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的故事
三孔景点介绍文字
三孔景点介绍文字曲阜“三孔”景区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孔庙、孔府、孔林统称“三孔”,是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为其守丧三年,弟子们在此期间为其修建的庙宇。
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和重修,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100多座殿堂的大型建筑群。
孔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在同类型的建筑中是无可比拟的。
孔府是孔子及后代的居所,建于明朝时期,是孔子嫡系后代的居所。
孔府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27亩,有楼堂屋阁166间,以中轴线布局,由东到西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东路、西路、中路、前堂楼、后堂楼和后花园。
其中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区。
孔府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贵族庄园之一。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
它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墓地之一。
孔林内有孔子及其后代的坟墓10万余座,是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
孔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余株,数百种植物。
其中有不少珍稀树木和奇异植物,被誉为“孔林奇树”。
此外,“三孔”景区内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汉代石刻、元代碑刻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在景区内还可以欣赏到传统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杂技等。
总之,“三孔”景区是一处集纪念、祭祀、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介绍三孔的历史文化意义
介绍三孔的历史文化意义
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历史上纪念孔子、儒客朝拜的圣地,也是孔子及其家族的象征。
它们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
基础上改建而成。
经过历代王朝的整修和扩建,孔庙规模逐渐扩大,现占地六百多亩,成为古代杰出的建筑。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典型的封建社会衙宅合一的建筑。
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此外,三孔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其本身。
三孔以及相关的祭祀纪念活动在传统中国发挥了教育引导、人文教化、价值示范的作用。
它们凝聚了社会共识,建构了中华文化认同,树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进一步肯定了三孔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三孔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解释曲阜三孔
解释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这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也是孔氏家族的世代居住地。
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庙、孔林和孔府三个部分。
孔庙,又称为“至圣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专祀庙宇。
这座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8年,经过历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孔庙内有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等建筑,庙内还有许多碑刻和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家族墓地。
这里有着孔子及其历代嫡系子孙的墓葬,以及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纪念碑刻。
孔林内还有思堂、神道等建筑,环境幽静肃穆,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代表之一。
孔府,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府邸,也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贵族府邸之一。
孔府内有前厅、中堂、后堂、东西厢房等建筑,布局严谨,中线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孔府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曲阜三孔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阜三孔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者来到曲阜三孔参观和考察。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感受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曲阜三孔不仅是曲阜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乾隆皇帝与曲阜三孔的故事
乾隆皇帝与曲阜三孔的故事孔子思想对中华民族具有最持久和最深厚的影响力,两千多年来,封建帝王更是把孔子思想作为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所谓乱世反孔,盛世尊孔,已成为一条历史规律。
孔庙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种标志性建筑,成为官员、学子们朝拜的重要场所。
全国最大的孔庙——山东曲阜孔庙则是帝王祭拜的地方。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八次来曲阜祭拜孔子,除了借孔子思想维护封建秩序外,还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为其统治服务的目的。
观龙柱话说有一年,京里传来乾隆皇帝要莅临曲阜的消息,这下可忙坏了孔府内外,衙门上下,整整准备了半年,无论是庙堂,还是街道,该修缮的重缮,该粉饰的粉饰,该栽种的栽种,总之凡是该张罗的全张罗好了。
曲阜城焕然一新,特别是孔庙,更加辉煌、气派、典雅。
孔庙大成殿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大成殿檐下的二十八根盘龙石柱,绕殿一周。
尤其是大殿前檐的十根深浮雕石柱,双龙对翔,巨龙之间雕有珠玉,四周配以云霞,下端波涛翻滚,柱脚上还有假石山,山下是片片吉祥的莲瓣,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射影透进柱内,观者只见云龙浮游升腾,而不见石柱肃立,给人一种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话说乾隆驾临的日子就要到了,打前站的大学士纪晓岚围着曲阜城转了三圈,感觉还算满意。
当他来到孔庙,穿过大成门,远远看见大成殿檐下的盘龙石柱,如一条条真龙在云雾间盘绕上升,不由地暗暗称奇,心中叫绝,这石柱真是太精美了!可转念一想,这华美的石柱,已超过了皇宫的龙柱,恐怕皇帝看到,不但不会夸奖,还可能会怪罪。
因为龙是皇权的象征。
皇帝是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
他岂能容忍紫禁城外还有龙呢?陪同的衍圣公见纪晓岚一会儿愣神,一会儿又像似心事重重,便向纪晓岚询问。
纪晓岚把刚才的担心一说,衍圣公也觉得问题非同小可。
怎么办呢?若是毁去这些石柱,一则舍不得,二则也来不及了;不毁吧,这罔上之罪,谁又担当得起呢?纪晓岚围着大成殿转了几圈,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衍圣公一听,好主意,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了。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游记——孔府里的故事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游记——孔府里的故事说完孔庙,说一说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孔庙东侧的孔府。
从孔庙出口出来向北走100米然后向右50米就是孔府大门。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的后代、被世袭衍圣公的嫡系后代居住的府第。
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
历代王朝对孔子嫡系后裔不断加官进爵,到宋代时,即封为世袭衍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所以孔府便形成了前衙后宅的格局,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
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
最后为花园。
从孔庙到孔府,孔庙巍峨壮观的牌楼、气势恢宏的大成殿、黄瓦红墙红柱、石雕龙柱等端庄大气上档次的各色建筑,让孔府在建筑方面就显得很平淡了,且听它里面的故事吧。
重光门在孔府第二进院落,一道两边不接墙的门孤立在院当中,就是重光门,也是仪门,又因其隔开前院和后院,也称“塞门”。
门四周有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装饰极为精美,也叫"垂花门"。
明代建筑,因上面悬挂着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
平时关闭,只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中才可打开。
此门为孔府各建筑中的最高规制。
据说,建国后有两个人走过这道门,一个是不懂得什么是仪门的外国人,一个是自以为配得上走这大门的某个大人物。
“冷板凳”的故事应该叫“阁老凳”。
在孔府大堂与二堂相连接的穿廊下,有一对明代嘉靖年间留下的大长红漆木凳,据说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严阁老”坐过这条凳子,因而被称为“阁老凳”。
游客走到这里,导游会告诉大家不要坐这两个板凳,还会讲一个“冷板凳”的故事。
“阁老凳”,来自于“严阁老”来孔府求情的故事。
传说严嵩于明朝当权时,曾做过不少坏事,后来受到弹劾,心里很是不快,四处寻门子为他求情。
因为他的孙女嫁给了当时的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所以严嵩的罪行被揭发后,为求免罪,急忙专程跑到曲阜来,恳请衍圣公能到当朝皇帝面前为他求情,但是衍圣公孔尚贤深知严嵩父子奸权,作恶多端,而不愿徇私情,于是就把他冷落在长凳上,让他等了很久很久,不与相见,没有回话。
孔庙、孔林、孔府的传说
孔庙、孔林、孔府的传说
孔庙、孔林、孔府,合称“曲阜三孔”,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曲阜市。
1、孔庙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在曲阜住的房子改建为庙,每年在此举行纪念活动。
西汉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处伟大的建筑群,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庙宇。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历代祭孔的场所。
殿前有一座方亭,名为“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
2、孔林孔子死后,葬在曲阜城北,经历代帝王不断赐田,成为占地三千亩、有古木二万余棵的孔氏家族墓地,世称“孔林”,又叫“至圣林”
3、孔府北宋政府在曲阜为孔子后代建立的“衍圣公”府,俗称“孔府”。
三孔传说故事
三孔传说故事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有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三孔。
这三个孔洞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相传是古代三位仙人所创,因而被尊奉为神圣之地。
以下将为大家讲述三孔传说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山西洪洞县的一个小山谷里居住着三位仙人。
他们每日修炼仙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由于修炼成果显著,这三位仙人逐渐被人们所知,吸引了无数求仙寻道的人们前来拜访。
然而,面对涌来的大量求道者,仙人们陷入了困惑。
他们决定寻找一个地方让大家都能得到传授,同时保留他们修炼仙术的安宁环境。
在仔细考虑之后,三位仙人决定在小山谷的岩壁上开凿三个洞,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之为的三孔。
首先,仙人们在山坡上开凿了一个较大的洞穴,名为“人间洞”。
这个洞在传说中代表了人间生活的智慧和和谐。
在人间洞内,仙人们传授了农耕、医药、音乐和艺术等各种技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其次,仙人们在较高的山峰上又开凿了一个小洞穴,名为“神仙洞”。
这个洞象征着通往神仙世界的通道,只有在修炼有成的人才能得到进入的机会。
在神仙洞中,仙人们传授了更加高深的仙术,让修行者能够领悟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后,仙人们在一个绝壁上开凿了一个狭长的洞穴,名为“鬼门洞”。
这个洞据说通向阴间的门户,只有勇敢正直的人才能进入鬼门洞,并击败阴间的恶魔。
而成功穿越鬼门洞的人将能够得到重生和永恒的幸福。
三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更代表了人们追求智慧与美好生活的精神。
如今,三孔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并听取这些神奇的传说。
无论是对于修行者来说,还是对于游客来说,三孔传说故事都是一段激励人心的历史传奇。
它们不仅唤起人们内心对于智慧和进步的渴望,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神秘而饱含哲理的形象。
我们应该保留并传承这些传说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灿烂文化。
介绍曲阜三孔
介绍曲阜三孔一、概述曲阜三孔,是指孔子庙、孔府和孔林。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曲阜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背景1. 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实践。
2. 曲阜作为儒家文化中心曲阜地处鲁国中心地带,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汉代以后,曲阜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中心地带,因为孔子及其弟子们在这里传承发扬了儒家思想。
三、建筑介绍1. 孔子庙孔子庙是供奉孔子神像和纪念其事迹的场所。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在历史上多经过几次修缮和扩建。
现在的孔子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孔庙之一。
2. 孔府孔府是孔子后裔居住和管理家族事务的场所。
始建于公元前1038年,历史上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
现在的孔府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是家族居住区域,外部则是官署、学堂等场所。
3. 孔林孔林是供奉孔子及其后裔墓葬的场所。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在历史上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
现在的孔林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其中后部是孔子墓葬所在地。
四、文化意义1. 儒家思想传承曲阜三孔作为儒家文化中心之一,对儒家思想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儒家文化,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2. 中华文化代表曲阜三孔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智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之一。
3.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球公认的重要历史遗迹和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
五、参观建议1. 参观时间最好选择春秋两季,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景色优美。
同时也可以避开暑期和寒冷季节。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简介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简介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位于山东省中部、尼山东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三孔是指孔庙、孔府、孔林,它们均为中国历代纪念孔子而建。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鲁国的都城,被称为曲阜。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4年),鲁哀公把都城迁到了今曲阜。
他在这里设立了官学,在这里设置了县学、府学、州学、县学等各级学校。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
这本书就是《论语》。
《论语》共二十篇,其中第一篇就是孔子的语录《学而》,所以被称为“论语”。
孔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称庙堂。
孔庙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孔林、孔府和孔庙。
曲阜三孔中以孔庙规模最大、最宏伟。
孔林又称“鲁国故城”、“大墓”、“古墓群”等,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葬区。
在我国古代有“生而知之者上”之说,意思是说只有圣人才是天生的聪明人,而那些只会读书的人不过是由于后天学习而获得了知识罢了。
—— 1 —1 —。
三孔景区的故事
三孔景区的故事
“三孔”是指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境内的龙门山、白马寺和天台山三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圣地。
这三个景区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的一些故事和传说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1.龙门山: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龙门山上留下了《登龙门望
洞庭》一诗,此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还有一则
传说是,龙门山上有一条神龙,长年累月守护着洛阳城,当洛
阳城遭受灾难时,神龙便会出现,保佑城市平安。
2.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
有近2000年的历史。
相传,唐代高僧鉴真法师在白马寺弘扬佛
法,开创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先河。
在白马寺境内还有一个
传说,据说唐代一位公主到白马寺参拜,当她离开后,留下的
脚印形成了一朵莲花,至今在白马寺内还有这个传说的莲花石。
3.天台山:天台山是中国道教源地之一,也是佛教圣地之一。
相
传唐代高僧智者天台曾在此修行悟道,并创立了“天台宗”。
此
外,天台山上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唐代有一位僧人为了证明自
己的忠诚和信仰,于是跳入山谷中,他的信仰得到了神灵的保
佑,他化作一只金色的凤凰飞升而起,此事在民间广为传颂。
以上是三孔景区中一些传说和故事的简介,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
如今,这些景点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曲阜三孔:儒家文化的圣地
曲阜三孔:儒家文化的圣地曲阜三孔,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曲阜三孔的魅力与价值。
一、历史背景曲阜三孔,包括孔庙、孔府和孔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孔庙也历经沧桑,多次修缮。
如今,孔庙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东方文化宝库”。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孔林,则是中国最早的家族墓地之一,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二、文化内涵曲阜三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
孔庙内碑刻林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孔府“至圣庙”中的孔子像,神态端庄,令人肃然起敬。
孔林内还保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树名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五连翘树”,象征着家族繁荣昌盛。
此外,三孔内还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包括历代碑刻、书法珍品、陶瓷器皿等,彰显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建筑艺术曲阜三孔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汇了古代建筑、雕刻、绘画等多重艺术元素。
孔庙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成殿、圣时门等主要建筑,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卑有序”的思想。
孔府建筑风格豪华大气,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礼乐治国”的理念。
而孔林则以家族墓地形式呈现,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慎终追远”的传统。
三孔内的雕刻艺术也堪称一绝,石雕、木雕、砖雕等作品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
四、旅游价值曲阜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同时,三孔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之,曲阜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圣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应该加强对三孔的保护和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
历史传承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三 孔”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 进和传承,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三孔”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文化自信
通过对“三孔”的学习和了解,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
感,树立文化自信。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传统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实现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
地域特色
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三 孔”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地域特色, 展现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孔”的建筑材料与结构
01
02
03
木材为主要材料
以优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 料,结构稳固,经久耐用。
斗拱设计
采用复杂的斗拱结构,既 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又 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屋顶采用青瓦
青瓦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能够保护建筑主体免受风 雨侵蚀。
“三孔”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三孔”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是古代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珍贵遗产;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和代表。
“三孔”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
“三孔”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代表,不仅展示 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三孔”的建筑特色
“三孔”的建筑风格
儒家文化风格
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三孔” 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充满
了文化底蕴。
传统建筑风格
《闻名中外的“三孔”》
“三孔”的旅游开发策略
文化传承
深入挖掘“三孔”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内涵,通过开展儒家文化体验 活动、举办文化讲座等方式,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元化发展
在保持“三孔”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如科技展示、 互动体验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整合周边资源
将“三孔”与周边其他景点进行整合,形成旅游线路,丰富游客的行 程内容。
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靠近曲阜火车站
孔林的地理位置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与孔庙相邻,是孔子的家族墓地
是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之一
孔府的地理位置
包括孔府、后花园、孔宅 等建筑群
靠近孔庙,是孔子及其后 代的官署和居住场所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01
03 02
03
“三孔”的历史渊源
孔庙的建筑历史
03
教育价值
孔庙在古代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得人们
可以通过参观孔庙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道德观念,具有
重要的教育意义。
孔林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历史价值
孔林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代表 之一,其布局和建筑风格反映了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历程, 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重要
02
03
孔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源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 地,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孔林的建筑风格
孔林的建筑风格以中国传 统墓园建筑为主,包括石 牌坊、石桥、石路等。
孔林的扩建与完善
在历史上,孔林不断进行 扩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 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墓园 建筑群。
孔府的建筑历史
孔府的起源
孔府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府 邸,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三孔介绍
孔林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 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 最大的氏族墓地。 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 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 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 族的一部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 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 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因此,曲阜获得了“圣 城”的盛誉,自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12 月,以最高的太牢之礼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以 来,无论太平盛世还是烽火连天,历代亲王都 要亲自致祭,或派官员致祭。曲阜三孔,是全 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圣地。 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孔府
是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占地约 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 西三路布局 。
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 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 国时期。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 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 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
关于曲阜三孔的故事
关于曲阜三孔的故事我到曲阜三孔去,那心里是又激动又敬畏。
一进孔庙,就瞧见那大门,红墙金瓦的,透着一股庄严肃穆劲儿。
我抬眼望去,那门可真高啊,高得我得使劲儿仰着脖子,感觉脖子都要断了。
我就这么慢慢悠悠地往里走,人还不少呢。
走着走着,看见一个老者,那老者头发花白,稀稀拉拉的,眼睛却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他正站在一棵古柏下,对着旁边几个年轻人讲着啥。
我凑过去一听,原来是在讲这古柏的故事。
老者说:“这柏啊,可不是一般的柏,那是看着孔庙一点点儿建起来的。
当年啊,多少人在这儿忙活着,这柏就像个守护者似的,一动不动。
”我听着,眼睛就盯着那柏看,柏的树皮糙糙的,像老人的手,一道道纹路像是岁月刻上去的。
我忍不住插了句嘴:“大爷,这柏可真有年头了,它就这么一直站这儿,啥都经历过了吧?”大爷瞅了我一眼,慢悠悠地说:“那可不,朝代都换了多少个了,它就一直在这儿。
它可比咱这些人有见识呢。
”我连连点头,心里想这曲阜三孔里随便一棵柏都这么有故事。
再往前走,就到了大成殿。
那殿可真气派啊,殿里的孔子像,高高地坐在那儿,一脸的慈悲和智慧。
我站在那儿,就感觉孔子好像在看着我,那眼神里好像在说:“小子,来这儿有啥收获啊?”我当时就有点儿不好意思,心里想我这平常也没读多少书,在这圣人跟前儿,真有点儿自惭形秽。
我又想起我小时候读书的事儿,那时候背书可费劲了,要是早来这儿感受感受,说不定能对读书更上心呢。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孩儿问他妈妈:“妈妈,这个爷爷是谁呀?为啥坐这么高呢?”他妈妈就轻声细语地说:“宝贝,这是孔子爷爷,他可厉害了,他教给人们好多好多有用的东西呢。
”那小孩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在旁边听着,就觉得这传承啊,一代一代的,就在这三孔里体现得明明白白的。
从孔庙出来,就去了孔府。
孔府那院子一个套一个的,像迷宫似的。
我在里头走着,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想象着以前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的样子。
我看到一个屋子里摆着一些古老的家具,桌椅板凳的,那雕花可精致了。
三孔的故事
三孔的故事孔府孔庙的每道门上都有历代皇帝和有名的大臣亲手提的字,门边的对联也是千变万画。
其中较有趣的两条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和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鬼”字无头,因为孔子不信鬼神,“鬼”字这样写,表示鬼神在孔子面前低头。
而后面的“富”字没有宝盖上的一点,意为富贵无尽头,“章”字下面的“早”出头,表示孔子的文章通天。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是一样的结构:门前有几根柱子顶着,房檐向上翘,给人以威震八方的感觉,而孔庙中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门却迥然不同,他门前的柱子并不是简单的被刷成红色的木柱,而是石柱。
檐下龙柱八根为平雕,四根为深浮雕。
每根柱子上都有两条龙,二十四条龙也都是形态各异,没有重复。
据说当时孔家的主人怕皇帝来拜访时看到龙柱会忌妒,所以每次皇帝前来,他都派人把龙柱用红布包裹起来,这样皇帝就看不出什么了。
后世便流传为“皇帝看龙柱,隔着一层布”。
大成门也有别的意义。
成语“钩心斗角”就是由其独具特色的结构而得来的。
它房檐的一端插入了另一座房屋的两层屋檐的中心位置,这就是“钩心”。
房檐的左右四角相对为“斗角”。
转个弯向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门无窗的小屋,前面立碑“鲁壁”。
据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府中的书便是全都被砌在了里面才逃过了这一难。
孔林里气氛就是不同,偌大的园林里全是一个个土丘,因年代久远土丘上已覆满了枯黄的落叶。
我们走到孔子墓前,费力地解读出碑上的古汉字,好不容易全部读出时,却又觉得很不对劲“大成至圣文宣干”在疑惑之际,导游解释说: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最后一个王字,因为避讳已有的帝王,所以把最后一横刻得非常靠下,所以只看到干字。
俗话说深宅大院讲究多,典故多,在天下第一家的孔府里,游客的感受就更深了。
当你来到孔府,在大堂与二堂相连的通道间,导游一定会指着一条宽厚敦实的板凳告诉你说:“这是明朝大奸臣严嵩坐果的冷板凳,而民间常说的冷板凳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游记——孔庙里的几个小故事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游记——孔庙里的几个小故事勾心斗角钩心斗角“勾心斗角”是一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成语,比喻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是个贬义词。
实际上,这个成语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钩心斗角”本意为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严整——诸角向心为勾心,诸角相对为斗角。
在孔庙大成门前,每一位导游都会给游客讲这个“钧心斗角”,并指给游客看哪里是“勾心”、哪里是“斗角”。
勾心斗角是孔庙内一个独特的景观。
先师手植桧(gui四声)看完“勾心斗角”,进入大成门,门内东侧有围栏围护着一棵树“先师手植桧”,相传这是当年孔子老人家亲手种下的桧树,所以叫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
传说,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惟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多年来人们还把它与孔氏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
独占鳌头鳌,是上古传说中的瑞兽,长相是龙头、龟背、凤爪、鳄鱼尾。
相传它是龙生九子的老大:“龙生九子,鳌占头”。
独占鳌头,常常形容古代科举时中状元。
据传,官殿门前台阶上有鳌鱼浮雕,科举的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
民间有说法:摸摸鳌头独占鳌头万事不愁,摸摸鳌尾万事顺风顺水,摸摸鳌背长命健康又富贵。
这只鳌具体在孔庙哪里我忘了为了取个好彩头,很多游客都会摸上一摸。
鲁壁这面墙壁现在孔庙东路诗礼堂的后面,有一个“鲁壁出书”的典故。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巩固政权,采纳李斯的“焚书坑儒”。
孔子九代孙孔鲋听闻此消息,连夜与弟子们一起把家中祖传的《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偷偷地藏在这面古墙的夹层中,然后逃离家乡,直至病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孔的故事孔府孔庙的每道门上都有历代皇帝和有名的大臣亲手提的字,门边的对联也是千变万画。
其中较有趣的两条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和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鬼”字无头,因为孔子不信鬼神,“鬼”字这样写,表示鬼神在孔子面前低头。
而后面的“富”字没有宝盖上的一点,意为富贵无尽头,“章”字下面的“早”出头,表示孔子的文章通天。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是一样的结构:门前有几根柱子顶着,房檐向上翘,给人以威震八方的感觉,而孔庙中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门却迥然不同,他门前的柱子并不是简单的被刷成红色的木柱,而是石柱。
檐下龙柱八根为平雕,四根为深浮雕。
每根柱子上都有两条龙,二十四条龙也都是形态各异,没有重复。
据说当时孔家的主人怕皇帝来拜访时看到龙柱会忌妒,所以每次皇帝前来,他都派人把龙柱用红布包裹起来,这样皇帝就看不出什么了。
后世便流传为“皇帝看龙柱,隔着一层布”。
大成门也有别的意义。
成语“钩心斗角”就是由其独具特色的结构而得来的。
它房檐的一端插入了另一座房屋的两层屋檐的中心位置,这就是“钩心”。
房檐的左右四角相对为“斗角”。
转个弯向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门无窗的小屋,前面立碑“鲁壁”。
据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府中的书便是全都被砌在了里面才逃过了这一难。
孔林里气氛就是不同,偌大的园林里全是一个个土丘,因年代久远土丘上已覆满了枯黄的落叶。
我们走到孔子墓前,费力地解读出碑上的古汉字,好不容易全部读出时,却又觉得很不对劲“大成至圣文宣干”在疑惑之际,导游解释说: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最后一个王字,因为避讳已有的帝王,所以把最后一横刻得非常靠下,所以只看到干字。
俗话说深宅大院讲究多,典故多,在天下第一家的孔府里,游客的感受就更深了。
当你来到孔府,在大堂与二堂相连的通道间,导游一定会指着一条宽厚敦实的板凳告诉你说:“这是明朝大奸臣严嵩坐果的冷板凳,而民间常说的冷板凳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原来,孔子64代滴孙,孔尚贤得夫人,是臭名昭著的明代奸臣严嵩的孙女,严嵩父子专权横行被揭发后,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坐罪失宠后,来到孔府想请孙女婿出面求情免罪。
丧魂落魄的严嵩来到孔府,门人传秉后,孔尚贤早已猜透他的来意,一向推崇礼教的孔尚贤觉得严嵩父子最大仇深,事关重大,不便向皇帝求情,以免连累孔府和自己,毁了家里名胜。
严嵩被迎到这里,只好坐在这条板凳上,等待孔尚贤的迎接。
然而,十多个小时过去了,孔尚贤并没有出来迎接他。
严嵩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返回,不久,严嵩父子被罢官,杀头。
此后,冷板凳一说就由深宅大院传到民间。
在大院内,还有一处造型奇特的水槽——石流,它镶嵌在厚墙中,连接着墙内外两个世界。
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孔府有严格的规矩,墙内是女眷居住的后院,府内规定挑水夫不能进入内室,而那些弱女子有干不动重活,提不动水桶,因此,这个水池就成了送水的通道,只有把水倒进水槽,水才能流入里面。
同时为了防止男女间的接触,孔府又刻意将他打造成一个弯曲的流水通道,这样,墙内外的人不仅互相看不到对方,更不用说互相触碰了。
这个大水池,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深刻烙印。
一些女游客连连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在孔府一间高大的大厅内,还有一红一绿两顶大花轿。
导游说,孔府举行婚礼时,男子坐红轿,女子坐绿轿,红男绿女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导游的解说让游人大吃一惊,连连问“是真的吗?”没想到人们形容时尚的“红男绿女”一词,原来是出自礼教森严的孔府。
深宅大院的典故传说让人真假莫辩,但这些岁月沉淀下来的奇闻趣事更是平添了人们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几分崇拜、几多遐思。
“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
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
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
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
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
万仞宫墙《伦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鲁君。
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
”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
”叔孙武叔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无地自容。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
孔庙-诗礼堂前身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层。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鲁哀公伤心地亲作诔(lěi)文,并在第二年下令将三间茅庐命名为寿堂,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
孔庙有桥有渠,就是不见水!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并作过努力,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人趁康熙来祭孔子上奏道:可不可以引城内之水?康熙准奏,但正在疏挖之时,曲阜知县孔尚愉发现引城之水弊大于利,一旦霪雨,山水暴涨,泉流溢城,将危及孔庙!并再奏。
这里也就形成桥渠长年干涸的奇景。
孔庙幽深和宁静,在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竟然栖息了许多白色的水鸟-鹭鸶,它是唐诗中“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那种白鹭。
这种白鹭是曲阜的市鸟。
为什么选鹭鸶作市鸟呢?因为它们每年冬天从曲阜孔庙里飞出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它们除了晚上去捕鱼捞虾觅食之外,平时是不飞出去的。
鹭鸶是一种水鸟,但曲阜的水面并不多,只是6公里外有一个水库。
因此这个现象非常神奇。
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至圣庙。
…至圣‟就是…至圣先师‟,意思是说孔庙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圣人的庙宇。
其中至字上面少写了一横,没有封顶。
这是意喻着,孔子的文化聪明绝顶,因此这个字盖不封顶。
这个石坊在孔庙里规格是最高的,它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笔,当时还得到拨款十万余两而雕成的汉白玉门坊。
“成化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特点是书法精湛。
碑下面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贔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
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故用以驮碑。
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赑屭,他们说:“摸摸赑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辈子不生病”。
大成殿大成之意来自宋徽宗的…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大成殿四周回廊有28根高约6米的巨大石柱环绕,石柱全为整石刻成,两山及后檐的18根为8棱水磨浅雕,以云龙为饰,总计有1296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团龙。
前檐十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舞,一条扶摇直上,一条盘旋而降,中有火焰宝珠。
蟠龙四周,云海翻滚,柱脚衬以山石和汹涌的波涛。
十根龙柱两两相对,无一雷同;阳光照射下,只见云龙飞舞而不见石柱,其艺术价值之高,就连故宫金銮殿里的贴金龙柱也不能与之媲美。
难怪当初,乾隆御驾的时候,这些龙柱都被红绫黄绸所包,生怕乾隆见过以后,甚过皇宫,龙颜不悦。
乾隆皇帝则十分开明,他认为孔子理应享受比帝王更高的尊崇,故明令不让在龙柱上挂上红绫。
然而当乾隆真正见到龙柱时,却被深深的震惊了。
天子依柱而立,沉默无语,只是不停地抚摸着龙柱,久久不忍离去。
大成殿旁边就是供奉孔子夫人牌位的大殿,但是却是在孔夫人去世后2000多年才修建的,可见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
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即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走孔庙西路,进启圣门,便见启圣殿,这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
孔子父亲叔梁纥(gē)原是鲁国陬(zōu)邑的大夫,力大过人,英勇无比。
叔先娶鲁国施氏为妻,生九女,无子。
叔梁纥怕断了香火,便休了施氏,与妾生一男儿,叫孟皮,可是腿脚有毛病,不可能顶立门户。
于是,叔梁纥娶颜家三女儿征在为妻。
叔梁纥当时已是六旬老翁,征在还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所以《史记》说:“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
“野”在这里的意思不是不符合礼,纥与征在这种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
婚后纥与征在同祷于尼山,求赐贵子,后果然生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相传孔子刚出生时相貌丑陋,头顶如反盂,中低而四面高;而且眼睛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眼、耳、鼻又都是又露,所以称七露。
颜氏以为是怪物,将他弃于山洞之中,这时有一只猛虎过来为他哺乳;暑天,山洞里闷热难耐,又飞来一只老鹰为他扇风,孔子得以存活之后,颜氏才把他抱走,所以这一带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
至今尼山还有那个山洞,后人称为:“夫子洞”,又名“坤灵洞”。
孔子刚满三岁,叔梁纥便早早去世了;颜氏一人将他拉扯到十六岁,也故去了。
参观孔庙,要穿过几道庙门。
首先是大门棂星门。
棂星即灵星,又叫天田星,古代传说是天上文星,以棂星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有的意思;而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因此孔庙大门以棂星命名,又意味着尊孔如同尊天。
第二道门为圣时门,取意孟子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说孔子在圣人之中最适合于时代。
再行穿弘道门,大中门和同文门,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首的奎文阁。
“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北方白虎之首,由十六颗星组成,“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一文中说“奎主文章”,后人进而将奎星作为文官之首。
阁名奎文,一则为尊崇孔子为天上奎星之意;二则因为阁乃孔庙的藏书楼,原为珍藏孔子遗著和皇帝御赐书籍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
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
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