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第五次作业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医古文参考答案

医古文参考答案

医古文参考答案医古文参考答案古代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渊源深厚。

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法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本文将以《黄帝内经》和《难经》为例,探讨古代医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医学、哲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关于疾病的认识,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由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

古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古代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难经》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医学上的难题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

古代医生在面对难治性疾病时,会运用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

例如,《难经》中提到了“寒热之法”。

古人认为,寒热是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可以通过调节体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难经》还提到了“补虚泻实”、“攻邪除病”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古代医生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时总结出来的经验。

古代医学不仅注重治疗疾病,还注重预防疾病。

在古代医学中,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摄”和“养生”。

调摄是指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等方面的因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古人认为,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良好的心态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另外,养生也是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古人认为,通过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古代医学的伦理观念也值得我们思考。

在古代医学中,医生被视为“天使”或“仙人”,他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

古人认为,医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此外,古代医学还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古人认为,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课后练习题及部分课外练习题答案一、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漢·劉向《說苑·辨物》)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讚揚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義是什麼?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與“犬馬”指什麼?反映古人稱謂上的什麼現象?③“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與全文是什麼關係?参考答案:1.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曰:“不能。

”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古代医学文献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医学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智慧,通过研读古代医学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医学。

下面是一些医古文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医学文献的分类古代医学文献可以分为医书、医方和医案三大类。

医书是古代医学家总结和归纳医学知识的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等;医方是古代医学家记录的治疗方法和方剂,如《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案是古代医生治疗病例的记录,如《玉函秘笈》、《金匮要略》等。

二、古代医学文献的特点1. 丰富的内容:古代医学文献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涉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精湛的医学技术:古代医学家在没有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研究出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剂,这些经验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语言的繁复:古代医学文献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语言繁复,有时候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习古代医学文献时,需要对古代汉字和语法有一定的了解。

三、古代医学文献的价值1. 历史价值:古代医学文献是了解古代医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家的思想和医学理论的演变过程。

2. 学术价值:古代医学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智慧,通过学习古代医学文献,可以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应用价值: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可以发掘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四、如何学习古代医学文献1. 阅读原文:学习古代医学文献,首先要学会阅读原文,理解古代汉字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可以通过学习古汉语和古代文献阅读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注释:古代医学文献中的注释对于理解原文非常重要。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医古文,即医学古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学等多方面内容。

学习医古文对于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深化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医古文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家之圣”,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2.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四季养生B. 五脏六腑C. 经络学说D. 病因病机答案:A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风、寒、暑、湿、燥D. 酸、苦、甘、辛、咸答案:A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7.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答案:切8. “五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

答案:咸9.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痰湿。

答案:气虚、阳虚、阴虚、湿热10.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理念。

12.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扁鹊传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

這是唯物的醫學觀。

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

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

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型题:
1.在“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中,“契”之义为:符合
2.在“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中,“环周”之义为:完备周密
3.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龟镜”喻:养生之借鉴
4.以下不含有与“命世奇杰”中“命”义相同的词的是:含灵之所保曰命
5.在“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之义为:翻阅
6.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之义为:传布
7.以下不是“岁月既淹”中“淹”的反义词的是:长久
8.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之义为:用
9.在“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忒”之义为:差错
10.在“寻注会经,开发童蒙”中,“童蒙”之义为:初次学医的人
11.以下除……之外,都不能用以比喻技术精熟,运用自如:目牛无全
12.在“蒇谋虽属乎生知”中,“蒇谋”之义为:完备的见解
13.在“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中,“勒”之义为:汇总
14.在“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中,“工徒”之义为:.医生
15.在“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中,“师资”之义为:教学的依据
16.在“不谋而遐迩自同”中,与“遐迩”义通的是:交赊
B型题:
1.“同死生之域”中“同”的活用类型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2.“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中“愚”的活用类型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3.“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中“宿”的用法是:名词,星宿
4.“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中“宿”的用法是:.副词,向来
5.“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中“假”的用法是:动词,借助
6.“假若天机迅发”中“假”的用法是:假设连词,假如
7.“委付凡医”中的“委付”属于:同义复词
8.“告穷归天,束手受败”中的“归天”属于:同形词语
9. “庶以网罗今古”中的“网罗”属于:同义复词
10.“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中的“并吞”属于:同义复词
11.“不刊之书也”中的“不刊”属于:同形词语
12.“询谋得失,深遂夙心”中的“得失”属于:偏义复词
13.“今其技术晻昧”中的“晻”属于:异体字
14.“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中的“知”属于:古今字
15.“犹慈石取铁”中的“慈”属于:通假字
16.“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中的“迺”属于:异体字
17.“并平脉辨证”中的“平”属于:.通假字
18.“大济蒸人”中的“蒸”属于:.通假字
19.“孔安国序《尚书》”中“序”的活用类型是:为动用法
20.“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中“目”的活用类型是:名词用作动词
21.“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识”的用法是:名词,见解
22.“谨拟一法,略效丹溪,未识如何”中“识”的用法是:动词,知道
23.“蒇谋虽属乎生知”中“属”的用法是:动词,归属
24.“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属”的用法是:动词,连接
25.“惟名利是务”的特殊语序是:强调句宾语前置
26.“下此以往,未之闻也”的特殊语序是:否定句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