之3
(三)抓主要意象,推测情感主旨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 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 哀情等。
四、读正文
读正文之2
(二)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
①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 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 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 “独”“闲”两字,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以真题为例剖析诗歌鉴赏解题策略+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以真题为例剖析诗歌鉴赏解题策略+课件
析语言特色;D项,侧重赏析表达技巧——考点分布比较合理。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 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 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应该坚持亲厚和睦、谐 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强调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都应该各守本分,各尽其职。
三四句,作者展开想象,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南中的美丽,那是一个人们口中传颂的令人向住的佳 地,你到了那里,也一定会称赞其风景的优美。这样一来,旅途上或许会少了伤感,少了寂寥。作 者在这里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对即将分别之人予以慰藉。
五六句回到眼前风景,“送君别有八月秋”点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天八月”,“飒飒”写出芦花在秋风吹拂 下发出的声响,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复益愁。本句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 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全诗赏析
题目《送别》,即明确点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提示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内容:和 谁送别,在哪里送别,将要去哪里,描写了哪些送别时的景色,哪些词语可以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基 调。
一二句中,“寻阳五溪水”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浔阳;“直入巫山里”点出了将要前往的地方,巫山方 向。你从寻阳五溪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巫山。一浔阳,一巫山,空间的距离感短短的 句子中被拉开,被扩展。
(三)诗歌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辨认修辞格,说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主) 表现手法:综合性 结构技巧:诗歌的行为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

二.沉浸语境,能力会新
(一)新高考主要考察能力
1.理解分析诗意的能力(三年的新高考卷均有所涉及,客观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诗歌鉴赏诗评题解题策略+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诗歌鉴赏诗评题解题策略+课件

三、掌握诗评题解题策略
(一)精准解读评语
读懂评语内涵,抓评语关键字词,准确判断评语的内容指向,吃透评价语的 内涵,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是全文还是局部,是表现手法还是 修辞手法等,避免随意曲解题意。然后,对号入座,找到诗词中与评语相对应的 内容。比如柳宗元《南中荣橘柚》(2023临沂一模),“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 ‘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应引导学生精准读取题干关 键词“《骚》”和“余意”,根据诗歌内容情感吃透“余意”内涵即“不尽之 意”,从而分析出题干考查角度着眼于从内容、表现手法、主旨等综合角度来整
查类型:
(四)他人评价只起铺垫或理解作用,没有作答关键词。
温子昇《春日临池》: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
从从题干设置方面 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此语极言 ,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考查类型: 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相
关诗句简要分析。
”指的是情感,“物”指的是“鸿雁”与“鹡鸰”;“峡内”与“沙头”虽然也
1.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是“物”,但不具备生命力,不承担作者的“悲喜”情感。“显”指的是借物抒
情。
三、掌握诗评题解题策略
(三)规范答题流程。教师应指导学生依照题干的有效指引有序作答
由此,分析出意象的内涵、承载的情感,梳理出答题要点: ①颔联中,“鸿雁”喻指书信,暗合上句“解我忧”,表达了诗人收到弟弟书信 的欣喜。 ②“鹡鸰”暗指自己,“急”字显示了诗人想要见到亲人的迫切之情。 ③鸿雁传信、鹡鸰急飞,表达了诗人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情谊。
明理由。
设置方面,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考 题干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学生需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 查类型: 结合诗句进行细致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
4
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 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题,卒章显志。
5
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 (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 (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果 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情感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 在写景叙事句中。 3.把握诗歌六要素 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诗中借助 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10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 律句 ( 诗 (: 第 : 主前 四 前 )两 句 四句 最 句写 重 写景 要 景( ) (次 次) ), ,后 后两 四句 句抒 抒情 情(主)有 讲 承的 究 转诗 起 合
词上片(阕)首 主 尾句 句 句渲 写 过染 景 渡气氛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2
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 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情感; 2.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 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 4.注解典故; 5.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3
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
1.理清诗歌结构
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三步赏析法”模板示范] 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的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6.暗示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攻略(通用)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攻略(通用)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攻略解材料关系析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指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特别是表现方法。

但从这些年高考题所给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辞方法和篇章结构。

下面分点作简单阐述。

一、表达方式。

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

二、表现方法。

主要包括:(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李 贺①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②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③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④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 元和初年,李贺被剥夺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后写下此诗,记录朋友宴 请自己喝酒一事。②主父偃擅长纵横术,游历入关后经人举荐,无果。③马 周投宿新丰时被店家轻视,后替人上书言事,受唐太宗重用。④迷魂,此处 指执迷不悟。
测评练案
(满分:5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其一) [宋]陆 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赴邠宁【注】留别 李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注】 邠宁:唐代方镇名,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自言为飞将军李广之后,年少就习兵法,流露出对军事才华的高度自信。 B.侠少的问询,激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暗示了前往邠宁从军的缘由。 C.作者庆幸能响应招募,前往边镇征战,并坚信自己将横戈沙场、赢得功名。 D.作者前往边镇之际作诗留别,却不为离别而感伤,慷慨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B.“激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理解有误。“事不平”本意为打 抱不平,“从来事不平”一句指诗人一直以来都有抗击邪恶、铲除不平的正 义感,也指前往边镇、抗击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精品课件

4、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
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 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 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官仓鼠》答案
参考答案: (步驟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 人的修辞手法。 (步骤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 汗的贪官污吏的丑恶本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 来。夸张作用:将那些吞食 民脂民膏的贪官 污吏的丑恶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对比作用: “健儿无粮百姓饥”与官仓鼠朝朝入口进行对 照,将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鲜明地摆在了读者 面前。拟人作用:作者用一个“君”字是把 “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收到了强烈的讽刺 效果。 (答出两种即可)
真题热身
答案:
①使用对比(映衬)手法。②如上下句之间 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 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 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③ 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 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 (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 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知识方法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第二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三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 是如何运用的。 第四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课件37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课件37张

后病逝。谥号惠肃。②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
,公去雪幽轻。”③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8.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Hale Waihona Puke 9.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5分)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立足读懂,提升思维
——诗歌鉴赏复习
古诗词复习之殇
诗歌讲了一大堆,看到新诗干瞪眼。 技巧教了一大堆,分数还是老样子。
问题出在哪里?
读不懂!
读不懂,一切答题套路都没用!
读懂诗,答好题。 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
为什么不懂?
客观:诗歌的语言 主观:学生的问题
诗歌的语言——跳着说,飞着写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 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 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练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描写了漂泊生涯 路远孤独、同伴难寻的寂寞凄苦;表达了 渴望团聚(寻找同伴)的愿望。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李清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
①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4、知——了解古代的生活
古代诗歌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具备一定的古 代、现代的生活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且基本 的生活逻辑是古今通用的,很多时候用现代的生活逻辑去 解读往往能化解难题。

高考备考教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诗歌解读能力

高考备考教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诗歌解读能力

高考备考教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诗歌解读能力诗歌作为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而高考备考阶段,诗歌解读则是每个考生必须掌握的能力。

诗歌解读不仅仅是考生在高考中可以获得分数的关键基础技能,也是能够拓宽学生文学鉴赏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在本篇文章中,将就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诗歌解读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注重背景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光看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注重背景知识的学习,比如该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等等。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想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推荐相关书籍或者是资料给学生,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提高诗歌解读能力。

注重文本本身的理解。

在了解了文本的背景信息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理解文本本身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文学特征,以及在不同文体和形式化中所反映出的文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每句诗句仔细品味,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出来,这样才能更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互动式的讲解,比如说透过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比喻、象征和隐喻词,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自己感受到的意思。

联系实际积累文学感悟。

阅读诗歌不仅仅是懂得里面写的意思,更应该将其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阅读和解读,我们要能够看到一些深刻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人性中更为普遍的成分。

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解读不同的诗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建立自己的文学鉴赏框架时,学生需要注重日积月累,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通过多读多想多感,最终在诗歌的领域里提高自己的文学审美和诗歌解读能力。

加强作文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诗歌不仅是阅读,也是作文重要的素材之一。

在让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时候,教师也需要针对课堂上具体思维和逻辑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在学生完成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以及透过诗歌表现主题的纪录片的制作。

课件高考诗歌解读提高文本分析能力获奖PPT

课件高考诗歌解读提高文本分析能力获奖PPT
又一天天过去了,焦仲卿却始终没有出现,直到兰芝即将出嫁才前去责问。
• 与读者的阅读感受、现实体验连接(读者) 《塾师老汪》(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万句》,深圳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基于你的心智体验与技能经验,而不是僵化的知识
• 两人话别,焦仲卿对刘兰芝说了“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后来 又说“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但是过了多久他才与兰芝相见? 在文中找到线索:“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媒人去数日,寻 遣丞请还”“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便利此月内,六合正 相应”“良辰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媒人一次次上门作媒,时间
镜头拉近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变成了特写镜头。
• 从节奏来看,“寒蝉凄切”“兰舟催发”,鼓点响起,“都门帐饮”“执
手相看”“兰舟催发”,步步紧逼。“千里烟波”“楚天阔”,再到“多 情自古”,意境渐趋辽阔、深沉,节奏也趋向迟缓、沉重。到了“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天地无言的气氛恰是所有哀伤情感的凝聚,蓄而不发。 “更与何人说”,郁积的情感冲破堤围、奔涌而出,乐曲戛然而止。
更多的连接,在连接中把文章“读通”
• 文本内相关的信息相连接(文本内) 所以,她只能给他留下独一无二的水晶鞋作为线索,以便给自己留下最后得救的希望。
朗读方案,男生读原文,女生读潜台词,体会“事与愿违”的痛楚。 与读者的阅读感受、现实体验连接(读者) ……要在课堂上不说傻话,不做弱智的尾巴,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文本分析能力。 看清眼前,岸边杨柳依依,惊觉这是遥远的异乡。
教学设计:《关河令》三重奏(深圳市教学技能大赛决赛)
• 教学目标:在朗诵中品味诗歌,在品味中积累方法。 • 导入:为何叫三重奏?通过三次诵读感受诗词的内涵。
• 第一重奏:天——时间——节奏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如何读:节奏缓慢,内心煎熬,节奏适当放慢,语调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更深人去寂静。(切换,平)但照壁孤灯相映。(拉近,渐强)
• 酒已都醒,(特写,最强)如何消夜永!(远,渐弱)
教学设计:《关河令》三重奏
• 第三重奏:人——心理——潜台词 • 朗读方案,男生读原文,女生读潜台词,体会“事与愿违”的痛楚。 1. 【齐】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6. 【齐】更深人去寂静。
老师点评:
• 这节课在20分钟的时间里,以一根主线即中国古典哲学中的 “天地人”“三才”要素串起,使之与阅读一首诗歌的时间、 地点、人物三个维度相关联,用哲学的视角建构起学生观照 古典诗词的思维系统,并在渐进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对诗词进 行诵读展现,以理解促进诵读,以诵读固化感受,从道的层 面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课的立意高,并 能让学生不觉其高。
• 古人推崇的“天时地利人和”,在诗歌中也有反映:得天时,春暖花开; 得地利,田园宁静;得人和,亲朋欢聚。这样的诗歌必然是和谐快乐的。 这首诗,却是“天失时,秋意凄冷;地不利,异乡飘泊;人违和,身心对 立”,这样的诗歌必然是凄凉悲伤的。
• 课后从“天、地、人”三个角度朗读、品味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 我何曾研究过什么教法?我的教法就是我的读法。(陈日亮)
• 找准点——连成线——形成面
• 找准点,找到关键点(疑点、要点、难点……) • 连成线,把握点与点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 形成面,归纳其意义,形成整体认识,加深理解。
《“杨柳岸晓风残月”妙在何处》
• 着眼于一句之内(统一)
• “晓风”与前一句“今宵”对应,写时间; “岸”与前一句“何处”对应,写 地点; “杨柳”“残月”组合,写背景。
镜头拉近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变成了特写镜头。
• 从节奏来看,“寒蝉凄切”“兰舟催发”,鼓点响起,“都门帐饮”“执
手相看”“兰舟催发”,步步紧逼。“千里烟波”“楚天阔”,再到“多 情自古”,意境渐趋辽阔、深沉,节奏也趋向迟缓、沉重。到了“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天地无言的气氛恰是所有哀伤情感的凝聚,蓄而不发。 “更与何人说”,郁积的情感冲破堤围、奔涌而出,乐曲戛然而止。
一静一动。这昏昧不明、摇曳不定的画面感,如电影镜头般,使主人公醉 意朦胧、恍惚迷离的神态淋漓纸上。
•着眼于全文
• 从时态来看, “自古”(过 去时) , “今宵”(现在时) , “便纵
有”(将来时)。“杨柳岸晓风残月”正是三种时态的结点(柳黄柳青,风 起风停,月亏月盈,循环往复, 永无止息)。
• 从空间来看,“多情自古”是个远镜头, “冷落清秋”“今宵酒醒”把
为什么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 许多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自以为有话可对,可是所对之话,都是学生 早已知道的,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只能没话找话,空话,废话,套 话,弱智的傻话满天飞。许多所谓示范课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教师并 没有拿出多少比学生更高明的见解来,这就造成一种错觉,语文课,上 与不上一个样。……要在课堂上不说傻话,不做弱智的尾巴,唯一的办 法,就是提高教师的文本分析能力。教师的水准首先就表现在从学生看 来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来。然后在过硬的分析中,使学 生有所发现,让他们的思维有所触动。(孙绍振)
• 着眼于一句之内(对立)
• “今宵酒醒何处”,茫然自问,恍惚不知身在何处,虽然醒了,醉意犹存。 • 看清眼前,岸边杨柳依依,惊觉这是遥远的异乡。这是“醒”对“醉”的
反扑。 • 接着,晓风吹来,冷入肌肤;一举首残月如钩,更痛感此身孤苦无依。这
是“醒”压倒了“醉”。 • 再换一个视角,夜色消退,月牙高悬,一暗一明;岸渚静默,风吹柳舞,
教学设计:《关河令》三重奏
• 第二重奏:地——空间——强弱
• 用 “强”读“近”,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绪激烈, 用“弱”来读“远”,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思绪渺远,其余用 “平缓”语调读。
• 秋阴时晴渐向暝。 (起笔,平) 变一庭凄冷。(拉近,渐强)
• 伫听寒声,(中,平) 云深无雁影。(渐远,渐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 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原因在于,空谈分析,实
际上根本没有进入分析这一层次。分析的对象是文 本的矛盾,而许多无效分析,恰恰停留在文本和 外部对象的统一性上。……文本分析的无效之所以 成为一种顽症,就是因为文本内在的矛盾成为盲点。
(孙绍振)
着眼于“文本内在矛盾” :学会“连连看”
教学设计:《关河令》三重奏(深圳市教学技能大赛决赛)
• 教学目标:在朗诵中品味诗歌,在品味中积累方法。 • 导入:为何叫三重奏?通过三次诵读感受诗词的内涵。
• 第一重奏:天——时间——节奏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如何读:节奏缓慢,内心煎熬,节奏适当放慢,语调沉重
2. 【男】伫听寒声——
7. 【男】但照壁孤灯相映——
3. 【女】可惜听不到她的笑语盈盈。
8. 【女】可惜看不到她的倩影亭亭!
4. 【男】云深无雁影——
9. 【男】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5. 【女】大雁啊,何时带来远方的书信? 10.【女】还不如这场醉永远不要醒!
教学设计:《关河令》三重奏
• 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连连看的前提:建立阅读的坐标
• 一,横轴,基于自身真切的生活体验。一切文学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 中去。阅读时应当“以心会心”。
• 二,纵轴,基于自身大量的阅读经验。以已知求解未知,以旧识探索新识,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阅读时应当“以文解文”“以言传言”。
• 注: “以心会心,以文解文, 以言传言”是陈日亮老师的观点。 陈老师进一步提出,语文本质上是重视心智体验与技能经验的学科。 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是积法养习,历练通文。
• 更深一层,以“晓风”来代表时间,是因为清冷的晓风更切合秋天的萧瑟气氛; 以“岸”来指代地点,是因为“岸”更能体现“他乡”的特质—— —这不是送 别时的江岸,而是隔着千里烟波、辽阔楚天的遥远彼岸;以“杨柳”“残月”来 渲染背景,是因为两者一直以来都是表达“相思”“离别”的 上佳之选。合起 来,诗句倾诉了一个清秋的早晨,于遥远的异乡独自思念感伤的心情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