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养生调理头痛
中医养生调理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风热侵袭或肝火上升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方法,以调理头痛。
一、调整饮食习惯在中医养生中,调整饮食习惯是预防和缓解头痛的重要方法。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天气寒冷时,可以适量食用姜、葱、蒜等温热性食物;天气炎热时,可以多吃西瓜、苦瓜等清凉性食物。
另外,预防缺血缺氧也是重要的一环,可适量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以增强血液的供给。
二、按摩头部穴位中医养生中,按摩头部的穴位可以起到调理头痛的效果。
按摩太阳穴是最常用的头痛缓解方法之一。
用拇指或食指按压太阳穴,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1至2分钟,可以缓解头痛。
另外,按摩风池穴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椎骨两侧的凹陷处,用力揉捏或按压这个穴位,有助于舒缓头痛。
三、中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调理头痛也有一定的帮助。
常见的中草药有白芷、川芎、桂枝等,可以煮水喝或熏香熏蒸,有助于舒缓头痛的症状。
此外,薄荷、丹参等也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功效,能够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头痛的发生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良好的情绪调节等,都是预防头痛的重要方法。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减轻压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头痛的发生。
另外,中医强调“心静则神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缓解头痛。
五、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在调理头痛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头痛的症状。
常用的头痛穴位有巅顶、太阳、印堂等,针灸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调理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按摩穴位、中草药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针灸疗法等,都可以帮助缓解头痛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头痛的中医护理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感冒的中医护理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由此造成感冒的不同症状。
护理要点:1.按内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
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
署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
3.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
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
热退后可适当活动。
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复。
4.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冶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冶法。
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5.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6.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
若同时配合食疗,应以疏风解表为原则。
风寒感冒宜以辛温散汗的食物为主;风热感冒宜以辛凉清热的食物为主,暑湿感冒宜食清热生津的食物;梅雨季节宜食化湿通气的食物。
同时忌服辛辣油腻食品。
7.临证施护:①体虚感冒者可用艾灸的补法,取大椎、关元,足三里等穴;临睡开水泡脚,以去湿、散寒、振奋卫阳之气。
医学教育网。
②感冒无汗伴头痛、流涕者可应用捏脊、按摩、热敷等疗法。
③阴虚感冒者可用滁菊泡水代茶饮;风热感冒可用茅根、苏叶煎汤代茶饮;暑湿感冒可用鲜藿香、佩兰、薄荷泡水代茶饮。
④便秘者可服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8.出院指导: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四时天气变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以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头痛护理常规
一、头痛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
评估是否与体位、时间有关3、观察有无发热等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精神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部有无外伤,颈项强直。
3、了解病人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诱因。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让病人了解道药物依赖性和成隐性的特点。
5、给以心理支持。
二、咳嗽、咳痰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1、咳嗽剧烈者,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休息。
2、无心、肺、肾功能障碍者,鼓励每日饮水量>1500ml。
3、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方法。
4、雾化吸入。
5、进行肺叩打、体位引流。
6、机械吸痰。
7、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三、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是采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许多关于头痛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头痛治疗的要点和歌诀:
1.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针对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头痛,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如头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的症状等,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2. 阳虚头痛,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沉、偏头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如服用温补药物、适当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等。
3. 阴虚头痛,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发作时口干、咽干、咳嗽等。
治疗时可采用滋阴养血的方法,如服用滋阴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熬夜等。
4. 血瘀头痛,血瘀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固定在一个部位,疼痛剧烈,伴随着瘀斑、舌质紫暗等。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方剂、推拿按摩、针灸等。
5. 气滞头痛,气滞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胀痛、闷痛,伴随着情
绪波动、胸闷等。
治疗时可采用理气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理气方剂、进行舒缓放松的运动、调整情绪等。
6. 寒湿头痛,寒湿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冷痛,伴随着恶寒、身
体酸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寒湿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祛寒湿方剂、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等。
总之,中医内科学对于头痛的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
辨证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但是请注意,以上内容
仅为一般性的介绍,具体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一、患者信息搜集1.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1.2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健康状况等。
1.3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头痛的频率、程度、部位、伴随症状等。
二、中医头痛辨证分型2.1 头痛分型:根据患者症状与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血虚弱型、肝火旺盛型、风寒湿邪侵袭型等。
2.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舌苔、脉搏等,进行中医辨证判断。
三、中医护理措施3.1 调整饮食: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调整,如补气血的食物、清理肝火的食物等。
3.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注意药物的组合与用量。
3.3 穴位按摩: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缓解头痛症状。
3.4 中医推拿: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经络,舒缓头痛。
3.5 中医药膳: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药膳,有助于调理身体,缓解头痛。
3.6 配合针灸疗法:根据辨证结果,结合针灸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四、护理效果评估与调整4.1 护理效果评估: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评估护理效果。
4.2 调整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调整饮食、中药剂量等。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5.1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3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4 注意环境调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噪音等刺激性环境中。
附件:- 中医头痛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头痛常用穴位按摩图示- 中医头痛常见食疗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分型:中医判断疾病类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别分类。
2.中药方剂:中药的组合配方,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方案。
3.穴位按摩:运用适当的手法按摩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等。
4.中医推拿: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调理身体。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
(1)合理安排好病人的工作与休息,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消除发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饮食方面避免可疑食物等。
(2)头痛发作者,应观察头痛的性质、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出现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多器质性头痛,应立即送医院或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轻微头痛,可对症治疗,并清除过敏因素,如可疑食物是偏头痛发病的因素之一,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蛋类、奶类、肉类;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剂等对症处理并需卧床休息。
(4)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5)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女性患者若服用避孕剂时头痛发作频繁,并逐渐加重,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偏头痛个案分析
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偏头痛个案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头痛发作,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和对光敏感。
中医护理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医治疗的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帮助缓解偏头痛症状。
本文将基于中医护理理论对一个偏头痛的个案进行分析。
个案描述:患者名为张女士,今年35岁,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
她自7年前开始出现偏头痛的症状,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每月大约发作2-3次,每次持续4-5小时。
她尝试过西医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胃部不适和嗜睡。
个案分析:根据中医护理理论,偏头痛主要与肝胆湿热、气血不畅有关。
肝为藏血之脏,宣发条达的肝阳长期不足,容易引起血行不畅而导致偏头痛。
而湿热是病症的一种证候类型,会导致气血郁滞,从而引发偏头痛症状。
针对张女士的个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医护理。
1. 调整饮食:建议张女士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同时,她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稳定脾胃功能。
2. 调节情绪:张女士的偏头痛与工作压力紧密相关,应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如适当的放松技巧、呼吸练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规律等。
保持情绪稳定能有助于调节肝胆功能,减少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性。
3. 中医穴位按摩:针对偏头痛症状,有一些中医穴位可以提供缓解。
比如,太阳穴位于太阳神经节附近,通过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部的紧张和疼痛感。
此外,风池、太冲等穴位也可以按摩,以调节气血流动,缓解症状。
4. 中药调理:张女士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来缓解偏头痛症状。
例如,黄芪、白芍、龙骨、牡蛎等药物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气血功能。
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中医护理措施,张女士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发作和症状。
然而,在实施中医护理之前,她还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访谈和体格检查,以确定确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头痛中医课件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头痛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可 以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
详细描述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 激神经系统,引发头痛。相反,应多食用富含镁、维生素C和 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头痛。同时, 保持水分充足,避免脱水引起的头痛。
头痛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
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 成影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及时就医
如果头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头部保暖
避免头部受到寒冷刺激,夏天避免直 接吹空调或风扇。
避免长时间低头
长时间低头会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进 而引发头痛,应适时休息。
05
中医对头痛的研究进展
04
头痛的日常护理
头痛的自我观察
观察头痛的部位
注意头痛的部位,如前额、两侧太阳穴、后 脑勺等,有助于判断头痛的原因。
观察头痛的伴随症状
留意头痛时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有助于判断头痛的病因。
观察头痛的性质
了解头痛是刺痛、胀痛、跳痛还是昏痛等, 有助于判断头痛的类型。
观察头痛的诱发和缓解因素
头痛中医课件
目录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 •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 头痛的日常护理 • 中医对头痛的研究进展
01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头痛的分类
01
02
03
04
外感头痛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所致,以 实证为主,表现为头部胀痛、
遇风加重。
内伤头痛
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 累过度等引起,以虚证为主, 表现为头部隐痛、时轻时重。
伴随症状
头痛的中医理论及预防调护
免生热动风,而加重病情。
6
肝火头痛者,可用冷毛巾敷头部。
预防调护
因痰浊所致者,饮食宜清淡, 勿进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 痰。
精血亏虚者,应加强饮食调 理,多食脊髓、牛乳、蜂乳 等血肉有情之品。
各类头痛患者均应禁烟戒酒, 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劳逸 结合。
可选择合适的头部保健按摩 法,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 防止头痛发生。
外感头痛之病性属表属实,病因是以风邪为主的六淫邪 气,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病因病机
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虚实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 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 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 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 病的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和防护。
02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 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 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2
痛,部位固定,面色暗滞,舌暗脉涩等症,治疗时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配全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培训课件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16
• (4)饮食调护:适宜清淡素食,可用 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 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食品。
• (5)伴眩晕较重者,应注意休息,变 动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伴呕吐者注意观 察呕吐物内容及呕吐特点,监测血压, 若见喷射状或血压骤升时,立刻报告医 生。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 4、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注意营养补充,少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 咖啡、浓茶等饮料,忌酒、烟。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22
• 5、清洁护理:有呕吐及时清理,并予漱口。 病情较轻者,鼓励自行洗脸刷牙。卧床时间 较久者需进行皮肤护理,定时用红花乙醇及 三石散等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经常变换体位 (2-4小时一次)等,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活血化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整 洁。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24
头痛的健康教育
• 1、避免诱发本病的原因。如受寒、涉水冒 雨、汗出当风等。
• 2、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室内干燥、阳光 充足,避免潮湿阴冷。注意防寒保暖。
• 3、加强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
• 4、忌生冷饮食。
• 5、积极防治外感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 牙龈炎等。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1、风寒头痛
2、风热头痛
3、风湿头痛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2、痰浊头痛
3、瘀血头痛
4、血虚头痛
5、肾虚头痛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3
外感头痛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4
1. 风 寒 头 痛
• 1)症候:头痛时作,起病较急,痛连项背, 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 2)调护方法:
• (1)药物调护:选川芎茶调散,以疏风散 寒。适宜轻煎热服,并伴热粥或热汤以助药 力,加盖衣被,微微发汗,祛邪外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
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风池、曲池、太冲、太溪等穴,毫针刺补泻兼施。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凉润,常食菠菜、苦瓜、芹菜、山楂、荸荠等。
用菊花、山楂。
草决明各10g,茶叶6g,代茶饮;或用菊花粥:菊花、桑叶各1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2、痰浊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体胖大。
苔白腻,脉滑。
(2)调护原则:化痰降逆。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饭后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太阳、印堂、中脘、内关、丰隆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素食,可用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之品。
3、淤血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经久难愈,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象细涩。
(2)调护原则:化血化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通窍活血汤,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阿是穴、头维、合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4、血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绵绵不止,时作时止,遇劳加重,神疲体倦,面色苍白,心悸不宁,舌淡,脉象细弱。
(2)调护原则:补益气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八珍汤,饭钱温服。
2)饮食调护: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常食莲子、山药、大枣、枸杞、茯苓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法加灸。
5、肾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空,失眠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调护原则:滋补肾阴。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取杞菊地黄汤,饭前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听宫、肾俞、太溪等穴,毫针刺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加强营养,常食核桃、芝麻、黑豆、山药等。
可用黑芝麻粥:黑芝麻2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健康教育】
1、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2、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
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肥胖者,适当减少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早期发现,早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