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
初二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初二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初二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教学目的略(教学目的“按教师教学用书”要求。
)(二)教学过程师:大革命失败了,蒋汪合流了,他们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这是代表什么阶级的政府?这个政府操纵在哪些人的手中?他们实行怎样的政策呢?生: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个政府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控制着。
对外,他们依靠美英帝国主义。
对内,利用国家的名义搜刮民财,在政治上实行特务统治。
师:在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真正的革命者“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埋好同伴的尸首,又高举起红旗,继续战斗了。
”为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接着发动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地土革命,创建红色政权的新时期的序幕。
(板书)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出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师:7月中旬,中共中在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
下旬,周恩来冒着白色恐怖的严重危险来到南昌朱德的家中,在这里着手部署武装起义的工作。
他们包租了江西大旅社(请同学们看13页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图),汇集了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出示板书的人名),排除了“中央代表”张国焘的干扰,毅然决定在1927年8月1日凌晨举行武装起义。
凌晨一时,枪声划破沉睡的夜空,两万余起义军个个系着红色领带,在贺龙代总指挥的直接指挥下起义了。
(同学们可以在课下阅读小字部分,了解周恩来、贺龙早期革命活动的事迹)经过五个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起义胜利了,下一步怎么办?生:(启发学生思考、议论)师:革命军按预定计划,从3日起开始撤离南昌(边指地图边讲解),向赣南、闽西和广东的潮汕地区南下,准备重建广东根据地,再来一次北伐。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word教案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回师——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围剿—————
—(1927.10)————(1928.1)——————————————(1931.冬)——(1930.12—193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开始————遵义会议———红军会师
(1934.10)—————(1934.10)——(1935.1)——(1936.10)
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成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遵义会议;
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设计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一、历史发展顺序
二、南昌起义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四、长征
教学反思
二、南昌起义
1.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起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2、能力培养(1)概括归纳:1927——1936年间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若干标志性事件。
(2)看图表达: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事迹。
(3)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知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使学生明白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1、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共走向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第一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起点和正确方向;(2)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党内分歧和矛盾的会议,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党的革命前途,成为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情景回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168-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2、能力培养(1)概括归纳:1927——1936年间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若干标志性事件。
(2)看图表达: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事迹。
(3)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知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使学生明白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1、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共走向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第一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起点和正确方向。
(2)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党内分歧和矛盾的会议,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党的革命前途,成为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设计图示法、问题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情景回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提问:面对国民党的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该怎么办呢?(二)探究新知1、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1)学生阅读课本65——66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由无产阶级领导并建立的革命政权称为“红色政权”。
如何让学生掌握红色政权的建立?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
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做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会议:“八七”会议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
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
(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
(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革命精神。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拓展:
(1)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诗词朗诵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推荐红色经典读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传承革命精神。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访谈革命老前辈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尊重历史,敬畏英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价值观,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由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此外,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逐渐成熟,对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2篇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学生可以理解红色政权在中国的建立背景和过程,并可以分析红色政权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红色政权的建立背景和过程教学难点:红色政权的意义和影响的分析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课件2. 红色政权的相关历史材料3. 讨论问题的纸条或卡片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知识。
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色政权的建立,你们还记得它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幻灯片或课件向学生讲解红色政权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可以结合历史材料和图片等来生动地展示。
重点讲解____的开展和红军的长征,以及红色政权在中国各地的建立情况。
步骤三:个人考虑〔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个人形式考虑并答复以下问题:1. 红色政权的建立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2. 红色政权的建立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可以在纸条或卡片上写下自己的考虑结果。
步骤四: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考虑结果,并讨论彼此的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观点,并引导他们进展深化的考虑和分析。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对他们的观点进展整理总结。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展指导和补充,引导学生对红色政权的意义和影响进展更深化的考虑和分析。
步骤六:拓展活动〔5分钟〕为了稳固和拓展学生对红色政权的理解,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短文、制作一张海报或者进展小组演讲等,来加深学生对红色政权的理解和考虑。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红色政权的意义和影响进展进一步地研究和分析,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制作一份报告。
同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红色政权的建立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全面理解了红色政权的形成过程。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一)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一)一、导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
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做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会议:“八七”会议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
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
(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
(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议论自由发言)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三湾改编对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阅读下列材料:(1)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
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
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河红色政权建立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3、理解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是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从城市转入农村。
难点:毛泽东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及其军阀割据的区别【教材分析】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这些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八七会议在理论上纠正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标志党革命重心开始转移。
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上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革命战争。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的教案
在这些依照地中,最大最巩固的一块的中央革命依照地,以瑞金为首都。
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
四、红军长征
展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引出红军长征的缘故。
展现长征路线。指导学生看图。请学生上台当历史解说员,讲解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
模拟遵义会议的现场,该支持谁的领导地位?是博古依旧毛泽东?
播放大渡河、泸定桥的画面。
展现毛泽东诗七律《长征》,引出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包含哪些方面的困难?
学生分析长征胜利的缘故。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展现长征精神内容。
回忆历史画卷,播放《长征》曲,感受长征精神。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活动,现实参与,进行自我教育。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依照地的进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依照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井冈山革命依照的建立和进展
(2)明白得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难点
(1)中国革命什么缘故选择农村包围都市的道路
(2)本课内容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较为集中,如何进行详略得当的介绍也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与
教学策略
本课为初中八年级新授课,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缺乏对革命战争岁月的体验。因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体验。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和红军长征教案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体会先烈们不为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讲南昌起义的故事或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讲述;联系小学课本上《朱德的扁担》让学生讲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意义;利用课本上的图片、电视剧《长征》主题歌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崇敬之情,进而理解长征精神。
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突破方法:鉴于对教材、教学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的分析,对这个教学难点采用引导讨论法,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教法和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本课知识量大、故事多,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执着探索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故事及教师提供的资料来亲身体会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长征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及精神。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案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材来源:中华书局版8上第三单元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材分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学情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目标: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199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某纪念馆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题词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内容?为什么要纪念它?它对中国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作探究阅读下面材料: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国情决定的。
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请共同探讨:(1)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相反,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2)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区的行动被当时的许多人(包括党内高层)误解为“占山为王”“落草为寇”。
最新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教案
最新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教案·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山西临汾一中高级教师缪山增(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师:首先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共产党人发动了哪三次主要的武装起义?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师:三次起义中,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广东时失败了,广州起义也失败了,而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放弃攻打长沙计划,把队伍带向井冈山。
这是失败,还是成功,是退却,还是进攻呢?生:(思考,议论)师:就攻打长沙的计划而言,是失败了。
但毛泽东在文家市对革命形势的分析及其开向井冈山的决策而言,是开辟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把队伍带向井冈山,看来是个退却,但不是逃跑。
因为他把队伍带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而又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农村;退到更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地方。
有句名言:十六计走为上。
这个“上”,那就是要走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因而这个退却就具有进攻的作用。
教案第三课
第三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一,板书课题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课红色政权的创建》。
(板书)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知道南昌起义,能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1.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和它的历史意义• 2.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3.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
五,后教问题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后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创建的纪念日和建军节;“八一”两字被缀写在解放军军旗的左上方(深远影响)问题2:时间:1928年4 月会师双方: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军队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军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秋收起义:1.起义时间:1927年9月2.起义地点:湘(湖南)赣(江西)边界3.领导人:毛泽东4.得名原因:起义时间是农村秋收季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创立时间:1928年初2.主要领导:毛泽东3.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问题3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配套练习》第一,第二大题。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同桌相互检查,相互改正,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七,巩固知识点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识记本课知识点。
(自背或互背)八,作业安排1,《配套练习》第三,四大题大家完成;第五大题有能力的同学选做。
九,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史料、观看纪录片、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逻辑。学生需要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这是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关键。
设想: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等,直观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框架。
4.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团结协作、英勇斗争等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精神,不少于500字。
5.深入研究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问题,选取一个角度,如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等,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新颖、论证充分,不少于1000字。
6.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1.回顾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如英勇斗争、团结协作等,引导学生将这些精神传承下去。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问题,提高自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对红色政权建立的深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4.利用图表、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内容标准】(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
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要点】要点: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请学生说出生活中以“八一”命名的东西。
估计学生或多或少会说出一些名称,如“八一球队”,“八一广场”等等。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名称多与解放军有关,展示人民解放军军旗(若找不到实物,可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上有“八一”二字?由此导入新课,从八一南昌起义说起。
【新课探究】一、南昌起义1、起义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群众。
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P65)2、时间:1927.8.1(八一建军节的由来)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4、意义:(P66)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色政权的建立[历史]教学设计示例(二)
红色政权的建立[历史]教学设计示例(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北京市101中学高级教师孙长征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南昌起义1.历史背景2.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8.1.)3.意义二、“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1.“八七”会议(.7.)2.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3.向井冈山进军4.三湾改编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1.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2.井冈山会师(1928.4.)3.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四、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1.土地革命:(l)必要性(2)情况和意义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11.)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河红色政权建立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3、理解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是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从城市转入农村。
难点:毛泽东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材分析】
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这些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八七会议在理论上纠正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标志党革命重心开始转移。
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上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革命战争。
随着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新课
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短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问,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惨遭失败。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国民政府反动统治,新旧军并行南北呼应,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遭受极大摧残,但很快痛定思痛,逆境奋起,决然以武装起义的枪声回答反动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板书本节课题)
“14、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
1、背景:
(1)必要性: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回击敌人的镇压。
(2)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了一部分武装力量,而且南昌地区敌军兵力单薄。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3、结果:南昌起义的队伍最后被迫撤离,损失惨重。
4、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
时间:1927.9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意义: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2、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时间:1927.10-1928.春
●过程:攻打长沙受挫。
毛泽东改变原来部署,决定去山区寻求革命的立足
点。
●地点:井冈山中心茅坪
●意义: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
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
●3、井冈山会师
●(1)经过:
●1928 年4月,两支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毛泽东
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2)意义:
●①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②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
样,是后来燎原之势的第一点星火。
三、1、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1)发展农村根据地:
(2)发动土地革命:
(3)开展武装斗争: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31年11月
(2)首都:江西瑞金成为“红都”。
(3)领导人:政府主席毛泽东,军委主席朱德(兼红军总司令)。
(4)历史地位:这是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也是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板书设计】:
14.红色政权的建立
背景:
时间:1927.8.1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
意义:第一枪、创建军队
秋收起义:1927.9(城市到向农村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间:1927.10-1928.春
意义: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据地。
从进攻大城市到
向农村进军
井冈山会师:1928.4(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
【课后练习】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北伐战争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①毛泽东②周恩来③贺龙④朱德⑤叶剑英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
4、带领部队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的是:①周恩来②陈毅③瞿秋白④朱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上述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2)“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3)“ 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