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游记的文体特色;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过程与方法:精磨细研、疏文通意;知人论世;比照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明确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量,并且也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古文进行疏文通意,然而对于诗文背后的情感不甚明了,至于情感产生的原因则更是摸不着头脑。基于此,本课时尝试给学生一个拓宽思维的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

运用知人论世法、比照迁移法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新设计:

一、导入: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说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对于苏东坡的生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沙湖也在其境内。他究竟在这里收获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在沙湖的游览中寻踪觅迹。

二、精磨细研,疏文通意

1.析标题、明文体、找文眼。

(明确:游记;游记要包括人、景、情的内容;异)

2.访“异人”、寻“异景”。

(1)圈点勾画,找出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异人。

(明确:庞安常,善医而聋、以眼为耳;苏轼,善文而厄、以手为口)

(2)找出异中有何同,为什么不用耳。

(明确:不用耳、不用口;残疾)

(3)苏轼为何不用口?以《洗儿》为例看苏轼“异”为何因。

(明确:政治失意、内心孤独,他不能也不愿为世俗所累,不想因世俗的功名沉浮、是是非非所牵绊。)

(4)找出“异景”有哪些。

(明确:“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景物澄澈明净,内心纯净;“兰溪,溪水西流。”常理水往东流,但此时却在西行;“洗笔泉,水极甘。”按理浑浊,现在清冷甘冽。)

2.悟“异情”: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由低落—积极—乐观、释怀、旷达。)

三、知人论世,体情悟理

1.分析苏轼由愤恨失意、悲伤埋怨到完成从平庸与伟大之间的徘徊,直至最后不喜不悲的豁达的转折点在哪里?

(明确:转折点,身心疾愈。)

2.是什么促成了这转折?

(明确:地处黄州的困苦,身居沙湖的孤寂、落寞,庞安常聋而善医的人生际遇,洗笔泉之清明澄澈,兰溪水“西流”之奇象,使其顿悟参透人生,心生豁达、自信与乐观,以一种淡然、旷达的释怀心态来审视这世间的起落沉浮。)

四、比照迁移,正骨寻气

1.回到文本,看文题“游沙湖”,讨论东坡的沙湖之“游”符合“游”的哪些义项。

(PPT展示“游”在字典中的义项:〈名〉①江河的一段②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③古水名。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④姓〈动〉①人和动物在水里自由行动②交际、交往即交游③游玩、游览④纵⑤外出求学或求官⑥游说⑦流传⑧游涉、游渡⑨悠游洒脱⑩江河的一段;明确苏东坡的沙湖之“游”符合“游”的哪些义项:出访沙湖得疾,结交庞安常治病,疾愈交游;于清泉寺行走期间,目睹兰溪溪水西流,悟得人生真谛;从而

使心灵遨游天地之间不受羁绊,获得了优游逍遥的人生状态。)

2.比照迁移,拓展延伸。

林语堂说,“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己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PPT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关河令》三首词,提问哪些是苏轼的词?哪一首能体现林语堂的观点?

(明确:《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是苏轼的词;《定风波》能体现林语堂的观点。苏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实现了悠游逍遥的人生状态。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苏轼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3.齐读全文(无标点版)。

五、结束语: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的素衣风尘,落脚黄州。苏轼选择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轼,黄州成了他人生转折点的一个驿站,一个由官场低谷转向心境巅峰的驿站,在这里他不屈、他不朽、他沉淀、最终“突围”,使人生光芒四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