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发育进展张毓
髓质区单阳性T细胞发育研究进展和挑战
![髓质区单阳性T细胞发育研究进展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a87f65cf2cc58bd63186bd25.png)
5 i ,uD, i Z agJYnY H, i , ng )Ta C L Qa H,hn , i Qa x P Wa n o n
YP Z agY, hnW 20 F P nii 2 1i ue ,5一 , hn C e F.0T D 3i b sE F 一 d cd p3 h t n
部免疫学系教授 。长期从事淋 巴细胞发 育研 究, 近 年来拓展的另一个研 究方向为肿瘤免疫。主要 学术
成 就 包括 : 隆并鉴 定 了包括 H m k i一 在 内的 多 克 e oin1 n 个淋 巴 细胞 发 育调 节 分子 ; 示 了 C 4单 阳性 细胞 揭 D 在 胸腺 髓 质 区的发 育程 序及 T细胞发 育后 期 的一 个 新 的 C eko t hcpi 。曾 以第 一 作 者 或 通 讯 作 者 在 “ a n Nt
安 大略 肿 瘤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张 毓 教 授
(Ocr s nigat r . C.o e d u o) rp n o h
6 i ,i Y o Y,i ,h )L L Y, a J J J nR ZuMZ Qa XP Z agJF ,i n ,h ,u n
Y Wu L, h n C e F De do me tlp tw y o D4 X, Z a g Y, h n W . v p n a ah a fC
102 5—23(ocr s n n u o) 8 : 626 c-o ep d gat r . 2 ro i h
胸腺 T细胞 发 育分 为 CM/ D I C 8双 阴性 、 阳性 双 和单 阳性 三个 主要 阶段 , 相对 于双 阴性 和 双 阳性 阶 段 , 阳性 阶 段 细 胞 发 育 一 直 未 受 到 应 有 的关 注 。 单 但 近年 来 的研 究 提 示 , 胞 发 育 中 的许 多 重 要 事 T细 件都 发 生于胸 腺髓 质 区 , 即单 阳性 阶段 。全面 、 统 系 地研 究单 阳性 细 胞 发 育必 将 深 化 人 们 对 功 能 成熟 、 阴性 选 择 、rg N T细胞 定 向分 化等 重要 问题 的 Te 和 K 认识 。本 文在 回顾 该 领 域 研 究 进 展 的同 时 , 重讨 着 论发 育 过程 中 的阴性 选 择 和 N 胞 定 向分 化 问 K T细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_维持和功能_刘昀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_维持和功能_刘昀](https://img.taocdn.com/s3/m/fb230220ee06eff9aef807f9.png)
508
生命科学
第 22 卷
可成为长期记忆细胞,并在再次刺激时,产生 IFN-γ。 这表明,有一部分激活的初始 T 细胞可以不经过效 应细胞阶段,而直接成为记忆细胞。
第三种假说:所用细胞都经过了早期的效应阶 段,终末分化的细胞发挥效应后凋亡。在免疫应答 的后期,由于抗原逐渐被效应细胞清除,携带抗原 进入淋巴结的 DC 减少,与 T 细胞的作用不足以使 其到达表达末分化,死亡信号不完全或可逆,使其 得以存活而成为记忆细胞。而在此过程中,“效应 样”分子(如 CD4+ T 细胞的 IFN-γ 和 CD8+ T 细胞 的 GranzymeB)相关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34维持记忆t细胞的因素341记忆cd8细胞的维持3411细胞因子和抗原以往认为记忆细胞的维持需要与体内一定量的抗原接触但现在已经清楚在急性感染的病原或抗原被清除后记忆cd8胞的维持都是不依赖mhc分子的而是依靠il7l15共同维持3942细胞可以分化为抗原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但由于缺少il7l7r的信号或使小鼠il7r突变后不能激活stat5和诱导bcl2的表达
细胞;当抗原被清除后,大多数效应细胞死亡, 只有少数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与初始细胞相比, 记忆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方面均发生了质 和量的变化,如数量的增加、反应速度的加快和反 应功能的增强等等。
免疫记忆的维持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抗原 依赖性与非抗原依赖性。周期性反复接触同一种病 原微生物是维持高水平免疫应答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种接触或感染通常无症状或只产生轻微的临床症
抗原和疫苗初次进入机体诱导特异性T细胞扩增 的程度,决定着抗原特异性 CTL 的频率和数量[15,16]。 在 LCMV 感染小鼠模型中,在免疫反应的高峰期有 5%~10% 的细胞将转变为记忆细胞。在流感病毒的 小鼠模型中,特异性记忆 CTL 细胞的数量也直接与 在初次感染时诱导 CD8+T 细胞的数量有关。抗原特 异性 CTL 的频率似乎与最初接触抗原的量和微生物 性抗原的持续存在相关。通常活病毒或减毒活疫苗 比非复制性载体、DNA 疫苗或蛋白质亚单位疫苗诱 导更多数量 CTL。此外,具有复制性的疫苗与非复 制性的疫苗相比诱导的 CTL 具有本质的不同。 3.2.2 非 r- 链细胞因子的作用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丁静王继鉴张上茂陈元坚胡延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丁静王继鉴张上茂陈元坚胡延生](https://img.taocdn.com/s3/m/c70967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b.png)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丁静王继鉴张上茂陈元坚胡延生发布时间:2023-06-06T05:36:57.35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丁静王继鉴张上茂陈元坚胡延生[导读] 摘要: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表现上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压痛和一过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为特征。
该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猫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伤寒、转移癌等疾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可靠依据。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数周或数月,多数预后良好。
现将我院收治一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结炎(HNL)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摘要: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表现上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压痛和一过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为特征。
该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猫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伤寒、转移癌等疾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可靠依据。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数周或数月,多数预后良好。
现将我院收治一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结炎(HNL)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关键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淋巴结炎;病例报告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以“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个月”为主诉就诊我院。
缘于就诊前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颈部肿物,无畏冷、寒战,无午后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消瘦等不适。
病初未予重视,未规律诊治,左侧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遂就诊我院。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376ea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4.png)
第 50 卷第 1 期2024年 1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50 No.1Jan.2024DOI:10.13481/j.1671‑587X.20240103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曾洁1, 俞雪燕2, 罗婷3, 徐江1(1.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石河子832000;2.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新疆石河子8320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L27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定位情况。
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i-NC)和si-PD-L1组(转染si-PD-L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组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
结果结果:OSCC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OK细胞(P<0.05或P<0.01),PD-L1在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
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si-PD-L1组CAL2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
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阑尾黏液性腺癌并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
![阑尾黏液性腺癌并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3a03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2.png)
阑尾黏液性腺癌并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张昀昊;张毓青;徐新生;崔乃强【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3页(P563-565)【关键词】阑尾黏液性腺癌;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治疗【作者】张昀昊;张毓青;徐新生;崔乃强【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一天津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一天津 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一天津 30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6患者男性,35岁,主因间断性右下腹痛伴发热6个月余入院。
4个月前考虑阑尾脓肿,多次行穿刺引流治疗。
近月来体重减轻约10 kg。
查体:右下腹皮肤红肿,可见穿刺孔2个,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痛,可触及硬质肿物,移动性差。
胸片示双上肺斑片影,胸CT考虑双肺结核复发,右肺上叶多发结节考虑结核球(图1)。
腹CT显示阑尾周围脓肿,邻近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壁增厚,腹膜后及系膜间增大淋巴结(图2)。
经腹腔穿刺点造影检查,发现升结肠显影(图3)。
结肠镜见回盲部阑尾开口处黏膜呈结节样聚集生长,局部糜烂(图4)。
AFP 2.50 ng/mL,CEA 0.58 ng/mL,CA19-97.6 U/mL。
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验(+)。
考虑为回盲部占位,不排除肠结核,决定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右下腹黏连严重,回盲部可触及硬质肿物,约4 cm×4 cm×4 cm,侵及浆膜,周围肠系膜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不排除恶性肿瘤,决定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图5):阑尾黏液性腺癌,免疫组化染色CK(+),CEA(+),Villin (+),癌侵及肠壁全层;回肠及结肠切端未见癌;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
回盲部肠壁、系膜及系膜内淋巴结结核病。
术后2月查B超未见异常。
肠道内结核杆菌可直接透过肠壁,或经由肠黏膜Peger淋巴管,或肺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d0587f3eefdc8d376ee32e2.png)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摘要】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无疑是整个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选择过程,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如自身反应性细胞随时被淘汰,而正常分化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
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除具有MHC限制性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外,还具有识别多种非己抗原的能力,而TCR、分化抗原等膜表面分子则是其识别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T细胞;胸腺细胞;分化;选择【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86-01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是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淋巴细胞群,也是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T细胞及其亚群历来是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成果显著,理论也较为丰富,但不能否认的是,各学科在相关内容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统一,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关联,难免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本文就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形态与表面标志变化进行归纳。
1T细胞的来源T细胞和B细胞一样,都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MHSC)发育分化而来。
MHSC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胚胎第7周时,淋巴样祖细胞定向发育成原T(pro-T)细胞(表型为CD410、CD3-、CD8+、CD25-、C-kit+、Lin-、TCRαβ-),在胸腺血管形成之前,胸腺原基分泌的趋化因子即吸引循环血液中的原T细胞进入其内。
原T细胞先后来自卵黄囊、胎肝和骨髓,但进入胸腺的具体途径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有人认为是经皮-髓质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胸腺实质,有人则认为是随组织液从胸腺被膜进入实质的,从发生上来说,两种观点都具有阶段性意义。
原T细胞进入胸腺被膜下而未到达胸腺皮质之前,称前T(pre-T)细胞,当其进入胸腺皮质后即称为胸腺细胞。
豚鼠、大鼠和小鼠免疫器官的对比研究
![豚鼠、大鼠和小鼠免疫器官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f6c4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1.png)
摘要:基于选择实验动物时的差异性原则,对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脾脏、胸腺、淋巴组织的形态以及其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免疫器官的差异,为免疫相关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采集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血液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理生化检测,采集脾脏、胸腺进行形态和切片观察比较。
观察血涂片可以看到豚鼠、大鼠和小鼠外周血液中免疫细胞有一定差别。
根据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检测可见在部分指标差异极显著,部分指标差异显著。
器官外观以及石蜡切片分别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豚鼠;大鼠;小鼠;免疫器官;对比研究豚鼠、大鼠和小鼠免疫器官的对比研究宋春雷,俞磊,高文波,陈尚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收稿日期:2024-02-02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豚鼠与大鼠免疫器官的比较研究(202013103030Y )。
作者简介:宋春雷(1979.11—),男,山东临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免疫与畜禽疾病防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50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生产、研究活动无法离开实验动物而展开,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对于实验来说至关重要。
而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般都要遵守差异性原则,挑选合适的实验动物,必须遵守差异性原则[1]。
基于此原则,对豚鼠和小鼠的免疫器官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免疫相关的研究选择实验动物时提供参考。
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免疫学实验中补体来源大多为豚鼠,且豚鼠致敏反应非常迅速,适合用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此外豚鼠相较于大鼠、小鼠最特殊的地方在于豚鼠和人类一样自身无法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C ,必须通过食物获得。
大鼠的优点是便于获得也很容易获得杂交的亲代。
而小鼠对外界环境变化及外来刺激敏感,被广泛用于各种实验。
为探究三者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采集豚鼠、大鼠与小鼠的脾脏、胸腺、淋巴结从形态特征等组织学特点入手进行比较。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杂志](https://img.taocdn.com/s3/m/1d57eaf1e009581b6bd9eb29.png)
陕西医学杂志期刊征稿:陕西医学陕西医学期刊级别:统计源期刊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厅主办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出版地方:陕西快捷分类:医学国际刊号:1000-7377国内刊号:61-1104/R邮发代号:52-40创刊时间:1972陕西医学杂志简介期刊之家医学核心学术期刊杂志社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医学学术论文需要发表到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sci)或SCI检索收录期刊等需求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学术期刊选刊与时间安排等相关事务联系杨老师微信LunwenFz《陕西医学》(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
本刊为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
本刊主要报道本地区及全国的医学科研成果,疾病防治经验,新技术应用总结等;介绍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新动态,使广大读者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医学临床与基础理论水平。
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务工作者。
《陕西医学》杂志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传递医疗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杂志所刊发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广大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工作、学习的参考和交流的园地。
陕西医学栏目设置论著临床报道、综述讲座、药物与临床、临床检验、基层医学园地、临床护理、短篇报道、经验交流陕西医学杂志收录/荣誉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基础研究汉防己甲素对人绒毛膜癌BeWo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静;冀静;安瑞芳;1323-1325核转录因子NF-κB、RET/PTC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李建英;王娟红;鱼军;牛健;李秀萍;张毓;陈巍;1326-1328+1334法舒地尔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侵袭作用的影响贾少勋;茹杏丽;王一;1329-1331 miR-9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罗花南;马思敬;易春曦;高滢;侯瑾;闫静;任晓勇;1332-1334芹菜素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孙晓力;翟宏军;张心武;马小斌;马双余;1335-1337+1365miR-425调控PDL-1通路调节肾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蒋小丽;周慧芳;毛能建;1338-1340去铁胺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苏永永;吴鹏昌;谢江涛;向毅;王世锋;武兴兴;刘振锋;姜海涛;1340-1342大尺寸骨软骨复合支架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边卫国;钟亮;连芩;邱裕生;靳忠民;1343-13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卵巢癌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姜向阳;李兴珍;刘文康;吴志新;李帅帅;张恩科;赵清侠;1346-1348microRNA217逆转人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及其作用机制张婷婷;彭慧霞;1348-1350Nrf2及P6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李亚玲;王丰艳;李欢;王宝玲;1351-1352+1385 钠尿肽极化液抗心力衰竭作用的实验研究王红;铁茹;常盼;张静;王西辉;吴娟;张学策;朱妙章;于军;1353-1354NVP-BEZ235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马善义;孙兆楼;1355-1357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马春香;孙媛;陈晓斌;张蕾;1358-1359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种莉;陈丽;张李娜;唐鹏;刘玥;1360-1362下颌全牙列数字印模口内法与口外法的准确性比较朱文忠;张春宝;越野;宋鑫磊;1363-1365 临床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前庭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闫红静;习旭涛;朱琰;吴银霞;李彦梅;申晓玲;1366-1368BOLD-fMRI联合DTI-FT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在额顶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杜昌旺;史罗宁;王茂德;陈伟;姜海涛;王伟;王娟;祁磊;1368-1370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不同年龄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顾丽莉;叶雷;1371-137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选择焦向阳;周绍文;贺显建;肖志彬;曾甜;1373-1374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樊纪丹;王霄霖;杨岷;束余声;1375-1376+1414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的影响杨曦;孟双双;张钰;孙伟;1377-1378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局部应用洛铂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陈瑜;贺静;1379-1380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吴为民;李杰;武梦华;1381-1383低剂量胰岛素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研究岳江涛;张瑞星;马继红;刘战飞;1383-1385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在肺气肿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豆亚伟;王宏涛;田伟;朱建飞;戴云;罗向晖;陈耀华;1386-1388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的老年胃癌根治术52例分析刘会侠;桂普国;1388-1389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恢复的影响王晓燕;王永军;李腊梅;高亚梅;1390-1391肝癌术后患者卡尔森式疼痛管理理念运用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冯爱芳;董芳芳;郑鑫;鱼晓清;王建民;1392-1393青年乳腺癌21例影像学特征分析张毅力;杜红文;高金海;1394-1396胎膜早破与孕妇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武士敏;张洁;万晓琴;1396-1398三腔尿管在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广会娟;常晓玫;董俊英;1398-1399西安地区流产绒毛组织7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李金鸽;王惠仔;吕根芳;1400-14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内脂素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康瑛;续靖宁;1402-1404宫腔镜配合药物治疗稽留流产43例临床观察陈蕊;崔明双;李琴琴;杨洋;薛芳芳;张玉荣;1404-1406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后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史晓艳;陈铭;石玉玲;1407-140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徐冉;吕健;李大鹏;魏林;1410-141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分析朱火兰;杜洁;潘硕;刘仲伟;崔倩卫;张勇;朱舜明;祁杰;1412-1414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梁娟;1415-1416前庭康复训练在前庭性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刘西玲;刘玥;杨丹;王欣;1417-1418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31例疗效观察张欣;田长印;吴凤萍;李梅;翟嵩;王媛;潘国英;邱岭;1419-1421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丁鹏;雷肖蠢;1421-1423血浆ADMA和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关系的研究邱伟庆;1423-1425 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陈岚;徐进;陈仕明;左宏;1426-1428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损害的诊断价值张景锋;张春峰;张红艳;李建刚;李奇;1428-1429慢性咳嗽与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炭末沉积的相关性探讨王惠琴;解岚岚;薛佩妮;李天浩;马建刚;陈方园;1430-1432止血敷料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蒋锋;王莉;袁婕;李志伟;刘军;1432-1433便携式纤支镜在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张治国;1434-1435物理疗法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观察刘慧峰;王霞;韩双羽;朱江;1436-1437机用单根锉Wave-one、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与不锈钢K锉对下前牙根管的预备及评价付峰勃;杨文静;董锐;王艳丽;1438-1439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张斌;孙先勇;1440-1441 磁共振DWI与FLAIR成像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价值比较范跃星;任建政;王峰;张锦;牛素丽;张丽琴;李军;兰海波;1442-1444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的评估贺贵云;李秋霞;1444-1446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庄碧惠;1447-144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孕中晚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弓瑜;1449-1450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延华;张粉利;高艳琼;王欢;1451-1452两种参数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凹陷痤疮瘢痕疗效比较王泽芳;叶飞伦;杨皓月;唐艳;1453-1454药物与临床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牛丹;吕佳;王晓培;邵耀中;路万虹;解立怡;张亚莉;尹爱平;郝亚宁;1455-1457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在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原勇;刘俊杰;郑建杰;1457-1458+1481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镇痛效果比较苗晓茹;小辉;1459-1460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促宫颈成熟及对产程进展、胎儿血气的影响赵影;张春雨;1461-1462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地佐辛肌肉注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罗振国;邵冠一;易双强;董补怀;肖莉;张洁;1463-1464+1476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彭春晓;冯燕;李秀婷;1465-1467黄芩苷对急进高原青年男性左室功能的影响孙书红;段炜;马兰香;原平利;张磊;1467-1468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莫凯年;李九会;李文均;李圣君;1469-1470七氟醚联合地佐辛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镇痛的应用研究侯瑞礁;潘方立;1471-1472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冯燕;郝晓云;赵朝;1473-1474压力雾化复方黄柏液外喷对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皮损愈合的疗效观察周英丽;张亚茹;1475-1476临床检验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在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损伤风险中的意义程慧;蒋薇;李一;韩敏;1477-1478+1486冠心病病程中联合检测HCY、hS-CRP、LP(a)及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翟向伟;高宏勇;王燕妮;白玲;雷新军;关宏弟;1479-1481调查研究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冯思芳;张兰;王沙沙;白智庆;汪靖园;1482-1484临床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李丽萍;何晴;1485-1486综述FOXJ1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王博;薛锋;刘娟妮;陈伟;余明;梁英平;李俊海;1487-1488 致作者1411+1446+1460。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汇编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20ca16e69eae009581bec2f.png)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8 号
院部所、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02 离子通道与慢性痛的认知、记 邢国刚 忆和情绪机制
邮政编码:100191 备注
03 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万 有
2
04 高等认知的神经网络机制
伊鸣
100125 医学细胞生物学 01 肿瘤分子生物学 02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 03 肿瘤细胞生物学
指导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邮政编码:100191 备注
11
01 元素有机及靶向抗肿瘤药物研 究
曾慧慧
02 核酸技术
杜权
03 细胞无机化学
杨晓改
04 糖化学与糖类药物
叶新山
2
05 蛋白质化学合成、糖基功能研 究
董甦伟
06 细胞无机化学/无机药物化学
杨晓达
07 基于病毒与宿主细胞识别调控 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基于定点 化学修饰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研 究
王凡
02 DNA 损伤修复
王嘉东
100120 病理学
4
01 乳腺癌分子病理学
田新霞
02 神经退行性疾病
章京
2
03 肿瘤分子遗传学
尹玉新
100121 病理生理学 01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 02 心血管线粒体
2 杨吉春 郑铭
100122 人体生理学
4
01 生物信息学
崔庆华
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05 分子流行病学
陈大方
推荐直博生06 围产流行病学刘建蒙推荐直博生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6
01 分子免疫学
王露
02 免疫分子,免疫药物
北医基础导师资料
![北医基础导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e336215901020207409c26.png)
2011年基础医学院招收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导师名单
11年基础医学院招收硕士生导师名单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16 更新时间:2009-2-25
博士生指导教师
生理学刘国庆唐朝枢汪南平王宪徐国恒张炜真朱毅
神经生物学崔彩莲崔德华韩济生万有王克威王韵于常海
细胞生物学李凌松沈丽钟南周柔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贾弘禔李刚毛泽斌尚永丰童坦君王文恭周春燕朱卫国
生物物理学沙印林文宗曜尹长城
放射医学王凡
药理学李学军梁建辉陆林谭焕然杨宝学张永鹤章国良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濮鸣亮张宏权周长满
免疫学高晓明韩文玲马大龙邱晓彦张毓
病原生物学鲁凤民庄辉
病理学方伟岗顾江尹玉新张波郑杰田新霞高子芬
病理生理学高远生管又飞吴立玲祝世功
中西医结合临床钱瑞琴韩晶岩
硕士生指导教师
生理学黄薇孔炜梅林吴白燕张弘
神经生物学吴鎏桢邢国刚
细胞生物学杜晓娟肖军军张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李载权倪菊华张晓伟
生物物理学贺东奇常振战
药理学邓艳萍李卫东时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李英唐军民卫兰徐健张卫光
免疫学陈英玉郭长占王露王应王月丹徐晓军尹艳慧张君赵红珊
病原生物学李杰李彤刘学恩彭宜红王玲朱永红齐永芬
放射医学杨业鹏
病理学宫恩聪刘从容石雪迎钟延丰
病理生理学郑乐民
中西医结合基础王传社。
【doc】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
![【doc】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8a5d28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5.png)
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2008年第2期6月出版食品工程F00DENGINEERINC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On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of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ofhumanbody董烁谢振兴(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4)DONGShuo'XIEZhen—xing(MedicalSchool,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摘要染色体制备技术是医学遗传学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种技术,由于各个实验室实验条件和个人操作手法的差异,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就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近几年制作染色体标本总结的经验和实验方法改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避免方法.关键词染色体;染色体制备技术;外周血;细胞培养Abstract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isafrequent andanimportanttechniqueinmedicalgenetics.Some problemsexistedinexperimentwereanalysed.Improvingoftheexperiments,experiencesandprecautionsduring 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of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ofhumanbodytheseyearswerethoroughlydis-cussed.Someeffectivemethodshavebeengiveninthispaper?keywordschromosome;preparationofchromo—some;peripheralblood;cellculture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他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标志之一,特别是在真核细胞中.因此深入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以及细胞的增殖,个体的发生和生殖过程的平衡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物种的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数目,形态,大小的染色体特征,称为染色体董烁,女,1976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助教.收稿日期:2008—03—19组型,各种染色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核型,鉴别变异,体细胞杂交分析和绘制基因图等方面,因此在染色体的分析研究中,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而重要的技术,而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他技术的先决条件.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细胞的,只有在异常隋况下才能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一般隋况下处于增殖期中的GO(GD期,未经培养的外周血中很难找到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能使处于GO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PHA这一特性,淋巴细胞经过含有PH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终止于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进而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片.加之,淋巴细胞遍及全身,并在所有器官组织中不断循环,能反映个体整体水平情况而不象体细胞那样具有局部性.1细胞培养1.1无污染环境培养环境无毒和无菌是保证细胞生存的首要条件,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收获细胞前的所有步骤都要保持高度的无菌,严防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当细胞放置于体外培养时,与体内相比细胞丢失了对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一旦被污染或自身代谢物质积累等,可导致细胞死亡.1.2恒定的温度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人体细胞培养的标准温度为36.5±0.5oC,偏离这一温度范围,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甚至食品工程2008年第2期6月出版死亡.如果温度高于37℃,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如果温度高于40℃,细胞受损,超过43℃,则导致细胞死亡.培养箱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7土0.5℃, 为了能精确有效的控温,在普通的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可加装一个电子控温仪.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延缓分裂周期,造成收获时细胞分裂相减少.1.3气体环境气体是人体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有0和CO.CO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生长繁殖所需成分,他在细胞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培养基的pH值.大多数细胞的适宜pH为7.2~7.4,培养基的pH值也应调整到7.2~7.4 之间,偏离这一范围对细胞培养将产生有害的影响. 偏酸时细胞发育不良,偏碱时细胞会出现轻度固缩. 细胞培养液pH的调节最常用的为加NaHCO的方法,因为NaHCO,可供CO,但CO易于逸出,故最适用于封闭培养.1.4培养液植物凝集素(PHA)是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只有在PHA的作用下才能进入有丝分裂, 因此要考虑他的质量和尝试,质量有问题药效会降低,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凝集,都会造成实验效果差.2操作步骤2.1细胞接种接种就是将注射器中的血液注入到培养瓶中.将注射器针头刺人培养瓶的胶塞向培养液中加入0.4mL~0.5mL血液.细胞接种通常是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的酒精灯火焰区进行.接种时无菌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的成败.如接种时如不慎将手接触到培养瓶的瓶塞,或接触了注射器的针头,可能会造成细菌中霉菌的污染.接种时,加入血液量的多少也会对培养结果有影响,血液太少, 细胞稀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时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生存.接种操作是在酒精灯附近进行,接种时还应注意避免血液遇高温被破坏.操作时手与酒精灯的距离以火焰不烫手为宜,离火焰太近,血细胞可能被破坏,甚至被烧焦成块,肉眼可见呈团块;同时也会造成针头堵塞.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更换针头.如已接种,应更换一瓶培养液.2.2秋水仙素适量的秋水仙素,适当的处理时机和时间,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良好细胞分裂相的条件.分裂相的多少和染色体形态及带型处理是否良好均受其影响.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干扰细胞中微管组装,抵制细胞纺缍体的形成,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以积累大量的中期细胞.其浓度范围较宽,可相差几十倍之多,常用质量浓度为8g/mL~0.5g/mL.一般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与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在培养中,浓度过低或处理的时间过短,则标本中的分裂细胞就少,染色体瘦长;用量过多,浓度过高,虽能获得中期分裂相,但染色体缩短变粗,不利于核型分析和显带.只有浓度适量,才能确保获得中期分裂相,但染色体缩短变粗,不利于核型分析和显带.只有浓度适量,才能确保获得足够多的分裂相和长度收缩适度的染色体.另外,处理时间延长,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样使染色体变粗短,也不利于计数和分析.加秋水仙素的时间是收集细胞制备染色体前2h~3h,加入秋水仙素后,使秋水仙素的终质量浓度为0.04g/mL~0.08g/mL培养液.实验前应根据培养液的用量和秋水仙素的浓度计算出加入的剂量.通常采用的加秋水仙素的器具是容量为1mL的注射器,使用时也应注意控制好注射器活塞,避免推动时用力过猛,导致秋水仙素加入量过多.2.3收获细胞和制片收获细胞和制片包括收集细胞,低渗,固定,滴片染色等几个步骤,每一步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最后实验的失败,使玻片上观察不到染色体.2.3.1收集细胞此步骤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细胞丢失.培养瓶从恒温箱中取出时,大部分细胞都沉淀在瓶子的底部,在将培养瓶中液体吸入到离心管之前,应用吸管将细胞充分吹打均匀,再移人离心管中.离心之后,吸弃上清,也应小心操作,有时由于吸得过猛,将与上清液相接处的淋巴细胞层吸掉了,造成大量的分裂中期相细胞丢失.2.3.2低渗低渗处理是染色体制备中很重要的环节,是获得分散良好的分裂相的关键步骤,低渗时间和低渗温度都关系到制片的成功.低渗过度或不足都会造成染色体形态不良.在低渗处理时期细胞十分娇嫩,并且表面发黏,低渗细胞混匀时,吹打要适宜,避2008年第2期董烁,等: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6月出版27免细胞破碎及粘团,另外不要将细胞吸到吸管上部及离心管上部,避免细胞丢失.通过对比实验认为采用0.075mol,LKC137cI=处理20min一25min较合适,效果较好.用0.075mol,LKC1溶液于处理中期细胞,使细胞核膨胀破裂,染色体分散良好,便于观察计数.当低渗处理时间过长时,细胞膜过早破裂,导致分裂细胞丢失,或染色体丢失;如果低渗处理时间不足时细胞膨胀不够,则染色体分散不好,染色体仍然成团或相互重叠,不利于进行观察,计数,分析.经过低渗处理的细胞因已膨胀,容易过早破裂,造成分裂细胞丢失,所以低渗后操作应特别注意不要用力冲吸.另外低渗还可使红细胞膜破裂,经离心后,血影浮于上清液中被去除.在观察制片结果时,如发现玻片上染色体有的张不开,有的呈现团状,有的数目不够,这是由于低渗时操作不当引起的.低渗不充分,染色体聚在一起;低渗过头,染色体丢失.低渗是否能达到目的,操作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使细胞充分与低渗液接触.这就需要在加入低渗液后,要充分将细胞吹打均匀;二是要注意低渗时的温度和时间.2.3.3固定固定技术也是制备良好分散的染色体的重要步骤.低渗处理完后,需加入固定液,固定的目的是对染色体形态进行固定.若染色体分散不良,可适当加大冰乙酸含量,其同时有改善由于低渗处理不够或固定不充分所造成的缺陷,但过量会造成染色体形态变化和影响分带结果.染色体形态不良与加固定液速度有关,加第一次固定液快或过快,可造成飘带样染色体.固定液每次使用必须新鲜配制,否则将会形成酯类,从而影响固定效果.如果固定液不新鲜或甲醇,冰醋酸的质量不佳时,染色体形象模糊,染色体周围有胞浆背景,固定液为分析纯的甲醇和冰醋酸按3:1的体积比配制.预固定和固定时间:加固定液时,应沿管壁慢慢加入并轻轻吹打均匀,预固定和以后的二,三次固定时,固定液加入太快,混匀太快,会使固定作用过强,染色体扭转;固定作用若不足,染色体出现毛刷状.固定液纯度要高,临时配制,固定后再彻底打匀.吹打细胞时,用力要适度,如吹打过重, 会导致核型中染色体的丢失或变形.采用甲醇和冰醋酸按3:1体积比的固定液进行固定,将常用的第一次固定时间5min,30min改为25min,20min,适当延长时间,固定效果较理想.2.3.4滴片滴片是染色体制备中影响染色体形态的关键一步.首先是载玻片要非常干净,否则会影响染色体的分散和分带效果.滴片用的玻片应干净,无脂,无酸才行.其次是滴片的距离,滴加量多少,制片的方式都会影响染色体分散效果.如果冰片冷冻不够,细胞难以贴附而造成丢失.载玻片经过一系列处理擦干后,放置冰箱内,冰冻4h以上,即为冰片.滴片时现用现拿出,否则会融化,操作时采用0℃预冷的冰片滴片.滴片时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由于细胞悬液太稀,导致滴片时细胞稀少;②载玻片上水太多,导致细胞悬液顺着水流失;③载玻片不洁净,染色体分散不佳;④滴片后,应立即放入7OcI=的烤箱中,以利于细胞的进一步胀开. Giemsa染色液与pH的影响:染色液浓度高,染色时间应缩短,如果染色液浓度增高,染色时间又延长,染色体着色加深,形态结构不清,对裂隙, 染色体断裂的检出可能减少.pH偏碱,染色体着色发蓝,色泽不艳,pH稍酸,染色体呈玫瑰色,色调鲜艳,形态结构清晰,利于统计分析和畸变的检出.烤片是染色体制备中最后一步技术.烤片的温度,时间与染色体形态和分带有关.不宜温度过高和烤片时间过长.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实验从接种到制片长达76h,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谨,不能有任何差错.而且细胞培养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步骤多,整体性强,操作要求严格认真,最终实验才会取得成功.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对遗传疾病的逐步认识,染色体制备技术现已是医学遗传学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种技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做出一张高质量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及优生与遗传咨询工作服务.参考文献[1]左假.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27.[2]周焕庚.人类染色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5—86.[3]蔡绍京.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实验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2:47_48.。
t淋巴细胞的发育规律
![t淋巴细胞的发育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7e2fd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d.png)
t淋巴细胞的发育规律t淋巴细胞,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它们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超级英雄的角色,绝对不能小觑。
说到t淋巴细胞的发育,那可是个复杂又有趣的故事呢。
想象一下,小小的t细胞在我们身体里像小宝宝一样成长,从无到有,逐步成为能打击病菌的勇士。
它们的发源地是在胸腺,没错,就是那个你可能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地方。
胸腺就像是t细胞的幼儿园,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各种本领,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顺利毕业。
刚开始的时候,t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萌娃,啥都不懂,只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
在胸腺里,它们接受训练,学习如何识别敌人。
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经历了许多考验,有时候被“淘汰”,有时候则得到了“晋升”。
真的是“没有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啊!它们的每一次筛选都是为了确保,最终能留下的都是可以为身体保驾护航的强者。
想想看,这些小家伙们为了保护我们,可是拼尽了全力。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t细胞究竟是怎么长成“英雄”的呢?t细胞的发育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起初,它们在骨髓里“出生”,然后悄悄地游到胸腺。
在这里,t细胞们可真是“拼命三郎”,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训练课程。
在这些课程里,t细胞们学习如何识别身体的“朋友”和“敌人”,避免误伤。
毕竟,谁也不想成为“误伤”的那位啊,想想就有点心酸。
这个过程就像是参加一场大型选秀,t细胞们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
它们要能够识别外来的入侵者,比如病毒和细菌。
训练的过程中,t细胞们会遇到“导师”——那些已经成熟的t细胞。
它们会给新手们提供指导,传授一些“生存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们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直至成为最终的“英雄战士”。
等到这些小家伙们终于完成了训练,胸腺会将它们送往身体的各个角落。
它们会分散到淋巴结、脾脏等地方,随时准备迎战。
当身体受到攻击时,t细胞们就会像是特种部队一样,立刻反应过来,冲上前去,发起猛烈的攻击。
就好像是一支无畏的军队,誓言保卫家园。
不过,有些t细胞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如愿以偿。
免疫学第8章T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PPT课件
![免疫学第8章T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433b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f.png)
负选择:与自抗原高 亲和性/强识别的细 胞将凋亡(清除)
T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成熟
• 在怀孕期(小鼠约11 天;人8-9周),祖T 细胞迁移到胸腺,并 在那里增生、分化成 熟。
• 在胸腺中,发育的T 细胞称为胸腺细胞 (thymocytes)。
• 在胸腺中,T细胞的 成熟包含了胚系TCR 基因的重排和多种膜 分子的表达。
3)允许细胞发生TCRα 链基因重排;
4)诱导细胞发育进入DP 阶段。
胸腺中T细胞发育的选择过程
• 正选择(positive selection):仅仅那 些TCR能识别自MHC分子的T细胞能 够生存(导致MHC限 制)。
• 负选择(negative selection):清除那些 与自MHC或自MHC肽反应过强的T细胞 (导致自耐受)。
• 正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D28
• 负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TLA4
CD28的T细胞刺激机制
“静息”的APCs缺乏辅助 刺激信号配体
“活化”的APCs拥有升高 的辅助刺激信号配体表 达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CD40的T细胞刺激机制
新生T细胞活化的第三信号:细胞因子信号
新生T细胞活化 所需的三种 信号
IL-2在T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抗原摄入 抗原递呈
反应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新生T细胞的活 化:克隆扩 增和分化成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的活 化:巨噬细 胞的活化 (细胞介导 的免疫)
效应T细胞的活 化:B细胞 的活化与抗 体的产生 (体液免疫)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1d1a3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1.png)
临床探索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董珂,胡桂芳,陆静峰,王云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血液科,上海 200062)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并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LED高值组(LDH>245U/L)和LED低值组(LDH≤245U/L)组,分别为32例、48例。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LDH水平的关系、相关独立不良风险因素及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下患者的生存率情况。
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分型患者的LDH水平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期、肿瘤体力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和有无严重贫血患者的LDH 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价(>3分)、DS分期(III期)、严重贫血及LDH水平(>245U/L)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相关,是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OR=1.276、0.024、0.022和0.012,P<0.05);在患者预后生存曲线图分析中,LDH>245U/L(高值)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LDH≤245U/L(低值)患者(P<0.05)。
结论:血清LDH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进展及预后显著相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相关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有巨大影响。
现有研究显示[1],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理是B细胞来源的浆细胞出现恶性增殖,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形成,其发病率已占血液领域恶性肿瘤的10%以上。
在现有治疗技术之下,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且有80%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
有研究报道[2],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情发展中,血清LDH起到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一览表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583c0d26a417866fb84a8e60.png)
35
解剖学系
濮明亮
教授
单个神经细胞胞内注射技术
2
36
解剖学系
张卫光
副教授
内质网应激在中毒性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6
37
解剖学系
周长满
教授
MMP-9基因干扰(RNAi)保护血脑屏障治疗脑卒中(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6
38
组织胚胎学系
李英
教授
叶酸对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中LAPTM4B基因表达的影响
2
39
组织胚胎学系
教授
阿茨海默氏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防治
4
15
生理学系
管又飞
教授
前列腺素E2受体EP2和EP4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3
16
生理学系
王宪
教授
吞噬细胞抗氧化机制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病中的作用
3
17
生理学系
徐国恒
教授
细胞内油滴与油滴包被蛋白参与甘油三酯代谢和肥胖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2
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卫兰
副教授
垂体激素在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脾细胞的表达及细胞定性
3
40
病理生理学系
吴立玲
教授
辣椒素受体对颌下腺分泌的调节作用
4
41
药理学系
章国良
教授
中国北方人群PXR基因多态性对CYP450代谢酶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1
42
药理学系
张永鹤
教授
安神中药有效成分的催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43
生理学系
张炜真
教授
胃肠激素ghrelin的表达调控
3
儿童肥大腺样体滤泡树突状细胞精细分群及发育路径分析
![儿童肥大腺样体滤泡树突状细胞精细分群及发育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b2c2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7.png)
儿童肥大腺样体滤泡树突状细胞精细分群及发育路径分析儿童肥大腺样体滤泡树突状细胞(Tfh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亚群,在淋巴结的滤泡区域中起到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Tfh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精细分群和发育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Tfh细胞的精细分群可以根据其表面表达的分子进行。
目前已知的Tfh细胞亚群有Tfh1、Tfh2、Tfh17和Tfh follicular regulatory (Tfr)等。
Tfh1细胞主要表达CXCR5、PD-1和Bcl-6等分子,产生IFN-γ和IL-21等细胞因子。
Tfh2细胞表达CXCR5、PD-1和ICOS等分子,产生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
Tfh17细胞表达CXCR5、PD-1和CCR6等分子,产生IL-17A和IL-22等细胞因子。
Tfh follicular regulatory (Tfr)细胞表达CXCR5、PD-1和Foxp3等分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Tfh细胞的发育路径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首先,Naïve T细胞在淋巴结的滤泡区域接触到抗原和共刺激分子,向Tfh细胞方向分化。
在这一过程中,Bcl-6被激活并开始调控Tfh细胞的发育。
接着,Tfh细胞开始表达CXCR5,并向B细胞聚集,并通过PD-1和ICOS等分子与B细胞发生接触,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
在Tfh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中,Tfh细胞开始分化为不同的亚群,包括Tfh1、Tfh2和Tfh17等。
这些亚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细胞因子产生能力。
Tfh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受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调控。
其中,IL-6和IL-21是Tfh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子。
IL-6通过激活STAT3途径促进Bcl-6的表达,从而推动Tfh细胞的分化。
IL-21则通过激活STAT3和Bcl-6,增加PD-1的表达,并促进Tfh细胞的功能发挥。
此外,Tfh细胞还与Tfh细胞相关因子(TFRF)和调节性T细胞(Treg)等细胞相互作用,调控Tfh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R刺激后,未成熟B细胞中 刺激后,未成熟 细胞中 细胞中PIP2水解和 刺激后 水解和 PKCβ活化不充分 β PKCβ持续活化令未成熟B细胞获得凋亡抗性 β持续活化令未成熟 细胞获得凋亡抗性 PKCβ功能阻断使成熟 细胞对凋亡高度敏感 β功能阻断使成熟B细胞对凋亡高度敏感
c-Rel缺陷鼠来源 细胞受BCR刺激后出现凋亡 缺陷鼠来源B细胞受 刺激后出现凋亡 缺陷鼠来源 细胞受 CD40信号挽救 细胞凋亡 信号挽救B细胞凋亡 信号挽救
Double positive
TCR CD4 CD4
TCR
CD4 SP
CD4 RTE
TSC
DN
DP
TCR CD8
TCR
CD8
β-selection
Positive selection
CD8 SP
CD8 RTE
Negative selection
Functional maturation
胸腺T细胞发育过程及主要事件 胸腺 细胞发育过程及主要事件
Aire and Negative selection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 APECED
慢性皮肤粘膜白色念珠菌病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功能不全
Autoimmune Regulator (Aire)
Aire缺陷与自身免疫 缺陷与自身免疫
Aire驱动 驱动TSA在髓质区胸腺 驱动 在髓质区胸腺 上皮细胞中表达 OVA-specific TCR/insulin promoter-driven OVA双转 双转 基因鼠模型
Aire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调控TSA表达 表达 调控 促进mTEC凋亡 促进 凋亡
Aire的其它功能? 的其它功能? 的其它功能
CD43Pre-BCR+
IgM+IgD-
apoptosis
SelfReactive B
Pax5 Bcl-6 Blimp-1 Xbp-1
Plasma cell CD19loCD138+
Mature B IgMloIgDhi CD21intCD23+
T2
T1
IgMhiIgD+ CD21+CD23+
IgMhiIgDCD21-CD23-
并非所有TSA的胸腺表达都受 的胸腺表达都受Aire调控,如C反应蛋白、谷氨酸脱羧酶 等。 调控, 反应蛋白、 并非所有 的胸腺表达都受 调控 反应蛋白 谷氨酸脱羧酶67等 等的表达并不依赖于Aire,但Aire缺陷鼠依然 α胞衬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2等的表达并不依赖于 胞衬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 等的表达并不依赖于 , 缺陷鼠依然 表现出针对这些抗原的自身免疫应答。 表现出针对这些抗原的自身免疫应答。
Aire影响 影响mTEC抗原加工提呈 影响 抗原加工提呈 Aire参与 参与SP T细胞发育调控 参与 细胞发育调控 Aire参与外周免疫耐受诱导 参与外周免疫耐受诱导
CD45-gp38-MHC II+EpCAM+细胞诱导 细胞凋亡 细胞诱导T细胞凋亡
胸腺器官生成
cTEC和mTEC来自共同前体 和 来自共同前体 K5-K8+ cTEC K5-K8+ K5+K8+ K5+K8- mTEC
B细胞定向分化的转录调控 细胞定向分化的转录调控
E2A: 调控多种 系基因表达,缺陷导致 细胞发育阻滞于 调控多种B系基因表达 缺陷导致B细胞发育阻滞于 系基因表达, 细胞发育阻滞于CLP阶段 阶段 EBF1: E2A的主要靶基因,同时受 的主要靶基因, : 的主要靶基因 同时受IL-7/Stat5信号调控 信号调控 Pax5: 激活 系基因,如CD19、Ig-α,同时抑制非 系基因,如 系基因, 系基因, : 激活B系基因 、 α 同时抑制非B系基因 Notch1。对诱导和维持 系定向至关重要 。对诱导和维持B系定向至关重要
Lineage Specification: αβ vs γδ T Cell
始于DN2,完成于DN3 ,完成于 始于 γδ选择:类似β选择,上调 γδ选择:类似β选择,上调CD27,CD5,但不上调 选择 , ,但不上调CD4,CD8 , TCR类型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类型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类型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RAG-deficient DN3转染 转染TCRγδ或TCRβ γδ或 转染 γδ β 本质可能为信号强度差别: 本质可能为信号强度差别:配体依赖或张力性信号 Sox13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对分化方向的影响 基因缺陷导致γδ 细胞发育障碍;过表达影响αβ 细胞向DP阶 γδT细胞发育障碍 αβT细胞向 基因缺陷导致γδ 细胞发育障碍;过表达影响αβ 细胞向 阶 段发育
谢谢IdIL-7/来自tat5E2AEBF
Pax5
滤泡B细胞和边缘带 细胞分化 滤泡 细胞和边缘带B细胞分化 细胞和边缘带
FO:IgM+IgDhiCD23+CD21int : MZ: IgMhiIgD+CD23-CD21hi : BCR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 Aiolos,负调控,FO增加 ,负调控, 增加 CD21,正调控,MZ增加 ,正调控, 增加 Notch2信号:MZ B细胞缺失 信号: 信号 细胞缺失 BAFF:T2,FO B细胞缺失 : , 细胞缺失
Migration of Developing Thymocytes
胸腺定植: 胸腺定植: CCL25-CCR9 皮质区向外: 皮质区向外: SDF1-CXCR4 CCL25-CCR9 皮质区向内: 皮质区向内: CCL25-CCR9? ? 皮质到髓质 CCL19/CCL21-CCR7 迁出胸腺 S1P-S1P1 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 DN1 10次 次 DN2 4次 次 Pre-DP 8次 次
Origin of Thymic Seeding Cells
CLP:Lin-Sca-1+c-kit+IL-7R+ : TSC来源于 来源于CLP吗? 来源于 吗
Notch Signal and T-lineage Commitment
受体: 受体 Notch 1-4;胸腺细胞表达 ;胸腺细胞表达Notch1-3;全部效应由 ;全部效应由Notch 1介导 介导 配体: 配体:Dll1,3,4, Jagged 1,2;胸腺上皮细胞表达全部配体;Dll4 , , , , ;胸腺上皮细胞表达全部配体; 可能为生理性配体 信号转导: 蛋白酶活性水解Notch胞外区,presenilin依赖的γ分 胞外区, 依赖的γ 信号转导:ADAM蛋白酶活性水解 蛋白酶活性水解 胞外区 依赖的 泌酶进一步切割释出胞内区( );Notch-IC入 泌酶进一步切割释出胞内区(Notch-IC); ); 入 核,与CSL(或RBPJ)结合,并招募共激活分子 ( )结合,并招募共激活分子MamL, , 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T系定向:始于 系定向:始于DN1,完成于 系定向 ,完成于DN3;绝对依赖 ;绝对依赖Notch1信号 信号
淋巴细胞发育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张毓 zhangyu007@
Development of Thymocytes
Single positive Double negative
Pre-TCR TCR TCR-β β rearrangement CD4 TCR-α α rearrangement CD8
阴性选择中的一些问题
Anergy的相对贡献? 的相对贡献? 的相对贡献 受体编辑: 非转基因B细胞 受体编辑:25%非转基因 细胞 非转基因 仅发生在骨髓 如何避免有益BCR被清除? 被清除? 如何避免有益 被清除
未成熟B与成熟 细胞对 未成熟 与成熟B细胞对 与成熟 细胞对BCR交联反应性差异 交联反应性差异
mTEC发育 发育
B淋巴细胞发育
Ig gene rearrangements E2A EBF1 Pax5
DH to JH VH to DHJH VL to JL
CLP
Prepro-B
Pro-B
Pre-B
Immature B
Linc-kit+IL-7R+
B220+CD19-
B220+ CD19+CD43+
c-Myc过表达赋予未成熟 细胞凋亡抗性 过表达赋予未成熟B细胞凋亡抗性 过表达赋予未成熟 c-Myc过表达干扰转基因鼠 细胞阴性选择 过表达干扰转基因鼠B细胞阴性选择 过表达干扰转基因鼠
未成熟B细胞中, 受抗原刺激后不能定位于脂筏。 主要位于脂筏, 未成熟 细胞中,BCR受抗原刺激后不能定位于脂筏。鉴于 细胞中 受抗原刺激后不能定位于脂筏 鉴于PIP2主要位于脂筏,BCR定 主要位于脂筏 定 位缺陷可能直接影响PIP2水解。BCR定位缺陷可能与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低有关。 水解。 定位缺陷可能与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低有关。 位缺陷可能直接影响 水解 定位缺陷可能与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