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我国绿色发展萌芽、起步与政策演进若干阶段性特征观察
我国绿色发展萌芽、起步与政策演进若干阶段性特征观察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实践,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绿色发展萌芽、起步与政策演进的若干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揭示我国绿色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未来的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绿色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逐渐萌芽、起步的过程。
接着,通过梳理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揭示了政策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包括政策目标的明确化、政策手段的多样化、政策执行的强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等,同时也指出了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问题。
本文对我国绿色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我国绿色发展的萌芽阶段我国绿色发展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这一阶段,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形成,但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初步的环保意识和实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政府和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如“三北”防护林工程、水污染防治法等,旨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一些企业也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开始探索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
例如,一些化工企业开始引进环保技术,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一些农业企业开始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这些实践为我国绿色发展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农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农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一、农业发展的背景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产能有限、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例如,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推广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开展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可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我们可以加大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力度,促进电商与农产品生产者、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里的全程。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还能够带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我们可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并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通过提高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发展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支撑。
我们可以加强农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提供优质的农业教育和培训资源。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控制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农业农村清洁生产。
此外,还要加强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农作物的品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中建设秀美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线 的生 态 农 、 加 快 有 机 农业 核心 区建 设 ,加 快 发 展 设 施 切
花 、盆花、观赏苗木的生产和造林 绿化 的步伐 ,在发展农村
经 济 、 增 加 农 民 收入 中 建 设环 境 秀 美 新 农 村 。二 要 调 高 农 业
关 键 词 :新 农 村建 设 ; 农 村 经 济 ;环 境 整 治 ;创 新
D I 1 .9 9 Ji n1 7 —6 9 .01 . 60 8 O : 5 6 / .s. 6 1 5 62 0 1 .2 0 s
党 中央 提 出建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重 大 战 略 任 务 , 并 明确 了 “ 产 发 展 、 生 活 宽裕 、 乡风 义 明 、村 容 整 洁 、 管 生
理民主 ”的总体 目 。 “ 标 村容整洁 ”就必然要求广大农村
环 境 秀 美 ,但 近年 来 ,我 国农 业 农 村 的 现 代 化和 城镇 化 进 程 不 断 加 快 , 在 农 村 经 济 迅 速 增 长 , 农 民 收 入 日益 提 高
中,农村环境 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已经 引起各级党委 、政
2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在农村经济发 展中建设环境秀英新
农 村
农 村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 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就 是 农 业 增 长 方 式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必 须 从 早 、 从 紧 编 制 完 善 各 类 规 划 ,在 科 学 规划 指 导 下建 设 一 个 环 境 秀 美 、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新 农 村 。 一 是制 订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 不 断夯 实环 境 秀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答案(较全面的题库)
“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
“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推行清洁生产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探索清洁生产区域协同推进模式,培育壮大清洁生产产业,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清洁生产进一步深化,清洁生产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清洁生产产业不断壮大。
到2025年,工业能效、水效较2020年大幅提升,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0万亩。
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10%以上。
全国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城镇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二、突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三)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
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炼油、焦化、电解铝等行业新建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绿色发展的发展道路选择
绿色发展的发展道路选择近年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各国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而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绿色发展更是刻不容缓。
那么,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呢?首先,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传统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加剧了能源紧缺问题。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逐步实现非化石能源的替代。
其次,要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交通拥堵和排放也逐渐成为环境问题。
因此,建设绿色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式常常以产量为导向,忽视了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应推动绿色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循环利用资源的机制,推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要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第七,要推动绿色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鼓励节约型消费和绿色消费,引导市场需求向环保、健康产品倾斜,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第八,要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第九,要加强国际合作。
绿色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旨在探讨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一、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二、内容1.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3. 推动绿色能源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开发利用。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革命。
4. 面源污染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管,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大排污费用和罚款力度,引导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
5.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应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路径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环保行业的发展路径与具体表现
环保行业的发展路径与具体表现一、环保行业的发展路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环保产业的兴起。
环保行业的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环保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可以开发出更先进、更高效的环境保护设备和技术,并有效解决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
例如,当前广泛应用的空气净化器、太阳能光伏系统、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等都是基于技术创新而产生并推动了整个环保产业链的发展。
2. 政策支持: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激励政策、绿色金融扶持以及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来支持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环境保护行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治理力度。
3. 资金投入:环保行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
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应当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
在当前敏感性日益增强的气候问题背景下,各国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低碳经济转型和清洁能源开发。
4. 产业链延伸:环保产业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还涉及到资源回收再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绿色交通等一系列领域。
随着科技进步和观念变革,环保产业正逐渐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将来,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等与环保相关的领域将成为新兴行业。
二、环保行业具体表现1. 污染治理: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的治理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环保行业通过提供废气、废水处理设备和服务,以及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关键技术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关键技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到206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2070年间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需要我们在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出行、建筑环保、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以下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关键技术。
1. 能源结构变革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较大,这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能源结构的变革,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关键技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展清洁能源研发,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汽车等。
2. 工业结构变革工业生产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较大,也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工业结构的变革,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产业。
关键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交通出行变革交通出行对碳排放也有很大的影响。
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交通出行的变革,推广低碳、智能的交通方式。
关键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系统。
4. 建筑环保变革建筑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相当大。
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建筑环保的变革,建设绿色、节能的建筑。
关键技术:发展节能建筑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5. 农业生态变革农业生产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农业生态的变革,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关键技术:发展有机农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
总之,实现碳中和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变革和创新,需要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路径及保障措施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路径及保障措施张诗雨• 2012-11—14 09:45:10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2年第7期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并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高耗能低效率、农村沼气开发、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这将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本文对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解读及探讨。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已卓见成效“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我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统筹协调。
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农业部专门建立重点流域农业面源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绿色发展”战略理念以及内涵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成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乃至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维、理念,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内涵。
天津市长黄兴国同志的专题撰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探讨,即“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并认为‘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本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小康全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
”专家张云飞认为要全面地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广义理解,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应该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包含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内容。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座山’的关系,使发展真正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因此,“绿色发展”背景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近年,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农村地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一)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一)摘要]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但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误区。本文主要从路径选择的视角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词]路径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首先是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我国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重要战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又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其次是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再次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占较高比例,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但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二、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当前,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大好形势下,社会上对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种种误区。要么不屑一顾,只把循环经济当作一个时髦的口号和环境保护的标签去给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涂脂抹粉,循环随你循环,经济照旧经济。要么把循环经济单纯理解为环境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一切工艺、一切废弃物全部闭路循环、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这些作法把经济和生态割裂开来,都不是在搞循环经济,都是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误区。1.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彻底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而循环利用技术能否在实际中应用,要受到理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等条件的制约,即使一项循环方案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不可行,即它的成本——效益指标不如非循环方案,在实际中也不能盲目采用。其次,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即使实现了废物零排放,解决了环境问题,但如果不能实现高效率,不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那将会失去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我国的传统农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城乡居民的粪便、垃圾和秸秆、绿肥、沼液是农田宝贵的肥源,农家的猪、牛、鸡、狗、鱼、桑、蚕和菜地、农田、鱼塘、村落构成和谐的农村生态系统,轮作、间作、湿地净化、生物降解等被充分利用,可更新资源在低生产力水平和小的时空尺度上循环,但这种循环是封闭保守的,环境风险虽低,但经济效益也不高。这种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影响的传统循环经济解决了环境问题,却遏制了经济的有效发展。2.循环经济严禁发展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型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严禁发展那些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型产业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但过街老鼠却是越打越多,这类企业并没有真正被砍掉或改掉,而只是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城市转移到乡镇或者农村而已,那里生态脆弱,环境管理不严,治理技术落后,社会生态意识低下,其环境成本要比发达地区高,环境污染后果也要严重得多。其实,对于社会必需的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型产品,应当优先考虑布局在环境容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法规严格、社会生态意识高的地区集中发展、系统整改。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做的不是从末端一刀切,简单地淘汰或挤走这些产业,而应从更大尺度上进行纵向、横向、区域、社会和技术的整合,从体制、机制和全过程整合方法上解决这些产业和常规技术的更新换代问题,而不要也不可能一窝蜂都去搞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中有两类主导技术:一类是纵深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等);另一类是横向组合的系统技术(如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和谐的服务功能、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技术)。循环经济欢迎并尽可能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但城乡循环经济建设的主流和特色却在于传统技术的系统整合,在于硬技术的软组装和软科学的硬着陆。循环经济既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后一类循环经济,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是传统农庄,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都可以蓬勃发展,前提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循环经济内涵、机理和转型方法的深入理解,要有产业催化、孵化、活化和进化的组织手段和科学方法,要有产业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措施。。
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例子
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例子一、概述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途径。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在不断寻求适合自身国情的绿色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在绿色发展上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和优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以农业为例的因地制宜绿色发展1.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因此推动东北黑土地的绿色农业发展,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绿色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不仅可以改善农民收入,还可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2. 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干旱地区,因此可以推广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技术,例如推广雨养农业、滴灌技术等,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三、以工业为例的因地制宜绿色发展1. 在工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动绿色工业的发展,例如鼓励企业进行工业废气、废水的处理,推动能源替代技术的发展,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工业发达地区的环境。
2. 在欠发达地区,可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例如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开发清洁能源,推动绿色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以城市发展为例的因地制宜绿色发展1. 在北京等大城市,可以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在城市建设中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减缓城市环境污染。
2. 在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中,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例如建设智慧城镇、绿色交通系统等,使城市建设更加节约、环保,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既可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和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地球环境。
我们应该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多的适合当地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
六、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发展1.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在各地农业发展中,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引入现代农业技术。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思考——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
新西部 NEW WEST 2020年10月合刊自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两山”理念,强调树立“两山”意识。
“两山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及保障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所谓“绿水青山”,狭义上讲,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山、水、林、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广义上讲,其涉及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金山银山”意味着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财富及各类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1、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1]“绿水青山”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原料,还具备固土保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
人类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两山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突出位置,强化人类的生态意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并对绿水青山加以合理利用、科学实践,将其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价值的“金山银山”。
2、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绿色发“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思考——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两山论”具有丰富科学的内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可通过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转化,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
同时,做到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时期农村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合制作农 家肥 。据 测 算 , 国农 村 每年 产 生生 活垃 全 圾约 2 吨 , 污水越 9 8亿 生活 0多亿 吨 , 这些 生活垃圾
无人 回收 , 不可降解 , 严重污染环境 。
农村环境 问题要站 在 可 持续 发展 的高度 , 农 将 村生态文 明建 设和 环 境保 护融 人 经济 建设 中去 , 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 生态文 明村建设 , 加快 改变农 村传
一
气候变化 , 地区生态 系统退 化 , 给农 村经济 发展 带来 了一 系列 灾难性 的后果 。第 三 , 量开发 矿产 资源 , 大 生态 系统 遭 到严 重破 坏 。改 革 开放 以来 , 量开 发 大 矿产资源带 来 一定 经 济效 益 的同 时 , 带来 了生 态 也 环境 问题 。在 开发 矿产 资 源 的过程 中, 于存在 一 由 些乱采 、 伐等掠夺式生 产方式 , 加上采 选设施 和 滥 再 技术 比较 落 后 等 原 因, 成 矿 产 资 源大 量 浪 费 , 造 同 时, 对植被 的破坏 以及 开采 中产 生的废水 、 废渣 对农 村生态 环 境 的 破 坏 非 常严 重 。除 采 矿 空洞 和矿 业 “ 三废 ” 造成 的生 态环境 问题 外 , 矿业 荒漠 化土地 的 形成 和迅 速扩大 , 为农 村 的主要生 态环境 问题 , 也成 矿产 资源 的不 合理 开 发 , 面 临矿 物资 源枯 竭 的严 将
3农 业生产 环境 严 重 恶化 。第 一 , . 土壤 污 染严
重 。全国遭 受不 同程 度 污染 的农 田面 积达 10 2 0万 公 顷 , 中工业 “ 其 三废 ” 污染 耕地 10 00万 公 顷 , 污水 灌溉 的农 田 30万公 顷 , 气污染 面积 50万公 顷。 3 大 3
我国环境产业聚集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国循环经济 园区基本是 以废弃物拆解加工 为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天津子牙循环经 济 产业区。该园区为政府主导 ,成员单位
涵盖天津市发改委 、商务委 、财政局 、土
划和政 策措施 ,其 中 ,“ 着 力培育产 业基
地” 、 “ 建设环境产业 方环境产 业发展
而由于缺乏完整 系统 的政策 引导 及服 务体
模式 ,商业服务模式更加符合环境产 业向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的趋势 。此模 式的园
区致力于成 为环境产 品的交 易平 台 ,或是
系不完善等诸 多因素 ,虽然 经历 多年的发
展, 环境产业聚集效果仍然差强人意 。 大多
之相关的金融服 务、 物流服 务、 展示服 务等
都是环境产业 园区发展过程 中有价值 的借
鉴。 不过 , 相对于真正意义的环境产业聚集
我 国 环 境 产 业 聚 集
■ 黎 莹 , 傅 涛 , 赵喜亮 , 肖 琼 黄小 木 2( 1 、 清华 大 学 环境 学院 北 京 1 0 0 0 8 4 2 、中 国水 网 北京 1 0 0 1 9 5 )
面受到限制。 4 . 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 济本身是指
资源投入 、企业生产 、产品消费及其废弃 的全过 程中 ,把传统的依 赖资源消耗的线 形 增长 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 发展 的经济 ,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
合 利用融 为一体 的经济 。 不过在现阶段 , 我
引 言
随着环境产业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地位的
确立 ,环境产业 的发展 引起 各级 政府的高 度重视。2 0 0 9年至今 ,我国各省 、直辖市 纷纷 出台环境产业发展指导 意见 、发展规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农业生产环境问题概述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业生产环境现状分析 (4)2.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2.2 水资源利用现状 (4)2.3 农药、化肥使用现状 (4)2.4 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 (4)第3章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源识别 (4)3.1 农业生产活动污染源 (4)3.1.1 化学污染 (4)3.1.2 物理污染 (5)3.1.3 生物污染 (5)3.2 农业生态系统污染源 (5)3.2.1 水体污染 (5)3.2.2 土壤污染 (5)3.2.3 空气污染 (5)3.3 农业环境风险评估 (5)第4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6)4.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6)4.1.1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6)4.1.2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6)4.1.3 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6)4.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6)4.2.1 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4.2.2 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6)4.2.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6)4.2.4 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6)4.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 (7)4.3.1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7)4.3.2 生态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7)4.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7)4.3.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创新 (7)第5章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技术 (7)5.1 农药、化肥减施技术 (7)5.1.1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7)5.1.2 精准施肥技术 (7)5.1.3 农药化肥减施集成技术 (7)5.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5.2.1 秸秆还田技术 (7)5.2.2 秸秆生物降解技术 (8)5.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8)5.3.1 物理修复技术 (8)5.3.2 化学修复技术 (8)5.3.3 生物修复技术 (8)5.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 (8)5.4.1 生态农业技术 (8)5.4.2 水土保持技术 (8)5.4.3 生态恢复技术 (8)第6章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工程 (8)6.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8)6.1.1 农药、化肥污染控制 (8)6.1.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9)6.2 农田水利工程 (9)6.2.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6.2.2 农田水土保持 (9)6.3 生态农业工程 (9)6.3.1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9)6.3.2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9)6.3.3 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推广 (10)第7章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管理 (10)7.1 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0)7.1.1 监测体系概述 (10)7.1.2 监测网络布局 (10)7.1.3 监测能力提升 (10)7.2 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0)7.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10)7.2.2 水环境监测技术 (10)7.2.3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1)7.2.4 生态系统监测技术 (11)7.3 农业环境管理策略 (11)7.3.1 农业环境立法与政策 (11)7.3.2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 (11)7.3.3 农业污染源防控 (11)7.3.4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1)7.3.5 农业环境宣传教育与培训 (11)第8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建议 (11)8.1 政策体系构建 (11)8.1.1 完善立法框架 (11)8.1.2 制定政策目标 (12)8.1.3 创新政策手段 (12)8.2 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2.1 加强组织协调 (12)8.2.2 完善政策实施机制 (12)8.3 政策推广与普及 (13)8.3.1 推广典型经验 (13)8.3.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3)8.3.3 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13)第9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案例研究 (13)9.1 国内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案例 (13)9.1.1 国内案例 (13)9.1.2 国外案例 (13)9.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4)第10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前景展望 (14)10.1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趋势 (14)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10.3 发展方向与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农业生产环境问题概述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黑龙江垦区农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周期 中资源 、物质的投入量 以及废物产生
的 排 放 量 , 而 实现 农 业 经 济 、 态 环 境 和 从 生 社 会 效 益 的 “ 赢 ” 三 。
垦区通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 将种植业 、 畜牧业乃 至加 工业等进行有效 的整合 , 不 断延长农业生产 的产业链条 , 减量化 、 在“ 再使用 、 再循环” 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农业生
再 循环 ” 3 的行 动原则 , (R) 通过一定 的科 学合理设计 ,以生态农业模式为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的核心 ,把农业经济系统 的生产
经 营 活 动 更 和谐 的纳 入 到 自然 生态 系 统 的 物 质循 环 过 程之 中 ,利 用 自然 生态 系 统 中
、
垦 区发 展 循 环农 业 及
农 产 品 清洁 生产 的 必要 性 和 可
能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要 性 一 必
业 生产 的过程 中,将 传统农业生产 中产生 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级生产 的原料 ,较传统
农业相 比, 会节 约 大 量 的 农业 生 产成 本 ; 同
时循环 农业 的生产 将不 同 的产 业 连接起 来, 延长了农业经济链条 , 成本的降低加之 经济链条的延伸 ,必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
效传递和转换 , 少农业生 产过程 中和产 减
值 14 7 6. 亿元 , 9 占总额的 5. %, 3 7 在垦 区 4
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 。 在发展农业的 同时 , 组 成 了农 、 、 工 贸综 合经营体 系 , 除农业 外的
品生命周期 中资源 、 的投入 量 以及废 物质
物产生 的排放量 , 以实现最大 的生态效益。
度 最 高 的 国 有 农 场 群 , 为 国 家 重 要 的 商 根 本 途 径 。 开展 循 环 农 业 和农 产 品清 洁 生 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摘要: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我国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清洁生产提倡减少污染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农业污染清洁生产对策
1、引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村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2、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
称为农业污染源。
近年来,比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农业投入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诸如化肥农药之类的,具体阐述如下:
从70年代起,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急剧增加,给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目前,市场经销的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并且每种肥料也有许多品种。
化肥的过度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不断降低、土壤养分失调,硝酸盐积累[1]。
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化肥使用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收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制约,所以,过度使用化肥后,
投入和产出不再成正比。
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却是与日俱增的。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及相关学者的关注。
农药跟化肥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使用的人工合成物质。
大量农药被喷洒出去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微乎其微,大量的农药都在没有机会接触虫子的前提下就挥发至空气中或是深入到土
壤里了。
农药的不当使用,使得所喷洒的药物大部分都进入了空气和土壤,给大气和土壤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同时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地膜的使用,旨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结构、防止虫害和弄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地膜的不当使用和回收不力,反而给土壤结构造成了损害,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
这些都将进一步对当地的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作物秸秆是农业粮食产出不可避免的一项相关产出。
对于这一产出物,目前的处理方法还很不合理。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了问题。
秸秆随便丢弃堆积,久而久之,其腐败后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清洁生产及农业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
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农药、地膜等),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风险。
这并不是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而是在使用时考虑这些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持续统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
4、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农业生产观念和方式的落后是造成农业生产中生态破坏严重的
一个重要原因。
要从根源上结局农业生产环境问题首先应该从这一层面入手。
首先,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不注意该问题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
从而增加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要向他们宣传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科学方式,从而使其在减少投入成本,且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量和利润率。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利用清洁生产的知识。
首先,进行科学施肥。
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测土配方化肥,及根据土壤肥力、农作物特性等来确定施用何种化肥以及施肥量。
这样既可以是作物得到充分的养分,保证其产量,又能防止盲目施肥带来的成本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一举措在初期,需要政府大力宣传、并给予较多技术和财力上的支持,逐渐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其次,科学用药。
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第一步,所以开发研究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势在必行。
另外在施洒农药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根据农药的特性,遵守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规律,来确定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施药量,以达到事半功倍且农药残留最低的效果。
当前,我国必须加大市场农资管理力度,要求农用地膜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严格规定农用地膜厚度不能低于0.008 毫米,以保证农用地膜的质量和确保农民使用后能顺利回收。
对于不执行此项标准的企业实行法律和经济制裁。
同时,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8]。
另外,积极开发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地膜是将来地膜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新的原材料选取和新的生产加工工艺,生产出新的可降解地膜,既可以减少农民回收地膜的劳动强度,又可避免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可以努力是地膜本身变成作物生长的养分,这样的思路是在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前提下解决地膜污
染的最佳途径。
既然在农业生产过正中,秸秆的产生式不可避免的,那么寻找妥当处理这些秸秆的方式就势在必行。
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材料的工业产业就是很不错的方法。
例如利用秸秆进行菌类养殖、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饲料加工等等。
例如造纸业,当前我国造纸业还是以木浆为主,这既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又增加了造纸成本,使纸价不断高升。
如此,就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利用廉价的农作物秸秆生产出高质量纸质的技术。
所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质量纸张,以减少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谓一举两得。
建设沼气池,是当前利用禽畜排泄物的普遍做法。
对沼气的利用还主要集中在自产自用,即小范围的建立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主要供农户家日常生活所用。
但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应该倡导开发更多对对沼气的利用技术并逐步推广。
例如,,应该推广沼气发电技术、沼气燃料电池技术,诸如此类可以进一步运用到交通、能源、航空的诸多领域的技术。
5、结论
农业清洁生产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农业清洁生产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将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重视。
在农业中积极发展清洁生产,是一件既有利于农业,
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的倡导和引导下,政府、企业、农民积极参与的农业清洁生产将会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斌.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总第185期:41
[2]黄振刚,黄复民,孙昱.农药、化肥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第2期
[3]谢静.农业清洁生产下的农膜污染防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月号下,总第379期:24-25
作者简介:
王金博(1985—)男,河北衡水人,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王平(1986—)女,安徽亳州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9级行政管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