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第4讲大气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大气运动规律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大气运动规律

[例1]
(2017· 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
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 月 C.7 月 (2)该山地 B.4 月 D.10 月
(
)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 1 000 m
专题四 大气运动规律
[贯通知识联系]
一、命题趋势 全国卷近几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多,主要集中在 气温、降水、大气运动规律等方面,试题难度中等。考 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往往以最新的时事为背 景材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 律、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其成因。气象 灾害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也是备考重点。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抓原理· 重理解] 1.气温分布规律分析
年 变 化 日 变 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 2月最低,8月最高。 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时 间 分 布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 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 洋性气候、平原(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 晴天>阴天
[例2]
(2015· 四川高考 )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
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
)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D.40°N 附近大陆东岸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大二轮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三 大气的运动规律(含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大二轮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三 大气的运动规律(含解析)

课时巩固过关练三大气的运动规律(40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2017年7月17日1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北太平洋地区局部的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完成1、2题。

1.此时,日本天气特征是( )A.受气旋控制,降水发生在日本海沿岸B.受反气旋控制,降水发生在太平洋沿岸C.冷锋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日本海D.暖锋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2.此时,中国某些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云、桂南部经历大风、暴雨B.闽、浙、台、沪阴雨连绵C.东北平原经历大风、降水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日本东南部是一低压天气系统,因此是气旋,冷锋和暖锋所形成的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受南部高压的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南部太平洋海区。

第2题,云、桂南部受一低压气旋系统控制,因此其天气特征是大风、暴雨;闽、浙、台、沪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特征是炎热干燥;东北平原由于空气干燥,缺少足够的水汽,难以形成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受到高压控制,因此天气炎热干燥。

(2017·牡丹江一模)近年来,节能建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该校教学楼进行研究。

下图中甲、乙、丙示意教学楼楼顶水平面、南墙、北墙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月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A.北墙水平面南墙B.水平面北墙南墙C.南墙水平面北墙D.水平面南墙北墙4.乙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大气环流B.5月太阳辐射量多于7月,纬度位置C.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太阳高度D.7月太阳辐射量少于8月,白昼长短【解析】3选C,4选A。

第3题,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楼顶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量大,而南墙与楼顶垂直,所以夏季照射在南墙的太阳光线与南墙的夹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较少,而北墙位于背阴面,全年获得太阳辐射量小,所以甲为南墙,乙为水平面,丙为北墙。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专题二 大 气 运 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专题二 大 气 运 动

(2017·全国卷Ⅰ·T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 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 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
()
2.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日平均气温≥10 ℃的日数多 少及其主要原因是 ( ) A.多 乙地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多 乙地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气流控制 C.少 乙地纬度较高 D.少 乙地海拔较高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①处等值线的弯曲, 表明日平均气温≥10 ℃日数比同纬度多,是因地势低, 温度高;②处等值线的弯曲,表明日平均气温≥10 ℃ 日数比同纬度少,是因地势高,温度低。第2题,甲乙两 地夏半年均高温,日平均气温≥10 ℃的日数多少主要 取决于冬半年;而乙地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从海洋上 带来温暖气流,所以使本区冬季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
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❶,古城扬州在大雾中若隐若现, 宛如“天宫”,气温上升缓慢,一直持续到10时左右❷ 。 下图示意扬州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 题。
(1)大雾说明,扬州近地面 ( )
A.风力较大
B.对流强烈
C.垂直温差小
D.空气湿度小
(2)大雾导致扬州气温上升缓慢的原因之一是 ( )
A.a强
B.b弱
C.c强
D.d弱
【审题模板·规范解答】培养良好规范的审题思路
材料信 息解读
信息❶:出现大雾的时间、区域范围 信息❷:气温回升慢,大雾持续的时间 长

推荐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讲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推荐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讲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考向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量在大气、地表之间转换的过程,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2.命题规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

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

【例1】(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C【例2】(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9、A 10、C考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

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4)春季,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快,高纬地区尚 未有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 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 交替控制)。
专题小结
• 地理原理:(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解题思路:
温度差
气压差
大气运 动
天气多 变
问题解读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 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 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温
问题解读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 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 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 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 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 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高考综合题专题:大气运动
(2018年全国2卷)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 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
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 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 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 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 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 升;在此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2017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气质量较差,下图是成都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图,数值越高,污染越严重。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的因素不包括()A.大风扬沙 B.交通工具 C.工业生产 D.家庭炉灶【解析】由材料可知,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说明污染严重。

此时为冬季,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但由于四川盆地的北匕部有山脉的阻挡,因此成者受西北风的景响较小,再加上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所以大风扬沙天气较少,A不是影响因素,故A正确;大气中的染物质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活等方面,因此B、C、D是相关因素。

排除B、C、D。

故选A 【答案】A 2.①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A.0时 B.6时 C.16时 D.20时【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从①时开始,成都的污染指数开始下降,这说明此时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转好,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

晚上,地面气温开始下降,自下到上逆温逐渐形成,大气稳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因此A、D错误;日出前后,逆温层最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B错误;午后,气温最高,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污染指数开始降低,故C正确。

【答案】C 3.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C.低气压 D.高气压【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污染指数持续较高,说明大气稳定,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较差,冷锋、暖锋和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时,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质扩散的大风天气或对流天气,故A、B、C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度,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D 正确。

【答案】D 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8届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大气运动规律

2018届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大气运动规律

(2015·全国课标Ⅱ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 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 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
高考题组三
常见天气系统
(2015·全国课标Ⅱ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 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 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高考题组三
常见天气系统
(2013·全国卷Ⅰ)居住在里钢城”之称的攀枝 花1月平均气温达 13.6℃,(气温较高、较稳定 昆明为7.7℃,成都为 5.5℃),) 是长江 多晴天、少云雨 ,风力弱 (波动小 。 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 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高考题组三
常见天气系统
(2013·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
,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 成9~10题。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高考题组三
常见天气系统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高考题组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2013·全国课标Ⅰ卷)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 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 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 成第4题。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课件: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课件: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提示: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地处大分水岭东 侧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
(三)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3.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 冷气团 一侧, 此图为 北半球 锋面 气旋, M 处为 冷锋 , N 处为 暖锋 , ①处为 偏北 风, ②③ 处为 偏南 风,④处为 偏北 风。
解析:第 1 题,从图文材料分析,火山爆发喷出的物质在对 流层停留时间短,在平流层停留时间长,平流层、对流层气 溶胶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降低。第 2 题,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 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该地冬季受冰岛低压控制,多阴雨天 气;火山喷发增加了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质,使大气的能见 度降低,影响航空运输,但成云致雨的概率增大。
成 温带大陆性 气候。
2.读下列四幅图,判断其气候类型
① 热带雨林气候;② 热带季风气候 ;③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 亚热带季风气候 。
(五)规范答题用语、力避无谓失分 (以下是考生答题常犯错误,请给予改正) 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改正: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
解析:第 3 题,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 射的作用,所以此时段上海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尼龙网 不能防雨;防御霜冻天气应用白色的塑料膜或透明玻璃来保 温。第 4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 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这样做不能减少或增强地面辐射, 也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
(四)气候类型的判断 1.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地中海 气候;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形成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美洲 西海岸受东南信风、山地和寒流影响,热带沙漠 气候一直延 伸至赤道附近;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因海拔较高,形成 热带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浓雾天气能见度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广州市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2~3题。

解析: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进而削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对能见度没有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不会改变。

故选C。

答案:C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a<b<cB.d>eC.若e为0 ℃,则河流出现凌汛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3.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风的形成原理,从高压吹向低压区,可以推断a线气压值高于c 线,A项错误;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判断此区域是北半球,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即纬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纬度,越向北气温越低,d线气温低于e线,故B错;若e为0 ℃,则该河流有结冰期,但该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注入湖泊),河流没有凌汛现象,C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则图中河流注入湖泊,湖水只进不向外排出,因而盐分长期汇集,形成咸水湖,故D项正确。

第3题,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据其向东南移动可推断冷气团势力强大故为冷锋,且A地即将被该天气系统控制,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项正确。

答案:2.D 3.C4.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018届 二轮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届  二轮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1.练高考(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2.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2.D考点:台风、天气系统。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答案】7.A 8.C【解析】考点:天气和天气系统。

【点睛】锋面类型的判读步骤:①找槽线: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是冷气流(冷气团),从偏南方吹来的是暖气流(暖气团);④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B考点: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

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2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2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解析】1、B 2、D 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

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解析】3.D4.C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解析】5、C 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影响;二是陆地上有一个闭合低温区,说明该地有山地地形。

图中①~⑦示意某月31°N纬线上 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是()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7.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6.C7.A第6题,图中④地位于(31°N,90°E)附近,刚好位于印度低压所在位置,其气压最低,则此时为夏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C.湖陆风 D.盛行西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网络构建
]
[名师点拨]
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
(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
(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
(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一、选择题(2017·枣庄调研)读“某地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1~3题。

1.随高度增加()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2.此图所示地点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地区D.无法判断3.引起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1.D2.B3.B 第1题,箭头长短表示风速大小。

据图知近地面风速变化大,随高度增加风速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变慢;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第2题,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关系可知,风向右偏,据此判断此图所示地点位置。

第3题,随着高度的增加,摩擦力逐渐变小,从而导致风向、风速发生改变。

](2016·云南部分名校10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锋面位置示意图”,所示天气系统冬季较长时间控制该地区,锋面云层向东可延伸到贵阳上空。

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昆明()A.以晴天为主B.气压较贵阳高C.降水量较大D.气温日较差小5.就贵阳市区而言,“天无三日晴”的现象除受图中天气系统控制外,还要受下列四图中哪幅图代表的大气运动的控制()4.A5.C 第4题,读图知,昆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第5题,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流上升,气温降低,利于形成降水或雾,多阴雨天气。

](2016·武汉5月教学质检)下图为汉中盆地的北部秦岭山区、中部平川平原地区以及南部巴山山区三个地区的气温资料。

读“汉中盆地三地冬夏季节气温随海拔变化趋势图”,回答6~7题。

6.三个地区气温最接近的季节和地点是()A.夏季,海拔600米左右B.冬季,海拔400米左右C.夏季,海拔1000米左右D.冬季,海拔700米左右7.影响上述地区不同气温递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人类活动D.土壤、植被6.D7.A 第6题,结合两图同一高度气温知,上、下两图分别为冬季和夏季气温随海拔变化趋势图。

在冬季图示中,三条气温线有一个交点,气温最接近,读图知其海拔约700米。

第 7题,结合所学知识知,影响气温垂直递减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 (2017·韶关月考)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A.永吉至吉林段B.松花湖至吉林段C.松花湖沿岸河段D.蛟河至松花湖段9.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A.3月~5月B.7月~9月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10.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8.B 9.D 10.B 第8题,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水不易结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大气中水汽含量大;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第9题,结合雾凇形成条件,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气温低,为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

第10题,根据雾凇形成条件,晴朗微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利于雾凇形成。

](2016·唐山模拟)下图为“一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甲地点的气压数值可能为()A.1020hPaB.1015hPaC.1010hPaD.1005hPa12.图中显示南极大陆周边区域的等压线呈平行分布,其主因是()A.盛行风风向单一B.地面性质单一C.洋流性质单一D.太阳辐射较弱11.A 12.B 第11题,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特点,此时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压较低,海洋气压较高,且与甲闭合等压线同纬度相邻的海域的闭合等压线都是1 020hPa,据此推知甲的数值。

第12题,南极大陆周边区域为物理性质均一的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使得等压线平行分布。

](2016·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四校联考)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

读图,完成13~15题。

13.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4.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15.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13.A 14.D 15.B 第13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移动。

第14题,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导致热赤道主要位于北半球,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

第15题,读图知,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2016·福建毕业单科质检)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

读图完成16~18题。

16.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A.40°NB.50°SC.40°SD.60°N17.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洋流性质D.地势高低18.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C.寒冷湿润D.温暖湿润16.B 17.B 18.A 第16题,结合图例和图示信息可直接读出,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50°S。

第17题,根据所学的海陆分布知识知,在50°纬线附近海陆分布南北半球差异明显,为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

第18题,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且有暖流影响,所以东岸的西风较西岸的西风寒冷干燥。

](2017·肇庆调研)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下图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19~20题。

19.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700年B.3900年C.6900年D.8300年20.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19.D 20.A 第19题,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后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

第20题,距今2 000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的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题,共50分。

)21.(2017·北京朝阳期中)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2年2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21.(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绘图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城市污染的目标。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

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

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

22.(2016·合肥质检)下图为“2013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三个台风共存的局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1)图示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

(2)指出A天气系统在沿海地区登陆前后可直接导致哪些自然灾害?(3)阐释在B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未来几天内宁夏平原地区将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22.(1)秋季理由: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亚洲冷高压已经出现,故不会是夏季。

(2)狂风、暴雨、风暴潮。

(3)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前:宁夏平原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

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时:宁夏平原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随大风、雨雪天气。

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后:宁夏平原地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

解析第(1)题,由图示气压中心分布知,此季节亚洲高压、海洋热带气旋同时存在,说明此时处于夏秋季节。

第(2)题,A天气系统为海洋热带气旋,发展强烈时可形成台风,登陆前后会通过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造成危害。

第(3)题,B天气系统为冷锋,从气温、气压和云雨等描述其过境带来的天气变化。

23.(2017·北京海淀期中)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

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