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西风胡杨》。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西风”、“胡杨”、“沙漠”等。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产生敬佩之情。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西风胡杨》是一首描绘沙漠中胡杨树坚强生命力的诗歌。
诗歌通过对西风和胡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中生命力的敬佩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西风:指秋天或冬天的干燥冷风。
胡杨: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树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沙漠:指干燥缺水的沙质地带,生存环境恶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提问他们是否知道哪些树木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
引入课文《西风胡杨》,让学生猜测课文中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木。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胡杨树有哪些特点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胡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3.3 表达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胡杨树的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西风胡杨》,加强语音和语调的感知能力。
4.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短文,可以描述胡杨树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其象征意义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朗读、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作业和写作作业的质量,评价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的形象,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西风胡杨》这一文化素材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西风胡杨》,认识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并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胡杨树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课件、PPT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胡杨树是什么样的树?–胡杨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在西北大漠中?–为什么胡杨树被称为“战士树”?–课文中提到的“西风”有何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跟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答案。
3. 课文分析与解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学生就课文中胡杨树的形象进行描写,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教师给予点评和改进建议。
5.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胡杨树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短文,可包括胡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历史渊源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西风胡杨》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撰写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风胡杨》。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要介绍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跟读。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练习。
4. 复述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并记忆生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短文,可以是自己对胡杨树的感受,或者是关于胡杨树的故事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造句练习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西风胡杨教案第一课时
西风胡杨教案第一课时课题: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西风胡杨》一文,使学生了解胡杨树对于沙漠环境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2. 能够总结出胡杨树对于沙漠环境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 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较为复杂的句子;2.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发表对胡杨树的见解。
教学准备:1. 《西风胡杨》文本;2.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使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沙漠中生存?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胡杨树”的概念,并解释胡杨树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Step 2: 预读与问题 (10分钟)提供《西风胡杨》文本的部分内容,请学生进行默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胡杨树在沙漠中的作用是什么?2. 为什么胡杨树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Step 3: 阅读理解 (15分钟)学生阅读完整篇《西风胡杨》文本,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通过文章内容,你认为胡杨树对生态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2. 从文章中,你认为胡杨树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Step 4: 合作学习与分享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自己小组的想法,最后进行各组间的分享和交流。
Step 5: 小结与展示 (5分钟)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小结,总结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胡杨树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强调。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胡杨树的价值和保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胡杨树的认识和价值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阅读《西风胡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环境中胡杨树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在团队协作能力上有所提高,也让学生对胡杨树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课堂时间较为紧凑,后续课程可适当加长,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展开讨论和自主思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风胡杨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风胡杨语文S版一、教材剖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潘岳2021年为思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维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
作者以深邃的目肖和睿智的笔触描画了被称为〝沙漠神树〞的胡杨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沉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誉,表达了他对环境维护事业的关注。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诵.品评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经过自学,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课件演示,让先生对西风胡杨有更笼统的看法。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说话法、观察法、自学法。
四、教具学具预备教学挂图〔课件〕。
五、上课时间月日六、教学进程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让先生观看胡杨的图片,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读课文,处置生字词。
1.自在朗诵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讨教同窗,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先生独生字,依据先生掌握的状况,给予适当的指点。
初读课文,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精读课文,深化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先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新鲜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
引导先生了解有关的数据〔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先生了解有关的数据〔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先生了解有关词语。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先生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上去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②它们生前……死后……3.引导先生了解写法。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风胡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顽强,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胡杨树的精神,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西风胡杨》的内容简介:课文《西风胡杨》是一首描绘胡杨树的诗歌,通过描绘胡杨树在风沙中的坚韧和不屈,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树的敬仰之情。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西风胡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胡杨树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胡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3.2 朗读和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西风胡杨》,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进行背诵练习。
3.3 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展示和运用。
3.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模仿练习。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西风胡杨》的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选择一个词语或句子进行书写练习,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课堂作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小作文,展示自己对胡杨树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胡杨树的特点及其在西北沙漠中的特殊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胡杨树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胡杨树象征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胡杨树的生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胡杨树象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胡杨树在西北沙漠中的特殊地位。
2. 体会胡杨树象征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西风胡杨》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特点。
b. 学生分享对胡杨树的了解,教师总结。
c. 简介课文《西风胡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习课文:a.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胡杨树的生命力。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胡杨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c.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
4. 品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胡杨树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感受胡杨树的美。
b.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胡杨树象征了什么精神?c.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5. 小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胡杨树象征的精神。
b.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c.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眼中的胡杨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作文:我眼中的胡杨树。
3. 收集有关胡杨树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胡杨树象征的精神是否深入人心。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引言《西风胡杨》是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西风胡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2.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文本分析1.教师先简单介绍《西风胡杨》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2.阅读文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风格;–分析文本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针对文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和事情,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文句中一些生僻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作品有哪些主题和思想?–作品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思想?–作品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4.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第二课时:角色扮演1.将本文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分组,让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2.教师安排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表演对话:–学生需要自己创造对话内容,但是需要保持原著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和台词风格;–听取和观察其他组的表演,并提出评价和意见;3.学生根据自己角色的特点,为角色写一篇短小的随笔,表达该角色的思想和情感;4.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演和随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课时:诗词鉴赏1.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2.选择几首与《西风胡杨》相关的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与《西风胡杨》这篇文章进行对照,寻找共通之处,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普遍性和共性;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一篇短小的读后感或诗词鉴赏心得;4.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评价学生的鉴赏分析和文学素养。
《西风胡杨》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陶美容授课教师赵婵娟使用时间第周星期(2014年月日)第节学习内容 9.、《西风胡杨》第 1 课时课型识字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进行预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质疑、解疑的方法。
教具运用PPT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胡杨图片)有一种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他就是胡杨,它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生活在烈烈西风中的胡杨。
(板书课题)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我总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那么读了课题后,你想带着什么问题走进课文呢?鼓励敢于发问的学生,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胡杨有什么特点?……)(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练习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三、欣赏胡杨,感悟品格(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的赞美)(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课件1:(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
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
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介绍。
课件2:预设:作者在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胡杨只生在沙漠?指导朗读: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胡杨树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胡杨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西部地区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了解胡杨树的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方法观看图片,讲解解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图片、投影仪、音频设备、实物胡杨枝干、学生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师生进行问答活动,了解学生对胡杨树的了解程度。
(2)展示一张胡杨树的图片,并分析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新授(15分钟)(1)播放一段胡杨树的自然环境音频,让学生感受胡杨树的原生态。
(2)在地图上展示胡杨树分布的地理位置,介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3)讲解胡杨树的生长环境特点,及胡杨树的生存困境。
3.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胡杨枝干,讨论胡杨树的形态特点。
(2)学生合作完成一份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4.拓展延伸(25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展示和交流调查报告。
(2)播放一段纪录片《西风胡杨》,观看时师生进行记录和提问。
(3)讨论纪录片中胡杨树的形象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5.课堂小结(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了解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胡杨树的生存现状。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胡杨树和西部地区的感受和想法。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胡杨树的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中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另外,由于课时有限,对于胡杨树的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讲解还不够详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西风胡杨的教案
西风胡杨的教案教案标题:《西风胡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风胡杨这种树木的特点、分布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西风胡杨这种树木的意义;2. 学习背诵并理解《西风胡杨》一诗;3.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语文》或其他阅读材料;2. 诗歌《西风胡杨》的电子版或打印版;3.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西风胡杨的图片和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呈现西风胡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导引学生谈论并探讨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3.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核心活动:1. 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西风胡杨》,理解全诗意境;2. 课堂展示和分享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诗中意境的感悟;3. 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4. 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5.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西风胡杨的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6. 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在巩固对诗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相关创作,如绘画、写诗等,表达个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珍惜之心。
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背诵《西风胡杨》;2. 要求学生写下对西风胡杨的认识和感悟,字数不限。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以及朗读和背诵的准确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西风胡杨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教学反思:1. 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 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3. 通过诗歌欣赏与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和感悟。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西风胡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沟通学习方式: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一、教学过程:(一)教师方面①导入情境翻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
(2’)②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8’)2、问题引入:(22’)(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3、思维拓展4、全课小结(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2’)(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3、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4、画波浪线,找出描写胡杨的形容词,郎读词语5、自由讨论交流,总结答复下列问题6、指名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西风胡杨》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1、上课开始,伴随着一段激昂的音乐,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翻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西风胡杨》。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如“西风”、“胡杨”、“坚韧”等。
分析并描述胡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会使用词汇卡片和字典来辅助学习。
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胡杨树的感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耐心、坚持和乐观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西风胡杨》。
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分析胡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胡杨树在沙漠中的特殊生存环境。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对胡杨树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文本。
准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准备词汇卡片和字典。
3.2 教具准备:准备录音机或播放设备,以便播放课文朗读。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重点突出。
准备绘画纸张或写作本,以便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对胡杨树的认知和印象。
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特殊生存环境和生命力。
4.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西风胡杨》,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纠正发音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4.3 学习生词和短语:分发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西风胡杨》,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5.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作文,描述胡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5.3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准备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第六章:教学过程(续)4.4 分析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胡杨树的特点。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胡杨树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胡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
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
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
1、上课开始,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
(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
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任长霞、中国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
4、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
(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同桌互相讨论。
老师巡视,学生汇报。
同学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1)、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
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
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
”“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3)、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
”一句。
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老师。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那么,你
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6、小结:今后在向人们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
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7、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
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也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2--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后的作业,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
板书设计:西风胡杨美丽坚韧无私悲壮总分对比
我热爱敬佩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