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外企的职业生涯──访北电网络(中国)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王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技术性外企的职业生涯──访北电网络(中国)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王琰
受访人:王琰――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
采访人:陈少晖 肖穆
时间:2004年6月16日
地点:北京王府井北电大厦
受访人介绍:
王琰女士是澳大利亚DEAKIN 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在北电网络从事近10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历任北电网络(亚太)责任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人力资源专员、北电网络(亚太)责任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薪酬福利顾问、北电网络(澳大利亚)责任有限公司培训与发展高级咨询顾问、组织机构与发展咨询顾问,现任北电网络(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
陈少晖(以下简称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通过您个人的感受,特别是从外企校园招聘的角度,能给大学生们在职业生涯的设计上提供一些启示。
王琰(以下简称王):不客气,我非常高兴能和大学生们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陈:我们想先了解一下北电网络公司的校园招聘的情况。作为业内著名的跨国公司,是不是你们也有每年的校园招聘项目呢?
王:北电网络公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总部设在加拿大,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支机构。北电在全球都一直同当地校园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北美和欧洲,拉丁美洲,澳洲和亚太的一些国家,校园招聘及实习生安排十分成熟。但是在中国,由于电信市场的特殊性──过去的几年中市场增长迅速,有丰富经验的成熟型人才是北电招聘的重点。但是,最近这一两年以来,校园招聘已成为我们北电招聘任务的重点。仅在去年一年(2003年),我们就招聘了应届毕业生近90人。其中硕士生比例较大,博士生其次,本科生的比例较小。我们积极与有关的各大校园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包括参与奖学金设立,召开毕业生宣讲会,邀请公司高层领导举办讲座与学生们面对面沟通等等。
陈:这种转变能否说明北电正日益重视中国市场?
王:中国一直是北电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有一句话叫做“如果自称为 ‘跨国公司’ 但却没有在中国的业务,那你就不是跨国公司”,因为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性市场, 所以北电一直非常重视在中国业务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北电网络计划在三年内,在中国投入超过2亿美元进行研发。公司还计划在朝阳区建设北电网络园区,园区建筑总面积约为55,000平方米。北电网络全球总裁表示:“无论从市场还是人才的角度,中国对北电网络而言都极为重要。通过对研发持续的,有重点的投入,我们扩大了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并能够及时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先进的网络转型。 我们希望我们在中国研发的技术和创新能继续在全球市场得到部署。”目前,北电网络在北京和广州设有2个研发中心。和新园区一起,它们将继续在IP语音和多媒体业务,3G业务,下一代网络以及其他业界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方面承担重要的角色。
陈: 在去年北电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中,您在接触应届大学生的时候有哪些感触?
王:我们去年在全国重点联系了30所高校,因为我们的研发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工程,无线通信等比较偏理工科的专业。总体来说大学生质量越来越好了,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很多非常想到北电这样的跨国公司来工作。学生们的思想活跃,信息量大,不仅书本知识过硬并且兼具社会实践经验。还有一点,学生比以前发展得更全面了。以前总觉得学生就是念书,但现在的学生很多成绩很好,课外活动也很积极,组织能力也很强,另外也很自信,表达能力也很好。
陈:我想这些都是公司所欣赏的优点,那大学生们有没有一些共性的弱点和不足呢?
王:缺点还是有的。大学生毕竟长期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他们比较缺乏群体运作经验。然而到任何一个单位工作,如果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那上升空间就小了。只有个人作战能力强,永远是一个兵。要成为将,就一定要懂得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整个团队跟着你运作。当然这一点对于学生们来讲是有一定环境局限性的,学生在校园里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希望寻找学习好、工作好,又能和群体协同工作的人。你们肯定也能发现学校里有这样的人,学习又好工作能力也不错还不让人讨厌,能够把大家张罗在一起,和谁都不怵,为人很和蔼,这样的性格是很受欢迎的。
这样的人也不是很多,因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与人接触、沟通、融合包容、看到他人优点、发挥他人优势的能力都比较薄弱。但这个不能算缺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尤其在目前学生缺少大环境培养的情况下。到了大公司工作后,在大的团队合作的环境里能够耳濡目染地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很有益处的。
陈:您刚才提到了平衡个人优势的问题,有的人可能学习很优秀,有的人可能组织能力比较强一些。
那么对你们公司来说,同等条件下对哪些素质有比较大的偏好?
王:我们也在寻找一个平衡。我们不需要门门一百分但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不知道怎么与人沟通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基本的优良成绩做底线,我们也不会录用。是不是最好的成绩就一定能进来?
不一定。有名的高校,85分和90分之间实际差异并不大。有时候实践能力是不能反映在成绩上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英文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一定要平衡。
陈:您刚才提到的那些素质,我的理解是即使对研发人员,这样的技术工作也需要有出色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对么?
王:是的。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组织能力。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你能对具体事情做出灵活的反应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变化特别快,技术更新也很快,如果你没有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组织与沟通能力,你就可能卡在一个地方没法上升了。在国际性的跨国公司中,任何一个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群体中的一员,在工作中不能只顾自己,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是团队共同参与完成的。所以有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才能够从全盘看整个系统,。
陈:这就涉及到我们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份工作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您刚才说的是把技术作为职业切入点。您能以北电为例谈谈不同的职业切入点与职业路径的关系吗?
王:在北电我们主要有三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第一条我们叫走技术路线。最开始是初级工程师(Junior Engineer),有他自己的“管理者”(Supervisor),被下达任务后执行具体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然后可升为工程师(Engineer),他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改进软件。再往上是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他可以带领团队,除了本职工作,还应该能够把整个系统连接起来,并且具有市场分析能力。然后是系统架构师(Architect),这是高级的技术人员。他不带领团队,专门负责给别人提供高级技术策划和指导,是从战略和系统层面,把多个产品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