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戴国强《货币银行学》课件

金本位制崩溃,国际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体 系的主导。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度时代,同时金 融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改革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具有融通资金、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 功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交 易对象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利率机制 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是资金供求双方的 价格表现,对投资和储蓄具有重要的调
节作用。 价格机制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法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机 构行为。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指导来约束金融机构行为。
经济手段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来调节 金融市场。
05
国金融体系与国 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金融体系起源于欧洲,以金本位制为基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金融创新可能导致信用链 条的断裂,引发违约风险。
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在执行金融创新 业务时可能面临的操作风 险。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保障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系统性风 险的发生。
保护消费者权益
确保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得到公平对待。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 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促进 行业健康发展。
02
中央银行的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
货币银行学课件(精品PPT)

第二节 货币 的职能 (huòbì)
functions of
money
价值尺 度(jià zhíchǐ
流通手段 dù )
表现(biǎoxiàn)为价格 表现为货币量交换媒介:挨饿的裁缝与挨冻的面包师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表现为财富 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
世界货币
表现为世界范围的交换媒介
9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括(bāokuò)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 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根底,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
付手段职能。
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建立在国家 信用的根底之上。
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 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tā men)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
23 23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实物 货 (shíwù ) 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和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
货币 以金属如铜、铁、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流通中的纸制货币符号
以信用活动为根底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形式:商业票 据、银行券、存款货币〔可转帐并签支票款〕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网上银行,信用卡 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交易费用的节约
17 17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二、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yīdìng)形状的货币。
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 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 式。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越 性:
1〕易标准化,
2〕易分割,
3〕易携带(xiédài),
18
4〕易保存,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2
货币银行学 米什金 第十一章PPT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put option is the greater of the strike price minus the underlying asset’s market price, and zero.
The time value of a put also equals the option premium
If market value is $120,000: Vo= Max( 120,000 - 100,000, 0) = 20,000 If market value is 80,000, Vo = 0
Example: Option to buy a house at $100,000
Options, market prices and strike prices
…as long as there is some time to expiration, it is possible for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option to be great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options with the same expiration but different strike prices, decreases as the strike price increases.
the higher is the strike price, the greater is the price the call option buyer must pay for the underlying futures contract at exercise.
《货币银行学》课件

货币政策效果
02
货币政策实施后对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
响程度。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的关系
03
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决定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
ONE
4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种类与识别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如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 导致的金融风险。识别市场风险需要考虑各种可 能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如宏观经济指标、政策 变化等。
ONE
3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关系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两者相互影响。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独立性
1
添加标题
中央银行的职能
2
添加标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03
银行体系与业务
银行的种类与职能
中央银行
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 具有制定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 定、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
投资银行
主要从事证券承销、交易和资本 运作业务,不吸收公众存款。
商业银行
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政策性银行
为特定政策目标而设立,提供政 策性贷款和金融服务,如国家开 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这些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和作用。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要点一
总结词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撑,涉及到金融市 场的信息披露、交易成本和市场监管等方面。
货币银行学 第十四章 IS-LM

i
四、投资曲线的移动(续)
• (二)投资风险:风险大→投资↓ • (三)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托宾的“q” – 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一个企业的成本→新建企 业优于购买旧企业→投资↑。
④
IS y
y1
y2
5.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 • 三部门经济中,由于有税收和政府支出,消 费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c=a+β(1-t)y,IS 曲线的斜率为[1-β(1-t)]/d,
• 当d和β一定时,税率越小,IS越平缓,反之, 越陡峭。因为税收乘数=△y/△T0,税率越小, 乘数会越大;反之,相反。
E1
H
450
r
y1 A
y2
y AE<NI I < S B IS y
r1
r2
J
AE>NI I > S
y1
y2
二、IS曲线的斜率
• 由两部门的IS方程 y=(α+e-dr)/(1-β) 可变形为: r=(α+e)/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β)y/d 1. IS曲线是斜率为负的曲线,其作用机理是: r r
i AE ye ye
i
AE
2.IS曲线的斜率是﹣(1-β)/d,可见IS曲线的 斜率大小取决于β和d两个方面:
• β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 β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 d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 d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货币银行学--课件PPT11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口径
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 M1=流通中的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NOW 等其他支票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 场共同基金+隔夜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 调整项
– M3=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 共同基金+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调 整项
M2 C DT
B C Rd Rt E
m2
M2 B
C
C Rd
D
T Rt
E
kD
kD rd D
D tD rttD
eD
k
1 rd
k
t rtt
e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B C Rd Rt E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m M B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M1的货币乘数:通货比率k=C/D,活期存款准
备金率rd,无定期存款,无超额准备金
M1 C D BCR
m1
M1 B
C C
D R
kD D kD rd D
1 k
k rd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M1的货币乘数:通货比率k=C/D,活期存款准
1 k t m2 k rd rtt e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B C Rd Rt E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证券 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再贷款 中央银行发行通货 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其他资产 政府持有的通货、政府存款、国外存款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长远看,各目标之间统一:
• 经济增长是基础,物价稳定是前提,充分就业促进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短期看,各目标之间冲突:
•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 •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 •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5.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冲突
8
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系, 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 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经济时 代。
9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中国人民银行法》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 促进经济增长”。
(2)具有一定告示效应 (3)可以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功能
19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特点
特点
• 第一,再贴现率是一种短期利率 • 第二,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
局限性
• 第一,央行在调控中处于被动地位 • 第二,间接的告示效应,效果相对较弱 • 第三,过于频繁地调整,不利于金融秩序稳定,操
• ……
7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 呈此消彼长关系
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 通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 的两极之间组合,相机 抉择
通胀率(P`)
P`
A
8%
《货币银行学》课件

5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v
古代的货币
贝壳、牛、羊、盐、烟草、可可豆。
v
币材
特征:(一)价值高(二)易分割 (三)易存放(四)易携带
v
铸币
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色块
v
6
v
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银行券: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可随时兑换金币、 银币。
49
第五节 存款保险制度
v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尽相同: (1)官方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2)由官方和银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v
v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 这一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
50
第六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v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牵扯着深层的体制问题
v
v
外汇管理与管制
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 的一种管理。
16
v
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v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17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v
汇率
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v
汇率牌价表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v v
v
v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
3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中央银行 (2)其他存款银行公司 (3)非存款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辅助机构 (5)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35
货币银行学

金属货币流通也有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一 过程也是与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相联 系的:贱金属阶段;金、银等贵金属充当 货币材料。 金、银等贵金属除了具备金属币材的一般 特点外,还有体积小、价值高、便携带的 优点。
2
2、纸币 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不能兑 现的价值符号。它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具 有交换价值;它的交换价值依存于黄金或白银, 但又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白银。
18
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1. 实现经济核算的工具,是货币在执行价值 尺度职能时发挥的作用; 2. 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工具,是货币 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的作用;
3. 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工具,是货 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发挥的作用; 4. 反映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工具。是货币 执行上述三种职能的综合作用。
富贮藏时具有价值的稳定性,并且在其执行贮 藏手段职能时能够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自 发地调节货币流通。而信用货币本身不具有内 在价值,因而其作为贮藏手段要以币值稳定为 前提;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十足的价值,是一般的社会 财富,因而金属货币贮藏是采取保存货币本体 的形式。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 其外延相当广泛,其它各种用法定货币单位计 价的信用工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货币性质、 代表着相应的社会财富,属于金融资产范畴。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
社。 弗里德曼:《货币与银行》,潘文星译, 中国计划出版社。 劳伦斯· 里特:《货币、银行和金融市 S· 场》,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5
《货币银行Hale Waihona Puke 》课程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定义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构成要素 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1、足值货币 2、表征货币 3、信用货币 4、电子货币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中国的货币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的货币史有3500多年。 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有铜贝币; 公元前800年,春秋初期已有青铜铸造的布币和刀币; 诗经: 《氓》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
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 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 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 的等份,如元、角、分。 (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2、使学生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的商业 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 具(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 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 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阐明利息的本质。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 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 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 ,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四)发行保证制度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件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 通。
第一章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 “外汇”。
第一篇
• • • • •
范畴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第三章 金融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1)4
第二篇
• • • • •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八章 金融中介机构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十章 中央银行
(1)5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 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一章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基本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第一章第六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
2. 对本币(本位币)和辅币的规定;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2. 金属货币,其中, 金属铸币流通了几 千年,直到上世纪 中,在世界上才基 本成为货币的历史 形态。
(中国的刀布、五 铢、开元通宝)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中国的银元)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 课件

金融学内容概览宏观金融学研究领域微观金融学研究领域货币及金融活动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学说:借贷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金融中介机构学说: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运行与经营管理.利率理论与利率机制金融投资与理财学说:投资项目分析;资产价值评估;投资组合;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资本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概念与货币发展史货币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易活动。
能够在经济交易中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的东西就是货币。
有很多东西充当过货币,凡在一个地方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且易于保存的商品都可能成为原始货币。
最典型的货币是古代的金属货币和现代的纸币。
铜币、银币、金币曾长期使用,因为它们具有货币所需的四个条件: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它们的供给量取决于矿山发现和冶炼技术。
常常因供给不足而抑制交易规模和经济发展。
就是“银根过紧”。
金属货币常常以铸币形式出现,铜币、银币、金币。
纸币的前身——可兑现银行券金属货币不足,也不利于大宗商品的交易。
于是近代工业化国家一些有信用的银行就发行代替金属货币的“银行券”,它可以像金属货币那样充当交易工具,因为接受者随时可以无条件到发行银行去兑换成金属货币。
这种银行券能否流通,关键看发行银行有没有信用。
所以这种银行券又称“信用货币”。
问题:一家银行对外发行的信用货币的量可否多于它拥有的金属货币?其效果是什么?银行券发行行的信用可能遭到破坏,原因是:政治、经济震荡(出现挤兑);发行过多,货币贬值,出现挤兑。
在通常情况下,发行银行能够保障信用,从而也可以保障银行券不贬值。
但一遇动荡,就难保障了。
为了防止很多商业银行都发行银行券而隐伏信用危机,一些国家纷纷把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赋予一家银行(独家发行),并用国家权威强制其流通。
这就产生了中央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通货紧缩的影响 • 从一般意义上说,超过一定程度或合理限度的通货紧缩 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这种不利影响重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 (一) 通货紧缩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大。 • (二)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需求增长。 • (三)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入减少,就 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突出。 • (四)在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社会信用关系会 受到破坏,经济运行秩序也受到影响。 • (五)在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社会资金的流 向会发生很大变化,更多资金会脱离实际经济体系转向 投资性较强的虚拟经济,如证券的二级市场等。
第五节 通货紧缩
•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 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三种观点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价格、货币供应量和 经济增长这几个指标的使用上。 •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对于商品和服务 量来说过少而引起的价格持续下跌、货币不断升 值的过程或现象。
• 二、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 •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通常也是通过消费 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 指数、居民生活费用指数等物价总水平指标来 衡量。 • 按照这一分析,可以把物价水平的年下跌率不 超过3%视为正常的或可以接受的,那么超过 3%的通货紧缩就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 二、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 • (一)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 致生产过程紊乱。 • (二)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 的长期稳定发展。 • 三、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 (一)通货膨胀打破了流通领域原来的平衡,使 正常流通受阻; • (二)通货膨胀还会在流通领域制造或加剧供给 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本来供需平衡的市场状况 变成不平衡; • (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潜在的货币购买 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冲击市场,进而使通货 膨胀程度不断加深。
• 五、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 • 特别是对生活消费的影响表现在: • 一是减少了居民的实际收入,意味着居民消费 水平的下降; • 二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收入水平不同,受损也不 一样,加剧了社会成员之间消费层次的矛盾; • 三是造成市场紊乱和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使 一般消费者的损失更大。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 一、直接原因与深层次原因 • (一)直接原因是货币供求过多。 • (二)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 结构因素、供给不足、预测不当、体制制约等。 • 二、需求拉上 • 含义:所谓需求拉上,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 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和劳务的供 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我国也 存在着需求拉上引发的通货膨胀。 • 原因: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消费 需求膨胀是我国社会需求膨胀的四个具体因素。
• 五、通货紧缩的一般治理措施 • 作为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的治理 措施与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一般也是相反的。大致 来说,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需求。 • (二) 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 (三) 适当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 (四)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各阶层特别是低收 入阶层的货币收入。 • (五)建立和完善各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六)主动调整产品、产业等经济结构。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 含义:即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政 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 各种方针措施。 • 货币政策的作用: •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 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分 类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 上涨的经济金融现象。理解的要点有: (一)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 有现象。 (二)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纸币贬值就会降低,商品价 格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 (四)通货膨胀与物价持续上涨相联。通货膨胀中的价格 变动的过程中物价具有上涨的倾向,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五)通货膨胀中的价格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
•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 (一)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 • (二)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 隐蔽型通货膨胀。 • (三)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 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 恶性通货膨胀。 •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短期性;非政策性。
•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 求是个关键。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来实现。 •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 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 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 四、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 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 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治理通货膨胀 的政策。
•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和类型 • 从通货紧缩的概念出发,其直接原因是因为货 币供应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是极其复杂的。一般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 • 从需求方面看,通货紧缩是由于经济的增长快 于货币的增长,致使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价格的 下跌。 • 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由于成本的下降,形成 价格下跌的压力。 • 在实际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二者是交织在一起 的,并不能绝对分开:需求不足造成价格下跌, 价格下跌促使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刺激产出增 加,反过来又会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
• 四、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来说,其主要影响是改变 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 • (一)通货膨胀改变了收入分配比例。依靠固 定工资收入的成员是受害者,从事商业活动的 单位和个人可能得到好处; • (二)通货膨胀改变原有财富的占有比例。以 实物形式保存财富,在通货膨胀中上涨率大就 是收益者,反之就是受损者
思考题: 1、什么叫通货膨胀?它有那些内容? 2、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是什么? 3、通货膨胀对生产、流通、分配和交换 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有那些 ? 5、 通货紧缩的含义、影响与治理措施 是什么?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以下五个问题: •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 目标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可作为 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及我国现行的中介指标; • 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 用机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及传导的时滞效 应;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般作用,我本概念: • 货币政策 充分就业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操 作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 性市场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重点问题: • 1、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货币政策目标及诸 目标间的关系; • 2、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 • 3、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作 用的机理; •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般作用,我国两大 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本章内容提要: •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通货膨胀的含义、分类及其直接 原因与深层次的原因,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 治理措施,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 基本概念: • 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 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需求拉上 成本推动 单一规则 指数化政策 通货紧缩 • 重点问题: • 1、通货膨胀的含义、分类及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深 层次的原因。 • 2、通货膨胀对生产、流通、分配和交换分别产生的 影响。 • 3、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4、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判断标准以及通货紧缩的治理。
• 由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通货膨 胀必须对症下药,从其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 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 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政策就是控制货币发 行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通过 稳定币值来稳定物价。
• 三、成本推动 • 含义:成本推动是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 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 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 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 格。因此,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工资推动 和利润推动。 • 四、结构因素 • 含义:指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结构和部 门结构。 • 我国通货膨胀与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相 关。各大部类之间比例结构、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商品供求品种比例结构方面 的失调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 • 判断经济生活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以及通货 膨胀的程度,需要借助以下指标来进行测定: • (一)居民消费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 测量各个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 和服务各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 (二)批发物价指数。它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 市场上多种商品平均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 (三)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它是衡量经济 在不同时期内所产生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 此外,对隐蔽型通货膨胀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指 标来测定。
• 本章小结: •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了货币失衡的主要表现之 一——货币供大于求所形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和 货币供小于求所形成的通货紧缩问题。主要阐 述了通货膨胀的含义、测定指标、常见分类, 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通货 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次原因,介绍了西方经 济学家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争论,落脚 点放在我国学识的基本共识上,从社会再生产 的四个环节客观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此 基础上探讨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 具体分析了各种方案的适应性。在通货紧缩的 问题上,分析说明了通货紧缩的含义、衡量指 标、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